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齊長城遺址收費嗎
㈠ 齊長城遺址的建築特點
齊長城城牆的構築特點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建築材料就地取材。平原和矮丘,以土板築成寬十二三米,高七八米的土城牆。如嶺子頭處搞大寨田挖掉南側一半,現遺址底寬仍達5.2米,高僅2.5米。穆陵關西大峴山上坍塌後的遺址底寬達15米,高5米。土築城牆就地取材,黃土、黃粘土、沙土、砂礫土都有。不論何種土質,都是加鹽水板築,至今鹽漬可見。板築時夯層10—25厘米不等,現裸露處夯層明顯。
山上以石壘砌。有的沿山脊砌成寬5—7米的雙面城牆。更多的城牆不在山脊,而選在山脊陽側陡坡上開挖少量土方,壘成寬1—2米的單面石牆,牆陰填土石,形成陽面高六七米,陰側高僅1—2米居高臨下的態勢,易守難攻。用料上有塊石、條石、片石、花崗岩、石灰岩、沉積岩等,就地取材。
在濟南市長清區的陡嶺子山上發現50米長雙層城牆,即在城牆之陽坡又築外牆,兩牆相距2米—3米。三股峪北山還發現有鋸齒形城牆,即城牆外側呈三角形突出,這段城牆長300米。諸城馬山至北山一帶山坡上的城牆,都用石塊砌成間隔7—10米的格子狀,中間填土石,既省料又可防止泥土流失。
「因地形,用險制塞」,就是充分利用數十米高懸崖峭壁的山險牆,因無法攀登而不再在其上修築城牆。這種情況齊長城全線用得很多,短的數十米、幾百米、長的達千餘米。
像這樣以山險代替城牆的例子很多,其中以泰山長城和博山長城為代表。齊長城未經過泰山主峰,而是自泰山西北,經泰山之陰迤邐東去,但城牆只修築到泰山西北的釘頭崖,其以東的老鴰尖、摩天嶺、高山尖子、牛山口一帶的泰山北崗,長達15公里沒有修築城牆,而是利用海拔八九百米的高山險峰代替長城牆,並以海拔1545米的泰山主峰為屏障,步兵車陣是無法進攻的。
齊長城遺址在城子村(古城)逾淄河,東到三泰山以東雖有黑虎、油簍、雁門等諸寨而無城牆,直到沂源縣大崮、小崮之東才見城牆遺址。在南自魯山,北至三泰山,東到大崮,南北18公里,東西14公里范圍內,有海拔800米以上山峰52座,車馬廝殺的戰場是難以在這博山之中擺開的,況且南有海拔1108米的魯山屏障。因此,用山險代替城牆不無道理。況且利用山險代替城牆還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減輕了許多勞役之苦。
㈡ 請問青島有齊長城遺址嗎,在黃島開發區哪兒,怎麼去,我在學家到哪兒上學,想去看看
坐一路車,到齊長城站下車 車站附近,東邊 有一個齊長城遺址 去瞅瞅吧
㈢ 齊長城烽火台和齊長城遺址有什麼區別
他們是包含關系,齊長城遺址包含烽火台、藏兵洞、城堡、兵營等多種建築。
1、齊長城遺址
齊長城遺址橫亘於齊魯大地,始建於春秋時期,距今已2500餘年。西起黃河,東至黃海;東西蜿蜒千餘里,幾乎把整個山東南北分為兩半。主要有長清段、泰安段、萊蕪段、五蓮段等遺址
2、景點包括
城堡、兵營是專門用以屯兵防守的建築。
齊長城關隘,以穆陵關最為著名。
㈣ 齊長城遺址的相關傳說
青石關南19公里處抄的望夫山,是因哭倒襲長城的孟姜女北眺夫婿而得名。傳說住在山下的孟姜女,結婚不到三天,丈夫就被齊國抓去修長城,一去幾年杳無音信。孟姜女盼夫心切,天天手提盛著饅頭的籃子和面湯罐子,佇立山頭向北遙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望穿雙眼,盼白雙鬢,不見夫歸,久而久之,競立化為石,至今屹立山頂,見證著流逝的歲月,記載著滄海桑田的變遷,訴說著幾多悲歡離合的故事。此山因之得名「望夫山」,為萊蕪十大名山之一。
㈤ 肥城境內哪兒有齊長城遺址啊好想去看看~有沒有具體點的呢
就是一堆破石頭堆的,沒有什麼可看的!如想看可以去翦雲山景區,那裡有很明顯的齊長城遺址
㈥ 齊長城遺址的遺址保護
齊長城遺址於200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12月,「齊長城文化帶」被確內定為山東省「十二容五」期間主要目標和任務之一。齊長城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長城的擴展項目。在保護方面,先要制訂總體保護規劃,而後開始齊長城牆體保護工程。齊長城沿線兩側自然山谷以上的山坡區域自然環境恢復治理和相關的軍事設施、村鎮兵營的保護也要進行。沿線的黃石關、青石關、錦陽關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工程。
㈦ 齊長城遺址在齊長城什麼位置(黃島段)
齊長城有好幾個點 一個在小珠山 一個在江山中路上 都是在原來遺址上重建的
㈧ 從青島市區到齊長城遺址怎麼去
從青島汽車站坐到青島開發區的車,到開發區保稅區西門下車,到路對面坐6路公交車,到底站就是小珠山風景區,齊長城遺址就在山裡面
㈨ 我想去看一下齊長城,聽人說在齊國故都臨淄,我想看齊長城遺址!
我同學在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他們那就有齊長城遺址,你可以去那兒看看!
㈩ 淄博的齊長城遺址50字介紹
齊長城遺址橫亘於齊魯大地,始建於春秋時期,距今已2500餘年。西起黃河,東至黃海;東西蜿蜒千餘里,幾乎把整個山東南北分為兩半。經實地測量齊長城全長618.893公里,共翻越1518座山峰。主要有長清段、泰安段、萊蕪段、五蓮段等遺址,其中保存最好的齊國萊蕪段57.832公里。
齊長城遺址史稱千里齊長城,齊長城源於濟南市平陰縣,古濟水河東岸,從大峰山山頂通過,蜿蜒千里,直達青島市黃島區東於家河村北入海。此軍事巨防,蜿蜒起伏在1518座山峰上;它歷經平陰、長清、肥城、泰山區、泰安郊區、歷城、章丘、萊蕪、博山、淄川、沂源、臨朐、沂水、安丘、莒縣、五蓮、諸城、膠南、黃島共19個縣市區的94個鄉鎮、辦事處。2001年06月25日,齊長城遺址作為春秋戰國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