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蟠桃是什麼做的
『壹』 《西游記》中蟠桃宴講了一個什麼事情
不知道你們發現了沒有,《西遊記》中唐僧三個徒弟的不幸都是自蟠桃盛會開始的,孫悟是就不用介紹了,豬八戒,過去的天蓬元帥,也是因為一個蟠桃大會讓他下界被貶成妖,沙僧同樣是因為在蟠桃會中失手打翻了玻璃盞被玉帝遷怒。
王母和玉帝就掌握了可以讓這些神仙活得更久的法寶——蟠桃。而那些被請來參加蟠桃會的都是一些中高級官員,像過去孫悟空的那個弼馬溫和蟠桃園園長肯定是不在邀請之內了。唐僧的前世金蟬子和地仙之祖鎮元子也是被邀請之內。玉帝和王母具體是怎麼分桃子的不清楚,官大的分高級桃子還是說有功的分高級桃子,都不清楚,只是知道蟠桃會其實就是一個名利的分發場罷了。
『貳』 西遊記中蟠桃會上的蟠桃是幾千年的
三種蟠桃都有,神仙也按級別高低享受蟠桃的檔次。
蟠桃會
蟠桃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桃類食品。相傳三月三日為西王母誕辰,當天西王母大開盛會,以蟠桃為主食,宴請眾仙,眾仙趕來為她祝壽。稱為蟠桃會。
蟠桃會是盛大而庄嚴的,低層次神仙們在蟠桃會上要注意行為舉止,否則很容易出軌被嚴厲懲罰。例如,根據《西遊記》,卷簾大將(沙和尚)僅僅因為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破一個酒杯,就被罰落入凡間;而天蓬元帥(豬八戒)則因為酒後騷擾蟾宮的嫦娥,被罰轉世到凡間,並且因失誤轉為豬身。
『叄』 《西遊記》蟠桃的描寫,你體會到了什麼
蟠桃分多少年一開花,多少年一結果,多少年一熟。但是,年限越長的功效也越好。給人的體會就是好事多磨,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要獲得大的成就,必須要沉得住氣,耐得住時間的考驗。
『肆』 西遊記的蟠桃是用柚子上的色
你好,西遊記的蟠桃是模型,
應該是泡沫做的模型,
不然一次性端好幾個,哪有那麼輕松。
望採納,謝謝
『伍』 西遊記里 蟠桃和人參果哪個珍貴
人參果「聞了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唐僧吃了後「有緣吃得草還丹,長壽苦捱妖怪難」,沒什麼屬性增長。
蟠桃: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在西遊里大概延壽千年),體健身輕。中間一千二百株,層花甘實,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吃了後直接成為神仙,得了幾千年乃至上萬年的壽命);後面一千二百株,紫紋緗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西遊天地壽命為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九千年蟠桃直接讓你活到會元結束)。
綜上所述,九千年的蟠桃在效果上強於人參果,六千年的和人參果互有長短但整體略遜。不過因蟠桃的數量較多,人參果珍稀程度姑且算與一株九千年的蟠桃相等比較合理
『陸』 西遊記中的蟠桃
那裡面的都是假的,真正的蟠桃沒那麼大個的
『柒』 86版的西遊記里的蟠桃用什麼做的
硅膠做的蟠桃
『捌』 游戲西遊記中的蟠桃是做什麼用的
西遊記游戲中有個蟠桃劫任務可以做,還有品仙桃副本,如果你在副本里看到蟠桃的話,是可以吃的吃了之後可以加滿血
『玖』 西遊記蟠桃園的蟠桃是假的嗎
真的桃子~擔不是蟠桃~是水蜜桃~
『拾』 《西遊記》中蟠桃和人參果的功效為何如此相似
《西遊記》中的蟠桃和人參果,一個歸王母所有,一個是鎮元大仙的鎮觀之寶;一個在九重天上的瑤池深處,一個在地上的萬壽山五庄觀。
但是,它們的功效卻十分相似。蟠桃分三等,低一等的三千年一成熟,吃了成仙了道,體健身輕;中一等的六千年一成熟,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高一等的九千年一成熟,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
人參果雖然只有一種,但近萬年才結三十個果子,而且造型奇特,與三朝未滿的孩童相似。若得那果子聞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若是吃上一個,就活四萬七千歲。
那麼,蟠桃和人參果,種植區域迥異,造型天差地別,為何功效如此相似,它們究竟有何淵源?三順在《西遊記》的雛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找到了答案。
在這部成書於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唐僧和猴行者(《西遊記》中孫悟空的雛形)在漫漫西行路上,路過西王母的瑤池。唐僧問猴行者:你來過這里嗎?猴行者道:我八百歲時,到此中偷了十個桃吃了,被王母捉下,左肋打了八百,右肋打了三千鐵棒,至今還疼呢。
唐僧道:今天蟠桃結實,我們偷幾個吃吧。
猴行者道:我不敢再偷了。
師徒幾人繼續前行,看到一個石盤,寬四五里地;兩個仙池,方圓數十里。幾人坐下休息的時候,唐僧看到萬丈石壁之中,有幾株桃樹,森森聳翠,上接青天,枝繁葉茂。唐僧同志又饞蟲涌動,挑唆猴行者去給他偷一顆。
猴行者道:此桃樹種一根,千年才生長出來,三千年才開花,萬年才結果,萬年才成熟。今樹上也就是十餘顆,有地神在此專門守候,實在不能偷。唐僧仍不甘心:你神通廣大,但去無妨。
說話之間,有三顆蟠桃掉進水裡,猴行者解釋說:此是蟠桃正熱,掉下水中了。唐僧道:正好我們可以找出來吃了。
猴行者只好取過來金環禪杖,在盤石上敲了三下,只見池中出來一個孩子,面帶青色,爪似鷹鷂,猴行者問:你幾歲?孩子道:三千歲。猴行者道:我不用你。又敲五下,出來一個面如滿月,身掛綉纓的孩子,行者問:你幾歲?孩子回答:我五千歲。行者又道:不用你。再敲七下,又出來一個孩子,行者問:你幾歲?孩子回答:我七千歲。
猴行者就把這個孩子取入手中,旋數下,孩子變作一顆乳棗,唐僧吃下。
對比《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的這段記載,很明顯,在《西遊記》中,作者把這段故事一分為二,再加以擴充,一段改成了王母的蟠桃,一段改成了鎮元大仙的人參果。
雖然《西遊記》中的這兩段故事並非作者的原創,但是經過作者的添枝加葉,情節更加曲折,內容更加豐富,語言也更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