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溶洞游記
㈠ 比 徐霞客游記 更早記錄溶洞的書是什麼
比《徐霞客游記》更早記載溶洞的著作包括成書於戰國年間的《山海經》和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等.
㈡ 柞水溶洞一游作文600字
今天,我和爸爸去臨城圖書館借書。以前,常聽別人說,那裡是書的海洋,他們借來版的書各種各樣,權我可羨慕了!
坐著車從外面看去,它像一個立體的幾何圖形,而牆壁也是不規則的,有三角形,有梯形,有四邊形……真美!
圖書館分為三層:第一層是兒童圖書館,第二層是成人圖書館,第三層是電子圖書館。我進了兒童圖書館。哇!這兒真是書的海洋,書的天堂。一排排書架整齊地向兩邊延伸,一時望不到邊。這里特別安靜,幾乎聽不到半點雜聲,只聽見沙沙的翻書聲。在書櫃兩邊,擺放著桌椅,沙發,可以讓我們坐下來閱讀。我找了個沿窗的位子坐下,好奇地打量著那些漂亮的書櫃,抬頭還看到了幾盞美麗的葉子燈,上面刻著字。我走到書櫃旁邊,仔細挑了幾本書,坐在座位上,慢慢地看,由於太入迷,一晃就過去了二個小時,我於是借了二本書,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圖書館。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又進了一步。
㈢ 崆山白雲洞一日游日記
這一天,我早早地來到學校,因為我們要去崆山白雲洞春遊。我和另一名同學被分配到混合班,車上只有19個人。路上車廂內氣氛非常活躍,導游領著大家做了許多游戲,同學們就像一隻只剛飛出籠的小鳥,心情無比地自由快樂!
小鳥們嘰嘰喳喳爬了大約二百級台階,便到了半山腰,迎面便是崆山白雲洞的入口。洞內外溫差很大。洞內常年17度,而洞外四季分明。經導游介紹我們了解到:崆山白雲洞形成於5億年前的中寒武紀,是我國北方一處難得的岩溶洞穴景觀。這里曾是一片溫暖的淺海,在海底沉積了石灰岩地層,後來由於地殼運動,使海洋變成了山丘。
白雲洞共有五個洞廳對外開放。我們依次瀏覽了「人間」、「天堂」、「地府」、「龍宮」『「迷宮」。洞里有山、有水、有石......洞中有洞,別有洞天。洞壁上怪石嶙峋,造型奇特,有的像仙女,有的像怪獸,有的像宮殿,有的像森林,有的像瀑布......真是鬼斧神工,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我第一次參觀溶洞,想像不出大自然竟然有這么神奇的力量,打造出如此雄偉壯觀的人間奇景!
從白雲洞出來,我們又隨著導游爬了四公里的山,相對於溶洞,外面的風景也毫不遜色,極目遠眺,四周青山環繞,鬱郁蔥蔥,令人心曠神怡!爬山的過程中,不時有同學累了想坐下來休息,但是同學們互相鼓勵,互相攙扶,不讓一個人掉隊。有了吃的、喝的大家共同分享,帶隊老師像父母一樣時刻關心著大家的安全,同學們在一起猶如兄弟姐妹,親如一家......每個同學的臉上洋溢著幸福和歡笑!
今天的一日游,既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又在遊玩中加深了師生情。臨近畢業了,這次春遊活動為我豐富多彩的小學生活增加了難忘的記憶。我為我擁有這么多可親可受的老師同學們感到幸福和驕傲,我為我成長在整潔美麗的槐北路小學而倍感幸福,我為祖國擁有如此壯麗的大好河山而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㈣ 十八洞村寫一篇游記
十八洞村位於湖南省花垣縣排碧鄉西南部,緊鄰吉茶高速、209和319國道,距縣城34公里,州府38公里,矮寨大橋8公里,高速公路出口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總面積14162畝,耕地面積817畝,林地面積11093畝,森林覆蓋率78%。全村轄4個自然寨,6個村民小組,225戶,939人。
十八洞村深藏著美麗。它地處高寒山區,冬長夏短,屬高山熔岩地區,平均海拔700米,生態環境優美,境內自然景觀獨特,有「小張家界」之譽。有原始次森林——蓮台山林場、黃馬岩、烏龍一線天、背兒山、擎天柱等景點,特別是十八溶洞群,洞洞相連,洞內景觀奇特,神態各異,巧奪天工,被譽為「亞洲第一奇洞」。村內瀑布縱橫,枯藤老樹,鳥語花香,高山峽谷遙相呼應,享有「雲霧中的苗寨」之美稱。該村屬純苗族聚居村,苗族風情濃郁,苗族原生態文化保存完好,民居特色鮮明,有「過苗年」、「趕秋節」、「山歌傳情」等民族文化活動。每到春節,這里便有搶獅、接龍、打苗鼓等傳統習俗;每逢趕秋節,這里便組織舞龍、八人秋、椎牛、唱苗歌、苗族絕技等活動。該村還擁有苗綉、蠟染、花帶、古花蠶絲織布等文化旅遊產品;有十八洞臘肉、酸魚、酸肉、野菜、苞谷燒等多種綠色食品。
㈤ 平谷京東大溶洞一日游作文
一路上,我們看見了許多野花,有時能隱隱約約地聽見溪流聲,偶爾能看見溪流。
大版約走了半權個小時,我終於到了。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門前的兩頭大石獅子,它們好像在日夜守護著大溶洞。洞口並不起眼,只有兩米多高,只能同時容下三個人並排行走,這么小的洞口,裡面會有什麼稀奇的呢?
通過昏暗的隧道,我們進入了洞內。忽然,我感覺四周寬闊了起來。洞內足有我們學校操場那麼大,依然昏暗。只有零下十一度,很多人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在導游的指引下,我看到了千姿百態的石鍾乳和石筍;只見唐僧騎在白馬上,孫悟空手持金箍棒在前面開路,沙和尚挑著擔子,八戒扛著九齒釘耙,一行人浩浩盪盪地向西行去;有天王鐵塔,塔身、塔基、塔尖、都惟妙惟肖;有虎口餘生,一頭大老虎;咬住了一隻小鳥,那隻小鳥在拚命地掙扎。還有星星火炬、蛟龍出海、百花齊放……各種各樣的石鍾乳和石筍真讓我大開眼界!
參觀完油內的景色,我們順著隧道出了洞,我的眼前一下子明朗了起來,今天我的收獲真大!
㈥ 去柞水溶洞等幾個景點一日游怎麼安排起點是西安,乘公交
你好,要是來乘坐旅遊專線源的話建議參觀柞水溶洞,然後可以爬對峰台,專線地點在火車站東廣場城牆里尚勤門往東50米,直達溶洞,一個小時一班,當天往返,可以走最早七點的那個,這樣柞水的時間就多一些,柞水溶洞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區是天佛洞不要走錯了,在天佛洞就可以看到對峰台,希望可以幫到你
㈦ 寫一篇400字的游記
門頭溝在北京可以說是一個綠色的區縣,它被連綿不斷的青山所包圍,而今天我有幸能親臨門頭溝,近距離觸摸它的山,觀賞它的景,感受它那濃郁的大自然的氣息。
早上,伴著那充滿活力朝陽,我開始了我的登山之旅。爬山還真是個體力活兒呢,特別是爬門頭溝這種沒有開發,保持著它那純正天然原貌的山,山上沒有人工的小路或是石梯,我是踏著綠油油、軟綿綿的青草和堅硬、形容怪異的岩石向上攀爬的。不一會兒,已經是汗流浹背了。天上的小鳥兒仍然在不知疲倦的叫著,或許是在催促我快點兒吧。
經過了一上午的努力已經走了好長一段路了,肚子似乎也感受到了我們的成績而興奮的打起了鼓,看來吃飯的時間到了。我們席地而坐,准備出了烤爐以及先前買好的肉串開始燒烤。不一會兒已是香氣四溢了,口水早已在我的口中翻騰好久了,不管那麼多我先開動了。不知為什麼這回的燒烤比平常的要好吃很多,或許是在大自然的料理下我的味覺都得到了提升呢。
吃完烤肉我們繼續前進,對前面風景的探索欲又促使我們加快了腳步。走著走著我無意間聽到了水的聲音,我踮起腳向前望去,透過樹林中的屢屢陽光,我看到了一條小河串流向前。微風拂過,樹林中發出了一陣富有韻味的聲音,伴隨著鳥兒的歡笑和喝水的歌唱,彷彿是一首大自然的交響曲,不覺間一種超然的氣氛油然而生,看來杜普筆下的春草圖大概也是在這種氣氛中生成的吧。
小河的水很清,在陽光的輝映下光彩粼粼,讓人覺得華而不俗、輕而不寒。穿過小河,我繼續向山頂進發,雖然這是已經很累了但我依然干勁兒十足,我堅信我能行。山上的路變的越來越陡峭,我的喘息聲也變的越來越急促,豆大的汗珠順著我的臉頰流到了地上,但不變的是我的信念與決心,因為我知道沒有付出是不會有回報的!
終於,在我的努力下我登上了山頂,我深吸了一口氣感慨的向下望去,陶醉於「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快感。身邊也有不少的遊客享受其中,我心中也不由得感嘆——原來愛山的人如此之多啊!
,你最好在加點兒你登山中的親身經歷,大概其的形式我已經幫你寫出來了。
㈧ 成都到龍門溶洞一日游
1 時間比較緊張
2石羊場車比較多,是到雅安西門車站。新南門少一些,是到旅回遊車站,答去蘆山也是在旅遊車站坐車的,相對方便一點。
3到雅安旅遊車站後,坐車到蘆山縣,蘆山車站旁有小麵包車去龍門的,如果人多,建議租個車,因為我們上次坐車上去了以後沒車下來,就走下山的,大概走了半個多小時才到鎮上。
4還是挺安全的吧 我上次是和男朋友兩個人去的 沒發現什麼危險 裡面很涼快
5周邊的古鎮是指雅安周邊嗎 上里古鎮? 如果去上里的話要回雅安旅遊車站趕車去的 旅遊車站到上里大概半小時
最後大概估計一下時間 新南門到雅安2個小時 雅安到蘆山約2個小時 蘆山到龍門溶洞我記不清了 反正1個小時內可以到 溶洞內大概要玩一個多兩個小時的 我是指快速走一遍哈 所以一天內時間還是挺緊張的
㈨ 三明周邊一日游有什麼溶洞景區
三明境內就有兩個很不錯的通洞,將樂玉華洞和寧化天鵝洞,需要自駕去比較方便。
此外相鄰三明的龍岩也有溶洞,連城賴源溶洞和龍岩龍崆洞。
㈩ 描寫吊水壺溶洞作文
五一黃金周期間,我和媽媽去了京東大溶洞,溶洞游記。
京東大溶洞是北京市平谷區黃松裕鄉黑豆峪村的一個景點,距北京84公里,由於距今有十五億年,所以有天下「第一古洞之稱」。
「賞天下奇觀,解千古之謎」,用這句話形容它再合適不過了。那個洞如同一條蜿蜒盤旋的巨龍,洞內的景色更是千奇百怪,溶洞洞頂懸掛著大小不同的眾多的石鍾乳,洞底長著很多石筍,當石鍾乳和石筍連接起來就叫做石柱。根據不同的造型,起了很多有趣的名字,有「龍匯天書」、「眾仙聚會」、「得到善緣」、「水簾洞」、「聖火銀珠」、「鯤鵬傲」、「鄉思泉」等景觀,溶洞游記(http://1.unjs.com)。你看那「眾仙聚會」,最高的一個石筍,外形極像「南海觀世音菩薩」,神態逼真,惟妙惟肖,周圍的幾個矮一些的石筍好像在向觀音頂禮膜拜;最有趣的還是「聖火銀珠」了,遠遠望去像一杯巨大的冰激淋,還像一團雄雄燃燒的奧運聖火。看那幅壁畫也毫不遜色,有的似片片浮雲,有的象朵朵蓮花,有的如簇簇巨蘑,還有的似西風卷簾……有趣極了。我真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到驚嘆。
聽導游阿姨說溶洞的形成是由於地下水的沖刷長年累月才造成這千姿百態的形狀,它在十五億年前形成並保存到今天,這所古跡真是寶貴,我們應該珍惜它們、保護它們。
時間過得真快,要回家了,我和媽媽依依不捨的走出溶洞。再見了!溶洞!我會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