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京遺址
⑴ 中國有那些著名遺址
史前時期的小南海洞穴遺址、下川遺址、裴李崗遺址、北首嶺遺址、半坡遺址、廟底溝遺址、柳灣遺址、屈家嶺遺址、青龍泉遺址、興隆窪遺址、王因遺址、西朱封遺址、三里河遺址、北陽平遺址、頂獅山遺址等;對探索中國文明起源和夏文化問題有重要意義的陶寺遺址、二里頭遺址、東下馮遺址等;商周時期的偃師商城、安陽殷墟、豐鎬遺址、周原遺址、琉璃河遺址、洛陽東周城遺址和銅綠山遺址、大甸子遺址、前掌大墓地等;漢唐及其以後時期的漢長安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曹魏北朝鄴城遺址、隋大興城唐長安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隋唐揚州城遺址、渤海上京龍泉府遺址、北庭高昌回鶻佛寺遺址、遼中京遺址、金中都遺址、元大都遺址,以及漢杜陵陵園遺址、滿城漢墓、馬王堆漢墓、大葆台漢墓、廣州南越王墓和南越王宮城遺址、磁縣北朝大墓、明定陵和龍泉窯遺址、南宋官窯遺址、靈武窯遺址、福建建窯遺址等
⑵ 遼中京遺址的大明塔結構
皇城呈正方形,每邊長一千米,居於內城中北部,以內城北牆為皇城北牆。中京回城自興建答到失於金,歷經150年,一直是遼的重要都城。金兵攻陷上京後,於公元1122年攻佔中京。金時改遼中京為北京大定府。元初改為北京總管府,至元二十五年改為武平路。明初在此設大寧衛。明太祖死後,因諸王紛亂,此城遭戰火遂成廢墟。遼中京城內地面建築已盪然無存,惟塔獨立。
大明塔位於遼中京城遺址內,塔築於高約6米的夯土台基上,八角十三層磚砌密檐式,高74米。高80.22米,塔基底徑48.6米,塔體直徑34米,在現存遼塔中雄居魁首。據元一統志載可能建於遼重熙四年(公元1036年)。塔身赤面有兩行蒙文,內容是:「大清咸豐甲寅年敬修」,為清代補修所寫。塔座為須彌座,上部砌出仰蓮瓣,經改造修建,成為每邊寬14米、高17米的直壁。塔身第一層每面嵌鑲浮雕造像,正中鑲成起券佛龕,龕內蓮座上趺坐佛像,姿勢各不相同,佛像兩側為菩薩、力土像,塑像之上砌出華蓋,兩側上方各有飛天一對。浮雕刀法簡練,線條流暢,形象庄嚴,是遼代雕塑藝術中的佳作。每面的轉角柱都砌成塔形,上刻塔銘及佛名。此塔始建於遼代中期。
⑶ 國家150重大遺址名單
大遺址是中華民族文明發展史最具代表性的綜合物證和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大遺址保護既是一項文化工程,也是一項惠民工程,有利於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建設、美化城鄉環境、推動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十一五」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大遺址保護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歷史性成就:啟動100處大遺址保護工程,殷墟遺址、元上都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建成一批大遺址保護展示示範區,有效保護遺址本體及其環境風貌;國家設立大遺址保護專項資金,出台一系列專門性法規,初步建立大遺址保護管理體系;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間大遺址保護總體規劃》的目標任務,基本構建以「三線兩片」為核心、100處大遺址為支撐的大遺址保護格局。
「十二五」期間重要大遺址(150處)
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
1. 北 京:周口店遺址、圓明園遺址、琉璃河遺址
2. 河 北:趙邯鄲故城、定窯遺址、鄴城遺址(含河南安陽
高陵)、燕下都遺址、泥河灣遺址群、磁縣北朝
墓群、元中都遺址、中山古城遺址
3. 山 西:陶寺遺址、侯馬晉國遺址、曲村-天馬遺址、晉
陽古城遺址、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
4. 內蒙古:遼上京遺址、元上都遺址、遼陵及奉陵邑、
遺址(內蒙古、甘肅)、遼中京遺址、和林格爾
土城子遺址、二道井子遺址
5. 遼 寧:牛河梁遺址、姜女石遺址(含河北北戴河秦行宮
遺址)、高句麗遺址(鳳凰山山城、五女山山城、
燕州城山城、石檯子山城)、金牛山遺址
6. 吉 林:高句麗遺址(洞溝古墓群、丸都山城與國內城、
羅通山城、自安山城)、渤海遺址(西古城遺址、
八連城遺址、龍頭山古墓群、六頂山古墓群、蘇
密城)、萬發撥子遺址、帽兒山墓地、龍潭山城
7. 黑龍江: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金上京會寧府遺址
8. 上 海:福泉山遺址
9. 江 蘇:揚州城遺址、鴻山墓群、徐州漢墓群(含徐州漢
代採石場)、淹城遺址、闔閭城遺址、南朝陵墓群
10. 浙 江:良渚遺址、上林湖越窯遺址、大窯龍泉窯遺址、
臨安城遺址、馬家浜遺址
11. 安 徽:尉遲寺遺址、凌家灘遺址、六安王陵、壽春城遺
址、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
12. 福 建:萬壽岩遺址、城村漢城、曇石山遺址、德化窯遺址
13. 江 西:吳城遺址(含築衛城遺址)、湖田窯遺址、御窯
廠遺址(含高嶺瓷土礦)、吉州窯遺址、牛頭城
址、銅嶺銅礦遺址
14. 山 東:臨淄齊國故城、兩城鎮遺址、城子崖遺址(含東
平陵故城)、桐林遺址、曲阜魯國故城(含邾國
故城、漢魯王墓群、明魯王墓)、薛城遺址、大
汶口遺址
15. 河 南: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漢魏洛陽故城、隋
唐洛陽城遺址、殷墟、鄭韓故城、古城寨城址、
北陽平遺址、鄭州商代遺址、宋陵、清涼寺汝官
窯遺址、邙山陵墓群、三楊庄遺址、城陽城址、
仰韶村遺址、北宋東京城遺址
16. 湖 北:石家河遺址、楚紀南故城、盤龍城遺址、龍灣遺
址、擂鼓墩古墓群、銅綠山遺址、屈家嶺遺址、
唐崖土司城址和容美土司遺址
17.湖 南:里耶古城遺址、銅官窯遺址、城頭山遺址(含八
十壋遺址、彭頭山遺址)、老司城遺址、炭河裡遺址、漢代長沙王陵墓群
18. 廣 東:南越國宮署遺址、筆架山潮州窯遺址
19. 廣 西:靖江王府及王陵、合浦漢墓群、甑皮岩遺址
20. 重 慶:釣魚城遺址
21. 四 川: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含十二橋遺址)、邛窯、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明蜀王陵墓群、羅家壩遺址
22. 貴 州:可樂遺址、海龍屯
23. 雲 南:太和城遺址、石寨山古墓群
24. 西 藏:古格王國遺址、藏王墓、卡若遺址
25. 陝 西:秦咸陽城遺址、周原遺址、阿房宮遺址、漢長安
城遺址、大明宮遺址、秦始皇陵、秦雍城遺址、西漢帝陵、唐代帝陵、統萬城遺址、黃堡鎮耀州窯遺址、豐鎬遺址、龍崗寺遺址、石峁遺址
26. 甘 肅:大地灣遺址、許三灣城及墓群、鎖陽城遺址、駱
駝城遺址、大堡子山遺址
27. 青 海:喇家遺址、熱水墓群
28. 寧 夏:西夏陵、水洞溝遺址、開城遺址
29. 新 疆:北庭故城遺址、坎爾井
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
長 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山東、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河南、黑龍江)
絲綢之路(新疆、甘肅、青海、寧夏、陝西、河南)
大運 河(北京、天津、河北、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
秦 直 道(內蒙古、陝西、甘肅)
茶馬古道(雲南、四川、西藏、貴州、青海、甘肅、陝西)
明清海防(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
蜀 道(陝西、四川、重慶)
河 北:趙邯鄲故城、定窯遺址、鄴城遺址(含河南安陽
高陵)、燕下都遺址、泥河灣遺址群、磁縣北朝
墓群、元中都遺址、中山古城遺址
3. 山 西:陶寺遺址、侯馬晉國遺址、曲村-天馬遺址、晉
陽古城遺址、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