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上海遺址在哪
1. 號稱中國的耶路撒冷哭牆,電影《八佰》的原址在哪裡
上海四行倉庫,因為英雄的堅守,成為了民族永恆的豐碑,因為一場慘烈的戰斗,成為了國人永遠的記憶,又因為一部電影,成為了當下上海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不忘歷史,共鑄和平,希望四行倉庫那一面創痕累累西牆,能像耶路撒冷哭牆一樣,能成為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信仰。
2. 《八佰》的歷史背景和原型是怎樣的
《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謝晉元奉命率領第88師524團一營420餘人,堅守上海四行回倉庫,四天四夜中,答抵擋住日軍的猛烈進攻。為迷惑日軍、壯大聲勢,謝晉元對外宣稱倉庫內有八百人,史稱「八百壯士」。
《八佰》故事原型為1937年10月底發生於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戰為淞滬會戰最後一役。該營本來有近800人,但在淞滬會戰的前期戰斗中犧牲了許多戰士,所以守衛四行倉庫的這個營實際上只有414人(也有423人的說法)。
負責這個營軍事指揮的524團副團長謝晉元為了麻痹日軍,故意對外宣稱第一營有800名戰士。因此,這部影片取名為《八佰》。事實上,日軍一直認為守衛四行倉庫的中國軍隊有一個團甚至一個旅的兵力,直到該戰役結束,日軍指揮官松井石根大將才大呼上當。
(2)八佰上海遺址在哪擴展閱讀:
八百壯士四天四夜的奮戰,不僅振奮了租界中人,更讓他們意識到中國軍隊仍在戰斗,警醒了全國四萬萬同胞認定中華不亡,為後續不屈不撓的抗戰勝利打下精神基礎。
而歷史沒有忘記他們,2014年,謝晉元及八百壯士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3. 上海有哪些革命遺跡最好有介紹!謝謝!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位於上海市望志路、108號(今興業路76、78號)。沿街並排兩幢兩層磚木結構建築,坐北朝南。
該樓於民國9年(1920年)夏秋間建,與左右緊鄰4幢同類房屋同時建成,屬貝勒路樹德里(今黃陂南路374弄)一部分。是為上海典型石庫門式樣建築,外牆青紅磚交錯,鑲嵌白色粉線,門楣有礬紅色雕花,黑漆大門上配銅環,門框圍以米黃色石條。
該幢住宅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發起人之一李漢俊與兄李書城的住宅,人稱「李公館」。李書城,系同盟會發起人之一。李氏兄弟為該樓最早住戶。樓南路側當時尚存農田,環境頗僻。李家將兩樓內牆打通,樓梯合一,組成一家。106號樓上是李漢俊卧室,樓下客廳約18平方米。
民國10年7月23日(即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在此客廳舉行。
出席會議的有各地共產主義小組代表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明、陳公博、周佛海和陳獨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等13人,代表全國53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柯爾斯基也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張國燾主持。23~24日,張國燾先報告籌備經過,說明會議重要意義,提出討論的問題;旋由各地小組匯報活動情況;成立黨綱和工作決議起草委員會。25~26日起草文件,27~29日討論《黨綱草案》和工作決議草案。會議討論熱烈,對黨的性質、綱領和組織原則等主要問題取得一致。7月30日,會議遭到法租界巡捕房的注意和搜查,被迫中止。最後一天的會議改至浙江嘉興南湖一條遊船上舉行。(註:最後一天的日期未能確定,7月31日與8月1日兩說。)
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宣告了中國共產黨誕生;制定並通過了第一個黨綱:「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採用無產階級專政,以達到階級斗爭的目的——消滅階級」,「廢除資本私有制」和「聯合第三國際」;所通過的第一個決議確定:黨在當前的中心任務是加強對工人運動的領導,「黨的基本任務是成立產業工會」,「並在工會里灌輸階級斗爭的精神」,「使工會避免成為其他黨派之傀儡」;還就宣傳、工人學校、工會組織的研究機構,對現有政黨的態度,與第三國際的聯系等問題作出相應決定。大會選舉中央領導機構,陳獨秀任中央局書記,李達負責宣傳,張國燾負責組織。
民國11年,李家他遷,該處為其他居民租用。民國13年增建廂房。後來樓下開設商店,解放前後為恆福昌麵坊。
1951年10月,經勘查確認後辟為紀念館,名上海革命歷史紀念館第一館。1958年,按當年原狀修復,拆除廂房。進入大門為天井,經過6扇玻璃窗門進入會議室,室內置有長餐桌、圓凳、茶幾、椅子、兩斗桌及花瓶、茶具等,均按當年式樣仿製。新中國建立後,上海市人民政府經過調查核實恢復了會址原貌,建立了會址紀念館,1959年5月26日,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紀念館還設有輔助陳列室,展出了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文獻資料。有三部分內容:1.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2.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產生及其活動;3.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周公館
即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
在幽靜的上海盧灣區思南路上,沿馬路東側的73號(原馬思南路107號),是一幢西式小樓房,為三層花園別墅,這就是當年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亦稱周公館。既然是當年黨的駐滬辦事處,為何又稱周公館呢?這其中有一段曲折。1946年中共代表團租下了這幢房屋,原意是作為中共辦事處。但國民黨當局不同意。6月18日,從南京來滬的董必武果斷地說:「不讓設辦事處,就稱『周公館』。」意思是名義上對外宣稱是周恩來將軍的府邸,周公館因此而得名。
這幢小洋房,原為法國在華商人所有,是一幢三樓一底的樓房,進門就能看見藤蘿花架,看上去幽靜宜人。在綠茵茵的草坪中央,栽有一棵枝葉茂盛的大塔松,在這里,周恩來接待過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將軍,與國民黨政府代表邵力子、吳鐵城及第三方面代表沈鈞儒、黃炎培等交換意見,還舉行過中外記者招待會。1946年7月17日,周恩來在這里召開中外記者招待會,到會的100多人把一間不大的客廳擠得水泄不通,許多晚到的記者不得不在門窗外、陽台上站著聽講。
不久,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中共代表團撤回延安,在撤離時,周公館交「民主同盟」代為保管。之後,房屋被國民黨上海政府非法接管,傢具陳設全部流失。新中國成立後,在原址設紀念館,周恩來、董必武卧室等部分室內恢復原來擺設,又辟陳列室介紹當年歷史。1959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舊址內傢具陳設均為復製品。
一樓是周恩來同志的辦公室兼卧室(北),衣架上仍然掛著當年周恩來穿戴過的咖啡色禮帽和西服,正中的辦公桌上擺放著《大公報》、《聯合晚報》、《華商報》等當時幾大有影響的報刊。報刊旁的文稿上完整地保留了周恩來的手跡,左側整齊地堆放著毛澤東同志於1945年寫的《論聯合政府》,眼前的一切彷彿浮現這樣的一番情景:夜已深,周恩來同志依舊在閱覽時事,伏案而書,不分晝夜的工作。
三樓正中為集體宿舍,時常作為辦事處接待許多南來北往同志的臨時住處,1947年3月1日,國民黨當局對周公館封鎖,在此董必武同志主持了最後一次黨支部大會,並負責布置了任務。朝北即董必武同志的辦公室兼卧室,在三樓各居室中,屬此間光線條件最差,環境也很潮濕,工作人員曾想替董老換房間,但被他婉言謝絕。這深深體現了老一輩革命家關心同志、舍己為人的高尚品格。
前院與後庭之間有座別致的小花園,花園東側的高大雪松,至今蒼峨屹立。1946年11月,辦事處在此為朱德同志舉行六十周歲壽辰的慶祝活動。
4. 上海市歷史遺跡可參觀的有哪些
1、豫園位於上海市老城廂的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南與上海老城隍廟毗鄰,是江南古典園林,始建於明代嘉靖、萬曆年間,佔地三十餘畝。
園內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稱的玉玲瓏、1853年小刀會起義的指揮所點春堂,園側有城隍廟及商店街等遊客景點。 豫園在1961年開始對公眾開放,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崧澤古文化遺址
位於上海市青浦區崧澤村,被命名為崧澤文化,是新石器時代遺址,按地層可分為上、中、下三層。20世紀60年代以來,崧澤遺址被發現。
1961年至1976年,3次發掘共揭露面積 703 平方米,發現幾何印紋陶遺存和新石器時代的居址遺跡,清理墓葬 100 座,出土有石器、玉器、骨器、陶器、牙器等621件文物。1959年崧澤村古文化遺址列為青浦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龍華塔
又稱「報恩塔」,始建於三國吳赤烏十年(247年),位於上海市徐匯區龍華路2853號。龍華塔系磚木樓閣式塔,八面七層,總高41.03米(自底層圍廊地坪面算至塔尖)。龍華塔底層塔心室地面與底層圍廊地坪面高差0.44米。
每層伸出平座圍以木欄,以斗拱向外挑出飛檐,出檐甚寬,檐角懸鐵馬(俗稱銅鈴)。龍華塔在自身纖細、輕靈、飄逸的基礎上,融入了吳越文化,是中外建築文化合璧的產物。2006年5月25日,龍華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玉佛寺
位於上海市普陀區安遠路170號,因寺內主要供奉玉佛而得名,因其屬於禪宗臨濟法系,修習禪法,故又名玉佛禪寺。玉佛寺作為上海旅遊的十大景點之一,它雖地處繁華的市區,卻又鬧中取靜,被喻為鬧市中的一片凈土。
玉佛寺創建人和首任住持是慧根法師。玉佛寺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1994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建築保護單位。
5、靜安寺
又稱靜安古寺,位於上海市靜安區,其歷史相傳最早可追溯至三國孫吳赤烏十年(247年),初名滬瀆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靜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寺從吳淞江畔遷入境內蘆浦沸井浜邊(今南京西路),早於上海建城。
靜安寺總建築面積達2.2萬平方米,整個廟宇形成前寺後塔的格局,由大雄寶殿、天王殿、三聖殿三座主要建築構成,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
5. 八百壯士當年鎮守的上海四行倉庫還有嗎 有遺址嗎 怎麼能到那呢
四行倉庫是一座位於上海市原閘北區南部、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西北角的倉庫建築。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在這里發生的四行倉庫保衛戰重新振奮了因淞滬會戰受挫而下降的中國軍民的士氣。它的結束標志著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大戰役淞滬會戰的結束。參加這場保衛戰的中國士兵被稱為「八百壯士」。
2017年12月2日,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5)八佰上海遺址在哪擴展閱讀:
四行倉庫是一座位於上海靜安區中南部,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西北角的倉庫建築。
正門門牌號為光復路1號,它是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六層大廈,佔地0.3公頃,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屋寬64米,深54米,高25米。
這座倉庫創建於1931年,為當時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築物。它原是大陸銀行和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及鹽業銀行)聯合倉庫,即緊靠西藏北路的大陸銀行倉庫與緊靠現晉元路的北四行倉庫兩部分組成的,但一般均統稱為「四行倉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四行倉庫
6. 上海的紅色舊址主要有哪些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陳雲故居暨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
上海陳毅專廣場(陳毅塑像)
龍華烈屬士陵園
上海毛澤東故居
宋慶齡陵園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工人糾察隊總指揮部舊址
八路軍、新四軍駐滬辦事處
海軍上海博覽館
中共淞浦特委辦公地點舊址
高橋烈烈士陵園
五卅運動紀念碑(五卅的紀念標志)
崇明縣烈士紀念館
松江烈士陵園
庄行暴動烈士紀念碑
寶山烈士陵園
上海解放紀念館
嘉定區革命烈士陵園
7. 上海歷史保護建築是什麼
雖說長年生活在上海,但這座城市裡還有許多邊邊角角沒到過,甚至不少“名勝古跡”也沒訪過。就此,自己立下目標:用幾年時間,把上海地界內還沒見識過的“名勝古跡"走訪一遍,並用圖片和文字記錄之。因家中親戚住虹口,多年常來常往,對此地界內的建築和設施頗為熟悉,就乘初春時分,先訪虹口區溧陽路的“1933工場坊”。
如注意到這鋼筋混凝土建築已歷經80多年的滄桑,仍如此完整而堅固,不能不佩服當年的建築施工質量。要知道,這樣一個規模屠宰場,每天的使用強度是一般普通建築所不能比擬的。這還是一個潮濕和有多重污染工作環境······· 當年這個建築的承包商,是一家華商建築公司,而水泥等建材則是進口的。
圖片說明 上海的老城區自有其獨特的味道,這位年紀不小的水彩色畫作者正在“1933工場坊”的附近寫生。
筆者看他用大筆觸、干濕分離的手法,較快鋪就了畫面的大調子,知道這一定是位多年經營寫生技法的高手。能到這里來選景采風,是不是他對昔日老上海有些特殊的情感?那麼,眼前這樣的上海老城區是否應該多保留一些呢?
8. 八佰歷史背景
八百壯士」當年守衛的四行倉庫的遺址,重溫這段滾燙的歷史。
抗戰時期的四行倉庫(模型)
作為淞滬會戰中中國軍人對抗敵軍的最後一個據點,四行倉庫有兩點得天獨厚的優勢:一,四行倉庫是一座混凝土建築,牆體很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擋炮彈的襲擊。二、四行倉庫背靠蘇州河,而當年河對岸就是公共租界。日軍害怕炮彈打到租界,不會用重炮攻打四行倉庫。
9. 上海耗資200億的修建的遺址公園是哪一座
上海耗資200億的修建的遺址公園當然是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
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也是號稱「中國最奇特建築」,整整花費了200億人民幣建造,但是大部分卻埋在水裡面,只漏出屋頂供大家參觀。這里就是上海的廣富林文化遺址。
因為其耗資巨大、修建時間長,再加上整個文化遺址是在水下修建而成的,所以這里每天每年都吸引著大量的遊客前來觀看,來到這里的遊客無一不被其奇特的外觀和文化底蘊所吸引,所以趁著假期趁著空閑,帶著家人來看一看這個文化遺址,感受一下中國基建的能力!
中國「最奇特」的建築,耗資200億修建,卻只能看到個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