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炮台山遺址展覽館
1. 有關青島市博物館的介紹
目前青島市共有市直文博展館和行業管理的博物館十五座,分別是:
青島市博物館
青島市民俗博物館
海軍博物館
青島消防博物館
康有為故居紀念館
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紀念館
德式官邸舊址陳列館(青島迎賓館)
青島山炮台遺址陳列館
海產博物館
青島啤酒博物館
即墨市博物館
膠南市博物館
膠州市博物館
膠州高鳳翰紀念館
平度市博物館
根據博物館藏品劃分,可以將博物館分為綜合性博物館和專業性博物館,青島市博物館以及各區(市)博物館屬於綜合性博物館,其它博物館可以劃分為專業性博物館。
青島市最早的博物館是1932年建成的海產博物館,該館是我國唯一的一座以養殖、陳列海洋生物為主的大型博物館。
規模最大的博物館是青島市博物館,該館於1959年開始籌備,1965年正式建館並對外開放。市博物館原館址位於大學路7號,2002年遷至位於青島東部新市區的青島市博物館新館。
青島市博物館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以海洋特色為主:海軍博物館、海產博物館、民俗博物館等等無一不與海有密切關系。海軍博物館是我國唯一的一座全面反映中國海軍發展歷史的軍事博物館,是增強海洋觀意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的好課堂。海產博物館是我國唯一的一座以養殖、陳列海洋生物為主的大型博物館,是普及海洋知識的主要場所。天後宮則圖文並茂地展示了天後文化的歷史,海祭與漁航陳列,展示了青島地區沿海漁民的民俗活動、海洋特色的文化活動,真實地反映了「先有天後宮,後有青島市」、青島是由海邊漁村發展而來的這一史實。
青島的博物館其規模、特色,有一些在全國都有唯一性,例如青島山炮台遺址藏品之豐富、具體,在全國同類博物館中是一流的。其它地區也有類似遺址博物館,但多是一些空場地,缺少詳實的文物,從這個角度說,青島山炮台遺址在全國是唯一的。另外,青島啤酒博物館、青島消防博物館等在國內也是唯一的。
1、青島市博物館地址:嶗山區梅嶺路27號
開放時間為1965年。原館址位於大學路7號,2002年遷至位於青島東部新館。佔地面積105畝,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該館大型基本陳列有《青島歷史文明之光》,同時《館藏明清書畫陳列》、《館藏古代碑刻拓片陳列》、《館藏近現代書畫陳列》、《館藏古代瓷器藝術陳列》、《館藏歷代貨幣陳列》、《館藏古代工藝品陳列》、《館藏國際交往禮品陳列》等七個展覽常年對外展出。青島博物館館藏文物內容豐富、品質多樣,共有書法繪畫、陶瓷類、青銅器、古錢幣、古代工藝品等三十餘個門類,其中書畫、瓷器、玉器、錢幣為館藏特色,很多文物館藏在國內都屬前列。
2、青島市民俗博物館地址:太平路19號
青島市民俗博物館通過舉辦陳列展覽、民俗廟會、民俗風情展演,庭院戲劇演出等文化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吸引了眾多的中外遊客參觀游覽,已逐步成為青島地區的民俗研究中心和民俗文化的活動中心。
3、海軍博物館地址:萊陽路8號
海軍博物館是目前我國海軍組建的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海軍發展歷史的博物館。海軍博物館由室內廳、武器裝備展區、海上展區三部分組成。
4、康有為故居紀念館地址:福山支路5號
康有為故居紀念館,是青島最早的一批德式建築之一,2002年維修後正式建立紀念館並對外開放。1923年康有為來青後購此屋寓居,題名「天游園」,直到1927年3月,病逝於此。內有《康有為紀念銅像》、《康有為生平史跡圖片展》等,以康有為的生平為線索,分為「青少年時代」、「變法運動與百日維新」、「流亡海外與晚年生涯」、「康有為與青島」等單元,完整展示了近現代文化先驅一生的思想與實踐歷程。
5、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紀念館地址:海岸路18號
在那個血雨腥風的歲月里,鄧恩銘、王盡美、李慰農、劉少奇等—大批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身負歷史賦予的使命,先後來到青島住在這里,播撒共產主義火種,宣傳馬列主義。1982年12月31日,青島市人民政府公布並立碑,確定四方區海岸路18號為「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2001年6月,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紀念館修葺一新正式對外開放。
6、德式官邸舊址陳列館(青島迎賓館)地址:龍江路26號
青島迎賓館始建於1905年,由德國建築師拉查魯維茨設計。青島迎賓館原是膠澳德國總督的官邸,故名之總督官邸,是德國威廉時代的典型建築式樣與青年風格派手法相結合的歐式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5月1日,青島市迎賓館轉體為德式官邸舊址陳列館。
7、青島山炮台遺址陳列館地址:現青島山公園
包括炮台遺址陳列展及展覽館兩部分組成。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競相強佔中國土地。1897年,德國帝國主義以「巨野教案」為借口,武力侵佔了膠州灣,歷時6年修建了一系列軍事要塞和炮台。20世紀90年代中期,該處轉為展覽教育基地對外開放。
8、海產博物館地址:萊陽路2號
海產博物館是由兩幢中國古典式建築組成,一如城樓,一似宮殿。城樓的水族館建於1930年,是當時的著名學者蔡元培、李石曾等先生發起,是我國唯一的一座以養殖、陳列海洋生物為主的大型博物館,是海洋知識普及的主要場所。
9、青島啤酒博物館地址:登州路56號
是我國第一座啤酒博物館,該館集青啤的歷史發展歷程、深厚的文化底蘊、先進的工藝流程、品酒娛樂、購物為一體,共分為百年歷史和文化、生產工藝、多功能區三個參觀游覽區域,展示青啤百年歷史、現代化的生產設備以及豐富多彩的啤酒歷史、啤酒文化。
10、青島消防博物館地址:金湖路16號
青島消防博物館是全國首家消防主題博物館。博物館內部展廳裝飾全部以消防車、消防栓、消防水槍等消防器材裝備外形為基礎設計。
11、高鳳翰紀念館地址:膠州市定州路西端
1994年對外開放。包括故居、展室、陵園等部分,是以收藏高鳳翰的藝術作品、研究高鳳翰的生平及藝術成就並向人們進行宣傳教育的專題性紀念館。
12、膠南市博物館地址:膠南市區文化路
13、平度市博物館地址:平度市區紅旗路
14、膠州市博物館地址:膠州市蘭州東路
15、即墨市博物館地址:即墨市區中心北側
還有青島市北區剛開了一個紅酒博物館 在延安一路。
2. 青島免費的景點有哪些
三天,不包括來往車費,每人最少要花費800-1000元。自由行吧!青島旅遊攻略和路線: 小魚山公園 旺季15元 淡季10元;
小青島公園 旺季15元 淡季10元
海軍博物館 旺季30元 淡季20元 登潛水艇另收10元
青島山炮台遺址 旺季10元 淡季 8元
青島山炮台遺址展覽館 旺季 5 元 淡季 4元
海產博物館 旺季30元 淡季20元 觀看海獸表演另收10元
海底世界 90元
海底世界和海產博物館(包括水族館、海獸館、海洋生物館和淡水生物館) 通票100元 觀看海獸表演另收10元
浙江路天主教堂 5元 明信片門票外加1元
江蘇路基督教堂 3元 明信片門票外加1元 登鍾樓另收3元
中山公園 3元 臨時性游園門票另行制定
動物園 5元
魯迅公園 5元
森林樂園 10元
百花苑 5元
植物精品園 5元
花石樓 5元
雕塑藝術館 10元
八大關賓館禮堂 5元
少兒活動中心科技宮 成人15元 兒童 10元
4D影院 成人25元 學生15元
市文化博覽中心博物館20元
青島市美術館 20元
個人感覺這些地方都不錯。</IMG> 去青島建議住在火車站附近,賓館、酒店、旅館都有,如果不是旅遊旺季來的話,賓館、旅館都有100標準的,火車站走到棧橋也就5分鍾,緊靠海邊,而且棧橋附近公交站點多,到沿海的、到商業街的、到嶗山的、到遠郊的都有站牌,而且很多是火車站始發的。
可以在棧橋坐304.316沿海公交車看看風景:
魯迅公園站:魯迅公園、海軍博物館、海底世界。
海水浴場:青島第一海水浴場。
中山公園:中山公園、八大關景點(這里風景真的很漂亮)、匯泉廣場。
遠洋廣場:音樂廣場。
湛山:湛山寺。
市政府:五四廣場。
王家麥島:極地海洋世界。
石老人:石老人風景區。
304的終點站是嶗山埡口風景區,想爬山就做到終點,或者在棧橋有很多到嶗山的旅遊車,你也可以跟著去,車費+門票+索道差不多130-150。
304公交路線:輪渡→團島→西康路→十二中→火車站→棧橋→大學路→魯迅公園→海水浴場→中山公園→武勝關路→太平角→二療→湛山→世貿中心→市政府→浮山所→遠洋廣場→辛家莊→高雄路→青島大學→麥島→青島大學東院→徐家麥島→王家麥島→海青路→海安路→山東頭→海爾路→金家嶺→松嶺路→王家村→石老人西→石老人→石老人觀光園→翡翠花園→陽明山莊→西姜→姜戈庄→南嶺溝→十字路→沙子口→沙子口河東→沙子口中學→西澄瀛→澄瀛→小河東→大河東→磚塔嶺→南窯→流清河→八水河→下宮→太清索道→嶗山埡口
316公交路線:團島→西康路→十二中→火車站→棧橋→大學路→魯迅公園→海水浴場→中山公園→武勝關路→太平角→二療→湛山→世貿中心→市政府→浮山所→遠洋廣場→辛家莊→高雄路→青島大學→麥島路→錦園小區
另外逛街的話,有中山路老商業街、台東步行街、香港路商業街,去這些地方的車很多。
海軍博物館 20/人
啤酒博物館 50/人
海底世界 90/人 海底世界+海洋生物館 通票120/人
極地海洋世界 極地動物館 120/人 極地動物館 + 鯨豚館 150/人
小魚山 15/人
嶗山 流清游覽區、仰口游覽區、巨 峰游覽區進山門票 : 70元/人 北九水游覽區 : 50元/人,從棧橋跟旅遊車去嶗山,車費來回15/人,通過旅遊車去門票、纜車還能便宜
除了上述這些,其他的景點都是免費的
第一天從棧橋做公交一路玩下去,304、312、316是沿海線,全都從這些景點路過,第二天從棧橋跟旅遊車去嶗山,第三天可以另外安排逛逛街什麼的
不過海底世界沒什麼好玩的,不值得花那份錢,如果覺得好奇就去看看,我的感覺是不如極地海洋世界好玩。 我的答案你滿意嗎?
3. 青島炮台山遺址的介紹
青島山炮台遺址,系侵華德軍1899年所建。由南、北炮台和德軍「青島要塞」地下中心指揮部所組成,是侵青德軍的九大永久性炮台之一,是軍事總指揮部所在地,曾被德軍詡之為「青島炮台之最重要者」。
4. 青島山炮台遺址公園的歷史資料
1891年,青島設置後,清軍即在此山修築炮台。1897年,德國侵佔青島手,稱俾斯麥山,並建有著名的要塞地下指揮部。1914年日軍佔領後,改名萬年山。1922年,青島主權回歸後,亦稱京山。1984年封山建園,1997年市政府投資修復「德軍要塞地下指揮部」,並在山下建有全面反映青島百年歷史的炮台遺址展覽館。園內建有知春、翠波、覽趣、梅友等春、夏、秋、冬四景。1997年炮台遺址對外開放。後又續建炮台遺址展覽館、北炮台、「福」字照壁、倫克忠烈士紀念碑等景點
青島山炮台遺址公園是一處集教育、休閑、游覽、娛樂為一體的新的人文景觀。現為山東省、青島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
青島山炮台遺址,系侵華德軍1899年所建。由南、北炮台和德軍「青島要塞」地下中心指揮部所組成,是侵青德軍的九大永久性炮台之一,是軍事總指揮部所在地,曾被德軍詡之為「青島炮台之最重要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趁機對德宣戰,青島成為亞洲惟一的戰場。日德兩國軍隊在青島山進行了激烈的炮戰,德軍戰敗投降前自行炸毀了南、北炮台,惟地下指揮部保存比較完整。該指揮部總面積約2000餘平方米,50餘個廳、室,大部呈三層立體結構,局部五層。頂部裝有鑄鐵旋轉望塔,可全面觀測掌握進出膠州灣入海口的艦船情況。內設兩個蓄水池,可保障2000餘名官兵三個月的作戰生活用水。 從建築布局上,分為作戰指揮、生活衛生、後勤保障三個區域。內部還建有發電機房、鍋爐房、水泵房、會議室、兵器室、機要室、官兵餐廳、衛生室、洗澡間、警衛兵室、勤務兵室、秘密逃生孔道等。三道保存完好的大鐵門,具有防彈、防毒、防水的功能。當年德軍使用劈山、澆注、回填式施工方法所建成,還設有防水、防潮隔離帶。青島山炮台遺址既是德帝國主義侵略霸佔青島的歷史見證,也是地下軍事建築的經典之作。規模之宏大,結構之復雜,功能之齊全,當時堪稱亞洲第一,為國內所僅存。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完整、規模最龐大、設施最完善的一站時期地下軍事建築。1984年被市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先後為德、日、美軍所用。
5. 建造青島山炮台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1891年,青島設置後,清軍即在此山修築炮台。此後,幾易其主。青島山炮台遺址,系侵華德軍1899年所建。由南、北炮台和德軍「青島要塞」地下中心指揮部所組成,是侵青德軍的九大永久性炮台之一,是軍事總指揮部所在地,曾被德軍詡之為「青島炮台之最重要者」。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趁機對德宣戰,青島成為亞洲惟一的戰場。日德兩國軍隊在青島山進行了激烈的炮戰,德軍戰敗投降前自行炸毀了南、北炮台,惟地下指揮部保存比較完整。該指揮部總面積約2000餘平方米,50餘個廳、室,大部呈三層立體結構,局部五層。頂部裝有鑄鐵旋轉望塔,可全面觀測掌握進出膠州灣入海口的艦船情況。內設兩個蓄水池,可保障2000餘名官兵三個月的作戰生活用水。
青島山,又名京山。從山勢環境來看,青島山不僅是前海一帶最高、最沒有遮攔的山
青島山炮台遺址
體掏空,建立了一座永久性的地下要塞,這就是炮台地下遺址,俗稱「德國地下軍事指揮所」。
望採納
6. 青島德國建築群的建築一覽表
序號 名稱 位置 建築概況 保護范圍 1. 德國警察署舊址
(年) 湖北路29號 德式公共建築。平面呈L形,正門南向,立面不規則,東南角有一鍾表塔樓,塔頂為德國鋼盔式,總高約30米。花崗岩砌基,清水磚勾縫嵌門窗套。屋面變化豐富.現為青島市公安局辦公室使用。 保護范圍:以主樓外牆為界,東、南各外擴10米,北外擴20米,西至公安局院圍牆。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新泰路東側,南至湖北路南側,西至泗水路西側,北以保護范圍為界外擴80米。 2. 膠州帝國法院舊址
(1912年) 德縣路2號 德式公共建築。德建築面積3126.57平方米,地上三層,、地下一層。三段式,花崗岩牆基,紅牛舌瓦折坡屋面,黃色拉毛牆面飾淺壁柱。東、南立面皆以三個細長窗構成一組大窗,以長條剁斧石間隔、裝飾。 保護范圍:德縣路2號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沂水路 14號院西圍牆,南至湖南路南側,西至明水路西側,北至德縣路北側。 3. 歐人監獄舊址
(1900年) 常州路25號 系德國佔領青島時,用於關押犯罪的歐洲人,時稱「歐人監獄」。德國三段式古堡建築。佔地面積6309平方米。大塊花崗岩砌牆基,上部為紅色清水牆體,圓錐形銅皮尖塔頂。 保護范圍:常州路25號院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圍牆向東60米,南至太平路北側及人民會 堂地界,西至圍牆,北至廣西路南側。 4. 俾斯麥兵營舊址
(1900年) 中國海洋大學院內(魚山路5號) 共四座樓,建築設計基本一致。一、二號樓面積5865.17平方米,三號樓6425.67平方米,四號樓5921.23平方米。德國三段式,有地下室和閣樓,花崗岩牆基,折坡屋面,正立面窗戶很大,多為拱形。山牆上有「矛」和「盾」的標志。 保護范圍:東北至紅島路東北側,東南至通往二號校門東西路的南側,西至操場以北校園路的西側,北至圖書館以北東西路的北側。
建設控制地帶:中國海洋大學校園圍牆內。 5. 伊爾蒂斯兵營舊址
(1899—1901年) 香港西路2號 佔地面積65932平方米,有兵舍、官舍各兩棟,平房20棟,總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磚石木結構,為德國軍官米勒上尉設計。主建築為兵舍,座北朝南。地上二層,地下一層,中軸線式布局,中部和兩翼凸出。花崗石砌基,清水勾縫粉飾,大斜坡屋頂,屬南歐式建築風格。 保護范圍:東至院內南北水溝的東側,南至大院南圍牆,西至大院西門,北至院內東西路北側。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佛濤路東側,南至香港西路南側,西至大院西門,北至大院北圍牆 6. 青島山炮台遺址
(1899年) 興安支路1號 由南、北炮台和德軍「青島要塞」地下中心指揮部組成,為侵青德軍九大永久性炮台之最重要者。指揮部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大部分呈三層立體結構,局部五層,共有50餘個廳室,通道及房間為磚砌水泥抹面。頂部水泥澆鑄,頂部裝有鑄鐵旋轉潦望塔。內設兩個蓄水池,可保護2000餘名官兵三個月的作戰生活用水。建築布局分為作戰指揮、生活衛生、後勤保障三個功能區域。當年德軍使用劈山、澆注、回填式施工方法建成,並設有防潮、防水隔離帶。1997年修復並建成青島山炮台遺址展覽館對外開放。 保護范圍:以炮台為中心,四周各外擴100米。
建設控制地帶:青島山公園。 7. 游內山燈塔
(德佔時期) 市南區團島西南角 為八角形磚石結構,共三層,地下一層,建築總高15.4米,正門北向。地下室為機房和倉庫。內有螺旋式花崗岩石樓梯直通塔頂,水式銅管扶手。三層為燈室,內為環周玻璃窗,外有鐵制環形露天平台,中部有德國製造大型水晶石折光鼓形透鏡,射程可達15海里。現為交通部青島海監局航標處使用。 保護范圍:以燈塔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建設控制地帶:團島西南島。 8. 小青島燈塔
(1900年) 青島灣內小青島上 船隻進出青島灣的最重要航標。建築總高18米。整個燈塔形狀為底寬上收的寶塔狀,有基座,登6級石階至一層,塔門北向,花崗石嵌券門。基座及二層均為八角形,花崗條石砌築。塔內有30級石質螺旋樓梯。現保存完好,由交通部青島海監局航標處使用。 保護范圍:以燈塔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10米。
建設控制地帶:小青島公園。 9. 膠海關舊址(1913-1914年) 新疆路16號 島城開埠之初山東地區唯一的海關機構。建築面積約2824平方米。磚木結構,主體連閣樓、地下室共4層。主入口開在縱側面東南向,正門由26級石階引梯至一層。蘑菇石砌基至一層,水刷石牆面,屋面由大折坡和四坡斜屋頂組成。建築平面俯視如同軍艦形。 保護范圍:東至新疆路西側,南至新疆路、港青路交叉口北側,西至港青路東側,北至保護建築地界
建設控制地帶: 東同保護范圍,南同保護范圍,西同保護范圍,北以保護范圍向北50米 10. 觀象台辦公樓(1910——1912年) 觀象二路15號 此樓建於觀象山頂,總高度77.76米。整幢大樓以花崗岩剁斧石砌外牆,德國古堡式建築。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牛舌瓦屋面。另有花崗岩砌塔樓,呈凹形城堞式。 保護范圍:氣象台院內。圓頂天文觀測室以外牆為界,四周外擴20米。
建設控制地帶:觀象山公園。 11. 德國領事館舊址(德佔時期) 青島路1號 建築面積1165.39平方米。磚石木結構,二層帶有閣樓和地下室。南面入口用粗獷的蘑菇石砌半圓券。大樓中部拐角取以圓型,上方八邊形尖頂塔摟,相鄰兩側山花式山牆呈不對稱狀,使整幢樓房顯得美觀、典雅。 保護范圍: 青島路1號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保護范圍向東30米,南至廣西路北側,西至青島路東側,北至湖南路南側 12. 德華銀行舊址
(1899——1901年) 廣西路14號 建築採用19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建築風格德國三段式建築,磚木結構。佔地8306.71平方米,建築面積562平方米。地上二層並設有半地下室,屋頂為青黑色、留有很小圓形老虎窗的蒙莎頂。西面和南面設兩層通風的券柱式外廊 保護范圍:廣西路14號全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江蘇路東側,南至太平路南側海岸線,西至青島路西側,北至廣西路北側。 13. 山東路礦公司舊址(1899—-1902年) 廣西路
14號 建築為德國三段式,佔地面積約594平方米,磚石木結構樓房,高約14米。地上二層,有閣樓,地下一層。灰岩石砌基並呈條狀鑲砌牆體和牆角,折坡屋面,東西牆面中有高直屋檐,下為露木裝飾。整體建築結構嚴謹、堅實。無多餘雕飾。 保護范圍:廣西路14號全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江蘇路東側,南至太平路南側海岸線,西至青島路西側,北至廣西路北側。 14. 德華高等學堂舊址
(1901——1912年) 朝城路
4號 德國第一所設立在中國,並得到清政府承認及承擔部分經費的高等學校。分設初級部和高級部。學堂佔地約40093.53平方米,主樓二層,有地下室、閣樓。磚石結構,花崗岩石基,樓頂為四坡斜頂。正門西向面海,樓體以正門為中央兩側對稱。整幢建築結構嚴謹、堅固。 保護范圍:東至保護建築向東20米,南至圍牆,西至保護建築向西10米,北至保護建築北面山牆向北2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均至圍牆。 15. 基督教堂(1908——1910年) 江蘇路15號 德國建築師羅克格設計,為磚石結構德國古堡式建築,建築面積1167.18平方米。由鍾樓和教堂兩部分組成,鍾樓立面有大塊蘑菇石砌牆體,上有半圓拱形花崗岩窗框,陡斜的紅瓦屋頂和綠色尖頂鍾樓。鍾樓高39.16米,上有巨型鍾表。教堂內可容數百人活動,18米高的大廳兩側分上下兩層,內部裝飾精美典雅。1992年,被公布為山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5月1日,修復後對外開放。 保護范圍:東至青醫教學樓用房西牆,南至江蘇路13號北院牆,西至江蘇路東側,北至青醫原教學樓用房南牆。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龍口路東側,南至江蘇路11號北院牆,西至江蘇路西側,北至警備區招待所南牆。 16. 天主教堂(1932年) 浙江路15號 舊稱聖彌愛爾教堂,由德國設計師畢婁哈設計,鋼筋混凝土結構佔地11480平方米,建築面積1877.48平方米。教堂主體兩翼,各聳一座尖塔,塔高56米,頂端各立有一4.5米高的巨型十字架,塔內懸有大鍾4口,堂高18米,檐高8.8米,牆基1.1米,可容千人禮拜。建築平面呈十字形,座北向南,氣勢庄嚴宏偉。1999年5月1日修復對外開放。 保護范圍:浙江路15號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安徽路,南至曲阜路南側,西至肥城路西側,北至德縣路北側。 17. 海濱旅館舊址(1903年) 南海路23號 十九世紀德式公共酒店建築。建築面積4940.55平方米。地上三層,地下一層,鋼筋水泥結構。共有大小房間30餘間。花崗岩砌基,清水牆面勾縫清晰,敞廊露柱,造型獨特。室內木板地,木樓梯,半圓形大門,門上刻花,房間高大寬敞,採光通風極佳。該建築保護完好。 保護范圍:東南、西南至南海路,西北至文登路。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80米。 18. 德國第二海軍營部大樓舊址
(1899年) 沂水路
9號 建築風格為德國文藝復興式,磚石木結構。建築面積1515平方米。地上二層,地下一層,有閣樓。建築平面呈不規則形,方塊形花崗石砌基,褐黃色沾灰牆,層間嵌條石,多折坡屋面。主立面南向,中部凸出牆面,隅石勒牆角,頂部隆起三角山牆。 保護范圍:沂水路9號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圍牆以東25米,南至沂水路北側,西至沂水路11號辦公樓東牆,北至圍牆向北25米。 19. 青島國際俱樂部舊址
(1910年) 中山路
1號 德國青年派風格俱樂部建築。建築面積1891平方米,磚石木結構。地上二層,地下一層,有閣樓。德國三段式造型,平面呈不規則形。花崗粗石砌基,折坡屋面,有氣窗。主立面南向作折角處理,建築造型典雅美觀。 保護范圍:中山路1號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浙江路東側,南至太平路北側,西至中山路西側,北至廣西路北側。 20. 侯爵飯店舊址(1906年) 廣西路37號 德國19世紀古堡式建築,磚石結構,建築面積約1474.32平方米。樓體共4層,包括閣樓、地下室。樓高10餘米。粗獷的蘑菇石勒腳。座北朝南,南立面設主入口。立面採用非對稱布局,南面二層有露台,西南轉角處有一圓塔樓,底層用短粗上呈斗形的石柱支撐。牛舌瓦覆折坡屋面,開有氣窗。 保護范圍:東至保護建築地界,南至廣西路北側,西至浙江路東側,北至保護建築地界
建設控制地帶: 東至保護建築地界,南至廣西路北側,西至浙江路東側,北至湖南路南側 21. 路德公寓舊址(1905年) 德縣路4號 德三段式公共建築。總建築面積約1600平方米。磚木結構,地上二層,有閣樓,地下一層。花崗岩牆基,牛舌瓦折坡屋面。大門北向,一層為木製拱形窗戶,北立面以木製陽台及露木架構裝飾,閣樓上有老虎窗。室內高4米,木板地,自然通風,採光良好。 保護范圍:德縣路4號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同保護范圍,南至明水路北側,西至安徽路東側,北至湖北路南側。 22. 醫葯商店舊址(1905年) 廣西路33號 青島市最早的商業建築之一。建築為巴洛克風格,共4層,包括一層地下室和閣樓,建築面積約1960平方米。立面以清水紅磚牆為主體,運用拱券柱石,鑲石磚花飾,突出建築外觀華麗、新奇。屋頂為蒙沙頂配有拱形老虎窗,檐口用花崗石裝飾。 保護范圍:東至安徽路西側,南至廣西路北側,西至保護建築地界,北至保護建築地界
建設控制地帶: 東至安徽路西側,南至廣西路北側,西至保護建築地界,北至湖南路南側。 23. 水師飯店舊址(1901——1902年) 湖北路17號 德國新文藝復興風格三段式建築,地上三層,帶閣樓,地下室一層。花崗石砌基,正門南向,頂部大折坡,檐部為露木裝飾。一層有東西向禮堂,面積約300平方米,高約15米,穹頂天花板。採用非對稱布局,外形輪廓豐富。
7. 青島山炮台遺址的建築布局特點
從建築布局上,分為作戰指揮、生活衛生、後勤保障三個區域。內部還建有發電機房、版鍋權爐房、水泵房、會議室、兵器室、機要室、官兵餐廳、衛生室、洗澡間、警衛兵室、勤務兵室、秘密逃生孔道等。三道保存完好的大鐵門,具有防彈、防毒、防水的功能。當年德軍使用劈山、澆注、回填式施工方法所建成,還設有防水、防潮隔離帶。
8. 青島最大的游樂園
青島旅遊攻略和路線:小魚山公園 旺季15元 淡季10元;
小青島公園 旺季15元 淡季10元
海軍博物館 旺季30元 淡季20元 登潛水艇另收10元
青島山炮台遺址 旺季10元 淡季 8元
青島山炮台遺址展覽館 旺季 5 元 淡季 4元
海產博物館 旺季30元 淡季20元 觀看海獸表演另收10元
海底世界 90元
海底世界和海產博物館(包括水族館、海獸館、海洋生物館和淡水生物館) 通票100元 觀看海獸表演另收10元
浙江路天主教堂 5元 明信片門票外加1元
江蘇路基督教堂 3元 明信片門票外加1元 登鍾樓另收3元
中山公園 3元 臨時性游園門票另行制定
動物園 5元
魯迅公園 5元
森林樂園 10元
百花苑 5元
植物精品園 5元
花石樓 5元
雕塑藝術館 10元
八大關賓館禮堂 5元
少兒活動中心科技宮 成人15元 兒童 10元
4D影院 成人25元 學生15元
市文化博覽中心博物館20元
青島市美術館 20元
個人感覺這些地方都不錯。</IMG> 去青島建議住在火車站附近,賓館、酒店、旅館都有,如果不是旅遊旺季來的話,賓館、旅館都有100標準的,火車站走到棧橋也就5分鍾,緊靠海邊,而且棧橋附近公交站點多,到沿海的、到商業街的、到嶗山的、到遠郊的都有站牌,而且很多是火車站始發的。
可以在棧橋坐304.316沿海公交車看看風景:
魯迅公園站:魯迅公園、海軍博物館、海底世界。
海水浴場:青島第一海水浴場。
中山公園:中山公園、八大關景點(這里風景真的很漂亮)、匯泉廣場。
遠洋廣場:音樂廣場。
湛山:湛山寺。
市政府:五四廣場。
王家麥島:極地海洋世界。
石老人:石老人風景區。
304的終點站是嶗山埡口風景區,想爬山就做到終點,或者在棧橋有很多到嶗山的旅遊車,你也可以跟著去,車費+門票+索道差不多130-150。
304公交路線:輪渡→團島→西康路→十二中→火車站→棧橋→大學路→魯迅公園→海水浴場→中山公園→武勝關路→太平角→二療→湛山→世貿中心→市政府→浮山所→遠洋廣場→辛家莊→高雄路→青島大學→麥島→青島大學東院→徐家麥島→王家麥島→海青路→海安路→山東頭→海爾路→金家嶺→松嶺路→王家村→石老人西→石老人→石老人觀光園→翡翠花園→陽明山莊→西姜→姜戈庄→南嶺溝→十字路→沙子口→沙子口河東→沙子口中學→西澄瀛→澄瀛→小河東→大河東→磚塔嶺→南窯→流清河→八水河→下宮→太清索道→嶗山埡口
316公交路線:團島→西康路→十二中→火車站→棧橋→大學路→魯迅公園→海水浴場→中山公園→武勝關路→太平角→二療→湛山→世貿中心→市政府→浮山所→遠洋廣場→辛家莊→高雄路→青島大學→麥島路→錦園小區
另外逛街的話,有中山路老商業街、台東步行街、香港路商業街,去這些地方的車很多。
海軍博物館 20/人
啤酒博物館 50/人
海底世界 90/人 海底世界+海洋生物館 通票120/人
極地海洋世界 極地動物館 120/人 極地動物館 + 鯨豚館 150/人
小魚山 15/人
嶗山 流清游覽區、仰口游覽區、巨 峰游覽區進山門票 : 70元/人 北九水游覽區 : 50元/人,從棧橋跟旅遊車去嶗山,車費來回15/人,通過旅遊車去門票、纜車還能便宜
除了上述這些,其他的景點都是免費的
第一天從棧橋做公交一路玩下去,304、312、316是沿海線,全都從這些景點路過,第二天從棧橋跟旅遊車去嶗山,第三天可以另外安排逛逛街什麼的
不過海底世界沒什麼好玩的,不值得花那份錢,如果覺得好奇就去看看,我的感覺是不如極地海洋世界好玩。 我的答案你滿意嗎?
9. 青島山炮台遺址的戰略地位
青島山,又名京山。從山勢環境來看,青島山不僅是前海一帶最高、最沒有遮攔的山,而且也是南控青島灣、北扼台東、四方和後海一帶的最佳制高點。所以在青島早期的戰略形勢圖中,青島山的中心地位是沒有人能動搖的。青島山炮台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從當年清政府和德軍都在這里建立炮台可以得到證明。德國人入侵後,稱此山為「俾斯麥山」,於山的南北兩處各設一處永久性炮台,名「俾斯麥炮台」,這是以德國的「鐵血首相」之名而命名的。南炮台有野炮4門,北炮台有野炮兩門及機關炮兩門。南、北炮台均險設於山腰危岩處,居高臨下,東與太平山,西北與貯水山炮台組成護衛市區的一道屏障。
青島山炮台地下指揮所是侵華德軍於1899年始建,由500個中國勞工歷時6年蓋成,與南、北炮台合稱為「青島山炮台」,扼守青島海口,俯瞰青島市區,負責整個青島的防務指揮任務,被侵華德軍稱為「青島炮台之最重要者」。日德戰爭初期,該炮台在還擊日軍的戰斗中「頗著勞績」,後來德軍兵力不支,被迫向日軍請降,德軍「憤恨之餘將該炮台炸毀」,只有部分保存尚好。
10. 青島山炮台遺址的票價
地下指揮所:旺季10元,淡季:8元
展覽館:旺季:5元,淡季:4元。
進山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