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襄遺址
『壹』 鄧襄鎮的行政區劃
鄧襄鎮下轄20個行政村,33個自然村,165個村民組,總人口4.1萬人,耕地4.3萬畝,鎮域面積41.2平方公里。共回有答3個機關黨支部,20個農村黨支部,889名黨員。境內「古鄧襄寨遺址」、「鄧湖蓮歌」是著名的旅遊景點。該鎮以誠信為本,人民群眾誠實守信,經濟發展迅速,小城鎮建設成效顯著,是中州名鎮之一。
『貳』 召陵區的地理環境
截止2013年,召陵區有公辦中小學校117所,其中高中(中專)1所,初中12所,成建制小學83所,小學教學點21所;在職教職工2376人;全區注冊的民辦全日制中小學校8個,幼兒園57個。
2013年,召陵區新招聘60名中小學教師,充實到偏遠鄉鎮。投資1500萬元實施了區中等專業學校整體搬遷,投資3860萬元改擴建了18所農村中小學和15所幼兒園。
主要學校有: 召陵區實驗小學召陵區人民路小學召陵區萬祥街小學召陵鎮第一中學鄧襄鎮第一初級中學老窩鎮第二初級中學姬石鄉第一初級中學召陵區青年一中老窩鎮第一初級中學召陵區許慎路小學召陵區萬金鎮一中召陵區翟庄中心小學青年鄉第二中學召陵區許慎中學召陵區實驗高中召陵鎮第二中學 2013年,召陵區總投資9600萬元的區人民醫院新址項目建成運營。基本葯物制度得到落實,新農合籌資標准由290元提高到340元,重大疾病保障范圍由2種擴大到20種。
截止2013年,召陵區有村衛生所和個體診所232家,從業鄉村醫生與個體醫生363人。主要醫院:召陵區人民醫院、召陵區萬金鎮衛生院、召陵區鄧襄鎮衛生院、召陵區姬石鎮衛生院、召陵區老窩鎮衛生院、召陵區召陵鎮衛生院、召陵區青年村鄉衛生院等9個醫療衛生單位。 傅庄遺址
位於召陵鎮傅庄村。魯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八國之師與楚國結盟於召陵,傅庄在召陵西北1.5公里,為此次會盟地點,故稱會成台會勝台。1963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溝李遺址
位於召陵鎮溝李村東南約100米處。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鄧襄遺址
位於鄧襄寨。遺址包含伏牛山文化和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存。1959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召陵故城遺址,位於召陵寨西北隅。《郾城縣記》載:召陵寨南門外,路東有平台,高3米多,周圍83.3米。士人曰:「齊桓將台」,今遺跡尚存。1959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許慎墓
位於姬石鄉許庄東約500米處。1959年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11月動工興建許慎陵,次年三月竣工,1987年省公布許慎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歸村漢墓
位於召陵鎮歸村西南500米處。1984年11月,村民劉憲東在責任田起土,挖出該墓,省、地及原郾城縣文物主管部門前往發掘。墓內存放銘器多種。
孔子思歸處
歸村位於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召陵鎮東,漯周大道上。據漯河市區約10公里。該村每年農歷5月28的城隍廟會,農歷3月21的東王廟會、6月25的羅成生日廟會、入伏第一天開始的洪福寺廟會等等,都是吸引十里八鄉,甚至周邊縣市群眾的本地盛大集會。
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十一月,郾城知縣荊其惇紀念孔子陳、蔡之行,在歸村寨西門內孔廟中,立《孔子歸村遺跡碑記》一通。絞龍碑頭,贔屓座底。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知縣周珍遷該碑於郾城東關外,公路北(今華山美食城一帶),咸豐二年(1852年)歸村人錄文刻石,復立於原廟中。歸村村名即由孔子思歸而來。 皮蛋瘦肉粥
功效:瘦肉中含有大量脂肪和蛋白質。維生素B的含量也很豐富,還有少量的維生素A、C礦物質和鐵質等,皮蛋又稱彩蛋,對有內熱消化不良,有助消化潤腸胃的粥可助消化,促進少兒生長。
水果粥
功效:有助於小兒胃酸不足引起的大有厭食症。可調治煩熱、舌苔少、通便潤暢,還有助於補充維生素A、B、C、整腸等作用。
豬肝粥
功效:豬肝中含有維生素A特別多,可預防夜盲症,因此凡眼部乾燥,入夜模糊不清的人宜常吃此粥。同時貧血患者常吃也可起到生血的作用。
百合杏仁粥
功效:潤肺止咳、養心安神,適用於病後虛熱,乾咳、火痰,虛煩不眠等症。
『叄』 漯河的旅遊景點
漯河市現有5個國家AAAA級景區:
1)沙澧河風景區
2)開源森林公園(現名金鳳凰鳥文化樂園)
3)小商橋
4)南街村
5)許慎文化園
其他景點:
香陳灣游樂園
河上街古鎮
十五里店桃花會 「受禪台」、「三絕碑」、隋代小商橋等。漯河市有各類文物景點200餘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7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8處30項,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7處。
漯河各級文物保護單位
(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賈湖遺址 新石器時代 河南省舞陽縣 古遺址
2 許慎墓 漢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 古遺址(第六批)
3 郝家台遺址 新石器時代 河南省漯河市 古遺址
4 阿崗寺遺址 新石器時代 河南省舞陽縣 古遺址
5 小商橋 隋 河南省臨潁縣 古建築
6 彼岸寺碑 宋 河南省漯河市 石窟寺及石刻
7 受禪碑與受禪台 三國 河南省臨潁縣 石窟寺及石刻
(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受禪碑及公卿將軍上尊號碑 魏 臨潁縣 石刻及其他
2 楊再興墓(含石碑) 南宋 臨潁縣 古墓葬
3 阿崗寺遺址 新石器時代 舞陽縣 古文化遺址
4 彼岸寺經幢 宋 郾城縣 石刻及其他
5 付庄遺址 新石器時代 郾城縣 古文化遺址
6 小商橋 隋 臨潁縣 石刻及其他
7 彼岸寺大殿 明 舞陽縣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8 山陝會館牌樓 清 舞陽縣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9 賈湖遺址 新石器時代 舞陽縣 古文化遺址
10 湖南郭遺址 新石器時代 舞陽縣 古文化遺址
11 郝家台遺址 新石器時代 郾城縣 古文化遺址
12 許慎墓 漢 郾城縣 古墓葬
13 大崗遺址 舊石器時代 舞陽 古文化遺址
14 東不羹故城 東周 舞陽 古文化遺址
15 洄河石拱橋 宋 漯河市 古建築
16 北舞渡當鋪(含天爺廟) 清 舞陽縣 古建築
17 鄧襄寨遺址 新石器時代 漯河市 古遺址
18 凌雲台遺址 新石器時代 漯河市 古遺址
19 召陵故城 周 漯河市 古遺址
20 城高遺址 周 漯河市 古遺址
21 裴城遺址 周 漯河市 古遺址
22 古城遺址 戰國至唐 漯河市 古遺址
23 開元寺(含城隍廟) 明至清 舞陽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24 文廟大成殿 明 郾城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