游怎麼寫游記
『壹』 游記怎麼寫,游記作文400字
游大理蒼山我小時候,有一年觀看春節聯歡會,舞蹈《雀之靈》深深地吸引了我。一位婀娜多姿的舞者翩翩起舞,柔美而生動的舞姿,讓我感受到藝術的美。媽媽告訴我,這位舞蹈家是雲南白族舞蹈家——楊麗萍。從此,我知道了雲南,並十分嚮往到那彩雲之南走走看看。
去年國慶節,我終於圓了彩雲之夢。媽媽和我到第一站——大理。據導游介紹,大理的自然風景可以概括為一幅畫——風花雪月圖: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我迫不及待地想跳進畫中。
上午,我們直奔蒼山。仰望蒼山,山勢陡峭,拔地而起,山上怪石嶙峋,綠樹成陰。我們乘坐索道車,一口氣到了海拔三千多米處。遠眺山間,傳說中的玉帶雲神奇地出現了:山巒之間一條乳白色的雲帶,長長一片,像仙女織就的錦緞,飄在半山腰,我們彷彿進入了仙境。我們繼續攀登,乘著風,踏著雲,不時有幾聲小鳥的鳴叫,好似在為我們加油。
走著走著,遠處隱隱傳來嘩嘩——嘩嘩聲,我們趕緊都加快腳步,我更是一路小跑,充當急先鋒。突然,我眼前一亮,一股洪流順著山崖直沖而下,在太陽的照射下,像是空中的彩練,珠花迸發,猶如巨龍吐珠,沖入潭裡,激起沸騰的浪花。滿是青苔的石壁上刻著三個大字——洗馬潭。我把手伸入潭水裡,一種冰涼的感覺瞬間遍布全身,爬山的勞累頓時蹤影全無。說話間,我們來到了蒼山頂峰。藍天下,周圍的山峰連成一片,像一支陣容強大的軍隊。遠處山腳下的洱海,猶如一條銀絲帶,從遙遠的天際蜿蜒而來。洱海又像一面梳妝鏡,滿天的白雲和青山,都盡在鏡中,雲影在徘徊,山巒倒立在水中,一色青青透出詩情畫意。圍在洱海四周的白族民居,守護著這片美麗的山水,此間山水頓時添了幾分人氣與活力。此時,我突然想到了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隨後的幾天,下關山口,神清氣爽的風吹著我的面頰;在上關,我躺在廣闊開滿鮮花的草原上,望著藍天白雲「發痴」;洱海邊,一輪玉盤般的圓月下,我覺得世界是那樣靜美……我愛蒼山洱海,我愛雲南的好風光。
『貳』 怎樣寫游記作文
怎樣寫游記呢?
一、按游覽的順序寫。我們在參觀或游覽一個地方時,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轉移而進行的,因此,我們必須以游覽為線索,由先而後依次記述游覽過程中所見到的景物,這樣,讀者才會對你游覽的地方有一個清晰的、全面的印象。
二、寫出景物的特點。大自然的景物各不相同,都有自身的特點,我們要認真回味游覽時的所見所感,選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作具體地描寫,並對重點部分進行生動細致地刻畫,運用聯想,採用比喻、擬人等方法,將景物的特點寫出來,使景物形象逼真,讓讀者宛如親眼所見一般。
三、分清主次詳略。我們在寫游記時,面對繁多而又千姿百態的景點,美麗而又令人回味的山水,寫什麼好呢?這都必須根據文章的中心確定主次詳略,把最具代表性的、最使自己激動、最令自己難忘的景物,當作主要內容,進行詳細描述,如景物怎樣美、怎樣奇,你和遊人怎樣感嘆,你凝望著什麼,展開怎樣的想像等;次要景物可略寫或不寫,這樣重點就突出,游記也就生動了。
四、融入真情實感。在描寫景物的過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進文章的字里行間,做到既有所見所聞,又有所思所感,這樣可以豐富文章內涵,深化習作主題,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如果你注意了以上幾點,那麼,你一定會寫出成功的游記。
『叄』 旅遊游記怎麼寫
第一、描寫景色、風俗人情,最好能有正面描述和側面烘托。第二、自己的感受第三、旅遊行程,一些地方可以寫得詳細些~其他嘛就是整體上結構簡明,文字優美讓人看得一目瞭然,能有所收獲就是比較好的旅遊游記了。
『肆』 怎麼寫游記
怎樣寫游記呢?
一、按游覽的順序寫。我們在參觀或游覽一個地方時,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轉移而進行的,因此,我們必須以游覽為線索,由先而後依次記述游覽過程中所見到的景物,這樣,讀者才會對你游覽的地方有一個清晰的、全面的印象。
二、寫出景物的特點。大自然的景物各不相同,都有自身的特點,我們要認真回味游覽時的所見所感,選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作具體地描寫,並對重點部分進行生動細致地刻畫,運用聯想,採用比喻、擬人等方法,將景物的特點寫出來,使景物形象逼真,讓讀者宛如親眼所見一般。
三、分清主次詳略。我們在寫游記時,面對繁多而又千姿百態的景點,美麗而又令人回味的山水,寫什麼好呢?這都必須根據文章的中心確定主次詳略,把最具代表性的、最使自己激動、最令自己難忘的景物,當作主要內容,進行詳細描述,如景物怎樣美、怎樣奇,你和遊人怎樣感嘆,你凝望著什麼,展開怎樣的想像等;次要景物可略寫或不寫,這樣重點就突出,游記也就生動了。
四、融入真情實感。在描寫景物的過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進文章的字里行間,做到既有所見所聞,又有所思所感,這樣可以豐富文章內涵,深化習作主題,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如果你注意了以上幾點,那麼,你一定會寫出成功的游記。
『伍』 游記怎麼寫
最重要的一點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
華麗的詞藻並不能深入人心,真正能打動讀者的是真情實意。這樣的文字,即使朴實無華,卻引人深思,值得思考。這樣不僅可以拉近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而且也豐富了文章的內涵,升華了整篇游記。可以按照游覽的時間或空間順序寫。
我們在旅行的路途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空間的轉移讓我們領略一路的風景。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以時間或空間為線索來描述先後次序的景物,這樣不僅會使文章更有結構,條理更清晰,使讀者一目瞭然文章的脈絡與思路。描寫出景物細致的特點。
世界的千羅萬象的,每一個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點與特色。只要我們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認真觀察回味所見所聞,選擇一個最符合自己價值觀審美的景物進行具體細微地描寫,並運用一些修辭手法,比如擬人,比喻,通感的手法使景物生動形象,宛如讀者親眼所見一般,栩栩如生。注意要分清主次,詳略得當。
在面對大千世界的時候,沿途的風景似乎都有著一種魔力,那麼我們到底應該 寫什麼呢?其實,我們只要寫出自己最有感受最難忘的一點,然後進行深入的描寫就好了,這都必須根據文章的中心確定主次,主要的內容就濃墨重彩的寫,次要的內容就蜻蜓點水般的寫,一定要注意詳略得當,而不是處處都寫,處處卻都不夠深入,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陸』 游記怎麼寫
一、什麼是游記
游記,顧名思義,就是記游,也就是對一次出行、游覽、參觀……等的記錄。在這里,游的含義有多種:游歷、旅遊、遊玩、游覽、參觀、訪問、考察等。
二、游記的分類
游記可以分為很多種。以記錄行程為主的是記敘型游記;以抒發感情為主的是抒情型游記;以描繪景物、景觀為主的是寫景型游記;通過記游來說明一個道理的,是說理型游記。但是,不論哪一種游記,都是通過對自然風光、風景名勝、城市景觀、景觀中的人與事進行描繪,來達到記事、抒情、說理等目的。所以寫作游記時,一定要具備「游」的記錄,沒有「游」,也就不會有「游記」。
三、游記的寫作方法
不論是哪一種游記,在寫作時都要注意以下幾點:
1、游記中的線索
有人說,寫文章如同串珠,沒有一根線索將其中各個要素聯結起來,這篇文章就會支離破碎,或者雜亂無章。寫游記更是這樣,一定要有一條合理的線索貫穿其中。這條線索也可以說是寫作的順序。
游記中,最常用的寫作順序就是行蹤了,即按照游覽的先後次序來寫。比如一篇參觀動物園的游記,就可以按照參觀的順序一一記述。此外,還有以景物的組織關系、方位關系等作為記游的線索的。我建議大家初學寫游記時,一定要用一定的線索來組織文章,以求在一開始就養成條理清晰的寫作習慣。
2、游記中的主體
主體指的是做這件事的人或集體,既然是游,就一定有游的主體。在游記的寫作中,如果缺少了人,就與說明文或寫景散文差不多了。對游記中主體的點明也有多種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一開始就點明,比如在一篇游記的開始,一位作者就這樣寫道:「今天,我們班的同學在班主任李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廣州動物園」,點明游記的主體是「我們班的同學和李老師」;此外,游記的主體還可以在寫作過程中自然出場,也可以在文章結尾指出。
3、游記中的寫景
對景物的描寫也是游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是主體,景是客體。游記中的寫景,應根據寫作的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寫。游記中的景物描寫最好能夠配合文章的主題。
4、游記中的地點
在寫游記時,一定要注意說明游覽或參觀的地點,比如九寨溝、神農架等。
5、記游要分清主次
游記雖然是對游覽過程的記錄,卻不是面面俱到的記錄。游記中,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觀、對表現文章主體有重要作用的事物等,要重點描寫,其它的則應一筆帶過,或者乾脆略去不寫。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主次分明,主題突出,玲瓏有致。
寫游記應該注意的事項:
1、順著游路寫,條理清楚。
寫游記跟寫其他形式的記敘文一樣,條理清楚是十分重要的。按游覽路線的先後順序,既點明游覽點的名稱,又要說明它們的空間位置,這樣就能有條不紊了。
2、忌「頭重腳輕腰肢細」的毛病。
寫游記時,材料的取捨、布局應最先注意。很多人在不知不覺中會犯這樣的毛病:
A:「頭重」:不重要的起頭太長,佔了太大篇幅。例如:旅遊的准備過程,連置裝、買零吃、等,都要大肆記敘一番。
B:「腳輕」:收束快速。礙於全文已廢話連篇、時間不夠,便草草收場,或隨便發表一些與名勝古跡毫無關系,無關痛癢的心得交代了事。
C:「腰細」:文中主要的中間段正是精華,卻寫得又短又少。而最關鍵的應是「到達目的地後的游覽經過」,若是三言兩語,不痛不癢,容易給讀者一種「行色匆匆,一無所獲」的感覺。
『柒』 游記怎麼寫
教你怎樣寫游記
重點是 抓住環境特點,體會思想感情 。寫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其一,觀之有序,言之有序。寫參觀游覽一類的文章,必須有一定的空間順序,而這種順序又往往和作者觀察的順序一致起來,因此,只有觀之有序,才能言之有序。我們可以大致掌握以下常見的順序:
<1>以游蹤為序。游覽的順序就是文章的順序。
<2>以方位變化為序。站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由近及遠,由遠及近;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先中間後四周,先四周後中間地觀察,按照觀察的順序布局全篇文章。
<3>以景物的類別為序。我們參觀游覽一個地方,在大范圍內又有各種不同類別的景物。例如:到了郊外,可以先看田野,再看山巒,最後看河流;到了荒原,可以先看天空,再看原野,最後看牛羊
其二,抓住特點,描寫具體。參觀游覽一個地方,所見所聞很多,如果什麼都想寫,就什麼也寫不好。只有仔細觀察,抓住景物特點,才能寫得准確、生動、具體、形象。那麼,抓住景物哪些特點呢?
<1>色彩特點。景物的顏色是千變萬化的,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顏色,即使是同一種景物,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位置,也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2>形態特點。景物的不同形狀和姿態,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精神、氣質。例:白楊直立挺拔,表現出堅強不屈的精神;柳樹輕柔,婀娜多姿,表現出它柔韌的性格;松樹迎寒風挺立,戰霜雪蒼綠,表現出倔強的品格;老槐樹像撐開的大綠傘,在炎熱的酷夏安撫著大汗淋漓的人們,表現出它溫和的天性 可見,抓住景物形態特點,既可表現形,又可體現神。
<3>動靜特點。一切景物都處於自然之中,有時處於靜態,有時處於動態,有時處於靜動變化之中。因此,我們要抓住景物的動靜寫出景物的特點。
其三,寄情於景,主題鮮明。景物本身無情,但是,人是有感情的。同學們,當你懷著愉快的心情去遊玩時,你會覺得天比平時藍,花比平日紅,草比平日綠。一陣風吹過,小樹在風中搖擺,你會覺得它在向你招手。小鳥從身邊飛過,你會覺得它在為你唱歌,向你問好。然而,當你挨了批評,考試成績不理想時,走在回家的路上,眼前的景物就會截然不同了。游覽中,無論由情及景,還是由景觸情,都離不開情感的表達。只有把情感融注到字里行間,才會表達出鮮明的主題,也才會打動讀者。在行文中,我們只有把心捧給讀者,才會吐真情,有真意。情真文才美,只有情真,才能給讀者美的享受。
游記
是以作者真實的旅遊見聞和感受為題材的一種記游性散文。它是以大自然作為主要描寫對象,通過描繪風光,描寫景物,表現出自然的美和生命,使讀者隨著作品所展示的山水畫卷,神遊千山萬壑,領略奇麗風物,觀賞名勝古跡,見識鳥獸蟲魚,瞻仰建築風貌,宛如身臨其境。
怎樣寫好游記呢?
一、要抓住景物特點。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萬別的,總是處於變化之中,進入我們眼界的景物也不例外。同是風景勝地,無錫以湖山見長,壯觀開闊;蘇州以園林著稱,幽雅恬靜;廬山以瀑布取勝,優美如畫。即使我們熟見的景物,在不同時令不同地點,它們的狀貌也會有所不同。有位同學觀察頗細,他認為東海看日出可稱為 浮出 ,在城外小丘看日出可稱為 閃出 ,在泰山頂上看日出則應稱為 躍出 。翻閱古今傳世游記,其成功無不與寫准了景物的特點有關。因而我們觀景,要把握景物與眾不同的特殊性。唯其如此,筆下的景才會有個性,才會 活 起來。
二、要運用多種手法。游記屬文學作品,寫作時要運用多種手法:1、寫景與抒情結合。游記寫景,總是寄託著作者自己的喜怒哀樂,山是作者眼中的山,水是作者心中的水,山山水水通過感情的漂染,就帶上了作者鮮明的個性色彩。因此,在再現自然物象時,或情隨景生,或移情入景,或間接抒情,或直抒胸臆,都應灌注作者對現實生活中的見識和愛憎,使自然景物成為有情之物,成為抒情言志的藝術形象。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清幽冷寂的環境,正是當時作者不幸遭遇下郁悶心情的曲折反映。姚鼐的《登泰山記》寫雪後初晴的瑰麗景色和日出時雄渾的景象,流露出對祖國河山的無限熱愛。2、敘事與寓意結合。游記中的敘事不能只停留在事件上,若能在所敘之事中寓含某種真理,則能提高其品位,如蘇軾的《石鍾山記》在記敘了作者親自考察石鍾山得名經過後,得出一個真理: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說明了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重要性,其意義大大超越了游石鍾山本身,顯出深刻的文旨。3、現實與歷史結合。無論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都只是無限綿延的歷史長河中一瞬,眼前的景緻常使人 思接千載 、 視通萬里 ,若能在游記中把現實與歷史結合起來,則能增強作品的歷史縱深感,擴大其思想內涵。此外還可有機插入詩詞典故、民俗風情、傳說歌謠等以增加游記的知識性、情趣性。
三要呈現清晰的游蹤。游記具有 記游性 特點,它要與游蹤為線索,把游蹤、風貌、觀感有機結合在一起,因此必須緊扣游蹤行文。讀劉白羽的《長江三日》,游蹤一目瞭然。第一日,寫江輪由重慶開出而未入三峽的一段歷程。先寫中午江面 雲霧迷濛 ,再寫下午三時後 天轉開朗 的景色,接著寫長江上游夜景。第二日寫江輪穿過三峽的驚險情狀,由瞿塘峽而至巫峽、西陵峽,千姿百態、色彩絢麗的三峽奇景依次展現。第三日描述三峽直至武漢這一段江西 楚地闊無邊,蒼茫萬頃連 的景象。這一章結構方式雖有變化,但從早到晚,自西而東,游蹤仍然清晰。由於所觀地域風貌的特殊性和選材重點的不同,我們常見的有兩種記游覽的方式:1、連貫式。這種方式是按時間先後依次寫出遊覽全過程,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記》。2、跨越式。這種方式是攝取游覽過程中幾個重點鏡頭連綴成篇,游蹤具有跳躍性,如沈從文的《春遊頤和園》。
四、要講究辭采優美。游記不能只以景取勝,還應講究辭採的優美,以使之更引人入勝。一般來說,交代游蹤要用敘述,再現風貌要用描寫,由於二者常常同步,所以決定游記語言多是敘述與描寫相融合的 描寫性 語言。請看一位同學的游記散文《登泰山看日出》中一段文字: 到達對松亭時,天已微明。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視,雖有濃濃的雲霧籠罩著,但山勢依舊可辨,有的如馬鞍俯卧,有的如駝峰聳立。雲霧不斷地擴展著,飄動著,升騰著,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層層疊疊地飄落在山峰中間,有的像長長的綢帶懸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漲潮的海水在岸邊濺起無數朵白色的浪花。這時,我才發現自己的四周全是沸沸揚揚的雲海。 這段文字運用比喻、排比修辭手法,細膩刻畫,用藝術的筆觸為我們描繪出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語句整中見散,參差搭配,靈動輕快,讀來上口,富有韻味。
當然,要想游記寫得美,必須寫得真,虛構的作品不能算游記。要寫得真,就必須多觀察,要置身於大自然中去,盡情去觀賞去感受。
怎麼樣寫游記
一、什麼是游記?
游記,顧名思義,就是記游。也就是對一次出行、游覽、參觀 等的記錄。在這里,游的含義有多種:游歷、旅遊、遊玩、游覽、參觀、訪問、考察等。
二、游記的分類
游記可以分為很多種。以記錄行程為主的是記敘型游記;以抒發感情為主的是抒情型游記;以描繪景物、景觀為主的是寫景型游記;通過記游來說明一個道理的,是說理型游記。但是,不論哪一種游記,都是通過對自然風光、風景名勝、城市景觀、景觀中的人與事進行描繪,來達到記事、抒情、說理等目的。所以寫作游記時,一定要具備 游 的記錄,沒有 游 ,也就不會有 游記 。
三、游記的寫作方法
不論是哪一種游記,在寫作時都要要注意以下幾點:
1、游記中的線索
有人說,寫文章如同串珠,沒有一根線索將其中各個要素聯結起來,這篇文章就會支離破碎,或者雜亂無章。寫游記更是這樣,一定要有一條合理的線索貫穿其中。這條線索也可以說是寫作的順序。
游記中,最常用的寫作順序可能就是行蹤了。即按照游覽的先後次序來寫。比如一篇參觀動物園的游記,就可以按照參觀的順序一一記述。此外,還有以景物的組織關系、方位關系等作為記游的線索的。我們建議大家初學寫游記時,一定要用一定的線索來組織文章,以求在一開始就養成條理清晰的寫作習慣。
2、游記中的主體
主體指的事做這件事的人或集體。既然是游,就一定有游的主體。在游記的寫作中,如果缺少了人,就與說明文或寫景散文差不多了。對游記中主體的點明也有多種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一開始就點明,比如在一篇游記的開始,一位作者就這樣寫道: 今天,我們班的同學在班主任李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北京大學",點明游記的主體是"我們班的同學和李老師 ;此外,游記的主體還可以在寫作過程中自然出場,也可以在文章結尾指出。
3、游記中的寫景
對景物的描寫也是游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是主體,景是客體。游記中的寫景,應根據寫作的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寫。游記中的景物描寫最好能夠配合文章的主題。
4、游記中的地點
在寫游記時,一定要注意說明游覽或參觀的地點,比如海洋館、大草原、科技館等。
5、記游要分清主次
游記雖然是對游覽過程的記錄,但卻不是面面俱到的記錄。 游記中,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觀、對表現文章主體有重要作用的事物等,要重點描寫,其它的則應該一筆帶過,或者乾脆略去不寫。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主次分明,主題突出,玲瓏有致。
張潮在幽夢影一書中說:「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李白也說:「大地假我以文章。」
不錯,偉大的作品,往往是自然和人生的刻畫。枝頭好鳥,水面落花,無不是大自然中美好的文采,然而這些體驗,完全須靠我們到處游歷,靜觀萬物才能有所得。處在現代都市樊籠的人們,每天忙碌追逐,何暇去顧及周遭事物的美,以及星斗的轉移,草木的消長,風雲的變幻呢?如果我們只是一味抱怨生活的枯燥、煩悶、拘束,不如聽聽徐志摩的勸告:「為了醫治我們當前生活的枯窘,只要不完全遺忘自然──一張輕淡的葯方,我們的病象,就有緩和的希望。在青草里打幾個滾,到海水裡洗幾次浴,到高處去看幾次朝霞與晚照,你肩背上負擔,就會輕鬆了去的。」這山水佳景,就是心靈最好的醫葯,但卻俯拾即是,不必遠求。細讀中國的散文名作,大家耳熟能詳、琅琅上口的「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繁蔭。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歐陽修),「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蘇軾)。「百雲抱幽石,綠筱媚清漣」(謝靈運),詩文中的山水名句,真是不可勝數。我們在讀這種美句的時候,是否覺得心靈滌凈,撥動了我們審美的情思和感動的心弦,而神遊在一幅美麗的山水畫中呢?
在柳宗元的永州八記中,我們讀到了搜奇尋幽的山水游記的最佳作品。他筆下的景物,並非只是「自然山水」的反映,也不是客觀存在的。他利用主觀的藝術表現,透過自己的心靈加工,表現出山水的蓬勃生機,也體會了無窮的妙趣,並能含蓄蘊藉,意味雋永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感慨寄陳於敘事上,達到「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的效果。此類山水游記名篇,與閱歷甚淺的我們寫出的泛泛遊記(不是「流水帳」的記敘,便是流於「導游」的單調介紹),簡直有天壤之別。讓我們再次細讀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一文,看看他是如何縱情山水,以自排遺。
「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水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 這是熔合了寫景、抒情、敘情、議論於一爐的名作。柳宗元筆下的山水更能動人。真是映證了中國的一句俗諺:「但要聞名,莫要見面」,山水文學的魅力就在於此。
由此可知,游記並非只是描寫名山秀水,最重要的是放入自己的「真感情」,以自己的「獨具隻眼」,主觀地寫出所游地點的「特色」,升華「自然山水」而成為「人文山水」。李白「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不就是帶著有「色」眼光看山水嗎?「眼前景」若能觸動「心中情」,那動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境界才能使真正的風景進入讀者的心中,彷佛賦予生命而鮮活了起來。所以同學們在寫游記前得先回憶此次游覽牽動了你什麼情思,觸發了你什麼靈感,給予了你什麼精神力量。這種「情景交融」的方式才能寫出佳作,否則只是空泛描述,就像照相機攝影一樣,表現不出任何生命力的。
以下的寫游記該注意的事項:
(一) 忌「頭重腳輕腰肢細」的毛病:同學們寫游記時,材料的取捨、布局應最先注意。很多人在不知不覺中會犯了這樣的毛病:
A:「頭重」:不重要的起頭太長,佔了太大篇幅。例如:旅遊的准備過程,連置裝、買零嘴、邀同學討論,都要大肆記敘一番。
B:「腳輕」:收束快速。礙於全文已廢話連篇、時間不夠,便草草收場,或隨便發表一些與名勝古跡毫無關系,無關痛癢的心得交代了事。
C:「腰細」:文中主要的中間段正是精華,卻寫得又
短又少。而最關鍵的應是「到達目的地後的游覽經過」,若是三言兩語,不痛不癢,容易給讀者「行色匆匆,一無所獲」的感覺,這樣的游記顯然是失敗之作。
(二) 選擇有特色的定點有條理的敘述: 針對自己有興趣的地點,充分發揮眼睛、耳朵、頭腦、手腳的妙用,尤其是豐富的觀察力和想像力。在游覽賞玩時,隨手筆記新鮮有趣的事、物。寫作游記時,將上述資料作一妥善的剪裁,結合自己所走的路線,作有條理的敘述,才不會有東拉西扯,語無倫次的毛病。
(三)「描寫」技巧的發揮:描寫技巧的好壞深深影響讀者的印象。描寫好的文章,不止令人神往,更能使此地風景聲名大噪。所謂「不是當年兩篇賦,如何赤壁在黃州。」今日我們印象深刻的黃岡赤壁,若不是蘇軾的生花妙筆,怎會將錯就錯地認定它就是三國時代的古戰場昵?所以,好好運用你的描寫能力吧!「
具體」而「深刻」地「主觀」描寫,帶領讀者進入你描寫的意境,引起他的共鳴,才是成功的描寫。我們引一篇「湖水」為例子:
湖水是擺在地上的大鏡子,藍天、白雲都想瞧一瞧自己的美貌,岸邊的花木也來湊熱鬧,使得湖中也有藍天、白雲,綠的葉,紅、黃、紫、橙、藍 的花朵,哦!這一潭湖水,竟然成了巨人使用的調色盤,而翠柳姑娘的發絲不停地在水面上輕輕拂動,像是巨人的畫筆正在沾染色彩,想畫出一幅精美的風景畫
這樣的「湖水」多吸引人,彷佛就在召喚我一樣,那樣的美又多能吊起我的遐思!讀了這種游記,真是「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啊!
(四) 加入自己的歷史情懷,撫今追昔,緬懷歷史人物的流風遣跡,藉古今的對比,發抒對人物的慨嘆: 這種切入的角度往往可看出你思想的深度。若平時即有文學素養,對某地某事某物有特別的紀念性應了解透徹。尤其在游覽名勝古磧時,配合古代人物以發思古之幽情,更藉此寄託身世之感,這篇游記的價值便大大地提高了。我們試看杜甫的詠懷古跡之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剖據紆籌策,
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
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
志決身殲軍務勞。
這首是詩人游歷夔州,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之下完成的作品。我們可看出杜的筆觸激情昂揚、熱烈的歌頌之外,也對自己的壯志未酬嘆惋不已啊!
至於結構的安排,同學可靈活運用順敘、插敘或補敘的技巧,由小至大或由大至小描寫或記敘自己所見聞。另外,提醒大家的是別再用「夕陽西下,我們依依不捨地踏上歸途」這樣的陳腔老套作結尾,如何結束此篇游記,造成情韻綿邈,引人注目,可得在自己的心得感受上,下番功夫好好著墨,收束得好,不僅給人震撼的感動力,讀者雖並未親身經歷,也得到了最佳的「臥遊」的效果啊!
『捌』 游記怎麼寫
要求不高的話就寫流水賬撒,從開頭一字不落寫到結尾,最後加幾句感想體會,再贊美一下大自然什麼的。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