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七星崗古海岸遺址
A. 七星崗古海遺跡的介紹
七星崗古海岸遺址位於海珠區石榴崗路與華南快速干線交匯處西北側,為內保存完整的海容蝕地貌。海蝕崖呈額狀突出,高約2米,海蝕平台寬6米,高出今海平面約1.93米,為切平構造地面,岩層傾角15度,平台後有深0.3米的海蝕甌穴。1982年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B. 廣州有什麼地方好玩,最好可以玩一整天的
來廣州當然少不了逛街街拉!!
如果是有檔次的,就可以去在繁華路段版的天河城還有中華廣場權.再貴一點的就可以去時代廣場.前兩個都是大型的購物中心.附近有很多小食,而且東西也適中,質量絕對保證的拉,'''
如果是青年人來廣州,當然少不了要去狀元坊還有流行前線去扮靚拉!!''有很多IN的衣服及可愛的公仔手飾..'
還有廣州的步行街也要去體驗一下哦,北京路步行街和上下九步行街,都富有很大的特色,非得去試下子哦!!'
吃在廣州.步行街里有很多廣州特色的小吃哦,比如說魚蛋拉,還有很多燒烤都很棒!!''
至於玩的地方就真的沒什麼.
世界大觀真的已經是沒人去的了!!'
至於什麼什麼公園大老遠跑來廣州還去么???
總之來廣州就是購物好!!'
如果有時間可以去廣州周邊.
比如叢化,
可以去泡溫泉!'絕對棒''
夏天就去増城,
可以摘荔枝!!'領難佳果.不試後悔啊''!!
或者想玩刺激的就只能去深圳的歡樂谷,
也是很著名的地方.
裡面遊客就比較多拉,去那裡大約可以玩一整天!!;
裡面很大的,而且東西爆爽!'''
C. 七星崗古海遺跡的遺址公園
在廣州石榴崗路與侖頭路交會處西北側有一處黑褐色礁石牆,也許很多老廣每天都會經過,但大概沒多少人知道,它竟是有著「世界第一古海岸遺址」之稱的國寶級海蝕遺跡——七星崗古海岸遺跡。從市文化局獲悉,為妥善保護該處天然文物,2008年內將原址興建七星崗古海岸遺址公園。
七星崗古海岸遺跡是由白堊紀紅色砂礫岩層所構成的小山坡,在山坡腳約20米的距離內,分布著「海蝕崖、海蝕平台、海蝕洞」的典型海蝕地貌———海蝕崖高2米,前有寬約8米略為傾斜的海蝕平台,崖下的洞穴是深約1米的海蝕洞,洞穴上方成額狀突出。有關學者考證,約在六七萬年前,七星崗一帶原是驚濤拍岸、白浪滔滔的南中國海岸邊,時至今日,它已成為見證廣州滄海桑田的活化石。
1963年3月,七星崗遺址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但記者了解到,由於該處遺跡是現在世界上已知的深入大陸最遠的古海岸,深入內陸達100公里,相比下,著名的義大利古海岸遺跡離海岸只不過50公里。所以國際地理學界普遍認為,七星崗古海遺跡完全稱得上是「世界級」的海蝕遺跡。不過,由於長年缺乏系統管理和,七星崗海蝕岩已被風化剝蝕,遺址周邊雜草叢生,垃圾成堆,違章建築隨處可見。市文化部門已論證通過了相關的搶修方案,預計今年內將會在其原址動工興建古海岸遺址公園,在保持海岸遺跡原貌不變的前提下,對部分已風蝕的海岩面進行修復,同時全面復綠遺跡周邊環境。預計,2009年初,遺址公園可建成並對市民開放。
D. 七星崗古海遺跡的遺址現狀
隨著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七星崗古海岸遺址周圍的大片農田現已被內高架橋、民工窩容棚、廢品收購站、垃圾廠和化工廠包圍。不僅找不到門或台階靠近遺址,就連遠遠看上一眼都要冒著踩到糞便的尷尬。最後還是在遺址圍牆右邊廢品收購站老闆10多歲的兒子的帶領下從圍牆的破損處拽著1米多高的荒草爬上海蝕崖。只見珍貴的海蝕崖已被風化剝蝕得厲害,手一捏石塊就碎了;微向外傾斜的海蝕平台則有一半淹沒在深藍色的油污泥潭中。80年代建造的圍牆、紀念亭均已殘缺不全,亭內布滿雞窩,著名金石學家商承祚題寫的「古海遺址」碑鐫在紅磚斑駁的碑亭外牆,若不撥開重重荒草樹枝已難覓蹤跡。
E. 七星崗古海遺跡的遺址簡介
七星崗古海岸遺址的地貌頗為奇特:山崗的北坡和緩,南坡崖壁則呈額頭狀,下部山岩凹陷,岩壁下成斜平面台,檯面向外下傾,傾角為15°。這是一種海蝕地貌,表明遠古時代南海水域的邊緣深入到珠江三角洲的北部。地理學家將它命名為古海蝕崖。此海蝕地貌形成於距今約6000年前,是世界上少數深入內陸的古海岸遺址之一,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海面變化的重要證據,對研究廣州地區自然環境變化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七星崗古海岸遺址1937年被中山大學地理系教授吳尚時發現。這一發現為海內外專家們所關注,它突破了世界古海岸線與今天海岸線寬度最大值為50千米的說法。在此之前,地理學家們普遍將義大利距今海岸50千米的內陸古海遺址視為海面從大陸退出的最大里程。七星崗古海岸遺址距今海岸100千米以上,是原來說法的一倍。
關於珠江三角洲海岸線南移的成因,學術界的觀點有巨大分歧。吳尚時在1938年發表《廣州附近地形之研究》一文指出,七星崗海蝕崖下平台高出平原1米多,是海岸南移過程中珠江三角洲北部地殼的上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意吳氏說法的學者認為,如同白雲山的形成一樣,白堊紀以來的地殼運動使珠江三角洲一帶地表逐步上升,從而將海岸線推移至如今的位置。但這一觀點並未被地理學界所普遍接受。另一些學者認為,第四紀世界性的冰川期將海平面抬高到水域足以到達七星崗一帶,隨著冰川期的過去,海平面又退回到原來的位置。而界於兩者之間的看法則認為,沖積平原的發育使得珠江三角洲一帶地表逐漸增高,並逐步向外推進,從而將海岸線擠到了如今的位置。他們認為,珠江三角洲平原是距今6000年間形成的,因此,七星崗古海岸存於距今6000年前。
F. 七星崗古海遺跡的遺址位置
廣州古海岸遺址由海蝕崖、海蝕洞和海蝕平台三部分組成。它們由海浪侵蝕而成, 海蝕崖版呈額狀突出,高權約2米。海蝕平台寬6米,高出今海平面約 1.93米,為切平構造地面,岩層傾角15度,平台後有深0.3米的海蝕甌穴。它們都是在海浪侵蝕作用下形成的,是五六千年前廣州古海岸存在的有力證據。七星崗古海岸遺址是現在已發現的最深入陸地的古海岸遺址之一,海岸已向南移動了100多公里,這在世界地質史上也是相當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