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暴國遺址

暴國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2-31 22:02:04

1. 請問合肥有哪些三國遺址越詳細越好!!

樓主您好:
步行街有教記念努台,曹操點將用的,還有逍遙津公園裡面有張遼威震逍遙津的遺址還有張遼像,另外就是北三十崗鄉的三國遺址公園了,建了幾年了,裡面也有不少遺址,坐300路公交車可達。祝您玩的愉快!

2. 中國因戰爭被破壞的文明遺址有哪些 如:圓明園

中國瀕危遺址有:
河北懷來雞鳴驛、浙江省東陽盧宅 、山西省磧口鎮村落、甘肅秦城天水的古樓群建築、雲南團山歷史村以及分布在四川和西藏地區的石林。
雞鳴驛:坐落在河北省境內,修建於1420年,是至今唯一保存下來的最大的驛站。外層開始脫落,一些廟宇瀕於消失。在2004年曾經被列為世界百大瀕臨危險的文化遺址 。
盧宅:被稱為江南最大的明清古建築群,有「中國民間故宮」的美譽。洪水和不得當的保護方法使得盧宅面臨許多危險。排水、防火和防風化等都做得不到位。

磧口:位於山西臨縣境南,明清時期為我國北方著名的商貿重鎮。上世紀30年代,磧口碼頭功能盡失,但留下了一座座相對完整的商業建築群和周邊村落的民宅深院。近年來一些扶貧項目的開展和高速公路開通已經破壞了古鎮的文化韻味。

天水古樓群建築:天水市秦城區古民居有2000餘座,古巷不下數百條,大都是官宦、富豪、名人、學士的故居。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秦城區的古建名人故居屢遭拆除,至90年代呈愈演愈烈之勢。

雲南團山歷史村(音譯):完整地保持了19世紀的歷史的風貌。但近年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卻破壞了歷史原貌,一些地區對歷史文物的開發利用和改建項目已經破壞了歷史村落的完整性。

石林:約有250座千姿百態的石林鑲嵌在四川和西藏五大景區里,這些石林隨季節的不同和陽光的照射,不斷地變化著璀璨絢麗的色彩。然而有些石林甚至被砍斷作為休憩之所,微小的地震活動對其有巨大的危害。
最著名的: 圓明園
圓明園是中華文明無比輝煌的歷史紀念,是中華民族歷史恥辱的紀念遺址,在人類文明史上,她是西方尖端文明毀滅東方文明的歷史見證,是全人類檢討和反思的文化遺存。

3. 春秋滑國故城遺址的考古發現

春秋滑國故城遺址,位於洛陽城東南43公里處偃師市府店鎮滑城河村附近台地上。版遺址南北長約權2.25公里,北端寬約1.5公里,南端寬約0.5公里。滑國就在以今河南省偃師市府店鎮為中心,偃師東南鞏義市西南以及登封市北部一帶,它的國都就在府店村北一公里偏東的地方。因為這里是古滑國都城所在地,流經這里的一條小河就叫滑城河。
根據考古調查和發掘報告,可知滑國故城附近是一片平地,東北和東南環山,平地向西北擴展與洛陽盆地相連接。平地兩側有滑城河與府店北河,兩河之間為一長靴形的台地,故城即座落在這塊南北長約2.5公里、南北寬約0.5—1.5公里的靴形台地上。該城地勢南北長,東西窄,北部依地勢又向西北突出。城垣屈曲呈弧形,平面略作長靴形,南北長約2000米,東西寬約1000米,中部約700米,南部約500米,斷斷續續的夯土城牆殘體時隱時現。雖因條件限制,只進行了初步發掘,故城的面貌還不能完整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但故城的輪廓已很清楚,而且在城區內隨地可以見到豐富的仰韶、龍山文化以及商代、東周、漢、唐的文化遺存。而且它三面環繞深壑,天然半島似的地形,易守難攻,真是古代小國理想的建都之地。

4. 古繒國遺址還建設嗎

2010年4月13日,方城申請進行中華曾氏祖根地認定,來自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國內權威專家齊聚方城,實地勘察方城八里橋遺址及出土文物。
2010年4月14日,「中華曾姓祖根地在方城」研究認定會在方城縣國泰賓館舉行,與會的專家一致認為方城就是古繒國遺址和中華曾姓祖根地。
2010年4月17日,中華曾氏祖根地暨古繒國遺址授牌揭碑典禮在方城和鄭州兩地同時舉行,河南省姓氏祖地與名人里籍研究認定中心向方城縣頒發「中華曾姓祖根地」銅牌。十屆全國人大常委、世界曾氏宗親聯合總會會長、香港金利來集團董事局主席曾憲梓博士親自出席鄭州現場並即席發言。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儲亞平,中共南陽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建民,副市長馮曉仙和方城縣四大班子領導分赴兩地參加「方城中華曾氏祖根地授牌揭碑典禮」。
2011年12月12日上午,中華古繒國文化苑項目奠基儀式在方城縣隆重舉行。
2012年12月24日上午9時,備受矚目的中華古繒國文化苑主題工程—古繒國文博院破土動工典禮儀式在這一天隆重舉行。古繒國文博院佔地約65畝,嚴格遵照諸侯王的禮儀規格建造,採用「回」字形的三進兩院制式,整體坐北朝南;曲烈殿是核心建築,採用九級高台迴廊,建築風格為漢代,廣場兩側設置小型鍾樓和鼓樓,整體形成「金龜探海」之勢。

5. 中山陵三處民國遺址

中山陵各建築在型體組合、色彩運用、材料表現和細部處理上均取得極好的效回果,音樂台、光華亭答、流徽榭、仰止亭、藏經樓、行健亭、永豐社、永慕廬、中山書院等建築眾星捧月般環繞在陵墓周圍,構成中山陵景區的主要景觀,色調和諧統一更增強了庄嚴的氣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偉的氣勢,且均為建築名家之傑作,極高的藝術價值,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6. 佛國記里有沒有恨天國遺跡之事

http://bbs.sjtu.e.cn/bbstcon?board=Marvel&reid=1192706813 鬼吹燈II中的《南海歸墟》提到一個謎一樣的國家,叫做恨天國,很好專奇,屬真的有這樣一個國家嗎?史書上真的有記載嗎? 南海中有處珊瑚螺旋海域,這里一年四季風暴不斷,海難頻發。據史書記載,在珊瑚螺旋之中曾有過一個青銅文明高度發達的恨天之國。自秦朝之後,相關記載徹底消失了,恨天國也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迷蹤之國。 經多方查找資料未果。

7. 鄟國的故都遺址

在郯城縣抄泉源鄉前城村襲北,東近小河,西北臨後城村,有一個東西200米,南北150米,總面積約3萬平方米,俗稱「城子頂」的高台地,這就是前城遺址。前、後城村,原名即是前、後「城子村」,皆是以古城遺址的方位而定。遺址斷崖處觀察,文化堆積厚1.5—4米,灰褐土質,雜有春秋、戰國及漢代遺物。曾出土鬲足、罐、筒瓦及銅劍、銅鏡、貨幣等遺物。該遺址為春秋至漢代遺址。根據《左傳》等史書記載,《中國歷史地圖集》的標示,有關專家的考證和近年來的考古調查,前城遺址的位置應是歷史上鄟國故城所在地。但由於未經科學鑽探和發掘,迄今為止,仍未發現牆基和與鄟國有關聯的文物,此地是否鄟國,尚待進一步考證。前城遺址,於1990年4月11日公布為郯城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2月27日公布為臨沂市級重點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8. 焦國的焦國遺址---焦城村

焦國:(1)姜姓焦國:關於姜姓焦國的封地所在,目前史界說法不一,或謂之河南陝縣,或謂之山東嘉祥。《史記·周本紀》曰:「武王追趕思先聖王,乃褒封神農之後於焦。」焦國的始封君主,為神農氏後裔。
何光岳認為姜姓焦國被迫東遷,西周時在今河南中牟,東周初時迫於鄭國而遷豫東商水縣,再遷今安徽亳州。此二地又被陳國兼並,最終遷至山東嘉祥縣南部的焦城,春秋中葉之前並入魯國。
(2)姬姓焦國(約前775年-前575年):西周時期召公之子譙侯的封國,國都在今陝州東北部。周幽王七年,被東遷後的虢國所滅。
紙坊鎮焦城村位於嘉祥縣城南8公里,紙坊鎮駐地北4.5公里。由西焦城、張馬街、朱街、東山頭4個行政村組成。西靠青山,東依鉤魚山。全村1666戶,5222人。
村南有焦國故城遺址,村也因此得名。焦城遺址南北長467米,東西寬468米,佔地21.9萬平方米。東、南城牆殘跡尚可辨認,周圍暴露許多紅、灰素麵及繩紋陶片、瓦片,並曾發現少量陶紡輪、銅鏃、網墜等。1985年公布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朝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諸侯,除分封有功之臣和王室貴族外,還對前代聖賢之後裔進行了分封。《史記·周本紀》載,周滅商後,「武王追思先聖王,乃褒封神農之後於焦,黃帝之後於祝,帝堯之後於薊,帝舜之後於陳,大禹之後於杞。」酈道元在《水經注·河水注》也有「焦國,武王以封神農之後於此」的記載。《史記·正義》引《帝王世紀》雲:「神農氏,姜姓也。」秦嘉謨輯補《世本·氏姓》說:「姜姓,炎帝神農之後。」由此看來,姬姓焦國為炎帝神農之後的說法無法自圓其說。因此筆者認為,周初所封者應為姜姓焦國。
關於姜姓焦國的封地所在,目前史學界說法不一。或謂之河南陝縣,或謂之山東嘉祥縣。《廣韻急就章注》記載作為傳說中的神農之後的姜姓焦國,其地望當在今山東省嘉祥縣南十五里焦城村。《嘉慶重修一統志》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焦城,在嘉祥縣南十五里青山之東,縣志俗傳周武王封神農之後於焦,即此,今其地為焦城村
焦國,為西周諸侯小國,魯國附庸。周武王克商,封神農之後於焦。據《焦氏族譜》載,焦國始君名大王,為周武王御醫,周朝受封於焦。傳16世,至春秋前期,現在該家譜已經繁衍到99代孫。
青山西麓有惠濟公廟,俗稱青山寺,是祭祀焦國國君的祠廟。焦大王去世後即在青山建祠奉祀。其後加封典祭累世不絕。漢建寧元年(168年)碑稱為青山君。晉永安元年(304年)奉車都尉金鄉申弘立碑加以頌揚。宋崇寧元年(1102年)封為寧應侯,賜崇祐廟。宣和三年(1121年)改封惠濟公,廟改稱惠濟公廟。明魯肅王朱壽鏞因獲病痊啟奏皇帝,復封正尊,守青山以享四方香火。地方官員每年春秋祭祀。據傳歷代遇旱而禱雨者,無不沛然大雨。舊時當春夏之交,乞靈者數百里不絕。
青山寺依山而建,坐東面西,分上中下三進院落,南部為一跨院,縱深約90米,南北闊約80米,佔地面積約7200平方米。經宋、元、明、清諸朝多次重修擴建,現存建築主要有泰山行宮坊、三門、惠濟公殿、南北享殿、寢殿、子母殿、泰山行宮、迎客廳、萬佛閣、振遠亭、弘願亭、角門、僧房、感應泉、玉液池等建築。宋代以後,青山寺不斷修繕擴建,成為遠近聞名的景點。現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泰山行宮坊位於青山腳下,是青山寺的門戶,建於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為明魯王朱壽鏞修建的泰山行宮附屬建築。石坊為仿樓閣式三跨門石質建築,做工考究,巍峨壯觀。正面題「泰山行宮」,背面為「雲林勝概」。中門內外兩側立有4個石獅,門額上浮雕「明魯王朱壽鏞進見焦王」圖。兩側門門額上雕有浮龍、麒麟等。
三門是青山寺的大門,為五間硬山式建築,灰瓦覆頂,始建於北宋淳化元年(990年),迄今仍保留部分宋代建築構件和風格。因中門兩側各建偏門一座,故又稱「三門」。立於該門南側的《青山君廟三門記》碑,記載了當年北宋皇族濟州知事趙德恭主持修建三門經過。
惠濟公殿是青山寺的主體建築,宋、元、明、清多次重修,面闊5間,進深3間。為五脊歇山式建築,頂覆綠琉璃瓦,三踩斗拱,飛椽挑角,梁枋均施彩繪。大殿前檐下矗立著六根粗大的八棱石柱,殿內雕梁畫棟,粉牆彩繪,朱漆雕龕中供奉高達2.5米的惠濟公金色塑像。殿門上方懸掛「惠濟公殿」木匾。南、北兩座享殿為配殿,據廟內碑刻記載,元代曾重修,現建築為1997年重修。
玉液池位於惠濟公大殿前。池為石砌八角形,直徑3米,周圍砌以石欄,池水清澈見底,久雨不溢,大旱不涸。玉液池與大殿之間為一座石龍樓,下雕一龍頭,虯須怒目,張口噴水。感應泉常年不息,玉液池水也經年不斷。龍亭的北側刻有清末進士王俊卿題刻的《青山十八樂》《七絕詩十八首》。廟內還有木幼 榆抱碑奇觀,木幼 榆是稀有樹木,所抱碑為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碑刻。
泰山行宮為青山寺的最高點,建於明崇禎七年(1634年),為魯王朱壽鏞所建。1987年重修。大殿依山而建,為五脊歇山式建築,頂覆黃琉璃瓦,斗拱結構為一斗二升。殿內祀有泰山碧霞元君及八位侍女塑像,故又稱「九女閣」。殿前月台寬敞平坦,外砌石欄。登臨遠眺,松濤陣陣,不絕於耳。
神遊洞是一處天然山洞。該洞蜿蜒崎嶇,分上下兩層,下洞深奧幽長,能容納數百人。據說當年劉伯承元帥在神遊洞中指揮了著名的羊山戰役。洞內冬暖夏涼,每逢盛夏總引不少遊人進洞避暑。當地流傳有「三月賞景看桃花,六月納涼進洞天」的佳話。
焦城村之西、青山之陽有千年古剎發雲寺。明代重修發雲寺碑有「邑南有寺曰發雲,繇梁季洎今閱千祀余」的記載,說明該寺院建於南朝梁末。相傳每逢乾旱之年求神祈雨,便從此處飄出片片白雲,不日便普降甘露,故名。
發雲寺主建築為一歇山式大殿,殿後有一山泉,名甘露泉,一年四季涌水不絕,山如雨屏,泉水交映。原殿中塑三尊高大佛像,下坐蓬花墩,墩下有四大金剛作負重狀,上邊為泥塑雲彩,雲中有形態不同的神像,殿左右為十八羅漢,塑像均在2米以上,身著彩色袈裟。另有坐地神仙和一隻金睛猛虎。諸多塑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實為泥塑珍品,素有「天下神,數發雲」之稱,不幸毀於「文革」中。2004年1月恢復重建。現殿內供奉的三座玉佛坐像,各重11噸;兩側供奉十八羅漢,全為緬甸玉雕刻而成。發雲寺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數量最多,構建完整的玉佛寺廟。
焦城村東北1000米處,釣魚山西側,有北宋文學家晁端友、晁補之父子墓。

9. 戰國中山國都城遺址在哪

河北省石家莊市靈壽縣

10. 破壞破壞國家遺址國家遺址怎麼舉報

破壞破壞國家遺址國家遺址怎麼舉報
破壞破壞國家遺址國家遺址到當地派出所舉報,拿出證據:人證、物證、旁證三證俱全。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