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鄭州商城遺址列表

鄭州商城遺址列表

發布時間: 2020-12-30 20:49:48

⑴ 鄭州商城遺址屬於哪個君王在位時期

根據文獻記載與前人考證,不少學者認為它是商代中期「仲丁遷於」敖的敖都,屬商代中期;也有人認為是商湯所都的毫,屬商代早期。

⑵ 為什麼說河南省鄭州商城遺址是我國最大的一處商代中期遺址

河南省鄭州商城遺址是我國最大的一處商代中期遺址,在其西牆外發現一處燒制陶器的手工作坊遺址,分布面積約達10000多平方米,其中有十幾座殘破的燒陶窯爐,顯然是窯爐的集中場地。

另外還發現有經過淘洗的陶泥原料,製造陶器的用具和帶有方格紋的陶印模。這些說明商代已有專門的陶器手工作坊。

⑶ 鄭州商城遺址的城內布局

城平面為長方形。城牆周長6960米,有11個缺口,其中有的可能是城門,城內東北部有宮殿區,發現宮殿基址多處,其中心有用石板砌築的人工蓄水設施。城中還有小型房址和水井遺址。城外有居民區、墓地、鑄銅遺址及制陶制骨作坊址等。小型墓的隨葬品以陶器為主;中型墓多隨葬青銅禮器、玉石器及象牙器,一座墓中有殉人。在南城外側還發現一段外郭城牆。此外,發現兩處銅器窖藏,內有杜嶺方鼎及圓鼎、提梁卣、牛首尊等,被認為是商王宣的禮器。遺址中還出土原始瓷器和刻辭卜骨等。考古學家安金槐認為該城是商代中期仲丁所遷之隞都;而北京大學的鄒衡先生認為是商湯所都之亳。大多數專家認為鄭州商城應為亳都。
河南省的鄭州商城遺址為商代二里崗期,距今約3600年。商城近似長方形,北城牆長約1690米,西牆長約1870米,南牆和東牆長度均為1700米,周長近7公里。城牆底寬20米左右,頂寬5米多,其高度復原後約10米。以全部的城牆長、寬、高計算,鄭州商城約用夯土量為87萬立方米,夯前挖土量約174萬立方米。
鄭州商城內中部偏東和東北部一帶,約占鄭州商城1/6左右的范圍內,遺存有各類高低不平的夯土台基,台基排列不甚規整,但靠近東北隅的較密,而西南部則較為稀疏,其中東北隅就先後發現了20多處商代夯土建築基址,大的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小的僅100多平方米。有的夯土基面上還保存著柱子洞、柱基槽和石柱礎,表明這里是商代的宮殿區。中部偏南處,發現一處商代夯土建築基址,應是奴隸主居住的地方。在城區內還發現一些形制較小的房基建築,可能是平民居住區。
城內還發現許多農業生產工作,由此推測,在鄭州商城內可能有若干空地進行農業種植,這正是早期城市的特點。
鄭州商城城外,發現一批按一定布局建立起的手工業作坊遺址。北城牆外300多米處,為鑄銅作坊遺址,在鑄銅作坊遺址北部發現一處制骨作坊遺址。南城牆外約600米處發現一處鑄銅作坊遺址,西城牆外約1300米處發現一處制陶作坊遺址。商代墓葬區多分布在城外。
鄭州商城內出土數以萬計的文物,其中最珍貴者如玉戈、玉鏟、玉璋、瑪瑙等玉器,反映了制玉工藝有相當高的水平。城址內東北角1個祭祀坑內出土1件夔龍紋金箔,十分罕見;城址西牆外出土兩件大型銅方鼎,通高分別為14米和0.87米;城址西牆外1座商代墓內出土一件完整的原始青釉瓷尊,高27厘米,輪制,飾席紋和籃紋,胎質呈灰白色,細膩堅硬,器表遍施光亮晶瑩的黃綠色釉,這件原始瓷尊的出土把我國的制瓷歷史上溯到3000年前;在商代墓內還出土有製作精緻的象牙觚和象牙梳;還出土460多枚穿孔貝,這是當時使用的貨幣;出土的吹奏樂器棗石塤和陶塤,展示了我國古代音樂源遠流長。
此圖是2005年中國考古學院的最新測年結果,其中鄭州商城的外城始建年代相當於二里崗下層一期的開始年代,約前1500年,可以推算內城大約建於洛達廟晚期,要比前1500年早,為亳都的可能性非常大。

⑷ 鄭州商城遺址的都城性質

鄭州商城達25平方千米,是先周時期僅次於殷墟的龐大都城遺址,根據文獻記載與考證,大部分學者認為是「湯始居亳」的亳都,屬商代早中期;不過也有很多學者認為它是商代中期「仲丁遷隞」的隞都,屬商代中期。據中國考古學院的最新碳14數據顯示,鄭州商城外城牆的始建年代為前1500年左右,可以推算內城和宮城的時間年代要不晚於前1500年,外城牆始築於商代中期的二里岡期下層一期,使用到二里岡期上層二期,如果鄭州商城只是一個陪都性質的城市,很顯然與如此龐大的規模根本不相稱,以鄭州商城的規模沒有數十年的經營是無法修成的,試看先周遺址,神木遺址425萬平方米、陶寺遺址280萬平方米、良渚古城遺址290萬平方米、二里頭遺址300多萬平方米,偃師商城190萬平方米,而鄭州商城達2500萬平方米,這是多麼龐大的工程,只能是殷商將大量物力、人力投到這上面才可以修建成功,當然有人認為鄭州商城只是商朝打東夷部落的軍事重鎮,但是誰又會修建如此龐大的邊防重鎮,如何防守啊!很顯然鄭州商城就是商湯的亳都,歷五代十王不少於150年,對於偃師商城小城的始建年代雖然不晚於前1550年,但是絕不能達到前1600年,並且小城不過80萬平方米,規模太小,根本無法確定是不是商湯所建,更無法與湯滅夏之後的都城相稱,但是偃師大城和鄭州商城外城牆始建年代基本同時或者略有先後,這個應該是商朝所建,綜上,鄭州商城已經是湯始居亳的亳都,有小到大,有部落民居到內城再到外城的建造順序,最終建成了如此龐大的都城。

⑸ 鄭州商城遺址的城市標志

在商城周圍發現有與商城同時的鑄銅、制陶、制骨等作坊遺址4處、銅器窖藏2處及100多座中版、小型墓葬。出土的遺權物以陶器最多,青銅器、石器、骨器次之,並有蚌器、玉器、原始瓷器、印紋硬陶、白陶器、象牙器等。而杜嶺銅器窖藏中出土的一件方鼎,高100厘米,重86.4公斤,已成為鄭州市的象徵。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鄭州商代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⑹ 鄭州商城遺址的發掘過程

1950年由考古學家韓維周發現並報告文物部門。1951年春天,中科院考古所河南調查發掘團,來到鄭州對該遺址進行調查,他們根據採集到的標本,進一步推斷這里為重要的商代遺址,時代要比安陽殷墟更早。1952年,第一屆考古工作人員訓練班在鄭州二里岡和洛陽東郊進行田野考古實習,開始了鄭州商城遺址的第一次正式考古發掘。1954年春,鄭州市城市基本建設工程全面開展,考古學家安金槐帶領鄭州市文管會的工作人員在二里崗一帶開展了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工作。1955年發現城牆遺址確定此為商代城市。可以斷定鄭州商城東北部,就是商代二里崗時期王室貴族的宮殿區。
鄭州商城的發掘工作正待進一步展開時,「文化大革命」爆發了,鄭州商城的發掘也被迫告一段落。直到1971年,考古學家安金槐才有機會回到鄭州,他再度組織文物工作隊的全部人力,准備展開一次大規模的鄭州商城考古發掘。1973年,為了尋找鄭州商代宮殿遺跡,考古隊在鄭州商城內展開了全面的考古鑽探與試掘。他們在城東北部發現了許多大小不等的商代夯土建築基址。其中有多處規模宏大,不同於一般的建築房基,被確定為宮殿基址所在地。到1979年,考古隊在鄭州商城內相繼發現宮殿基址20多處,宮殿區的范圍不斷擴大,約占城內總面積的一半。通過發掘探明,城址東北部的宮殿區建築物分布密集,已形成規模宏大,結構復雜的宮殿建築群。可以斷定鄭州商城東北部,就是商代二里崗時期王室貴族的宮殿區。

⑺ 鄭州商城遺址的基本簡介

中國商代中期的都城。遺址在河南鄭州。鄭州商城是商代早中期的都城遺址,坐落在內鄭州商代遺址中容部,即今河南省鄭州市區偏東部的鄭縣舊城及北關一帶。陳運和詩稱「七公里長的商代古城牆 一根能挑起鄭州歷史的扁擔 3500多年的延綿不斷 3500多頁的樹碑立傳」、「考古價值無法估量 現代的目光莫輕視這殘壁殘垣」。

⑻ 鄭州商代遺址的千年商都

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 3600年前,一個王朝就從這里起步,邁向歷史的深處。3600年後的今天,這里成了後人朝聖歷史的必經之路。
這就是千古鄭州,3600年前的商朝都城。
公元2003年11月28日下午,鄭州商朝古城牆遺址。夕陽的余輝灑在古老的城牆之上,一派滄桑、寧靜。站在這里,歷史的書頁從封面翻開,一個王朝也開始起步。3600年過去了,歷史風雲變幻,滄桑如歌。然而,隨著歷史回溯,一個疑問漸漸浮現在記者腦海中:這里為何成為了商朝的王都?歷經千年之後,它又是怎樣呈現在世人面前? 鄭州曾是帝王霸業的亳都
3600年前,這里叫亳都,是商朝前期最重要的都邑。
商代是繼夏代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個世襲制王朝。自太乙(湯)至帝辛(紂),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後經歷了將近六百年。關於商初成湯建國,幾乎所有的史書都是這樣記載:商乃興起於黃河下游的古老部族,到成湯時才居於亳?今山東曹縣南。大約夏朝建立後不久,商族就一直臣服於夏,成了夏的一個屬國。
夏末,商部落強大起來,積極准備滅夏。湯任用賢人伊尹做助手,謀劃滅夏大計,並且先後滅掉夏的同盟者韋、顧、昆吾。從夏朝本身的情況看,夏末,危及夏政權存亡的,一是國內階級矛盾尖銳,二是與周圍各國、部落矛盾激化。而夏統治集團內部混亂,「君臣乖而不親,骨肉疏而不附」,離心離德。夏桀為了轉移人民的反抗情緒,對外發動征伐戰爭。他在有仍大會諸侯,有緡氏反對,中途逃歸,他便大興問罪之師,滅掉有緡。接著又出兵討伐岷山。夏桀奢侈腐化,殘害異己,征伐鄰國,寵信妹喜,人民對他的統治痛恨至極。商部落首領成湯?即商湯?乘機以討伐夏桀的暴政為號令,發動了滅夏戰爭。雙方大戰於鳴條之野(今河南封丘東),夏桀大敗,退守三(zōng,今山東定陶)。成湯追擊,夏桀再敗,向東南逃竄,最後死於南巢?今安徽巢縣西南?。夏亡。成湯回師亳邑,即位為王,以亳為國都。各方部落首領前來朝賀,商王朝正式建立,時間約在公元前1600年。
中原腹地緣何成了商都?
鄭州商城遺址為商初都城的概念在專家和考古工作者的腦海中越來越明晰,然而,位於中原腹地的鄭州、當時的亳都為何會成為商代的第一個王都?鄭州當時都有哪些優勢?
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參與者、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員鄭傑祥認為,「天時地利人和」是鄭州成為商都的主要原因。 首先從地理位置上說,亳都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有兩個大片的沼澤地,是天然的軍事屏障;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物產豐盈,有著可靠的後勤保障;東邊也是大平原,成為糧食基地。這些優越的自然環境給當時的商王成湯推翻夏王朝,建立自己的政權,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其次,從政治形勢上分析,居此不遠的洛陽偃師境內的夏王朝,政權在握,不易進入。而要想推翻它,必須建立自己的政治中心,因此,作為商人建立起來的商邑亳都無論在距離還是財力上,都是建立政治中心的首選之地。
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歷史因素。商部落很早以前就在這里居住,據史書記載,商興起於黃河下游的古老部族,相傳其始祖名契,因佐禹治水有功,被舜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賜姓子氏。商族在早期經常遷徙居地,自契至成湯共十四世,都邑凡八遷,到成湯時才居於亳今山東曹縣南,亳是商部落的一個最重要的城邑。大約夏朝建立後不久,商族就一直臣服於夏,成了夏的一個屬國。長期以來,商部落在這里建立了根深蒂固的政治中心,為後來推翻夏王朝奠定了政治基礎。
鄭傑祥認為,商王朝的勝利除了占盡地理優勢外,還有人的因素。自古中原人就有團結、同仇敵愾、不肯屈服的優良傳統,夏朝末年,國王桀的淫暴無道讓居住在亳都的中原人民怨沸騰,因此,在商部落成湯的號召下,一呼百應,使推翻夏王朝的斗爭勢如破竹。
鄭傑祥的觀點得到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學會名譽會長許順湛的贊同。許認為,一個王都的選擇和確定,是由地理、經濟、政治等多個因素共同決定的。商代第一個王都選在鄭州,這同時也說明了鄭州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歷史上商人曾多次遷都,因而商人曾在不同地方建立過都城,並因此留下過多個都城遺址。因此,鄭州商城遺址是商人在何時修建的,具體是哪一個都城,學術界歷來說法不一,有商王仲丁建立的隞都說,有商王湯建國時所修築的亳都說。
11月28日,許順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對鄭州商城的不同指認並不影響這座城址的重要性,因為我們從這個遺址上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都城,商代前期的文化與歷史。還有一點可能比鄭州巨大的城址、雄偉的宮殿和壯觀的青銅器更為重要,那就是在商人以鄭州為都城的時期內,從北方地區到長江以南,從甘青地區到東部海濱,在極其廣闊的范圍內都出現了青銅文化。由於在以上地區內發現的考古資料都與鄭州商城內出土的遺跡和遺物完全相同或大體相近,因而可以認為以鄭州商城為中心的青銅文明曾大規模地向四周傳播。這一先進文明的強有力擴展,不僅使得中原商王朝的領域前所未有地擴大了,而且讓更為廣闊的地區從此邁進了青銅時代。
鄭傑祥告訴記者,商都遺址是迄今為止全國第一座具有王都性質的城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帶有王都性質的城址之一。「它既是商王朝第一國都,也是同時期最大的都城,這在省會城市中是獨一無二的」。 遺址發掘掀開3600年歷史
過去人們並不知道鄭州在商代早期是商朝的都城,商都遺址的「橫空出世」有些偶然的因素。著名考古學家施勁松在《早期青銅文明之都》一文中記錄了商城遺址的「出世」前後。
1928年考古專家在安陽的挖掘,不僅找到了商代晚期的都城?認識了一個高度繁榮的青銅文明,而且引發了更多思考:既然史書上記載的商代晚期歷史已被考古學證明為信史,那麼商代早期的歷史呢?商代早期的文化面貌又是怎樣的?正是帶著這樣一些思考,考古工作者在20世紀50年代發現了鄭州商城遺址。從這個遺址上?人們看到了一段中國青銅文化產生和發展的歷史縮影,並找到了商代的早期都城。 1950年秋,鄭州市一個小學教員首先在鄭州城東南郊一個名叫二里崗的高地上發現了商代的陶器和石器。隨後中央和省、市文化部門的文物機構以及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二里崗和鄭州的其他地方進行了考古調查,這是對鄭州商城進行發掘的開端。
1953年?考古工作者再次到二里崗進行發掘,二里崗遺址的重要性就在此時顯現了出來。此次發掘使人們認識到這是一個時代比殷墟更早、范圍也更大的遺址;從出土的釉陶、白陶和刻字骨片等判斷這不是一般的小村落?而是一個大城市。這次發掘按地層的上下堆積關系將二里崗遺址分為上下兩層,從此,人們便習慣用「二里崗」、「二里同上層」或「二里同下層」來指稱這一文化、這一文明或這一時期。1955年,在這個寬廣的遺址上,又發現了1座略呈長方形的南北向的商代城址。城牆周長近7公里,殘存高度l~5米,牆底寬20~30米。這在當時成為我國發現最早和保存較好的一座商城。
11月28日,該遺址面積達25平方公里,遺址中部是城牆環繞的城址,城牆上有11個缺口,可能是當時的城門。城內北部和東北部為宮殿區,現已發掘出3座大型宮殿的夯土基址,宮殿區東部還有蓄水池和輸水管道等貯水設施。當時的手工業作坊主要分布在城外。比如在商城南城牆外有一處以鑄造青銅工具為主的作坊遺址,在西牆外有一處燒制陶器的作坊遺址,在北城牆外有一處製造骨器和一處以鑄造青銅兵器為主的作坊遺址。除上世紀50年代發現的城牆外,在商城南牆外700~900米處又發現一段長5000米的夯土城牆,這很可能是商城的外城牆。在所有這些發現中,最為重要的當數在遺址上發現了3個埋藏銅器的窖藏。
1974年,人們在西北段城牆外挖防空洞時發現了1個窖藏,其中共埋藏有12件銅器,包括大方鼎4件,爵和戈各2件,簋和鉞各1件,方鼎中有2件套放在一起,其餘較小的銅器也都放在方鼎內。1982年,鄭州市向陽回族食品廠在基建過程中,在城牆東南角外發現了第2個窖藏,埋藏銅器13件,其中有大方鼎2件,大圓鼎1件,小圓鼎、樽和觚各2件,罍、卣、盂和盤各1件。1996年,一家房地產公司在施工時於西城牆南段外側發現了第3個窖藏。這個窖藏中只有2件東西並列放置的大方鼎,最大的1件竟高達100厘米。這些銅器都被埋在城外距城牆很近的高地上,放置有一定規律,窖藏內的地面經過加工,有的還鋪有木板和硃砂。有的窖藏附近還發現埋有牛骨架的灰坑,因而推測這些窖藏具有祭掃坑的性質。但也有人認為這些銅器是因商上朝內部發生動亂而埋藏起來的。但不論怎樣,這三批銅器器類齊全,包括了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兵器;同時,銅器形體高大雄偉,鑄造精美,紋飾講究,它們的主人無疑只能是商王。
亳都曾是世界上最大城市之一
在鄭州商城西北20公里處的小雙橋,又發現了年代相當於鄭州商城晚期的王室祭祀遺址,出土了大型夯土建築、青銅建築構件、叢葬坑和大量人骨架,以及埋有牛頭或牛角的祭祀坑等。小雙橋的發現曾被評為1995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有人認為小雙橋遺址應當是鄭州商城遺址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如果確實是這樣,那麼鄭州商城遺址的規模應更為巨大。
鄭傑祥說,考古界已形成了比較統一的認識,根據我國1996年5月16日啟動的「夏商周斷代工程」以及考古學界多年的研究成果,已基本確認,鄭州商城應是第一代商王太乙(湯)所居的亳都,距今大約3600年。當時鄭州商城的面積計70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城垣剖面為梯形,下面挖有基槽,兩側有護坡,全部用土分段分層夯築。每層面上有密集的圓形尖底或圓形圓底的夯杵印痕,城牆還留有版築的痕跡。周長近 7公里,其中北牆長約1690米,西牆長約1870米,南牆和東牆均長約1700米。牆基寬20~32米,地面殘存最高為 5米左右。

城周共發現11個缺口,有些是城牆廢棄後損毀的,有些可能是城門。
城內為宮殿區和一般居住區。城郊有手工業作坊區和墓葬區。宮殿區在城內中部偏北和東北一帶,發現夯土建築基址20多處,面積 100~2000平方米不等。已發掘 3處,其中最大的東西長65米多,南北寬13.6米,房基用黃土夯築,現存厚度為1~1.5米,房基面上存在兩排長方形柱礎槽,大體可以復原為一座九室重檐頂並帶有迴廊的大型寢殿。其餘兩處較小,破壞嚴重。
鑄造銅器作坊發現 2處,一處在南牆外,一處在北牆外。作坊發現有操作的硬土面,面上有銅渣和可能是放。
墓葬區分布在城東北、城東南、城南和城西等處。已發掘 100多座墓。大部分是小型墓,隨葬有鬲、盆、豆、爵等陶器。一部分稍大的墓葬,隨葬有鼎、鬲、斝、爵、觚、尊、盤等青銅器以及玉器、象牙器、原始瓷器等。在白家莊一座中型墓中,出土10餘件銅器,墓內二層台上,還殉葬有一個奴隸。
在城西的杜嶺和東南城角外,各發現一處銅器窖藏,共出銅器 16 種。有大型方鼎、圓鼎和鬲、觚、牛首尊、羊首罍、提梁卣、盂、盤等。

⑼ 鄭州商城遺址的考古高峰

到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鄭州商城外城郭的發現,把鄭州商城考古推向了歷史的高峰。1986年6月,文物考古部門發現了一段南北走向的夯土牆。這消息立刻引起鄭州商城工作站的重視,隨即組織人力對夯土牆進行了解剖性發掘,並驗證了外城牆的存在。在鄭州商城內城和外城之間,考古隊還發現了多處商代青銅冶煉、骨器製作、陶器製作的作坊遺址,並有大量的墓葬區;城池內外,還發現了青銅窖藏和祭祀場地。截至目前,商代遺址出土的文物數以萬計,其中有很多都是稀世珍寶。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