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新石器時代的遺址是

新石器時代的遺址是

發布時間: 2021-01-02 02:43:42

㈠ 瀾滄江與怒江之間地區有哪些新石器時代遺址

在瀾滄江中游兩岸,特別是瀾滄江與怒江之間的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址有忙懷、內曼志、忙亞、忙卡容、大水坪、安定、丫口、大芒介、小芒介、下景張、新寨、小田、老趙田、拉叭寨、大協廠等遺址,分別屬於雲縣、景東和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等,雲縣忙懷是其代表。

這些遺址大多用礫石打制石器,種類有雙肩斧、靴形器、鉞形器、網墜等,未見磨製石器。另有刻槽的印模,可在陶器上印出方格紋等。陶片極少,均夾砂,有繩紋等紋飾,唯因陶片太碎,器形不辨。

㈡ 河南新鄭裴李崗新石器時代遺址是怎麼發現的

20世紀50年代,新鄭縣城北新村鄉裴李崗村一帶農民在田野耕種時,不斷挖出一些形狀奇特的石斧、石鏟、石磨盤、石磨棒、陶壺等,不知為何物,於是就把這些遠古的遺物搬回家中,充當捶布石、洗衣板或者是用來墊豬圈、壘院牆……

1977年至1982年春,考古工作者先後對新鄭縣的裴李崗、唐戶和沙窩李遺址進行發掘,其中對裴李崗和沙窩李進行了5較大規模發掘。

1978年,在當年《考古》第二期上發表了《河南新鄭裴李崗新石器時代遺址》,提出將裴李崗遺存命名為「裴李崗文化」。

㈢ 目前比較典型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大體有哪些

目前比較典型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大體有以下幾處:河姆渡文化,位於浙江餘版姚,距今大約權七千年;仰韶文化,位於豫西澠池,距今大約六千年;紅山文化,位於內蒙古赤峰,距今大約六千年;馬家窯文化,位於甘肅臨洮,距今大約五千年;良渚文化,位於浙江杭州,距今大約五千年;龍山文化,位於山東章丘,距今大約四千五百年;齊家文化,位於甘肅廣河,距今大約四千年。

㈣ 新石器時代中華遠祖是如何生活的

帶你穿越到史前---新石器時代人類的足跡

親愛的讀者們,今天給大家講述新石器時代人類的生活狀況。

人類大約在1萬年前進入新石器時代,典型特徵是使用磨製的石器,結束時間因大約在2000多年前,部分地區結束時間可能提前至5000年前。在上一節里,我們知道新舊石器時代有四個主要區別,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它們是制陶業、農業、家畜飼養業和磨製石器製造業,這些都是進入新石器時代後才出現的。

新石器時代

西亞、北非和歐洲的新石器時代發展較早,考古研究也較深入。這些地區農業起源最早,以後又最早出現金屬器具,最早進入文明時代。以陶器和農牧業出現的時間來看,西亞地區大約在9000年前就有了農業和畜牧業的萌牙,8000年前至6000年前,先後進入陶器新石器時代,農業有了進一步發展,6000年前至5000年前出現青銅器,進入銅石並用年代,隨之擴展到北非和歐洲東南部。可以說西亞是歐洲和北非地區新石器文明的發源地。

根據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中國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陶器的地區,在2萬年前就開始使用陶器,典型的文化遺跡是湖南玉蟾岩遺址和江西仙人洞遺址。陶器文化由上述兩處遺址開始向日本和俄羅斯擴散。

新石器時代的陶器

陶器的出現可能與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有密切關系。這一時期人類的經濟活動,逐步由採集、狩獵和捕撈業向種植業、畜牧業過渡,人們開始種植玉米、水稻、小麥、大麥、扁豆、豌豆等,飼養綿羊山羊、豬等,馴化狗、馬等動物,由於糧食產量提高,用於儲存食物的陶器隨之出現。早期的陶器是簡單的土陶,後來又出現了彩陶、紅陶、黑陶等陶器,甚至在一些出土的陶器上還刻有花紋,這些花紋可能是人類早期的文字。

在青銅出現之前,新石器時代的人類依然使用石器,與舊石器時代的簡單製作不同,這一時期的石器製作十分精良,經過了精心打磨,石片變小,種類豐富,一些石器還有了裝飾。

新石器時代的人類逐漸改變了穴居和樹居的生活方式,慢慢選擇了在平地生活,並因血緣關系聚居,形成一個個的氏族,原始的建築開始出現。由於生產力的進步,原來由女性為主要勞動力的母系氏族社會逐步向父系氏族演進。後來血緣相近的氏族為了抵禦野獸的侵擾和其他氏族的掠奪,組成了部落,部落之間互相聯合就形成了部落聯盟。

新石器時代的平地生活

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為了生存,必須齊心協力,採集糧食,狩獵獸類,捕撈魚蝦,這一時期的財產是公共的。到了新石器時代的晚期,生產力進步使糧食產量大大提高,而氏族、部落或部落聯盟首領,利用權力開始佔有公共財產,人類開始出現貧富分化。部落戰爭中不幸戰敗的部落民,就淪為奴隸,原始的公共氏族社會日益瓦解,並最終進入到國家為基礎的人類社會。

中國大約在前1萬年就已進入新石器時代。由於地域遼闊,各地自然地理環境很不相同,新石器文化的面貌也有很大區別,大致分為三大經濟文化區:

旱地農業經濟文化區:包括黃河中下游、遼河和海河流域等地,這里是粟、黍等旱作農業起源地,很早就飼養豬、狗,以後又養牛、羊等。有大地灣遺址、上山遺址,半坡遺址和大汶口遺址等。

水田農業經濟文化區:主要為長江中下游。嶺南地區農業則一直不發達,漁獵採集經濟佔有較重要的地位,可劃為一個亞區。本區很早就種植水稻,是稻作農業的重要起源地。早期飼養豬、狗,以後陸續養水牛和羊。文化遺址有河姆渡遺址,江西萬年仙人洞及吊桶環遺址,湖南道縣玉蟾岩遺址,浙江餘杭良渚遺址等。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遺址,出土物中發現水稻遺存,證明了長江下游及其附近地區是中國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起源中心。

浙江餘杭良渚遺址

狩獵採集經濟文化區:包括長城以北的東北大部、內蒙古及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面積大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二。這個區域除個別地方外基本上沒有農業,陶器也不甚發達。

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距今約13000-7000年前,著名的文化遺址有甘肅大地灣遺址、河北徐水南庄頭遺址、江西萬年仙人洞和吊環桶遺址、湖南道縣玉蟾岩遺址,此一時期加工石器出現簡單的磨製,能夠製作簡單燒成溫度較低的陶器,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獲得初步發展。

中期文化遺址距今約7500?5000年,代表性遺址有河姆渡文化、龍虯文化、北辛文化、半坡文化、前大溪文化、仰韶文化、馬家浜文化、大汶口文化。磨製石器種類豐富,製作精美,制陶技術顯著進步,出現慢輪修整口沿的技術,農業和畜牧業獲得高度發展,長江流域已進入到灌溉農業階段,而且豬已經成為一種主要家畜。人口聚落不斷增多擴大,開始出現一些中心聚落和大規模的公共墓地,反映出社會組織向心凝聚平等的特點。

河姆渡文化遺址

晚期文化距今約5000?4000年,也叫銅石並用時期,以山東歷城龍山鎮城子崖、山東日照兩城鎮、河南洛陽王灣、山西襄汾陶寺、甘肅臨兆馬家窯、湖北京山屈家嶺湖北天門石家河、浙江餘杭良渚遺址為代表。制陶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陶器以灰、黑陶為主,輪製法得到普及。石器磨製精緻,器型變小。農業和畜牧業高度發展,人口急劇增加,社會復雜度程度不斷提高,出現了原始城堡、城垣和大型建築,有了階級、貧富分化,人類社會向國家文明時代邁進。

讀者們如果對上述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查找相關資料做進一步的了解。

關於史前人類文明就介紹在這里,讀史君留下如下問題,請讀者們在前面的幾則故事中尋找相關答案。

問題一,地球是如何誕生的?地球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

問題二,人類來自於哪裡?

問題三,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主要特點有哪些?中國有哪些典型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問題四,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特點主要有哪些?典型的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有哪些呢?

㈤ 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有哪些

從比較具有地域特徵、遺跡內容也比較多的地方來說,多為新石器時代的迴文化遺址。歸答納起來,比較典型的,大體有下列幾處:

河姆渡文化,位於浙江餘姚,距今大約七千年;仰韶文化,位於豫西澠池,距今大約六千年;紅山文化,位於內蒙古赤峰,距今大約六千年;馬家窯文化,位於甘肅臨洮,距今大約五千年;良渚文化,位於浙江杭州,距今大約五千年;龍山文化,位於山東章丘,距今大約四千五百年;齊家文化,位於甘肅廣河,距今大約四千年。這些地方的文化遺址,充分反映了我國遠古時代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形態。

㈥ 新石器時代中期圓形村落中最著名的遺址是哪裡

最著名的遺址是英國北威爾士郡斯托亨齊(Stonehenge)的環形巨石群,它大約出現於4 000年前,是用重約20餘噸的巨石圍成的圓圈,中央還有高出一般石塊的門框形牌坊。

㈦ 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簡介

位於獨樹鎮北2公里張庄村與翟庄村之間。南北長180米,東西寬120米,面積2.2萬平方米。該遺址於1976年發現,經二次試掘,出土石器有石斧、石鏟、鋸齒石鐮、石錛、圓柱形石磨棒等。陶器為殘片,棕紅色陶居多,其它有泥質黑陶、泥質紅陶和灰陶等,主要有圓錐形及方錐形鼎足,粘貼口沿罐、平底碗、侈口雙耳壺、折沿盆等。還有發現顏料、刻符等,反映了當時農業經濟已佔一定比重。經國家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碳14測定,年代在7千年左右。此處遺址含裴李崗文化因素和仰韶文化特徵,當是裴李崗文化和仰韶文化之間的一個過渡環節。國家《考古》雜志於1983年第五期專期作了介紹。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㈧ 甘肅境內以及發現了近2000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其中最重要的是

1. 最重要的是大地灣遺址,大地灣遺址是我國西北地區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2.大地灣遺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東北45千米處的五營鄉邵店村東側,座落在葫蘆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二、三級階地和相接的緩坡山地上,總面積270萬平方米,是年代較早,規模較大最具中國建築風格的「宮殿式建築」,布局規整,平衡對稱,由主室、東西兩側室和後室、門前附屬物構成,總面積420平方米,並在牆壁、門、灶台的設計布局上還增加了防火保護層 。該遺址出土出土陶,石、玉、骨、角、蚌器等文物近萬件,發掘房址241座。大地灣遺址的人類活動歷史可由8000年前推前至6萬年前。該遺址對探索中華文明的線索和原生面貌,揭示隴右與天水古代文化的考古編年和文化序列,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
3.大地灣遺存包含6個文化層。第1—3文化層形成於60000—20000年前,地層中僅發現石英砸擊技術產品,如石英石片、碎片等;第4文化層形成於20000—13000年前,細石器技術產品和大地灣一期陶片開始出現,但在遺物總體數量上處於從屬地位;第5文化層形成於13000—7000年前,以細石器和大地灣一期陶片為主;第6文化層形成於7000—5000年前,主要文化遺物為半坡和仰韶晚期陶片。
4.大地灣遺址發掘房址241座,大部分屬於深穴窩棚式建築,灶址104個、灰坑和窯穴321個、窯址35個、墓葬70座、壕溝9條。編號F901的地面,是「混凝土」地面。編號F901的建築是宮殿式建築。編號為F411房址上發現繪畫。編號F901原始地面下層混合層中的材料是中國較早的人造輕骨料。編號F405、F901用草泥包裹的附牆壁柱遺跡是中國較早的消防實例。出土的條形盤、鏟形抄、簸箕形器等是中國較早的度量衡 。陶器口沿上多繪有紅色寬綵帶,是中國最原始的彩繪圖案,陶器形狀有圓底缽、三足缽、三足罐、圈足碗、小口瓶、尖底瓶、口足鼎、平底釜、條形盤、深腹罐等。大量早期彩陶製品以繪有變體魚紋和鳥紋相結合的花紋為主。陶器上發現10多種刻劃符號,有類似水波紋狀的;有類似植物生長的,還有以直線和曲經相交的形紋等。出土的人頭型器口彩陶瓶是中國較早的雕塑。大地灣遺址一期灰坑中,採集到已碳化的禾本科的黍和十字花科的油菜籽。大地灣遺址編號為H398的灰坑中,發現一堆炭化的糧食標本,鑒定為黍(俗稱糜子),但黍粒均小於現代種 。
5.大地灣遺址的研究顯示,古人依次經歷了原始狩獵採集、發達狩獵採集大地灣遺址、大地灣一期原始農業和仰韶早晚期成熟的農業四個經濟發展階段,為研究中國西北地區原始建築、藝術、農業起源、文字和宗教等提供了詳實的資料。大地灣遺址的彩陶對研究中國繪畫的起源和原始社會的繪畫藝術有重要學術價值,陶器上發現的刻劃符號為中國的文字起源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資料和線索 。

㈨ 裴李崗遺址是中國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嗎

中原地區復是的
磁山和裴制李崗文化屬同時期 這兩處遺址的文化有頗多相似之處 在大約公元前6000至5000年 早於仰韶文化
但南方一些早期的新時期文化遺存要早於磁山和裴李崗 它們多是以打制、磨製時期和簡單繩紋陶偉基本內涵的華南新石器文化 其中有早至前120000年前至9000年的廣東陽春獨石仔、封開黃岩洞遺址
江西萬年仙人洞遺址為前6800年左右 廣西南寧豹子頭遺址為前8700至前7600年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