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村游記
① 作文:走進大自然 一次游記
走進大自然——神龍架游記
--------------------------------------------------------------------------------
2004年04月13日 17:03:06 杭州網
氣侯宜人的初秋,正是去神農架原始森林探幽的好時節。八月份的最後一天,我隨公司同仁一起去了一趟神農架——那有著神奇野人傳說的美麗地方。
下午二點從湖北宜昌出發,駕車向西一路長驅,進入王昭君的故鄉—興山,順著蜿蜒清澈的香溪河流,沿著清潔平整的水泥公路一直駛到香溪的源頭,大約四小時的路程,六點多鍾進入神龍架區,到達了離景區最近的木魚鎮。當晚在木魚鎮賓館歇息。晚飯後上街小逛,夜幕初臨,晚風吹來,渾身舒爽。涼意陣陣襲來,早已消除了山外的暑氣,白天穿的連衣裙根本抵擋不住大山裡的寒氣,我趕緊換上長袖衫和厚點的長裙,有的換上了春裝和牛仔褲。
神農架不僅是避暑的勝地,更是尋幽探險覓奇的好去處。大自然的原始森林中隱藏著許許多多的不解之謎,世界四大謎之—的「神龍架野人之謎」至今仍為科學探險家們所追蹤。我們的車一到木魚鎮時,馬路上就遇著一個滿臉絡腮鬍子的壯年人站著和幾個當地人談著什麼,負責接恰我們的當地臨時導游告訴我們說:那個人就是在神龍架研究了十多年野人行蹤的一個科學考察隊員。
第一篇 野花、野風和野竹
(一)景區印象、野花
第二天一早,用過早餐後,便駕車前往神龍架旅遊風景區。約半小時行程,抵達神龍架景區。
其實車一進入興山境內就感受到了大山的涼氣,沿途就是滿目蒼翠的青山樹木。買票進入神龍架風景自然保護區後,山勢海撥愈高,森林植被特徵愈加明顯,山上幾乎沒有了雜樹灌木,全是整整齊齊的耐寒杉樹和松柏等樹木,不時還可見到自然保護區的保持生態環境的標識牌,也就是說這里的每一顆樹木都保持著自然生長的狀態,沒有一顆是人工種植的,但每顆樹木似乎都比人工種植的還要蒼翠茂盛、還要模樣標致。吸取了自然精華的枝葉倍加精神抖擻,每一片葉子都閃爍著太陽的光輝。
沿途有著各種各樣的野花野草,好多都沒有見過。深山裡的野花煞是好看,紅的白的、黃的紫的,開得那樣恣意,那樣沒有一點矯飾。毫不掩飾她的熱情,她的美麗,以及她的寂寞,不管有人還是無人會來到這大山的深處,她都自自然然地傾心揮灑著自然的嬌艷與芬芳。。。。。。從野花身上,我看到了她順其自然的樂觀和隨遇而安的豁達。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雖沒有人精心的呵護和培育,風雨來臨的時候,也沒有誰來為她擋住風雪,可她仍然頑強樂觀地為人們送去清香,她選擇了大自然,大自然也選擇了她,並賦予了她別樣的清香和野趣,也賦予了她獨立寒霜的傲骨與無懼。(我後來在神農頂也看見一種野花,在漠漠風中獨自開放,你不會想到那柔弱的紫色花瓣下的莖竟有著鋼絲般的堅韌)。
一路上散發著的野花撲鼻的芬芳,混合著青草、樹木的淡淡的清香,讓人忘記了旅途的勞頓,只想盡情陶醉在這大自然的懷抱中,與大自然同呼吸。陽光暖暖的透過密密的枝葉灑下斑駁的碎金,一點也不覺炎熱,涼涼的風伴著花香,天格外蘭,雲格外靚,樹格外綠,感覺大山裡秋的韻味也格外濃。。。。
(二)風景埡、野風
沿公路依山而上,路邊隱約可見了第一個景點——風景埡。
爬坡登上風景埡,方見人間美妙奇景就在眼前:深深的峽谷、山澗,陡峭的山嶺、群峰,茵蘊的薄霧、山風,美妙如一幅驚世傑作的圖畫。又宛如一位鎖在深閨中的少女,彷彿從遙遠的蠻荒中走來,期待著人們把她喚醒,揭開那神秘的面紗,這才露出她蒙娜麗莎般迷人的微笑,在不遠不近的距離里深藏著她的千古寂寞和讓人銷魂的絕世之美。深吸一口這如北極雪地般絕對純凈的空氣,它將治癒你俗事的一切煩憂——啊,好一個天然的空調氧吧!
人一站在埡口上,野風就迎面從山谷吹過來,迅猛有力,讓你真切感受什麼是狂野奔放的山野的風,此時的山風既不象冬天的風那樣凜烈寒冷,又不似夏日風那樣燥熱,更不是田園風那般輕柔多情,也不是秋風掃落葉那般無情冷漠。它就讓你猜不透又捉不住,直讓你覺得擁有滿懷又最終什麼也沒有,但那種特別的感覺卻直逼你心胸讓你無法逃遁,呵呵,這就是神龍架風景埡的野風。
還值得一提的是高山的松濤月影。不知你有沒有見過白天的月亮?我在神龍架風景埡見著了白天十點多鍾的月亮。奇怪吧,大白天居然能看見月亮!而且是那樣近那樣近的月亮,就掛在眼前山頂上那片松林的上端,彷彿站在山頂,爬上松樹林一伸手就可以觸及似的。我屏住呼吸,抬頭仰望,天好藍好藍,藍得如清澈見底的山泉水,幽靜幽靜的,一瞬間讓我忘記了周圍,忘記了是在白天還是在晚上的明月夜。我彷彿聽見松濤中有風的氣息正緩緩穿越了整齊的松林直上空中那牙晶瑩透明的彎彎的月兒。我拿了相機拍下了這一難得一見的奇景,可是心裡又擔心我那近距離的傻瓜相機能不能把它拍得下來。只有在心裡默默的記下了這一幕高山月影。
(三)神龍頂、箭竹
領略完風景埡的野風,繼續向前就登上了神龍頂。站在神龍頂上向四周望去,是一片片茫茫的野竹,其間夾雜著野花和野草。春天來的時候應該是繁花盛開的茫茫草原景象吧,此時除了還有一些紫色的花在開放,好多高高的花成球狀的植物則剛剛謝去它的顏色,剩下枯萎的花球和葉。那茫茫的野竹也全都莫名的枯黃了,不復見它那青翠的身影。據說這種矮矮的如箭般一簇簇生長著的竹就是熊貓最愛吃的箭竹。可能是大片的竹子都開花了,開花後的竹子就莫名的死掉了,只剩下如今這茫茫的枯黃的竹枝,因此這里的大熊貓也隨之消失不見了蹤影。相傳神龍架以前也是大熊貓棲息的所在地,我想這滿山的野竹如果不開花枯死的話,一定是熊貓的樂園,興許還能在這里見著大熊貓呢,而現在只能想像熊貓曾在這里生活過的場景了。
時間不知不覺已近中午,山上沒有別的餐館,就在山中的龍潭山莊簡單用了午餐。
第二篇 野人、巴人和美人
(一) 感受原始森林
午飯後的瀏覽景點是龍潭山莊不遠處的金猴嶺,這也是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深入大山腹地你才可以領略到大自然的原始風貌。
金猴嶺由於植被保存完好,常有許多金絲猴在山上出沒。這里山泉飛瀑穿林越崖,水清山俊,清涼透骨。進入金猴嶺原始森林,隨處可見參天的古木,古樹陰天蔽日,長滿了千年的青苔;還有千年的古滕虯勁粗壯得可在上面盪鞦韆。
從山腳向上爬,一邊爬一邊看四周的高高的古樹和生長茂盛的綠色植物,一直爬得快到山頂,真還有點累的感覺呢!胸口氣也出不均了,漸漸地我落在了後面,看不見前面同事的身影了,不由暗暗害怕起來,心想:在這里可不會遇上野人吧?想著想著不由緊張了,我趕緊喊前面的朋友等我,他們這才發現我落下了,邊等還邊開玩笑說:當心野人把你背了去喲!我望望身後,還好什麼也沒有,趕緊跑到隊伍中間去才安心了。下坡的時候穿過一片竹林,再沿小路走,空氣濕潤潤的,一邊觀察一邊拍照,想找出幾種有特色的植物來,發覺這里密林深處樹陰遮住的地方,有好些闊葉植物,葉子特別大,有點象芋頭的葉子形狀,也有的象荷葉,只是葉面上有好些小孔,就象被雨點打過似的,頗有熱帶雨林植物特徵。再往前走,見到有一顆樹的根幹上長出兩顆樹來,中間交匯處寬寬的象只大眼睛,上面枝葉並肩,下面根干相連,我想這會不會就是人們常說的連理樹呢!走近一瞧,上面簽到有好多人的名字,兩個兩個的在一起,這更證實了我的想法。果然是連理樹!不是說: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嗎?還真有其樹呢!仔細看來,那同一主幹上分長著的二顆樹幾乎一樣粗細,一樣筆直高聳,一樣枝繁葉茂,肩並肩地親熱站在路旁,還真象一對情人相互依偎著呢。順坡下而下,有一古滕攔住去路,跨上去盪了會鞦韆,這才過去。又見一座小橋,橋下是潺潺的溪水,嘩啦啦在林中不知憂愁地快活歌唱。。。。。第一次感受原始森林的氣息,心裡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這個只有親自到了才能細細體會。
(二)野人行蹤
龍潭山莊的飯菜雖簡單,但此處卻不可不到。這里是野生動物救中心,可以看到金絲猴和大狗熊等野生動物,還有神龍草葯專賣點和野人資料展。展覽館里介紹了很多野人的有關資料。
神龍架野人的傳說由來已久,從到屈原的山鬼到曾經的歷史記錄以及科學考察的有關資料表明:神龍架確實存在著野人,但除了收集到野人的毛發和腳印外,至今仍未捕捉到野人的更加有力的證據和實體。神龍架的野人不知道是不是類似古代的猿人或原始人的一種,根據展出的部分實物可以看出神龍架野人是有著高大身軀、紅色毛發、巨大足印的龐然大物。據說有前後有上百名當地的村民親眼目睹過神龍架野人的身影。據報道:就在前兩年還有六位領導來神農架林區,晚上在車上偶遇野人。當時媒體為之轟動,重又掀起尋找神龍架野人考察熱。它的生活習性和人的祖先由來也正為科學家們所研究。目前還有許多熱心愛好者加入野人考察小組探尋野人行蹤,期待著有一天能找到野人,解開千古之謎。
要想親自去試試探尋野人足跡應該從斧劈岩開始。顧名思義,斧劈岩的地勢較為險峻,山上亂石如怪獸,繞過山崖,山後有很多叉路,下面就是陡壁,要想尋找野人行蹤,那可要點膽量和勇氣了。我們除了按照導游指引的方向前行,不敢隨意亂闖。順路前行,可見神龜吐霧、一柱擎天等石景,再往前走,山路愈加險窄,山上樹木茂密,石縫中長著野花和奇草,有不少的是珍貴的草葯,還有酸酸的山葡萄等野果子。還有一種植物開淡紫或淡黃的花,結著細長的夾果,成熟的夾果一碰就會象蟲子一樣自動彈動裂開,很好玩。一大幫人一起走著,倒也忘了對野人的害怕,如真能碰上野人還要算運氣呢,那將是一大發現。翻過一劈山崖,野人沒見著,倒看到了野人休息的一個天然石穴——野人棲息地。那個石穴很大,由好幾塊大石頭圍住,可容納上十人,上可遮雨,四周可擋風也可透氣,是個很不錯的棲息之地。一直爬上山頂,不由有點氣喘吁吁了。頂上的太陽也直曬下來,這才感覺有些熱得流汗了。繼續走,便是下山的路了。野人是找不著了,看來旅遊開發後,這么多的人早把野人給嚇跑了,呵呵。
(三)夜觀巴人歌舞
累了一天,終於可以回賓館歇息了。好好洗了個澡,吃罷晚飯,就聽賓館服務員說晚上八點神龍架風情園有巴人篝火歌舞晚會。看是不看呢?大夥一商量,還是去看看吧,反正這么早也睡不著。於是就趕往神龍架風情園。去了一看,那裡好象都是吃消夜的人群,前面的台上有一排編鍾,服務員告知得十點才表演,看來好事多磨。
最後有人打聽到另一個地方也有巴人歌舞,便又趕去,還好,晚會正待開場。
只見中間場地上架著一堆柴,由嘉賓們點燃篝火,晚安便宣布開始了。表演的節日很精彩,都是土鄉土色的巴人歌舞。晚會中場時分,還有巴人端著烤肉和山裡自釀的黃酒給觀眾們品償。山裡的妹子表演起來倒也水靈大方,舞蹈別具特色。山裡伢唱得山歌也很淳樸,聲音響亮而韻味十足。整個晚會鄉風民俗風趣多多,還穿插了一個觀眾參與的節目,風趣的表演惹得大家樂開懷。唯一感覺不妥的就是山裡的夜風太涼了,我的衣服穿得不夠,坐在露天場院中,冷得抱緊了雙臂還是不行,其它的同事也直喊冷,實在堅持不住,便沒等戲看完就和同事們一同回賓館了。好久沒在露天里看過戲了,雖然風吹著有點冷,戲倒確實別有一番風味的。
(四)游昭君故里
由於還准備參觀一下興山猴子包電站,便早早踏上了歸途。其實要看的景點還不少,如紅坪畫廊、神農祭壇等地方,只好留著下次來的時候再游賞。香溪源溪流長、落差大,一級級開發興建了許多水電站,沿途星羅棋布,大部分屬興山天星集團的,我們走馬觀花的看了看,就不一一道來了。途中離興山縣城不遠的昭君村是不可不去的,在我的提議下,我們下車游覽了昭君故里——昭君村。
昭君村座落在風景如畫的興山懷抱中。前臨清澈美麗的香溪河,後靠高高的大山,中間一處不高不矮的山坡,剛好是一處風水寶地,昭君村就建在那裡。我們登上山坡,到了昭君村,由於非節假日,這里倒是一派寧靜祥和。村子四處可見花木蔥蘢、紫竹亭閣、鳥語花香的。傳說春天的時候山坡上開滿了桃花,桃花落進香溪里就會變成桃花魚。又有的人說那桃花魚是昭君姑娘臨走的時候,因捨不得美麗的家鄉,而落下的思鄉淚,思鄉淚滴進香溪河裡就變成了桃花魚。可惜我們來的不是時候,沒見著滿山的桃花和溪里的桃花魚。科學的說法呢,桃花魚實際上是一種水母狀的軟體透明動物,身子一伸一縮,象極了桃花一開一放。
帶著對昭君姑娘的神往和桃花魚的美麗傳說,走進昭君宅,中間立著昭君姑娘端莊秀美的的石雕像,和昭君姑娘合個影吧。然後再轉入紫竹宛,踏上昭君閨閣,感受一下昭君姑娘初召時的喜悅和離別時的鄉情吧。游完昭君村,不僅陶醉於那如詩如畫的周圍美影中,陶醉於那美麗的傳說中,更為昭君姑娘的精神所感動,她為了國家的利益遠嫁凶奴和親的佳話一直為世人所傳頌,漢朝王昭君姑娘的美麗形象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她和寫過《九章》、《天問》、《桔頌》等不朽篇章的著名愛國詩人——屈原都成為湖北人民的驕傲。
狗尾續貂:親情、友情、思鄉情
思緒還沉浸在王昭君的思鄉情中沒有醒來,便又踏上了歸途。車子在悠揚的薩克斯音樂中賓士,一邊聽著優美熟悉的名曲——《回家》,一邊感受著親情的召喚。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我們告別了神龍架的夢境般的傳說,告別了神龍架清涼的森林世界,告別了香溪河,告別遠古蠻荒的野人、鄉風淳樸的巴人,沿著美人出山的路途,重又回到現代文明的城市中。此時的我,好似一位入得佛界又出凡世的僧人,靜靜體味著山界與凡界的輪換和一份如佛般神聖的禪意,心靈滌盪得如清澈的湖水一般純凈、透明、舒爽。
走進大自然,才能聆聽得到地球母親的真切呼吸,走近大自然,才能感受到這世界人的渺小與微不足道。那些個莫名的悲哀又算得了什麼,那些無故的嘆息又多麼可笑。生命原來是可以感受到那麼多的美好的。朋友,閑暇之時不妨隨我一起來神龍架走走吧,到大自然的懷抱中放鬆一下,滌凈一下城市的灰塵,讓那幾乎快忘了什麼叫「感動」的麻木神經和疲累的身心充一次氧,我想這樣對我們的身體和靈魂應該是有好處的。
② 求一篇宜昌的游記
湖北 宜昌
坐了三十多個小時的火車,我們從北京來到了湖北省宜昌市。宜昌古稱夷陵,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水至此二夷,山至此而陵』。這里是楚文化的發祥地,這里是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和漢代名妃王昭君的故鄉,這里又是三峽東口,『逆流直達巴蜀,順流暢達寧滬,』乃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宜昌有很多名勝古跡,如:屈原祠、昭君村等,有很多三國時期的遺址,如;:長板坡、麥城等。如今,更為出名的則是葛州壩和三峽工程。
葛州壩
簡單安排完食宿後,我們抓緊時間乘坐九路公共汽車來到了舉世聞名的長江葛州壩,這里是長江三峽的出口,距西陵峽口南津關僅2,3公里。一下汽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凌亂,陳舊的景象,只在大壩的入口處有兩個似乎是管理人員,也許是中午的關系,四周冷冷清清,一切顯的那麼蕭條,沒有絢麗多彩的景象,更沒有熙熙攘攘的遊人,只有大壩上黑灰色的鋼鐵拄架屹立在寬闊的長江江面上,向人們講述著葛州壩獻給人類,造福人民的豐功偉紀。
1981年1月,萬世長流的長江,經歷春夏秋冬,古往今來的長江被攔腰截斷,一舉告捷。葛州壩水利樞紐工程向人們展現出十分壯麗的圖景:長江穿過三峽流到這里,江面由300米擴展到2200米,江水被江中的 葛州壩和西壩兩個小島分為三股,分別稱為大江、二江、三江。整個大壩全長2561米,壩頂高達70米。水利樞紐工程主要由船閘、發電廠、泄水閘、沖沙閘等組成。來到大壩前確實為這歷時十年的巨大,宏偉的工程而贊嘆。
葛州壩工程的主要意義在於:一是防洪,改善了此段的長江航道。二是發電,兩個發電廠的發電量為14億度,是世界大型水電站之一。三個船閘可以安全宣洩長江洪水,葛州壩工程是造福子孫萬代的宏偉工程。
由於時間的關系,我們只能在此小留片刻,留影紀念,而對於壩內的參觀了解只能望洋興嘆了,但是能親眼目睹這壯觀的工程也算是三生有幸了。
三峽工程
百年夢想,十年奮戰,三峽工程是舉世矚目的工程,我們此行的第一站到宜昌,其主要目的是想在三峽蓄水前觀看三峽風光,到宜昌之後才知道三峽工程指揮部專門開辟了一條三峽工程旅遊線路,這是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緊張的安排完其它事宜,急忙坐上三峽工地的專線旅遊車,直奔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施工現場。
一路上,導游向我們介紹了三峽工程的簡單情況:1994年,國家決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建成超巨型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選此位置是這里的地質條件決定的,因長江兩岸的地質條件多為石灰岩,只有此處為堅實的花崗岩。三峽工程於1994年12月14日開工,1997年11月截,工程將於2112年完成,總工期18年,總投資900、9億元。大壩頂高為海拔185米,壩長2300多米,最終運行水位175 米,水庫面積1084平方公里,總容量393億立方米,水電裝即總容量1768萬千瓦,年發電量840億千瓦小時。多麼巨大的數字,多麼宏偉的前景,這是多少代人不敢想像的偉大工程,我們這一代是幸運的,想到了、看到了、很快也將享受到了。
從宜昌到三峽工地,汽車行駛在一條平坦寬闊的公路上,途中還經過一個雙孔隧道,導游介紹說,這條公路是為三峽工程專門修建的,投資14個億,足見工程之浩大。在施工工地附近,由李鵬總理親自題字的「西陵長江大橋」橫跨江面,大橋兩側的兩根鋼纜是橘黃色的,是從香港定製的,這些都是由朱琳親自安排的。在工地還有一座施工專用大橋,是專門通行加重車輛的。工地的場面非常壯觀,有數不清的挖掘機、塔吊車、鏟車等,還有好多從未見過的大型設備都在工地上忙碌的作業著。汽車通過繁忙的施工工地。我們來到了三峽工地的制高點—壇子山,觀看了整個三峽工程的設計模型沙盤,從航運上講,叫「重船走樓梯,輕船坐電梯」,具體噸數我記不清,意思是大噸位的船舶由五個台階逐步升、降,小噸位的船舶專門有一個類似電梯間的泊位一次到位。應該說,這么壯觀的施工場面舉世無雙,能親眼目睹也算三生有幸,我對此更是情有獨鍾。
三峽這么大的工程及18年的工期,所有的配套設施都全部到位。在工地對面的生活區內高樓大廈、錯落有致,人們居住生活的住宅、商店、學校、銀行、公安、稅務、工商等都完整齊全,正有條不紊的運行著。目前,這里還是一個特管區,直屬國務院三峽工程指揮部,據說將來要建成三峽市,那時,這里將會更美麗、更壯觀,這里居住的人們都是三峽工程的建設者,都是歷史的功臣,是英雄的開拓者。
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它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 南津關,總長139公里。長江三峽各具特色,瞿塘峽雄、巫峽秀、西陵峽險,三峽共同構築了一幅壯觀瑰麗的畫卷。
三峽游的第一站就是白帝城,由於正值三峽工程的施工期間,宜昌碼頭年因翻壩不能登船,旅遊車一直把我們送到茅坪碼頭。汽車沿著長江岸邊行使,一路上看到三峽工程的壯觀景象,真是難得的眼福。到茅坪上船時已是滿天星光閃了,客船逆江而上,行的很慢,我們在船上美美的睡了一覺,當天快亮時,我們到達了奉節碼頭。
這里是長江三峽之首,亦稱「夔門」,這里又是三峽的起點,瞿塘峽西起白帝城、東至巫山大溪鎮,全長8公里,以其雄偉壯觀而著稱。這里谷窄如廊、兩岸崖陡似牆,西入口處白鹽山與赤甲山兩山對峙、天開一線、峽張一門,站在山頂遠望峽關,一幅美麗的景象映入眼簾,此景就是十元人民幣的背景圖,「若言風景美,三峽此為魁」[郭沫若]。
在三峽的入口處,導游指著江中說:這里原有一塊大礁石叫「燕子礁」,船行至此水流湍急十分危險,解放前,曾有多少人葬身江底。解放後,毛主席下令炸掉此礁疏通航道為民造福。在入口處還有兩根古老的鐵柱子,據說是南宋景帝元年[1259年],守關大將軍徐宗武為防禦元軍入川,在此立鐵柱兩根、鐵鏈七條以鎖斷長江。
瞿塘峽在三峽中雖然最短,但卻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畫卷和美麗的文化藝術走廊。在奉節下船後,我們登上碼頭的土路,導游安排我們在半坡的一處飯店用早餐由於三峽工程而動遷,奉節碼頭已支離破碎,到處是拆遷的現場、破磚爛瓦、一片凄涼景象,人們祖居多年的故土都不願意離開,政府給了很優惠的政策,才迫不得已的搬家,但動作很慢,看的出人們都戀戀不舍,就是我們吃飯的這家小餐館,也在動遷之列。早餐後,我們登上了久負盛名的白帝城,此城位於長江北岸,它一面靠山,三面環水,背倚高峽,前臨長江,十分雄偉壯觀。
白帝城風景如畫古跡甚多。此名最早出現於西漢末年,公孫述在此稱帝,自稱「白帝」並在此建城,至明朝開始供奉劉備像,廟內還有關羽、張飛、諸葛亮的塑像,一幅劉備兵敗於此,臨終之際上演的悲壯一幕「劉備託孤」的塑像詡詡如生。白帝城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城內有很多碑刻和文物,其中最早的隋代雕刻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了,最引人注目的是東碑林中的「鳳凰碑」和「竹葉碑」。白帝城為明清時期的建築,有明梁殿、武侯祠、望江亭等樓閣,有風箱峽的「懸棺展覽」,當年杜埔的三處住所如今都留有遺址。三峽工程竣工後,水位將抬高至海拔175米,白帝城將四面環水,很多現在山下的古跡將淹沒於江水之中,古跡的動遷也在緊張的進行中。我想,三峽蓄水後白帝城的景色將會更迷人。
與帝白城一橋之隔的赤甲山上有一座赤甲樓,我們乘興過橋游覽。赤甲山因含氧化鐵的溶液粘附在岩層表面,使山土呈紅色,故稱赤甲山。赤甲樓里有兩座古炮台,這炮台峙天下第一峽—瞿塘峽之首,扼天下第一門—夔門之口,此處觀景遠眺,風光盡收眼底。此山目前並未開發完,好多工程正在建設中。
在帝白城有一個懸棺展覽廳,導游介紹說此懸棺取於風箱峽,此峽屬於瞿塘峽的一段水域,因江邊的山崖形似風箱而起名。順著導游指點的方向,我們遙望岸邊岩石的縫隙中似有棺木數具。1971年,有三位采葯人登上此峽取下棺木,經考證是2000多年前古代巴人留下的岩葬,裡面有遺骨和陪葬物品等。「夔門天下雄」當我們乘船離開奉節時,回望刻於石壁上的這幾個大字蒼勁有力,由然而生感想「不枉此行啊」!
遊船離開奉節駛出瞿塘峽後進入巫峽,巫峽西起巫山縣大寧河口,東至巴東縣官渡口,全長40公里,是以奇、秀飲譽長江,它包括金盔年銀甲峽、箭穿峽、鐵棺峽等。巫峽內有三台八景十二峰,巫峽是以巫山得名,山峰是巫峽的主要景點。沿途上,導游一一向我們介紹著:巫山十二峰中臨江的有九座北岸由西向東為登龍、聖泉、朝雲、神女、松巒、集先六峰,南岸為飛鳳、翠屏、聚鶴三峰,其餘三座在南岸須沿青石溪逆流而上方可領領略,其峰為凈壇、起雲、上升。十二峰中神女峰最有魅力,峰頂可見雲霧繚繞、細雨蒙蒙。遊船沿著巫峽行進著,兩岸延綿的山峰雲遮霧繞、幽深秀麗、千姿百態,巫峽江流曲折、百轉千回,船行其間,宛如進入奇異的畫廊,充滿詩情畫意。難怪古人留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千古絕唱。
我們在巫山縣碼頭登岸,又是一片移民拆遷的狼籍景象,就連沿碼頭的公路上都堆滿雜物。但往巫山頂上看卻是一番新的景象,新建的巫山縣已基本搬遷完畢,縣址由巫山山下搬至山頂,新的建築、新的城區、高樓大廈、賓館飯店我們都享受到了,但很多管理還不到位,還有不盡人意之處。城區的最大特點是「街梯」太多太陡,這是我給起的名,由於山上建城,好多建築依山而建,高差大的街道都成樓梯式的台階,人們出行腿功是鍛煉的不錯。
在巫山賓館住了一夜比在船上舒服多了。早起精神爽,我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巫山小三峽。游小三峽是龍門峽碼頭上船,逆流而上經巴霧峽至滴翠峽,全長50公里。在龍門峽口一座大橋飛架小三峽兩岸,據介紹,這座大橋是我國單跨大橋之最,三峽工程竣工後,此橋也將沉入江底。長江小三峽景色秀麗,與大三峽相比有小而精的感覺,江水清澈透底,我們乘坐的小船是人工撐的江船,兩位船工撐桿、掌舵十分幸辛苦,導游沿途向我們介紹著兩岸美麗的風光:峽中碧水奔流、兩岸奇峰聳立、景色妙趣橫生,真是有山皆翠、有峰皆奇、有水皆飛,這美麗動人的山水畫實乃中華奇觀、天下絕景。
在滴翠峽的盡頭是小小三峽的入口,據說有20多公里,景色更奇、風光更美,只是我們來的季節太晚,已到枯水期,錯過機會了。在滴翠峽岸邊的沙灘處,我們下船稍事休息,船工為我們介紹了一處「小吃點」,說是他親戚開的,想來他一路上為我們唱「船工號子」、唱民歌小調,也是為了博得遊客的好感,以便介紹生意。我們就順意在此就餐,其實這里有好多「小吃點」,條件都差不多。這里還有好多土特產品,我們看了一圈,買了幾個生肖小飾物留作紀念。
在長江三峽江中游攬包括在小三峽中,有一特殊景觀值得一記,那就是「古棧道」,在整個三峽峽谷中,幾乎到處可見絕壁上的古棧道痕跡。三峽棧道全長約50公里、6888孔。瞿塘峽段從奉節縣草堂河口東岸起至午山縣大溪鎮對岸的壯元堆山止,長約10公里。巫峽段從巫山縣對岸起至川鄂兩省交界的青蓮溪止,長約30公里,其餘零星分布在西陵峽、小三峽等處。所謂棧道,就是在高出江面數十米的峭壁上鑿出約一尺深的方孔,將長木方插進安牢,每隔五米左右一個方孔,上、下交錯成「品」字形,在上面鋪上木板,有的地方在外側設有護攔。古時長江禁航時,交通十分不便,自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開始,三峽人依絕壁一釺一錘,開鑿出三峽棧道,當時路面較寬、車來馬往,使三峽的交通得到改善。可以想像,當年艱苦危險的作業,才給後人留下如此方便的交通條件。如今,個別地段棧道上還可以通行。長江三峽工程蓄水後,這些棧道將長睡江中。在風箱峽的絕壁上刻著幾個大字「天梯津隸」「開辟奇功」,它贊美、描述的就是被稱為「三峽三迷」之一的古棧道。
西陵峽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谷,也是三峽工程所在地。從南津關到秭歸香溪口,全長66公里。峽內有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黃牛峽、燈影峽、崆嶺峽等,這些古怪的名字都是根據兩岸山峰的形象而起的,可見兩岸風光是奇、美、古、異都佔全了。關於西陵峽還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和歷史故事,實在是筆墨有限,尤其是游西陵峽時天色已晚,所見很少、以聽為主了。過去所說的西陵峽險、灘灘都是鬼見愁已成為過去,自葛州壩建成後,所有的險灘都已長眠江底了。
三峽,有人把它稱為長江上的珠冠,有人把它稱為一幅美麗的山水畫,然而,當你真正置身於三峽之中時,這些形容都黯然失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