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里黑熊精
Ⅰ 西游記黑熊精下場如何
當初唐僧和孫悟空路過禪寺的時候,和老院主展示唐僧的寶袈裟,結果當晚被黑熊精看到了,於是連夜偷走袈裟,後來又和孫悟空打了個平手,之後孫悟空請來觀音降伏了黑熊精,觀音封了黑熊精守山神,看管後山。
Ⅱ 西遊記中的黑熊精,為何被說是一個能文能武的妖怪
因為我覺得他雖說是一個妖怪,但卻從不抱怨,不放棄,一直在努力,最後通過自身的智慧與付出的汗水,獲得了成功,實現了逆襲!黑熊精的實力很強勁但做事卻低調,擅長使用計謀;外表看上去有點愚笨,但事實上是大智若愚,精於投機;雖然是妖怪,但是卻少有為非作歹的心,能知天命,順應天命,實在是一個不可小瞧的妖怪!
(四)懂權謀的黑熊精
黑熊精最後的結局是被觀音菩薩收下了,觀音就收了兩個,一個是黑熊精,一個是紅孩兒。觀音收黑熊精的原因是:第一就是開頭所說的黑熊精有顆投機的心。 黑熊精知道在凡間作妖精並不是一個長久之計,指不定哪天就被收拾了,所以黑熊精很會偽裝,不光是學習談經論道的,還學習文化禮數的,不但去了一個風水寶地修煉自己,還用計謀結交了觀音下屬的主持,這就是主動在向觀音菩薩示好啊。 第二個原因就是黑熊精自己的本事,觀音菩薩其實也是觀察的看了很久,能跟孫悟空對峙那麼長時間,挺厲害的。第三歌就是黑熊精的詭譎之心,黑熊精表面上是想皈依的,但是又做出奮力反抗的樣子,到被折磨的不行了,才說我投降我投降。觀音菩薩一看,有妖精的志氣!不錯。於是,黑熊精就被觀音菩薩收下了。
這幾點無一不在說明黑熊精是個能文善武的妖精,能被觀音菩薩收下本身就不是一個善茬,所以不要被黑熊精的憨憨外表所蒙蔽了。
Ⅲ 《西遊記》原著中,盜袈裟的黑熊精的朋友是什麼妖怪
黑熊怪的朋友有:蒼狼精和白花蛇怪。
白花蛇怪是中國神話小說《西遊記》中的角色,白花蛇精與黑熊精、蒼狼精結拜,本事一般,與黑熊、蒼狼討論佛衣會,悟空於此時現身將他打死,黑熊、蒼狼逃走。
凌虛子,《西遊記》中的角色,本是一隻蒼狼精,與黑熊怪、白花蛇怪為友,得知熊羆怪的生日要開「佛衣會」特帶兩顆金丹去祝壽,途中被悟空打死,孫悟空又求觀音菩薩變成凌虛子的模樣,誆騙熊羆怪,奪回了錦襕袈裟。
(3)西遊記里黑熊精擴展閱讀
原文節選:
那行者正觀山景,忽聽得芳草坡前有人言語。 他卻輕步潛蹤,閃在那石崖之下,偷睛觀看。原來是三個妖魔,席地而坐。上首的是一條黑漢,左首下是一個道人,右首下是一個白衣秀士,都在那裡高談闊論。講的是立鼎安爐,摶砂煉汞,白雪黃芽,旁門外道。
正說中間,那黑漢笑道:「後日是我母難之日,二公可光顧光顧?」白衣秀士道:年年與大王上壽,今年豈有不來之理?」黑漢道:「我夜來得了一件寶貝,名喚錦襕佛衣,誠然是件玩好之物。我明日就以他為壽,大開筵宴,邀請各山道官,慶賀佛衣,就稱為佛衣會如何?」。
道人笑道:「妙,妙,妙!我明日先來拜壽,後日再來赴宴。」行者聞得佛衣之言,定以為是他寶貝,他就忍不住怒氣,跳出石崖,雙手舉起金箍棒,高叫道:「我把你這伙賊怪!你偷了我的袈裟,要做什麼佛衣會!趁早兒將來還我!」
喝一聲:「休走!」輪起棒照頭一下,慌得那黑漢化風而逃,道人駕雲而走,只把個白衣秀士,一棒打死,拖將過來看處,卻是一條白花蛇怪。
Ⅳ 西遊記黑熊精介紹50字
黑熊怪,《西遊記抄》中的人物,原是一頭黑熊,住在黑風山黑風洞,修行多年成為妖怪,使一柄黑纓長槍,善於變化,手段也很厲害。唐僧取經路上,這個黑熊怪偷走如來佛祖賜給唐僧的寶貝袈裟。孫悟空與他爭斗多次,
老版《西遊記》中的黑熊怪
也未討回師傅的袈裟,只好求救於南海觀音菩薩。觀音假裝送給熊精一粒仙丹,使黑熊精現出原形,為唐僧討回袈裟。後來,黑熊怪皈依佛門,摩頂受戒,在菩薩的落伽山後當了守山大神
Ⅳ 在西遊記中,黑熊精是被誰降伏的
黑熊精是漢族神話故事中的精怪。作為《西遊記》的角色,熊羆怪原是一頭黑熊,住在黑風山裡的黑風洞,修行多年成為精怪,使一柄黑纓長槍,善於變化,手段也很厲害。後被觀音菩薩收為守山大神
Ⅵ 黑熊精是誰演的,黑熊精扮演者,新西遊記黑熊精
李遠,中國內地著名男演員,其飾演的角色多數以(壞到骨髓)著稱,代表作品有《碧血劍》回中答的史秉光,《大人物》中的遠達,新版《封神榜》中的惡來,《南越王》中的趙無極,《楚留香傳奇》中的白玉魔,《庚子風雲》中的李景忠 ,《傳說》中的瘟神等角色。
Ⅶ 西遊記黑熊精出現在第幾回
西遊記黑熊精出現在第16回(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和第回(孫行者大鬧黑風山觀世音收伏熊羆怪中)。
簡介: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唐僧一行到觀音寺歇腳,孫悟空斗強好勝非要把唐僧的錦斕袈裟拿出來顯擺,老方丈心起貪念想奪袈裟,白天先說借去觀賞,第二天奉還;
實則晚上派弟子去殺了唐僧(當然孫悟空好好地教訓了他們一頓),自己在房中把玩,卻不想袈裟神光照破夜空,吸引來了黑風怪(一頭黑熊精),結果袈裟被盜。
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悟空見一黑漢正與一道士和一白衣秀士商量開佛衣會事,遂打死白衣秀士蛇怪,與黑漢熊精相鬥。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請貼,變為老住持赴會。
因被識破,只好請來觀音。觀音變為道士,勸熊怪服下悟空變的仙丹。悟空在肚內使熊怪痛不可忍。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門。
(7)西遊記里黑熊精擴展閱讀:
一、出現人物:
1、黑熊怪:
黑熊怪又稱熊羆怪、黑熊精,出自古典名著《西遊記》,是一個在黑風山上修煉成精的妖怪,因偷去了唐僧的錦鑭袈裟而與孫悟空爭斗,後來孫悟空在觀音菩薩幫助下將其收服。
黑熊怪皈依佛門,摩頂受戒,在菩薩的落伽山後山當了守山大神。
2、金池長老:
金池長老是《西遊記》里的人物,觀音禪院的老住持,已有二百七十歲高齡,因一時貪念想燒死唐僧,侵吞錦襕袈裟,後自作自受,反將寺院燒毀,自己因無臉見人撞牆而死。
金池長老頭上戴一頂毗方帽,貓睛石的寶頂光輝;身上穿一領錦絨褊衫,翡翠毛的金邊晃亮。一對僧鞋攢八寶,一根拄杖嵌雲星。滿面皺痕,好似驪山老母;一雙昏眼,卻如東海龍君。口不關風因齒落,腰駝背屈為筋攣。
二、劇情介紹-收伏黑熊精:
為了收伏黑熊精,觀音菩薩變成了「蒼狼」——凌虛子,孫大聖笑的說,「妙啊,妙啊!還是妖精菩薩,還是菩薩妖精?」菩薩也笑了,「悟空,菩薩妖精,總是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 孫大聖一時「頓悟」,轉身變做一粒仙丹,恢復了本來的「面目」。
由此可見,菩薩與妖精的差別,就是「一念」。在珞珈山的前山,因為此心向善,心就是「善心」,妖精就是菩薩;在珞珈山的後山,菩薩還存在貪欲,心就是「貪心」,菩薩就是妖精。
觀音菩薩為啥將「貪心」鎖在後山
妙祥法師說得好: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貪嗔痴」是每個人墜入苦海的主要原因。「貪」排在第一位。
「貪嗔痴」即貪心、嗔心、痴心是三兄弟,被命名為「三毒心」。從這方面來解釋,黑熊精、蒼狼和白花蛇三個妖怪是好朋友,是否也代表「三毒心」呢? 貪就是貪心,慾望太強;嗔就是嗔怒,容易動怒;痴就是愚昧,盲人摸象。
除了「貪嗔痴」三毒心外,還有的將「慢心」、「疑心」合在一起,稱為「五毒心」。慢心是驕傲自大,疑心是懷疑一切。這些都是修煉成佛的最大敵人。
實際上,「貪嗔痴」是人心的不良表現形式,也是造成生命痛苦的主要原因。
芸芸眾生,「貪嗔痴」起源於「無知」,無知不是沒有文化,有文化也可能是無知的。無知是指人缺乏認知這個世界的智慧。由於無知而生執著,由執著而生煩惱,由煩惱而生惡業,由惡業而生苦果。
「貪嗔痴」最終產生「苦果」。萬惡皆由貪欲所起,如果沒有將貪欲控制在一定限度,好人也會變成惡人。
觀音菩薩將黑熊精封為守山大神,看守珞珈山的後山,就是將「貪心」鎖住,不要讓它危害社會啊!
三、作品簡介: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西遊記》是吳承恩在50歲左右,也就是1550年左右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後完成《西遊記》的全部創作。
因此,可以推斷出,《西遊記》是他在1550至1582年,這32年之間創作的。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
鴉片戰爭以後,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譯為西文,《西遊記》漸漸傳入歐美,被譯為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斯(斯瓦西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中外學者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Ⅷ 《西遊記》中的黑熊精給你了什麼啟示
黑風山的黑熊精也是一個「老貪鬼」。作為一名修道者,道士的幹活,要和尚的袈裟干嗎?回
當他看到朋答友有難,想去幫忙救火時,見到方丈房間霞光彩氣,見是佛門異寶,馬上動了貪念,火也不救了,還趁火打劫。這說明。在財富面前,好人也會變成壞人的。
在這個故事裡,吳承恩想說明一個問題,唐僧取經是一個心路磨練的歷程,在這個歷程中,第一個要消除的,就是「貪心」。
Ⅸ 在《西遊記》中,關於「熊羆精」(黑熊精)的看法
首先:熊羆怪,這妖怪竟然知道「母難日」!!!
說起「母難日」,現在知道的人也許並不是很多,但說到「生日」,每個人都會喜形於色,終身銘記。所謂「母難日」,其實也就是生日。這種說法最早來源於佛教,不過在中國古代史書上,也有人把生日稱為「父憂母難日也」,但在現實生活中卻並不常用,然而在日本,這種說法卻是較為普遍的。他們通常都把自己的生日稱為「母難日」,自己過生日那天要請母親吃飯,向母親鞠躬。
其實,「生日」與「母難日」並無本質上的差異,但是由於概念生成角度的不同,便體現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心理內涵:將自己的生日說成「母難日」,其實就是站在母親的立場上審視自己的結果,它體現著兒女對母親的敬重和感激;相反,只知道生日而不知道母難日的人便多少有些自私了。在《西遊記》中,那個相貌醜陋,趁火打劫,偷走唐僧袈裟的熊羆怪卻還記得「母難日」。小說第十七回講到熊羆怪過生日請客,發出的請柬上面就寫著:「大王華誕,明日母難」。妖怪竟然知道母難日,尚能在生日之時惦記母親,這使我們不得不有些肅然起敬了。仔細說來,這熊羆怪不是一般的妖怪,她除了有至孝之心外,還有很多的優點是其他妖怪所沒有的,因此,「熊羆怪」變成了《西遊記》中「最可愛的妖怪」。
《西遊記》里的妖怪實在多的很,僅僅知名度大妖怪就有50多個,像什麼「牛魔王,蜘蛛精,賽太歲,金角大王,黃風怪……」這些妖怪種類繁多,按照出身的不同,可分飛天上的,地上的,水裡的三種。當然,除了這種出身標准外,「德行」也是一個重要的標准。按照「德行」的高下,妖怪們和人一樣,又可分為「高尚的」和「卑劣的」兩種。卑劣的妖怪多是作惡多端、嗜血成性。如「白骨夫人、白鹿精、蜘蛛精」等等。至於「高尚的妖怪」,這似乎是一個很滑稽的概念。
在唐僧一行的西遊世界裡,熊羆怪可謂是怪非怪,它有著妖怪的嘴臉,但有與大多數的妖怪不同。他不僅氣質儒雅,身手不凡,處變不驚,而且待人真誠、堅定執著,最重要的一點是,它似乎還受過良好的國學教育,比如知道如今已很少有人知道的「母難日」。可以說,這種高素質的妖怪在《西遊記》里是絕無僅有的。
為什麼說它是個儒雅的妖怪呢?所謂「熊羆怪」,其實就是修煉成精的黑熊,一隻熊,能有什麼儒雅之處?在世人眼裡,熊就是「笨」的代名詞,可《西遊記》里的這只熊,卻真的與眾不同,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從它的起居說起。據觀音院的老院主說,這黑大王熊羆怪,住在觀音院正東南二十里的黑風山的黑風洞里,先說這黑風山,悟空初上此山,便看出它的俊秀非同一般,在悟空眼裡:黑風山上「萬壑爭流,千崖競秀。鳥啼人不見,花落樹尤香。雨過天連青壁潤,風來松卷翠屏張……」這等雅緻之所,著實叫人流連忘返,難怪悟空都不禁陶醉其中。這般仙境居處,足見擇居之主的與眾不同。
說完黑風山,再說山中的黑風洞,那可更是個好去處:洞門處「煙霞渺渺采盈門,松柏森森青繞戶……」熊羆怪的雅緻顯現在其居所的選擇和設計上,而這高雅的情趣自然與其淵博的學識大有關聯
縱觀《西遊記》中的妖怪,哪個不是見利忘義,趁火打劫,又有誰會想熊羆怪那樣見義勇為呢?還記得觀音院院主縱火一案吧當火起之時,風助火勢,四周一片火光,熊羆怪其實正在酣睡,不想睡醒翻身之時,只見那窗戶透亮,只道是天明。起來看時,卻是正北下的火光晃亮,大驚道:「呀!這必是觀音院里失了火!這些和尚好不小心!我看時,與它救一救來。」這一刻,在它心裡,想到只是要撲滅大火,位朋友排憂解難,這種助人為樂的積極姿態,想來著實可敬。當然,後來者看見那後房無火,房脊上還有一人(孫悟空)放風的情況下,他開始懷疑這是一場人為縱火案,因此,它便覺得,「不義之財,取之何妨」。
嗟乎!人非人,怪非怪,熊羆之事,可為談資矣!
Ⅹ 西遊記中黑熊精是什麼來頭,為何它輕輕鬆鬆就得道成仙
西遊記中的黑熊精是唐僧西天取經的時候遇到的一個妖怪,因為他實力強勁,而且修煉特別的成功所以可以得道成仙。
黑熊精在和孫悟空比試的時候,是難以分出勝負的,而且黑熊並不笨,是有一定計策的,導致孫悟空遲遲沒有辦法戰勝他,去求了觀音菩薩,這才讓觀音菩薩去收服他。
黑熊精的本事是高超的,他不是與孫悟空的本領是差不多的,甚至要比孫悟空更加強一點,到後來菩薩來給他帶上緊箍咒,也正說明了這一點。黑熊精還心存善念,所以沒有傷害孫悟空他們師徒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