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中學遺址
1. 四川北川中學舊址現在是什麼建築
紀念館由同濟大學設計 名為」裂縫「 核心區域是原北川中學遺址
2. 汶川地震中的北川中學地震遺址為什麼不讓挖
因為汶川地震發生後,兩棟五層教學樓垮塌。在這場巨變中,有1000多師生不幸遇難,為了表示紀念。
2008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發生後,兩棟五層教學樓垮塌。在這場巨變中,有1000多師生不幸遇難。隨後1300餘名倖存師生被轉移到綿陽安置。溫家寶總理先後七次看望北川中學師生受震後的北川中學。2008年5月19日上午,在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創的北川中學在四川省綿陽市長虹集團培訓中心正式復課。
2008年5月23日上午,在位於綿陽市長虹培訓中心的北川中學臨時學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第三次看望了北川中學師生,並進入該校高三(一)班教室,給全班70名學生上了一堂愛國、感恩課。課堂上,溫總理親手用粉筆寫下的「多難興邦」四個字,成為該校師生們學習的不竭動力。
(2)北川中學遺址擴展閱讀:
四川省北川中學的相關情況:
1、搬入新校區之後,全校師生齊頭奮進,努力拚搏。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學校師資力量大幅提升,現有在編教師188人,其中研究生學歷及在讀研究生教師12人,高級教師37人。
2、在新校區舉行的2屆高考中,學校取得了輝煌的成績,2011年高考獲綿陽市特等獎,2012年高考更是創造了北川中學的歷史,一本上線人數是2011年的3倍。
3、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免費師范生37人(北京師范大學2人,華東師范大學4人,華中師范大學7人,陝西師范大學18人,東北師范大學1人,西南大學5人)。除此之外,還有北京支教教師16人,特聘專家型教師3人。
3. 觀看北川地震遺址,紀念館寫作文
在這個暑假,我們來到了成都。經過商議,我們決定到北川地震遺址一游。
剛剛版一來到地震遺址門口,權我們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道路上到處都是電線桿,一塊塊巨大的石頭橫在眼前,有些房子本來有三層,現在只剩下兩層,有些更是直接被下面的河水沖走。
整個道路上倒數都是裂痕,可以想像,當時的情況有多麼慘烈。走在路上,心中頓時一陣發冷。特別是這里的移動大樓,本就只有22人,這地震一震,就死了14人。而且有些人還是退休的,應該享福的老婆婆老爺爺,也在這場地震中喪失了寶貴的生命。
這里的公安局更是可怕。聽說這所公安局的副局長當時正在外邊上班,聽說這里地震了,飛似地來救他的孩子。可是剛來到學校,就看到的是一片狼藉,當時,他一下子跪倒在地,這時,他又想起了在公安區的人們,他馬上趕到公安局,沖進去救人。可他才拉出來三個人,就被一陣餘震襲擊,一塊板磚剛好砸在他的頭上……
還有北川中學。北川中學本來就是依山而建。地震發生的時候,這座山剛好塌方,一塊塊石頭接二連三地滾落下來,5000多人無一倖免,只剩下一桿迎風招展的國旗。
游完這地震遺址,我只想說:「災雖無情人有情,眾志成城,抗震救災!!」
4. 2009年5月12日,我去四川省北川縣看地震遺址時,走到北川中學地震廢墟的時候,碰到來祭奠遇難學生
我也去看過……冷冷清清的,很凄涼的感覺
5. 北川、汶川地震觀後感
前幾天去九寨溝游覽,剛出綿陽機場,接機的朋友就迫不急待地告訴我:北川地震遺址現在對外開放了,要不要去看看?雖然那地方並不是什麼風景點,但去看了會讓人心靈震撼,一輩子忘不了。聽他這么一說,頓時撩起了我的興趣,決定推遲去九寨溝,讓朋友立即帶我去看北川地震遺址。
北川地震遺址現在還實行軍管,各種車輛到達接待處後,另行換乘遺址內的車到遺址參觀,每人收車費30元,由遺址紀念館講解員帶領大家參觀。遺址內依舊保留著2年前地震後的真實情景,只是對一些傾倒的樓房進行了支撐,設置了隔離欄、安全網和指示牌,遊客在講解員帶領下在遺址走一圈,耗時1個半小時,再回到下車點返回接待處停車場。
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時,我雖然沒有去現場,但從電視中已看到當時的慘烈場景,心已受到猛烈撞擊,如今時間雖過去了2年,然而當自己的雙腳真正踏上這塊曾遭受大自然摧毀的土地時,見到那一片片殘牆廢墟時,心頭仍然一陣陣抽緊:那搖搖欲倒的住宅樓衛生間里那面反射光亮的鏡子,那扇已由正方型變為圓弧形的塑鋼窗,那幾輛掩埋在大樓下的汽車,那一排掛著已退色遇難者照片的櫥窗......無不讓人唏噓。
此時此刻,讓我感慨萬千:一是感受到大自然的無限強大和人類生命的無比脆弱,那些平時看來很牢固的鋼筋水泥大樓在地動山搖尤如沙雕一般傾刻粉身碎骨,化為一堆沙石,人的肉身凡胎更是輕如薄紙,輕輕一撕就碎了;二是感受到生命的無比可貴和活著的無限美好,人能平平安安活著就是一切的源泉,在死亡面前不管你是百萬富翁還是窮光蛋一律平等,這里的一切告誡人們要珍惜生命,不要把錢看得太重,要極時享受生活的樂趣,不白活一場。
6. 參觀北川地震遺址區觀感徵文1000
北川地震遺址觀後感
2010年9月1日至4日,我到綿陽市參加了四川省第五屆博士專家論壇會。會中,綿陽市政府組織與會代表參觀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受到重創的北川老縣城和災後重建的北川新縣城。
9月3日,綿陽市,天氣睛朗。一大早,參觀用專車帶著代表前往北川。車剛一開出住地九龍賓館,從車載收音機便傳出播音員親切的歡迎語和對綿陽市災後重建工作成效的介紹。用車載電台同步對參觀者進行情況介紹,我還是第一次看到聽到,頓感十分新鮮。「5•12」特大地震中,綿陽是受災最重、傷亡人數最多、重建任務最重的地區。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山東、河北、遼寧、河南,以及內江、南充、達州、資陽等兄弟省市的對口援建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下,經過兩年多艱苦卓絕的努力,災後重建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基本實現了家家有房注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綿陽市納入三年重建規劃項目共7318個、總投資2266.3億元。目前,已開工7235個、開工率98.9%,完工6071個、完工率82.9%。一邊聽著播音員的介紹,一邊行進在遼安大道、山東大道上,一座座災後重建的美麗新家園、新工廠令我目不暇接,使我深感舉國之力的強大!
車臨近山區,天空開始陰沉下來,下起了毛毛小雨,又迅速變成了傾盆大雨。隨著窗外的雨聲,我的心情也漸漸開始變得沉重……「5·12」北川地震災後的慘景在腦海中游離。陰沉的天空、傾盆的大雨,也許是上蒼對「5·12」北川地震的亡靈的追思吧!
由於前不久發生了泥石流,北川老縣城再度被淹,車到北川老縣城「三道拐」便停了下來。站在雨中,遠眺北川縣城廢墟,只見山體滑坡、建築倒塌、街道損壞,整幢整幢的樓房陷入地下,被大自然的威力深深震憾,記憶中的北川秀美景色蹤影全無。據史籍記載,北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之一、中國第一個階級社會——奴隸社會夏王朝的創立者、治水英雄大禹的降生之地。唐代以前,縣境就建有眾多的大禹廟,每年農歷六月初六大禹誕辰舉行祭祀活動的民間習俗延續至今。縣境至今仍保存著大量有關大禹的歷史遺跡。集人文、自然景觀於一體的大禹故里風景名勝區已成為華夏子孫訪古探幽的聖地。1991年落成於禹里(原縣城治城)的仿古仿石建築大禹紀念館,已成為人們憑吊大禹功績、緬懷大禹精神的重要場所。2003年國務院批准建立北川羌族自治縣。大禹治水聞名於世。如果大禹在天有靈,不知對地震後的降生之地將作如何感慨。
所幸地震後的北川縣城將作北川地震遺址博物館加以保護。我們參觀的「三道拐」是基本完成的北川城遺址保護區適度開放的部分。據介紹,在北川地震遺址保護區內,將建設山體滑坡破壞景觀區、泥石流景觀遺址區、建築倒塌廢墟景觀區、街道損壞展示景觀區、重大傷亡遺址紀念景觀區、老縣城遺址景觀區、濱河景觀區等,向遊人們展示地震事件形成的不同景觀場景。在祝願北川地震遺址博物館早日建成的同時,我更希望北川地震遺址博物館──更多地是作為防災、減災,尊重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科普教育基地。
懷著沉重的心情離開「三道拐」返回,一出山區,雨便停了。一到新北川縣城心情頓時好了起來。看到拔地而起的新北川縣城,走進山東省援建的一幢6層的安置房一樓,有122平方米,4室一廳,一廚雙衛,雙陽台。每間都已安裝好了水電氣,鋪好了地板磚,採光很好。客廳陽台和生活陽台,分別正對著戶外的綠化帶。小區內建有專門的雨水收集和污水處理系統。不由得感慨到「好漂亮的房子喲!」
由於已開學,我們只能站在新北川中學大門口觀看。新北川中學很美,採用的外牆都是羌族風格的石塊。看到美麗的新北川中學,我在為原北川中學在地震中遇難的學生祈禱的同時,我更多的是祝願新北川中學的同學們珍惜生命、熱愛生活、發奮學習、學有所成、感恩社會、報答祖國和全國人民。
參觀的行程安排很快結束了。但這次綿陽之行,使我對人的創造力和大自然的威力兩種感受十分深刻──
一是從九院的兩彈一星的功勛們的身上,我充分感受了人類巨大無比的創造力。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我國「兩彈一星」功勛於敏、王淦昌、鄧稼先、朱光亞、陳能寬、周光召、郭永懷、程開甲、彭桓武等院士專家經過50多年不懈奮斗,實現了原子彈、氫彈、中子彈、核武器小型化、國防高新技術等一系列裡程碑式的跨越發展,為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奠定中國的大國地位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共和國的史冊上寫下了光輝篇章。可以說,中國有今天的國際地位,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我國「兩彈一星」功勛們功不可沒。
二是從「5·12」北川大地震所造成的災難中,我充分感受了大自然對人類的巨大無比的影響力。歷史將永遠記住,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那短短的三分鍾,中國四川汶川遭遇八級地震,致使六萬余同胞遇難,三十餘萬人受傷,數百萬人流離失所。無數家園瞬成廢墟,無數親人生離死別,無數孩子成為孤兒。災難面前,生之脆弱,哀我同胞。
三是從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巨大成就中,我充分感受了中華民族巨大無比的凝聚力。正如省委書記劉奇葆所講,「5·12」汶川特大地震兩年多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四川災區人民崛起於危難、堅強奮進,用勤勞的雙手加快建設災後美好新家園,書寫著科學重建科學發展的精彩篇章。目前,納入國家重建總體規劃的29704個項目已開工97%,已完成投資6600億元,占概算總投資的70%。18個對口援建省市已確定援建項目3136個、援建資金751億元,已到位援建資金502億元。如果沒有舉國之力,僅憑四川的財力要重建美好新家園是根本辦不到的。
7. 去汶川旅遊
北川地震遺址:國家為紀念5.12特大地震建立的首個經過科學規劃,保護的地震遺址。其旨在追思故人,感恩社會以及為地震相關的科學考察,教育提供便利。北川新縣城是建國以來唯一一個異地重建的縣城,其總投資超過153億元。 其古樸典雅的建築,縱橫交錯的道路,蜿蜒曲折的河流,疏密有致的綠化,向世人展示了一個浴火重生的美麗新北川。北川新縣城,不僅成為災後重建的標志性工程,也代表著中國未來小城鎮的發展方向。
吉娜羌寨:被稱為「北川第一村」。地震後重新修建的院落,給人一種古色古香的感覺,幽邃偉岸的碉樓傲然挺立,房頂上,白石兀立,插著各式羌字旗,篝火廣場上,用青石壘砌的兩座10多層的灰白色碉樓,成了蒼山綠水間一道美麗奪目的風景。 上 7:30 左右在成都麥德龍門口(成溫立交橋)集合出發乘車經綿陽沿途可欣賞美麗的川西平原風光,後經遼寧大道到達風景秀美的田園小鎮北川新縣城—永昌鎮。游巴拿恰街、禹王橋、新北川賓館等感受災後北川人民的新生活和新氣象。後乘車前往北川第一村——吉娜羌寨感受羌族兒女獨特生活方式及濃郁的民族風情。游三王塔、大神樹、篝火廣場以及地震後重建後的一幢幢嶄新漂亮的羌族民居。後乘車到達老北川中學,參觀地震時產生的公路裂縫(現已修好)、親眼目睹5.12地震的瞬間記錄(地震時下沉2層的北川中學教學樓)。
午餐後在擂鼓鎮北川地震遺址遊客接待中心換乘觀光車(自費)進入已成廢墟的北川老縣城,縣城已被夷為平地,全縣基礎設施遭受毀滅性破壞,運輸公司、石油公司、北川大酒店、縣醫院等只能看見屋頂;感受北川在經過5.12大地震後,9.24泥石流後帶來的巨大災難。下午乘車返回成都。上 7:30 左右在成都麥德龍門口(成溫立交橋)集合出發乘車經綿陽沿途可欣賞美麗的川西平原風光,後經遼寧大道到達風景秀美的田園小鎮北川新縣城—永昌鎮。游巴拿恰街、禹王橋、新北川賓館等感受災後北川人民的新生活和新氣象。後乘車前往北川第一村——吉娜羌寨感受羌族兒女獨特生活方式及濃郁的民族風情。游三王塔、大神樹、篝火廣場以及地震後重建後的一幢幢嶄新漂亮的羌族民居。後乘車到達老北川中學,參觀地震時產生的公路裂縫(現已修好)、親眼目睹5.12地震的瞬間記錄(地震時下沉2層的北川中學教學樓)。
午餐後在擂鼓鎮北川地震遺址遊客接待中心換乘觀光車(自費)進入已成廢墟的北川老縣城,縣城已被夷為平地,全縣基礎設施遭受毀滅性破壞,運輸公司、石油公司、北川大酒店、縣醫院等只能看見屋頂;感受北川在經過5.12大地震後,9.24泥石流後帶來的巨大災難。下午乘車返回成都。</FONT>
8. 北川地震萬人坑地點
北川地震遺址位於四川省北川縣,東接江油市,南鄰安縣,西靠茂縣,北抵松潘、平武縣。2009年3月23日,上海市支援《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規劃項目策劃組提交專家組審定的《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策劃與整體方案設計》已通過,建設資金一經劃撥,將即時開建。
報道中表明,《方案設計》所指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控制面積為27平方公里,以「永恆北川」為主題。
(8)北川中學遺址擴展閱讀:
人民網成都5月9日電 (朱虹)距離2008年「5·12」大地震已經十年。日前,記者走進四川省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思念曲》婉轉低回,不斷有人手持鮮花前來,當中既有來祭奠親人的,也有緬懷地震中遇難同胞的。
人們常說時間可以沖淡一切,但是時間卻永遠無法沖淡父母對孩子的那份愛和思念。在北川老縣城景家山崩塌遺址的亂石上,有一條橫幅顯得格外醒目,那是一位遇難孩子的媽媽掛的。地震後,每年孩子生日的時候,孩子的媽媽都會來到這里,給孩子掛上一幅橫幅。
每年的橫幅上,都有同樣的一句話:「孩子,爸爸媽媽想你!」「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里,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是唯一整體原貌保留下來的,是受災最嚴重,破壞類型最全面,次生災害最典型,遇難人數最多的區域。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於2010年5月面向社會公眾適度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