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縣葉公遺址
A. 葉邑古城的葉公和葉公文化
舊縣是古代名城,春秋時期應國之都,桐葉封地為葉邑。據立於舊縣鄉南村的青石碑刻記載:古邑為千碑之城,百泉之匯,素有昆澧二水抱佳城、伏牛二龍鎮昆陽(舊縣)之說。
舊縣鄉是葉公諸多美談的發祥地,人們所了解的葉公故事,在這里都能尋到蹤跡。
公元前489年,孔子率眾弟子周遊列國時,專程到葉地拜訪葉公,希望能得到葉公的重用。孔子在葉期間,多次和葉公談論為政之道,並稱贊葉公治葉經驗為「近者悅,遠者來」。葉公說:「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卻不以為然地說:「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因為二人觀點不一致,孔子的葉邑之行並未得到所期望的結果。於是他很快離葉北返,孔子的門人大為不滿。後來,一些儒士借用葉公喜歡畫龍的故事杜撰了《葉公好龍》的寓言,把葉公喻作偽君子。至今在舊縣鄉南村和北村還存有當時葉公問政的遺址。
葉公宰葉期間,勵精圖治,興水利,勸農桑。率民眾修築的東、西二陂,可灌溉農田數十萬畝,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之一,對葉地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葉公令人景仰,葉公文化更是傳之久遠。關於葉公主葉期間的蹤跡甚多,至今保存完好或具有深遠影響的如葉公陵園、葉邑關、問政書院、玩龍仙台、墨池、東西二陂、諸梁寨等。
葉公是全世界葉姓華人的始祖,引得無數葉氏後裔紛紛至此尋根問祖。葉縣在2000年和2004年成功舉辦了兩屆世界葉氏聯誼會,不僅為海內外葉氏後裔提供了拜謁先祖的機會,也推動了葉縣經濟的迅猛發展。
B. 葉公的資料
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回。
葉公好龍的典故:答
春秋的時候,楚國葉縣有一個名叫沈儲梁的縣令,大家都叫他葉公。葉公非常喜歡有關龍的東西,不管是裝飾品、樑柱、門窗、碗盤、衣服,上面都有龍的圖案,連他家裡的牆壁上也畫著一條好大好大的龍,大家走進葉公的家還以為走進了龍宮,到處都可以看到龍的圖案!「我最喜歡的就是龍!」葉公得意地對大家說。有一天,葉公喜歡龍的事被天上真的龍知道了,真龍說:「難得有人這么喜歡龍,我得去他家裡拜訪拜訪呀!」真龍就從天上飛來葉公的家,把頭伸進窗戶中大喊說:「葉公在家嗎?」葉公一看到真正的龍,嚇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龍覺得很奇怪,說:「你怎麼說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歡的龍呀!」葉公害怕的直發抖,說:「我喜歡的是像龍的假龍,不是真的龍呀,救命呀。」葉公話沒說完,就連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龍一臉懊惱地說:「哼,葉公說喜歡龍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龍嘛!害我還飛來拜訪他!」
後來,大家就用「葉公好龍」來形容一個人對外假裝自己很好,其實私底下什麼都不會!
C. 葉縣縣衙的鎮衙之寶
為增加葉縣縣衙來的文化內涵,葉縣文源物部門在原有基礎上新增了「孔子過葉遺跡」、「葉公事跡」、「黃庭堅在葉任縣尉故事」等展示內容,並將文物庫房搬遷至縣衙新落成的文物展廳內,其中被譽為縣衙「鎮衙之寶」的編鍾,已經成為葉縣縣衙吸引遊客的一大亮點。
在葉縣縣衙的文物展廳,有一套於2002年在葉縣出土、2600年前春秋中期鑄造的編鍾。這套編鍾共由8枚縛鍾、9枚鈕鍾和20枚甬鍾組成。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高近60厘米,最小的一件通高16.8厘米,出土後每個鍾都能發出兩個不同音高的樂音。這套編鍾可以演奏古今中外各種樂曲,是中國首次發現的春秋時期組合式編鍾,代表了春秋時期音樂的最高成就。除價值連城的編鍾外,該展廳還有其他文物300餘件,其中包括青銅升鼎、《幽蘭賦》碑刻等數十件國家一級文物,而《幽蘭賦》碑刻全碑十二通,為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的黃庭堅所書,是最能代表其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品,為我國書法藝術寶庫中的珍品。
D. 誰有關於河南平頂山葉縣的歷史文化的介紹等等……謝謝回答!
葉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古為豫州地,周為應候國,春秋時期屬楚,公元前524年,楚以葉邑封沈諸梁,史稱「葉公」,葉公是海內外葉氏之祖。孔子周遊列國時慕名蒞葉,葉公沈諸梁問政,留下了「近者悅,遠者來」的千古佳話。境內現存有仰韶文化遺址、西周文王(姬昌)化行南國遺跡和霸王城(項羽築)、簫王城(光武帝築)等秦漢歷史遺跡;西漢末年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昆陽之戰就發生於此;葉縣縣署是國內僅存的一座明代縣衙,她和葉邑古城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葉縣縣署和葉公陵園還雙雙入選平頂山市「鷹城外八景」。許多歷史名人履及於此,李白、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范仲淹、於謙等名人都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詩文和遺跡。葉縣縣衙博物館珍藏的宋代書法四大家之一黃庭堅的行書《幽蘭賦》十二通碑刻,騰躍跌宕,氣勢雄偉,意趣橫生,給人無窮的藝術享受。
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秀麗的自然風光,為昆陽古城增添了無窮魅力,古人曾用「青山不墨千秋畫,澧水無弦萬古琴」的詩句盛贊葉縣優美風景。漫步澧水,是唐詩宋詞的幽雅意境;縱橫昆陽,是波瀾起伏的歷史煙雲。寵辱不驚的明代縣衙獨樹一幟,高梧參天的葉公古陵昭示千秋,古色古香的明代老街底氣綿長,行雲流水的幽蘭賦天下無雙;飛檐斗拱的大成殿雄偉壯觀,雕梁畫棟的文昌閣古樸大氣, 端莊典雅的憤樂亭巧奪天工;維妙維肖的望夫石重操守節,遠離塵囂的西唐山水幽深婉約,風侵雨蝕的古橋遺址斑駁厚重,遮天蔽日的千年銀杏生機無限,南竹北移的井崗竹園勉志勵人,煙雨迷濛的沙河碧水詩情畫意……一處處景觀似珠磯撒在了葉縣這個流光溢彩的大玉盤里,耀眼奪目,璀璨迷人。
葉縣自古以來就是南通雲貴、北達幽燕的交通要道,境內道路縱橫交錯,東銜京深鐵路,西接焦枝鐵路,北通漯寶鐵路,許(昌)平(頂山)南(陽)、南(京)洛(陽)兩條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311國道、豫01線、漯(河)葉(縣)路、平(頂山)駐(馬店)路、平(頂山)桐(柏)路交匯全境,緊鄰鄭州、洛陽、南陽三大民航機場,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更加顯現。
葉縣資源豐富,氣候宜人。主要有鹽、石油、煤、鐵、磷、鋁釩土、大理石、鉀、石墨、白雲岩等。其中,岩鹽展布面積400平方公里,總儲量2300億噸,是全國第二大內陸鹽田,品位居全國井礦鹽之首。葉縣處於南暖帶向北熱帶過度地帶,為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入境水平均總量為13.84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為4.92億立方米。境內主要有汝河、沙河、湛河、澧河、灰河、甘江河六大河流經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穿境而過,有大小水庫30多座,其中燕山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169平方公里,總庫容9.25億立方米,是國家治淮重點工程。葉縣無霜期長,適宜農作物生長,現糧食年產量46萬噸,並形成了蔬菜、食用菌、畜牧業齊頭並進的發展格局。
近年來,隨著鹽資源的開發利用,葉縣的工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現年產精製鹽和工業用鹽150萬噸,是國內最大的井鹽生產基地之一。六家上市公司和一家跨國公司已入駐葉縣,投資258億元的平煤集團煤鹽聯合化工產業園、投資145億元的神馬循環經濟工業園和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河南鹽業物流配送中心等項目正在興建,具有健康理療、娛樂功能的中原鹽湖即將動工,葉縣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原鹽都」和中國中部鹽化工業城。葉縣民營工業發展迅速,是全省最大的清真牛羊肉加工基地、皮鞋生產基地、農用三輪摩托車生產基地、最大的糧食深加工基地和機電零部件加工基地。
從歷史走來的葉縣,自然風光秀麗,文化歷史厚重,鹽都建設日新月異,在中部崛起政策的推動下,葉縣縣域經濟發展迅猛,人居環境日益改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讓外界了解葉縣,讓葉縣走近八方賓朋、走向全國、融入世界是我們共同的期待。
E. 河南平頂山臨津寨的歷史簡介
葉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古為豫州地,周為應候國,春秋時期屬楚,公元前524年,楚以葉邑封沈諸梁,史稱「葉公」,葉公是海內外葉氏之祖。孔子周遊列國時慕名蒞葉,葉公沈諸梁問政,留下了「近者悅,遠者來」的千古佳話。境內現存有仰韶文化遺址、西周文王(姬昌)化行南國遺跡和霸王城(項羽築)、簫王城(光武帝築)等秦漢歷史遺跡;西漢末年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昆陽之戰就發生於此;葉縣縣署是國內僅存的一座明代縣衙,她和葉邑古城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葉縣縣署和葉公陵園還雙雙入選平頂山市「鷹城外八景」。許多歷史名人履及於此,李白、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范仲淹、於謙等名人都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詩文和遺跡。葉縣縣衙博物館珍藏的宋代書法四大家之一黃庭堅的行書《幽蘭賦》十二通碑刻,騰躍跌宕,氣勢雄偉,意趣橫生,給人無窮的藝術享受。
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秀麗的自然風光,為昆陽古城增添了無窮魅力,古人曾用「青山不墨千秋畫,澧水無弦萬古琴」的詩句盛贊葉縣優美風景。漫步澧水,是唐詩宋詞的幽雅意境;縱橫昆陽,是波瀾起伏的歷史煙雲。寵辱不驚的明代縣衙獨樹一幟,高梧參天的葉公古陵昭示千秋,古色古香的明代老街底氣綿長,行雲流水的幽蘭賦天下無雙;飛檐斗拱的大成殿雄偉壯觀,雕梁畫棟的文昌閣古樸大氣, 端莊典雅的憤樂亭巧奪天工;維妙維肖的望夫石重操守節,遠離塵囂的西唐山水幽深婉約,風侵雨蝕的古橋遺址斑駁厚重,遮天蔽日的千年銀杏生機無限,南竹北移的井崗竹園勉志勵人,煙雨迷濛的沙河碧水詩情畫意……一處處景觀似珠磯撒在了葉縣這個流光溢彩的大玉盤里,耀眼奪目,璀璨迷人。
葉縣自古以來就是南通雲貴、北達幽燕的交通要道,境內道路縱橫交錯,東銜京深鐵路,西接焦枝鐵路,北通漯寶鐵路,許(昌)平(頂山)南(陽)、南(京)洛(陽)兩條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311國道、豫01線、漯(河)葉(縣)路、平(頂山)駐(馬店)路、平(頂山)桐(柏)路交匯全境,緊鄰鄭州、洛陽、南陽三大民航機場,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更加顯現。
葉縣資源豐富,氣候宜人。主要有鹽、石油、煤、鐵、磷、鋁釩土、大理石、鉀、石墨、白雲岩等。其中,岩鹽展布面積400平方公里,總儲量2300億噸,是全國第二大內陸鹽田,品位居全國井礦鹽之首。葉縣處於南暖帶向北熱帶過度地帶,為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入境水平均總量為13.84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為4.92億立方米。境內主要有汝河、沙河、湛河、澧河、灰河、甘江河六大河流經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穿境而過,有大小水庫30多座,其中燕山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169平方公里,總庫容9.25億立方米,是國家治淮重點工程。葉縣無霜期長,適宜農作物生長,現糧食年產量46萬噸,並形成了蔬菜、食用菌、畜牧業齊頭並進的發展格局。
近年來,隨著鹽資源的開發利用,葉縣的工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現年產精製鹽和工業用鹽150萬噸,是國內最大的井鹽生產基地之一。六家上市公司和一家跨國公司已入駐葉縣,投資258億元的平煤集團煤鹽聯合化工產業園、投資145億元的神馬循環經濟工業園和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河南鹽業物流配送中心等項目正在興建,具有健康理療、娛樂功能的中原鹽湖即將動工,葉縣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原鹽都」和中國中部鹽化工業城。葉縣民營工業發展迅速,是全省最大的清真牛羊肉加工基地、皮鞋生產基地、農用三輪摩托車生產基地、最大的糧食深加工基地和機電零部件加工基地。
從歷史走來的葉縣,自然風光秀麗,文化歷史厚重,鹽都建設日新月異,在中部崛起政策的推動下,葉縣縣域經濟發展迅猛,人居環境日益改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讓外界了解葉縣,讓葉縣走近八方賓朋、走向全國、融入世界是我們共同的期待。
F. 葉縣御龍城到葉公古街多遠
5分鍾
1.7公里
途經:廣安大道、商業街
葉縣御龍城
進入廣安大道,行駛1.5公里
左轉,進入商業街,行駛230米
左轉,從商業街到葉公古街,行駛30米
葉公古街
G. 誇誇我的家鄉葉縣300字。
基本概況
葉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商、周曾是應國國都,春秋為楚北方重鎮,公元前576年許遷都於葉,
公元前524年,楚遷許於淅,以葉封沈諸梁。葉公沈諸梁在治葉期間興修的水利工程一東,西二陂(bei),至今遺址仍存。孔子周遊列國,於公元前489年至葉,在葉縣留下了大量的遺跡。葉縣地處南北文化的結合部,境內有仰韶文化遺址10多處。葉縣地處南通雲貴,北達幽燕的交通要道,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僅境內現存的古城遺址即有:霸王城、定南縣城、葉邑古城、毋霸城、汝墳縣城、紅陽縣城等10餘座。同時還有葉公問政處、葉公墓、石門山、老縣衙、文廟、澧河橋、昆陽古戰場等名勝古跡。現文化名勝「葉公陵園」已修葺一新,每年有海內外的葉氏後裔到葉縣尋根祭祖。新辟的「葉公文化旅遊區」正加緊建設,護城河的治理和明代一條街的開發也在實施之中。李白、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范仲淹、於謙等名人都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詩文和遺跡。葉縣文化局保存的宋代書法四大家之一黃庭堅的行書《幽蘭賦》十二通碑刻,全國獨秀。
葉縣古為豫州地,周為應候國,春秋時期屬楚,公元前524年,楚以葉邑封沈諸梁,史稱「葉公」,葉公是海內外葉氏之祖。孔子周遊列國時慕名蒞葉,葉公沈諸梁問政,留下了「近者悅,遠者來」的千古佳話。境內現存有仰韶文化遺址、西周文王(姬昌)化行南國遺跡和霸王城(項羽築)、簫王城(光武帝築)等秦漢歷史遺跡;西漢末年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昆陽之戰就發生於此;葉縣縣署是國內僅存的一座明代縣衙,她和葉邑古城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葉縣縣署和葉公陵園還雙雙入選平頂山市「鷹城外八景」。
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秀麗的自然風光,為昆陽古城增添了無窮魅力,葉縣名人薈萃,風景如畫。古人曾用「青山不墨千秋畫,澧水無弦萬古琴」的詩句盛贊葉縣優美風景。漫步澧水,是唐詩宋詞的幽雅意境;縱橫昆陽,是波瀾起伏的歷史煙雲。寵辱不驚的明代縣衙獨樹一幟,高梧參天的葉公古陵昭示千秋,古色古香的明代老街底氣綿長,行雲流水的幽蘭賦天下無雙;飛檐斗拱的大成殿雄偉壯觀,雕梁畫棟的文昌閣古樸大氣,端莊典雅的憤樂亭巧奪天工;維妙維肖的望夫石重操守節,遠離塵囂的西唐山水幽深婉約,風侵雨蝕的古橋遺址斑駁厚重,遮天蔽日的千年銀杏生機無限,南竹北移的井崗竹園勉志勵人,煙雨迷濛的沙河碧水詩情畫意……一處處景觀似珠磯撒在了葉縣這個流光溢彩的大玉盤里,耀眼奪目,璀璨迷人。
H. 葉公原名叫什麼
「葉公好龍」中的葉公,原名沈諸梁,字子高,系春秋時期楚國左司馬沈尹戌之子,
I. 葉公是誰
沈諸梁即葉公,羋姓,沈氏,名諸梁,字子高,春秋末期楚國軍事家、政治家
,約生於公元前550年。因其被楚昭王封到古葉邑(今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舊縣鄉)為尹,故史稱葉公
葉公生於楚國王室之家,其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其父沈尹戌在吳楚之戰
沈諸梁像
中屢立戰功。秦國出兵擊退吳軍後,楚昭王把沈諸梁封到楚國北疆重鎮「方城之外」的葉邑為尹。沈諸梁受到了楚國朝野及四境諸侯的敬重,時年24歲。
葉公的生卒年月難以確考,大約生於公元前550年,卒於公元前470年,與孔子(前551~前479)是同時代人。
楚平王五年(前524),葉公被封於葉邑(今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南舊縣鄉)。葉邑是楚國北部的邊防重鎮。據《葉縣志》記載,葉公主持葉政49年,大興富國強兵之策,在築城固邊、開疆拓土的同時,發動民眾開挖東、西二陂,蓄方城山之水以灌農田,葉民深受其利,世代感恩戴德。
楚昭王二十七年(前489年),孔子聽說葉公政績顯赫,特意由蔡及葉,與葉公交流治國方略。在此期間,葉公不僅向孔子請教了治國方略,而且還同他討論了倫理道德的標准問題。孔子主張當親人犯罪時應「為親者隱」(按:論語.子路第十三:「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淺人不識經籍字義,望文生義,曲解聖門。此隱,非隱蔽之隱,乃隱括之隱,即檃栝之檃也。隱括者,矯正曲木之具。儒門律己,直己不直人,直內不直外,故有禹湯罪己(左傳)、衛武自警(國語)、天子有公、諸侯有卿(左傳)、膳夫徹膳(毛詩)、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孝經)等等等等。簡而言之,」父為子隱「,即父親檃栝兒子於內(內即」其中「),不必待外人矯正也,故有後文」直在其中矣「),而葉公主張應「大義滅親」。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葉公論政」。
楚惠王十年(前479年),王族白公勝乘隙發動政變,與石紇襲殺令尹(宰相)子西、司馬子期於朝堂,劫持惠王,楚國頓時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這時,正在老家新蔡休養的葉公聽說後,立即率方城之外的邊防兵趕往楚都平叛,沿途受到楚國人民的擁戴和支持,稱贊他「國人望君如望父母焉。」叛軍頃刻土崩瓦解,首領白公勝自縊,石紇被烹,楚國得以轉危為安。葉公因功被擢為楚令尹兼司馬,集軍政大權於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