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前傳破解版
1. 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師傅須菩提祖師有誰知道他的真實身份我曾經聽說過很多的猜測,有人說是如來的化身,有
您好!菩提祖師,《西遊記》中人物,實力不在如來之下。收孫悟空為徒,傳授他七十二般變化和筋斗雲,但菩提祖師預知孫悟空一定會惹出是非,故要求孫悟空保密,絕不能提起師門狀況,曾習道的往事。《西遊記》中菩提祖師,佛教的名字,道家的氣質打扮,儒家的行事思想。基本上,菩提祖師被描寫為一個既精通道教也精通佛教的大仙形象:法力高深,弟子眾多,教化廣泛。山野之民,均受其教化。菩提祖師不僅渡人向道,也教一些強身健體,修心養性的方法給廣大的民眾,故深得一方尊敬。
人物原型
傳統說法
菩提祖師的原型應該是五祖弘忍大師菩提祖師
佛教禪宗第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當時在湖北的黃梅開壇講學,手下有弟子五百餘人,其中翹楚者當屬大弟子神秀大師。神秀也是大家公認的禪宗衣缽的繼承人。弘忍漸漸的老去,於是他要在弟子中尋找一個繼承人,所以他就對徒弟們說,大家都做一首偈子(有禪意的詩),看誰做得好就傳衣缽給誰。這時神秀很想繼承衣缽,但又怕因為出於繼承衣缽的目的而去做這個偈子,違法了佛家的無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來,在院牆上寫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首偈子的意思是,要時時刻刻的去照顧自己的心靈和心境,通過不斷的修行來抗拒外面的誘惑和種種邪魔。是一種入世的心態,強調修行的作用,而這種理解與禪宗大乘教派的頓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當第二天早上,看到這個偈子的時候,都說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時候,弘忍看到了以後沒有做任何的評價。因為他知道神秀還沒有頓悟。
而這時,當廟里的和尚們都在談論這首偈子的時候,被廚房裡的一個火頭僧惠能禪師聽到了,當時就說這個人還沒有領悟到真諦啊。於是他自己又做了一個偈子,寫在了神秀的偈子的旁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他這個偈子很契合禪宗的頓悟的理念,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
弘忍看到這個偈子以後,問身邊的人是誰寫的,邊上的人說是惠能寫的,於是他叫來了惠能,當著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說:寫得亂七八糟,胡言亂語,並親自擦掉了這個偈子。然後在惠能的頭上打了三下就走了。這時只有惠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於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時候去了弘忍的禪房,在那裡弘忍向他講解了《金剛經》這部佛教最重要的經典之一,並傳了衣缽給他。然後為了防止神秀的人傷害惠能,讓惠能連夜逃走。
都是三更傳道 都是頭上打了三下就走 都是道成就趕走了弟子。
另一種說法
菩提,又叫須菩提(或譯為須浮帝、須扶提、蘇部底等)。菩提祖師是如來佛祖的師弟。兩人曾經共同執掌西方教。後來如來修成六丈金身,建立佛教,把西方教吞並。菩提祖師也從此隱居山林,將高山命名為「靈台方寸山」,與「天竺靈山」相對。以後自立道觀修身養性,除了山中居民,沒人知道他的住處。
須菩提祖師在西遊記中收孫悟空為徒,傳授給孫悟空七十二般變化和長生不老的法門。但菩提祖師預知孫悟空一定會惹出是非,故要求孫悟空保密,絕不能提起師門狀況,曾習道的往事。基本上,《西遊記》中菩提祖師,佛教的名字,道家的氣質打扮,儒家的行事思想。被描寫為一個既精通道教也精通佛教的大仙形象:法力高深,弟子眾多,教化廣泛。山野之民,均受其教化。他不僅渡人向道,也教一些強身健體,修心養性的方法給廣大的民眾。深得一方民眾的尊敬。正迎合了當時三教合一的思潮。而王陽明更是集其大成。「靈台方寸」與「斜月三星」都指的是王陽明的「心」說。寄託了作者三教合一的思想。至於上文中有人認為菩提就是如來的說法實在是牽強,本來就是一個神話小說,還從神話小說里去推測邏輯性,本身就是一件不符合邏輯的事情。民間故事中,最原始的版本,孫悟空的七十二變並不是菩提老祖教的,而是在二郎神吃桃的時候,吃了二郎神的72個桃核,最後一個桃,二郎神整個吞了。二郎神其實是73般變化。當然一切都是神話故事,一定要從中找出合理性就沒有必要了。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