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邊游記
A. 歌頌祖國的游記(150字左右)
長江,我國的第一大河,全長6300餘公里。它流經四川盆地東緣時沖開崇山峻嶺,奪路奔流形成了壯麗雄奇、舉世無雙的大峽谷——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全長192公里,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除此之外還有大寧河的「小三峽」和馬渡河的「小小三峽」。這里兩岸高峰夾峙,港面狹窄曲折,港中灘礁棋布,水流洶涌湍急。「萬山磅礴水泱漭,山環水抱爭縈紆。時則岸山壁立如著斧,相間似欲兩相扶。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無。」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詩中,把峽區風光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我國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經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時酈道元寫的,書中有一段關於三峽的生動敘述:「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元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三峽地跨兩省。兩岸崇山峻嶺,懸崖絕壁,風光奇絕,兩岸陡峭連綿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狹處有100米左右;隨著規模巨大的三峽工程的興建,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遊熱線。
三峽旅遊區優美景區眾多,其中最著名的豐都鬼城,忠縣石寶寨,雲陽張飛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宏偉的三峽工程,大寧河小三峽等。
游三峽有三條路線可選:1、從重慶順江而下快節奏地觀賞三峽的奇特風光;2、從上海、南京、武漢逆流而上游覽長江沿途美景;3、從三峽的東口宜昌出發飽覽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風光。
B. 長江三峽游記如何寫
去長江三峽旅遊一次就有的寫了
C. 餞行與送行的區別是什麼
1、餞行與送行的區別是:
1、餞行是表示設宴款待要走的人,沒有內明確表示看他容離去。而送行沒有說設宴,僅是陪同送別。
2、餞行沒有到遠行人啟程的地方,和他告別,看他離去之意;送行有親友出遠門上路前,以酒食送行之意。 餞行是送別親友遠行的一種禮儀。交際風俗,即在親友出遠門上路前,以酒食送行,表示惜別和祝福。
3、餞行:送別親友遠行的一種禮儀。漢族交際風俗,即在親友出遠門上路前,以酒食送行,表示惜別和祝福。
4、送行:①到遠行人啟程的地方,和他告別,看他離去。②猶餞行。
5、餞行有設宴送行的意思,而送行沒有明確表示「設宴」。送行的范圍更大。
(3)長江邊游記擴展閱讀
餞行:設酒送行。唐楊炯《<送並州旻上人詩>序》:「雞山法眾,餞行於素滻之濱;麟閣良朋,祖送於青門之外。」
送行:到遠行人啟程的地方,和他告別,看他離去。唐杜甫《新安吏》詩:「送行勿泣血,僕射如父兄。」
D. 寫三峽游記作文
三峽游記 游完重慶,就開始了我們的三峽之旅了。原訂於晚上8點開的游輪不知何故一拖再拖,直至晚上10點多才開。不過也正因為晚一點我們才得以一觀重慶的夜景。重慶由於市`內多山,建築多依山而建。夜晚從江中望去,市內的燈火 錯落有序,層次感挺強。頗具特色。那天晚上重慶的燈火雖不如電視里拍的那樣輝煌,但也頗具氣勢,體現出重慶的繁華。待游輪駛出重慶市區後,兩岸在夜色的籠罩之下已毫無景色可言,再加之時候不早,我們就早早回輪休息了。我們住的是三等艙,條件還不錯,內有空調、電視。回艙後,開了空調,躺下床鋪,在波濤的晃動下,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起來了。出艙讓觀長江兩岸景色。由於離三峽還遠,此處的江面也比較開闊,江水挺渾,由於上游的水土流失,現在長江水色和黃河一樣渾黃,簡直就是第二條黃河了!上午大概11點,到了豐都。船上廣播在豐都只停留兩個鍾頭。我們匆匆下船,由於沒有導游,不認路,我們一下碼頭就跟在一個旅遊團後面。進了景點後,為了趕時間,我們坐纜車上山。山上的很多地方都畫著高度線,將來凡是高度低於175米的地方在三峽大壩建成之後將全部被淹於水面之下,豐都縣城將整個被淹沒掉,而這名山,也將會變成江中的一個孤島。名山上面就是「陰曹地府」了。上面分別有「奈何橋」「黃泉路」「鬼門關」等地方。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奈何橋」了:必須得在三步以內跨過它,否則就會┄┄(具體記不清了)。那橋是拱形的,雖說跨度並不太大,而橋面卻不短,我猛跨了三步。勉強算是過去了。由於要趕時間,我們只在名山上轉了一下就趕回來游輪了。 這天下午,風和日麗,坐在船頭飽覽兩岸鬱郁蔥蔥的景色,心情真是好極了。就這樣,我們就渡過了三峽游的第一天。
E. 文言文 徐霞客游記中的 溯江紀源的譯文
【譯文抄】
長江、黃河是南北的兩條主幹河流,是因為它們單獨通到大海。我們縣正當大江入海的要沖之地,縣因長江而得名,也因為到了這里長江的水勢浩大而且將要到頭了。生長在這個地方的人,望著浩渺的水流擊槳,知道它大不知道它遠;溯流窮源,知道它遠的人,也只以為發源於岷山而已。我最初考證典籍的記載,見黃河自積石山流入中原。追溯它的源頭的人,前有博望侯乘木筏,後有都實佩帶金虎符。他們的說法不一致,都說是在昆侖山的北面,估計那地方,距岷山西北一萬多里,為何長江的源頭短而黃河的源頭長呢?莫非黃河的大處更比長江大一倍嗎?等到越過淮河涉過汴河,然後才看到黃河的水流如同衣帶,水面寬處不到長江的三分之一,難道長江這樣大,它所流入的水流,趕不上黃河嗎?到往北經過了三秦地區,南邊窮盡了五嶺,向西到了石門關、金沙江,然後了解到中國流入黃河的水流是五個省,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南直隸。流入長江的水流是十一個省。西北自陝西、四川、河南、湖廣、南直隸,西南自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浙江。計算它們水流的吞吐量,長江既然比黃河多一倍,它的水流大本來就是應該的。
F. 三峽游記1篇~
七月十二日下午,我們循古時地方官員接聖旨的地方----朝天門九號碼頭登上天府號遊艇,37度的氣溫和歌樂山後遺的煩悶內熱,使我頗感疲憊,一頭扎進冷氣艙房後,竟然有出門的恐懼感,重慶,真是練鋼爐旁的地方,不過重慶有一個微妙的現象,就是它比廣西的桂林有更多絕對值意義上的美女,包括身材和皮膚,大自然不但給重慶的女性予客觀美的全部,同時也逼迫她們在主觀上選擇性感美。
隨著一聲啟航的汽笛,姿色頗佳的重慶導游挺胸昂首,藉助節奏性起伏的胸廓,亮開嗓門說:「長江!源自海拔6621米的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是一條母親河!」「母親河?!」我嘀咕了一聲,旁人逗我說「算是二奶吧!」嘖!誰是草頭誰是接枝,看來我真還得去一趟黃河了。
實際上,長江三峽是長江中最為壯觀的一段,如果說大自然能夠塑造出天仙般重慶的美女,那麼大自然作為三峽的能工巧匠也就不足為奇了,加上人民的勞耕和創作以及歷代名人的點綴,為我們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提供了一個人文平台。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相傳戰國時劉備託孤的地方,一代英雄從此埋下阿斗悲劇的伏筆),東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關,全長193公里,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
豐都鬼城是游三峽必經景點之一。相傳漢代兩位道士陰長生和王方平在此修道升天,後人從時間和空間上將兩位道士搓合成「陰王」,即陰間之王,於是豐都自然成了陰曹地府所在,豐都主要由平都山、天堂山和雙桂山三座山脈構成,名氣較大的是平都山,主要是一些真跡所在,北宋蘇東坡游覽豐都時寫下「平都天下古名山」詩名,平都山遂改稱「名山」。從重慶到豐都,已經是七月十三日的凌晨,我們只准備游覽其中的兩個景點,一個是人造的亞微觀陰曹地府全景,另一個就是顯示真跡的名山。順著即將被淹沒的豐都鬼城舊街,抬頭望去,可見幾乎是頂天立地的天堂山巨幅鬼王白色雕像,創意是上托冥界喜怒哀樂、下壓在世作惡之徒,懲惡揚善矣!實際上,最初的感覺並沒有如創作者所期望的那樣,因為我們實在沒有陰間那種虛擬殘酷的恐懼感,陽間,太多的惡者仍在消遙,不少善者卻被視為弱智,陰曹地府的假想真能滌盪我們的靈魂嗎?!當你游完「陰曹地府」和名山上的真跡,你會發現鬼文化實際上是反映了這樣一種願望,就是人死後無一例外的要到豐都來報到,然後由陰王領導下的諸位判官來審判,如果在世時作惡多端,將被判入地獄,受盡冷兵器時代的各種酷刑,在無盡的折磨中痛吟,善者則升天,在鶯歌燕舞中繼續享受天年。給人的印象是這種人性化安排的陰間是一處沒有腐敗的凈土。不過當你從名山上的天子殿出來後,善惡的敲門磚還是無時無刻在叩擊著那扇陽間的心菲,除非你把剛才看到的一切拋之腦後,否則在酷熱的鬼城中還是要沁出一絲冷汗的。
遊艇繼續向東駛去,目送豐都鬼城離我遠去,眨一眨眼,確認我仍在陽間,善惡看來還是給我們留下足夠的選擇空間的。不久,在前方,望見臨江北岸聳立著一塊孤石,在翠綠的莽林中隱約可見鑲嵌其中的檐陵廟宇,這就是忠縣的石寶寨,相傳女蝸補天時一不小心掉下一塊七彩石,於是成就了當今的石寶寨。其實,華夏文化薰陶下的勞苦匠人,才是創造這些神話的真正主人。石寶寨,明萬曆年始建,清康熙至同治年多次擴建維修,才形成今天的明珠般超理論古建築群,它主要由暗喻九層天的九層「梯雲直上」木質穿斗木石相銜結構的依崖而建的樓閣構成,歷盡人世間滄桑仍然固如鐵鋼,湛稱長江明珠實至名歸。可惜的是船至奉節白帝城時夜幕降臨,整個瞿塘峽在黑暗中渡過,於是瞿塘峽也就與腦震盪的人生記憶空白期一樣,留下了不少的遺憾。
七月十四日,一輪紅日在船頭東升,霞光嵌入碧波盪漾的江水中,讓人虛幻出一幅金碧輝煌的江河晨景,在這樣令人如痴如醉的背景中,我們依稀看到了晨曦中新舊對照的巫山縣城,時代的發展我們幾乎可以在這里找到一個臨界點,這種捕捉時代的機會在人的一生中恐怕是非常難得的。更讓人婉惜的是,有時機會到了身邊你卻在無意中讓它逝去。到巫縣,其實主要是游小三峽,巫縣的時代痕跡只是個人的靈感捕捉,機會在這里會被解讀為多種內涵是可以理解的。小三峽是由長江在巫縣的一分支脈流大寧河構成的,被人為的分為龍門峽、巴霧峽和滴翠峽故稱小三峽,小三峽與其它山水旅遊景點一樣,按照我們的意願安排,將兩岸峽壁上的天然洞石,意化為各種各樣的傳說,逗出遊人的各種主觀慾望,求得一時的平衡,其實這也可以說是生命抑或生活的精彩。在游小三峽中,我一直在想,我又能尋得什麼平衡嗎?說來也巧得很,時空如此湮茫,竟然能演繹出天各一方的兩個人在某個經緯度處相遇,大自然是無意的,但人間卻要賦予概率般珍惜的情感,首先這應被視為幸運的平衡。小遊艇上坐位的旁邊,有一位來自武漢旅遊團的年輕MM,矜持中也擋不住青春的活潑,我的思緒凝滯在那毫無生命可言的峽壁上,我身旁的這位MM卻與她的團友姐妹們以各種語符「猴子!」「悟空!」「MONKEY!」呼喚著峻嶺叢林中的生命,我突然醒來,我意識到應該與青春展開對話,機不可失,於是,我與這位MM交換了信息,她說她第一次乘舟游戈,激動的心情洋溢,雖然是一些簡單的信息,但我卻真切感受到曾經擁有的那段遙遠而美好的青春時光,我想,這一定就是我正在尋覓的青春平衡吧?!我終於從峽壁上自古留下的棧道痕跡上,解讀出創造如此奇跡的靈性的青春,這就是留給秋天的印記啊!小三峽的古棧道綿延四百多公里,是中國最長的古棧道遺跡,它伴隨著我對青春的思考,成為我游小三峽刻骨銘心的記憶。
午後,我們仍順江東下,欣賞巫峽兩岸的峭壁風光。過了巴東縣城,江面突然收窄,可見急流暗涌,江北的屈原故里、昭君故里一一徐徐而過,將近峽窄出口處,導游說,從前有一艘德國艦艇,逆流而上,想通過這個峽口,結果沒有成功艇沉人亡,可以想像灘之險流之急呀!我站在船頭的桅桿處,自然而然浮想到泰坦尼克,世間還是有某種東西會讓一個人去思考怕這個字的。遊艇駛出峽口,江面豁然開闊,遠處,新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象一龍巨龍橫卧在寬闊的江面上,它擊碎了此上所有東下的狂流,企圖與大自然的山水共舞共存,在這里你完全能夠感受到人類的發展是如此宏觀,從這個角度,我們又如何擺正怕字的位置呢?此時此刻,我的思潮隨著滾滾東逝的江水,真有淘盡無數英雄的狂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