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之魔童
1. 在《西游記》強銷生死簿中與哪吒之魔童降世有什麼相同點嗎
相同點都是,孫悟空與哪吒都是通過這個強燒生死簿以及魔童降世的這個之後,有所強化。
2. 中國有什麼動畫電影
姜子牙,風語咒,哪吒之魔童降世,龍神之子
3. 六小齡童支持《哪吒之魔童降世》被噴,這屆網友為什麼這么大膽
六小齡童我們大家都很熟悉,每年暑期或者寒假我們都會在電視上看到他的身影,他參演的《西遊記》永恆的經典,而他的孫悟空也是最深入我心的。可是近幾年以來,六小齡童的風評卻越來越差,甚至當他在微博發文支持國產動漫《哪吒之魔童降世》時,也被網友們奚落嘲諷,看到這我心裡挺不是滋味的,一代經典大師怎麼會落得這個地步的呢?
再後來,周星馳的《大話西遊》上線,六小齡童卻公開批評周星馳,說他的劇情胡編亂造,不尊重經典什麼的。但是大家都覺得,每個人對於《西遊記》都有不同的理解,只要沒有在原則問題上背道而馳,都是可以的。所以在六小齡童為《哪吒》發聲時,就有網友把他原來說過的話還給他「改變不是亂編,戲說不是胡說」。
4. 《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龍王纏繞的那根柱子是否是定海神針這是不是暗示下一部的情節
到目前為止,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電影票房是最高的,排票房第一名,我記得剛開始出來,我覺得它是動漫覺著沒啥意思,可是過了兩天,我看了一下電影院的票房它居然是第一,這可刷新了我對中國動漫的人認識,我記得中國動漫我認為好看的那部就是齊天大聖那一部,於是我就懷著很好奇的心理走進電影院看完了哪吒,我突然感覺到中國動漫是越來越強大厲害了,這部片子給我的感受是很深的,里邊的哪吒雖然有些惡化,但是都是為了襯托正義的一面,也是在強調別人的意見,對於一個人來說是有多麼重要。
不過哪吒動漫里,像這種細節提到的是很少,所以這就需要眼睛明亮的人去看,不過算不算是下一步,這個不是咱們說了算,得看人家作者的意思,我相信下一部應該比這一部更加的完美,畢竟一部比一部強嘛。
5. 《哪吒之魔童降世》:天尊所說的十二金仙是什麼,還有誰
十二金仙」地位非常尊貴,在《封神演義》中,元始天尊有很多弟子,只有十二個最優秀的人才位列「十二金仙」之中,也就說是,拿到了「十二金仙」的席位,意味著在元始天尊門下的弟子中,地位要超出常人,與尋常弟子有了極大的區別,就是所有弟子中的內門弟子。
所以,在天尊將這個任務安排給太乙真人,並且許諾「十二金仙」的席位之後。申公豹內心中遭到了巨大的打擊,若是太乙真人真的成為了「十二金仙」之一,申公豹便永遠低太乙真人一等,在所有神仙中,永遠都不是主流的神仙。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導致了申公豹之後的所作所為,魔丸換靈珠,企圖破壞太乙真人的計劃,並且自己教出得道成仙的徒弟,或許那個時候,天尊會將這僅剩下的一個「十二金仙」席位,留給自己。
6. 《哪吒魔童降世》到底有沒有中國風,其中暗含了那些文學典故
哪吒是部娛樂性很高的動畫片,從頭到尾的話基本都是各種的笑點吧,從觀賞的角度來看。給觀眾帶來的娛樂性挺多的,製作這個動畫片的本身也非常出色,有幾場戲在場景上,真是很好看。
7. 《哪吒之魔童轉世》的價值觀設定是不是有Bug
這幾天陸續有朋友曬《魔童轉世》的電影票,我本著真香的好奇心,今天也坐在了電影院看完了整部電影,整體感受是,笑點密集,邏輯清晰,劇情炸裂。中間好幾次激動的時候我都緊緊地握住了自己的另一隻手。這部確實是繼「大聖」之後又一部難得的國產動漫,雖然還是有很多批評的聲音,但是我感覺,已經很好啦!我很滿意。遙想多年前,我高中的老師經常在班裡提的一句話就是,唉,我們國家的動漫產業,什麼時候才能跟得上日本,趕超世界。我現在也沒明白一個化學老師為什麼那麼關心國漫產業的未來。
那靈珠丟失,太乙是要吃罪的,肯定滿世界找,而他卻陪著魔丸轉世的李靖一家,訪昆侖,尋找破解天劫咒的辦法。之後兩年更是躲在寶物里,把一身本事傾囊傳授給魔丸??所以,你可以看出來,太乙接到的任務不是:妥善安置靈珠,而是助李靖一家上封神榜。甚至魔丸跟靈珠怎麼樣根本不重要,如果哪吒是靈珠轉世,那太好了一切風平浪靜,太乙收哪吒為徒,世界祥和,大家就等位列仙班了,而這種情況下的魔丸在三年後被一道雷,咔嚓,沒了,這事就結了。現在的情況是,哪吒是魔丸轉世,那靈珠怎麼樣也無所謂了,既然是靈珠,壞也壞不到哪裡去。所以太乙繼續待在李家,教哪吒仙術,助他渡劫。所以,太乙的真正任務是:助李靖一家上封神榜。
李靖「天選之人」的其他非直接證據:
如果魔丸真的是非除不可的,那在哪吒第一次暴走的時候,太乙真人已經拿乾坤圈制住哪吒,肯定是不會因為李靖夫婦求情而下不去手。因為李靖是「天選之人」,所以即使是魔丸也不能殺,這是證據一;李靖是「天選之人」,他要救魔丸,那上天入地也要幫他,於是帶他上昆侖找元始天尊,元始天尊什麼人?明代神話體系中(明代佛道一家親)站在頂點的那一個,玉帝只是政治首腦,背後的一些天尊級才是真的神仙,這是證據二;李靖是「天選之人」,所以李靖要將魔丸引入正道,太乙真人得幫,收哪吒為徒親傳法術,證據三。
哪吒拼爹依據:
哪吒之所以可以在陳塘關為非作歹,欺負小孩,毆打婦女百姓,放火燒城,而所接受的懲罰只是關禁閉,因為他是李靖的兒子。這像不像半夜北京三環上飆車的二代們?只不過比哪吒距離差很遠很遠。再有一個弱相關的依據,李靖夫婦確實是一對好夫婦,或者說是一對好父母,他們對哪吒的親情,呵護,保護,都已經做到了為人父母的極致,李靖甚至為了換兒子一命甘願自己受天雷滅頂。這也是哪吒後來控制住自己魔性的一個很大的助力。而魔丸哪吒也不負重託,由一個人人厭惡的妖怪,轉變成萬人敬仰的英雄步入「正途」。
反觀敖丙就很慘了,作為正牌靈珠,本來是應該托生李靖家,順利長大,安安穩穩位列仙班。被申公豹這個傻二愣子偷走,放到了倒霉龍王的蛋里。命運一下子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家裡要被一群loser天天洗腦,在外面還要帶個面罩怕別人認出自己,好死不死碰上李靖這個壞心眼的,在自己出手幫了他之後,還要當眾揭露敖丙身份,其真實目的就是要當場拿下敖丙。李靖要拿下敖丙這事也簡單,就是封建等級,就是正邪,仙妖不兩立,人家剛幫了你又不是害了你,給個面子好不好?電影看到這其實是有點尬,感覺好像是劇情為了揭穿敖丙身份特意安排的,有點生硬。講道理,其實龍族都不是妖,只不過被天族排擠到凡間,又千百年來政治宣傳,把龍族妖化,人家是天族,勢力大掌握話語權,說你是妖你就是妖。在身份被揭穿之後,又受到申公豹這個二愣子蠱惑,要活埋陳塘關。
靈珠敖丙從投胎龍族那一刻命就定了,他必須要化去龍角,抹去身份,才能改變命運,他沒想到的是後面,即使他化去龍角,改變身份,仙人是長生不死的呀,總有一天身份可能被揭穿,那時候天族能容他嗎?所以,在敖丙出生那一刻命就定了。而哪吒也是,在出生那一刻起命運就定了,與他們誰是靈珠和誰是魔丸沒有關系。而哪吒之所以能喊出那一句振奮人心的話:我命由我不由天,那是因為他是李靖的兒子,而李靖是「天選之人」,所以哪吒有這個資本和底氣。
總結就是,你是什麼並不重要,你的命是什麼,或者你爹是什麼很重要。
如果真要宣揚「我命由我不由天」,其實我反而覺得魔丸降生敖丙身上更合適,魔丸敖丙在得知自己命運之後,尋找到破解或者抵抗天雷劫的辦法,尋訪名師學得法術,取得兵器,釋放海底龍族關押的無數怪獸,跟他們簽訂契約受自己管轄,並訓練成軍隊,使妖怪們戰力擴大數倍,待時機成熟大舉進攻天界,把神仙趕下凡,再妖魔化這些神仙是妖魔,自己才是替天行道的真命天子。那時候巨大妖軍在手,最不濟也可以跟天族二分天下。這才叫我命由我不由天。
最後簡單總結《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里的價值觀,就是設立一個身份地位的二元對立,正與邪,仙與妖,正高於邪,仙要滅妖。有著森嚴的等級秩序。其實《西遊記》要比《封神榜》復雜一些,他講到了白吃白,也就是佛道互爭的現實,這也是明代社會的縮影,雖然明代皇帝都尊儒治國,但是皇帝信奉的宗教卻有變化,總體來說,明早期皇帝們偏佛教多一點,後期偏道教多一點,到嘉靖帝就差穿道袍出家了,民間文化體系受統治者思想的變化,也或多或少會出現佛道互爭高低的現象,不僅體現在佛道的思想流派和專著,也體現在小說里,《西遊記》就是很好的例子。雖然整體框架還是神仙與妖怪的二元對立,但是爭地盤,挖人才,下絆子,各種花樣層出不窮,故事裡也不是單純的降妖佛魔,往上要看三分薄面(大金鵬),往下攔路一棒打死(白骨精),這就又復雜了,今天先啰嗦到這兒吧。
8. 哪吒為什麼叫魔童動畫中的哪吒和封神演義中的有何區別
在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由於設定上哪吒體內有魔丸因此也被稱為魔童。在動畫《哪吒鬧海》中的小哪吒主要是正面角色,而封神演義中的哪吒前期是個玩世不恭作惡多端的熊孩子,後來才改邪歸正,是個亦正亦邪的角色。
其實在《封神演義》的這本書中,哪吒是一個亦正亦邪的人物,他的師父太乙真人也算不上是一個正派人物,反而與反派人物比較接近。哪吒不學無術,惡霸鄉里,稱霸一方,害死龍三太子也完全是他自己的任性妄為,由此可見,我們之後的改變之中和最開始哪吒在《封神榜》這本書中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這可能也是後來的創作者更喜歡哪吒這個角色,所以就把他往正派的形象去描繪了。
9. 《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哪吒真的很壞嗎
拿著哪吒,他並不是很壞,他一直就是一個,他首先他不是一個人,他只是一個蓮花的化身,所以他的感情冷淡,可是他對他母親真的挺好的,所以我覺得他不是很壞
10.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改編是否意味著中國主流價值觀的轉變
我感覺哪吒是中國人最熟悉不過的神話人物之一,天資聰穎、智勇雙全、活潑好動、力大無窮。
這個人物最早記錄在《太平廣記》中,說他是「毗沙門天王子那吒太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也有哪吒鬧海、重塑蓮花身等故事。
說他是小妖怪,卻不是真正的妖,他的所作所為也並非是妖的作為,從不殺人,也從不吃人,有的只是出去搗亂,鬧得雞飛狗跳人吵鬧。
就連出去搗亂之時,還不忘提醒陳塘關的百姓自己出來了,倒數10個數,給大家時間逃離。
逍遙自在就更離他異常遙遠。魔丸會誕生出魔童,為禍人間,本應是英雄的哪吒卻成了混世大魔王。
父母因為哪吒的魔性屬性,更加努力的斬妖除魔,保護陳塘關百姓,希望能為哪吒贖罪,並將哪吒關在家裡,不讓他出府。
師傅太乙真人雖然挖空心思教他法術、修身養性,卻給李府布下了結界,防止他出去禍亂人間。
陳塘關的百姓看到他更是像看到惡魔一樣,不讓自己的孩子和哪吒玩。
試問,這樣的小孩,逍遙自在嗎?答案自然是否。
小哪吒的生活何嘗不是現在多數兒童的生活寫照?有過之而無不及。
李靖夫婦為了陳塘關的百姓,經常外出,就連陪著哪吒踢完一場毽子也是奢望。
哪吒作為一個愛玩的小孩子,卻沒有朋友陪他玩。世人的偏見、同齡孩子的不待見、親情的缺失,讓哪吒成為一個內心封閉、行為孤僻、曲解人意的頑皮小孩。
而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工作繁忙,甚至為了生計遠走他鄉外出打工。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較短,甚至是一年才見一次。
孩子的成長過程沒有父母的參與,無法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任由孩子自我封閉思考,鑽牛角尖、思想極端,甚至出現價值上的偏離、人格和心理發展的異常。
影片中,元始天尊在煉化靈珠和魔丸之後,啟動了天劫咒語,魔丸只有三年的時間,三年過後天雷將會降臨,摧毀魔丸。
殷夫人曾和李靖商量辭官,帶哪吒外出遊歷,讓他好好享受這三年時光,但是最終還是沒有辭官,任由哪吒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