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凌家灘遺址
凌家灘古文化遺址門票免費
位於安徽省含山縣銅閘鎮凌家灘村,地處裕溪河中段北岸,總面積160萬平方米,是一處規模較大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聚落遺址。
該遺址自發現以來共進行了四次考古發掘,發掘面積2200平方米,發現新石器時代晚期祭壇1座,墓葬66座,大面積紅陶塊堆築的遺跡1處、房屋遺址1處,出土精美玉禮器、石器、陶器等珍貴文物1300件,其中玉器佔一半以上。該遺址發掘的「巨石陣」,是迄今發現的中國新石器時期有巨石遺存存在的唯一一處遺址,其建築年代早於英國巨石陣1000年左右,出土「玉龍」被稱為「中華第一龍」。
地址
馬鞍山市含山縣銅閘鎮凌家灘村
② 含山凌家灘文化有哪些特色
安徽省合山凌家灘位於安徽東部,這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發現新石器時專期玉器的一處重要遺址。發屬現墓葬47座,玉器96件,主要品種有玉珊、玉璧、玉玦、玉環、玉璜、玉管、扣形玉飾、紐彩玉飾、刻紋玉飾、三角形玉片、玉勺、玉魚、玉龜、玉人、玉斧形器等。該處玉器琢制精美,技術高超。墓葬反映當時用玉習俗盛行,具有較典型的宗教和禮儀特徵。
③ 凌家灘遺址的歷史文化
早期凌家灘
正在發掘的含山凌家灘原始部落遺址是中國最早的城市,這表明中國早在5500年前就出現了城市,從而使中國城市的歷史又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
遠古時期的凌家灘是一座繁華、熱鬧的城市,養殖業、畜牧業、手工業初步形成規模。這一驚人的發現意味著中國城市文明的起源遠遠早於人們過去所作的估計。,凌家灘古城展現出的失落久遠的燦爛文明,將使中華民族文明史由「上下五千年」延伸到七八千年,甚至上萬年。
有巢氏
有巢氏大約生於蒙昧時代,他率領原始人走出洞穴,構木為巢,被後人尊為「中華第一人文聖祖」。有學者認為有巢氏的生籍在山東省境內,也有人認為在山西、內蒙古等地。凌家灘遺址發現之後,一些學者根據最新的考古發掘所得到的信息,提出有巢氏的生籍地望就在巢湖流域。
凌家灘遺址是一處規模較大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有巢氏聚落中心,其年代距今約5500~5300年之間。是長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從凌家灘遺址出土的眾多墓葬看,作為有巢氏的聚落中心,當時這里也正處於原始社會晚期,聚落內部已出現貧富分化,存在著貴族和貧民兩大集團,正在向階級和早期的國家演進。
「有巢氏」是遠古巢居的發明者,同時也代表著一個智慧的人類群體,甚至代表著一個歷史時代。在遠古時代,血緣氏族是人類從「原始群」轉變到氏族部落的重要標志之一,其基本特徵是族民對先祖充滿緬懷心理和崇拜意識。從凌家灘已經發掘的所有墓葬的隨葬品中可以看出,凌家灘先民正具備著這樣的血緣氏族特徵。從年代上看,他們處於有巢氏時代的晚期。
④ 中國哪座城市最古老
中國最來早的城市:含山源凌家灘原始部落遺址
最新考古發現表明中國在5500年前就出現城市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今天向新華社記者披露一個重大考古發現:正在發掘的含山凌家灘原始部落遺址是中國最早的城市,這表明中國早在5500年前就出現了城市,從而使中國城市的歷史向前推進1000多年。
凌家灘遺址位於長江、淮河之間的巢湖流域。據考古專家描繪,現在被大片莊稼覆蓋的凌家灘在遠古時期是一座繁華、熱鬧的城市,養殖業、畜牧業、手工業初步形成規模。
這一發現意味著中國城市文明的起源遠遠早於人們過去所作的估計。專家認為,凌家灘古城展現出的失落久遠的燦爛文明,將使中華民族文明史由「上下五千年」延伸到七八千年,甚至上萬年。
在此之前,考古界公認中國最早的城市座落在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丹土村,距今有4000多年的歷史。
⑤ 城頭山是中國最早的城市嗎,現在遺址在哪裡
目前有史實依抄據的是凌家襲灘。
含山凌家灘原始部落遺址是中國最早的城市,早在5500年前就出現了城市。
凌家灘遺址位於長江、淮河之間的巢湖流域。據考古專家描繪,現在被大片莊稼覆蓋的凌家灘在遠古時期是一座繁華、熱鬧的城市,養殖業、畜牧業、手工業初步形成規模。
⑥ 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城市遺址是哪嗎
安徽在線來2002-07-24報道
有關專家指出,在自近年來對含山縣凌家灘古文化遺址的發掘中發現:凌家灘原始部落遺址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城市,它將中國城市的歷史又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
此前,考古界公認的中國最早的城市坐落在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丹土村,距今4000多年,而含山縣凌家灘原始部落早在5500年前就出現了。
考古專家在對凌家灘古文化遺址的發掘中已經發現了大型宮殿、神廟等標志性建築以及布局整齊的房屋、墓地、護城壕溝、手工作坊、集市和大批禮器,這些都稱得上城市的構成要素,因此凌家灘原始部落遺址當之無愧是一座城市。
⑦ 林家灘遺址出土的文物有哪些
凌家灘遺址,位於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村,地處裕溪河中段北岸,總面積約160萬平方米,遺址約5000多年前為一處大型新石器時代晚期聚落。遺址區內發現有新石器時代晚期人工建造的祭壇、大型氏族墓地以及祭祀坑、紅燒土和積石圈等重要遺跡,出土精美玉禮器、石器、陶器等珍貴文物。凌家灘遺址的發現或將中華文明史提前到5300年前。
⑧ 凌家灘遺址入選大遺址保護專項規劃了嗎
根據報道,近日,國家文物局印發了《大遺址保護「十三五」專項規劃》,該規劃是國家「十三五」時期全面推進大遺址保護的指導性文件,為妥善處理大遺址保護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問題作了引導和指導。該規劃公布了「十三五」時期重要大遺址152處,我市凌家灘遺址成功入選。
⑨ 徽玉的文化起源
原始社會後期,社會逐步私有化,促成了人類對玉石的需求。在上古到舜禹時期,考古意義上的霍山地區(西起大別山區,東抵明光市東,包括巢湖南北,涵蓋古代江淮間安徽大片地域,囊括含山凌家灘文化遺址和潛山薛家崗文化遺址)貴族殉葬品,大量以玉器陶器為主。含山的凌家灘聚落遺址,總面積約160萬平方米,經專家測定距今約5300年至5600年,是長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
1998年,凌家灘遺址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1年成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國保單位。三十年來,五次考古出土陶器石器玉器1700多件,大批為精美玉器,數量之多、品種之豐、造型之特、玉質之優、紋飾之美、製作之精,在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中堪稱一絕。
考古界認為,史前各文化區域內出土玉器原料都應來自當地文化區域圈內。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的玉器是以當地岫岩細玉溝透閃石類的玉材為原料,而凌家灘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玉器原料,經過考古調查,應來源於當地的玉髓類、石英岩質玉、瑪瑙、透閃石,主要分布在現今的霍山、金寨、巢湖、肥東等地,而並非有學者認為是來自於新疆,因為在那個時代,新疆距東部幾個文化板塊十分遙遠,沒有條件和能力從數千公里之外運輸玉料。
在凌家灘1987年第二次發掘時,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和中國科技大學科技開放研究實驗室、安徽省地礦局地調院先後在巢湖市周邊、含山、全椒、霍山等地進行玉原料野外考古調查。這次調查解決了凌家灘出土石英岩質玉和瑪瑙的產地問題。實驗是在D/max—A轉靶X射線儀上進行的。
從凌家灘玉器材料分析,出圖古玉器中較多的是石英岩質玉,還有水晶瑪瑙等。經測試樣品顯示,玉髓含量99%、摩氏硬度7,比重2.6g/cm³--2.71g/cm³,為玻璃質油脂光澤。從而得出結論:凌家灘遺址出土的玉器原料,來源於江淮之間的霍山等地。另據近兩年安徽省考古研究所與省地質調查合作進行的安徽省玉礦資源調查,再一次證實看當初的推斷。
凌家灘文化遺址,將中國的城鎮歷史向前推進千年,被稱為「中國最早的城」!凌家灘遺址發現之後,一些學者根據最新的考古發掘所得到的信息,提出有巢氏的生籍地就在巢湖流域。
凌家灘遺址是一處規模較大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有巢氏聚落中心。從凌家灘遺址出土的眾多墓葬看,作為有巢氏的聚落中心,當時這里正處於原始社會晚期,聚落內部已出現貧富分化,存在著貴族和貧民兩大集團,正在向階級和早期的國家演進。遠古時期的凌家灘是一座繁華、熱鬧的城市,養殖業、畜牧業、手工業初步形成規模,居民生產生活使用磨製玉器,並有佩戴玉器和隨葬現象。這一驚人的發現意味著中國城市文明的起源遠遠早於人們過去所作的估計。
凌家灘古城展現出的失落久遠的燦爛文明,將使中華民族文明史由「上下五千年」延伸到七八千年,甚至上萬年。出土的聞名於世的龍型玉雕,被譽為「中華第一玉龍」,其精湛的工藝和飄逸的神韻令世人嘆為觀止。這是國人的驕傲,更是「徽文化」的重要元素。
安徽獨特的地質地貌,造就了其豐富的玉石資源。考古證實,這些出土玉器中大部分為黃蠟石玉髓類,基本上來自淠河源頭的徽玉之鄉一一霍山。先民圍繞古巢湖進行狩獵活動,陸路二百多公里分南北兩路,水路一百多公里,乘竹筏可以向西直漂至今肥西舒城六安境內(上古時代巢湖湖面達2000多平方公里,是現代的3倍左右,舒城肥西六安很多平坦處為巢湖水面),野生動物富集的大別山腹地霍山就在前面不遠處。在滾滾的淠河邊,聰明的先民們很自然地選取硬度美感俱佳的徽玉玉料用於生產生活乃至於琢成禮器。
凌家灘文化將中華文明曙光推至近六千年前,轟動世界,而霍山淠河畔產出的徽玉,為人類早期文明的進步和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可見一斑。
在中國進入夏商周奴隸社會乃至往後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華玉文化逐步偏重於軟玉雕琢,以及像壽山石田黃石這類半玉半石,硬玉若徽玉類歸於沉寂。長江中下游地區江淮地區的考古,雖屢屢有徽玉石英質玉器斬獲,但斷檔動輒千載。秦漢後黃色為統治階級獨占,民間觸碰為僭越,為歷代玉工所忌,加之硬度過大,故田黃遂霸。但是,源頭各地的歷代石匠們保持了優良傳統,相關材質的民間生產生活用品偶有臨世,不乏精品,待各界人士多多發掘,以續徽玉歷史。
徽玉最早稱為霍山玉、淠河玉、大別山玉等。
霍山玉文化出現於中華文明曙光出現之時,蘊含了中華文明的諸多基本元素。霍山地處安徽省西部,大別山脈東段北坡,境內山峰連綿,河流縱橫,自然資源和各種礦產如金、銀、鐵、花崗岩、紅寶石、黃蠟石、玉髓等資源異常豐富。直到2003年,在其境內的東淠河鐵砂河沙開采時,人們發現采砂船從河床深處翻出的種水優良的美石——「霍山玉」。
⑩ 有龍的遺址有哪些包括陶器上的,只要有龍就算
一、關於龍圖騰
談起龍文化的研究,就不得不提聞一多先生的《伏羲考》,其中提出了一種“綜合圖騰說”的觀點,成為後期各家爭論的焦點:
大概圖騰未合並以前,所謂龍者,只是一種大蛇,這種蛇的名字便叫做龍。後來有一個以這種大蛇為圖騰的族團,兼並吸收了許多別的形形色色的圖騰族團,大蛇這才接受了獸類的四腳,馬的頭,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於是便成為我們現在知道的龍了。
而縱觀目前龍文化研究,可大致分為兩種主流觀點:
1.生物龍
認為龍的形象應該是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種動物為原型,而加以改造或融合而形成的,在龍的原型里主要是蛇和鱷這兩種動物。
2.觀念龍
此時人們不局限於在自然界中尋找龍的原型,而是上升到了觀念的層次:認為龍崇拜源於星象的授時、來源於母腹中胚胎形狀、來源於威力巨大的閃電。
二、史前龍形象遺跡
所謂遺跡,指的是古代人類活動遺留下來的,具有不可移動性的跡象。表現方式主要是堆塑或擺塑。
1.石塊堆塑龍
出土於安徽含山凌家灘墓地中,扁圓形,彎曲勾連,吻部突出,頭上有兩角,龍體上陰刻十七道線條則代表龍鱗,尾部有孔。
以上,就是關於龍形象的遺存的簡單介紹了,喜歡的話記得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