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游記隨筆散文
㈠ 有關香港或澳門內容的散文或詩歌,急!!!!!
聞一多的《七子之歌》
澳門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香港
我好比鳳閣階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分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台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灣。
我胸中還氳氤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威海衛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的海,
這邊岸上原有聖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
我背後葬的盡是聖人的遺骸!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廣州灣
東海和匈州是我的一雙管鑰,
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麼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
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
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九龍
我的胞兄香港在訴他的苦痛,
母親呀,可記得你的幼女九龍?
自從我下嫁給那鎮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淚濤洶涌!
母親,我天天數著歸寧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變作一場空夢。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旅順,大連
我們是旅順,大連,孿生的兄弟。
我們的命運應該如何的比擬?
兩個強鄰將我來回的蹴蹋,
我們是暴徒腳下的兩團爛泥。
母親,歸期到了,快領我們回來。
你不知道兒們如何的想念你!
母親!我們要回來,母親!
㈡ 有關香港或澳門內容的散文或詩歌
有,《七子之歌》。澳門香港都有。
澳門: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回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答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香港:我好比鳳閣階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分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㈢ 是著寫一首有關於香港或澳門內容的散文或詩歌
有,《七子之歌》。澳門香港都有。
澳門: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內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容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香港:我好比鳳閣階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分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這素誰都知道的~
香港回歸
萬巷一時空,歡聲動蒼穹。欲問何事樂,港九一統中。
澳門回歸
先賢應笑慰,故土今日歸。請看秋海棠,經霜分外美。
僅供參考~~
㈣ 澳門游記作文600字
1、澳門游記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我唱著這首七子之歌,坐著噴氣船從香港來到嚮往已久的澳門。
「天哪!」,臨近澳門,我忍不住發出感嘆,這倒不是因為澳門漂亮,而是因為我發現香港的清水到這里變黑變混了。爸爸開玩笑地講道:「有個風水師看過香港、澳門後,說這兩地都是掙錢的好地方。但香港掙的錢干凈,所以水干凈;而澳門靠賭博掙錢,所以水混。」我聽後對這個「晚歸之子」更加好奇了。
大家還記得這學期的音樂課上新學了一首「畫中國」嗎?其中一句這樣唱道:「你畫長城長呀,我畫大三巴!」當時我一直想像不出大三巴到底是什麼樣,今天終於見了「廬山真面目」。這是一座牌坊式的建築,是聖保祿教堂的遺跡。這座教堂先後三次經歷大火,整座教堂幾乎付諸一炬。但殘余的花崗岩前壁卻顯得格外雄偉壯觀,不愧為澳門的著名地標。又因為「三巴」是聖保祿的譯音,所以稱之為「大三巴牌坊」。
春節期間的澳門,人山人海。大家都利用假期來一睹大三巴的風采。通往大三巴的石階前,擺著一盆盆盛開的桃花、菊花,將古老的大三巴襯托得更加壯麗。人們面帶笑容,爭先恐後地向大三巴涌去。爬上大三巴,我發現一塊石頭上有好多硬幣。媽媽告訴我,那是祈福用的,澳門人相信以錢招錢,希望用硬幣換來一年的財運。我輕輕撫摸著大三巴堅硬的石壁,恨不得穿越時空,去追尋她當初的模樣…….
我戀戀不舍地離開大三巴,帶著好奇繼續探訪澳門。在去第二站瑪祖廟的路上,媽媽向我講述了Macao葡萄牙名字的來歷。據說當年葡萄牙人來到澳門,不知道這地方叫什麼名字。於是去了人最多的瑪祖廟尋問,當地人以為他問這廟的名字,便告訴他是瑪祖廟。葡萄牙人便將諧音譯成了地名。直到1999年我們才收回澳門,到今年已經10年了。
來到瑪祖廟,我眼前一亮:這里的人竟然比大三巴的還多。幾乎每人手裡都有一把香,比北京的廟會還熱鬧。香霧中,瑪祖像若隱若現,呈現出神秘色彩。在像前,許多人閉著眼,高舉香柱,誠心請願,希望瑪祖為他們帶來吉祥平安。也有人把心願寫在小燈球上,希望風能把願望送到瑪祖的耳邊。
澳門是著名的賭城,我們探訪的地方當然少不了著名的賭場(由於本人未滿18歲,只是參觀了非賭場區)-----像鳥籠一樣的舊葡京、羽毛似的新葡京、宮殿般的威尼斯人。在威尼斯人的大運河廣場,我彷彿置身於藍天、白雲之下,來到一個熱鬧又不失寧靜的水上小鎮。聽著上水手悠揚嘹亮的歌聲,看著街上來來往往的行人,誰也想像不出這是在熱鬧繁華的賭場里。
如果說香港是中國的明珠,那澳門就是繁華的寶地,每一處地方都有其精彩,讓人流連忘返。
我為祖國驕傲,祖國為歸來的「兒女們」自豪!
2、這次寒假,爸爸媽媽為了讓我豐富課餘生活,開闊視野就帶我去了澳門。
澳門雖然很小——轉個身子、幾步騰挪,從一座教堂就來到了另一座寺廟;稍微執著一些,在古舊的街道中穿行,沒有多少光景,卻又發現回到了起點。可是出名的景點可多了,澳門最有特色的當然是賭場啦 !可惜小孩不能進去。我們住的酒店在漁人碼頭裡面,叫萊斯酒店 ,萊斯酒店是一所優雅的英式酒店,悄悄地座落於澳門漁人碼頭的海角上,散發著幽幽典雅的氣息… …萊斯酒店——體驗維多利亞時代之魅力!
晚上,我們在漁人碼頭的非洲村裡共享自助晚餐, (內設南非燒烤主題餐廳),裡面的食物好吃極了!噢,忘記給你們介紹漁人碼頭了 ,漁人碼頭有不同國家的建築,也有不同國家的人來參觀,它不是單一的娛樂場所,更是一個綜合性的逍遙宮。此處特色商鋪林立,更有蘭桂坊式的、歐式的餐廳酒吧。稍後還有賭場、酒店落成,將不同的元素綜合於一體,像一座小城市。單是逛逛,一兩小時也嫌不夠。加上每天24小時免費入場的全天候運作,吃喝玩樂男女老幼各適其便。
第二天,我們去了新馬路 ,這條馬路的正式名稱是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但澳門市民稱它為新馬路,是市區的主要街道,處處可見土生葡人的生活痕跡。
新馬路東頭的起始處,兩邊由碎石子鋪設成圖案的路面上擺放著鮮花盆景和豎立著古色古香的街燈,而之所以選擇這里作為出發地,是因為馬路的西頭靠近海邊,我們從遠方走來,最後看到了不遠處的波濤拍岸,似乎更加符合人們的心理需求,想想就覺得很滿足。
接著我們去了新八佰伴,新八佰伴有8層,一二層是賣化妝品的,3樓是買服裝的,賣兒童用品的就在6樓,逛完新八佰伴我們就要回家了。
我戀戀不舍的結束了這次短暫而又快樂的旅程!
㈤ 《一次難忘的游歷》游記散文700字
一次難忘的經歷_游記作文字篇一
我最難忘的一次經歷是署假期間去北京的時侯。
那是我第一次坐動車,感覺心裡特別的緊張和激動。這種列車在鐵路上行駛的時侯,噪音很小,也很平穩。與火車相比較,動車的速度要快的多。我們只用了六個小時左右就到達了北京西站。
出了站口,一輛中型麵包車把我們送到了一個環境很差的賓館。後來我們咨詢了12580定了一家附近條件較好的卡普連鎖酒店。到了房間,環境還不錯,各式用具樣樣俱全,比原來的好很多。最讓我興奮的是三樓還有金百萬烤鴨店,一樓有慶豐包子鋪。那裡各式飯菜的味道還不錯!當晚早早休息,為第二天的出遊做准備。
第二天早上,我在酒店旁邊的KFC吃了早餐,然後等待旅遊車的到來。車剛停穩,周圍的人就擠在車門前爭先恐後的上車。在車的行進過程中,導游利用途中的時間給我們講了一些注意事項。並對當天游車的遲到表示了真誠的歉意,取得了大家的諒解。這點小插曲並沒有影響我的好心情。
第一站,我們到達的是天壇公園。那裡有九龍柏,還有迴音壁,還有可任意選擇走一次的三條路,分別是神仙路,皇權路和凡人路;進到裡面還有一些賣東西的小商店,以及快照。我進去走的是神仙路,而返回的時侯走的卻是皇權路,瞧!我很神通吧!
第二站,我們去了皇家寺院,裡面有專業的講解員引導,這里是唯一不燒香的寺院,在這個寺院里還有兩棵不同性別的銀杏樹,至少也有上百年歷史了。接著去了正陽門的國家博物館,館長講了貔貅的故事,我還買了一個做為紀念,不過在前不久給弄丟了。
第三站去了頤和園。先是乘船到的昆明湖,而後路過十七孔橋照了相,我們又乘船到了長廊,畫的風景沒有重復的。這些景色和課文里的完全相似。連十七孔橋的幾十獅子也型態各異。
第三天的時侯,分別去了海洋館和中央電視塔。海洋館和鄭州海洋館相比,各類水族顯得不那麼齊全,場地也小;中央電視塔倒是非常有趣,有四百多米高。裡面有新聞聯播摸擬直播間,我還當了一回小小直播員;還現場當了一次氣象預報員;上面還有個超級大喇叭,可以測出你的聲音分數。還有一個望遠鏡,可以看到一些北京的高大建築,這些建築在這里看來,顯得微不足道。
最後一天,我去了臘像館,那裡的人物栩栩如生,就像真人一樣。最後一個景點八達嶺長城,我們上下都坐人滑車,坐滑車可以減輕人們走路的負擔,既使這樣,上面人還是很多。因為天氣陰沉沉的,上到長城,看周圍一片灰濛蒙的,由於時間緊,沒多久就下了長城,還沒上車,就下起了大雨,這時我心想,幸虧下來的早,否則非淋個落湯雞。
經過這次旅程,我看到了不少新奇的東西,了解了一些古代歷史,更懂得了站的高,看得遠。這次旅途使我終身難忘……
㈥ 游記散文
七堇年的《塵曲》可以
㈦ 游記散文的摘抄
安順游記
我的故鄉貴州安順是一個風景別致的地方。我的故鄉它很美!那一片片卡斯特地貌,堪稱天下獨絕!
最美的去處要算世界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了。當年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記》中用包含深情的筆墨寫道「瀑聲震天,十里相聞。」用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來形容黃果樹大瀑布是非常恰到好處的。如果說你是在太陽雨天看黃果樹大瀑布,瀑布旁邊的那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彩虹,更叫人驚嘆!那就叫彩橋吧!興許我們也可以變成仙人,乘鶴飛過彩橋,從一端走向另一端,那才叫愜意。其實黃果樹瀑布中間有一溶洞名叫水簾洞,可以從瀑簾中橫穿而過,在洞中可以看飛瀑從眼前而下,那雄偉壯觀的景色是霞客沒有見到的。如果徐霞客在世,又再次來到黃果樹瀑布,親自進入水簾洞,那他一定會有很好的游記擁毫端。畫家劉海粟九十高齡還來黃果樹寫生,可見黃果樹是怎樣的迷人了!
其次要算著名的風景區——安順龍宮了。龍宮有山有水有溶洞,特別是那溶洞,更叫人留連忘返。乘小舟沿天池緩緩進入洞中,各式各樣的鍾乳石進入眼簾:大石側立千丈,如壽星其樂無窮;如少女亭亭玉立;如蓮花盛開;裡面雖然很森然,但並不怎麼害怕。因為同游的人很多。到極致處,只聽飛瀑的聲音:仔細一看,龍宮飛瀑傾泄而下,如樂作焉!這種景象真是絕了!出了洞庭,沿著石級往上爬,便到了竹林公園。那裡的竹子遮了一片陰涼!心中會想起「無竹令人俗」之句來。龍宮有山有水有竹,可見龍宮之妙了。在石凳上休息下,看著藍藍的天,白雲悠悠,遠處農家,心情格外高興。難得的人間仙景不就是這里嗎?還有旋塘湖,聽人講,那水是旋轉的,因而取名旋塘湖。
其三來到安順北面的虹山湖,乘船在湖中盪漾,周圍是一些垂釣者,靜靜地盯著浮飄,那是垂釣者之快樂。九孔橋倒影在水中,醉心盪漾在湖中,心情是無比的歡暢!
西秀區,西秀山頂上的白石塔最為著名了。塔山廣場周圍環境幽美,是小息的地方。園通寺正在修建。旁邊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高樓林立,一片欣欣向榮向榮的景象。新大十字街心花園荷花開得正旺,看著來來往往的車馬行人,心裡想著他們正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生活!
朋友!我的故鄉安順的美景不只是以上所寫的幾個方面,如果你到我的故鄉安順來,一定會為這里的美景所吸引。朋友,我們期待著你到我的家鄉安順做客,那裡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都會打動你的。祝你一路順風!
㈧ 名家游記散文
豐子愷:《山中避雨》
前天同了兩女孩到西湖山中遊玩,天忽下雨。我們倉皇奔走,看見前方有一小廟,廟門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開小茶店而帶賣香煙的。我們趨之如歸。茶店雖小,茶也要一角錢一壺。但在這時候,即使兩角錢一壺,我們也不嫌貴了。
茶越沖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覺得掃興;這時候山中阻雨的一種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牽引了我的感興,反覺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謂「山色空濛雨亦奇」,我於此體會了這種境界的好處。然而兩個女孩子不解這種趣味,她們坐在這小茶店裡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悶萬狀。我無法把我所體驗的境界為她們說明,也不願使她們「大人化」而體驗我所感的趣味。
茶博士坐在門口拉胡琴。除雨聲外,這是我們當時所聞的唯一的聲音。拉的是《梅花三弄》,雖然聲音摸得不大正確,拍子還拉得不錯。這好像是因為顧客稀少,他坐在門口拉這曲胡琴來代替收音機作廣告的。可惜他拉了一會就罷,使我們所聞的只是嘈雜而冗長的雨聲。為了安慰兩個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氣地把胡琴遞給我。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兩個女孩很歡喜。「你會拉的?你會拉的?」我就拉給她們看。手法雖生,音階還摸得准。因為我小時候曾經請我家鄰近的柴主人阿慶教過《梅花三弄》,又請對面弄內一個裁縫司務大漢教過胡琴上的工尺。阿慶的教法很特別,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給你聽,卻不教你工尺的曲譜。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對他的拉奏望洋興嘆,始終學他不來。後來知道大漢識字,就請教他。他把小工調、正工調的音階位置寫了一張紙給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門。現在所以能夠摸出正確的音階者,一半由於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經驗,一半仍是根基於大漢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裡的雨窗下,我用胡琴從容地(因為快了要拉錯)拉了種種西洋小曲。
兩女孩和著了歌唱,好像是西湖上賣唱的,引得三家村裡的人都來看。一個女孩唱著《漁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著她拉,三家村裡的青年們也齊唱起來,一時把這苦雨荒山鬧得十分溫暖。我曾經吃過七八年音樂教師飯,曾經用鋼琴伴奏過混聲四部合唱.但是有生以來,沒有嘗過今日般的音樂的趣味。
兩部空黃包車拉過,被我們雇定了。我付了茶錢,還了胡琴,辭別三家村的青年們,坐上車子。油布遮蓋我面前,看不見雨景。我回味剛才的經驗,覺得胡琴這種樂器很有意思。
鋼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數十百元一具,製造雖精,世間有幾人能夠享用呢?胡琴只要兩三角錢一把,雖然音域沒有小提琴之廣,也盡夠演奏尋常小曲。雖然音色不比小提琴優美,裝配得法,其發音也還可聽。這種樂器在我國民間很流行,剃頭店裡有之,裁縫店裡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裡有之。
倘能多造幾個簡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漁光曲》—般流行於民間,其藝術陶冶的效果,恐比學校的音樂課廣大得多呢。
我離去三家村時,村裡的青年們都送我上車,表示惜別。我也覺得有些兒依依。(曾經搪塞他們說:「下星期再來!」其實恐怕我此生不會再到這三家村裡去吃茶且拉胡琴了。)若沒有胡琴的因緣,三家村裡的青年對於我這路人有何惜別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於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語雲:「樂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樂教師沒有實證過這句話,不料這天在這荒村中實證了。
1935年秋日作。
㈨ 關於澳門回歸的散文或詩歌
七子之歌.澳門
聞一多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版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權體,
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