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鎮遺址
㈠ 古城鎮的歷史沿革
古城,北倚中條來山,東經王屋自山到濟源,越歷山直抵上黨,南渡黃河可達豫陝,古往今來為黃河上下數百里重要碼頭,歷史上一直極具經濟、政治、軍事上的重要位置。商王朝曾在此憑黃河天險建造都城,春秋時晉國曾在這里建有著名的瓠丘城,秦朝在此僑置幽州,北魏設邵郡,西魏改邵州,公元550年設縣治,之後直至1959年,一直是縣城所在地。
古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革命遺址有:關家十八兵站、莘庄朱德與衛立煌會晤地、南嶝烈士陵園。古遺址有:曙猿活動遺址、原始文化遺址、夏代文化遺址、商城遺址、迎新世遺址等。八里峽、獅子山、陽壺夕照、黃河大橋等自然景觀為發展旅遊觀光、水上養殖、客貨航運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㈡ 古城鎮的簡介
古跡有漢代阜城縣城遺址。
㈢ 成都郫都怎麼發現戰國至秦漢鄉鎮遺址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6日公布,在成都市郫都區古城鎮指路村發現戰國至秦漢時期的基層鄉鎮聚落遺址,該遺址堆積豐富、埋藏較淺、保存完好。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專家認為,指路村遺址的發現,對認識秦漢時期基層聚落中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成都平原由古蜀文明向漢文明的變遷過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㈣ 古城鎮的行政區劃
古城鎮是一個來有著1700多年歷史源的文化古鎮,憑借古文化、人文生態、旅遊資源優勢和日益凸顯的地理區位優勢,迸發出無限的魅力和活力。全鎮面積17.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038畝,常住人口26228人,非農業人口1886人。8個行政村(社區)93個社。15個黨支部有黨員676人。
古城鎮地處郫縣北部,北靠錦水河與彭州市區相望;西臨本縣唐元鎮;南與三道堰相連;東與新都區新繁鎮龍安鄉接址,距縣城9.5公里,距彭州市1公里,距成都市區22公里,是「郫縣望叢古蜀文化遺址——古城遺址——唐昌古鎮——都江堰、青城山」旅遊線路上重要的一環,郫彭路、沙西線縱橫貫穿全境,城際快速鐵路郫彭段古城站的建設將進一步拉近古城與外界的距離。古城鎮現已建成以古典建築、民俗文化、旅遊影視為特色的「西蜀古城」,初步形成0.8平方公里規模的仿漢、仿唐、仿明、仿清等古建築群,成為成都市旅遊環線的一個靚點。
㈤ 山西省永濟市開張鎮古城村的古城遺址是什麼時代的遺址可以詳細介紹下嗎
山西省永濟市開張鎮古城村的古城遺址.. 解梁故城 是 春秋 時代的遺址
㈥ 古城鎮的旅遊
古驛站地處長汀縣古城鎮閩贛交界處,是古代福建通往江西的重要關卡,是內福建的西大容門。離此不遠有大小隘嶺,形勢險要。早在宋代這里就置有驛站,是古代交通驛道的機構,設有驛丞,為傳達、迎送的基層行政長官。
古驛站遺址在古城鎮的大隘山凹里,俗稱羅坑隘,建於宋嘉定元年(1280年),明、清均有修葺。現存磚石拱門一座,高3米,內寬2.5米,長5米。拱門頂上昔有珠樓,早已毀,周圍現有幾十間商店、客棧的殘垣痕跡可辨,佔地約1.500平方米。出土有清代康熙三年立的界碑殘塊,可惜內容不全,無法考證更多的史料。現存的古異道是河卵石徹成的官道,從山凹一直延伸到古城鎮旁的井頭村。駱道寬3米,長約2公里,是「車馬道」,可容車騎通過。古驛站遺址的發現為研究古代福建省與外省的交通歷史提供了又一見證,具有較高的考證研究價值。
長汀古城,據考在宋代已築有土城,據嶺守隘,自古扎有兵營,「古城」得名於此。又據考唐代時由曲江(廣東韶關)經贛州至汀州的驛道,就是從古城通過的。所以歷來古城是軍事要沖與閩贛邊陲的貿易集鎮。
1990年長汀縣古城鎮古驛站被列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㈦ 成都發現戰國至秦漢鄉鎮遺址保存完好嗎
據報道,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6日公布,在成都市郫都區古城鎮指路村發現戰國至秦漢時期的基層鄉鎮聚落遺址,該遺址堆積豐富、埋藏較淺、保存完好。
「這是成都地區首次發現有明確文字記載的漢代鄉一級聚落的遺物。」楊波說。
此外,考古工作人員還在一條寬4米的漢代道路附近找到一個蓋弓帽,這是漢代「豪華馬車」頂部車蓋的零件,證明此處遺址在當時是較繁華的一個聚落。
楊波說,從發掘所獲資料來看,指路村遺址遺跡十分豐富,是成都平原目前所見保存最好的戰國秦漢時期的聚落遺址,甚至在全國范圍內也是少見的。「這個遺址在東漢晚期以後就廢棄了,但後人對遺址破壞較小,遺址上面只是農田,土地翻新也較淺,故而對早期聚落破壞較小,聚落保存較為完好。」楊波說。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專家認為,指路村遺址的發現,對認識秦漢時期基層聚落中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成都平原由古蜀文明向漢文明的變遷過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㈧ 請給我詳細介紹郫縣古城鎮
你要去阿壩師專?我一同學在那兒讀書。古城,只能說很~一般,就是一般的農村城鎮而已。離成都市區很遠,離郫縣縣城也遠,不過現在有公交車從古城到郫縣縣城,還算方便嘛。所以你要買個啥東西還算方便。哦,還有那兒每年還有柚子節~~我知道的就這么多了,希望對你有用O(∩_∩)O~
㈨ 郫縣古城的郫縣古城遺址
位於郫縣古城鎮古城村,是成都平原多處史前城址中保存最為完好的一處遺址回。遺址長約650米,答寬約500米,總面積32萬平方米,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有4000年左右的歷史。1996年古城遺址與成都平原其它吏前城址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1997年大規模考古發掘中又發現了全國同時期最大的禮儀性建築遺跡,國內外數十家新聞單位進行了報道,引起了文物考古和史學界的極大關注。 城址中發現有用於防禦的高聳城牆、禮儀性大房址、干欄式建築、木骨或竹骨泥牆房址、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和種類多樣的灰坑,出土了大量磨製精細的石器和裝飾精美的陶器。這些古城址建築技術相同,文化性質單一,是寶墩文化的中心聚落遺址。寶墩古城平面呈長方形,面積達60萬平方米。郫縣古城地處成都平原腹心地帶,平面也呈長方形,總面積30餘萬平方米,城址中部發現有面積達550平方米的禮儀性建築。魚鳧古城,平面呈六邊形,面積40萬平方米。芒城古城,為內外雙圈城牆,內外城牆間有壕溝,面積11萬平方米。雙河古城、紫竹古城,其平面也均呈長方形,面積分別為11萬平方米、20萬平方米 .
㈩ 郫縣古城遺址的介紹
郫縣古城遺址位於郫縣古城鎮,是成都平原多處史前城址中保存最為完好的一處遺址。遺址長約650米,寬約500米,總面積32萬平方米,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有4000年左右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