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壹』 御窯的歷史
明洪武年間,太祖 在景德鎮珠山設絲路營行「御器廠」,此為御窯之始創。憑借皇家授予的特權,御器廠匯聚了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極大推動了瓷器工藝的革新。永樂、宣德時期的青花瓷器,以胎釉精細、青色濃艷、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久負盛名,被稱為我國青花瓷器的黃金時代。成化時期,創燒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結合的新工藝——鬥彩。成化鬥彩顏色繽紛,色澤鮮明,打破了我國瓷器發色較為單一的局面,也推動瓷器向著愈加多彩的方向發展。嘉靖、萬曆時期,五彩盛燒一時。五彩瓷器更為豐富多彩,圖案花紋滿布全器,給人濃翠紅艷之感。
清代將御器廠更名為御窯廠。根據清嘉慶年間藍浦編著的《景德鎮陶錄》,康熙時期景德御窯的生產得到全面恢復。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御窯的鼎盛時期,也是我國古代制瓷工藝的歷史高峰。乾隆以後,御窯生產開始走下坡路,但仍燒造了大量藝術精品。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佔領浮梁縣城,咸豐五年御窯停止燒造。後太平軍數次佔領景德鎮,御窯的瓷器燒造陷於停滯。同治七年(1868年),御窯廠為同治皇帝大婚燒造3喜宴用瓷而風光再現。
康熙、雍正時期的釉里紅瓷器,發色穩定,色澤鮮艷,遠超前朝。御窯對中國陶瓷史的最大貢獻,當推創燒了琺琅彩和粉彩,將中國彩瓷之美發揮到極致。琺琅彩瓷器創制於康熙年間。雍正琺琅彩圖案多樣,並與中國詩、書、畫藝術結合,別具意味。粉彩創制於康熙年間,於雍正時期獲得空前發展。雍正粉彩採用玻璃白粉打底,用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沒骨畫法渲染,畫面飄逸靈動,具有立體效果。御窯的另一項重要成就,是仿製汝、官、哥、鈞窯的工藝,尤以雍正時期成就最高。乾隆皇帝推陳創新,創制了很多瓷器新品種,如轉心瓶等。
御窯作為皇家窯廠,與皇室的命運和國家的前途息息相關。清末中國,國力衰微,內外交困,景德鎮制瓷業受到嚴重打擊。隨著清王朝的滅亡,續燒五百多年的御窯在歷史的風雨中熄滅了爐火。
御窯在宋代官窯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北宋時期,著名的越窯青瓷,已專門供奉皇室。文獻記載,北宋時期的官窯為汴京官窯(位於今河南開封),南宋時期的官窯為杭州修內司官窯(位於今浙江杭州)。
《元史》記載,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德鎮設「浮梁瓷局」,專為皇家燒造瓷器,並兼造漆器、棕藤、馬尾、笠帽等。景德鎮當時隸屬浮梁縣,故稱「浮梁瓷局」。在浮梁瓷局的監管下,景德鎮創燒的卵白釉、元青花和釉里紅瓷器,成為舉世聞名的精品。公元1368年,元王朝在農民起義的浪潮中覆滅,浮梁瓷局也隨之消失。
御窯瓷器的獨特性決定了它的生產不存在隨意性,基本不允許工匠有主觀意識的發揮和創造。在清代兩百多年間,御窯瓷器的生產都是遵照內廷所頒樣式進行生產。御窯瓷器的精美並不是有特殊工藝保證,而是嚴格挑選的對大批不精美器物處理的結果。明代御器廠對殘次品的處理辦法是集中銷毀並成坑或成堆埋。
1982年,景德鎮市考古研究所對御窯遺址進行了多次搶救性考古發掘,至1994年累計出土了「億萬片」明代御用瓷片。如今景德御窯遺址位於景德鎮市中心的珠山地區,遺址是明清時期專為宮廷生產瓷器的皇家窯場。總面積約為13.1公頃,核心保護區約54300平方米。景德鎮御窯遺址因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被評為200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2006年5月,御窯廠遺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入選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2003年到2003年,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考古隊,對御窯遺址進行主動考古發掘。發掘面積共計1578平方米,發現了許多重要遺跡和出土了大量遺物。景德鎮御窯遺址,因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被評為200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神秘的御窯得以重見天日。現在在中國御窯工藝博物館館長向元華的帶領下,消失百年的景德御窯正在慢慢重現往日風貌。
『貳』 景德鎮到底遺存著怎樣的世界性價值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文章,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9月2日下午,景德鎮文化遺產保護暨御窯廠遺址申遺學術研討總結報告會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報告廳舉行。市委書記鍾志生出席並講話,市長梅亦致辭,市政協主席黃康明出席。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市委宣傳部部長吳雋主持,副市長熊皓,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市申遺辦主任余樂明出席。
圖/景德鎮御窯廠遺址鳥瞰
國內40餘位遺產保護、考古文博、城市規劃、文化研究等領域的著名專家,就景德鎮瓷業考古發現與研究、老城保護與更新、景德鎮制瓷業歷史和地方文化特色、景德鎮御窯廠遺址系列遺產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總體策略和行動計劃四個議題開展探討,並形成總結報告。
圖/1號會場
國家文物局文保司副司長唐煒、景德鎮市委書記鍾志生、市長梅亦等領導參加了會議並講話。
圖/2號會場
出席嘉賓討論的內容見解獨到,精彩紛呈
國家文物局文保司副司長唐煒出席並講話,
中國文物學會世界遺產研究會副會長李季對此次研討會進行總結陳述。
遺產類專家組,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國家遺產中心主任、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副主席呂舟就《景德鎮御窯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行動計劃》作小結報告;
文保類專家組,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原總工程師、黨委書記侯衛東就《景德鎮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展示利用》作小結報告;
規劃類專家組,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主任研究員張廣漢就《景德鎮老城保護利用》作小結報告;
文化類專家組,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人類學研究所所長方李莉就《景德鎮陶瓷文化與城市發展》作小結報告。
圖/御窯廠遺產構成要素
鍾志生指出
來自全國申遺、文保、規劃、文化方面的專家學者齊聚景德鎮,專門就「景德鎮文化遺產保護暨御窯廠遺址申遺」主題進行學術研討,為景德鎮的遺產保護利用、文化傳承和名城規劃建言獻策,充分說明了景德鎮文化的無窮魅力。景德鎮瓷器不僅是商貿往來的重要商品,也是促進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載體,是傳播中華文明的使者,其獨特魅力廣泛影響著世界人們的價值取向、宗教信仰、審美情趣。景德鎮陶瓷還是中國文化、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在對接「一帶一路」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千年窯火、萬里瓷路使景德鎮始終享譽古今中外。
圖/御窯廠遺址
文化是城市之魂,是城市永續發展的動力之源。御窯廠遺址申遺和老城保護要有機結合,申遺工作要貫徹開放、互鑒、整體、具體、可行的思路。在座的各位專家學者學術造詣深厚,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和眼界,站位高、定位準,為景德鎮文化保護工作提出了真知灼見、貢獻了智慧力量。此次研討會在我市文化遺產保護和御窯廠遺址申遺過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總結報告會思想豐富、成果豐碩,其內容需要認真梳理、全面整理。通過規劃的引導、專家的指導,進一步用國際化語言講好中國故事,進一步用國際化思維做好文化保護。
景德鎮是一座千年古鎮。千年古鎮為我們留下了歷史財富,同時留住城市記憶、延續歷史文脈,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是我們神聖的使命。這兩年,我市全城動員、全民參與、全域行動,通過大力實施環境整治,從「洗臉」到「洗腳」,使景德鎮的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目前,「整潔」基本到位,「整齊」初見成效,「整治」有序推進。如果說這是為景德鎮「塑形」的話,下一步我們就要為這座城市「鑄魂」,而鑄造景德鎮的「文化之魂」,重點在於保護文化遺產、建好文化項目、加強文化交流。
唐煒首先代表國家文物局向此次研討會的成功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出席會議的各位專家學者致以誠摯問候。
「
景德鎮是聞名中外的瓷都,也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底蘊深厚,文化遺產豐富,近年來在文化遺產保護和申遺工作中力度很大,成效顯著。國家文物局支持景德鎮全面推進御窯廠遺址保護和申遺工作,投入資金用於御窯廠遺址的考古、規劃、保護、展示和環境整治工作。今年,國家文物局特批將御窯廠遺址單獨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並向世界遺產中心提交了提名表格,使申遺工作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
」
就御窯廠保護和申遺工作,唐煒提出三點要求
一是深入開展考古研究。要加強古代遺址的有效保護,有重點地進行系統考古發掘,通過持續開展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工作,明確御窯廠遺址及相關文物遺存分布范圍和准確邊界。
二是加強遺址公園建設。要以御窯廠國家遺址公園為核心,適當整合周邊的歷史文化街區,形成遺址公園、遺址博物館、歷史街區及周邊的陶瓷作坊等「四位一體」格局,協調處理好遺址保護和歷史文化名城發展的關系。
三是扎實推進申遺工作。要站在有利於突出中華文明歷史文化價值、有利於體現中華民族精神追求、有利於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實的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的歷史高度,按照世界遺產的高標准、嚴要求推動御窯廠遺址的保護工作。
梅亦指出
景德鎮至今仍保留著國內外最為豐富而且獨特的陶瓷文化遺存,以及規模龐大、完整復雜的陶瓷產業體系,這些都是老祖宗留給景德鎮人的寶貴財富。保護好御窯遺址,挖掘好遺址價值,宣傳好陶瓷文化,對於增強民族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景德鎮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文物保護工作方針政策,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切入點,統籌推進文化遺產和老城保護工作,在多方徵求專家學者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理清遺址保護和利用的關系,進一步明確將御窯廠遺址13.1公頃核心區、80公頃延伸區、240公頃「陶陽十三里」老城區的保護工作逐步擴展覆蓋到主城區以及全市各申遺要素點的總體思路。匯集眾智,借鑒樣板,做好頂層設計,實現文化振興,是召開這次研討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市將會把此次研討會上取得的成果進行歸納整理,作為我市下一步推動文化遺產保護智庫,用於指導文化遺產保護和申遺工作的實踐。
據悉,為期兩天的景德鎮文化遺產保護暨御窯廠遺址申遺學術研討會,專家學者們匯聚一堂,圍繞「遺產申報、文物保護、名城規劃」等主題,發表了許多真知灼見,共提交學術論文十餘篇,50多位專家學者作了主題報告和交流發言,我市將進行收集整理,編匯成冊,作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及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指導性建議。
文章作者:吳紹斌
文章來源:景德鎮日報、清源文化遺產
『叄』 揭開明清御窯瓷器沒獻給皇宮的怎麼處理
明清皇帝的御用瓷器,從燒造到使用中產生的殘次品、落選品、損耗品都怎麼處理?明清兩朝於江西景德鎮設置御器廠(清代改稱「御窯廠」),專門為皇家燒造御用瓷器。為保證御用瓷器所體現的權威性,宮廷對御窯瓷器的燒造一直有嚴格的管理制度。
據文獻記載,燒造御用瓷器成品率極低,明代琢器成品率大致為十分之一二,到清代御窯瓷器成品率也僅提高到三分之一。而御用瓷器的揀選標准非常嚴格,僅有部分瓷器最終進入宮廷,其他均成為落選品。從窯址出土的落選御窯瓷器來看,御用瓷器的挑選標准包括造型是否端正、釉色是否純正、彩料發色優劣、紋樣工整與否等等。
生產時出現的殘次品、挑選後的落選品都必須被處理掉。有意思的是,不同時期處理方式並不同:
明代洪武到宣德時期是將器物打碎後集中掩埋;
正統到弘治時期是打碎後隨窯業垃圾傾倒而不再掩埋;
嘉靖以後直到雍正六年是將其存在窯廠庫房內;
雍正七年至乾隆八年,落選品隨大運瓷器一起運到北京,變賣或賜人;
乾隆八年以後,除黃釉瓷器和禮祭器外,其他類別落選品均直接在景德鎮變賣。
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長江建新介紹,2014年以來發現的部分遺物,不見於傳世品和以往的考古出土品,具有填補御窯瓷器空白的重要學術意義。如在相關發掘區域出土了明代正德釉上彩瓷器半成品,包括花盆、渣斗、成摞的碗盤等。這些瓷器的內壁和外底施白釉,已經瓷化。但外壁不施釉,是為了在澀胎上施低溫釉彩,然後入爐進行二次焙燒。這種半成品,在以往的考古發掘中很少見到。
而在御窯廠珠山北麓的搶救性考古發掘中,發現了明正統至成化時期的地層,並出土了豐富的瓷片。明正統至天順時期,御窯瓷器多不署正規年款,因此學者對這一時期瓷器的認識很少,甚至稱之為明代御窯瓷器生產史上的「空白期」。本次發掘出土的瓷器,不僅可以證明「空白期」並不空白,且不乏質量精細的產品。展品中的礬紅彩獅紋盤、綠彩獅紋盤、鬥彩綉墩、青花雙獅戲球圖綉墩等,堪稱御窯瓷器中的精品。
在故宮博物院內考古中,南大庫清宮庫房區域發掘一處御窯瓷器殘片埋藏坑,出土了大量明、清御窯瓷器殘片。這是在景德鎮御窯遺址外第一次集中發現明、清御窯瓷器的殘器埋藏堆積。其中,雍正瓷胎畫琺琅黑地梅竹紋盤,在傳世品中未見完全相同器物。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一對清宮舊藏的黑地梅花紋盤,與之相近但又有所差異·
『肆』 景德鎮御窯廠的宣德皇帝蟋蟀罐
宣德皇帝朱復瞻基喜好玩蟋蟀。古制典文學名著《聊齋志異》的《促織》篇中對此就有所描寫,而宮廷正史卻無記載。1993年珠山宣德官窯遺址考古發現證實,御器廠為朝廷燒造了數十種紋飾精美的蟋蟀罐。其中青花雙向五爪龍紋蟋蟀罐就是宣德皇帝觀看鬥蟋蟀的斗盆。這位太平天子,不僅有玩蟋蟀之好,而且酷愛養鳥賞花。宣德御窯廠為朝廷燒造的花鳥蟲魚器皿,就達幾十種之多。
『伍』 遺址公園的基本信息
在唐代長安城禁苑中,位於城東北部的龍首原。此宮建於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宮,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命令擴建,第二年即遷入大明宮執政。乾寧三年(公元896年)此宮毀於兵亂。大明宮周長7.6多公里。面積約3.2平方公里;為北京故宮的四倍。宮城共11個城門,其東、西、北三面都有夾城;南部有三道宮牆護衛,牆外的丹鳳門大街寬達176米,是唐代最為宏偉的宮殿建築群之一。右圖為建築考古學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俄羅斯國家建築遺產科學院院士楊鴻勛先生根據30多年考古研究成果科學復原出的大明宮總體鳥瞰圖。
西安在2008年啟動了,唐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建設,未來將規劃成一座世界聞名的遺址公園。
周期為五年,分三步實施。第一步(2007-2008年),啟動建設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基本完成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范圍內的拆遷,全面啟動建設大明宮遺址保護區改造規劃范圍內的城市基礎設施;第二步(2009-2010年),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建成開園,周邊區域開工建設,拆遷工作基本完成;第三步(2011-2012年),全面完成大明宮遺址區保護改造,初步建成一個功能完備、環境優美、歷史文化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示範新區。 未來將會復原唐代眾多古建築,麟德殿,丹鳳門,三大殿(宣政殿,紫宸殿,延英殿)以及太液池。
按照發展規劃,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將建設成為未來西安的「城市中央公園」,同時把大明宮遺址區保護改造成為帶動西安率先發展、均衡發展、科學發展的城市增長極,成為西安未來城市發展的生態基礎、重要的人文象徵、世界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撐。 目前建設遺址公園的目的並非重建唐代皇宮,只是將大多數重要遺址重新保護起來,遺址區上現代建築眾多,已經在09年左右全部拆除完成。含元殿遺址在90世紀60年代初發覺開始,後得到日本資助,將含元殿遺址原始夯土外重新建築新外殼,夯土遺址用純沙子覆蓋,以便未來重新考古發覺。麟德殿遺址經過兩次外殼加固,欄桿地磚的復原,原本該木欄桿,單因為需要長期保存,改為石質欄桿,開始計劃的斗拱部件並未復原。三清殿遺址從發掘初到現在並未進行具體保護。
未來重建:丹鳳門已經採用鋼筋混凝土在遺址上重建,台基部分為空架,將不會破壞遺址本體。麟德殿未來可能重建。含元殿的爭議一直很大,不僅在單雙檐龍尾道上,一些細節斗拱欄桿因為沒有發覺到具體事物,所以依據很少。含元殿如果重建,將有85%的可能性按照楊鴻勛先生的復原方案進行,這個是目前最權威的,也是多方認可的。 北京 圓明園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吉林 集安高句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江蘇 鴻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浙江 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河南 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隋唐洛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四川 三星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金沙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陝西 陽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秦始皇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大明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山西 晉陽古城考古遺址公園
遼寧 牛河梁考古遺址公園
吉林 渤海中京考古遺址公園
江蘇 揚州城考古遺址公園
江西 御窯廠考古遺址公園
山東 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
曲阜魯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
大汶口考古遺址公園
河南 漢魏洛陽故城考古遺址公園
鄭州商城考古遺址公園
三楊庄考古遺址公園
湖北 楚紀南城(含八嶺山、熊家冢)考古遺址公園
湖南 長沙銅官窯考古遺址公園
里耶古城考古遺址公園
老司城考古遺址公園
廣西 靖江王府及王陵考古遺址公園
甑皮岩考古遺址公園
貴州 可樂考古遺址公園
陝西 漢長安城考古遺址公園
秦咸陽城考古遺址公園
甘肅 鎖陽城考古遺址公園
新疆 北庭故城考古遺址公園
重慶 釣魚城考古遺址公園 隋唐城遺址公園
『陸』 我國大遺址保護經歷了怎樣的歷程
保護格局已經形成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保護自覺性空前提升
盡管大遺址作為學術名詞,進入公共傳播領域時間不長,但是,良渚、牛河梁、二里頭這些大遺址「新貴」的發現、發掘和保護,重新書寫和闡釋了中華文明的歷史;長城、大運河、絲綢之路這些中華大地上人類活動的重要遺址、遺跡,不僅應被每一個華夏子孫「耳熟能詳」,也是世界人類文化歷史的驕傲。
除了毋庸置疑的重大歷史文化價值之外,大遺址保護的另兩「大」是規模大和影響大。萬里長城、千里運河不必說了,朝陽的牛河梁大遺址、成都金沙遺址、無錫鴻山遺址等等,無不佔地數公里乃至數十公里,一些大遺址項目甚至跨省跨區域,關於大遺址保護的任一舉措都必然影響深遠。因此,近年來,從長城資源調查到大運河申遺,從絲綢之路聯合申遺到大明宮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啟動,關於大遺址保護的每一項活動,幾乎都是「國家行動」。「十一五」期間,我國有100個大遺址項目進入文化發展規劃,即將到來的「十二五」規劃中,大遺址保護已被列為主要內容。
隨著文化傳播和城市職能的轉化,大遺址保護不僅「修正和改變歷史」,也書寫和規劃城市的當代歷史。「縱觀無錫發展歷程中取得的每一次輝煌,其背後最根本的動力是文化因素,而這些又都根植於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之中。」無錫市委書記楊衛澤詩意的講述可以說是很多城市共同的體會。
「規劃一塊綠地,可以帶動上百畝土地升值,而建設一個遺址公園,則可以讓整個城市升值;建設一個工業項目,可以服務一個城市幾十年,而保護一處大遺址,可以讓一個城市受益上百年、上千年。」正如洛陽市委書記連維良所說,厚重的歷史給洛陽留下了包括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東周王城等6處大型遺址,古老的洛陽因此而名,因此受益。僻居鄉野一隅的牛河梁遺址的發現,使朝陽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一舉成名天下曉」,更是典型案例。
如何保護這些「聲名顯赫的文明使者」,為歷史和子孫盡可能完整、安全地傳承這些影響深遠的文明載體?從國家到民眾,大遺址保護的文化自覺性空前提升。大遺址保護管理體系初步建立,周口店、隋唐洛陽城、唐乾陵等多處大遺址專項管理法規施行,為大遺址保護提供了制度保障。截至目前,國家文物局已批復了90餘處大遺址的保護規劃。高句麗、殷墟等重要遺址的保護展示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效,大明宮、鄭州商城等大遺址拆遷和環境整治工作有效改善了遺址周邊環境,以長城、大運河、絲綢之路新疆段和西安片區、洛陽片區三線兩片為核心,包括100處重要大遺址在內的大遺址保護格局初步確立,並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近兩年,在總結各地經驗的基礎上,大遺址保護理念不斷創新,形成了《西安共識》、《良渚共識》、《洛陽宣言》,提出了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新理念,大遺址保護進入新階段。
三大矛盾有所緩和
「舉政府之力」幾成共識
文化遺產保護千古事,大遺址保護是文化遺產保護的重鎮,大遺址保護也是難上難。據不完全統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化進程的速度達到同期世界城市化進程速度的兩倍,城市發展將面臨「加速發展期」,同時也是「矛盾凸顯期」。矛盾的焦點是城市人口激增,城市用地急劇擴張,使許多過去處於城市邊緣的大遺址逐漸納入城市用地范圍。
首先是如何解決大遺址保護與土地城建之間的矛盾。無錫鴻山遺址范圍內的土地,原來都屬於無錫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用地。算眼前賬還是算傳承賬?算經濟賬還是算發展賬?算局部賬還是算大局賬?無錫政府最後將鴻山遺址7.5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用於鴻山遺址公園建設,對遺址規劃范圍周邊的農業用地進行統一規劃和引導,並進行農業結構規劃,形成了省級都市農業生態園;並充分利用鴻山遺址、泰伯墓等歷史文化資源,結合拆遷安置工作,規劃建設了鴻山文化新市鎮。通過配套功能的完善,使鴻山大遺址保護和宜人宜居環境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具有更為強大的生命力。
其次是如何解決大遺址保護與居民生產之間的矛盾。生活在遺址區的居民守著祖先留下來的珍貴文物大遺址,受文物保護法的限制,他們不能辦工廠、修路、建房,只能眼看著周邊地區的經濟不斷地超越自己,遺址內的生活基礎設施落後,環境臟亂,社會治安也不是很好。
每個人都有享受先進文明發展的權利,不能讓傳承文明成為「落後吃苦」的理由。西安市在大明宮等大遺址保護規劃中,針對不同區域的農民和居民採取不同的措施,如在保護核心區,把農民變成城市居民,對中青年人員安排就業,對文物保護區實行疏散人口的政策,以減輕對文物本體保護的壓力等等。這些做法不一定廣泛適用,但是善意的出發點可資借鑒。
由於歷史原因,大遺址上往往已經「盤踞」著眾多的工廠企業居民住房。拆遷、安置、重建,資金壓力大。巨額的資金單單依靠中央補貼遠遠不夠,如何創新投資營運機制,以地方政府籌集為主中央財政補貼為輔,同時支持和鼓勵社會多元力量參與,順利解決了資金籌集的難題,成為大遺址保護要過的第一關。
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很大,融資渠道也不同。以西漢南越國遺跡保護為例,對經濟相對發達的廣州來說,在城市中心發現這一遺跡,全民「狂喜」,城市規劃建設為之繞道,保護資金不成問題。這是發達地區。相對不發達的安陽、朝陽等地區,投入資金雖有多少之別,但「舉政府之力」之魄力之見識令人感佩。
保護成果受惠於民
展示特色和法規制定並重
專家表示,城市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肌理,順之則勝,逆之則敗,遺址各具特色,所以遺址保護的方式也要防止雷同的傾向,要在深化對遺址文化內涵的理解上下功夫,實現遺址保護的可持續發展。
民眾體驗到文化遺產保護好處,才會成為身邊大遺址最有力的守護者。「考古遺址公園是基於考古遺址本體及其環境的保護與展示,融合了教育、科研、休閑等多項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間。依託考古成果所建成的考古遺址公園,是以遺址為內容,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相較於單純的遺址保護而言,它更注重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為全民所共享,其服務公眾、反饋社會的功能更加突出。」童明康說。
據介紹,大遺址保護管理體系和相關法律法規將會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同時,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將作為「十二五」期間我國大遺址保護的重要內容得到大力推動和支持。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可建成30處考古遺址公園和50處遺址博物館。對此,西安市副市長段先念提出針對大遺址保護問題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國家應該制定《大遺址保護管理條例》,將大遺址保護納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軌道;其次,由於大遺址保護涉及人口調控、征地、移民、拆遷、環境整治、土地利用調整、經濟結構調整等復雜問題,國家應該出台配套政策來協調和處理這些問題。
過去高樓大廈曾普遍被認為是現代城市生活的象徵,今天,文化遺產尤其是大遺址則成為城市生活改善的重要標志。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積極保護下,大遺址正在擺脫「蓬頭垢面」的形象,逐漸成為城市中最美麗的地方,「莫問遺產興廢事,請君只看大遺址」。
『柒』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目錄 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和立項名單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辦法(試行) 編輯本段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條 為促進考古遺址保護、展示與利用,規范考古遺址公園的管理,有效發揮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指以重要考古遺址及其背景環境為主體,具有科研、教育、遊憩等功能,在考古遺址保護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國性示範意義的特定公共空間。 第三條 國家文物局負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評定管理工作,省級文物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監督管理工作,遺址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運營的組織實施。 第四條 國家文物局鼓勵、支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對於在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予以表彰、獎勵。 第五條 符合下列條件的遺址,可向國家文物局提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申請: (一)已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保護規劃已由省級人民政府公布實施; (三)考古工作計劃已獲批准並啟動實施; (四)具備符合保護規劃的遺址公園規劃; (五)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專門管理機構。 第六條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立項申請由遺址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提出,經省級文物行政部門初審同意後,報國家文物局。 第七條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申請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符合第五條所列條件的相關材料; (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項目計劃書; (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文物影響評估報告。 第八條 經審查符合條件者,由國家文物局批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 第九條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過程中,涉及遺址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的建設項目須按相關程序報批。 第十條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符合以下條件,且已初具規模的考古遺址公園,可由遺址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提出評定申請,經省級文物行政部門初審同意後,報國家文物局。 (一)所有自然或人為因素引起的對遺址的破壞行為已得到控制或糾正; (二)各建設項目的審批手續齊全; (三)所有建設項目均符合遺址公園規劃; (四)已向公眾開放,或已具備開放條件; (五)無重大安全隱患。 第十一條 國家文物局按照《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評定細則》開展評定工作。 評定合格者,由國家文物局授予「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稱號,並向社會公布。 第十二條 申請評定的單位經核實有弄虛作假、行賄舞弊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由國家文物局撤銷其所得稱號。 第十三條 被評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如需修編規劃、變更或擴展建設項目,須按原程序上報。 第十四條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專門管理機構負責公園的日常管理及運營。 第十五條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機構須履行以下職責: (一)依法履行文物保護職責; (二)實施遺址公園規劃; (三)建立健全相關管理規章制度; (四)提供良好的衛生、服務、消防、救護等公共設施,並不斷改善服務質量; (五)在規定時限內向國家文物局提交年度運營報告。 第十六條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遺址的保護和管理,依照國家有關遺址保護和管理的規定執行。 第十七條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管理與運營除遵守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外,還應當執行國家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並接受文物行政部門的指導和社會監督。 第十八條 國家對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實行巡視制度。由國家文物局指定巡視專家對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巡視,檢查其遺址保護和公園管理、運營狀況,對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要求。 第十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用途和功能,不得侵佔其合法用地,不得擅自改變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用地性質,不得開展任何不利於遺址保護的活動。 第二十條 對管理和運營不當,發生責任事故或造成文物損毀,已不具備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條件的,國家文物局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通報批評、警告、撤銷稱號處分,並追究有關責任人責任。被撤銷稱號者,三年之內不得再次申報。 第二十一條 對違反本辦法規定,造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遺址、環境、生態、景觀等資源損毀和破壞的機構與個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共12項) 北京 圓明園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吉林 集安高句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江蘇 鴻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浙江 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河南 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隋唐洛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四川 三星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金沙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陝西 陽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秦始皇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大明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共23項) 山西 晉陽古城考古遺址公園 遼寧 牛河梁考古遺址公園 吉林 渤海中京考古遺址公園 江蘇 揚州城考古遺址公園 江西 御窯廠考古遺址公園 山東 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 曲阜魯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 大汶口考古遺址公園 河南 漢魏洛陽故城考古遺址公園 鄭州商城考古遺址公園 三楊庄考古遺址公園 湖北 楚紀南城(含八嶺山、熊家冢)考古遺址公園 湖南 長沙銅官窯考古遺址公園 里耶古城考古遺址公園 老司城考古遺址公園 廣西 靖江王府及王陵考古遺址公園 甑皮岩考古遺址公園 貴州 可樂考古遺址公園 陝西 漢長安城考古遺址公園 秦咸陽城考古遺址公園 甘肅 鎖陽城考古遺址公園 新疆 北庭故城考古遺址公園 重慶 釣魚城考古遺址公園
『捌』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公園名單
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和立項名單
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共12項)
北京圓明園考古遺址公園
周口店考古遺址公園
吉林集安高句麗考古遺址公園
江蘇鴻山考古遺址公園
浙江良渚考古遺址公園
河南殷墟考古遺址公園
洛陽隋唐考古遺址公園
四川廣漢三星堆考古遺址公園
成都金沙考古遺址公園
陝西漢陽陵考古遺址公園
秦始皇陵考古遺址公園
大明宮考古遺址公園
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共23項)
山西晉陽古城考古遺址公園
遼寧牛河梁考古遺址公園
吉林渤海中京考古遺址公園
江蘇揚州城考古遺址公園
江西御窯廠考古遺址公園
山東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
曲阜魯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
大汶口考古遺址公園
河南漢魏洛陽故城考古遺址公園
鄭州商城考古遺址公園
三楊庄考古遺址公園
湖北楚紀南城(含八嶺山、熊家冢)考古遺址公園
湖南長沙銅官窯考古遺址公園
里耶古城考古遺址公園
老司城考古遺址公園
廣西靖江王府及王陵考古遺址公園
甑皮岩考古遺址公園
貴州可樂考古遺址公園
陝西漢長安城考古遺址公園
秦咸陽城考古遺址公園
甘肅鎖陽城考古遺址公園
新疆北庭故城考古遺址公園
重慶釣魚城考古遺址公園
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共12項)
遼寧 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吉林 渤海中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黑龍江 渤海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江西 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山東 曲阜魯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大運河南旺樞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河南 漢魏洛陽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湖北 熊家冢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湖南 長沙銅官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廣西 甑皮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重慶 釣魚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新疆 北庭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共31項)
河北 元中都考古遺址公園
泥河灣考古遺址公園
趙王城考古遺址公園
山西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考古遺址公園
內蒙古 遼上京考古遺址公園
薩拉烏蘇考古遺址公園
遼寧 金牛山考古遺址公園
吉林 羅通山城考古遺址公園
黑龍江 金上京考古遺址公園
江蘇 闔閭城考古遺址公園
安徽 凌家灘考古遺址公園
明中都皇故城考古遺址公園
福建 城村漢城考古遺址公園
萬壽岩考古遺址公園
江西 吉州窯考古遺址公園
山東 臨淄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
城子崖考古遺址公園
河南 鄭韓故城考古遺址公園
偃師商城考古遺址公園
城陽城址考古遺址公園
湖北 銅綠山考古遺址公園
龍灣考古遺址公園
盤龍城考古遺址公園
湖南 炭河裡考古遺址公園
城頭山考古遺址公園
雲南 太和城考古遺址公園
陝西 統萬城考古遺址公園
龍崗寺考古遺址公園
甘肅 大地灣考古遺址公園
寧夏 西夏陵考古遺址公園
青海 喇家考古遺址公園
『玖』 三星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放了嗎
抄開放了。
三星堆遺址被襲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作為長江上游地區中華古代文明的傑出代表,昭示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遺址最初發現於1929年,由當地農民偶然淘溝發現,出土了一批玉器、石器3、400件。一號坑是南興鎮二磚廠在遺址內取土造磚時,於1986年7月18日發現的。1個月後的8月16日,工人取土時,在距一號坑20幾米遠處發現了二號坑。
遺址經發掘由下到上有4期文化堆積:第1期文化堆積時代相當於新石器晚期,大約與中原龍山文化的年代相當,C14測定年代距今4075±150年,樹輪較正4500±150年;第2期文化堆積時代約在夏商早期,C14測定年代距今3765±80年;第3期文化堆積時代為商代晚期;第4期文化堆積時代為殷末周初,C14測定年代距今2875±70年,樹輪較正3005±105年。
『拾』 景德鎮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好玩嗎
遺址類的東西多數都是展覽,能增長一些歷史知識,可玩性都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