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陽關遺址照

陽關遺址照

發布時間: 2020-12-30 10:12:48

『壹』 陽關有什麼歷史

早在公元前121年,西漢王朝為抵抗匈奴對邊疆的騷擾,經營西域,在河西走廊設置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時建立了陽關和玉門關。從地圖可以看出,陽關和玉門關都是通往西域的門戶,一個在南,一個在北。出敦煌後必須走兩個關口的其中一個,兩者都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關隘。自西漢以來,許多王朝都把這里作為軍事重地派兵把守,多少將士曾在這里戌守征戰;多少商商賈、僧侶、使臣、遊客曾在這里驗證出關 陽關
;又有多少文人騷客面對陽關,感嘆萬千,寫下不朽詩篇。高僧玄奘從印度取經回國,就是走絲路南道,東入陽關返回長安的。

『貳』 烽燧遺址是什麼樣的

陽關附近的漢復代烽燧遺址中,尤制以北側墩墩山頂上的烽燧最大,地處最高,保存也較完整。

這個烽燧處在陽關的制高點,它是陽關歷史唯一的實物見證。墩墩山頂上的烽燧是用土壑夾蘆葦砌築而成,上面有殘余圍牆,一條馬道直通頂部。

烽隧周圍有一塊說明牌,上面寫著:墩墩山烽燧系漢代建築,現殘高4.7米、上寬南北8米、東西6.8米、底寬南北8.8米、東西7.5米、為古陽關候望之處,故有「陽關耳目」之稱。

烽燧遺址所在的這座墩墩山山頂,可以將阿爾金山的皚皚白雪、浩瀚戈壁、蒼茫大漠的宏闊景色盡收眼底。

陽關烽燧

『叄』 下列地點與絲綢之路無關的是 A陽關 B山海關 C樓蘭遺址 D嘉峪關

陽關: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位於甘肅內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灘附容近。西漢置...
樓蘭遺址:
樓蘭,西域古國名,樓蘭名稱最早見於《史記》,曾經為絲綢之路必經之地,現只剩遺跡,地處新疆巴音郭楞...

『肆』 關於"陽關"或"玉門關"的詩句有哪些

王之渙
黃砂直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光不度玉內門關.
塞容上
胡宿
漢家神箭定天山,煙火相望萬里間.契利請盟金匕酒,
將軍歸卧玉門關.雲沈老上妖氛斷,雪照回中探騎閑.
五餌已行王道勝,絕無刁斗至闐顏.
送劉司直赴安西
王維
絕域陽關道,胡沙與塞塵.三春時有雁,萬里少行人.
苜蓿隨天馬,葡萄逐漢臣.當令外國懼,不敢覓和親.
送平澹然判官
王維
不識陽關路,新從定遠侯.黃雲斷春色,畫角起邊愁.
瀚海經年到,交河出塞流.須令外國使,知飲月氏頭.

『伍』 敦煌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莫高窟
雅丹地質公園
陽關遺址
漢長城
西千佛洞
1.莫高窟也稱千佛洞,位於敦煌市區的東南側。石窟始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石窟開鑿歷經了千年,直到元朝結束。擁有大量的壁畫、石窟、文物等,是全世界聞名的佛教藝術勝地。在這里可以欣賞到規模浩大內容豐富的石窟和壁畫藝術,還能通過講解和電影展示了解到佛教在敦煌上千年的發展歷史。
2.
敦煌雅丹地質公園又稱敦煌魔鬼城,位於敦煌市西北180公里的戈壁上,是遊客遊玩敦煌西線(包含玉門關、漢長城、陽關、西千佛洞等景點)的重要景觀。公園里以大片的獨特雅丹地貌群為主,在戈壁之上顯得奇幻壯觀,而每到傍晚時夕陽西照,更是拍攝攝影大片的絕妙地點。魔鬼城的面積很大,長約有25公里,寬13公里,裡面成片的分布著各種各樣造型各異的風蝕地貌景觀。
3.
陽關遺址又稱陽關博物館,位於敦煌市西側,距離敦煌市區車程約60公里,是一處以古陽關遺址為基礎修建的景區。景區內修建了一些仿漢代的城樓建築,還設置了多個展廳,展示了古絲綢之路上的眾多文物。來此可以參觀文物和建築,與古陽關遺址合影,還可以在景區內逛逛民居一條街,購買紀念品。
4.
敦煌境內北端現存有玉門關至陽關、陽關至黨河口、馬迷土至彎腰墩的漢長城支線。隨著兩千多年歲月的流逝和風雨流沙的破壞,部分長城被夷為平地,多半長城保存下來。其中玉門關西面黨谷隧一帶的長城保存較好,地基寬3米,殘高3米,頂寬1米,為我國目前漢代長城保留最完整的一段。
5.西千佛洞是敦惶佛教藝術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現存北魏至宋代16個洞窟。其中一至三窟為唐代窟,四至八窟為魏代窟,十六窟為晚唐窟,這9個洞窟保存較好,其他洞窟因風化模糊,時代難以辨認。其洞窟形制及壁畫藝術風格與莫高窟同時作品相同,創建年代至少與莫高窟為同一時期。

『陸』 關於陽關玉門關的資料和詩詞

陽關和玉門關位於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縣境內,是漢代設在「絲綢之路」南北兩道上的重要關隘。它們象是威武的戰士,佇立於咽喉要道,迎送著古往今來的一切高朋與佳賓。
唐代詩人王維有首膾炙人口的《渭城曲》,詩曰:「渭城朝雨裛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山陽關無故人。」那種幽怨凄涼的別緒,牽動著人們的心弦,使人對千古盛傳的陽關心馳神往。從敦煌縣城向西南行,不一會就進入浩瀚的戈壁灘。褐色的荒漠、遠處偶然閃過一座座烽燧,好象把人們帶入「胡煙與塞塵」(王維《送劉司直赴安西》)那種古老而神秘的境地。再往前約一百四十里路程,爬上一座石崗,眼前陡然出現一片碧綠,這就是南湖。
南湖這一塊奇跡般的綠洲,東靠祁連山尾大戈壁,西連無際的白龍堆大沙漠。在古代。這里原也有一座縣城,漢代叫龍勒縣,是敦煌郡所轄六縣之一。到了唐代,改名壽昌縣,歸沙州管領。當年的古城已被埋在沙漠中,那個相傳曾經出過天馬的渥窪池,雖然幾經滄桑,但仍留下了一泓碧波,即今黃水壩。今日南湖這一帶如畫的沃野良田,正是勤勞的人們通過長期與風沙搏鬥,在渥窪池底托起的一塊無比珍貴的翡翠。
穿過綠樹蔥郁、渠道縱橫的南湖田園,霎那間,就能見到一條叫龍勒山的山樑。相傳從前有一匹龍馬,朝發咸陽,暮及邊關,在這里遺下了寶勒,也給這座山崗帶來了美名。這一帶有三座烽燧,分布在風蝕台地上。有一座烽火台雄踞高處,四面一片空曠荒寂,使這座烽火台更加顯得雄偉,氣勢非凡。台旁豎立一個牌子,上面寫著說明:
墩墩山烽燧系漢代建築,約公元前111——102年。現殘高4.7米,上寬南北8米,東西6.8米,底寬南北8.8米,東西7.5米。為古陽關候望之地,故有「陽關耳目」之稱。
離烽火台不遠,有一個廣闊的沙灘,俗稱「古董灘」。在這里不時可以撿拾到古代陶器碎片、銅箭頭、銅帶鉤、石磨和各種鐵制工具以及漢代五銖錢、唐代開元通寶、貨泉通寶、榆梜錢等古代貨幣,還有產自西域的五色料珠、琥珀珠之類的裝飾品殘片。有時還可找到黑色的陽關磚,這種古磚質地細膩堅實,扣之發金石聲;用這種磚石還可制名貴的硯台。這些埋沒在風砂中的古代文物,使人依稀看到了當年陽關道上信使往返、商旅絡繹不絕的盛況。
從古董灘向西翻越幾道山樑,就能見到真正的陽關遺址了。與腳腕一樣高低的牆基隱約可辨,碎磚破瓦滿地散落。一九七二年,酒泉地區文物普查隊曾發現大型板築遺址,經過試掘,房基清晰,排列有序,面積有上萬平方米;還發現窯址、耕地遺址,連地埂、水渠也明顯可見,分布面積有十平方里。可見,這兒在古代曾是個人煙密集、經濟繁榮的他方。
考古工作者根據文獻資料結合地理形勢作出判斷,認為這里就是漢唐時代的陽關。據《史記·大宛列傳》正義引《括地誌》,謂陽關在沙州壽昌縣西六里。《舊唐書·地理志》壽昌縣條下:「陽關,在縣西六里。」巴黎藏石室本《沙州圖經》殘卷記載:陽關「在縣西十里,今見毀壞,基跡見存。」上列史料,確指陽關在南湖西隅是無疑的。
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後,開發了河西走廊。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由酒泉郡分置敦煌郡,即史書所稱的「列四郡,據兩關」。敦煌郡所轄的龍勒縣設陽關和玉門關,都是都尉治所,分扼天山南北兩路的咽喉,成為「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魏晉時在陽關置縣,唐朝在漢龍勒故地置壽昌縣,陽關還在繼續使用。唐代高僧玄奘從印度取經歸國,也是取道天山南路,西入陽關。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唐天寶年間在安西都護府任職時,曾「二年領公事,兩度過陽關」(《寄宇文判官》)。唐陽關已受風沙侵蝕,處沙漠邊緣,成為荒漠邊關的代名詞了。由於歷史上頻繁的戰爭,大規模的開荒屯墾,破壞了這個地區的植被和水源,使生態平衡遭到破壞,黃龍滾滾東來。宋遼以後,人們遷離陽關;元朝以後,陽關和壽昌縣城終於被流沙吞沒了。
從陽關出紅山口,向北約一百三十五里路程,便可到達玉門關。另有一路,從敦煌縣城出西門,過黨河,在戈壁上向西北行,經過人頭疙瘩,再沿疏勒河南岸向西至大方盤城,南循戈壁也可西至玉門關。玉門關位於敦煌縣城西北一百六十多里一個叫「小方盤」的地方。廣為傳誦的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有著這樣的詩句:「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他真實地描畫出了古代蒼涼、遼闊的邊塞風光,玉門關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玉門關廢墟遺址,是一座破舊的四方形小城堡,聳立在茫茫沙海中的砂石崗上。關城周垣尚在,面西有一門,而北垣一門已堵塞。城堡是用黃膠土板築成的,城牆高達九點七米,東西寬二十四米,南北寬二十六米多,面積有六百三十多平方米。周圍尚有營壘、炮台、古塔之類的遺址。從城北的廢墩處挖掘出來的漢簡,記有「玉門都尉」字樣。巴黎藏石室殘本《沙州圖經》亦載玉門關,謂「周回一百廿步,高三丈」。這些材料說明,玉門關的位置和城牆大小,與今日小方盤關城大致相合。玉門關自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置,一直設在敦煌;隋唐以後,玉門關關址東移至瓜州晉昌(今安西縣)雙塔堡一帶。
登上古關城堡,可見四周空闊浩瀚的景色,異彩閃爍的風姿。關城近處地形低窪,形成一個圓形的盆地,沼澤上蘆葦叢生,胡楊茂密。關城旁橫卧乾涸的疏勒河,河川上大大小小的卵石灼灼發光。河兩岸伸延著累累的沙丘。沙丘間雜著叢叢紅柳以及沙漠上特有的野卉。遠處,北面有北塞山綿亘不絕的峰巒,南面是青海長雲暗雪山。浩瀚的沙漠與古老的城垣相映,會使人驟然湧起一股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自豪之感。
在小方盤城西北四十里,還有大方盤城。城在疏勒河南,分內外二重,外城垣傾圮已盡,唯北垣僅存少許。內城分三室,面南各自辟門。原來四周均有碉樓,大多僅存殘基。倫敦藏石室本《敦煌錄》載:「河倉城,州西北二百三十里,古時軍儲在彼。」大方盤即古之河倉城,是當時的大糧倉,儲藏糧草以備戍邊和交通所用。我國考古學家曾在這一帶掘得石碣,上面所刻的文字說明晉武帝時猶在這里建城,西邊不遠的玉門關也當還未廢棄。
從玉門關城堡向西北瞭望,大道遺址在沙漠的掩沒下隱約可見。這是漢唐「絲綢之路」的北道。《元和郡縣志》載:「玉門謂之北道,西趣車師前庭及疏勒。」出玉門關後,沿天山南路西行,經車師前王庭(今新疆吐魯番)和龜茲(今新疆庫車)至疏勒(今新疆喀什),再由此向西南行,經大月氏、大夏(今阿姆河流域),可到達安息(今伊朗),最後通往印度、西亞以至歐洲諸國。公元四世紀,著名的佛學翻譯家鳩摩羅什,經玉門關到武威,以後到長安。相傳鳩摩羅什路過這里時,所乘的白馬死在敦煌,曾建塔埋葬。至今,這座白馬塔在沙州古城東南角(今黨河公社紅星塔一隊)的棉地里,依然巍峨屹立,鐵鈴叮當。通過玉門關這個門戶,中國的絲、絲織品和土特產輸送到西方,西域以及以西各國的葡萄、石榴、核桃、苜蓿和文藝、宗教也相繼傳到中原。西域的美玉珠寶晶瑩璀璨,天下譽稱。珠玉經雄關輸入中原,關城也由此而得名「玉門」。玉帛象徵友誼和富庶,絲綢之路源遠流長。
漢長城蜿蜒縈曲,從玉門關的北面繞過。今日,從敦煌東北與安西交界處的北湖,直到玉門關西三十里的西湖終點,還保存著三百多里漢代長城的遺址。現殘存的長城高三米、基寬三米、預寬一米,由沙礫石、黃土和蘆葦、紅柳分層交錯夯築而成,至今仍很堅固。在長城線上,保存烽燧七十多座。從長城終點馬迷兔向西北、西南方向的兩條不同路徑上,也分布若干烽燧,繼續延至新疆。由玉門關向南伸向陽關,直至黨河口,共築有烽燧九座。建在風蝕台地上的這些烽燧,其中有一部分保存較完整,高聳挺拔。烽燧頂部有小屋,戍者的居室、火坑、爐灶以及守望時上下的階梯,依稀仍可辨認。亭障遙相聯屬,伸向遠方,平時「十里一揚鞭,五里一走馬」,傳遞信息;一旦遇到敵情,點燃積薪葦炬,逐烽相傳。玉門關附近一座座亭障的殘牆斷垣,使人們尤易想起「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的古代征戰生活。
小方盤的城墟、附近的古城和烽燧,出土的「流沙墜簡」,伴著沙漠的駝鈴聲,向我們講述著玉門關的興衰和時代的變遷。更為令人欣喜的是,今日人民「引得春風度玉關」早已開始譜寫著歷史的新篇章。

『柒』 陽關遺址這里的交通怎麼樣方不方便需要自己開車去嗎

你好,陽關遺址這里的交通,應該是不錯的,可以打開地圖搜索一下,都可以有路線指導。

『捌』 甘肅的名勝古跡有那些

甘肅作為我國東南部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漢唐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甘肅大地上,散布著上千處人文景觀,其中有堪稱世界石窟壁畫藝術寶庫的敦煌莫高窟、萬里長城的最西端嘉峪關、以泥塑著稱於世的天水麥積山石窟等。

石窟類:
莫高窟 炳靈寺石窟
安西榆林窟 慶陽北石窟寺
涇川南石窟寺 涇川王母宮石窟
肅南馬蹄寺石窟群 東千佛洞
西千佛洞 拉稍寺石窟
大象山石窟 金塔寺石窟
麥積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東晉)
武山水簾洞石窟群 雲崖寺石窟

文化遺址類:
秦安大地灣遺址 永靖恐龍足印化石群
敦煌河倉城 鎖陽城故址
陽關故址 甘南夏河八角城
馬家窯遣址 沙州故城遺址
居延遺址 懸泉置遺址
懸壁長城 萬里長城第一墩
戰國秦長城遺址 黑山岩畫
罕古城 永昌驪懷古城
成縣西峽頌

古建築類:
白塔 嘉峪關城樓 秦安泰山廟
夏河拉卜楞寺 天水伏羲廟 鎮遠樓
張掖大佛寺 張掖木塔寺 貢唐寶塔
海藏寺 武威羅什寺塔 米拉日巴佛樓閣
武威文廟 寶塔 崇信龍泉寺
蘭州黃河鐵橋 隴西威遠樓 李家龍宮遺址·隴西堂
魯土司衙門 渭源灞陵橋 保昌樓
白馬塔 成縣杜甫草堂 文峰塔
漢長城 天水仙人崖 東宮館
玉泉觀 崇信龍泉寺 禮縣祁山堡
酒泉鍾鼓樓 臨夏紅園 南郭寺
秦安興國寺 雷音寺 三危聖境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