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先當
❶ 西游記當中,明明妖怪已經抓到了唐僧,為什麼非要等到打死孫悟空再吃
相信大家在看《西遊記》的時候,都有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唐僧被妖怪抓了很多次,但是卻沒有一個妖怪能夠吃了唐僧,而且當那些妖怪住了唐僧之後, 都不急著吃唐僧,而是等到消滅了唐僧的大弟子孫悟空再慢慢享受唐僧,這是為什麼呢。
三:先把麻煩處理好,才慢慢享用。
如果不先解決孫悟空的話,那麼肯定自己也吃不了唐僧肉,所以說想要吃了唐僧肉,就必須先解決孫悟空這個大麻煩,才沒有後顧之憂。就像我們人是一樣的,享用什麼好的東西肯定是要安安心心的,不然有什麼麻煩的話,自己的心情都會不好,更別說享用什麼好的東西了。看了這些,想必大家心裡的疑惑也有了一定的解答了吧。
❷ 西遊記最早的一部是哪一年拍的
1982年7月。
1982年2月25日劇組成立;7月試拍了《除妖烏雞國》一集;10月1日該集在中國中央電視台播出(該集在1986年重拍,其中僅保留了試拍版本的一小部分片段)。
1982年—1985年拍完前十一集。1984年2月3日播出了《計收豬八戒》、《三打白骨精》兩集。1986年春節期間播出前十一集。
1988年2月1日起,前25集全部播出,其中由蔣大為演唱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2000年春節,《西遊記》續集播出。
1986年春節一經播出,轟動全國,老少皆宜,獲得了極高評價,造就了89.4%的收視率神話,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依然百看不厭,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
(2)西遊記先當擴展閱讀:
獲獎記錄
1、86版《西遊記》獲得1988年第1屆中國影視聲音學會獎以及第8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長篇連續劇特別獎。
2、孫悟空扮演者六小齡童獲得1988年第6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
3、孫悟空配音者李世宏獲得1987年第1屆中國影視聲音學會獎。
1988年2月1日,首次將全本《西遊記》搬上屏幕,也首開電視劇出國拍攝的先例。這部電視劇在有限的藝術、技術條件下,創造了一個充滿幻想的神話世界,生動地表現了唐僧師徒四人不畏艱險的頑強精神。
主要人物
1、孫悟空(六小齡童飾演)
孫悟空諢名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豬悟能、沙悟凈的大師兄。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忠誠、嫉惡如仇,在東亞文化圈中成為了機智與勇敢的化身,中國民間有人將它奉為神明崇拜。孫悟空代表了古代中國人善良、正義、不阿的情懷和追求。
2、唐僧(徐少華、遲重瑞、汪粵飾演)
《西遊記》中的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兒,法號玄奘,號三藏,被唐太宗賜姓為唐。為如來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蟬長老投胎。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在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
3、豬八戒(馬德華飾演)
豬八戒法號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來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帥,因調戲霓裳仙子被逐出天界,卻又錯投豬胎。成為唐僧的弟子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最後被封為凈壇使者。八戒性格憨厚,力氣大,但又好吃懶做,愛佔小便宜,貪圖女色。
❸ 《西遊記》當中可以讓我們知道什麼
1、八十一難的基本寓意在於,「八十一難」的寓意從最基本的角度來看,它顯示了這樣一個過程,取經是一個理想,一種追求,這樣一種理想、追求要取得成功,一定不會是那麼簡單的,一定會有很多的困難需要克服。災難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須的。在這一觀念的基礎上,《西遊記》作者通過對「難」的分類、展開,強化歷難克險、不斷臻於完美的終極指向。總之,只有經過千辛萬苦,需要克服重重困難,才能夠實現完美的結局,這就是「八十一難」基本的寓意。
2、「八十一難」不光有一種宗教的寓意,它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觀念也是契合的,這一點前人也有所指出,比如張書紳在《新說西遊記總批》中,就引述了我們很熟悉的《孟子》裡面的一段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說明只有歷經磨難,「方才作得將相,方才建得功業,方才成得大聖大賢」的道理,他認為孟子是「正面寫而明言之」,而「三藏之千魔百怪,備極苦處,歷盡艱難,方才到得西天,取得真經,成得正果,是對面寫而隱喻之」,無論正寫還是隱喻,中國文化中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觀念與「八十一難」的宗教寓意是相符合的。
3、《西遊記》對「八十一難」的構想可以讓不同的讀者都受到啟發。我們,每個人的職業各不相同,但只要有追求,有理想,就必然要走上一條實現這一追求和理想的道路,一定要克服種種困難,戰勝誘惑,戰勝動搖,最終達到自己的目標。而《西遊記》關於「八十一難」的寓意和想像,也許可以成為我們實現自己理想的一個精神參照和動力。
❹ 西遊記當中主要人物有哪些
孫悟空,豬八戒,唐僧,沙僧等等
孫悟空是中國著名的神話角色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遊記》。相傳他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號稱為 "美猴王"。後來在西牛賀洲拜菩提祖師為師學藝,得名孫悟空,學會地煞七十二變 、筋斗雲等高超的法術。
神通初成的孫悟空先後大鬧地府與天宮,後被天界招安,封為弼馬溫。因感覺職位低而返回花果山自封為齊天大聖並迫使天庭承認該封號。因醉酒鬧天宮,攪亂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煉成了金剛之軀,陰差陽錯間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煉就火眼金睛。之後大鬧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對其圍剿亦不能將其打敗,後來在與如來佛祖的鬥法中失利,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悔過自新。經觀音菩薩點化,被唐僧救出,法號行者,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在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後,最後取得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
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忠誠、嫉惡如仇,在中國民間文化中成為了機智與勇敢的化身。
豬八戒是吳承恩所作《西遊記》中的角色。法號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來是天宮的天蓬元帥,太上老君的記名弟子。因調戲霓裳仙子(屬於嫦娥中的一員,《西遊記》中"嫦娥"意指月府仙女。並非民間傳說里的後羿之妻姮娥。)被逐出天界,卻又錯投豬胎。唐僧和孫悟空西去取經路過高老莊,在雲棧洞與孫悟空大戰,聽說唐僧之名,前去拜見。從此成為唐僧的弟子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最後被封為凈壇使者。八戒性格憨厚,力氣大,愛佔小便宜,貪圖女色。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洛州緱氏(今河南洛陽偃師)人,其先潁川人,俗家姓名「陳禕(yī)」,法名「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玄奘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於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里,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後十七年學遍了當時的大小乘各種學說,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並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譯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西遊親身經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等。《西遊記》即以其取經事跡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譽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其愛國及護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貢獻,被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樑」,世界和平使者。他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經,體現了大乘佛法菩薩,渡化眾生的真實事跡。他的足跡遍布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與精神如今已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沙悟凈,又叫沙僧、沙和尚,是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中的主要人物。他是唐僧在流沙河收的徒弟。原是天庭中的卷簾大將,失手打碎琉璃盞被貶下凡,盤踞在流沙河,殺人吃人為業。成為唐僧徒弟之後與師傅、師兄孫悟空、豬八戒以及白龍馬一起赴西天取經,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後,功德圓滿,被封為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原著小說中使用的武器是降妖寶杖。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完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漢族長篇神魔小說。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沿途遇到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取材於《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和漢族民間傳說。
自《西遊記》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樣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大量被譯為西文,西漸歐美,已有英、法、德、意、世(世界語)、斯(斯瓦希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並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❺ 西遊記為什麼先收龍馬而沙僧為三師弟
因為唐僧認為白龍馬只是降伏的一個腳力代步工具,並不視為徒弟(當然:最主要的是作者想法,手動滑稽)
❻ 西遊記第一回原文
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節選
詩曰: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
且就一日而論:子時得陽氣,而丑則雞鳴;寅不通光,而卯則日出;辰時食後,而巳則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則西蹉;申時晡而日落酉,戌黃昏而人定亥。譬於大數,若到戌會之終,則天地昏繒而萬物否矣。
感盤古開辟,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真個好山!有詞賦為證。
祖師道:「我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輩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個字?」祖師道:「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你,正當『悟』字。與你起個法名叫做『孫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孫悟空也!」正是:鴻蒙初辟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畢竟不知向後修些什麼道果,且聽下回分解。
(6)西遊記先當擴展閱讀:
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被花果山眾妖尊為美猴王,玉帝封其為「齊天大聖」。他被菩提祖師收為弟子,習得了高強本領,還闖到東海龍宮,強奪了「如意金箍棒」作為自己的兵器。之後他手持金箍棒,自封為「齊天大聖」,大鬧天宮,將十萬天兵天將打得落花流水。玉帝請來西天如來佛祖解救,如來施法將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❼ 當有人在你跟前提起《西遊記》時,西遊記里的師徒四人,你最先想起的是誰
有人跟我提起《西遊記》的時候。我最先想起的肯定是孫悟空呀!內孫悟空神通廣大,斬妖容除魔。想起《西遊記》,我就想到那隻活蹦亂跳的猴子。師徒四人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到真經也是非常不容易啊。
最後想到的就是沙僧。沙僧是一個任勞任怨的老實人。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扛行李,因為他武功也不高,只能幹粗活。不過他們四個形成一個團隊。如果沒有沙僧,他們這個經也是取不成的。《西遊記》中我能想到的就是這些了。還有一些白骨精,蜘蛛精。,我就不去說她們啦。想看的再去把《西遊記》重溫一遍吧。
❽ 四大名著先看哪本
先看三國演義,來裡面主要弘源揚王權富貴,誰有權利誰說話算數;然後看水滸傳,那些落草為寇的英雄好漢就是被王權富貴欺壓,不得不當土匪,主要批判王權富貴;再看紅樓夢,像是一部宮斗劇,主要警示人們王權富貴也活得很辛苦,互相爭權奪勢;最後看西遊記,脫離世俗束縛,逍遙自在是最好的選擇
❾ 當你聽到《西遊記》時,最先能想起的是哪一個人物
如果是我的話第一個想起的必然是猴哥大師兄,反正只要是《西遊記》必定會有孫悟空,孫悟空是不可`少的人物,有孫悟空的神話里不一定必須是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