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永州市游記

永州市游記

發布時間: 2021-01-02 18:30:20

⑴ 《小石潭記》是柳宗元「 」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山水游記

《小石潭記》是柳宗元「 永州八記」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山水游記,書寫胸中憤郁的散文.實際上柳宗元寫的山水記中還有一記,即《游黃溪記》.由於前八記遺址在永州城郊,歷代文人尋勝較多,故稱《永州八記》.
西山
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柳宗元住在城內東山法華寺.對河就是西山.柳宗元過河游覽後寫了《始得西山宴遊記》這篇游記.西山,指瀟水西岸南自朝陽岩起,北接黃茅嶺,長亘數里起伏的山丘,即現今的糧子嶺一帶.
鈷姆潭
《鈷姆潭記》寫於游西山後幾天.鈷姆潭,在永州市芝山區河西柳子街柳子廟右側愚溪西北面.古代稱熨斗為鈷姆,鈷姆潭河床底面都是天然石頭,凹陷甚深,潭面象古代熨斗,故名之.
鈷姆潭西小丘
《鈷姆潭西小丘記》寫於游西山後八日.西小丘,在柳子街至芝山區河西人民醫院公路下側,愚溪旁.早已成為居民住宅.沿溪一帶尚有竹叢,竹叢下有許多石頭如齒狀互相推擠,倒映水中,當是柳宗元文中所指的「若牛馬之飲於溪」了.
小石潭
小石潭,愚溪旁,下游興建水電站後,水位提高,雖是清瑩澄沏,但舊址已被淹沒,可以按照柳宗元所寫的「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找到小石潭.2002年,永州市為保護文化遺產,炸掉水壩,還小石潭「全石以為底」的原貌.
袁家渴
出永州市芝山區南門約五華里,在南津渡對面有個沙溝灣村,村前「澄塘淺渚」,水闊洲重,以關刀洲最大,長約100米,寬20餘米,洲旁有奇形怪狀的石島.柳宗元文中的袁家渴(音he)即此地.
石渠
《石渠記》寫於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游袁家渴以後.從袁家渴沿瀟水而上,約半華里有一條小溪,溪口上去不遠有一座石拱橋,橋下為農家浣洗處,柳宗元寫的「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墜小潭」當是石渠舊址.
石澗
從石渠沿瀟水而下約一華里,翻過一座土山,就到了澗子邊楊家.村子北面有一條小溪,從村前田洞中間流經村旁,穿石拱橋,入瀟水,這就是柳宗元所說的「石澗」.
小石城山
《小石城山記》寫於元和九年(公元814年).這是九記中的最後一篇.小石城山在芝山愚溪之北,過東風大橋到朝陽鄉,沿著往北的山路而上,約一華里就到小石城山.明代在山腰修了一座「芝山庵」,因此又名芝山.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漢族,河東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⑵ 永州八記是哪八記

《永州八記》包含《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部分教科書簡作《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

(2)永州市游記擴展閱讀

《永州八記》是柳宗元山水游記的代表作,也是我國游記散文中的一朵奇葩,其藝術魅力歷久彌新。

《永州八記》對自然美的描繪,貴在精雕細刻出一種幽深之美。八記描寫的大多是眼前小景,如小丘、小石潭、小石澗、小石城山等,柳宗元總是以小見大,猶如沙裡淘金,提煉出一副副價值連城的藝術精品。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對小石潭周圍環境的描寫,「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創造出一種空無人跡的山野清幽之美。

又如《石渠記》對小石渠之水流經之處細膩的刻畫,在長不過十許步的小水渠上,一處處幽麗的小景,美不勝收。逾石而往是昌蒲掩映、鮮苔環周的石泓,又折而西行,旁陷岩石之下是幅員不足百尺、魚兒穿梭的清深的小水潭,又北曲行,皆詭石、怪木、奇卉、美竹。

⑶ 柳宗元曾被貶倒湖南永州做司馬 在此期間他寫下了一組著名的山水游記 合稱

《永州八記》 柳宗元永州八記遺址 「永州八記」是柳宗元謫居永州時借寫山水游記,書寫胸中憤郁的散文。實際上柳宗元寫的山水記中還有一記,即《游黃溪記》。由於前八記遺址在永州城郊,歷代文人尋勝較多,故稱《永州八記》。 西山 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柳宗元住在城內東山法華寺。對河就是西山。柳宗元過河游覽後寫了《始得西山宴遊記》這篇游記。西山,指瀟水西岸南自朝陽岩起,北接黃茅嶺,長亘數里起伏的山丘,即現今的糧子嶺一帶。 鈷姆潭 《鈷姆潭記》寫於游西山後幾天。鈷姆潭,在永州市芝山區河西柳子街柳子廟右側愚溪西北面。古代稱熨斗為鈷姆,鈷姆潭河床底面都是天然石頭,凹陷甚深,潭面象古代熨斗,故名之。 鈷姆潭西小丘 《鈷姆潭西小丘記》寫於游西山後八日。西小丘,在柳子街至芝山區河西人民醫院公路下側,愚溪旁。早已成為居民住宅。沿溪一帶尚有竹叢,竹叢下有許多石頭如齒狀互相推擠,倒映水中,當是柳宗元文中所指的「若牛馬之飲於溪」了。 小石潭 小石潭,愚溪旁,下游興建水電站後,水位提高,雖是清瑩澄沏,但舊址已被淹沒,可以按照柳宗元所寫的「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找到小石潭。2002年,永州市為保護文化遺產,炸掉水壩,還小石潭「全石以為底」的原貌。 袁家渴 出永州市芝山區南門約五華里,在南津渡對面有個沙溝灣村,村前「澄塘淺渚」,水闊洲重,以關刀洲最大,長約100米,寬20餘米,洲旁有奇形怪狀的石島。柳宗元文中的袁家渴(音he)即此地。 石渠 《石渠記》寫於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游袁家渴以後。從袁家渴沿瀟水而上,約半華里有一條小溪,溪口上去不遠有一座石拱橋,橋下為農家浣洗處,柳宗元寫的「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墜小潭」當是石渠舊址。 石澗 從石渠沿瀟水而下約一華里,翻過一座土山,就到了澗子邊楊家。村子北面有一條小溪,從村前田洞中間流經村旁,穿石拱橋,入瀟水,這就是柳宗元所說的「石澗」。 小石城山 《小石城山記》寫於元和九年(公元814年)。這是九記中的最後一篇。小石城山在芝山愚溪之北,過東風大橋到朝陽鄉,沿著往北的山路而上,約一華里就到小石城山。明代在山腰修了一座「芝山庵」,因此又名芝山。

⑷ 永州八記是那八記

《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時,借寫山水游記書寫胸中憤郁的散文。由於這八篇游記都在永州城郊,所以稱《永州八記》。

一、《始得西山宴遊記》

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柳宗元住在城內東山法華寺。對河就是西山,西山是現在的娘子嶺一帶。

二、《鈷鉧潭記》

寫於游西山後幾天。鈷鉧潭,在永州市零陵區河西柳子街柳子廟右側愚溪西北面。

三、《鈷鉧潭西小丘記》

寫於游西山後八日。西小丘,在現在的柳子街至永州市人民醫院後的公路下側,愚溪旁。

四、《小石潭記》

小石潭,在愚溪旁,下游興建水電站後,水位提高,舊址已被淹沒。2002年,永州市為保護文化遺產,炸掉水壩,還小石潭的原貌。

五、《袁家渴記》

出永州市南門約五華里,在南津渡對面有個沙溝灣村,水闊洲重,其中關刀洲最大,長約100米,寬27米,洲旁有奇形怪狀的石島。

六、《石渠記》

寫於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游袁家渴以後。在袁家渴上游約半華里有一條小溪,溪口上去不遠有一座石拱橋,就是當時石渠舊址。

七、《石澗記》

從石渠下游約一華里,翻過一座土山,就到了澗子邊楊家。村子北面有一條小溪,從村前田洞中間流經村旁,穿石拱橋,入瀟水,這就是柳宗元所說的「石澗」。

八、《小石城山記》

寫於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小石城山在永州愚溪之北,過東風大橋到朝陽街道,沿著往北的山路而上,約一華里就到小石城山。

(4)永州市游記擴展閱讀:

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時,所寫的游記一共有九篇,除了《永州八記》外,還有一記《游黃溪記》。

文章記錄了柳宗元游覽永州東七十里的黃溪美景的情況。作者於觀賞奇麗山水景物之中,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懷。全文以記游寫景為主,運用白描手法,描山繪水,想像奇妙,形象生動。、

游記寫於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年)。時逢大旱,作者隨同永州刺史韋中丞前往黃神祠求雨。柳宗元是個無神論者,天旱祈雨,自非所願,但刺史「見召」,作為下屬,也只能「從行」,隨後寫下《游黃溪記》。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