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果皇遺址

果皇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2-31 20:18:48

A. 遺址考古的目的是什麼

遺址抄考古的目的除了佐證歷史資料,還需要求證細節。12月15日,圓明園發布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工作進展,發現「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研究館員、圓明園課題組組長張中華介紹,遺址考古發掘過程中發現了「田字房」的內部情況,考古人員在考古范圍的東北側就發現了拼接樣的方磚。

通過考古發掘出來的其中一間房屋的地面,可以初步推斷出「田字房」的內部是有裝飾和隔斷的。此外,考古人員還發現「田字房」外圍不僅有長廊,還有排水暗渠等排水系統。

(1)果皇遺址擴展閱讀

本次考古工作會及時與社會共享考古成果:

圓明園管理處文物考古科科長陳輝介紹:澹泊寧靜這個遺址在圓明園中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組建築,它的外型呈田字型,有一個符號的象徵意義,代表了清朝皇帝對農業的一個重視,對民生的一個重視。

通過在皇家園林中設置了很多這樣的稻田,來看當時那年的雨水是否豐沛,莊稼是否豐收,起這么一個試驗田的作用。本次考古工作不但全程開放考古發掘工地,還會通過各種方式及時與社會共享考古成果。

B. 清朝果君王墓在哪裡

准確來說是和碩果毅親王,乾隆三年二月初二日去世,葬於河北易縣一個小村莊,位版於清西陵的東權北方向,一生兩位福晉,且死後無子嗣,逝世後一個月乾隆皇帝以雍正帝幼子六阿哥弘曕繼嗣果親王一脈。
前幾天有新聞報道了「果郡王」守墓人,希望政府加強文物的保護,也希望盜墓賊們積點德。

C. 為什麼說穗乃果虛偽還有果皇是什麼意思啊

因為果果是教皇說虛偽的黑粉無疑咯w

D. 藏果皇是什麼東西多少錢

么東西多少
x

E. b站彈幕里說的(果皇)是誰

  • 高坂穗乃果

    (《LoveLive!》中主要人物)

    編輯

  • 聲明

    本詞條已參考虛擬角色詞條編輯指南進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議,歡迎到網路優質版本吧一起交流。點擊了解/加入網路ACGN興趣小組。

    高坂穗乃果是日本二次元偶像計劃《LoveLive!》中主要人物之一,是音乃木阪學院校園偶像團體μ's的發起人兼leader。現為音乃木坂學院二年級生。因為得知了音乃木阪學院即將廢校的事實而決定成立偶像組合以增加學院的人氣增加生源,達到阻止廢校的目的。在TV動畫第一季中,因為自己生病,μ』s退出LoveLive!的比賽。在第二季中與其他八人再次參加LoveLive!並榮獲冠軍。

  • 中文名

  • 高坂穗乃果

  • 外文名

  • 高坂 穗乃果(こうさか ほのか)
    Honoka Kousaka

  • 其他名稱

  • 穗乃果、果果、穂乃果ちゃん、果皇

  • 配音

  • 新田惠海

  • 登場作品

  • 《LoveLive!》
    《LoveLive!學園偶像電影》
    《LoveLive!學園偶像祭》
    《LoveLive!校園偶像日記》
    《LoveLive!學園偶像天堂》

  • 生日

  • 8月3日(獅子座)

  • 年齡

  • 16歲

  • 性別

  • 血型

  • O型

  • 身高

  • 157cm

  • 三圍

  • 78·58·82

  • 出生地

  • 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

  • 學校

  • 音乃木坂學院

  • 年級

  • 高中二年級

  • 所屬團體

  • μ's、Printemps、偶像研究社

  • 擅長科目

  • 體育、美術

  • 擅長料理

  • 油炸包子

  • 魅力點

  • 充滿活力的笑容

  • 兒時夢想

  • 開花店

  • 屬性

  • 冒失娘、元氣

  • 口頭禪

  • Fightだよ!

F. 中國現存三大宮廷遺址

除了偽滿皇宮,還有北京故宮和沈陽故宮。

1、偽滿皇宮

在偽滿皇宮舊址上建立的宮廷遺址博物館。其建築風格古今並陳、中外雜揉,在建築風格上真實地反映出當時中國東北的特殊社會狀況。

偽滿皇宮是中國現存的三大宮廷遺址之一,主體建築有勤民樓、同德殿、懷遠樓、緝熙樓、東御花園等。偽滿皇宮也可以說是滿洲國傀儡皇帝溥儀的宮殿,雖然這里比紫禁城小很多,溥儀從1932年到1945年間曾經在這里居住。

「皇宮」中還原了溥儀曾經生活和工作的環境,向遊客展示著大量的史料和文物,讓人們了解末代皇帝的前半生以及侵華日軍的滔滔罪證。

(6)果皇遺址擴展閱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對故宮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同時整理出大量的文物。1961年國務院頒布故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宮博物院現存文物150萬件(套)。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辟為「故宮博物院」。

21世紀以來,故宮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觀眾600—800萬人次。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觀眾的人數有增無減,可見人們對紫禁城的興趣長盛不衰。

2013年8月15日,壽康宮在進行原狀陳列後,也正式展出。而位於慈寧宮的雕塑館在2015年5月31日開館。而按照2015年規模,到2020年故宮的開放面積將達76%。紫禁城正在進行文物古跡修繕、環境整治、擴大陳列展覽的開放區域。

2014年11月23日,北京故宮吉祥物首度對外亮相,該吉祥物源自中國傳統的吉祥龍鳳形象,分別為龍「壯壯」和鳳「美美」。2015年10月11日,故宮博物院正式對觀眾開放慈寧宮區域、午門雁翅樓區域、東華門等新的區域,使故宮的開放面積由目前的52%增加至65%。

2016年2月25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由故宮博物院主辦「太璞如琢——崔如琢藝術故宮大展」。2016年4月12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故宮的開放面積再增11%,達76%,並開放多種形式的新展覽。

同時,「洛陽牡丹與故宮博物院牡丹題材文物聯展」在故宮開幕。有1.2萬盆從洛陽抵京的牡丹被分散布置於慈寧宮花園、乾清門廣場、慈寧宮、壽康宮、永康左門—右門、隆宗門外等區域,重現了清代紫禁城牡丹花開盛況。

2018年5月24日,故宮博物院決定自2018年6月開始實行周一全天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G. 世界四大文化遺址都是什麼

一、屬於文化遺產有21處:

1、明清皇宮(北京故宮、沈陽故宮)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頤和園(北京)

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3、長城(北京)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4、天壇(北京)

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5、承德避暑山莊(河北承德,包括周圍寺廟)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6、平遙古城(山西平遙)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7、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北京周口店)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8、麗江古城(雲南麗江)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9、蘇州古典園林(江蘇蘇州)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0、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陝西西安)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1、大足石刻(重慶大足縣)

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2、武當山古建築(湖北丹江市)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3、莫高窟 (甘肅敦煌市沙鳴山)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4、布達拉宮(西藏拉薩)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5、龍門石窟 (河南省洛陽市)

2000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6、孔廟、孔林、孔府(山東曲阜)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7、明清皇家陵寢 (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

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8、青城山-都江堰(四川青城山)

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9、皖南古村落 (安徽西遞村)

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0、雲岡石窟(山西大同)

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1、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吉林集安市、遼寧桓仁縣)

2004年7月1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二、世界自然遺產,共4處:

1、九寨溝 (四川南坪縣)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黃龍(四川松潘縣)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3、武陵源 (湖南武陵)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4、三江並流 (雲南)

2003年7月2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三江並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交匯而形成的壯觀景象。

三、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共4處:

1、泰山(山東泰安)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黃山(湖北省)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3、峨眉山-樂山大佛 (四川峨眉山市)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4、武夷山(福建)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四、文化景觀,共1處:

1、廬山(江西九江市)

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五、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共2處:

1、 崑曲(江蘇崑山)

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崑曲產生於元末明初江蘇崑山一帶,時間上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2、 古琴

2003年11月7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H. 山東莘縣有哪些遺址

名勝古跡【莘亭伊尹耕處】 位於莘縣莘亭鎮大里王村西。莘亭,始建於漢代,後亭廢基存,清康熙55年東昌知府程光珠書「莘亭伊尹耕處」,題曰:「堯舜之道,畎畝之中,聖作物睹,龍雲虎風。」令知縣劉蕭勒石立碑,重修莘亭,亭東側有伊尹廟。伊尹生活在夏殷之間,他協助成湯打敗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荒淫暴虐的國君夏桀,廢夏立商,後又輔佐外丙、中壬為王,曾放逐太甲,「攝行政當國」,直至太甲悔過。大文豪蘇軾稱贊他是「行之天下不以為驚」和「臨大事而不亂」的古之君子。據《孟子》記載,伊尹相商前曾躬耕於有莘之野,後來莘縣城北之地一度被稱為「伊田」。【馬陵道古戰場】 位於莘縣大張家鎮馬陵村和櫻桃園鎮道口村之間,戰國時期著名的齊魏馬陵之戰,就發生在這里。馬陵、道口兩村相距6公里,皆順河流向建屋,村中房屋、胡同、道路無一不斜,且拐彎甚多,極為曲致。至今進村後仍極易使人迷失方向。當年著名軍事家孫臏就是充分利用了這些有利條件,伏兵於馬陵道旁,一舉打敗了驕縱的魏兵,魏軍主將龐涓自殺。2005年5月,由大張家鎮出資,修建了馬陵之戰紀念館。原北京軍區司令員李來柱上將題寫了館名。【太子冢】 位於莘縣十八里鋪鎮太子張庄村旁,是春秋時衛國太子伋和他弟弟壽的合葬墓。雖經兩千多年的風雨沖刷,至今仍有三丈多高,十畝多大,遠遠望去象一座小山。據載,衛宣公納太子伋妻宣姜為妾,生二子壽、朔。伋生性寬厚,宣姜多次陷害他,想讓己子繼位。宣公派伋出使齊國,並與朔合謀,派人在莘野殺伋。壽救兄長,設法將伋灌醉,自己代兄前往,結果被伏兵殺死。伋醒後趕往莘野說明真相,也被殺。當地百姓感懷兩人義烈,自動湊錢出工,將其收斂合葬,名曰太子冢。一張姓人家自願守墓,後此處逐漸發展成一個村莊,名太子冢張庄。伋之同母妹妹聞兄死訊,私自逃出,奔向莘野,行之當時的杜婆村,患病身亡。後人便把杜婆改稱「妹冢」,即現在的妹冢鎮駐地。【文廟】 清代祠廟建築。位於莘縣東街路北。建於清道光年間,距今約150年。原有大門、大殿、奎文閣等建築,今僅存大殿3間。大殿建於高出平地0.5米的平台之上,東西長16.5米,南北寬9.4米,高9.1米,磚牆,歇山,青磚灰瓦,重梁疊架,飛檐斗拱。建國後曾辟為「烈士祠」。每年清明節,縣直機關幹部職工在此開展紀念活動。80年代,因大殿破損嚴重,烈士遺物被移往丈八烈士陵園。文廟內現僅存大殿和幾株古柏、古藤。2002年對文廟進行重修。1999年4月被聊城人民政府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孟窪遺址】 古遺址。位於莘縣朝城鎮西孟庄村北。遺址佔地約180公頃,低於四周0.7-1米。表面有大量漢代灰陶片、灰坑及宋、元時瓷片。1974、1978、1979年曾先後出土5件漢代灰色陶罐,1985年出土1件唐三彩道士。遺址東北部為東漢東郡太守臧洪之堌堆,制高點9.5米,佔地約6000平方米,三合土築成,夯土痕跡層次甚清,清代《朝城縣志》稱此台乃春秋時齊桓公會諸侯之處。1978年被聊城地區行署列為地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發干故城】 漢代城址。位於莘縣城東北20公里的馬橋村。北長570米,東西寬450米。遺址中心高出四周3.5米。地表暴露有漢代灰陶片和唐、宋、元時期的瓷片。漢元朔五年(公元前124)春,車騎將軍衛青率3萬騎兵擊敗匈奴右賢王,俘獲匈奴裨王10餘人、將士1.5萬人,漢武帝晉升衛青為大將軍,衛青的3個兒子皆被封為侯。其中第三子衛登被封為發干侯,發干始成為侯國所在地。遺址東1公里處曾有一碑,記載大名府發干縣的沿革情況,1958年毀掉。1974年冬,遺址東挖出一眼古井和木製車輪以及陶缸、盆等。1983年,遺址內出土了12個明代瓷盆。1999年4月被聊城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韓氏墓群】 唐宋石刻群。位於莘縣董杜庄鎮梁丕營村東北。系唐末魏博節度使韓允中及其父韓國昌墓葬神道石刻群。墓葬坐北朝南,地表封土已平。石刻存有韓允中墓碑、韓國昌神道碑、墓表、豕、羊、馬、武士俑。韓允中墓碑和韓國昌神道碑形制大小基本相同。碑身與碑額為整石雕出,通高6.8米、寬2.13米、厚0.77米。額上浮雕6條龍,曲折盤繞,層次分明,龍首飾在碑首側,碑首正中留有圭字形額。碑文多有殘缺,可辨者有2500字,書體工整秀勁,波折險峻,有褚體韻致。墓表,位於神道碑的最南端,八棱形,通高3.49米,表首圓形,飾仰蓮,座方形。八稜柱體刻有宋紹聖二年的簡短文字,記敘了宋代補添神道石刻的經過。石豕,首殘,殘高1.12米。肌肉雄健,四足有力,蹲坐於方形基座上,隱露出勇猛不可侵犯的樣子。石羊,高0.96米,俯卧在長方形基座上,雙角大而彎曲,安祥地注視前方。石馬,首尾長2.36米,高1.60米,著鞍轡,雕琢渾朴。馬左前雕出一胡服束帶牽馬石俑,頭部已殘,高1.40米,形象威嚴,神態逼真。武士俑,頭戴冠,雙手持劍站立在方形台基上,高2.73米,短頸,雙目圓睜,威武庄嚴。韓氏先世為河南汝南人,世為魏將,國昌官至貝州刺史,唐大中六年(852)卒。允中官至魏博節度使,乾符元年(874)卒。父子俱為顯官官,故神道石刻之高大雄偉有異於常。1992年6月被山東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武陽故城遺址】 隋代古城遺址。

於莘縣十八里鋪鎮東段屯村西北150米處。遺址高出四周耕地1.5米,東西寬60米,南北長200米,地表暴露出宋、元時期的瓷片,多為碗盤。1978年被莘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代鐵鍾】 金代鑄鐵器。鐵鍾體高2.41米,鈕高0.49米,通高2.90米,唇部直徑1.77米,圍徑5.56米;頂部鈕由兩條氣度兇悍的蠕龍交織而成。鍾重約10噸。鍾體上的紋、字大部清晰可見。下部為一周陽線植物形花紋;上面是較小的方各,其中一格內有「承包四年六月初六日鑄造」字樣及鑄造者姓名;下為大方格,與小方格以八卦文作界,格內有「皇帝萬歲」、「重臣千秋」、「國泰民安」等鑄字,頂部為氣象雄渾的雲雷紋。現存於莘縣古城鎮,2002年建有鍾亭。【三槐堂】 宋朝一代名相王旦家族的宗祠,坐落在莘縣套廟王莊村。蘇東坡在《三槐堂銘》中寫道:「魏公之業,與槐俱蔭。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歸視其家,槐蔭滿庭。」史載王旦的父親王佑官至兵部侍郎,雖有經世之才,但仕途坎坷,壯志難酬。他在院中親手植槐三棵,祝願說:「吾之後世必有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後其次子王旦果然做了宰相。王旦一生為官清正廉潔,不謀私,不受賄,不置田產,不蓄聲妓,忠奸分明,知人善任,任人唯賢,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創王家世代家風。其後輩子侄多經科舉入仕途,僅在宋史有傳的就有11人之多,且均為官清正,各有建樹。三槐王氏自王佑起,至今已有48世,其後裔散居在全國各地及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和地區。近年來,不斷有新加坡、菲律賓、香港等地的名人來莘縣「三槐堂」尋根訪祖,延續家譜,追思先人之高風亮節,宏揚中華之傳統美德。正如古詩雲:「三槐始植兆三公,不與陶門五柳同;朝代更替星斗轉,至今堂下播清風。」 【燕塔】 亦名寶塔、雁塔、燕塔。位於城中西北隅今文化館院內。建於金天眷二年(1139年),一說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拆於1968年春。據舊志載。塔東西闊十四步,南北長十三步,高十三級,頂上有銅籠容二十餘人,可望七十里,曾為「拒寇護城」起過重要作用。「望氣者謂宜發科名」。明清代曾數次維修,邑人亦「迭賦鹿鳴」,將塔視為莘縣的驕傲和莘城的象徵。1944年解放莘城時,塔作為全城的最高點被我軍首先佔領。據老教師趙仙如測記,塔底面積533平方米,高48.6米,每級有四門,至頂可望數十里,並有「手可摘星辰」之感。塔下有古廟,廟內有石雕女神像,傳為南海大士,俗稱「石奶奶」。莘城一帶百姓舊有正月十六登塔,十月十八日趕廟會之俗。1958年破除迷信,拆廟拉神,古廟不復存在。1968年塔被以「不安全」之由拆毀,拆出五部北宋刻本《妙法蓮花經》、一部寫本《陀羅尼經》、一座小銀塔和一具石函。函內有舍利子,上漂浮著銀質薄片船。銀塔屬板金工藝,玲瓏剔透、工藝精湛,令人嘆為觀止。經書、銀塔現存山東省博物館,石函存縣文物館。1981、1982年《文物》雜志對其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作了高度評價。八十年代以後,歷屆縣領導及文化部門曾起議重建,後因資金問題終止。至今人民仍熱切期盼著記憶中的寶塔重現,改變古州郡無古跡的缺憾。2005年8月由縣政協組織成立莘縣燕塔研究會,籌備重修燕塔事宜,受到多方關注和支持。現燕塔正在修復之中。【野豬林】 位於莘縣觀城鎮郭海村北,相傳是《水滸傳》中好漢林沖由汴京發配至滄州途中化險為夷、絕處逢生之處。北宋時期,野豬林經常有野獸出沒,很多人在此喪生。《水滸傳》第八回寫道:「枯蔓層層如雨腳,喬枝鬱郁似雲頭,不知天日何年照,惟有冤魂不斷愁。」據《觀城縣志》載,野豬林村東是徒駭河,村西是馬頰河。這兩條河都是傳說中大禹治水時疏通治理的較大河流,村北有三溝(於溝、王溝、馬溝),村南有三廟(紅廟、朱廟、雙廟),地形較為復雜。【十字坡】位於莘縣和河南省范縣交界處,相傳是《水滸傳》中菜園子張青和母夜叉孫二娘開店、結交江湖好漢的地方。據說,孫二娘娘家在櫻桃園,婆家住在現在的張青營。十字坡、櫻桃園、張青園三足鼎立,相距不遠。幾百年來,民間藝人在這一帶串鄉演出,都忌諱說唱《武松打店》以及《水滸》中有關孫二娘賣「人肉包子」的故事。十字坡有一大橋,站在橋頭,可以飽覽金堤河上的秀麗景色。【琉璃井】 位於莘縣觀城鎮東南7華里古井村,井筒上半截全是青磚砌成,水面上下部分為硬如石滑如鏡的琉璃疙瘩。每有物體擊水,便發出銅鍾般的嗡嗡聲。大旱之年,其他水井皆乾涸見底,唯有此井水量不減,而且特別甘冽清爽。相傳古時候有一張姓人家,為躲避官府豪紳的盤剝,攜妻子兒女來此定居,每逢大旱,吃水就發生困難。為此張家女兒翠玉,經常跪求嫦娥仙子幫助,經仙子指點從雲峰山上採下10條紫荊,放入井中燃燒,井中流沙很快被燒的堅如石亮如鏡,井底也有泉水湧出。紫荊尚未燒完,雲峰山守山老人趕來,把火熄滅,拿走紫荊,於是這口井就成了現在的樣子。【馬本齋烈士陵園】位於莘縣張魯鎮南1公里處。1944年2月,冀魯豫軍區三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著名的回族抗日英雄馬本齋病逝後,安葬於此。當地政府和群眾立碑、築亭、植樹,修建了「馬本齋烈士陵園」。1954年,烈士靈柩移至石家莊華北烈士陵園。1985年在烈士原葬處重建。

陵園坐北朝南,佔地10畝。整個陵園由紅磚花牆圍合,主要建築有阿拉伯式穹形大門,中國古建築式六角形紀念亭,回族埋葬習俗用的墳丘和烈士紀念祠堂。紀念祠堂內安放著烈士的半身漢白玉雕像,兩側懸掛著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同志寫的輓聯。「馬本齋烈士陵園」門額系烈士之子馬國超所書。這些主建築坐置在一條南北中軸線上,由一條甬道貫穿其中。園內翠柏掩映,綠草如茵,庄嚴肅穆,樸素典雅。每逢清明節,張魯鎮人民都到陵園掃墓。宋任窮、段君毅等老一輩革命家來莘時都曾來此憑吊。馬本齋是河北獻縣人,曾在舊軍隊中闖盪20年,由士兵升為團長。後因對舊軍隊不滿而回鄉閑居。「七七」事變後,他組織回民支隊抗擊日寇,屢屢重創日軍。1942年秋轉戰到魯西北,一直活躍在莘縣、觀城、朝城、濮縣一帶,給盤踞在這里的日偽軍以沉重打擊。當時的冀魯豫邊區主任黃敬稱他是「後起的天才軍事家」。【丈八烈士陵園】 又名魯西北烈士陵園,位於莘縣大王寨鄉東丈八村西北隅,建於1945年,佔地約百畝,是聊城地區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園。南北長240米,東西寬170米。陵園坐北朝南,由門樓、紀念碑、紀念室組成,門樓為古典式建築。紀念塔高16米,四面八角,樓閣式建築,建築面積100平方米。二層塔壁鑲嵌著八面石碑,刻有當時冀魯豫邊區黨、政、軍領導人親書的碑文和為革命犧牲的925位烈士的英名錄,其中師級幹部3名,團級幹部10名,營級幹部6名,連級幹部9名,排級幹部102名,班長和戰士643名。紀念室中懸掛著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同志親筆書寫的輓聯和部分烈士的照片、事跡。園中北首是魯西北全體黨政軍民1945年敬修的肖永智、張炳元、史欽琛等烈士陵23座,園內蒼松翠柏,冬夏常青,白楊參天,果樹成方,鮮花盛開。整個陵園庄嚴肅穆,生機勃勃,是聊城市廣大幹部群眾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

I. 龍口市有哪些古都遺址

龍口市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兩個:
1、丁氏故宅(又名丁氏庄園)
丁氏故宅位於山東龍口市黃城西大街,是清乾隆年間「丁百萬」家族遺留下來的宅居,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體現了膠東地區的民俗風情,展示了我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歷史文化。丁氏故宅佔地3.106公頃,建築面積8042平方米。丁氏故宅是目前中國規模宏大、舉世聞名、保存較好的「四合院」式建築群。1985年8月被龍口市政府定為博物館並對外開放,1996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歸城故城
歸城故城址是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古國都城。位於龍口市城東南6.5公里處,坐落於縣境最高山峰——萊山之間,萊陰河自南向北穿過故城,匯黃水河向西北匯入渤海。城址藩范圍內包括歸城姜家、和平、北山、大於家、董家、東遲家、南埠、曹家(含小劉家)八個自然村。這里是丘陵中的河谷盆地,土地肥沃。在農業生產與建築破土過程中發現過很多古代遺跡和遺物,從這些遺跡和遺物的分析上看,這里應是一處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古國都城。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