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城壩遺址
⑴ 請問南充必須去的公園是那
南充市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古老嘉陵江畔的明珠,聞名遐邇的絲綢之鄉,久負盛名的水果之州,面積12494平方公里,人口726萬,地理坐標北緯30°35′——31°51′、東徑105°27′——106°58′之間,南北跨度165公里,東西跨度143公里,南充市人民政府駐順慶區。2003年,全市轄有180個鎮、302個鄉。市區建成區面積2006年為57.4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69萬人。東鄰達州市,南連廣安市,西與遂寧市、綿陽市接壤,北與廣元市、巴中市毗鄰。轄順慶區、高坪區、嘉陵區、南部縣、儀隴縣、西充縣、蓬安縣、營山縣,代管閬中市。區號0817,郵政編碼637000,車牌編號:川R 。
自然歷史
南充開發較早,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居住。夏代為「有果氏」之國,殷商屬巴國,周為巴子國屬地。戰國時期,約公元330年,巴子國國都遷閬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滅巴,十一年置閬中縣,隸巴郡(今重慶市)。秦代郡縣建置依舊。
西漢初,析閬中縣置安漢(今南充)、充國縣。新莽時更安漢縣為安新縣。
東漢興平元年境內置巴郡,轄安漢(郡治)、閬中、西充國(充國更名)、南充國縣(析充國縣置)。建安六年改巴郡為巴西郡,郡治遷閬中,隸屬未變。三國蜀漢、西晉、成漢時,郡縣依舊。東晉時,閬中為北巴西郡郡治,轄西充國(郡治)、南充國、安漢、羔羊縣(今儀隴境)。
南朝宋時,巴西郡為僚人所聚,郡縣遷今綿陽市境內僑置,轄閬中(郡治)、安漢、西國(西充國改)、南國(南充國改)、羔羊縣。南朝齊時,郡縣建置依舊。南充安漢閣朱德故居唐代,隸山南西道,境內置3州,轄閬州(閬中郡)閬中(閬內改,州郡治)、思恭(今閬中境)等19縣。
五代時,州縣設置未變。後唐於閬州置保寧軍,於果州置永寧軍。
北宋,境內置3州,轄隸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縣。
南宋,境內置1府,轄隸潼川府路的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縣及隸利州路的閬州閬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國、新政、西水縣和蓬州蓬池(州治)、儀隴、營山、伏虞、良山、相如縣等2州15縣。
明代隸四川布政使司,境內置2府,轄順慶府南充、西充縣和蓬州、營山、儀隴縣,保寧府閬中(府治)、南部等1州6縣。
清代隸四川省,境內置川北道,轄保寧府閬中(道府治)、南部縣,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營山、儀隴和蓬州(縣級州)等2府1州6縣。
中華民國初,隸四川省,境內置嘉陵道,轄南充(道治)、閬中、南部、西充、營山、儀隴、蓬安(蓬州改)等7縣。民國24年,境內置第十一行政督察區,轄南充(區治)、蓬安、營山、儀隴、西充、南部等6縣。閬中隸第十四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隸川北行署區,境內轄南充市(區治,區直轄)、南充、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等1市6縣;屬南充專區(治今岳池縣九龍鎮)。1952年撤川北行署區,隸四川省,南充專區治遷南充,轄縣未變,南充市改屬南充專區。1953年撤劍閣專區,劃閬中縣隸屬。1968年南充專區更名南充地區。1991年1月閬中撤縣建市。1993年7月撤南充地區、南充市及南充縣,設立南充市(地級),轄順慶(市治)、高坪、嘉陵3區及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5縣,閬中市由省直轄,南充市代管。
南充市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早在公元前316年即為巴國轄區,秦設巴郡,漢置安漢縣,自隋唐以來均為郡、州、道、府、路、署、縣所在地,以文化發達,人才輩出著稱。漢將紀信,蜀將張飛、王平、宋將張憲都是歷史上的名將,天文學家落下閎、三國碩儒譙周、《三國志》作者陳壽,唐代尹氏兄弟狀元(尹樞、尹極),宋代陳氏兄弟狀元、宰相(堯叟、堯佐、堯咨)都是南充歷史上的傑出人物。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羅瑞卿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前副主席張瀾都出生在南充。新中國成立後,南充是川北行政公署(省級行政區)、南充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川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享有「川北心臟」之稱。
交通文化
南充地區位置十分重要,居於"西通蜀都、東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聯重慶"的特殊地理位置,是四川內陸的交通、通訊樞紐,川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國家三峽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外開放的重要口岸。已形成公路、鐵路、航空、航運四位一體的交通網。公路1996年通車里程4620公里,通公路鄉鎮達100%,通公路村達80%。達成鐵路橫穿境內。民用機場天天通航。嘉陵江北上廣元可通航100噸級駁船、160馬力機動船,南下重慶可通航300噸級駁船、300馬力機動船。
南充市有西南石油大學、西華師范大學、川北醫學院、南充職業技術學院、西南交通大學中川學院等6所部省市屬大學,有博士點4個、博士後流動點3個、碩士點24個;有中等專業學校22所,省級重點中學5所,基本普及初等教育,文化、體育設施日趨完備。
經濟狀況
地形以淺丘為主。年平均氣溫約17.5℃,春季花明,夏日風清,秋熟香溢,冬至溫潤。生物資源豐富,盛產多種糧食和經濟作物,尤以蠶繭、柑桔、生豬等馳名全國,已成為名符其實的全國四大蠶桑生產基地和絲綢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境內重點資源有土地、動植物、水、天然氣、石油和鹽鹵等。石油和鹽鹵資源具有大規模開發條件,有望成為大型化工基地;占社會勞動力88%以上的農村勞動力資源潛力巨大。
風景旅遊
擁有全國和省、縣三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多個,旅遊景點40餘處,有全國歷史文化名城閬中市。白塔古廟及嘉陵江第一山錦屏山的秀色,白去山俊美,升鍾水庫清幽,太蓬山、金城山、凌雲山宗教文化,定會使遊人流連忘返。落下閎觀星樓、漢恆侯祠、萬卷樓、滕王閣、張憲祠、李淳風、袁天罡墓將勾起你的懷古幽幽情思。兩千多年的栽桑養蠶歷史形成絲綢文化,更是獨樹一幟。朱德故居、羅瑞卿故居、張瀾紀念室定將涌騰起人們對偉人雖去,但風范永存的激情。川北大木偶、川北燈戲、川北皮影、川北剪紙將縮小語言、文化時空差距,使人們為之傾倒。目前,南充市已開通兩條國際旅遊線路:一條是「將帥故里游」,一條是「三國遺跡尋蹤游」。
區內南部以歷史人文旅遊資源為特色,北部山區以自然山水旅遊資源為主。
曾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大巴山山區一帶,留下了近代中國革命許許多多的遺址遺跡。全區被列為國家、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30多處。米倉山東段、大巴山區優美的自然風景光彩奪目,如南江光霧山景區的喀斯特地貌景觀秀麗多彩,通江諾水河景區山清水秀、洞穴成群,鍾乳石景觀造型精美、玲瓏剔透。區內已建立了達縣真佛山、通江諾水河、南江光霧山、宣漢百里峽等以自然風景為主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還有巴中南龕坡-陽靈山、蓬溪赤城湖、遂寧廣德-靈泉、開江寶石湖、達縣明月江等市(縣)級風景名勝旅遊區,以及營山太蓬山、南充西山和升鍾水庫等旅遊點;開辟了達縣鐵山和西山、南充金城山、大竹五峰山等省級森林公園。
歷史文化遺跡:有渠縣馮煥闕、沈府君闕、趙家坪和蒲家灣無銘闕,渠縣王萬邦墓城壩遺址,開江縣陶牌坊,閬中桓侯廟和華光樓、川北道貢院、五龍廟,蓬溪單筒小井,達縣龍爪塔,南充奎閣、紫雲坪植茗靈園記岩刻,達縣真佛山廟群,蓬安雲山故城等多種歷史名勝景觀。
革命遺址:有儀隴朱德故居,通江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巴中川陝蘇維埃政府舊址,巴中特別市蘇維埃舊址,沙溪紅軍石刻標語和紅軍烈士墓碑,平昌劉伯堅烈士紀念碑,達縣石橋紅軍標語,南江縣城關紅四門及城牆、長赤蘇維埃政府舊址及石刻標語,宣漢王維舟舊居等多處革命文化遺址。
宗教名勝:有巴中南龕水寧寺和閬中大像山、岳池千佛岩、鄰水千佛崖摩崖石刻、摩崖造像及蓬溪寶梵寺大殿及壁畫,南充白塔、營山白塔、大竹白塔、廣安褒光寺、閬中李封觀和神壩磚塔等塔寺。
人造景觀:有遂寧赤城湖、麻子灘,閬中升鍾、西充紅旗、廣安全民、大竹鳥木、鄰水大洪河、開江寶石等人工水庫景觀。
⑵ 南充在那裡有什麼東西
南充市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古老嘉陵江畔的明珠,聞名遐邇的絲綢之鄉,久負盛名的水果之州,面積12494平方公里,人口726萬,地理坐標北緯30°35′——31°51′、東徑105°27′——106°58′之間,南北跨度165公里,東西跨度143公里,南充市人民政府駐順慶區。2003年,全市轄有180個鎮、302個鄉。市區建成區面積2006年為57.4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69萬人。東鄰達州市,南連廣安市,西與遂寧市、綿陽市接壤,北與廣元市、巴中市毗鄰。轄順慶區、高坪區、嘉陵區、南部縣、儀隴縣、西充縣、蓬安縣、營山縣,代管閬中市。區號0817,郵政編碼637000,車牌編號:川R 。 自然歷史 南充開發較早,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居住。夏代為「有果氏」之國,殷商屬巴國,周為巴子國屬地。戰國時期,約公元330年,巴子國國都遷閬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滅巴,十一年置閬中縣,隸巴郡(今重慶市)。秦代郡縣建置依舊。 西漢初,析閬中縣置安漢(今南充)、充國縣。新莽時更安漢縣為安新縣。 東漢興平元年境內置巴郡,轄安漢(郡治)、閬中、西充國(充國更名)、南充國縣(析充國縣置)。建安六年改巴郡為巴西郡,郡治遷閬中,隸屬未變。三國蜀漢、西晉、成漢時,郡縣依舊。東晉時,閬中為北巴西郡郡治,轄西充國(郡治)、南充國、安漢、羔羊縣(今儀隴境)。 南朝宋時,巴西郡為僚人所聚,郡縣遷今綿陽市境內僑置,轄閬中(郡治)、安漢、西國(西充國改)、南國(南充國改)、羔羊縣。南朝齊時,郡縣建置依舊。南充安漢閣朱德故居唐代,隸山南西道,境內置3州,轄閬州(閬中郡)閬中(閬內改,州郡治)、思恭(今閬中境)等19縣。 五代時,州縣設置未變。後唐於閬州置保寧軍,於果州置永寧軍。 北宋,境內置3州,轄隸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縣。 南宋,境內置1府,轄隸潼川府路的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縣及隸利州路的閬州閬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國、新政、西水縣和蓬州蓬池(州治)、儀隴、營山、伏虞、良山、相如縣等2州15縣。 明代隸四川布政使司,境內置2府,轄順慶府南充、西充縣和蓬州、營山、儀隴縣,保寧府閬中(府治)、南部等1州6縣。 清代隸四川省,境內置川北道,轄保寧府閬中(道府治)、南部縣,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營山、儀隴和蓬州(縣級州)等2府1州6縣。 中華民國初,隸四川省,境內置嘉陵道,轄南充(道治)、閬中、南部、西充、營山、儀隴、蓬安(蓬州改)等7縣。民國24年,境內置第十一行政督察區,轄南充(區治)、蓬安、營山、儀隴、西充、南部等6縣。閬中隸第十四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隸川北行署區,境內轄南充市(區治,區直轄)、南充、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等1市6縣;屬南充專區(治今岳池縣九龍鎮)。1952年撤川北行署區,隸四川省,南充專區治遷南充,轄縣未變,南充市改屬南充專區。1953年撤劍閣專區,劃閬中縣隸屬。1968年南充專區更名南充地區。1991年1月閬中撤縣建市。1993年7月撤南充地區、南充市及南充縣,設立南充市(地級),轄順慶(市治)、高坪、嘉陵3區及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5縣,閬中市由省直轄,南充市代管。 南充市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早在公元前316年即為巴國轄區,秦設巴郡,漢置安漢縣,自隋唐以來均為郡、州、道、府、路、署、縣所在地,以文化發達,人才輩出著稱。漢將紀信,蜀將張飛、王平、宋將張憲都是歷史上的名將,天文學家落下閎、三國碩儒譙周、《三國志》作者陳壽,唐代尹氏兄弟狀元(尹樞、尹極),宋代陳氏兄弟狀元、宰相(堯叟、堯佐、堯咨)都是南充歷史上的傑出人物。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羅瑞卿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前副主席張瀾都出生在南充。新中國成立後,南充是川北行政公署(省級行政區)、南充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川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享有「川北心臟」之稱。 交通文化 南充地區位置十分重要,居於"西通蜀都、東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聯重慶"的特殊地理位置,是四川內陸的交通、通訊樞紐,川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國家三峽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外開放的重要口岸。已形成公路、鐵路、航空、航運四位一體的交通網。公路1996年通車里程4620公里,通公路鄉鎮達100%,通公路村達80%。達成鐵路橫穿境內。民用機場天天通航。嘉陵江北上廣元可通航100噸級駁船、160馬力機動船,南下重慶可通航300噸級駁船、300馬力機動船。 南充市有西南石油大學、西華師范大學、川北醫學院、南充職業技術學院、西南交通大學中川學院等6所部省市屬大學,有博士點4個、博士後流動點3個、碩士點24個;有中等專業學校22所,省級重點中學5所,基本普及初等教育,文化、體育設施日趨完備。 經濟狀況 地形以淺丘為主。年平均氣溫約17.5℃,春季花明,夏日風清,秋熟香溢,冬至溫潤。生物資源豐富,盛產多種糧食和經濟作物,尤以蠶繭、柑桔、生豬等馳名全國,已成為名符其實的全國四大蠶桑生產基地和絲綢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境內重點資源有土地、動植物、水、天然氣、石油和鹽鹵等。石油和鹽鹵資源具有大規模開發條件,有望成為大型化工基地;占社會勞動力88%以上的農村勞動力資源潛力巨大。 風景旅遊 擁有全國和省、縣三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多個,旅遊景點40餘處,有全國歷史文化名城閬中市。白塔古廟及嘉陵江第一山錦屏山的秀色,白去山俊美,升鍾水庫清幽,太蓬山、金城山、凌雲山宗教文化,定會使遊人流連忘返。落下閎觀星樓、漢恆侯祠、萬卷樓、滕王閣、張憲祠、李淳風、袁天罡墓將勾起你的懷古幽幽情思。兩千多年的栽桑養蠶歷史形成絲綢文化,更是獨樹一幟。朱德故居、羅瑞卿故居、張瀾紀念室定將涌騰起人們對偉人雖去,但風范永存的激情。川北大木偶、川北燈戲、川北皮影、川北剪紙將縮小語言、文化時空差距,使人們為之傾倒。目前,南充市已開通兩條國際旅遊線路:一條是「將帥故里游」,一條是「三國遺跡尋蹤游」。 區內南部以歷史人文旅遊資源為特色,北部山區以自然山水旅遊資源為主。 曾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大巴山山區一帶,留下了近代中國革命許許多多的遺址遺跡。全區被列為國家、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30多處。米倉山東段、大巴山區優美的自然風景光彩奪目,如南江光霧山景區的喀斯特地貌景觀秀麗多彩,通江諾水河景區山清水秀、洞穴成群,鍾乳石景觀造型精美、玲瓏剔透。區內已建立了達縣真佛山、通江諾水河、南江光霧山、宣漢百里峽等以自然風景為主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還有巴中南龕坡-陽靈山、蓬溪赤城湖、遂寧廣德-靈泉、開江寶石湖、達縣明月江等市(縣)級風景名勝旅遊區,以及營山太蓬山、南充西山和升鍾水庫等旅遊點;開辟了達縣鐵山和西山、南充金城山、大竹五峰山等省級森林公園。 歷史文化遺跡:有渠縣馮煥闕、沈府君闕、趙家坪和蒲家灣無銘闕,渠縣王萬邦墓城壩遺址,開江縣陶牌坊,閬中桓侯廟和華光樓、川北道貢院、五龍廟,蓬溪單筒小井,達縣龍爪塔,南充奎閣、紫雲坪植茗靈園記岩刻,達縣真佛山廟群,蓬安雲山故城等多種歷史名勝景觀。 革命遺址:有儀隴朱德故居,通江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巴中川陝蘇維埃政府舊址,巴中特別市蘇維埃舊址,沙溪紅軍石刻標語和紅軍烈士墓碑,平昌劉伯堅烈士紀念碑,達縣石橋紅軍標語,南江縣城關紅四門及城牆、長赤蘇維埃政府舊址及石刻標語,宣漢王維舟舊居等多處革命文化遺址。 宗教名勝:有巴中南龕水寧寺和閬中大像山、岳池千佛岩、鄰水千佛崖摩崖石刻、摩崖造像及蓬溪寶梵寺大殿及壁畫,南充白塔、營山白塔、大竹白塔、廣安褒光寺、閬中李封觀和神壩磚塔等塔寺。 人造景觀:有遂寧赤城湖、麻子灘,閬中升鍾、西充紅旗、廣安全民、大竹鳥木、鄰水大洪河、開江寶石等人工水庫景觀。
⑶ 四川省南充市怎麼樣,能給我各個方面介紹下嗎
南充市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面積12494平方公里,人口705.6萬。有"絲綢之鄉"和"果城"之稱。每年的絲綢節吸引海內外眾多遊客。轄順慶區、高坪區、嘉陵區、南部縣、儀隴縣、西充縣、蓬安縣、營山縣,代管閬中市。自然歷史 南充開發較早,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居住。夏代為「有果氏」之國,殷商屬巴國,周為巴子國屬地。戰國時期,約公元330年,巴子國國都遷閬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滅巴,十一年置閬中縣,隸巴郡(今重慶市)。秦代郡縣建置依舊。西漢初,析閬中縣置安漢(今南充)、充國縣。新莽時更安漢縣為安新縣。東漢興平元年境內置巴郡,轄安漢(郡治)、閬中、西充國(充國更名)、南充國縣(析充國縣置)。建安六年改巴郡為巴西郡,郡治遷閬中,隸屬未變。三國蜀漢、西晉、成漢時,郡縣依舊。東晉時,閬中為北巴西郡郡治,轄西充國(郡治)、南充國、安漢、羔羊縣(今儀隴境)。 南朝宋時,巴西郡為僚人所聚,郡縣遷今綿陽市境內僑置,轄閬中(郡治)、安漢、西國(西充國改)、南國(南充國改)、羔羊縣。南朝齊時,郡縣建置依舊。南充安漢閣朱德故居唐代,隸山南西道,境內置3州,轄閬州(閬中郡)閬中(閬內改,州郡治)、思恭(今閬中境)等19縣。五代時,州縣設置未變。後唐於閬州置保寧軍,於果州置永寧軍。北宋,境內置3州,轄隸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縣。南宋,境內置1府,轄隸潼川府路的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縣及隸利州路的閬州閬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國、新政、西水縣和蓬州蓬池(州治)、儀隴、營山、伏虞、良山、相如縣等2州15縣。 明代隸四川布政使司,境內置2府,轄順慶府南充、西充縣和蓬州( 蓬安有著名的陳麗眼鏡城( www.payj.cn),是蓬安朋友們配鏡的最佳去處,從1995年至今,一起是南充市質量監督協會和蓬安防疫檢測站學生視力檢測中心唯一指定配鏡中心。)、營山、儀隴縣,保寧府閬中(府治)、南部等1州6縣。清代隸四川省,境內置川北道,轄保寧府閬中(道府治)、南部縣,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營山、儀隴和蓬州(縣級州)等2府1州6縣。中華民國初,隸四川省,境內置嘉陵道,轄南充(道治)、閬中、南部、西充、營山、儀隴、蓬安(蓬州改)等7縣。民國24年,境內置第十一行政督察區,轄南充(區治)、蓬安、營山、儀隴、西充、南部等6縣。閬中隸第十四行政督察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隸川北行署區,境內轄南充市(區治,區直轄)、南充、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等1市6縣;屬南充專區(治今岳池縣九龍鎮)。1952年撤川北行署區,隸四川省,南充專區治遷南充,轄縣未變,南充市改屬南充專區。1953年撤劍閣專區,劃閬中縣隸屬。1968年南充專區更名南充地區。1991年1月閬中撤縣建市。1993年7月撤南充地區、南充市及南充縣,設立南充市(地級),轄順慶(市治)、高坪、嘉陵3區及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5縣,閬中市由省直轄,南充市代管。南充,古老嘉陵江畔的明珠,聞名遐邇的絲綢之鄉,久負盛名的水果之州。南充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地處嘉陵江中游。介於北緯30°35′—31°51′,東經105°27′—106 °58′之間。南北跨度165公里,東西跨度143公里。東鄰小平故里廣安地區,南連西南最大工業城市重慶,西通巴蜀大都市成都,北接川北門戶廣元. 南充市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早在公元前316年即為巴國轄區,秦設巴郡,漢置安漢縣,自隋唐以來均為郡、州、道、府、路、署、縣所在地,以文化發達,人才輩出著稱。漢將紀信,蜀將張飛、王平、宋將張憲都是歷史上的名將,天文學家落下閎、三國碩儒譙周、《三國志》作者陳壽,唐代尹氏兄弟狀元(尹樞、尹極),宋代陳氏兄弟狀元、宰相(堯叟、堯佐、堯咨)都是南充歷史上的傑出人物。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羅瑞卿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前副主席張瀾都出生在南充。新中國成立後,南充是川北行政公署(省級行政區)、南充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川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享有"川北心臟"之稱。 交通文化 南充地區位置十分重要,居於"西通蜀都、東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聯重慶"的特殊地理位置,是四川內陸的交通、通訊樞紐,川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國家三峽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外開放的重要口岸。已形成公路、鐵路、航空、航運四位一體的交通網。公路1996年通車里程4620公里,通公路鄉鎮達100%,通公路村達80%。達成鐵路橫穿境內。民用機場天天通航。嘉陵江北上廣元可通航100噸級駁船、160馬力機動船,南下重慶可通航300噸級駁船、300馬力機動船。 南充市有西南石油大學、西華師范大學、川北醫學院、南充職業技術學院、西南交通大學中川學院等6所部省市屬大學,有博士點4個、博士後流動點3個、碩士點24個;有中等專業學校22所,省級重點中學5所,基本普及初等教育,文化、體育設施日趨完備。經濟狀況 地形以淺丘為主。年平均氣溫約17.5℃,春季花明,夏日風清,秋熟香溢,冬至溫潤。生物資源豐富,盛產多種糧食和經濟作物,尤以蠶繭、柑桔、生豬等馳名全國,已成為名符其實的全國四大蠶桑生產基地和絲綢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境內重點資源有土地、動植物、水、天然氣、石油和鹽鹵等。石油和鹽鹵資源具有大規模開發條件,有望成為大型化工基地;占社會勞動力88%以上的農村勞動力資源潛力巨大。風景旅遊 擁有全國和省、縣三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多個,旅遊景點40餘處,有全國歷史文化名城閬中市。白塔古廟及嘉陵江第一山錦屏山的秀色,白去山俊美,升鍾水庫清幽,太蓬山、金城山、凌雲山宗教文化,定會使遊人流連忘返。落下閎觀星樓、漢恆侯祠、萬卷樓、滕王閣、張憲祠、李淳風、袁天罡墓將勾起你的懷古幽幽情思。兩千多年的栽桑養蠶歷史形成絲綢文化,更是獨樹一幟。朱德故居、羅瑞卿故居、張瀾紀念室定將涌騰起人們對偉人雖去,但風范永存的激情。川北大木偶、川北燈戲、川北皮影、川北剪紙將縮小語言、文化時空差距,使人們為之傾倒。目前,南充市已開通兩條國際旅遊線路:一條是「將帥故里游」,一條是「三國遺跡尋蹤游」。 區內南部以歷史人文旅遊資源為特色,北部山區以自然山水旅遊資源為主。曾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大巴山山區一帶,留下了近代中國革命許許多多的遺址遺跡。全區被列為國家、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30多處。米倉山東段、大巴山區優美的自然風景光彩奪目,如南江光霧山景區的喀斯特地貌景觀秀麗多彩,通江諾水河景區山清水秀、洞穴成群,鍾乳石景觀造型精美、玲瓏剔透。區內已建立了達縣真佛山、通江諾水河、南江光霧山、宣漢百里峽等以自然風景為主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還有巴中南龕坡-陽靈山、蓬溪赤城湖、遂寧廣德-靈泉、開江寶石湖、達縣明月江等市(縣)級風景名勝旅遊區,以及營山太蓬山、南充西山和升鍾水庫等旅遊點;開辟了達縣鐵山和西山、南充金城山、大竹五峰山等省級森林公園。歷史文化遺跡:有渠縣馮煥闕、沈府君闕、趙家坪和蒲家灣無銘闕,渠縣王萬邦墓城壩遺址,開江縣陶牌坊,閬中桓侯廟和華光樓、川北道貢院、五龍廟,蓬溪單筒小井,達縣龍爪塔,南充奎閣、紫雲坪植茗靈園記岩刻,達縣真佛山廟群,蓬安雲山故城等多種歷史名勝景觀。 革命遺址:有儀隴朱德故居,通江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巴中川陝蘇維埃政府舊址,巴中特別市蘇維埃舊址,沙溪紅軍石刻標語和紅軍烈士墓碑,平昌劉伯堅烈士紀念碑,達縣石橋紅軍標語,南江縣城關紅四門及城牆、長赤蘇維埃政府舊址及石刻標語,宣漢王維舟舊居等多處革命文化遺址。 宗教名勝:有巴中南龕水寧寺和閬中大像山、岳池千佛岩、鄰水千佛崖摩崖石刻、摩崖造像及蓬溪寶梵寺大殿及壁畫,南充白塔、營山白塔、大竹白塔、廣安褒光寺、閬中李封觀和神壩磚塔等塔寺。 人造景觀:有遂寧赤城湖、麻子灘,閬中升鍾、西充紅旗、廣安全民、大竹鳥木、鄰水大洪河、開江寶石等人工水庫景觀。
⑷ 南充在那裡啊
南充市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古老嘉陵江畔的明珠,聞名遐邇的絲綢之鄉,久負盛名的水果之州,面積12494平方公里,人口726萬,地理坐標北緯30°35′——31°51′、東徑105°27′——106°58′之間,南北跨度165公里,東西跨度143公里,南充市人民政府駐順慶區。2003年,全市轄有180個鎮、302個鄉。市區建成區面積2006年為57.4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69萬人。東鄰達州市,南連廣安市,西與遂寧市、綿陽市接壤,北與廣元市、巴中市毗鄰。轄順慶區、高坪區、嘉陵區、南部縣、儀隴縣、西充縣、蓬安縣、營山縣,代管閬中市。區號0817,郵政編碼637000,車牌編號:川R 。 自然歷史 南充開發較早,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居住。夏代為「有果氏」之國,殷商屬巴國,周為巴子國屬地。戰國時期,約公元330年,巴子國國都遷閬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滅巴,十一年置閬中縣,隸巴郡(今重慶市)。秦代郡縣建置依舊。 西漢初,析閬中縣置安漢(今南充)、充國縣。新莽時更安漢縣為安新縣。 東漢興平元年境內置巴郡,轄安漢(郡治)、閬中、西充國(充國更名)、南充國縣(析充國縣置)。建安六年改巴郡為巴西郡,郡治遷閬中,隸屬未變。三國蜀漢、西晉、成漢時,郡縣依舊。東晉時,閬中為北巴西郡郡治,轄西充國(郡治)、南充國、安漢、羔羊縣(今儀隴境)。 南朝宋時,巴西郡為僚人所聚,郡縣遷今綿陽市境內僑置,轄閬中(郡治)、安漢、西國(西充國改)、南國(南充國改)、羔羊縣。南朝齊時,郡縣建置依舊。南充安漢閣朱德故居唐代,隸山南西道,境內置3州,轄閬州(閬中郡)閬中(閬內改,州郡治)、思恭(今閬中境)等19縣。 五代時,州縣設置未變。後唐於閬州置保寧軍,於果州置永寧軍。 北宋,境內置3州,轄隸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縣。 南宋,境內置1府,轄隸潼川府路的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縣及隸利州路的閬州閬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國、新政、西水縣和蓬州蓬池(州治)、儀隴、營山、伏虞、良山、相如縣等2州15縣。 明代隸四川布政使司,境內置2府,轄順慶府南充、西充縣和蓬州、營山、儀隴縣,保寧府閬中(府治)、南部等1州6縣。 清代隸四川省,境內置川北道,轄保寧府閬中(道府治)、南部縣,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營山、儀隴和蓬州(縣級州)等2府1州6縣。 中華民國初,隸四川省,境內置嘉陵道,轄南充(道治)、閬中、南部、西充、營山、儀隴、蓬安(蓬州改)等7縣。民國24年,境內置第十一行政督察區,轄南充(區治)、蓬安、營山、儀隴、西充、南部等6縣。閬中隸第十四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隸川北行署區,境內轄南充市(區治,區直轄)、南充、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等1市6縣;屬南充專區(治今岳池縣九龍鎮)。1952年撤川北行署區,隸四川省,南充專區治遷南充,轄縣未變,南充市改屬南充專區。1953年撤劍閣專區,劃閬中縣隸屬。1968年南充專區更名南充地區。1991年1月閬中撤縣建市。1993年7月撤南充地區、南充市及南充縣,設立南充市(地級),轄順慶(市治)、高坪、嘉陵3區及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5縣,閬中市由省直轄,南充市代管。 南充市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早在公元前316年即為巴國轄區,秦設巴郡,漢置安漢縣,自隋唐以來均為郡、州、道、府、路、署、縣所在地,以文化發達,人才輩出著稱。漢將紀信,蜀將張飛、王平、宋將張憲都是歷史上的名將,天文學家落下閎、三國碩儒譙周、《三國志》作者陳壽,唐代尹氏兄弟狀元(尹樞、尹極),宋代陳氏兄弟狀元、宰相(堯叟、堯佐、堯咨)都是南充歷史上的傑出人物。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羅瑞卿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前副主席張瀾都出生在南充。新中國成立後,南充是川北行政公署(省級行政區)、南充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川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享有「川北心臟」之稱。 擁有全國和省、縣三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多個,旅遊景點40餘處,有全國歷史文化名城閬中市。白塔古廟及嘉陵江第一山錦屏山的秀色,白去山俊美,升鍾水庫清幽,太蓬山、金城山、凌雲山宗教文化,定會使遊人流連忘返。落下閎觀星樓、漢恆侯祠、萬卷樓、滕王閣、張憲祠、李淳風、袁天罡墓將勾起你的懷古幽幽情思。兩千多年的栽桑養蠶歷史形成絲綢文化,更是獨樹一幟。朱德故居、羅瑞卿故居、張瀾紀念室定將涌騰起人們對偉人雖去,但風范永存的激情。川北大木偶、川北燈戲、川北皮影、川北剪紙將縮小語言、文化時空差距,使人們為之傾倒。目前,南充市已開通兩條國際旅遊線路:一條是「將帥故里游」,一條是「三國遺跡尋蹤游」。 區內南部以歷史人文旅遊資源為特色,北部山區以自然山水旅遊資源為主。 曾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大巴山山區一帶,留下了近代中國革命許許多多的遺址遺跡。全區被列為國家、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30多處。米倉山東段、大巴山區優美的自然風景光彩奪目,如南江光霧山景區的喀斯特地貌景觀秀麗多彩,通江諾水河景區山清水秀、洞穴成群,鍾乳石景觀造型精美、玲瓏剔透。區內已建立了達縣真佛山、通江諾水河、南江光霧山、宣漢百里峽等以自然風景為主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還有巴中南龕坡-陽靈山、蓬溪赤城湖、遂寧廣德-靈泉、開江寶石湖、達縣明月江等市(縣)級風景名勝旅遊區,以及營山太蓬山、南充西山和升鍾水庫等旅遊點;開辟了達縣鐵山和西山、南充金城山、大竹五峰山等省級森林公園。 歷史文化遺跡:有渠縣馮煥闕、沈府君闕、趙家坪和蒲家灣無銘闕,渠縣王萬邦墓城壩遺址,開江縣陶牌坊,閬中桓侯廟和華光樓、川北道貢院、五龍廟,蓬溪單筒小井,達縣龍爪塔,南充奎閣、紫雲坪植茗靈園記岩刻,達縣真佛山廟群,蓬安雲山故城等多種歷史名勝景觀。 革命遺址:有儀隴朱德故居,通江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巴中川陝蘇維埃政府舊址,巴中特別市蘇維埃舊址,沙溪紅軍石刻標語和紅軍烈士墓碑,平昌劉伯堅烈士紀念碑,達縣石橋紅軍標語,南江縣城關紅四門及城牆、長赤蘇維埃政府舊址及石刻標語,宣漢王維舟舊居等多處革命文化遺址。 宗教名勝:有巴中南龕水寧寺和閬中大像山、岳池千佛岩、鄰水千佛崖摩崖石刻、摩崖造像及蓬溪寶梵寺大殿及壁畫,南充白塔、營山白塔、大竹白塔、廣安褒光寺、閬中李封觀和神壩磚塔等塔寺。 人造景觀:有遂寧赤城湖、麻子灘,閬中升鍾、西充紅旗、廣安全民、大竹鳥木、鄰水大洪河、開江寶石等人工水庫景觀。
⑸ 達州市地名的來歷
達州市位於四川省東北部,大巴山南麓。地處北緯30°92′-32°20′,東經103°29′-108.23′之間。北接陝西安康和湖北十堰,南與廣安市接壤,東、東南與重慶市萬州區城口縣、開縣及重慶市梁平縣、墊江縣相鄰,西抵巴中市和南充市,是川渝鄂陝四省。
全市幅員面積16591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3月31日),人口712萬人(2012年)其中常住人口546萬。現轄1市轄區,5縣,1縣級市(截至2013年3月31日)。
【地名由來】達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達州上古屬巴地,自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設縣治所,歷為州、郡、府、專署、地區所在地,隋、唐稱通州,宋、元、明、清為達州,1999年撤銷達川地區,成立地級達州市。 清設達縣。因此地聯絡金房,翼帶漢沔,西出渠閬,東下夔巫,地居四達之路,故名。
【土地資源】2000年全市土地面積為166平方公里(2001-2003年無變化)。耕地面積為90.80萬公頃。2001年略有減少,為90.08萬公頃。人均耕地2000年為人均0.055公頃,2001年為0.054公頃。平壩、丘陵土地肥沃,有機物含量豐富,主要分布在開江縣、達縣、通川區、大竹縣、渠縣等地。境內潛在土地資源十分豐富。低產田土、低產園地、低產林地、低產水面土地有57.6萬公頃,佔全市耕地、林地、園地、養殖水面之和的47.67%。以大竹縣、達縣、宣漢縣、萬源市較多。待開發土地資源為27.03萬公頃,占轄區面積的16.31%。以萬源市、宣漢縣、達縣較多。
【礦產資源】全市已發現礦物38種,產地250餘處。其中探明儲量的28種,產地146處;可開發利用的28種,已開發利用的21種。
【水能資源】年平均降水量為207億立方米,年徑流總量為105.7億立方米,過境水量145.685億立方米。溪河分布廣,水資源發電潛力很大,水力蘊藏可開發量為44萬千瓦。2000年發電量為20.07億千瓦時,供電量為25.27億千瓦時。2001年發電量為20.30億千瓦時,比2000年增加5.1%;供電量為29.26億千瓦時,比2000年增加15.8%。
【醫葯資源】全市普查鑒定的2158種植物中,可供葯用的1652種,現已收入標準的有500多種。大宗品種有30多個,暢銷國內外市場。達縣出產的白芷、紅花、百合、烏梅;宣漢出產的黃連、黨參、大力子、厚朴;開江縣出產的香附子、山植;萬源市出產的陳皮、黨參、柴胡、杜仲、天麻。渠縣出產的白芷、川芎等均為大宗產品。其中天麻、杜仲、黃柏、厚朴、首烏等頗負盛名。
【動植物資源】全市共有脊椎動物400餘種,其中獸類60多種,鳥類230多種,爬行類14種,兩棲類10多種,魚類85種。有國家、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2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獸類14種,鳥類20種,兩棲類1種(大鯢,俗稱娃娃魚);屬省重點保護的獸類3種,鳥類12種,爬行類2種;屬四川省林業廳公布的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250種。
全區有野生植物5000餘種,分屬201科、1269屬,具有種類多、分布廣、數量大、南北植物兼備等特點。除稀珍保護植物31種,佔全國列為保護類的8.8%左右外,還有葯用價值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澱粉植物、纖維植物、單寧植物、菌藻類植物和花卉等。
【旅遊資源】達州市的名山大川、河湖風光、花草樹木、飛禽走獸等,自然景色絢麗多姿,被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贊為「西南奇勝」。達州市歷史悠久,廟宇古塔,石刻雕塑遍布全境;歷代能工巧匠、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跡。革命文物亦為豐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達州市是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組成部分。無產階級革命家劉伯承、徐向前、李先念、王維舟和李家俊都曾在這塊土地上戰斗過和生活過,留下諸多文物可供後人瞻仰。在已公布的全國和全省重要文物保護單位中,達州市有15處。主要名勝古跡有:通川區的神劍園、蓮花湖、龍爪塔、嘎雲亭、鳳凰山上的元稹紀念館;達縣的石橋古鎮、真佛山、太平寨、鐵山森林公園;開江縣的牌坊、金山寺;萬源市的花萼山、觀音峽、八台山以及萬源保衛戰陳列館;宣漢縣的羅家壩遺址、百里峽、王維舟紀念館和紅四方面軍第33軍紀念碑;渠縣的城壩遺址、土溪漢闕、文廟、三匯文峰塔;大竹縣的五峰山、竹海公園等。
【森林資源】全市主要喬木和灌木有73科192屬357種。現有林業用地622087公頃,占幅員面積的37.5%。其中有喬木林地403048公頃,灌木林地72768公頃,疏林地48207公頃,未成林造林地35013公頃,跡地50203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2.21%。達州市有經濟林木面積42092公頃,占林業用地的6.77%。主要有:木本油料的油桐、油檄攬、油茶、核桃等;木本食物的板栗、柿;木本葯材的杜仲、黃柏、厚朴、銀杏等;水果類的柑桔、蘋果、梨、桃等。林化、林副類的生漆、銀耳、木耳等;還有桑、茶等。特別是油桐、生漆等產量和質量在全國和全省頗有名氣。
【草地資源】全市草場植物約有100科475種,其中可供牲畜採食的植物約432種。在飼用植物中,禾本科約73種,菊科45種,豆科44種,莎草科18種,雜類295種,可供引種馴化栽培的15種。全市天然草場面積389840公頃,占幅員面積的23.5%。全市成片草場面積111處,面積為90666.67公頃,占草場總面積的23.26%,其中面積666公頃(萬畝草場)以上32處,面積共52000公頃,主要分布在萬源市、宣漢縣、達縣。全市草場資源的年產草量6438554噸,其中可利用量396679.6噸,利用率61.61%。
【行政區劃】
達州市現轄通川區、達縣、宣漢、開江、大竹、渠縣5個縣和代管萬源市。全市幅員面積16591平方公里,人口680萬人(2011年)。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滿族、侗族、瑤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新中國成立後,老區人民發揚紅軍精神,艱苦創業,使具有光榮歷史的達州形成了自己的經濟優勢和獨特的文化風情。
【歷史沿革】
達州上古時屬巴地,夏屬梁州,殷商屬雍州,春秋戰國屬巴國,秦和西漢屆宕渠縣。
東漢和帝永元八年(96年),析渠縣置宣漢縣。劉宋永初年間(420~422),升宣漢縣為巴渠郡,轄宣漢,始興,巴渠,東關,新安,下蒲,晉興七縣。梁大同二年(536),廢巴渠郡置萬州,轄開巴郡,新安郡,萬榮郡等七郡。西魏廢帝二年(553)改萬州為通州。隋大業三年(607)通州改為通川郡。唐武德元年(618)復名通州。
武德三年,於通川縣城置通川總管府,轄通,萬等八州。[1]武德七年,改總管府為都督府。貞觀五年(631),廢都督府。天寶元年(712)。改通州為通川郡。乾元元年(758)復名通州。宋乾德三年(965),通州改名達州。明洪武九年(1376),降州為縣。正德九年(1514)復升為府級州,轄東鄉,太平二縣。清嘉慶七年(1802),改達州為綏定府。
民國二年(1913)撤綏定府。民國24年,川政統一,置四川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開江,開江解放。11日大竹解放,12日渠縣解放,15日達縣解放,17日宣漢解放,29日萬源解放。至此,達州所屬各縣全部解放。
1950年改行政督察區為川北行署區達縣專區,1952年改為四川省達縣專區,1968年改為四川省達縣地區,1993年更名為達川地區。2000年又撤除地建市,改為達州市。達州城歷為郡,州,府,專區,地區治所。
1950年設達縣專區,屬川北行署區。達縣專署駐達縣,轄達縣、宣漢、開江、平昌(原平昌設治局改設,駐江口)、巴中、南江、通江、萬源等8縣。1952年達縣專區屬四川省領導。
1953年原大竹專區所屬大竹、渠縣、鄰水3縣劃入達縣專區。轄11縣。
1970年達縣專區改稱達縣地區,地區駐達縣。轄達縣、萬源、宣漢、開江、鄰水、大竹、渠縣、南江、巴中、平昌、通江等11縣。
1976年由達縣析置達縣市,屬達縣地區領導。達縣地區駐達縣市。轄1市、11縣。
1979年由萬源縣析置白沙工農區(相當於縣級),工農區政府駐白沙公社。達縣地區轄1市、11縣、1工農區。
國務院1993年7月5日批准(國函[1993]98號):將達縣地區、達縣市更名為達川地區、達川市;將巴中市、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劃給新設立的巴中地區管轄;撤銷萬源縣、白沙農工區,合並設立萬源市。
國務院1999年6月20日批准(國函[1999]51號):(1)撤銷達川地區和縣級達川市,設立地級達州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通川區荷葉街。(2)達州市新設通川區,以原達川市的行政區域為通川區的行政區域,將達縣的雙龍鄉劃歸通川區管轄。區人民政府駐西外鎮。(3)達州市轄原達川地區的達縣、宣漢縣、開江縣、渠縣、大竹縣和新設立的通川區。原達川地區的萬源市由四川省直轄,達州市代管。
⑹ 四川南充都有些什麼名勝風景,好吃好玩的
南充古樸,鍾靈毓秀,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因立城久遠,人才輩出、文化傳統深厚,故市內佳境眾多,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擁有全國和省、縣三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多個,旅遊景點60餘處,既有名揚遐邇的勝跡名苑,天生麗質的自然風光,還有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有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古城閬中,白塔古廟及嘉陵江第一山錦屏山的秀色,白雲山俊美,升鍾水庫清幽,太蓬山、金城山、凌雲山宗教文化,定會使遊人流連忘返。閬中滕王閣、觀星樓、漢恆侯祠、萬卷樓、張憲祠、李淳風墓、袁天罡墓以及漢將軍王平墓將勾起你的懷古幽幽情思。兩千多年的栽桑養蠶歷史形成絲綢文化,更是獨樹一幟。朱德故居、羅瑞卿故居、張瀾紀念室定將涌騰起人們對偉人雖去,但風范永存的激情。川北大木偶、川北燈戲、川北皮影、川北剪紙將縮小語言、文化時空差距,使人們為之傾倒。目前,南充市已開通兩條國際旅遊線路:一條是「將帥故里游」,一條是「三國遺跡尋蹤游」。
區內南部以歷史人文旅遊資源為特色,北部山區以自然山水旅遊資源為主。
曾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大巴山山區一帶,留下了近代中國革命許許多多的遺址遺跡。全區被列為國家、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30多處。米倉山東段、大巴山區優美的自然風景光彩奪目,如南江光霧山景區的喀斯特地貌景觀秀麗多彩,通江諾水河景區山清水秀、洞穴成群,鍾乳石景觀造型精美、玲瓏剔透。區內已建立了達縣真佛山、通江諾水河、南江光霧山、宣漢百里峽等以自然風景為主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還有巴中南龕坡-陽靈山、蓬溪赤城湖、遂寧廣德-靈泉、開江寶石湖、達縣明月江等市(縣)級風景名勝旅遊區,以及營山太蓬山、南充西山和南部升鍾水庫等旅遊點;開辟了達縣鐵山和西山、南充金城山、大竹五峰山等省級森林公園。
歷史文化遺跡:有青居淳祐故城遺址,渠縣馮煥闕、沈府君闕、趙家坪和蒲家灣無銘闕,渠縣王萬邦墓城壩遺址,開江縣陶牌坊,閬中桓侯廟和華光樓、川北道貢院、五龍廟,蓬溪單筒小井,達縣龍爪塔,南充奎閣、紫雲坪植茗靈園記岩刻,達縣真佛山廟群,蓬安雲山故城等多種歷史名勝景觀。
革命遺址:有儀隴朱德故居,通江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巴中川陝蘇維埃政府舊址,巴中特別市蘇維埃舊址,沙溪紅軍石刻標語和紅軍烈士墓碑,平昌劉伯堅烈士紀念碑,達縣石橋紅軍標語,南江縣城關紅四門及城牆、長赤蘇維埃政府舊址及石刻標語,宣漢王維舟舊居等多處革命文化遺址。
宗教名勝:有巴中南龕水寧寺和閬中大像山、岳池千佛岩、鄰水千佛崖摩崖石刻、摩崖造像及蓬溪寶梵寺大殿及壁畫,南充白塔、營山白塔、大竹白塔、廣安褒光寺、南部禹跡山、南部李封觀和神壩磚塔等塔寺。
人造景觀:麻子灘,升鍾水庫、西充紅旗、廣安全民、大竹鳥木、鄰水大洪河、開江寶石、八爾灘等人工水庫景觀。
古南充八景:果山秋色、白塔晨鍾、金泉夜月、棲樂靈池、青居煙樹、曲水晴波、朱鳳朝霞、連洲古讖。
新南充八景:西山宛如「睡美人」、北湖勝景迷人眼、清泉寺廟成聖地、萬卷樓上「破萬卷」、奎閣風采仍依舊、川北行署舊址風光美、瑞卿故居成勝景、老君道觀名遠揚。
⑺ 男充的社會問題
南充是已有建城2200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四川省八大中心城市之一,川東北中心城市,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古老嘉陵江畔的明珠,聞名遐邇的絲綢之鄉,久負盛名的水果之州,面積12494平方公里,人口730萬,地理坐標北緯30°35′~ 31°51′、東經105°27′~ 106°58′之間,南北跨度165公里,東西跨度143公里。
行政區劃
南充市人民政府駐順慶區。2003年,全市轄有180個鎮、302個鄉。市區建成區面積2006年為57.4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69萬人。東鄰達州市,南連廣安市,西與遂寧市、綿陽市接壤,北與廣元市、巴中市毗鄰。轄順慶區、高坪區、嘉陵區、南部縣、儀隴縣、西充縣、蓬安縣、營山縣,代管閬中市。地形以淺丘為主。年平均氣溫約17.5℃,春季花明,夏日風清,秋熟香溢,冬至溫潤。區號0817,車牌編號:川R ,各區縣郵政編碼:順慶區:637000 高坪區:637100 嘉陵區:637500 閬中市:637400 南部縣:637300、營山縣:637700 蓬安縣:637800 儀隴縣:637600 西充縣:637200。
順 慶 區
【概況】全區總面積5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2666公頃,轄4個街道辦事處,27個社區,25個鄉鎮,17個鄉鎮居民委員會;254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62.8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5.89萬人,人口出生率6.08‰,自然增長率2.38‰。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69.8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6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8.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8.31億元。糧食產量14.92萬噸,油料產量1. 23萬噸,公路貨運周轉量122401萬噸/公里,客運周轉量104967萬人/公里。郵電業務收人8.3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2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43億元,財政收人13993萬元,財政支出38007萬元,區域經濟綜合實力保持全市第一。高等院校4所,在校學生6.61萬人;中專6所,在校學生0.88萬人;普通中學38所,茬校學生4.25萬人;小學38所,在校學生4.49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8.82%。醫院、衛生院213所,病床2828張,衛生技術人員3387人。
高 坪 區
【概況】2005年,全區面積8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0678公頃。轄34個鄉(鎮)、1個辦事處,363個村,2832個村民小組,38個居委會。年末總人口58.3萬人,人口出生率6.8‰,增長0.34個千分點;人口增長率2.7‰,增長0.2個千分點。
嘉 陵 區
【概況】2005年,全區幅員面積1170平方公里,耕地33784公頃,比2004年(下同)下降0.9%。森林覆蓋率23..0%,增0.2個百分點。轄48個鄉鎮552個村,年末總人口67.5萬人。人口出生率10.5‰,下降0.7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3.6‰,下降1.4個千分點。
閬 中 市
【概況】2005年,全市面積18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4358公頃,比2004年減 0.59%。森林覆蓋率42.3%,完成退耕還林733公頃。轄21鎮,25鄉,3個街道辦事處,年末總人口858257人。人口出生率5.57‰,增 0.27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0.77‰,繼續呈現人口負增長。
南 部 縣
【概況】南部縣位於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全縣幅員面2235.56平方公里,轄13個區、8.3個鄉鎮(辦事處)、1099個行政村(居委會)。總人口125萬,在全省19個百萬人口大縣中占第9位,其中農業人口105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 555人。境內以淺丘、深丘地貌為主,海拔一般在400—700米 (最高826米、最低298米)。年日照時數1409小時,年均降雨量1020毫米,屬亞熱帶濕潤氣候。
西 充 縣
【概況】2005年,全縣幅員面積110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2436公頃,比2004年(下同)減1.4%。森林覆蓋率38%,完成退耕還林 1066公頃;轄15鎮32鄉,595個村民委員會,2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5657個村(居)民小組。年末總人口 63.05萬人。人口出生率7.4‰,下降0.6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3.1‰,增5.6個千分點。
儀 隴 縣
【概況】2005年,全縣幅員面積17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2萬公頃,比2004年(下同)增2.5%。森林覆蓋率35.3%,完成退耕還林 666.67公頃。轄71個鎮(鄉)年末總人口106.57萬人。人口出生率5.4‰,減0.43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1.1‰,減1.59個千分點。
營 山 縣
【概況】2005年,全縣福員面積1632. 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6342公頃,比2004 年 (下同)增0.63%。森林覆蓋率32%,完成退耕還林587公頃。轄62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年末總人口95.94萬人。人口出生率8.2‰;人口自然增長率3.1‰,降0.9個千分點。
蓬 安 縣
【概況】2005年,全縣幅員面積13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04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2.3%,完成退耕還林1467公頃。轄46個鎮 (鄉)、1個街道辦事處,年末總人口60.77萬人。人口出生率5.74‰,增0.23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0.79‰,增1.33個千分點。
南充古樸,鍾靈毓秀,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因立城久遠,人才輩出、文化傳統深厚,故市內佳境眾多,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擁有全國和省、縣三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多個,旅遊景點60餘處,既有名揚遐邇的勝跡名苑,天生麗質的自然風光,還有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有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古城閬中,白塔古廟及嘉陵江第一山錦屏山的秀色,白去山俊美,升鍾水庫清幽,太蓬山、金城山、凌雲山宗教文化,定會使遊人流連忘返。閬中滕王閣、觀星樓、漢恆侯祠、萬卷樓、張憲祠、李淳風墓、袁天罡墓以及漢將軍王平墓將勾起你的懷古幽幽情思。兩千多年的栽桑養蠶歷史形成絲綢文化,更是獨樹一幟。朱德故居、羅瑞卿故居、張瀾紀念室定將涌騰起人們對偉人雖去,但風范永存的激情。川北大木偶、川北燈戲、川北皮影、川北剪紙將縮小語言、文化時空差距,使人們為之傾倒。目前,南充市已開通兩條國際旅遊線路:一條是「將帥故里游 」,一條是「三國遺跡尋蹤游」。
區內南部以歷史人文旅遊資源為特色,北部山區以自然山水旅遊資源為主。
曾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大巴山山區一帶,留下了近代中國革命許許多多的遺址遺跡。全區被列為國家、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30多處。米倉山東段、大巴山區優美的自然風景光彩奪目,如南江光霧山景區的喀斯特地貌景觀秀麗多彩,通江諾水河景區山清水秀、洞穴成群,鍾乳石景觀造型精美、玲瓏剔透。區內已建立了達縣真佛山、通江諾水河、南江光霧山、宣漢百里峽等以自然風景為主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還有巴中南龕坡-陽靈山、蓬溪赤城湖、遂寧廣德-靈泉、開江寶石湖、達縣明月江等市(縣)級風景名勝旅遊區,以及營山太蓬山、南充西山和升鍾水庫等旅遊點;開辟了達縣鐵山和西山、南充金城山、大竹五峰山等省級森林公園。
歷史文化遺跡:有青居淳佑故城遺址,渠縣馮煥闕、沈府君闕、趙家坪和蒲家灣無銘闕,渠縣王萬邦墓城壩遺址,開江縣陶牌坊,閬中桓侯廟和華光樓、川北道貢院、五龍廟,蓬溪單筒小井,達縣龍爪塔,南充奎閣、紫雲坪植茗靈園記岩刻,達縣真佛山廟群,蓬安雲山故城等多種歷史名勝景觀。
革命遺址:有儀隴朱德故居,通江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巴中川陝蘇維埃政府舊址,巴中特別市蘇維埃舊址,沙溪紅軍石刻標語和紅軍烈士墓碑,平昌劉伯堅烈士紀念碑,達縣石橋紅軍標語,南江縣城關紅四門及城牆、長赤蘇維埃政府舊址及石刻標語,宣漢王維舟舊居等多處革命文化遺址。
宗教名勝:有巴中南龕水寧寺和閬中大像山、岳池千佛岩、鄰水千佛崖摩崖石刻、摩崖造像及蓬溪寶梵寺大殿及壁畫,南充白塔、營山白塔、大竹白塔、廣安褒光寺、閬中李封觀和神壩磚塔等塔寺。
人造景觀:麻子灘,升鍾水庫、西充紅旗、廣安全民、大竹鳥木、鄰水大洪河、開江寶石等人工水庫景觀。
古南充八景:果山秋色、白塔晨鍾、金泉夜月、棲樂靈池、青居煙樹、曲水晴波、朱鳳朝霞、連洲古讖。
新南充八景:西山宛如「睡美人」、北湖勝景迷人眼、清泉寺廟成聖地、萬卷樓上「破萬卷」、奎閣風采仍依舊、川北行署舊址風光美、瑞卿故居成勝景、老君道觀名遠揚
在公元前316年即為巴國轄區,秦設巴郡,漢置安漢縣,自隋唐以來均為郡、州、道、府、路、署、縣所在地,以文化發達,人才輩出著稱。漢將紀信,蜀將張飛、王平、宋將張憲都是歷史上的名將,三國碩儒譙周,唐代尹氏兄弟狀元(尹樞、尹極),宋代陳氏兄弟狀元、宰相(陳堯叟、陳堯佐、陳堯咨)都是南充歷史上的傑出人物。新中國成立後,南充是川北行政公署(省級行政區)、南充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川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享有「川北心臟」之稱。
南充有著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辛亥革命時期,南充就是全川民主革命斗爭的中心區域之一。在新民主義革命時期,南充有7萬多人參加紅軍,其大多數人血灑疆場,解放後有2.72萬人被定為革命烈士。朱德舊居、朱德紀念園、羅瑞卿故居、張瀾紀念室、張思德事跡陳列室、順瀘起義遺址等,是當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南充是古天文研究的中心。西漢偉大的天文學家、歷史學家落下閎在其家鄉閬中蟠龍山建立了我國最早的民間觀星台、創制了第一台渾天儀,奠定了世界最早的渾天說的基礎,發明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明確文字記載的歷法——《太初歷》。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研究天文學的深厚傳統,吸引了無數天文學家到閬中,形成了中國古代天文研究的燦爛星空。
南充是「三國文化」的源頭和發祥地。西山萬卷樓培育了我國西晉時期的著名史學家,《三國志》作者陳壽。境內三國遺 [陳壽像] 址較多,諸如萬卷樓、張飛廟、譙周墓、王平墓、瓦口關古戰場等,為南充獨有的旅遊資源。目前,國家旅遊局和全國三國旅遊協作區已把南充作為三國旅遊線上的重要景點向海外介紹,並已辟出「南充——閬中——劍閣——廣元——漢中——西安」三國遺跡尋蹤八日游線。
南充又是川北一大山水名勝之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點化了果州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南充北湖、西山,高坪金城,閬中錦屏山,營山太蓬山,猶如一幅幅七彩天然畫卷,處處奇麗,步步有景,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盡可滿足海內外遊客覽自然風光之美景,探文化歷史之深幽,賞川北風情之雅趣等諸種旅遊的需要,越來越多的國內外人士青睞於南充,嚮往於南充。南充正在走向世界,成為千古神州風物攬勝的一大寶地。
聰明、勇敢、儉朴的南充人民融中原文化之精髓,匯巴蜀文化之遺風,在美麗富饒的嘉陵江流域創造了獨特、凝重的川北文化。川北燈戲被邀進了中南海,為國家領導人獻藝;世界唯一的川北大木偶被推上國際舞台,多次參加國際木偶藝術節,在世界藝壇上被譽為「東方藝術的冠冕」;川北皮影被推到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表演,轟動了歐洲;鮮為人知的川北剪紙,以奇險的刀法,細膩、精美的造型聞名全國。南充的川劇、歌舞、雜技、曲藝爭奇斗妍。南充作家創作的小說《山杠爺》被改編為電影、川劇,均獲得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南充是四川群眾體育活動先進市。體育設施優良,人才輩出,涌現了張山、李春蘭、高寒、趙曉莉等一批世界冠軍。近年來又涌現出一批影視明星,郭蓉,李林,何嘉儀,鄭凡,孫小茹,朱宏嘉等,為南充增光添彩。
四川城市人口第二大城市(68萬)
四川城市面積第三大城市(54㎡)
四川第二大城市輻射面積最廣的城市(輻射至川東北8市)
以「川北」居稱掛名最多的城市
四川城市建築密度第二大城市(高於綿陽)
四川30層以上建築第二多城市(在建)
四川建城最早第三大城市
連接成渝的中心紐帶城市
川東北最大的中心城市
四川轄區轄縣轄市第二多城市(市轄三區五縣一市)
國家指標中的四川第二個城市人口達到100萬的特大城市(2010年)
四川第二個設想中的經濟特區城市(江東新區)
四川第二個建成環城高速的城市(已完畢)
四川第二個建成三層立交的城市(濱江大道-石油西路即將開工)
四川第二大高校密集的城市(目前著名高校已有4所)
四川最大的城區內橫跨6座大橋的城市(嘉陵江上)
四川第三大高層建築密集城市
四川區位優勢最佳地區(與成渝構成金三角地區)
四川第二大經濟貿易中心
四川第二大交易市場《西門市場》(僅次於成都荷花池)
西部第二大交易市場光彩大市場
⑻ 南充哪些地方有好吃的小吃啊
南充市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古老嘉陵江畔的明珠,聞名遐邇的絲綢之鄉,久負盛名的水果之州,面積12494平方公里,人口726萬,地理坐標北緯30°35′——31°51′、東徑105°27′——106°58′之間,南北跨度165公里,東西跨度143公里,南充市人民政府駐順慶區。2003年,全市轄有180個鎮、302個鄉。市區建成區面積2006年為57.4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69萬人。東鄰達州市,南連廣安市,西與遂寧市、綿陽市接壤,北與廣元市、巴中市毗鄰。轄順慶區、高坪區、嘉陵區、南部縣、儀隴縣、西充縣、蓬安縣、營山縣,代管閬中市。區號0817,郵政編碼637000,車牌編號:川R。
自然歷史
南充開發較早,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居住。夏代為「有果氏」之國,殷商屬巴國,周為巴子國屬地。戰國時期,約公元330年,巴子國國都遷閬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滅巴,十一年置閬中縣,隸巴郡(今重慶市)。秦代郡縣建置依舊。
西漢初,析閬中縣置安漢(今南充)、充國縣。新莽時更安漢縣為安新縣。
東漢興平元年境內置巴郡,轄安漢(郡治)、閬中、西充國(充國更名)、南充國縣(析充國縣置)。建安六年改巴郡為巴西郡,郡治遷閬中,隸屬未變。三國蜀漢、西晉、成漢時,郡縣依舊。東晉時,閬中為北巴西郡郡治,轄西充國(郡治)、南充國、安漢、羔羊縣(今儀隴境)。
南朝宋時,巴西郡為僚人所聚,郡縣遷今綿陽市境內僑置,轄閬中(郡治)、安漢、西國(西充國改)、南國(南充國改)、羔羊縣。南朝齊時,郡縣建置依舊。南充安漢閣朱德故居唐代,隸山南西道,境內置3州,轄閬州(閬中郡)閬中(閬內改,州郡治)、思恭(今閬中境)等19縣。
五代時,州縣設置未變。後唐於閬州置保寧軍,於果州置永寧軍。
北宋,境內置3州,轄隸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縣。
南宋,境內置1府,轄隸潼川府路的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縣及隸利州路的閬州閬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國、新政、西水縣和蓬州蓬池(州治)、儀隴、營山、伏虞、良山、相如縣等2州15縣。
明代隸四川布政使司,境內置2府,轄順慶府南充、西充縣和蓬州、營山、儀隴縣,保寧府閬中(府治)、南部等1州6縣。
清代隸四川省,境內置川北道,轄保寧府閬中(道府治)、南部縣,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營山、儀隴和蓬州(縣級州)等2府1州6縣。
中華民國初,隸四川省,境內置嘉陵道,轄南充(道治)、閬中、南部、西充、營山、儀隴、蓬安(蓬州改)等7縣。民國24年,境內置第十一行政督察區,轄南充(區治)、蓬安、營山、儀隴、西充、南部等6縣。閬中隸第十四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隸川北行署區,境內轄南充市(區治,區直轄)、南充、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等1市6縣;屬南充專區(治今岳池縣九龍鎮)。1952年撤川北行署區,隸四川省,南充專區治遷南充,轄縣未變,南充市改屬南充專區。1953年撤劍閣專區,劃閬中縣隸屬。1968年南充專區更名南充地區。1991年1月閬中撤縣建市。1993年7月撤南充地區、南充市及南充縣,設立南充市(地級),轄順慶(市治)、高坪、嘉陵3區及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5縣,閬中市由省直轄,南充市代管。
南充市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早在公元前316年即為巴國轄區,秦設巴郡,漢置安漢縣,自隋唐以來均為郡、州、道、府、路、署、縣所在地,以文化發達,人才輩出著稱。漢將紀信,蜀將張飛、王平、宋將張憲都是歷史上的名將,天文學家落下閎、三國碩儒譙周、《三國志》作者陳壽,唐代尹氏兄弟狀元(尹樞、尹極),宋代陳氏兄弟狀元、宰相(堯叟、堯佐、堯咨)都是南充歷史上的傑出人物。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羅瑞卿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前副主席張瀾都出生在南充。新中國成立後,南充是川北行政公署(省級行政區)、南充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川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享有「川北心臟」之稱。
交通文化
南充地區位置十分重要,居於"西通蜀都、東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聯重慶"的特殊地理位置,是四川內陸的交通、通訊樞紐,川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國家三峽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外開放的重要口岸。已形成公路、鐵路、航空、航運四位一體的交通網。公路1996年通車里程4620公里,通公路鄉鎮達100%,通公路村達80%。達成鐵路橫穿境內。民用機場天天通航。嘉陵江北上廣元可通航100噸級駁船、160馬力機動船,南下重慶可通航300噸級駁船、300馬力機動船。
南充市有西南石油大學、西華師范大學、川北醫學院、南充職業技術學院、西南交通大學中川學院等6所部省市屬大學,有博士點4個、博士後流動點3個、碩士點24個;有中等專業學校22所,省級重點中學5所,基本普及初等教育,文化、體育設施日趨完備。
經濟狀況
地形以淺丘為主。年平均氣溫約17.5℃,春季花明,夏日風清,秋熟香溢,冬至溫潤。生物資源豐富,盛產多種糧食和經濟作物,尤以蠶繭、柑桔、生豬等馳名全國,已成為名符其實的全國四大蠶桑生產基地和絲綢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境內重點資源有土地、動植物、水、天然氣、石油和鹽鹵等。石油和鹽鹵資源具有大規模開發條件,有望成為大型化工基地;占社會勞動力88%以上的農村勞動力資源潛力巨大。
風景旅遊
擁有全國和省、縣三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多個,旅遊景點40餘處,有全國歷史文化名城閬中市。白塔古廟及嘉陵江第一山錦屏山的秀色,白去山俊美,升鍾水庫清幽,太蓬山、金城山、凌雲山宗教文化,定會使遊人流連忘返。落下閎觀星樓、漢恆侯祠、萬卷樓、滕王閣、張憲祠、李淳風、袁天罡墓將勾起你的懷古幽幽情思。兩千多年的栽桑養蠶歷史形成絲綢文化,更是獨樹一幟。朱德故居、羅瑞卿故居、張瀾紀念室定將涌騰起人們對偉人雖去,但風范永存的激情。川北大木偶、川北燈戲、川北皮影、川北剪紙將縮小語言、文化時空差距,使人們為之傾倒。目前,南充市已開通兩條國際旅遊線路:一條是「將帥故里游」,一條是「三國遺跡尋蹤游」。
區內南部以歷史人文旅遊資源為特色,北部山區以自然山水旅遊資源為主。
曾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大巴山山區一帶,留下了近代中國革命許許多多的遺址遺跡。全區被列為國家、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30多處。米倉山東段、大巴山區優美的自然風景光彩奪目,如南江光霧山景區的喀斯特地貌景觀秀麗多彩,通江諾水河景區山清水秀、洞穴成群,鍾乳石景觀造型精美、玲瓏剔透。區內已建立了達縣真佛山、通江諾水河、南江光霧山、宣漢百里峽等以自然風景為主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還有巴中南龕坡-陽靈山、蓬溪赤城湖、遂寧廣德-靈泉、開江寶石湖、達縣明月江等市(縣)級風景名勝旅遊區,以及營山太蓬山、南充西山和升鍾水庫等旅遊點;開辟了達縣鐵山和西山、南充金城山、大竹五峰山等省級森林公園。
歷史文化遺跡:有渠縣馮煥闕、沈府君闕、趙家坪和蒲家灣無銘闕,渠縣王萬邦墓城壩遺址,開江縣陶牌坊,閬中桓侯廟和華光樓、川北道貢院、五龍廟,蓬溪單筒小井,達縣龍爪塔,南充奎閣、紫雲坪植茗靈園記岩刻,達縣真佛山廟群,蓬安雲山故城等多種歷史名勝景觀。
革命遺址:有儀隴朱德故居,通江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巴中川陝蘇維埃政府舊址,巴中特別市蘇維埃舊址,沙溪紅軍石刻標語和紅軍烈士墓碑,平昌劉伯堅烈士紀念碑,達縣石橋紅軍標語,南江縣城關紅四門及城牆、長赤蘇維埃政府舊址及石刻標語,宣漢王維舟舊居等多處革命文化遺址。
宗教名勝:有巴中南龕水寧寺和閬中大像山、岳池千佛岩、鄰水千佛崖摩崖石刻、摩崖造像及蓬溪寶梵寺大殿及壁畫,南充白塔、營山白塔、大竹白塔、廣安褒光寺、閬中李封觀和神壩磚塔等塔寺。
人造景觀:有遂寧赤城湖、麻子灘,閬中升鍾、西充紅旗、廣安全民、大竹鳥木、鄰水大洪河、開江寶石等人工水庫景觀。
⑼ 中國漢闕之鄉在哪裡
中國漢闕之鄉四川渠縣,渠縣漢闕是我國現存手地面上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仿木結構建築遺存。全國僅存29處漢闕中,渠縣就有6處7尊,分布在土溪岩峰兩鄉不足10公里的古驛道旁,素有「漢闕之鄉』』的美稱。它不僅具有豐富的雕刻內容、精湛的雕刻技術和高超的建築手法,還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在60年代就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比較有名的有馮煥闕、沈府君闕。
馮煥闕位於渠縣土溪鄉趙家村。東漢建光元年(121年)建。原為雙闕,現僅存東闕的主闕部部分。由闕基、闕身、枋子層、介石、斗拱層、屋頂6部分組成,通高4.38米。為仿木結構建築。闕身正面銘文為「故尚書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馮使君神道」。闕上仿木結構的仿子、窗格、斗拱和饕餮等浮雕皆造型優美,雕刻精緻。
沈府君闕位於渠縣漢碑鄉漢亭村。東漢延光年間(122—125年)建。是渠縣漢闕中唯一的雙闕,子闕已毀。兩闕相距21.62米,均高4.84米。雙闕形體基本一致,皆由闕基、闕身、枋子層、介石、斗拱層、屋頂6部分組成。闕身正面均有銘文。東闕刻「漢謁者北屯司馬左都候沈府君神道」,西闕刻「漢新豐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二闕銘文上端均鐫朱雀,下端鐫饕餮。東闕內側浮一青龍,西闕內側浮雕一白虎。兩闕樓四角雕力士,四面為漢代社會生產、生活情景及動植物的浮雕。神態生動、逼真,造型古樸、優美。
渠縣漢闕———新「國保」之五
(sconline.com.cn)
闕是指我國古代大型建築或建築群入口的標志,漢闕即是指漢代大型建築入口的標志,一般可分為墓闕、宮闕、城闕和廟闕,它是我國現存地面上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仿古結構建築遺存。在全國僅存的30餘處漢闕中,四川渠縣就有6處7尊,是我國現存數量最多、最為集中的地方,堪稱「中國漢闕之鄉」。渠縣的漢闕均為墓闕,分布在渠縣土溪區至岩峰區不到10公里的范圍內,包括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馮煥闕和沈府君闕,以及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趙家村東、西無銘闕、王家坪無銘闕和蒲家灣無銘闕。第五批「國保」公布時,它們被統稱為「渠縣漢闕」。
渠縣漢闕的雕刻純熟細膩、簡潔流暢,多採用線刻(陰刻)、減地平級、浮雕、透雕、銘刻等雕刻手法,其中尤以馮煥闕銘文的瘦勁清朗、沈府君闕銘文的流暢飄逸而獨樹
一幟,唐人張懷灌就曾贊沈府君闕書法「騰飛揚波,非晉魏以來所能彷彿也。」渠縣漢闕的雕刻內容彷彿一幅真實的歷史畫卷,生動形象地再現了漢晉時期的生產、生活情況以及當時流行的神仙思想。其上多以花草樹木、神靈異獸、人物故事為題材,一方面炫耀闕主生前的權勢和仕宦生活,另一方面則是祈求闕主死後靈魂安息、升天。
渠縣漢闕在中國建築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我國古代房屋從台基到頂蓋的建築式樣至漢代已基本形成,在渠縣漢闕中已能見到仿製當時木結構建築的台基、立柱、欄額、斗拱及頂蓋結構,可見這些建築結構在當時已趨於定型,這無疑為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特別重要的是,渠縣大多數漢闕上還以正確的比例雕刻出當時木結構建築中各種構件的外形,為我們研究和復原漢代木結構建築提供了可靠的依據。渠縣漢闕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力學、美學、哲學於一體,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180處)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
(三)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共77處)
其中:
編號/分類號 名 稱 時 代 地 址
51 4 馮煥闕 東 漢 四川省渠縣
53 6 沈府君闕 東 漢 四川省渠縣
⑽ 南充是不是千不綢都
生物資源豐富,盛產多種糧食和經濟作物,尤以蠶繭、柑桔、生豬等馳名全國,已成為名符其實的全國四大蠶桑生產基地和絲綢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南充資源富集、是重要的水能開發基地。石油儲量7779萬噸;天然氣儲量90億立方米;鹽岩地質儲量1.8萬億噸,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天然鹽礦;水能蘊藏量達200多萬千瓦;南充勞動力充足,科技教育發達,是四川的人才大市、科技大市和勞動力資源大市,南充人口僅次於成都,居全省第二位。 境內重點資源有土地、動植物、水、天然氣、石油和鹽鹵等。石油和鹽鹵資源具有大規模開發條件,有望成為大型化工基地;占社會勞動力88%以上的農村勞動力資源潛力巨大。 南充是巨大的市場和物資集散地。這里居於"西通蜀都、東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聯重慶"的特殊地理位置,是四川內陸的交通、通訊樞紐,川東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長江三峽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口岸,擁有絲綢大世界、西門綜合批發市場、川北糧油批發市場等一批規模大、輻射力強的商品交易場。 七、風景旅遊 [編輯本段] 南充古樸,鍾靈毓秀,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因立城久遠,人才輩出、文化傳統深厚,故市內佳境眾多,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擁有全國和省、縣三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多個,旅遊景點60餘處,既有名揚遐邇的勝跡名苑,天生麗質的自然風光,還有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有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古城閬中,白塔古廟及嘉陵江第一山錦屏山的秀色,白去山俊美,升鍾水庫清幽,太蓬山、金城山、凌雲山宗教文化,定會使遊人流連忘返。閬中滕王閣、觀星樓、漢恆侯祠、萬卷樓、張憲祠、李淳風墓、袁天罡墓以及漢將軍王平墓將勾起你的懷古幽幽情思。兩千多年的栽桑養蠶歷史形成絲綢文化,更是獨樹一幟。朱德故居、羅瑞卿故居、張瀾紀念室定將涌騰起人們對偉人雖去,但風范永存的激情。川北大木偶、川北燈戲、川北皮影、川北剪紙將縮小語言、文化時空差距,使人們為之傾倒。目前,南充市已開通兩條國際旅遊線路:一條是「將帥故里游」,一條是「三國遺跡尋蹤游」。 區內南部以歷史人文旅遊資源為特色,北部山區以自然山水旅遊資源為主。 曾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大巴山山區一帶,留下了近代中國革命許許多多的遺址遺跡。全區被列為國家、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30多處。米倉山東段、大巴山區優美的自然風景光彩奪目,如南江光霧山景區的喀斯特地貌景觀秀麗多彩,通江諾水河景區山清水秀、洞穴成群,鍾乳石景觀造型精美、玲瓏剔透。區內已建立了達縣真佛山、通江諾水河、南江光霧山、宣漢百里峽等以自然風景為主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還有巴中南龕坡-陽靈山、蓬溪赤城湖、遂寧廣德-靈泉、開江寶石湖、達縣明月江等市(縣)級風景名勝旅遊區,以及營山太蓬山、南充西山和升鍾水庫等旅遊點;開辟了達縣鐵山和西山、南充金城山、大竹五峰山等省級森林公園。 歷史文化遺跡:有青居淳祐故城遺址,渠縣馮煥闕、沈府君闕、趙家坪和蒲家灣無銘闕,渠縣王萬邦墓城壩遺址,開江縣陶牌坊,閬中桓侯廟和華光樓、川北道貢院、五龍廟,蓬溪單筒小井,達縣龍爪塔,南充奎閣、紫雲坪植茗靈園記岩刻,達縣真佛山廟群,蓬安雲山故城等多種歷史名勝景觀。 革命遺址:有儀隴朱德故居,通江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巴中川陝蘇維埃政府舊址,巴中特別市蘇維埃舊址,沙溪紅軍石刻標語和紅軍烈士墓碑,平昌劉伯堅烈士紀念碑,達縣石橋紅軍標語,南江縣城關紅四門及城牆、長赤蘇維埃政府舊址及石刻標語,宣漢王維舟舊居等多處革命文化遺址。 宗教名勝:有巴中南龕水寧寺和閬中大像山、岳池千佛岩、鄰水千佛崖摩崖石刻、摩崖造像及蓬溪寶梵寺大殿及壁畫,南充白塔、營山白塔、大竹白塔、廣安褒光寺、閬中李封觀和神壩磚塔等塔寺。 人造景觀:麻子灘,升鍾水庫、西充紅旗、廣安全民、大竹鳥木、鄰水大洪河、開江寶石等人工水庫景觀。 古南充八景:果山秋色、白塔晨鍾、金泉夜月、棲樂靈池、青居煙樹、曲水晴波、朱鳳朝霞、連洲古讖。 新南充八景:西山宛如「睡美人」、北湖勝景迷人眼、清泉寺廟成聖地、萬卷樓上「破萬卷」、奎閣風采仍依舊、川北行署舊址風光美、瑞卿故居成勝景、老君道觀名遠揚。 八、文化名人 [編輯本段] 早在公元前316年即為巴國轄區,秦設巴郡,漢置安漢縣,自隋唐以來均為郡、州、道、府、路、署、縣所在地,以文化發達,人才輩出著稱。漢將紀信,蜀將張飛、王平、宋將張憲都是歷史上的名將,三國碩儒譙周,唐代尹氏兄弟狀元(尹樞、尹極),宋代陳氏兄弟狀元、宰相(陳堯叟、陳堯佐、陳堯咨)都是南充歷史上的傑出人物。新中國成立後,南充是川北行政公署(省級行政區)、南充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川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享有「川北心臟」之稱。 南充有著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辛亥革命時期,南充就是全川民主革命斗爭的中心區域之一。在新民主義革命時期,南充有7萬多人參加紅軍,其大多數人血灑疆場,解放後有2.72萬人被定為革命烈士。朱德舊居、朱德紀念園、羅瑞卿故居、張瀾紀念室、張思德事跡陳列室、順瀘起義遺址等,是當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南充是古天文研究的中心。西漢偉大的天文學家、歷史學家落下閎在其家鄉閬中蟠龍山建立了我國最早的民間觀星台、創制了第一台渾天儀,奠定了世界最早的渾天說的基礎,發明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明確文字記載的歷法——《太初歷》。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研究天文學的深厚傳統,吸引了無數天文學家到閬中,形成了中國古代天文研究的燦爛星空。 南充是「三國文化」的源頭和發祥地。西山萬卷樓培育了我國西晉時期的著名史學家,《三國志》作者陳壽。境內三國遺址較多,諸如萬卷樓、張飛廟、譙周墓、王平墓、瓦口關古戰場等,為南充獨有的旅遊資源。目前,國家旅遊局和全國三國旅遊協作區已把南充作為三國旅遊線上的重要景點向海外介紹,並已辟出「南充——閬中——劍閣——廣元——漢中——西安」三國遺跡尋蹤八日游線。 南充又是川北一大山水名勝之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點化了果州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南充北湖、西山,高坪金城,閬中錦屏山,營山太蓬山,猶如一幅幅七彩天然畫卷,處處奇麗,步步有景,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盡可滿足海內外遊客覽自然風光之美景,探文化歷史之深幽,賞川北風情之雅趣等諸種旅遊的需要,越來越多的國內外人士青睞於南充,嚮往於南充。南充正在走向世界,成為千古神州風物攬勝的一大寶地。 聰明、勇敢、儉朴的南充人民融中原文化之精髓,匯巴蜀文化之遺風,在美麗富饒的嘉陵江流域創造了獨特、凝重的川北文化。川北燈戲被邀進了中南海,為國家領導人獻藝;世界唯一的川北大木偶被推上國際舞台,多次參加國際木偶藝術節,在世界藝壇上被譽為「東方藝術的冠冕」;川北皮影被推到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表演,轟動了歐洲;鮮為人知的川北剪紙,以奇險的刀法,細膩、精美的造型聞名全國。南充的川劇、歌舞、雜技、曲藝爭奇斗妍。南充作家創作的小說《山杠爺》被改編為電影、川劇,均獲得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南充是四川群眾體育活動先進市。體育設施優良,人才輩出,涌現了張山、李春蘭、高寒、趙曉莉等一批世界冠軍。近年來又涌現出一批影視明星,郭蓉,李林,何嘉儀,鄭凡,孫小茹,朱宏嘉等,為南充增光添彩。 七、南充名片 [編輯本段] 四川城市人口第二大城市(68萬) 四川城市面積第三大城市(54㎡) 四川第二大城市輻射面積最廣的城市(輻射至川東北8市) 以「川北」居稱掛名最多的城市 四川城市建築密度第二大城市(高於綿陽) 四川30層以上建築第二多城市(在建) 四川建城最早第三大城市 連接成渝的中心紐帶城市 川東北最大的中心城市 四川轄區轄縣轄市第二多城市(市轄三區五縣一市) 國家指標中的四川第二個城市人口達到100萬的特大城市(2010年) 四川第二個設想中的經濟特區城市(江東新區) 四川第二個建成環城高速的城市(已完畢) 四川第二個建成三層立交的城市(濱江大道-石油西路即將開工) 四川第二大高校密集的城市(目前著名高校已有4所) 四川最大的城區內橫跨6座大橋的城市(嘉陵江上) 四川第三大高層建築密集城市 四川區位優勢最佳地區(與成渝構成金三角地區) 四川第二大經濟貿易中心 四川第二大交易市場《西門市場》(僅次於成都荷花池) 西部第二大交易市場光彩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