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史建築遺址
Ⅰ 世界上的古代建築遺跡有哪些分別在什麼地方
世界上最著名的六大遺跡
1.帕台農神廟
位於希臘的帕台農神廟是最受人們推崇的古代建築了,它建於公元前5世紀,供奉著希臘女神雅典娜。即使今天,站在帕台農神廟的廢舊遺址前,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這座古希臘建築的美與魅力。
2. 圓形大劇場
如果說希臘人是以他們的帕台農神廟為傲,那麼羅馬人則一直以他們的圓形大劇場為榮。作為羅馬最偉大的建築,這里曾上演過格鬥表演,贏得過5萬觀眾的掌聲。羅馬圓形大劇場還有過其他許多用途,現在,它是羅馬古代文明的象徵,歡迎四方台遊客的到來。
3. 吳哥窟
作為電影《古墓麗影》的拍攝地,柬埔寨也擁有許多獨一無二的歷史遺跡。建於12世紀的吳哥窟經過時間的考驗、侵蝕的威脅依然庄嚴地屹立著。人們的保護和修繕使得它幾乎完好地留存下來,僅有一些被毀壞的塔樓。
4. 新墨西哥印第安人部落遺跡
在美國新墨西哥州,有許多印第安人村落被保存下來,作為原始人類社區的發源第,它們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參觀遊玩。歷史和藝術愛好者們將會在這里體會到古代建築磚瓦結構的獨特之處。阿芝台克人廢墟國家紀念碑是一個不可錯過的歷史文化遺跡。
5. Alcazaba堡壘
西班牙安大路西亞的建築都具有摩爾人式建築的特點,位於馬拉加的Alcazaba堡壘就是其中一個最好的範例。正如許多歷史遺跡那樣,Alcazaba堡壘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的西班牙。進入馬拉加的Alcazaba堡壘前,遊客們還將會看到另一處壯麗的建築:一座羅馬劇場
6. 馬丘比丘古城
印加文化可被稱之為藝術。印加人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精美的紡織品,在秘魯,他們建造的馬丘比丘古城則是印加人建築才華的最好體現。從外觀、建築材料的使用以及建造工程,馬丘比丘古城都堪稱精妙非凡。印加人是世界上掌握琢石建築技術的先驅,他們將建築用石料巧妙地切割打磨,在沒有泥漿用於粘合的條件下將石料嚴密、牢固地堆砌起來。
Ⅱ 什麼是歷史遺跡
一般地說,歷史遺跡是經過人類有意識加工的,因而能夠反映當時人類的活動。遺跡是考古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古代居址能夠提供關於研究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生活狀況方面的完整的、重要的資料,據此可以闡明這一遺址當時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的特徵和內容。發掘古代墓葬,可以研究不同種族的體質特徵,了解古代埋葬風俗及墓葬形制;同時通過隨葬品可以了解古代工藝水平及社會經濟生活與意識形態等方面的情況。通過各種遺跡及遺物的綜合研究,對於了解古代社會的發展史有很大幫助。
歷史遺跡包括遺址、墓葬、灰坑、岩畫、窯藏及游牧民族所遺留下的活動痕跡等。其中遺址又可細分為城堡廢墟、宮殿址、村址、居址、作坊址、寺廟址等,還包括當時的一些經濟性的建築遺存,如山地礦穴、採石坑、窯穴、倉庫、水渠、水井、窯址等;防衛性的設施如壕溝、柵欄、圍牆、邊塞烽燧、長城、界壕及屯戍遺存等也屬此類。
Ⅲ 歷史建築舊址博物館算不算遺址類博物館如北京故宮
搜一下:歷史建築舊址博物館算不算遺址類博物館?如北京故宮?
Ⅳ 南京目前有哪些六朝建築遺址
1.劉裕初寧陵石刻在南京麒麟門外的麒麟鎮。陵前現存雙翼石獸一對,東為天祿、西為麒麟,長高各3米,天祿胸、腹部剝蝕嚴重,缺四肢,股殘尾斷;麒麟頂、齶殘缺,腰、四肢均有裂紋。石獸造型穩健莊重,與漢代石刻的風格相似,是南朝最早的石刻。
2.陳武帝陳霸先萬安陵石刻在江寧區高橋門外上坊鄉的石馬沖,今存天祿、麒麟各一。北石獸較完整,長2.60米、高2.57米,南石獸長 2.72米、高2.28米,從頸部斷裂,胸部碎裂,殘缺較嚴重。二獸均有翼無角,張口垂舌,須拂胸際,身上的紋飾比較簡練,造型朴實,風格獨具。
3.陳倩永寧陵石刻在南京棲霞區甘家巷東南、北象山下獅子沖。陵墓前有天祿、麒麟二石獸,東西相對。東邊天祿頸及腰部曾斷裂,現已修復。西邊的麒麟比較完整,長3.10米、胸寬1.45米、高2.85米,獨角雙翼,環目張口,舌尖上翹,須髯下垂,雙翼刻鱗紋,襯以羽翅紋,遍體飾捲毛紋。
4.梁臨川靖惠王蕭宏墓,坐落於東北郊仙鶴門外張庫村。現存石辟邪二、龜趺二、碑、石柱二,東西對立。東辟邪原倒埋溝中,底座破缺,臀部殘損,後修復。辟邪雙翼圓轉,肌豐骨勁,體態肥壯,顯出一副矯悍兇猛的神態,是南京地區現存南朝陵墓石刻中的上乘之作。
5.蕭秀墓石刻在南京東北郊甘家巷小學內,是南朝墓石刻中遺存最為豐富、規模最為完整的一處,現存有石辟邪二、石柱一、石柱礎一、石碑三、碑座二。二辟邪東西相對,相距18米。東辟邪完整,西辟邪稍有微殘,均軀體極大,遍體刻毛飾紋。神道碑有三,二立一倒,碑文為南朝書法家貝義淵書寫的,對書法史的研究有重要價值。
6.蕭譫墓石刻在南京東北郊甘家巷西,墓前現保存有石辟邪二、龜趺一、石碑一。其中東辟邪長3.75米,高2.95米,腹下還有一小辟邪,造型生動。另蕭譫墓石碑高大完整,雕刻精巧,裝飾華麗,碑刻為當時的大書法家貝義淵所書。
7.梁建安敏侯蕭正立墓石刻:位於南京江寧區淳化鎮劉家邊村農田中。墓前現存石刻2種4件,其中石辟邪兩只,一雄一雌,蕭正立墓現存兩個神道石柱皆嚴重風化,柱身上下粗細不一,柱頭圓蓋及小辟邪均無存。
另外據我所知棲霞寺還有一些六朝遺跡,棲霞寺始建於南朝。白馬公園遷移保護了一批散落在南京各地的六朝石刻,此外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館也收藏了不少。東南大學內有一棵六朝松
Ⅳ 古墓葬、古遺址屬於歷史建築嗎
建築是建築物與構築物的總稱,是人們為了滿足社會生活需要,利用版所掌握的物質技術權手段,並運用一定的科學規律、風水理念和美學法則創造的人工環境。
因此
古墓葬屬於歷史建築!
古遺址就是遺址,談不上是否建築。如建築物遺址就是建築遺址,戰場遺址就是戰場遺址。
Ⅵ 中國歷史遺跡有哪些
1、隆興寺,在清河古貝州城西南,始建於隋朝。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未發跡時,曾在舍利塔下困卧,「塔影周回蔭之,老僧知其異,獻茶啜飲。」太祖即位後,建隆二年(962年)勑令重修隆興寺,並賜御匾。後幾經戰亂,整座寺院已毀損無存。 2014年10月20日,有1千多年歷史的清河縣隆興寺經過近2年的重建後正式對外開放,接待遊客。
2、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岳陽樓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
3、布達拉宮最初為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1645年(清順治二年)清朝屬國和碩特汗國時期護法王固始汗和格魯派攝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達拉宮之後,成為歷代達賴喇嘛冬宮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儀式舉辦地,也是供奉歷世達賴喇嘛靈塔之地,舊時與駐藏大臣衙門共為統治中心。
4、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5、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樂山大佛和凌雲山、烏尤山、巨形卧佛等景點組成的樂山大佛景區屬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擴展材料:
佛像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始動工,當大佛修到肩部的時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後,工程一度中斷。多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捐贈俸金,海通的徒弟領著工匠繼續修造大佛,由於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賜麻鹽稅款,使工程進展迅速。當樂山大佛修到膝蓋的時候,續建者章仇兼瓊遷家任戶部尚書,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捐贈俸金繼續修建樂山大佛。在經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後歷經90年時間才完工
Ⅶ 都是歷史遺跡,中國現存最早的古建築有哪些
你問的問題非常好,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建築,關鍵是「現存」二字,是位於山專西五台屬山的南禪寺大殿。
南禪寺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在30年代對中國古建築的大規模考察中發現的,中國古建築因其多木結構,而留存極少。唐代建築全國僅存4處,都在山西。
南禪寺位於五台縣城西南22公里處的陽白鄉李家莊附近,距東冶鎮7里。林徽因看到南禪寺大殿的大樑上有一行字,仔細一看,上面記載了這座大殿建於唐建中二年(公元780年),這比五台山佛光寺東大殿(梁林夫婦發現的第一座唐代木建築)還早75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了。
Ⅷ 我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物遺址在哪裡
應該在河南安陽殷墟那邊
Ⅸ 歷史遺跡有哪些
歷史遺跡:一般地說,遺跡是經過人類有意識加工的,因而能夠反映當時人類的活動。遺跡是考古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古代居址能夠提供關於研究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生活狀況方面的完整的、重要的資料,據此可以闡明這一遺址當時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的特徵和內容。發掘古代墓葬,可以研究不同種族的體質特徵,了解古代埋葬風俗及墓葬形制;同時通過隨葬品可以了解古代工藝水平及社會經濟生活與意識形態等方面的情況。通過各種遺跡及遺物的綜合研究,對於了解古代社會的發展史有很大幫助。
遺跡包括遺址、墓葬、灰坑、岩畫、窯藏及游牧民族所遺留下的活動痕跡等。其中遺址又可細分為城堡廢墟、宮殿址、村址、居址、作坊址、寺廟址等,還包括當時的一些經濟性的建築遺存,如山地礦穴、採石坑、窯穴、倉庫、水渠、水井、窯址等;防衛性的設施如壕溝、柵欄、圍牆、邊塞烽燧、長城、界壕及屯戍遺存等也屬此類。
世界10大神秘歷史遺跡
1、墨西哥的奇琴伊察遺址
你還記得讀過古老的瑪雅文明因為預測了世界末日而聞名於世,而且據他們所說2012年世界末日會到來。奇琴伊察遺址是瑪雅人建造的考古學遺址之一。在這個遺址上有幾個巨大的岩石建築而且其中更加著名的一個是庫庫爾干金字塔,另一個被稱為武士神殿。最有趣的事情是在這些建築物上有一個雨神的雕像,而且據說瑪雅人過去常常在他們所擁有的某種宗教儀式中使用心臟(順便說一下是仍然跳到的心臟)並且放在雨神面前。奇琴伊察過去有著巨大的吸引力而且是由瑪雅文明的伊查人建築。
2、日本的水下遺址
1995年在日本沖繩縣一位游泳者和一位運動潛水員莫名其妙的游到了距離海岸更遠的地方,而且發現了水下的遺址。這些遺址似乎有8000年的歷史,而且最初許多人都認為這些遺址不過是流水雕刻的地理結構,但是經過水下探索之後,證實它事實上是人造的。最顯著的線索是這些台階成形的方式,而且很顯然流水是無法形成台階的。
3、智利的復活節島
這個地方讓智利以其現存的巨石陣而聞名於世。據人們推測,這些被稱為摩艾的石雕像是島上古老祭拜儀式的一部分。它們製成於公元1250年至1500年間。這些石制雕像中重量最重的大約有86噸。
4、秘魯的納斯卡線遺址
許多人都聽說過秘魯納斯卡線,它們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神秘之地。事實上也有許多人在質疑這樣龐大的線是如何刻到了地球的表面,因為它們肯定不像是一個普通人類能夠完成的事情。納斯卡線是世界上最龐大也是最不同尋常的化石遺跡之一。它恰巧位於彭巴草原沙漠中而且大約有300個圖案是用直線刻畫在沙漠中的。迄今為止到過那裡的所有遊客對於這些線的存在都給出了各種各樣的解釋,包含了奧林匹克運動會、宇航員、外星人以及流行藝術,但是任何解釋都無法完全解答這個值得見證的景象!
5、英國的巨石陣
它是那些總是吸引我想要在畢生之年至少參觀一次的遺跡之一。巨石陣位於英格蘭的維爾特郡的附近。它建成於公元前2500年,這就使它被改造的相當古老而且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造。沒人了解它存在的目的,但是它卻是一處最著名的史前歷史遺跡。
6、黎巴嫩的巴爾貝克
羅馬人在公元前16年建造了三座紀念碑似的神廟。這三座神廟擁有三個院子,周圍有牆環繞著它們。圍牆使用了一些人類曾經精心製作的最龐大石塊建成。最大的石塊重量達到了1000噸並且以孕婦石而聞名。
7、玻利維亞的蒂亞瓦納科遺址
它位於玻利維亞而且也因蒂亞瓦納科文明而聞名。這個地方引起人類好奇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它接近17000年的歷史事實。人們相信某些奇特的技術被用在了這個不復存在的遺址上。盡管這樣,但在當時這個地方被用作宗教儀式的中心諸如此類的作用是非常清楚的。同樣明顯的是它在過去也是那個地區的文化中心。讓人困惑的是這樣的建築如何能夠保持完整。古代人同樣在那裡建造了一個古老的金字塔,那就是著名的亞卡帕納金字塔。
8、秘魯的馬丘比丘古城
對於印加帝國的城市而言,秘魯的馬丘比丘古城是已知保存最好並且得到了細心的關照,它也是世界各地旅行團所關注的焦點。它曾一度被人們所遺忘,而在某種程度上是在1911年被一位名為海勒姆-賓漢姆的考古學家再次發現。經過現代考古技術分析,這座遺址大約建成於公元1450年並且事實上是印加統治者的一個庇護所。
9、哥斯大黎加的石球遺址
哥斯大黎加的石球遺址是地球上另外一個最神秘的地方之一,它也引發了眾多的猜測。就技術方面而言,這是眾多發現中最神秘的。奇怪的石球隨意擺放的現象自從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存在,而且當時也被報道過。它們的尺寸從小到大而且直徑范圍從幾厘米到兩米都有。用於製作這些石球的岩石(一些石球重達16噸,這些人工製品相當的令人驚奇)是一種名為花崗閃長岩的火成岩。
10、吉薩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
有那麼一段時間埃及金字塔完全是眾人注意的焦點。事實上它們被用於埋葬法老以及不是很出名的東西。這些不出名的東西包括歷史年代、建築方法學以及它們扮演的邏輯學象徵。這就為這些金字塔增添了美麗和魅力。人們提出無數的理論來試圖解釋它們的神秘,但是沒有理論能夠完全解答而且每一個理論都有漏洞。
您可能關心的頁面:
Ⅹ 中國史前時期的主要建築及產生背景
在世界建築體系中 ,中國古代建築是源遠流長的獨立發展的體系。該體系至遲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風格優雅,結構靈巧。中國古代建築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原始社會、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7個時期。直至20世紀,始終保持著自己獨特的結構和布局原則,而且傳播、影響到其他國家。
特點 從構造的角度,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可以歸納為7項:①使用木材作為主要建築材料,創造出獨特的木結構形式,以此為骨架,既達到實際功能要求,又創造出優美的建築形體以及相應的建築風格。②保持構架制原則。以立柱和縱橫梁枋組合成各種形式的梁架,使建築物上部荷載經由梁架、立柱傳遞至基礎。牆壁只起圍護、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載。③創造斗栱結構形式。用縱橫相疊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疊而成的向外挑懸的斗栱,本是立柱和橫梁間的過渡構件,還逐漸發展成為上下層柱網之間或柱網與屋頂梁架之間的整體構造層,這是中國古代木結構構造的巧妙形式。④實行單體建築標准化。中國古代的宮殿、寺廟、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單體建築結合配置成組群。無論單體建築規模大小,其外觀輪廓均由階基、屋身、屋頂3部分組成:下面是由磚石砌築的階基,承托著整座房屋;立在階基上的是屋身,由木製柱額作骨架,其間安裝門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結構屋架造成的屋頂,屋面做成柔和雅緻的曲線,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蓋著青灰瓦或琉璃瓦。單體建築的平面通常都是長方形,在有特殊用途的情況下,也採取方形、八角形、圓形等;而園林中觀賞用的建築,則可以採取扇形、字形、套環形等平面。屋頂有廡殿頂、歇山頂、卷棚頂、懸山頂、硬山頂、攢尖頂等形式,每種形式又有單檐、重檐之分,進而又可組合成更多的形式。⑤重視建築組群平面布局。其原則是內向含蓄,多層次,力求均衡對稱。除特定的建築物如城樓、鍾鼓樓等外,單體建築很少露出全部輪廓。每一個建築組群少則有一個庭院,多則有幾個或幾十個庭院,組合多樣,層次豐富,彌補了單體建築定型化的不足。平面布局取左右對稱的原則,房屋在四周,中心為庭院。組合形式均根據中軸線發展。唯有園林的平面布局,採用自由變化的原則。⑥靈活安排空間布局。室內間隔採用槅扇、門、罩、屏等便於安裝、拆卸的活動構築物,能任意劃分,隨時改變。庭院是與室內空間相互為用的統一體,又為建築創造小自然環境准備條件,可栽培樹木花卉,可疊山辟池,可搭涼棚花架,有的還建有走廊,作為室內和室外空間過渡,以增添生活情趣。⑦運用色彩裝飾手段。木結構建築的樑柱框架,需要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措施,由此發展成中國特有的建築油飾、彩畫。常用青、綠、朱等礦物顏料繪成色彩絢麗的圖案,增加建築物的美感。以木材構成的裝修構件,加上著色的浮雕裝飾的平棊貼花和用木條拼鑲成各種菱花格子,是實用兼裝飾的傑作。北魏以後出現的五彩繽紛的琉璃屋頂、牌坊、照壁等,使建築燦爛多彩、晶瑩輝煌。
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可以概括為5個方面:①很少真正的建築學理論。建築學作為一個學科出現是近代的事情。指導建築發展的是抽象的哲學理論、約定俗成的道德規范和具體的政治制度。②儒家傳統的禮制思想是指導建築創作的主要思想,而以玄學、風水堪輿之說作為補充。③充滿了中國人現實主義的處世態度。具體表現為不求建築物長久存在,而以滿足現實的功能需求為出發點。建築形式的標准化通用化,使用一種結構類型的建築物可以適應多種使用功能的需求。④標准化的建築個體要通過建築空間的組合來表達個性,建築群體的布置是傳統建築藝術的精髓,處處反映著時間和空間結合的理性思維方式和人與自然的親和關系。⑤以象徵主義手法表現特定的主題。在園林中表現意境,在宗教建築中表現世界觀,在宮殿建築中表現政治制度。一些裝飾構件與小品,甚至單體建築,都成為一種包含了固定意義的象徵符號。
類型 中國古代建築按功能分為以下7個大類:①居住建築。是人類最早創造的建築,主要有穴居和干欄兩種形式。距今7400~67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如甘肅秦安縣大地灣中的建築均為半地穴式,即從地面向下挖掘一定深度的豎穴,平面作圓形、橢圓形或方形,面積很小。距今4900~39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地面起建的房屋多起來,原始社會的穴居,正逐步朝著宮室式住宅形式演化。宮室式住宅的代表類型是合院。陝西岐山縣鳳雛村早周建築遺址是所知最早的完整合院。在北京老城區中軸線東西兩側保留有大量平房,最典型的四合院多集中在這里。干欄式建築的最早遺跡發現於浙江餘姚河姆渡,距今約7000~5300年前。樓面離地約和人等高,其下圈養牲畜,樓面上周圍有欄桿,圍著平台和房屋。現存干欄建築比古代大為減小,集中分布在雲南、海南的少數民族地區。②城市公共建築。主要包括城牆、城樓與城門,還有鍾樓和鼓樓。城牆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材料以夯土為主。三國至南北朝出現在夯土城外包砌磚壁的作法。明代,重要城池大多用磚石包砌。城門是重點防禦部位。門道深一般在20米左右,最深達80米。唐代邊城中出現瓮城,明代在瓮城上創建箭樓,北京內城正陽門城樓及箭樓、城東南角樓是明代優秀作品。鍾、鼓樓是古代城市中專司報時的公共建築。宋代有專建高樓安置鍾、鼓的記載。明代在北京城中軸線北端建鼓樓和鍾樓,其下部是磚砌的墩台,上為木構或磚石的層樓。③宮殿建築。宮殿專指帝王舉行儀式、辦理政務與居住之所。宮殿建築集中當時國內的財力和物力,以最高的技術水平建造而成。已知最早的宮殿遺址,發現於河南偃師二里頭村,它建於公元前1500年前的商代。明清北京故宮是中國宮殿建築最後的、也是最成熟的典型。城平面為矩形,東西寬753米,南北深961米,牆開四門,建門樓,四隅建角樓。它將各種建築藝術手法發揮得淋漓盡致,調動一切建築語言來表達主題思想,取得了難以超越的成就。④禮制與祠祀建築。人們舉行祭祀、紀念活動的建築,凡是由「禮制」要求產生、並被納入官方祀典的,稱為禮制建築;凡是民間的、主要以人為祭祀對象的,稱為祠祀建築。禮制和祠祀建築大略分為4類:祭祀天地社稷、日月星辰、名山大川的壇、廟;從君王到士庶崇奉祖先或宗教祖的廟、祠;舉辦行禮樂、宣教化的特殊政教文化儀式的明堂、辟雍;為統治階級所推崇、為人民所紀念的名人專廟、專祠。北京天壇是古代壇廟建築中最重要的遺存 ,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⑤陵墓建築。是專供安葬並祭祀死者而使用的建築。由地下和地上兩大部分組成。地下部分用以安葬死者及其遺物、代用品、殉葬品。地上部分專供生人舉行祭祀和安放死者神主之用。大致說,漢代以後,帝王墓葬稱陵,臣庶稱墓。陝西臨潼縣秦始皇陵,是中國第一座帝陵。明北京昌平十三陵是一個規劃完整、氣魄宏大的陵墓群。⑥佛教建築。是信徒供奉佛像、佛骨,進行佛事佛學活動並居住的處所,有寺院、塔和石窟三大類型。中國民間建佛寺,始自東漢末。最初的寺院是廊院式布局,其中心建塔,或建佛殿,或塔、殿並建。佛塔按結構材料可分為石塔、磚塔、木塔、鐵塔、陶塔等,按結構造型可分為樓閣式塔、密檐塔、單層塔。石窟是在河畔山崖上開鑿的佛寺,淵源於印度,約在公元3世紀左右傳布到中國,其形制大致有塔廟窟、佛殿窟、僧房窟和大像窟四大類。中國石窟的重要遺存,有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等。⑦園林和園林建築。中國傳統園林是具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功能的人工與自然相結合的形體環境,其構成的主要元素有山、水、花木和建築。它是多種藝術的綜合體,反映著傳統哲學、美學、文學、繪畫、建築、園藝等多門類科學藝術和工程技術的成就。按隸屬關系,可分為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觀園林和風景名勝四大類。其中現存最著代表性的園林有蘇州網師園、拙政園、留園,揚州個園,無錫寄暢園,北京頤和園、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等。
中國傳統建築的功能類型,除上述7類外,還有軍事建築、商業建築,以及橋梁等公共交通設施,坊表等建築小品。其中長城經歷了2000餘年歷史 ,延袤萬里,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河北趙縣安濟橋(趙州橋)建於7世紀初的隋代,是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單拱石橋,比西方出現同類結構要早700年左右。所有這些,都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築的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