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文昌湖游記

文昌湖游記

發布時間: 2021-01-01 04:30:39

⑴ 求一篇500字的游記,多寫景最好~~~~~~~~~~~

眼看著,親戚們一個個准備出門,我們家怎麼可能足不出戶呢?讓這個小學時段最後一個寒假白白浪費。於是,爸爸決定與朋友們一起,自己駕車,一起出去遊玩。就這樣,我們跟著導游來到了紹興。
第一站是柯岩風景區。下了車的我伸了一個大懶腰。導游說,柯岩風景區一共有三個景觀,分別是柯岩、鑒湖、魯鎮。柯岩中讓我難忘的就是石佛景區。聽導游說,三國時期,這里曾是一處採石場,經歷代能工巧匠的不斷開鑿,鬼斧神工般地造就了姿態各異的石洞和石壁。千百年來,隨著宗教的介入,文人名流的渲染及後人的開發,現已形成天工大佛、七星岩、八卦台、文昌閣、蠶花洞、蓮花聽音等景觀。
隨後是魯鎮。一看到魯鎮,就有點懷舊的感覺。走在街上,房子很老舊。它們的門都是木板搭成的。關門的時候就把放在角落的木板,一個個接上去。更有趣的是,路上還有《阿Q正傳》中的阿Q。還有靠在牆角的祥林嫂。走過她身邊,還聽見她焦急的叫著,阿毛。接下來,就去換硬幣,玩游戲去了。
天色已晚,找了賓館,洗洗就睡了。第二天,我們去了魯迅故里。
進入故里,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口井。導游姐姐說,魯迅小時候經常在這口井旁玩耍。隨後,我們去了百草園。游完魯迅故里,我們就去了蘭亭。在我的眼前,有一塊石碑。上面寫著一個太字。據說,王羲之的兒子練盡了三缸水,寫了一個大字。給父親看時,王羲之加了一個點,然後讓他給母親看,母親只說了一句,我兒練盡三缸水,唯有一點像羲之。
游完這些,我們該啟程回家了,再見了紹興!

⑵ 寫一篇游記500字

眼看著,親戚們一個個准備出門,我們家怎麼可能足不出戶呢?讓這個小學時段最後一個寒假白白浪費。於是,爸爸決定與朋友們一起,自己駕車,一起出去遊玩。就這樣,我們跟著導游來到了紹興。

第一站是柯岩風景區。下了車的我伸了一個大懶腰。導游說,柯岩風景區一共有三個景觀,分別是柯岩、鑒湖、魯鎮。柯岩中讓我難忘的就是石佛景區。聽導游說,三國時期,這里曾是一處採石場,經歷代能工巧匠的不斷開鑿,鬼斧神工般地造就了姿態各異的石洞和石壁。千百年來,隨著宗教的介入,文人名流的渲染及後人的開發,現已形成天工大佛、七星岩、八卦台、文昌閣、蠶花洞、蓮花聽音等景觀。

隨後是魯鎮。一看到魯鎮,就有點懷舊的感覺。走在街上,房子很老舊。它們的門都是木板搭成的。關門的時候就把放在角落的木板,一個個接上去。更有趣的是,路上還有《阿Q正傳》中的阿Q。還有靠在牆角的祥林嫂。走過她身邊,還聽見她焦急的叫著,阿毛。接下來,就去換硬幣,玩游戲去了。

天色已晚,找了賓館,洗洗就睡了。第二天,我們去了魯迅故里。

進入故里,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口井。導游姐姐說,魯迅小時候經常在這口井旁玩耍。隨後,我們去了百草園。游完魯迅故里,我們就去了蘭亭。在我的眼前,有一塊石碑。上面寫著一個太字。據說,王羲之的兒子練盡了三缸水,寫了一個大字。給父親看時,王羲之加了一個點,然後讓他給母親看,母親只說了一句,我兒練盡三缸水,唯有一點像羲之。

游完這些,我們該啟程回家了,再見了紹興!

參考參考吧,採納

⑶ 夜遊桂林兩江四湖有哪些路線,有沒有推薦的。

如果要游完整個兩江四湖只有豪華船可以。豪華船有兩個路線,一個是從文昌橋碼頭出發,內在解放橋碼頭下船,容另一個剛好相反。如果只游四湖不游兩江的話可以選擇輕舟夜遊四湖的方式,在日月灣碼頭出發,這條線路更加突出了演藝部分,有更多機會接觸到當地民俗演出。所以從哪裡出發要根據自身的酒店位置和行為偏好,後者輕舟夜遊四湖是個人比較推薦的。

⑷ 臨海古長城游記,按三個景點來寫

六點四十分,我們從黃龍集散中心出發,大約三個半小時後到達臨海。在車上最愛張艾嘉認識了一個可愛的六歲小mm丹丹,車上她問了一個讓最愛張艾嘉暈翻的問題,「蔡叔叔,你去相親過嗎?」,最愛張艾嘉反問你知道什麼是相親,她居然答「勇敢找愛情、相親才會贏」,看來現在浙江台的「相親才會贏」節目深入人心啊,連六歲的孩子都知道了。題外話,權當一笑。

到臨海我們參觀了第一個景點東湖。資料記載,東湖開鑿於北宋,湖面平波十頃,亭台如畫,中懸洲渚,堤隔橋連,春風秋月,流光溢萌,芳香四溢,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或漫步其伺,或 少憩亭榭,或登樓眺望,或湖中弄槳,興致油然而生。古人題聯雲:「好山好水,出東郭不半里而至;宜晴宜雨,比西湖第一樓何如?」
最愛張艾嘉參觀東湖下來,感覺東湖不大,亭台樓閣倒還是有那麼一點古代的味道的,裡面有假山假石,有種古代園林的感覺。看看那天我們游東湖的照片吧。
浙江台州臨海東湖,位於臨海市區,以緊臨台州古城牆東側而得名,原為城北白雲、山宮數溪匯合處。宋熙寧四年(1071),郡守錢暄開鑿為湖。南北長近500米,東西寬約150米,湖分前湖和後湖,湖中有洲渚。洲上多亭閣。前湖月堤上「浣月洲」居全湖中心,後稱「樵雲閣」。其南又有湖中洲。洲上建有「湖心亭」。亭閣三層,飛檐八出,高瓴流瓦,翹角滴翠,氣度宏偉,構造精巧,為全湖覽勝之佳處,古今游者留下頗多詩詞對聯,如「四壁雲山天上下,一亭風月水中央」、「四面軒窗宜小坐,一湖風月此平分」。九曲湖橋東側有 「半勾亭」,單層六角,以六石柱擎撐水中。後湖樵雲洲上原有榮祿祠、文昌閣、逢源樓等。今尚寸逢源亭,長石平架,護以欄板.橋孔溝通東後湖與西後湖之水,意為左右逢源。西後湖北側又有一洲渚,廣約0.6公頃,1983年辟為「兒童公園」。

臨海東湖公園是一個背山面水、三面青山環抱的山水環境,這同風水思想中的理想環境是一致的。又如黃岩九峰公園,選址在黃岩東郊1.5公里處,由文筆、華蓋、靈台、靈鷲、接引、寶鼎、雙闕、卧龍、翠屏9座山峰環抱,形成幽深峽谷。溪澗潺潺,從中而出;曲折回繞,往外流出。

園基不拘方向,地勢自有高低;涉門成趣,得景隨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遠來往之通衙;選勝落村,藉參差之深樹。村莊眺野,城市便家。利用天然環境,且山環水繞,幽曲有情,以自然山水及其空間合為追求的理想環境,這與風水所追求的理想環境觀極為一致
關於臨海古長城的介紹

長城依著清山蜿蜒而進,全長6000多米,現存5000米。東起攬勝門, 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煙霞閣,於山岩陡峭間直抵靈江東 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勢,俯視大江,矯若巨龍,雄偉 壯觀,尤以北部最峻,與北京八達嶺長城形神俱肖,人稱 「江南八達嶺」。沿途各類城堡、城門、城樓獨具特色,使人覺得她是多麼的雄偉,給人以無窮的力量和勇氣。同時,古長城又帶有她自己獨特的風格,體現出江南清秀、柔美的特點,更增添了她的魅力。

史載,明朝名將戚繼光在臨海八年,抗擊倭寇九戰九 捷。期間,戚繼光與知府譚綸整修臨海古城牆,創造性地 加蓋了二層中空敵台、遺存之今,戚、譚隨後奉調薊州,修 建北京附近的明長城。他們抽調江南三千兵士,將其在臨 海築城經驗運用到明長城修建工程中。北國長城的空心 敵台,源自臨海。因此,南北長城在規格、形制、構造上,共 同點頗多,實為北國長城之「師范」和「藍本」,遂稱江南長 城。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有「江南八達嶺」之稱的臨海古城,在明代抗倭斗爭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抗倭名將戚繼光在臨海八年,會同台州知府譚綸改造了臨海古城牆的結構,將其加高加厚,並創造性地修築了十三座二層空心敵台,極大地增強了防守能力。戚家軍以臨海古城為據點,策應閩浙沿海守防,屢敗倭寇九戰九捷,洗雪國恥,揚眉吐氣,大振國威。後來,由於北方長城防務的需要,朝廷特將戚繼光、譚綸調到北京委以重任。戚繼光在任薊鎮總兵時,將他在臨海修築城防的經驗,運用到北方長城的增擴加強上。今存薊鎮、昌鎮、宣府、大同、山西等鎮的長城,都是按他的規劃設計加以改進增築加強過的。為了滿足他改建北方長城的需要,特抽調了曾經參加改建臨海城牆的三千「江東子弟兵」充任領工、監理和技術指導。

現在北京八達嶺、慕田峪、司馬台、古北口、天津黃崖關、河北山海關附近的老龍頭、角山等處長城的雄姿,均是經戚繼光改進之後所留下來的。可以說,臨海古城牆堪稱北京八達嶺等處長城的「師范」和「藍本」。

⑸ 我個人認為《天堂游記》、《地獄游記》是偽善書。

地獄游記 是勸化世復人人,,因現制在人心不古,只是把最真實的一個空間通過地獄游記來給大家泄露出來,,,!就像在湖南一個少數民族村裡,整個村子的人 有一大半都記得自己的前世~~~! 書中記載很清楚,積善行得好報,干壞事就得受處罰~~~其實和陽間的法律一樣的!只是陽間法律 能鑽空子,,,,而陰府沒有空子鑽。因為我們人 一生所做所行,都是一種能量他都記錄在這個某個空間,地府審判也是調取你的人生歷程,而成生死簿~~~!所以,我們在干壞事的時候提前想想~!每件事都在生死簿有記載~~~! 所以真看懂地獄游記,其實就是對自身的一種保護,而不是約束~~~

喜馬拉雅聽書 可以搜到,上面 上能聽,

網頁鏈接

⑹ 寫一篇500字的游記

杭州西湖游記

這個暑假,爸爸媽媽帶我去了不少地方遊玩。但讓我感到最美的地方,那就是美麗的人間天堂——杭州西湖。
湖堤兩岸長滿了翠綠的柳樹,雖然已是夏天,柳樹仍然像春天那樣生機勃勃、綠意盎然。一陣微風吹來,楊柳搖曳,柳枝就像一位美麗的舞者,隨著微風跳起了優雅的華爾茲,翩然起舞,隨風飄揚。那柳枝又好似幾根琴弦,微風像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悅耳的歌謠。放眼望去,一切都是綠的,給人一種很清爽的感覺。
西湖還有許多有名的景點,如斷橋。雨霧朦朧,從遠處看,斷橋中間像被巨斧砸斷了一般,那斷橋還有一個纏綿悲愴的愛情故事:白娘子於斷橋邂逅許仙,一見鍾情,於是使盡渾身解數終於將許仙追到手。但人蛇之隔終究不能突破,在法海老和尚維護正統的義舉下,兩人歷經磨難終歸生死相隔。蘇堤春曉、麴院風荷、三潭印月等這些景點也十分美麗。
西湖旁邊還有一個景點,那就是「花港觀魚」。正值夏季,觀魚池裡開滿了荷花,在池塘里,一朵朵粉紅色的荷花,像一位位穿著粉紅衣裳的少女,頭上戴著黃色的蓮蓬,靜靜地站在那裡。一陣風兒吹來,荷花和荷葉左右搖來搖去,像一位位仙女在水面上翩翩起舞。荷花的花瓣上有一層一層的紋理,看起來更加生機盎然。你瞧,那含苞欲放的荷花,真像一位靦腆的小姑娘,把自己包裹在層層花瓣中,不肯探出頭來,半開的荷花,像一位純潔的少女,用雙手托住臉龐。完全盛開的荷花更是美麗動人,她開心地向人們露出燦爛的笑容。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以它特有的魅力名揚四海,每天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人,為之流連忘返。這次西湖之游這是一段美好的記憶!

看完採納下哦

⑺ 仙女湖的主要景點

1、昌山廟

會仙島位於仙女湖風景名勝區舞龍湖景區的東部,在江口大壩的西南。相傳很早很早以前,有位新余少年在此偶會下凡的毛衣仙女,並與其中最美麗最年輕的仙女佳偶天成,由此而得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仙女湖

⑻ 真武山游記作文400字

真武山游記

      今天,趁著這是國慶長假的第一天,我和爸爸媽媽決定去李庄。在車上,媽媽為了讓我體會李庄風俗,特地給我講了李庄的故事:抗日戰爭時,戰火硝煙彌漫,只有四川比較清靜,因此全國許多大學、博物館、研究中心從北京、南京、上海牽制李庄,李庄成為抗戰後方的文化中心,因為被許多名人呆過(如建築家梁思成,文學家林徽音),所以李庄才這么出名。聽了媽媽的介紹,我更加興奮了,真想早點到。到了車站,啊!國慶節就是不一樣,售票口人山人海,排隊起碼要三四個小時,爸爸媽媽開始猶豫了起來,這時我急了,怕爸爸媽媽不去了。於是,我四處找「活生的機會」,突然,我看見了一輛的士,靈機一動,我對爸爸媽媽喊到:「媽媽爸爸,我們乾脆打的吧!」爸爸搖了搖頭說:「打的起碼要五十塊!太貴了!算了吧。」正在我哭泣的時候,媽媽的一句欣慰的話讓我聽到了:「我們乾脆去真武山的古廟群看看吧。」我高興的跳了起來。

      吃過午飯後,我們開始了「登山之旅」。來到真武山腳下,望著前面似乎沒有盡頭的山路,我來勁了,一口氣跑了幾百米,當我停下來時,已經不見了爸爸媽媽的蹤影,突然,一陣清涼的風吹過,啊!真涼爽。我是第一個先到達目的地的。真武山古建設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萬曆二年在山上修建真武祠,是川南道教名山。聽媽媽說,道教主張「天人合一」,強調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它主要分為葯王殿、財神殿、三清殿、文昌殿。我發現在三清殿的旁邊,有一塊像耳朵形狀的池塘,它的邊上立了一塊碑,好奇的人都要上去看一眼,喔!原來,這塊池塘被稱為「月耳池」,傳說是玄祖(真武大帝)和佛祖共同留下的耳朵,為的是在人間聽善惡。真武山的動植物都有「靈性」,你看,一棵棵大樹正在向我們招手(因為正在刮大風),還有,池塘甲魚正在轉圈圈,好像在為我們表演。

      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該回家了。在路上,我感嘆道:「我真為自己的家鄉倍感自豪。

⑼ 徐霞客的雁盪山游記

太多了 貼不下
http://www.tianyabook.com/gudian/xuxiake/
1、《雁盪山游記》
雁宕山,省稱雁山,今稱作雁盪山。山頂有積水長草之窪地。故稱"盪"據傳秋時歸雁多宿於此,山亦名為雁盪山。其山在浙江溫州地區,並分為南、中、北三段,北雁盪山面積最大,靈峰,靈岩,太龍湫為雁盪風景三絕。此日記所記乃北雁盪山遊程,對其三絕皆有記敘。
該記主要記敘了作者游覽北雁宕山一路所見。記中對北雁宕山主要景觀靈峰、靈岩、大龍湫三絕加以了詳盡描繪,並對許多細微奇景如龍鼻水、老僧岩、獨秀峰等也進行了描繪。該記層次分明,語言奇峻,尤其對山形水勢之細微區別的把握極見功夫。寫景亦非單獨寫景,而是極大地融進觀察者的主觀感受,讀起來倍增真實感,其藝術感染力也得到加強,特別是13日、14日兩日記,文字奇峻中見優美,具形具象、亦景亦情。

自初九日別台山,初十日抵黃岩。日已西,出南門三十里,宿於八嶴aò。
十一日 二十里,登盤山嶺。望雁山諸峰,芙蓉插天,片片撲人眉宇。又二十里,飯大荊驛。南涉一溪,見西峰上綴圓石,奴輩指為兩頭陀,余疑即老僧岩,但不甚肖。五里,過章家樓,始見老僧真面目:袈衣禿頂,宛然兀立,高可百尺。側又一小童傴僂於後,向為老僧所掩耳。自章樓二里,山半得石樑洞。洞門東向,門口一梁,自頂斜插於地,如飛虹下垂。由梁側隙中層級而上,高敞空豁。坐頃之,下山。由右麓逾謝公嶺,渡一澗,循澗西行,即靈峰道也。一轉山腋,兩壁峭立亘天,危峰亂疊,如削如攢,如駢筍,如挺芝,如筆之卓挺立,如襆頭巾之欹傾斜。洞有口如卷幕者,潭有碧如澄靛者。雙鸞、五老,按翼聯肩。如此里許,抵靈峰寺。循寺側登靈峰洞。峰中空,特立寺後,側有隙可入。由隙歷磴數十級,直至窩頂洞。則窅yǎo深遠然平台圓敞,中有羅漢諸像。坐玩至暝色,返寺。
十二日 飯後,從靈峰右趾覓碧霄洞。返舊路,抵謝公嶺下。南過響岩,五里,至凈名寺路口。入覓水簾谷,乃兩崖相夾,水從崖頂飄下也。山谷五里,至靈岩寺。絕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闢一寰界。寺居其中,南向,背向屏霞嶂。嶂zhàng高險如屏障的山頂齊而色紫,高數百丈,闊亦稱之。嶂之最南,左為展旗峰,右為天柱峰。嶂之右脅介於天柱者,先為龍鼻水。龍鼻之穴從石罅直上,似靈峰洞而小。穴內石色俱黃紫,獨罅口石紋一縷,青紺gàn紅青色潤澤,頗有鱗爪之狀。自頂貫入洞底,垂下一端如鼻,鼻端孔可容指,水自內滴下注石盆。此嶂右第一奇也。西南為獨秀峰,小於天柱,而高銳不相下。獨秀之下為卓筆峰,高半獨秀,銳亦如之。兩峰南坳,轟然下瀉者,小龍湫也。隔龍湫與獨秀相對者,玉女峰也。頂有春花,宛然插髻,自此過雙鸞,即極於天柱。雙鸞止兩峰並起,峰際有「僧拜石」,袈裟傴僂,肖矣。由嶂之左脅,介於展旗者,先為安禪谷,谷即屏霞之下岩。東南為石屏風,形如屏霞,高闊各得其半,正插屏霞盡處。屏風頂有「蟾蜍石」,與嶂側「玉龜」相向。屏風南去,展旗側褶中,有徑直上,磴級盡處,石閾限之。俯閾而窺,下臨無地,上嵌崆峒。外有二圓穴,側有一長穴,光自穴中射入,別有一境,是為天聰洞,則嶂左第一奇也。銳峰疊嶂,左右環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觀!而小龍湫下流,經天柱、展旗,橋跨其上,山門臨之。橋外含珠岩在天柱之麓,頂珠峰在展旗之上。此又靈岩之外觀也。
十三日 出山門,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參差,流霞映彩。高而展者,為板嶂岩。岩下危立而尖夾者,為小剪刀峰。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為觀音岩。岩側則馬鞍嶺橫亘於前。鳥道形容道路險絕盤折,逾坳右轉,溪流湯湯,澗底石平如砥。沿澗深入,約去靈岩十餘里,過常雲峰,則大剪刀峰介立澗旁。剪刀之北,重岩陡起,是名連雲峰。從此環繞回合,岩窮矣。龍湫之瀑,轟然下搗潭中,岩勢開張峭削,水無所著,騰空飄盪,頓令心目眩怖。潭上有堂,相傳為諾詎jù那觀泉之所。堂後層級直上,有亭翼然。面瀑踞坐久之,下飯庵中,雨廉纖不止細雨下個不停,然余已神飛雁湖山頂。遂冒雨至常雲峰,由峰半道松洞外,攀絕磴三里,趨白雲庵。人空庵圮,一道人在草莽中,見客至,望去。再入一里,有雲靜庵,乃投宿焉。道人清隱,卧床數十年,尚能與客談笑。余見四山雲雨凄凄、不能不為明晨憂也。
十四日 天忽晴朗,乃強清隱徒為導。清隱謂湖中草滿,已成蕪田,徒復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頂。余意至頂,湖可坐得,於是人捉一杖,躋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數里,始歷高巔。四望白雲,迷漫一色,平鋪峰下。諸峰朵朵,僅露一頂,日光映之,如冰壺瑤界,不辨海陸。然海中玉環一抹,若可俯而拾也。北瞰山坳壁立,內石筍森森,參差不一。三面翠崖環繞,更勝靈岩。但谷幽境絕,惟聞水聲潺潺,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巒累累,下伏如丘垤dié丘垤即小土堆,惟東峰昂然獨上,最東之常雲,猶堪比肩。
導者告退,指湖在西腋一峰,尚須越三尖。余從之,及越一尖,路已絕;再越一尖,而所登頂已在天半。自念《志》雲:「宕在山頂,龍湫之水,即自宕來。」今山勢漸下,而上湫之澗,卻自東高峰發脈,去此已隔二谷。遂返轍而東,望東峰之高者趨之,蓮舟疲不能從。由舊路下,余與二奴東越二嶺,人跡絕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狹,兩邊夾立,如行刀背。又石片稜稜怒起,每過一脊,即一峭峰,皆從刀劍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見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盡處,一石如劈,向懼石鋒撩人,至是且無鋒置足矣!躊躇崖上,不敢復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級,遂脫奴足布四條,懸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從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僅容足,無餘地。望岩下斗同「陡」,下同深百丈,欲謀復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丈余,不能飛陟zhì登。持布上試,布為突石所勒,忽中斷。復續懸之,竭力騰挽,得復登上岩。出險,還雲靜庵,日已漸西。主僕衣履俱敝破,尋湖之興衰矣。遂別而下,復至龍湫,則積雨之後,怒濤傾注,變幻極勢,轟雷噴雪,大倍於昨。坐至暝日落始出,南行四里,宿能仁寺。
十五日 寺後覓方竹數握,細如枝;林中新條,大可徑寸,柔不中杖太柔軟不宜作拐杖,老柯斬伐殆盡矣!遂從岐度四十九盤,一路遵海而南,逾窯嶴嶺,往樂清。

游天台山日記

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縣北,有華頂、赤城、瓊台、桃源、寒岩等名景,其中以石樑飛瀑最為著名。
該記先略敘一路風光美景,再著重記敘登華頂峰,觀斷橋、珠簾瀑布,對華頂峰景色以及草木異狀亦有一定描繪,而對斷橋、珠簾之水的描寫則尤為細致,對水石交映、潭深水急之勢頗有重筆。對明岩石洞之闊大、洞外石壁高聳之奇也寫得氣勢非凡。其後對寒岩、鳴玉澗、瓊台等各景也一一描繪。
此為徐霞客初游天台山時所記,時間是公元1613年,在公元1632年他又再次游覽並另作一記。
該記基本上反映了天台山的全貌,其語言清新樸素,精練准確,從此篇我們可以看出徐霞客游記的基本風格。

癸丑(公元1613年)之三月晦每月最末一天為晦 自寧海出西門。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三十里,至梁隍山。聞此於菟即老虎夾道,月傷數十人,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 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馬首西向台山,天色漸霽。又十里,抵松門嶺,山峻路滑,舍騎步行。自奉化來,雖越嶺數重,皆循山麓;至此迂迴臨陟,俱在山脊。而雨後新霽晴,泉聲山色,往復創變,翠叢中山鵑映發,今人攀歷忘苦。又十五里,飯於筋竹庵。山頂隨處種麥。從筋竹嶺南行,則向國清大路。適有國清僧雲峰同飯,言此抵石樑,山險路長,行李不便,不若以輕裝往,而重擔向國清相待。余然同意之,令擔夫隨雲峰往國清,余與蓮舟上人上人:對僧人的尊稱就石樑道。行五里,過筋竹嶺。嶺旁多短松,老乾屈曲,根葉蒼秀,俱吾閶門盆中物也。又三十餘里,抵彌陀庵。上下高嶺,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轟風動,路絕旅人。庵在萬山坳低窪處中,路荒且長,適當其半,可飯可宿。
初二日 飯後,雨始止。遂越潦積水攀嶺,溪石漸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卧念晨上峰頂,以朗霽為緣,蓋連日晚霽,並無曉晴。及五更夢中,聞明星滿天,喜不成寐。
初三日 晨起,果日光燁燁原指火燃極旺,此指日熾,決策向頂。上數里,至華頂庵;又三里,將近頂,為太白堂,俱無可觀。聞堂左下有黃經洞,乃從小徑。二里,俯見一突石,頗覺秀蔚。至則一發僧結庵於前,恐風自洞來、以石甃塞堆砌填塞其門,大為嘆惋。復上至太白,循路登絕頂。荒草靡靡,山高風冽,草上結霜高寸許,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樹,玲瓏彌望。嶺角山花盛開,頂上反不吐色,蓋為高寒所勒限制耳。
仍下華頂庵,過池邊小橋,越三嶺。溪回山合,木石森麗,一轉一奇,殊慊qiè滿足所望。二十里,過上方廣,至石樑,禮佛曇花亭,不暇細觀飛瀑。下至下方廣,仰視石樑飛瀑,忽在天際。聞斷橋、珠簾尤勝,僧言飯後行猶及往返,遂由仙筏橋向山後。越一嶺,沿澗八九里,水瀑從石門瀉下,旋轉三曲。上層為斷橋,兩石斜合,水碎迸石間,匯轉入潭;中層兩石對峙如門,水為門束,勢甚怒;下層潭口頗闊,瀉處如閾yù門坎,水從坳中斜下。三級俱高數丈,各級神奇,但循級而下,宛轉處為曲所遮,不能一望盡收,又里許,為珠簾水,水傾下處甚平闊,其勢散緩,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緣崖意指攀住樹枝爬上高岩,蓮舟不能從。暝色夜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橋,觀石樑卧虹,飛瀑噴雪,幾不欲卧。
初四日 天山一碧如黛。不暇晨餐,即循仙筏上曇花亭,石樑即在亭外。梁闊尺余,長三丈,架兩山坳間。兩飛瀑從亭左來,至橋乃合以下墜,雷轟河頹kùi原意為垮塌,此處指河水奔流迅猛,百丈不止。余從樑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盡,即為大石所隔,不能達前山,乃還。過曇花,入上方廣寺。循寺前溪,復至隔山大石上,坐觀石樑。為下寺僧促飯,乃去。飯後,十五里,抵萬年寺,登藏經閣。閣兩重,有南北經兩藏。寺前後多古杉,悉三人圍,鶴巢於上,傳聲嘹嚦聲音響亮而清遠,亦山中一清響也。是日,余欲向桐柏宮,覓瓊台、雙闕,路多迷津,遂謀向國清。國清去萬年四十里,中過龍王堂。每下一嶺,余謂已在平地,及下數重,勢猶未止,始悟華頂之高,去天非遠!日暮,入國清,與雲峰相見,如遇故知,與商探奇次第。雲峰言:「名勝無如兩岩,雖遠,可以騎行。先兩岩而後步至桃源,抵桐柏,則翠城、赤城,可一覽收矣。」
初五日 有雨色,不顧,取寒、明兩岩道,由寺向西門覓騎。騎至,雨亦至。五十里至步頭,雨止,騎去。二里,入山,峰索水映,木秀石奇,意甚樂之。一溪從東陽來,勢甚急,大若曹娥。四顧無筏,負奴背而涉。深過於膝,移渡一澗,幾一時。三里,至明岩。明岩為寒山、拾得隱身地,兩山回曲,《志》所謂八寸關也。入關,則四周峭壁如城。最後,洞深數丈,廣容數百人。洞外,左有兩岩,皆在半壁;右有石筍突聳,上齊石壁,相去一線,青松紫蕊,翁蓯wēngcōng草木茂盛於上,恰與左岩相對,可稱奇絕。出八寸關,復上一岩,亦左向。來時仰望如一隙,及登其上,明敞容數百人。岩中一井。曰仙人井,淺而不可竭。岩外一特石,高數丈,上岐立如兩人,僧指為寒山、拾得雲。入寺。飯後雲陰潰散,新月在天,人在回岩頂上,對之清光溢壁。
初六日 凌晨出寺,六七里至寒岩。石壁直上如劈,仰視空中,洞穴甚多。岩半有一洞,闊八十步,深百餘步,平展明朗。循岩石行,從石隘仰登。岩坳有兩石對聳,下分上連,為鵲橋,亦可與方廣石樑爭奇,但少飛瀑直下耳。還飯僧舍,覓筏渡一溪。循溪行山下,一帶峭壁巉崖,草木盤垂其上,內多海棠紫荊,映蔭溪色,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壁上鑿孔以行,孔中僅容半趾腳,逼身而過,神魄為動,自寒岩十五里至步頭,從小路向桃源。桃源在護國寺旁,寺已廢,土人茫無知者。隨雲峰莽行曲路中,日已墮,竟無宿處,乃復問至坪頭潭。潭去步頭僅二十里,今從小路,返迂迴三十餘里。宿。信桃源誤人也。
初七日 自坪頭潭行曲路中三十餘里,渡溪入山。又四五里山口漸夾狹窄,有館曰桃花塢。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飛泉自上來注,為鳴玉澗。澗隨山轉,人隨澗行。兩旁山皆石骨,攢簇擁巒夾翠,涉目成賞,大抵勝在寒、明兩岩間。澗窮路絕,一瀑從山坳瀉下,勢甚縱橫。出飯館中,循塢山窪東南行,越兩嶺,尋所謂"瓊台"、"雙闕",竟無知者。去數里,訪知在山頂。與雲峰循路攀援,始達其巔。下視峭削環轉,一如桃源,而翠壁萬丈過之。峰頭中斷,即為雙闕;雙闕所夾而環者,即為瓊台。台三面絕壁,後轉即連雙闕。余在對闕,日暮不及復登,然勝風景已一日盡矣。遂下山,從赤城後還國清,凡三十里。
初八日 離國清,從山後五里登赤城。赤城山頂圓壁特起,望之如城,而石色微赤。岩穴為僧舍凌雜,盡掩天趣。所謂玉京洞、金錢池、洗腸井,俱無甚奇。

⑽ 以游記的形式寫蘭州市內的一處景點500字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五泉山游記 生活在蘭州的人們,都知道五泉山公園。我小的時候爸爸媽媽曾多次帶我到五泉山公園遊玩,主要是到動物園去看各種動物,玩碰碰車、坐小火車及各種小孩喜歡玩的東西。我覺得五泉山公園就是好玩,但對為什麼叫五泉山公園我不太知道。這次爸爸又帶我到五泉山去遊玩,但給我一個任務,讓我認真觀察,寫一篇關於五泉山公園的作文,我心裡不願意,但還是硬著頭皮答應了下來。他肯定是這樣想的,今年我就升初一了,想考考我的語文以及寫作文的能力,我暗下決心一定寫一篇好的作文,讓爸爸高興。 進了公園我看到一個很威武的古代騎戰馬的大將軍塑像,近前仔細一看的霍去病,我問爸爸霍去病是干什麼的?怎麼在五泉山公園里有他的塑像?爸爸笑著說,等你認真、仔細的遊玩五泉山會找到答案的。再往前行我看到了大殿前寫的四個大字「樂到名山」,我請教了一個伯伯,問誰寫的,這個伯伯說,這是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大師舒同寫的。進了大殿院內有孔子的塑像。我們沿著台階緩緩而上,來到了「猛醒亭」,亭內掛了一口大鍾,我看了碑記,知道了此鍾重約一萬市斤,叫金泰和鐵鍾,來源於普照寺,在日本飛機轟炸蘭州市倖存,後移於五泉山,用於警示後人,毋忘國恥,熱愛祖國。到了青雲梯我們拾級而上,來到了文昌宮。傳說中的文昌原是天水六星總稱,亦稱文曲星,是民間和道教尊奉我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有「北有孔子,南有文昌」之稱。在文昌宮東側牆角下我看到了五泉山之一的「掬月泉」。掬月泉一中秋時月影直投泉心,似掬月盤中而得名。 之後我們來到了絲綢之路蠟像館,裡面有左宗棠、馬可波羅、霍去病等人的蠟像。我認真的閱讀了霍去病的介紹,霍去病生於公元前140年,死於公元前117年,今山西臨汾 人,在漢朝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為確保絲綢之路暢通,鞏固北方邊境安全,曾三次領兵出擊匈奴,屯兵於現在的五泉山上,傳說以劍擊地五處,每處都有泉水湧出,供士兵們飲用,這時我突然醒悟。門口為什麼有霍去病的塑像,為什麼叫五泉山了。因有「甘露」、「掬月」、「摸子」、「惠」、「蒙」五眼泉而得名,答案我知道了。 我們登上了五泉山公園的最高處---「三教洞」,在最高處俯看蘭州市區,只見高樓林立,車水馬龍,道路私通八達,真色一座美麗的、現代化大城市,我為成為這個城市中的一員而感到自豪。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