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伊家橋遺址

伊家橋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2-30 11:07:25

① 愛女橋遺址具體位置到底在哪

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流曲鎮位於古順陽河迥流彎折處,故稱流曲。
愛女橋位於蜿蜒曲折的順陽河上,至今還留著一座石拱橋的裂痕,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愛女橋遺址。傳說是當地民眾為了感謝一位愛民的官員而自發修建的,關於這愛女橋有著一段神奇的故事。
據說明朝嘉靖年間,富平縣出了個大官叫孫丕揚。孫丕揚雖在京城任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等要職,但她始終不忘根本,對家鄉十分關心。孫丕揚有個如花似玉,愛如掌上明珠的女兒。孫家在順陽河北流曲鎮,女兒卻嫁在河南岸。孫丕揚每次到河南看女兒,沿途總要和老百姓促膝談心,鼓勵老百姓努力耕織,不誤農時。孫丕揚雖為朝廷大官,但和一位長者一樣慈祥溫和,老百姓都很喜歡他,有什麼心裡話也都願意對他說。孫丕揚從中了解到老百姓的疾苦,幫助皇上制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政策。在孫丕揚在關懷下,順陽河兩岸的老百姓勤奮耕耘,努力桑麻,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

② 張家界伊家溪在那

在張家界市永定區,是尹家溪,換個字就能找到了。

③ 中國已有的文化遺址

1.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公元前 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 長度達50000多千米,被稱之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 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等列 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2.頤和園位於北京西郊,是一座擁山抱水、氣象萬千的皇家古典園林。它是清朝皇室在京城的夏宮,也是皇家避暑、游覽、做壽的皇家花園。頤和園為歷代皇家經營了800餘年,規模宏大,總面積為290公頃,共有殿堂樓閣、亭台水榭3000餘間,全園布局可分為行宮區和風景游覽區兩大部分。舊稱「清漪園」,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1888年慈禧太後挪用北洋水師經費500萬兩白銀重建,改名「頤和園」,耗銀3000萬兩,歷時十年。 3.北京故宮博物院,是明清兩朝的皇宮。位與北京城的中心。明清時稱紫禁城,1925年始稱故宮。佔地面積極分子2萬平方米,現存建築980餘座,有屋8700餘間,建築面積15萬平米。是全世界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築群。也是中國古代建築最高水平的傑作。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4.天壇位於北京天安門的東南。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壇,此處就專為祭祀上天和祈求豐收的場所,並改名為「天壇」。 5.周口店猿人遺址是中國人民引以自豪的原始文明的聖地。它的發現,把北京的文明史從3000年推到60萬年前。周口店位於北京西南的龍骨山下,西北群山環抱,東南沃野千里,周口河蜿蜒向南流淌。60萬年前,我們的遠祖「北京人」就在這里居住、生息、繁衍。 6.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縣馬蘭峪,是清王朝皇室的陵墓群。有帝陵五座——孝陵(順治)、景陵(康熙)、裕陵(乾隆)、定陵(咸豐)、慧陵(同治)。後陵五座,妃園寢五座,公主陵一座。埋葬著5位皇帝、15位皇後,136位妃嬪,3位皇子,2位公主,共161人。有單體建築580座,神道總長14500米,陵園面積為78平方公里。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永寧山下,是清王朝皇室的陵墓群之一。有帝陵四座——泰陵(雍正)、昌陵(嘉慶)、慕陵(道光)、崇陵(光緒)。後陵三座,妃園寢三座,王公、公主園寢四座。共十四座,葬七十六人。陵園建築達5萬多平方米,共有殿宇千餘間,石建築和石雕百餘座,大部都保存完好。這是一片丘陵地帶,樹木茂盛,景色宜人. 7.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距離北京230公里。它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約90年建成。 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8.山西雲岡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公元460年,由當時的佛教高僧曇曜奉旨開鑿。石窟依山而鑿,東西綿延約一公里,共有大小石窟53個,佛雕51000多尊,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與敦煌千佛洞、洛陽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9.平遙古城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迄今為止,它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公元1368~1911年)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堪稱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10.泰山是我國最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山,為五嶽之尊,被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11.在山東省的西南部,有一個孔姓人口佔1/5的縣級市,她就是有著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東方聖城」——曲阜。「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12.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與黃河、長江、長城齊名,成為中華民族的又一象徵。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受世界保護的人類自然遺產名錄。 13.皖南古村落 西遞村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黟縣東南部,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現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4.蘇州古典園林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乃「園林之城」,素以眾多精雅的園林名聞天下。蘇州古典園林歷史綿延2000餘年,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她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傳統思想文化內涵,展示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實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 15.廬山 廬山又名匡山,或匡廬,位於江西九江市南。北臨長江,東瀕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美剛柔相濟,自古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相傳,周朝時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以草廬為舍,故名。 16.武夷山 武夷山位於福建崇安縣城南15公里,方圓60平方公里,四面溪谷環繞,不與外山相連,有「奇秀甲於東南」之譽。九曲溪沿岸的奇峰和峭壁,映襯著清澈的河水,構成一幅奇妙秀美的景觀。 17.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中國中部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5公里處,龍門峽谷東西兩崖的峭壁間。因為這里東、西兩山對峙,伊水從中流過,看上去宛若門厥,所以又被稱為「伊厥」,唐代以後,多稱其為「龍門」。這里地處交通要沖,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觀游勝地。又因為龍門石窟所在的岩體石質優良,宜於雕刻,所以古人選擇此處開鑿石窟。 18.武當山古建築群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玄岳山,即北武當,與峨眉山、青城山齊名,是著名的道教聖地。相傳道教信奉的「真武大帝」即在此修仙得道飛升,武當意為「非真武不足當之」。這里還是武當拳術的發源地。 19.武陵源 武陵源風景區位於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脈中,由四大各具特色的風景區組成——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地質公園;索溪峪、天子山、楊家界三個自然保護區。方圓369平方公里,屬張家界市管轄。 20.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始建於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是我國、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一個有1600餘年歷史的曠世奇葩 21.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以東35公里的臨潼區驪山北麓。秦始皇陵及兵馬俑的發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秦俑雕塑和製作的工藝,是中國和世界雕塑史上的瑰寶,宣示著我泱泱中華的古老文明。 22.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於中國西南部重慶市的大足等縣境內,這里素有「石刻之鄉」的美譽。大足石刻最初開鑿於初唐永徽年間(公元649年),歷經晚唐、五代(公元907~959年),盛於兩宋(公元960~1278年),明清時期(公元14~19世紀)亦有所增刻,最終形成了一處規模龐大,集中國石刻藝術精華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稱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與雲崗石窟、龍門石窟和莫高窟相齊名。 23.青城山—都江堰 青城山位於都江堰西南20公里處。峰巒疊翠,古樹參天,蔚然深秀。這座山以「幽」取勝,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與劍門之險,峨眉之秀,夔門之雄齊名。其著名景區天師洞一帶,周圍青山四合,儼然如城,故名青城。都江堰是我國古代創建的一項聞名中外的偉大的水利工程。在四川灌縣城西岷江上游。 24.峨眉山--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坐落在樂山市峨眉山東麓的棲鸞峰,依凌雲山的山路開山鑿成,面對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的匯流處,造型庄嚴,雖經千年風霜,至今仍安坐於滔滔岷江之畔。又名凌雲大佛。「蜀中多仙山,峨眉邈難匹」,是大詩人李白贊美峨眉山的詩句。峨眉山以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神話般的佛國仙山而馳名中外,美麗的自然景觀與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完美結合,相得益彰,享有「峨眉天下秀」的贊譽。 25.黃龍 黃龍風景名勝區以彩池、雪山、峽谷、森林「四絕」著稱於世。巨型地表鈣華坡谷,如一條金色長龍,蜿蜒於原始林海和石山冰峰之間,構成奇、峻、雄、野的環境特色,享有「世界奇觀」、「人間瑤池」之譽,是我國唯一的保護完好的高原濕地。 26.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始建於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坐落於玉龍雪山腳下的金沙江畔,古城東南是數十里良田闊野。形狀如同一塊碧玉大硯,所以取名大研鎮(硯與研同音)。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將麗江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7.布達拉宮 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位於拉薩市西北的瑪布日山(紅山),是我國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藏族古建築藝術的精華。布達拉宮以其輝煌的雄姿和藏傳佛教聖地的地位,成為世所公認的藏民族的象徵。 28.「三江並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這三條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大江在雲南省境內自北向南並行奔流170多公里, 穿越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怒山和雲嶺等崇山峻嶺之間,形成世界上罕見的「江水並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其間瀾滄江與金沙江最短直線距離為66公里, 瀾滄江與怒江的最短直線距離不到19公里。 29.九寨溝被當地藏民尊為神山聖水。海拔4000米以上的尖峭雪山的雄奇之美與多姿多彩的秀水的絢麗之美並存。它以高原鈣華湖群、瀑群和灘流等水景為主體的神氣風貌,被東方人譽為「人間仙境」,被西方人比作「童話世界」。九寨溝的湖水清澈透底,純凈碧澄,色彩斑斕。藍天、白雲、雪山、樹影、泉華給湖泊染上恬美之色,形成層次豐富的組畫。隨著季節、光照、環境的變化,景區會呈現出不同的韻致。九寨溝高高低低、緩緩急急的瀑布也美不勝收

④ 伊朗有什麼旅遊景點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史稱「波斯」。公元前6世紀波斯帝國盛極一時,創造了燦爛的波斯文化。但從公元7世紀以後,伊朗一直處於動盪不安和遭受外族入侵的狀態之中。先是經歷了阿拉伯帝國的刀劍和蒙古人的鐵蹄,隨後又是突厥人的清洗和阿富汗人的入侵。近代史上,各族紛爭,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峙。由於伊朗十分敏感的戰略地位和豐富的石油資源,自十九起就被英、法、俄、美等列強瓜分,從此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國家,伊朗人民因此飽受屈辱。 一戰後,伊朗新軍首領禮薩汗發動政變建立巴列維王朝。巴列維國王推行政教分離和」全面西化「的政策,強行要求伊朗人改變自己的宗教傳統和風俗習慣。巴列維政權這一親西方的政策又一次使伊斯蘭教什葉派遭受重創,大批宗教人土受到排擠甚至流放。 二戰結束後的冷戰時期,伊朗被納入了美國的勢力范圍。美國在這塊土地上橫行了三十餘載,從而在這塊國土上播下了仇恨的種子。

二十世紀七十所代初,國際石油價格上漲,刺激了巴列維王朝,它的第二代君主企圖用石油美元買一個高速發展的工業化,但事與願違,隨著經濟的膨脹,伊朗社會各種潛在的矛盾空前激化,導致了規模空前的倒巴列維的群眾運動。當時在中國駐伊朗大使館、後來任中國前駐伊朗大使的華黎明目擊了全過程。「1979年1月26日,樹立在德黑蘭街道、廣場上的巴列維父子大大小小的塑像和畫像幾小時之內就被群眾推倒砸碎和焚燒。伊朗人民對巴列維統治的厭惡,通過這種宣洩表露無遺。」

這場後來被稱為伊斯蘭革命的群眾運動結束了巴列維家庭對伊朗半個世紀的統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為代表的神職人員執掌政權的」伊斯蘭共和國「。 從此,什葉派才又一次在伊朗建立了一個政教合一、神權至上的政權。這種民族和宗教的曲折歷史造就了伊朗什葉派穆斯林頑強而不屈的性格

歷史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史稱波斯,有記載的歷史和文化始於公元前2700年,我國漢史稱安息。公元前2000年後出現印歐血統的伊朗人。公元前6世紀古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曾盛極一時。該朝第三代國王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前521—前485),帝國版圖東至阿姆河和印度河兩岸,西到尼羅河中下游,北至黑海、裏海一帶,南達波斯灣。公元前330年古波斯帝國被馬其頓·亞歷山大所滅。後建立了安息、薩珊王朝。公元7—18世紀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先後入侵。18世紀末,伊東北部的土庫曼人愷加部落統一了伊朗,建立了愷加王朝。19世紀初淪為英、俄的半殖民地。1921年禮薩·汗推翻愷加王朝,於1925年建立了巴列維王朝。1941年禮薩·汗被盟軍逐出伊朗,其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即位。1935年3月21日,改國名為伊朗。1978年爆發了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迫使巴列維國王於1979年1月16日流亡國外。同年2月,宗教領袖霍梅尼結束14年流亡生活從巴黎返回伊朗接管政權,4月1日宣布成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1981年10月哈梅內伊就任總統,穆薩維就任總理並受命組閣。霍梅尼逐步建立起政教合一的伊斯蘭體系。伊朗和伊拉克長期存在著邊界、教派和民族爭端。進入80年代兩國關系惡化。1980年9月兩伊戰爭爆發。經國際上多方調解於1988年8月宣布接受停火。1989年6月3日霍梅尼病逝,專家會議於第二天推舉總統哈梅內伊為新領袖。7月28日,議長拉夫桑賈尼當選總統。1993年6月11日,拉夫桑賈尼連任總統。1997年5月23日,哈塔米當選總統,8月4日宣誓就職,2001年連選連任。

文化
伊朗是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幾千年來,勤勞、勇敢的伊朗人民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大醫學家阿維森納在公元11世紀所著的《醫典》,對亞歐各國醫學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伊朗人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天文觀測台,發明了與今天通用的時鍾基本相似的日規盤。詩人費爾多西的史詩《列王記》、薩迪的《薔薇園》等不僅是波斯文學珍品,也是世界文壇的瑰寶。
旅遊最佳時間商務活動最好於10月至次年4月前往,天氣比較涼爽。6~8月,商人渡假者較多。
交通指南
雖然伊朗的運輸系統不及西方國家發達,但比這個地區其它國家的要好得多。公共交通頻繁可靠,經濟又安全;飛機同樣可靠、頻密、經濟,尤其是伊朗航空公司;火車相當有效率,票價亦相當便宜,雖然火車不及巴士方便,但是火車比較舒服,尤其是通宵旅程。

你可以從海、陸、空三方面進出伊朗國境,但有些當局的理由,外國人不能乘坐火車越過土耳其和伊朗邊境。伊朗有通往中東、亞洲、及歐洲全靠龐大的航空網路。來自美國或澳洲的遊客需在亞洲或其它中東國家轉機才能飛往伊朗。大多數飛機在德黑蘭的邁赫爾阿巴德機場(Mehrabad Airport)著陸。伊朗的離境稅並不明確,為30至40美元,有的機票已包括離境稅,有的則沒有包括。

連接阿富汗的邊境目前正在關閉,旅客不準從伊朗穿越伊拉克。因為阿富汗的局勢險峻,當前最好亦不要從伊朗橫越巴基斯坦。如果你自己駕車,要有心理准備過境時會有所延誤,你必須預先計劃,並要具備十足耐性。

美食小吃 伊朗的主食是饢和米飯。饢有厚有薄,厚的同新疆的差不多,薄的接近透明,像大鍋蓋,十分勁道。

米飯的做法主要是蒸,有點像雲南的糙米,一粒一粒的,上面再蓋上一小勺經藏紅花浸泡過的黃色米飯,吃的時候要拌上黃油。

另外,酸奶幾乎是每餐必備,膏狀的、撒上白砂糖更好吃。

基本上,只需三四天就能把伊朗菜吃完一遍,也漸漸發現了其中的規律,很多菜都點綴幾片類似香菜的葉子,還有半隻檸檬,或者再配上烤制的整個西紅柿。盡管這些食物看上去很美,但浪漫了三四天之後,就開始對吃飯沒什麼嚮往和期待了。
購物指南藏紅花是伊朗特產,在糕點、糖果、奶製品、冰激凌等中藏紅花的影子隨處可見。

每克藏紅花按品質售價為5至8元人民幣,遊客出境時最多可攜帶200克
民俗節慶 由於伊朗宗教國家的特性,伊朗要求在伊朗領土上的所有女性(學前兒童除外)外出時須帶頭巾和穿著長外衣,否則可能會受到處罰。男性不可穿著短褲外出。

到伊朗,宜持用印有波斯文、英文的名片。伊朗商人比中東其他地方的商人好禮而講究正式,招待殷勤,打交道時宜以正式而保守方式進行。伊朗人以其數千年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為驕做,在交談過程中,可多強調中國與波斯商賈往來的悠久歷史。

按照伊朗的禮俗,每年的4~9月間,天氣炎熱,穿襯衫,打領帶即可,其他時候宜穿保守式樣的西裝。拜訪商界、企業界或政府部門須先訂約會,談公事要遵守時間。和伊朗人打招呼,要稱他們的姓加上學術或職務頭銜。根據當地的商業習慣,進行商務活動時,首先彼此要提示所希望的價格、條件,然後相互讓步達成協議。生意洽談,按伊朗人的習慣,往往相當費時。雖然起初所提示的價格很難接受,但不必灰心,仍然要不屈不撓地進行交涉。有一點我們要有充分的認識,即對方的意識觀念與我們的差異。注意不急躁、不慌張、不灰心。伊朗人信奉伊斯蘭教,不要傷害伊朗人的自尊心,並要十分注意不能有不尊重伊斯蘭教的言行。觀光、商業旅行到伊斯蘭教國家時,都可以參觀伊斯蘭教教堂,但必須遵守他們的禮節:要脫鞋,頭上必須有一樣東西,如帽子或手套。

女性衣著更須注意,不宜太暴露。不能穿迷你裙,肩膀到膝蓋必須掩蔽不露,衣袖不可短到露肩或露出腋下,當地禁止喝酒,也不能攜帶酒精類的飲料。不食豬肉,烤肉串是伊朗名菜。伊朗中、下層人士喜歡上茶館,泡上一壺紅茶,擺上冰糖塊或榛子果仁、巴旦杏仁、阿月渾子和葡萄乾等。在伊朗,茶館也是人們信息交流和社交的重要場所。
注意事項
簽證信息:

伊朗常用簽證種類包括:
·入境簽證:頒發給因商務、文化或公務短期來伊的商人、專家和學者,可申請一次、兩次或多次入境,申請時需提供業務往來證明
·旅遊簽證:頒發給來伊旅遊或探親的個人或團組,申請時需提供往返機票及在伊旅館登記證明
·過境簽證:頒發給經伊赴第三國的入境者,時限較短,申請時需提供已確認的赴第三國機票及合法第三國簽證
·學生簽證:頒發給在伊留學學生,申請時需提供被授權教育機構證明
·工作簽證:頒發給來伊工作人員,申請時需由在伊僱主向主管部門提交相關材料
·機場簽證(過境):分72小時和48小時兩種,頒發給因轉機需停留的遊客,申請時需提供相關機票

所需資料:

1、申請者護照原件(護照有效期6個月以上),尾頁必須本人親筆簽名

2、3張半年內的白底照片 (規格3.5x 4.5cm)

3、申請者身份證復印件一份(需要復印正反面)

4、如實填寫簽證個人資料表

5、伊朗公司提供邀請函(返簽號)

6、中方公司提供營業執照復印件(蓋章)

7、中方公司提供派遣信(英文)

8、單位空白抬頭紙兩張

⑤ 後梁西都洛陽城布局特點是什麼啊

後梁是朱溫滅唐建立的。
都城在開封。
洛陽是西都的時間,短的要命,所以,建築特點什麼的,還是延續唐朝時期的布局。不會有太大的改變的。

⑥ 伊家何事苦悲哀南北山頭待土來答謝神祗凶化吉急須禳告免凶災是什麼意思

請問你是在哪裡看到這段文字的?這就是某個神棍矇混人的玩意,你不要理會,更不用去弄明版白是啥意思,准確權的說沒啥意思,他故意的不寫標點符號,搞得神神秘秘,讓人似懂非懂,以增加其神秘性。
現在有些人不務正業,又想賺錢,就想到了這些歪門邪道,為了別人能相信,就搞得這么神秘啦。

⑦ 連雲港伊家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連雲港伊家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12月17日,主要經營范圍為預包裝食品版兼散裝食品批發與零售等。權
法定代表人:沈陽
成立時間:2014-12-17
注冊資本:1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070500007429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連雲港市海州區通灌北路87號國際商務大廈A幢18層1814室

⑧ 調查泉州遺跡的調查報告700字 急急急!

【天後宮】
原名天妃宮。在福建泉州市南門。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建廟把莆曰湄洲林氏女,女為海神,據《泉州府志》記載,廟址當時是「蕃舶客航聚集之地」。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經出使西洋太監鄭和奏請,奉旨修廟。明代派官出使外國前,皆來祭告祈禱。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統一台灣,泉州人施琅以此神顯聖助陣,奏請進封天後,廟遂稱天後宮,特予春秋致祭。現存大殿、後殿、兩翼亭子及東廊,尚保持清初修建時原貌,布局構築頗堂皇。後殿立有婆羅門教式石柱兩根,規格與開元寺現存石柱同。前殿原有清初所刻青石龍柱兩根,為閩南石雕傑作,已移開元寺。
【開元寺】
在福建泉州市西街。唐代為桑園,相傳園主黃守恭以桑開白蓮,舍地為寺,名蓮花寺。始建於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改今名。宋代有支院百餘所,元至元二別稱百柱殿。殿內斗■附刻飛天樂伎二十四尊,殿前石台砌有人面獅身青石浮雕七十二幅,庭中有南宋紹興十五年(1145年)建造的金塗式小石塔一對;殿後廊有波羅門式浮雕青石柱兩根。甘露戒壇在大殿之後,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建,歷代重修。現存清初修建的重檐八角攢尖式建築,為壇五級,仍仿宋制。壇頂藻井結構復雜,斗■也附刻飛天樂伎,別具風格。大殿西側有古桑一株,傳即唐代曾開自蓮之樹。東側有檀樾祠,原把黃守恭,為閩、台黃姓共同之祖祠。寺前有東西兩塔,風景幽雅。寺中附屬文物甚多,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建於寺之東側。
【雙增】
在開元寺紫雲大殿前。東西對峙,相距約200米。東塔名鎮國塔,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始建木塔,南宋寶慶年間易為磚建,嘉熙二年至淳■十年(1238-1250)改為現存的八角五層樓閣式仿木構的花崗石塔。高48.24米,佔地約50十二年(1285年)並為大寺,賜額「大開元萬壽禪寺」。現寺佔地約50畝,規模宏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甘露戒壇、東西二塔等。大雄寶殿建於垂拱二年,相傳建殿時有紫雲蓋地,因名紫雲大殿。屢記屢修,現存系明代重檐歇山式建築,高20米,面寬九間,進深六間,原應立石柱百根(實減柱六根),故平方米,巍峨壯偉。每層開四門,設四龕,位置逐層互換。外有迴廊,護以石欄,可環塔而行。每層皆辟一方洞,以架梯上下。塔心為八角形實心體,塔基為須彌座。塔上每一門龕皆翼以浮雕佛像,共八十尊。塔基砌以青石浮雕的釋跡牟尼故事,凡三十九幅,均甚精緻。西塔名仁壽塔,五代梁貞明二年(916年)王審知建木塔,號無量壽塔。北宋政和間易為磚建,南宋紹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改為現存石塔,先東塔十年而成,高44.06米。除須彌座石刻系花鳥浮雕,石斗■作法稍異外,規格與東塔完全相同。東西雙塔經歷長期風雨侵襲,地震搖撼,仍不傾斜變形,表現了宋代泉州石構建築和石雕藝術的高度成就,是我國古代石構建築的瑰寶。
【石筍】
在福建泉州市新門外浮。
【東湖】
一名七星湖。在福建泉州市東郊。古代泉州諸湖,此為最大。唐貞元九年(公元793年〕,泉州太守席相在此設宴,歡送歐陽詹等八人赴長安應試。詹中進士第二名,與韓愈同榜,此榜世稱「龍虎榜」。唐代湖旁建有二公亭,紀念席相和謫居來泉的宰相姜公輔。歲久湖淤亭塌。南宋慶元六年(1200年)浚湖,積淤土為小山四座;淳枯三年(1243年)重浚,又積三座,合稱七星墩,今尚存。「星湖荷香」為泉州十景之一,歐陽詹稱它「含之以澄湖萬頃,揖之以危峰千嶺」,可概其勝。湖畔古有東禪寺,唐乾符間建,已廢。附近有少林寺遺址,泉州少林拳術聞名中外。
【老君岩】
在福建泉州市北郊清源山右峰,位於羽仙岩羅山、武山之下。宋代羅山下有北斗殿,武山下有橋附近。晉江流經這里的一段因此地有石筍,故稱筍江,其側的北宋浮橋亦稱石筍橋。石筍高4米,上尖下粗如筍狀,又似插地的石臼杵。色白,無花紋雕刻,只是經過簡單加工,保留相當原始的天然模樣,可能是原始圖騰崇拜或婆羅門教的遺物。《泉州府志》載:「宋郡守高惠連以私憾擊斷石筍。」高惠連於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任泉州太守,可知此物早於老君岩造像北宋。石筍斷後,直到明成化年間才真君殿,中有元元洞,為道教廟觀集補接上去。解放後築砌白石護欄保中地。建築久圮,現只存露天的老君護。造像一尊,高5.1米,厚7.2米,寬7.3米。該像系由一塊天然岩石略施雕琢而成,充分表現老人慈祥和藹、健康愉快的神態。頭、額。眼、髭須等細部雕刻,精緻而不誇張,匠心獨運。整個石像衣褶分明,線條柔而有力,具有宋刻的手法和風格,為福建宋代難得的道教巨型石刻佳作。
【百源川池】
在福建泉州市內。泉州古代的羅城、子城溝渠縱橫,形成城市排水系統,稱為八卦溝。百源川池是排水系統的蓄泄池塘之一,以通塗門外,取「百川溯源」之意。池西有府文廟古建築群。北有銅佛寺,清乾隆十六年(1752年)鑄有銅佛數尊,造型庄嚴,神態逼真。南有祠字,舊懸傳為呂洞賓所書「三台挹翠」匾額,今廢。池有亭榭,山光水色,饒有佳趣。華僑大廈和市文化宮建在其側。
【伊斯蘭教聖墓】
亦稱三賢、四賢墓。在福建泉州市東門外聖墓村靈山。據《閩書》所載,唐武德年間,穆罕默德遣門徒大賢四人來華:一賢傳教廣州;二賢傳教揚州;三賢、四賢傳教泉州,卒葬此山。現存系兩墓並列,墓蓋用花崗石雕刻,面積2平方米。墓覆以石亭,墓後依山砌作半圓形石岸,高3米。又依岸建石迴廊半周,廊內有歷代石碑五方,正中有一方立於元至治三年(1323年)的阿拉伯文石碑。右側一方為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鄭和下西洋路經泉州,來此墓祭告行香所立的中文石碑。聖墓是泉州海外交通史及伊斯蘭教傳播史的重要古跡。附近風景幽雅,有天然巨石一塊,風吹欲動,石上有明刻「碧玉球」三大字。。「玉球風動」是泉州勝景之一。
【李蟄故居】
在福建泉州市南門萬壽路159號。李蟄(1527-1602)字宏甫,號卓吾,泉州人。我國明代思想家,反封建思想啟蒙運動的先驅者。他以七十六歲高齡,以異端罪名,迫死在河北通州牢獄中。李贄先世於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移此居住,他在這里度過青少年時代。故居是一座普通民房,面寬三間,進深兩間。現前落只剩一間通道,後落兩翼已塌,尚存正廳一間,寬6米,深9米,保持清末修葺時的建築形式。清同治間修理時,曾清理出李贄石質印章兩顆,現一存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一存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承天寺】
一名月台寺。在福建泉州市承天巷。本為五代節度使留從效的南園。南唐保大末年至中興初年(957-958)建寺,初名南禪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賜名承天寺。歷代屢經重修,規模僅次於開元寺,為閩南著名佛寺之一。寺內舊有宋代七個佛塔及宋石經幢等附屬文物,又有「一塵不染」、「梅石生香」等十景。南宋王十朋有《承天十景》詩,明張瑞圖書以刻石,嵌立寺中。1938年春,閩中紅軍游擊隊在寺里整訓,准備北上抗比突被國民黨反動派重兵包圍,五個同志被殺害,此即泉州事件。現存大殿為清末重建,十景石刻及梅花石等已移置開元寺。。
【彌陀岩】
在福建泉州市北郊清源山右峰,距城約2.5公里。先到千手岩,直上而達。此岩依山築台建亭,附近有一嘯台、招飲徑、泉窟觀瀑諸勝。全景岳峰挺秀,林泉幽美,為清源山風景最佳處。歷代遊人留題的摩崖石刻不少,古跡名勝,相得益彰。亭內有阿彌陀佛石刻立像一尊,岩以此得名。立像高5米,寬2米,頭結球髻,右手下垂,左手平放胸前,赤足踏蓮花,造型端莊慈祥,雕工精緻,為泉州石刻造像之佳作。明天啟間曾刷金,現已剝落。元代又建一石室奉把,約10米見方。門為拱門,楣勒「洞天別現」四字,室外有庭。室右有一元碑,記石佛、石室之雕築經過。泉州元代石構建築遺留無多,此一石室,倍覺名貴。
【泉州府學】
在福建泉州市內三教鋪。北宋太平興國初年移建孔廟於此,七年(公元982年)建為州學,後又遷他處,大觀三年(1109年)遷回。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重建,左學右廟。歷代屢經重修,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大修,殿、廡、庭、池,悉皆一新。現存建築尚保持清初原貌。大成殿為重檐院殿式,殿柱皆石,前有露台,翼以扶欄,束腰嵌有蓮花等圖案的青石浮雕,下為甬道、拜庭。庭外伴池,架以石橋,護以石欄,橋建於元代。東西為兩院,前為大成門、金聲玉振門。門外為露庭,可容數千人,左右為二柵門。府學之東是明倫堂,前有露庭,兩廊雖廢,庭中方池尚存,池架石橋,別具風格。外為育英門。布局宏偉,殿宇壯麗,是福建省最大的孔廟。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在福建泉州市開元寺東側。1959年創建,是一所通過文物陳列,反映中外人民友好往來歷史的專館。現設三個專題陳列館:(一)泉州灣古船陳列館,陳列1974年泉州灣後諸港出土的宋代海船及其出土文物,分為門廳、海船出土文物陳列室和船廳三個部分,反映我國宋代造船業的發達和成就,闡明中外友好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的作用。(二)泉州海外交通史石刻陳列館,陳列宋元時期宗教石刻二百三十一方,分為伊斯蘭教石刻、景教石刻、摩尼教遺址及遺物照片和婆羅門教寺建築構件四個部分,反映古代中外人民友好相處的歷史和文化藝術交流的成果。(三)泉州外銷陶瓷陳列館,陳列三百多件陶瓷展品,分五代以前、宋元時期、明清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四個部分,闡明泉州歷代陶瓷業生產水平和外銷情況,反映中外人民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日益發展的情況。
【洛陽橋】
原名萬安橋。在福建泉州市東約10公里、與惠安縣分界的洛陽江上。橋以江為名。建於北宋皇■五年至嘉■四年(1053-1059),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原長約1.200米,寬約5米,有四十六座橋墩,五百個扶欄,二十八個石獅,七座石亭,九座石塔,規模宏大,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橋。歷經修築,以明宣德間、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地震重修、1932年因泉惠公路通車添架鋼筋水泥橋面等三次工程為最大。現橋長834米,寬7米,尚存船形橋墩三十一座。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崖石刻。另有石塔、武土石像等石雕。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遺址,橋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萬安橋記》碑,即立於祠內。洛陽江當江海交匯處,江闊水深,當年造橋工程非常艱巨。首創筏型基礎以造橋墩,種植牡蠣以固橋基,都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科學創新。此地「潮來直涌千尋雪,日落斜橫百丈虹」,風景頗為壯麗。
【蔡襄祠】
即蔡忠惠公祠。在洛陽橋南。建於北宋仁宗未年,把郡守蔡襄。蔡襄(1012-1067)字君謨,仙遊人,官至端明殿大學士,兩度出知泉州,建洛陽橋,卒謚「忠惠」。祠歷代均曾修建,現存系清代重建,面三間,深三迸。蔡襄是宋代著名書法家,他自撰並書的《萬安橋記》大字石碑,乃其傑作。碑刻文字精煉,書法遒麗,刻工精緻,世稱三絕。碑立於祠中,一為原刻,一為解放後摹刻。祠內另有歷代碑刻多方。祠前有兩座碑亭,立有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提督張雲翼的兩方修祠巨碑。
【清凈寺】
在福建泉州市塗門街。據寺內現存的古阿拉伯文石碑載,始建於回歷400年,即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至元至大二年(1309年)設拉子人(今伊朗南海岸,哈默德·本·穆罕默德·古德西重修和擴建。又據中文石碑,元至正十年(1350年)及明萬曆三十六年(1609年)均曾重修。現存主要建築清凈寺有大門、奉天壇和明善堂。大門高20米,寬4.5米,用輝綠岩和花崗石砌築,分外中內三重,皆圓形穹頂尖拱門,巍峨壯觀。屋頂作平台,是伊斯蘭教徒望月決定齋月起齋日期之處。台三面圍築「回」字形垛子,有如城堞。奉天壇屋蓋早塌,僅存四圍石牆。東牆辟一尖拱形正門。西牆中部向外牆凸出,形成一壇,稱講經壇。壇中有一尖拱形的大壁龕,左右辟二門,南北對峙。壇左右相間並列小壁龕六,長方形門四。南牆開大窗八,北牆開門一,均長方形。南牆外壁及壇內大小壁龕皆嵌有古阿拉伯文的《古蘭經》石刻經句,保存完好。寺內還有明成祖於永樂五年(1407年)頒發保護清凈寺及伊斯蘭教的石刻《上諭》一方。清凈寺為我國現存最早的古伊斯蘭教清真寺之一,是我國與阿拉伯各國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也是泉州海外交往的重要史跡。
【清源山】
亦名北山。在福建泉州市北郊,距城3公里余。最高峰海拔490餘米,聳立在晉江平原之中,故又名齊雲山。為泉州的主山,有乳泉從石間流出,又名泉山。泉州之名,亦從山而得。唐宋間泉州曾改名清源軍,也由此山得名。山有三峰,中峰有清源洞、蛻岩、紫澤宮諸勝,左峰有瑞像岩、碧霄岩、龜岩、賜恩岩諸勝,右峰有南台岩、彌陀岩、老君岩諸勝。舊有三十六洞天景色。山中林泉清翠,奇石嵯峨,自唐至今,為閩南遊覽勝地,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譽。山上文物及歷代名人題刻甚多,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的煉膽石,即在中峰,俞手書「君恩山重」四大字摩崖石刻,保存完好。
【賜恩岩】
在清源山左峰。為離市區最近的一處名勝風景區。憑岩俯視,泉州古城遺址宛如鯉魚之形,故泉州別名鯉城。山相傳是唐朝皇帝賜給刺史許稷,因名賜恩;又說南宋宰相李邴隱居於此,四次受朝廷恩賞,故又稱四恩。山下古道有石階數百級,拾級而上,便抵山寺。寺前古樟一株,枝葉如蓋。寺為清代及近代建築,列為一排。佛殿有白衣觀音造像一尊,刻於北宋元枯年間,由天然岩塊雕成,法相庄嚴。寺後巨石相連,頗為壯觀。有一天然石室,上刻「高山仰止」四大字,傳為唐代歐陽詹讀書處。還有明清摩崖石刻多處;李蟄撰「不必文章稱大士,雖無鍾鼓亦觀音」的楹聯,也在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刻於寺中石柱上,今尚存。
【瑞像岩】
在清源山左峰。岩下山徑迂迴,頗有通幽之趣。岩前奇石突兀,如僧群立,稱為羅漢峰。附近岩石林立,有石龜、石蟒、石城、石窗、石門諸勝,其形酷肖。因有釋迦瑞像石雕一尊,故名瑞像岩。整尊石像乃就天然岩石依崖雕鑿而成,作立像狀,高4米,寬1.5米。左手下垂,掌心朝外,右手露肩作無畏手印,神情肅穆,取法於木刻的旃檀瑞像,別具一格。該像刻於北宋元■二年(1087年),為福建省有文字可考的宋代造型藝術作品之一。明成化年間建有石室,用以保護石像,石室純用花崗岩築成,別有風致。石像、石室同為岩中主要文物。

⑨ 有誰知「不怨橋長,行近伊家土亦香」的出處多謝

千萬不要上當.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