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什邡桂圓橋遺址

什邡桂圓橋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1-03 17:01:07

⑴ 什邡新發現的新石器文化遺址距今多少年

四川什邡遺址溯源三星堆 距今4600至5000年
東方網7月11日消息:據《華西都市報》《天府早報》報道四川省什邡市城南新區,總投資8億元的亞洲最大雪茄生產基地項目,因工地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已暫停施工2個月。昨日,專家經調查論證確認,該遺址是四川最早新石器時代考古重大發現,很可能是三星堆一期文化的源頭。文物部門表示,將繼續擴大發掘區域。

昨天10時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專家、成都市考古研究所、川大考古系教授、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等二十多位專家學者,來到什邡市城南新區的一個工地,對出土的石斧、石錛和石礪等重要文物進行論證。

考古人員告訴記者,這次勘探出的遺址面積達1萬平方米,目前僅發掘一百多平方米,已經出土大量陶器、石器等重要文物。專家們初步認定,該遺址形成於距今4600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很可能是三星堆一期文化的源頭。

據了解,川渝中煙投資8億元在什邡打造雪茄煙生產基地,2010年建成投產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0億元,利稅5.8億元。今年年初施工時,發現了這個距今約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按國家有關規定,工程暫停施工。

據悉,什邡市政府相當重視此次考古工作,煙廠也將全力配合文物部門。

⑵ 回家,回四川,回成都!

四川省,簡稱「川」或「蜀」,省會成都,位於中國大陸西南腹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國」之美譽,是中國西部門戶,大熊貓故鄉。四川省今與重慶、貴州、雲南、西藏、青海、甘肅、陝西諸省市交界。四川省東部為川東平行嶺谷和川中丘陵,中部為成都平原,西部為川西高原。四川現轄18座地級市,3個少數民族自治州。
四川是中國重要的經濟、工業、農業、軍事、旅遊、文化大省。
四川資源豐富,現擁有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132種,佔全國資源種數的70%,為全國的資源、能源大省,是川氣東送的起點。因物產豐富,資源富集而被譽為「天府之國」。
歷史沿革編輯
地名由來
北宋真宗咸平年間將地處今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合稱「四川路」,後來簡稱「四川」,四川由此得名。[2-3]
古蜀文明
根據考古發現,200多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早期,四川便開始有了人類活動。四川境內有已被命名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四處。距今7000年——8000年的時候,四川地區逐漸進入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遺址分布很廣,已發現200多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廣漢三星堆遺址、什邡桂圓橋遺址、廣元營盤梁遺址、西昌禮州遺址等。
約4~5千年前,四川地區進入上古傳說時期,這一時期大約同中原的夏、商、周時期相當。此時的古史傳說內容主要關於上古四川先王世系和活動,較著名的有大禹導江、杜宇化鵑等。盡管沒有史料記載,但三星堆、金沙、十二橋等遺址的考古發掘和口頭傳說證明,最遲到商代,成都平原已經進入奴隸社會。
大約在夏商時期,蜀人部落從今茂縣一帶遷徙至成都平原。「三代蜀王」之後,大約相當於中原西周末期,杜宇王朝建立,其間蜀國的都城遷至郫邑(今郫縣),杜宇王朝採用君主世襲制,勢力強大,其勢力基本覆蓋了整個四川盆地。大約相當於春秋早期,杜宇氏禪位於治水有功的蜀相鱉靈,鱉靈建立了開明王朝。
曾有巴氐祖發跡於此,後來北方少數民族大遷徙造成了中原地區胡漢雜居的局面。[4]
戰國至三國
開明王朝定都於廣都(今雙流),起初國力強盛,大約在公元前4世紀,開明九世開始仿效華夏禮樂制度,並把都城從廣都遷往成都,也就有了萇弘化碧的傳說。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國為統一天下做准備,從石牛道討伐蜀

蜀漢皇帝劉備
國。
秦攻佔蜀國後,設蜀、漢中兩郡。四川地區逐步實行秦國的制度,開始進入封建社會。秦昭襄王至秦莊襄王年間(前227年~前247年),李冰擔任蜀郡太守,採取了許多開發蜀地的重大措施,比如修建都江堰,疏通檢、郫二江(今南河、錦江),使成都平原日漸富饒,為秦始皇統一中國提供了重要的物質保證。
西漢以後四川地區社會、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繁華程度超過關中地區而被譽為「天府之國」,美稱相沿至今。漢景帝年間,文翁出任蜀郡太守,在成都建立中國首個官辦學堂「文翁石室」,從此蜀地學風大盛,可與齊魯地區相媲美。
東漢末,益州又被劉焉劉璋父子割據(189年~214年)。後來,劉備在成都稱帝,史稱「蜀漢」(221年~263年)。蜀漢疆域包括今四川大部,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蜀漢丞相諸葛亮勵精圖治,使蜀漢社會經濟得到很大發展。[4]
兩晉至隋唐
蜀漢後主炎興元年(263年),蜀國被魏國所滅。不久,司馬炎建立晉朝。西晉後期,永興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稱帝,國號「大成」。至東晉咸康四年(338年)時,李雄侄李壽又改國號為「

玄宗幸蜀
漢」,歷史上因之合稱為「成漢」。成漢是「十六國」中最早建立的國家,其全盛時疆土覆蓋四川盆地及周邊部分地區。
東晉永和三年(347年)至隋開皇元年(581年)四川並入隋朝版圖,四川地區先後受東晉,前秦,譙縱,南朝的宋、齊、梁,北朝的西魏、北周共8個政權的統治。由於政治動盪,戰亂頻繁,社會經濟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隋唐時期,四川地區社會安定,經濟進入全盛時期,有「揚(今江南地區)一益二」之說。安史之亂時,唐玄宗曾入蜀避難。之後又有多位唐朝君主入蜀避難,如唐德宗避朱砒之亂,唐僖宗避黃巢起義。
唐天佑四年(907年),唐朝被覆滅,王建、孟知祥先後在四川地區建立起前蜀、後蜀政權,分別歷時18年、31年。前蜀、後蜀前期都採取休養生息政策,由於沒被捲入中原爭斗,四川一度成為全國最為繁榮的地區。後來五胡在此建立政權,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宋軍滅後蜀。[4]
宋元至明清
宋、元時期在四川地區曾發生多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比如王小波、李順起義。盡管如此,與全國其他地區相比,四川地區仍較安定,使得社會經濟繼續發展,成為兩宋抵抗金、蒙的大後方。元初四川地區長達半個世紀的戰亂,使經濟遭到巨大

成都明皇城
破壞。靖康之亂後的南遷之中四川來自湖北紅安、麻城居多。[5]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發兵將四川地區並入明朝版圖。明末張獻忠農民起義軍入川,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1644年~1646年),以成都為西京,清初的30多年間,四川一直處於戰亂之中,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才進入穩定時期。康熙二十四年湖廣填四川。川北以陝西為主,川東以湖廣為主,四川盆地西部以廣東人為主。陝南以兩湖為主[5] 。
宋末至清初,四川地區在空前的戰亂下,人口銳減,經濟調敝。於是,朝廷在明初與清初兩次推行大規模的移民運動,歷稱「湖廣填四川」。兩次移民運動使人口缺乏的四川獲得大批勞動力,社會經濟得到迅速恢復。[4]
近代文明
1840年,鴉片戰爭揭開中國近代史的序幕,但直至1895年,李鴻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其中規定增開北京、沙市、重慶、蘇州、杭州、湘潭和梧州七處通商口岸為通商口岸,才算真正步入近代。四川社會自然經濟逐步崩潰並且半殖民地化,民族資本主義在四川開始萌芽。
19世紀60年代,石達開入川,之後又爆發成都教案,以及義和團起義。在四川爆發的保路運動成為辛亥革命的導火索。1911年,成都獨立成立軍政府;民國元年(1912),撤銷道一級建置,改為省直轄府、州、廳、縣。1913年袁世凱企圖恢復帝制,實行「軍民分治」,廢省改道,將四川地區分為川西、上川南、下川南、川北、川東和邊東、邊西7道,後改盆地5道名為西川、建昌、永寧、嘉陵、東川。同時廢府、州、廳建置,將縣直隸於道。1914年,裁去邊東、邊西兩道,劃康定縣以西30個縣為川邊特別區域(包括金沙江以西的昌都地區),受四川省節制。
民國時期,川內軍閥混戰,從1912年至1933年止,大小戰爭不下480多次。四川大小軍閥各霸一方,各自為政。1935年,國民黨中央軍入川,為了「剿共」及嚴密監視地方的革命活動,仿效在鄂、豫、皖等省縮小政區的辦法,把四川劃分為18個行政督察區及西康行政督察區(原川邊特別區),另設成都市(1930年)和1939年實行新縣制,編組保甲,劃分鄉鎮。同年,又將原西康行政督察區和四川所屬第十七、十八行政督察區合並,設立西康省,實行川、康分治。同年,增設自貢市。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先後長征進入四川。紅四方面軍於1932年12月至1935年4月,在今四川省通江縣為中心,建立了川陝革命根據地,面積約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達700萬,是當時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
1936年5月9日,重慶市正式升為中華民國直轄市。中華民國時期最多時共設有12個直轄市,分別是:南京、上海、重慶、天津、漢口、青島、大連、沈陽、哈爾濱、西安、北平、廣州。
1937年11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簡稱「國府」)發布《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重慶升格為陪都。
抗日戰爭爆發,中國沿海沿江的各類工礦企業、高等學校和文化團體也紛紛內遷往陪都重慶,重慶成為遠東國際反法西斯,與美國華盛頓,英國倫敦,蘇聯莫斯科一起率領世界人民和力量抵抗法西斯。同時300萬川軍出川抗戰,為抗日戰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1940年9月6日,國府發布《國民政府令》,正式頒令「明定重慶為陪都」、「還都以後,重慶將永久成為中國之陪都」,既明確了重慶擔負「戰時首都」的法律地位,也宣示了即使還都南京後,重慶作為陪都的地位也不會改變,即「永久陪都」(至今依然為國民黨憲法的永久陪都)。
1949年12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成都。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撤銷川東、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區,恢復四川省建制,1955年,撤銷西康省,金沙江以東劃歸四川省。
1960年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三線建設戰略,四川省為三線建設重點地區之一,許多大型企業從東北與沿海向四川遷移,這些企業對四川當地經濟貢獻頗大。
1983年,重慶市與永川地區合並,成為中國第一個計劃單列市,賦予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為副省級城市。
1989年,省會成都市成為最後一批次計劃單列市,賦予部分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
1997年,四川省重慶市與原涪陵市、萬縣市、黔江地區自四川省析置恢復中央直轄市—重慶市。
通過90年代開始的西部大開發,四川省現在已是中國西部地區經濟最好的省份之一。
2007年6月,省會成都市同時獲批設立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09年1月,中央文明辦授予省會成都市「全國文明城市」稱號,這是反映中國大陸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綜合性最高獎項。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