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都遺址公園
A. 北京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1,故宮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2,長城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3,頤和園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15公里,佔地約290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4,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里。
5,恭王府
恭王府(Prince kung』s Mansion),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柳蔭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為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後作為和珅、永璘的宅邸。
B. 大明宮遺址公園的復原模型含元殿還有丹鳳門都是一層,為什麼紀錄片之中丹鳳門是2層含元殿是是三層啊
丹鳳門城樓加夾庇的方案是楊鴻勛的復原方案。重檐的大明宮含元殿也是楊鴻勛復原的。單檐廡殿方案是根據考古發掘結果復原的。
復原本沒有真實與虛假之分,在有限的資料裡面,能夠自圓其說即可。
具體的發掘報考你看我空間裡面的資料。
http://hi..com/%E5%8D%83_____%E7%A7%8B/home
C. 關於龍的資料
聯合國在它成立50周年前夕,得到了一份珍貴的生日禮物——由中國人民贈送的巨型青銅器——世紀寶鼎。
世紀寶鼎安放在聯合國大廈北花園綠色的草坪上。鼎座高0.5米,象徵聯合國成立50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徵即將來臨的21世紀。鼎重1.5噸,三足雙耳,腹略鼓,底渾圓,四周有商周紋飾,浮雕獸面,雲紋填底。底座上飾56條龍,象徵華夏的56個民族都是龍的傳人。鼎內鑄(zhù)有銘(míng)文「鑄贈世紀寶鼎,慶賀聯合國五十華誕」。鼎座前為「世紀寶鼎」四個金文大字。鼎座後面書寫「中華人民共和國贈 一九九五年十月」。整個寶鼎造型古樸,工藝精湛(zhàn),堪稱宏偉傑作。
鼎在遠古的時候,是中國先民使用的一種炊具,後來又發展成為一種禮器。中國成語中有「鍾鳴鼎食」和「一言九鼎」之說,反映了鼎在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的獨特地位。鼎作為一種重要禮器,象徵著團結、統一和權威,是代表和平、發展、昌(chāng)盛的吉祥物。這座世紀寶鼎,集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之大成,熔(róng)古代技藝與現代科技於一爐。它的整體結構(gòu)、藝術造型和紋飾配製,顯示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聯合國珍藏著世界各國贈送的禮品,各有意義。中國的這個寶鼎寓(yù)意更深。鼎志昌盛,龍兆吉祥。它表達了中國人民對聯合國的美好祝願,對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新世紀的希冀。這也是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心願
在中國文化中,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從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對原始龍的圖騰崇拜,到今天人們仍然多以帶有「龍」字的成語或典故來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尼卡禮品
尼卡禮品
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龍成了中國的象徵、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文化的象徵。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聯的情感。「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我們激動、奮發、自豪。龍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
參考資料: http://img.hc360.com/gift/info/images/200612/601213jm-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