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陸古遺址
㈠ 平陸縣哪有賣古玩的
很多一個舊貨市場都是有這賣這個東西的,而且他的一個質量來說還是比較好的
㈡ 山西省平陸縣在古代和河南省三門峽市是一個國家嗎,這個國家叫什麼
可以說是一個國,也可以說不是一個國,那就是成語假途伐虢、唇亡齒寒中的那內個虢國。虢國情況有些復雜,史容學界有:二虢說,三虢說,四虢說,五虢說。
來簡單回顧一下,虢國的國君為周文王的兩個弟弟,就是周武王的兩個叔叔,他們同時受封,一個被封在雍地(今陝西寶雞),稱作西虢;另外一個被封在制地(今河南滎陽),稱作東虢。
由於受犬戎侵擾,西虢東遷,一路到上陽,即現在的河南三門峽,稱南虢;另一路到下陽,即現在的山西平陸,稱北虢。
後來部分西虢後裔與羌人在西虢故地又建了一個虢國,稱小虢。
五虢說認為東虢、西虢、南虢、北虢、小虢皆為國。
四虢說認為東虢、西虢、小虢、虢國(南、北虢)是國,南、北虢為一家。
三虢說認為東虢、西虢、北虢是國,南虢臣屬於北虢,小虢不算數。
二虢說認為東虢和虢國(南、北虢)是國,西虢是采邑,小虢不算數。
個人對這段歷史沒多少興趣,不支持也不反對任何一說。
前767年,鄭國滅東虢;前687年,秦國滅小虢;前655年,晉國滅南、北虢。
㈢ 山西省的夏縣和平陸縣在古代是一個縣城嗎
不是。
平陸,周稱虞國與虢國。春秋為晉之大陽邑,戰國屬魏,素為河東郡地,漢置大陽縣,北周天和二年改稱河北縣,唐天寶元年陝州太守李齊物開鑿黃河三門峽以利河運,得古刃有篆文曰「平陸」,因改之,沿用至今。
㈣ 古代的農具有哪些(附圖)
古代的農具有:耒耜、犁、鋤、石斧和耬(lóu)車:
1、耒耜(lěi sì)
最原始農具是木質的耒耜。耒是最古老的挖土工具,它是從採集經濟時期挖掘植物的尖木棍發展而來的。在尖木棍下端安一橫木便於腳踏,使之容易入土,這便是單尖耒。後來衍生出雙尖耒,提高了挖土的功效。
㈤ 孟子之平陸古文翻譯
您好,很高興能為您解答,孟子之平陸,謂其大夫曰:「子之持朝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則去之否乎?」 孟子到了平陸,對那裡的長官(孔距心)說:「如果你的衛士一天三次擅離職守,開除不開除他呢?」曰:「不待三。」 孔距心說:「不必等三次。」「然則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飢歲,子之民,老羸轉於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 (孟子說:)「那麼您失職的地方也夠多的了。荒年飢歲,您的百姓,年老體弱拋屍露骨在山溝的,年輕力壯逃荒到四方的,將近一千人了。」曰:「此非距心之所得為也。」 孔距心說:「這個問題不是我能夠解決的。」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為之牧之者,則必為之求牧與芻矣。求牧與芻而不得,則反諸其人乎?抑亦立而視其死與?」 孟子說:「假如現在有個人,接受了別人的牛羊而替他放牧,那麼必定要為牛羊尋找牧場和草料了。如果找不到牧場和草料,那麼是把牛羊還給那個人呢,還是就站在哪兒眼看著牛羊餓死呢?」曰:「此則距心之罪也。」 孔距心說:「這是我的罪過。」他日,見於王曰:「王之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為王誦之。 往後的某一天,孟子朝見齊王說:「大王的地方長官我認識五個,能認識自己罪過的,只有孔距心。」(孟子)給齊王復述了一遍他與孔距心的談話。王曰:「此則寡人之罪也。」 齊王說:「這是我的罪過啊。」
㈥ 平陸古虞國國墓葬群
虞國古城遺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張店鎮古城村及四周,據清乾隆版《平陸版縣志》記載:該城為春秋權時晉獻公所滅的古虞國都城。遺址南北長2.5米,東西寬2公里,現殘存城外郭南牆300餘米,牆基寬15—20米,夯層厚6—8厘米。1980年,山西文物商店從長治徵集回刻著「虞侯政」名字的青銅壺彌足珍貴。因為這個叫「政」的人,是西周時的虞國國君。虞國夾在虢國和晉國之間,且南面十幾公里處就是黃河中游的著名古渡茅津渡,扼守在晉國通往中原的主要通道上,在地緣政治上,劣勢盡顯,留下「假虞伐虢」「唇亡齒寒」兩個引人深思的成語,就被掩埋在歷史深處了。虞國古城遺址對於研究虞國以及其它各國在攻伐不絕的春秋年代興衰存亡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㈦ 平陸小三亞和河津古今天下哪個好玩
平陸小三亞河和金谷今天哪個好玩?個人覺得是平陸小三亞好玩一些。
㈧ 中國古代農學的成就
《齊民要術》: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書
《農桑輯要》:現存最早的官修農書
《農書》:涉及農業各方面的知識及生產工具的改革
《農政全書》:博古今農學之大全,吸收西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