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遺址修繕
⑴ 古遺址被破壞了,我們失去了什麼
(1)祖先的遺產,沒有了傳承,向子孫講述古代歷史時沒有了依據,而且無法去還原真實的歷史
(2)文化的積淀,古中國風尚無法傳下去
(3)美德和信譽,連自己祖先的東西都保不住,誰能相信你能認真對待現有的東西
⑵ 什麼是遺址遺跡
遺址:從歷史、審美、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或自然與人聯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遺址是指人類活動的遺跡,屬於考古學概念。遺址的特點表現為不完整的殘存物,具有一定的區域范圍,很多史前遺址、遠古遺址多深埋地表以下。
遺跡是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痕跡。包括遺址、墓葬、灰坑、岩畫、窯藏及人類活動所遺留下的痕跡等。其中遺址又可細分為城堡廢墟、宮殿址、村址、居址、作坊址、寺廟址等,還包括當時的一些經濟性的建築遺存,如山地礦穴、採石坑、窯穴、倉庫、水渠、水井、窯址等;防衛性的設施如壕溝、柵欄、圍牆、邊塞烽燧、長城、界壕及屯戍遺存等也屬此類。
⑶ 古遺址的毀壞帶給我們的是什麼
古遺址的毀壞帶來的只有無限的追恨和對歷史的遺忘。
⑷ 古遺跡被破壞的案例
民國時期北京的軍閥孫殿英帶領軍隊挖掘了慈禧太後的陵墓,其中慈禧身穿一件嵌滿珠寶的壽衣,軍閥們把衣服扒下來,並把慈禧的屍體拖出來扔在一邊,最後他們盜走了陵墓中一切可以搬走的珍寶
⑸ 對古建築,古遺址,古墓葬日常巡查重點是什麼
文化遺產分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古遺址、古墓葬版、古建築、石窟寺、權石刻、壁畫等物質文化遺產相比,以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與節慶等為表現形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則是非物質的、無形的、精神的、生態的。它是養育我們的一種生活文化,它直接表達著各個民族的個性特徵,還有各自的認同感、親和力與凝聚力。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最能體現各個民族的本質,也最能體現人類文化的多樣性。
⑹ 古格王朝遺址的修繕保護
由於札達縣降雨量增多,以土石結構為主的古格王朝遺址受損較大,遺址屋頂曾一度漏水,導致部分精美的壁畫遭到侵蝕,遺址內部分窯洞甚至出現坍圮的跡象。
作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古格王朝遺址修繕保護工程於2011年5月正式啟動,總投資5744萬元,是迄今對這一遺址最大規模的保護性修繕。
文物部門通過一期山體排水整治與山體加固,二期壁畫保護與修復,三期建築遺址保護共三階段的維修工程,對遺址進行了全面的保護性維修。
壁畫修復是古格王朝遺址修繕保護工程中最重要的部分。誕生於公元15世紀中葉的古格王朝壁畫,由於年代久遠及自然侵蝕,一度出現空鼓、脫落、泥污等問題。
專家們嚴格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壁畫進行了修復。目前,總共修復壁畫1270餘平方米,涉及遺址內紅廟白殿、紅殿、大威德殿、度母殿和壇城殿等大殿。
為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札達縣正在建設古格文化展廳,展廳總投資1270萬元,佔地面積2300平方米,預計明年8月建成。
目前古格文化展廳建設資金已全部到位,將建設活動展廳和文物展廳兩部分。文物展廳將把散落在民間和宗教場所中的古格遺址出土的文物匯集分類向世人呈現。
古格王朝是吐蕃瓦解後佛教得以在西藏發展繁盛的轉折點,它的每一個細節都承載著阿里地區一段段不可被忽略的歷史。修繕保護工程完工後,世人有望身臨其境近窺這座消失王朝的神秘風采。
⑺ 不管是修繕填什麼重建對於文化遺跡來說要保存括弧中這個正確的用詞是
D 答案為D。憑語感在第一空填入「還」。「把它完全……得不償失」具有假設關系回,第二空填入「答如果」。第三空以下語意有轉折,應填「但是」。最後一句的兩個分句之間是並列關系,第四、五空,應分別填「不是」、「而是」。
⑻ 修復歷史遺跡是否有助於重建人類歷史記憶」
修復歷史遺跡無助於重建人類歷史記憶
修復歷史遺跡無助於重建人類歷史記憶
1·首先我們必須區別修復與修繕的不同。
修復即整修使之恢復原樣,指的是圓明園一類嚴重受損的歷史遺跡;而修繕則是修理、修補,是在保證當前遺跡整體樣貌不變的前提下進行維護。還請對方辯友在接下來的環節中不要混淆。人類歷史記憶不僅包括那些客觀存在的人類歷史,更包含了那背後所蘊含的民族情感。而重建人類歷史記憶,一則是對那些完全不了解這段歷史的人重新構建對其的認知,二則是對那些有一定了解卻逐漸淡忘這段歷史的人重新喚起其內心的共鳴。
2·歷史遺跡一經修復便不再是當初那個承載著歷史記憶的遺跡,而成為了當今先進科技的展示了。
歷史遺跡的價值,是被歷史和時光打磨出來的,那些彌足珍貴的滄桑是任何先進科技也無法修復的。腳踏恢宏的長城上,我們恍若能感受到這里曾經經歷的金戈鐵馬;身處碩大的故宮內,一代一代的皇帝彷彿浮現在我們眼前。而如今,面對修復後的二十四橋,我們卻難以想像杜牧獨吟「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心情;面對被現代科技所充斥的雷峰塔,我們已經找不到吳越國王的身影。
3·其次,修復歷史遺跡,在使一段歷史更鮮明的同時,卻是以犧牲另一段歷史為代價的。
歷史遺跡經過歲月的風吹雨打而留存至今,他所經歷的點點滴滴都是歷史的一部分,甚至他的每一道缺口和裂痕都有其自身的意義。尊重歷史,我們就應該尊重承載著歷史的遺跡。而修復歷史遺跡,我們在拾起一段歷史的同時,是否同時也在拋棄另一段歷史呢?圓明園是否應該修復爭執數年,難下定論。但試問對方辯友,倘若圓明園真的被修復,面對一個輝煌的宮殿時,你除了感慨他的精妙,還能感受到八國聯軍侵華帶給國人的屈辱和憤怒嗎?廢墟的存在,正是為了讓國人時時銘記這段歷史,勿忘國恥。
4·修復歷史遺跡無助於重建人類歷史記憶,並不是完全否定重建歷史遺跡的積極作用,更不是要拋棄歷史遺跡。
從整體來看,修復歷史遺跡使人類失去的比得到的要多。真正有助於重建人類歷史記憶的,是我們對歷史的尊重,對遺跡的尊重,讓人類看到真正屬於歷史的遺跡 綜上所述,修復歷史遺跡無助於重建人類歷史記憶。
⑼ 我們村裡有個古廟遺址,想重建需要什麼手續
自改革開放以來,新的憲法賦予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所有公民都有信宗教信仰和不信宗教信仰的權利和自由。具體事宜由地方的宗教協會負責,農村的這種現象屬於自籌資金,又不是搞旅遊開發,政府部門不會過問。只要信仰的人群愛國愛教就可以了。沒有明文規定的事宜,地方政府也有保持沉默的權利。古廟遺址原則上不能原址重建。
當然這里分很多種情況:
1、如果此遺址不是文物保護單位,那麼重建不需要文物部門的手續,只要村裡同意,直接建就行;
2、如果屬於文物保護單位,但保護級別在省、市級以下,且遺址上還有部分建築結構,則需要有所屬鄉鎮向相關文物主管部門報請修繕,批復後方可進行維修。但記得是修繕不是重建;
3、如果是省、市級或以上文物保護單位,那就不用考慮了,不允許重建的。自改革開放以來,新的憲法賦予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所有公民都有信宗教信仰和不信宗教信仰的權利和自由。具體事宜由地方的宗教協會負責,農村的這種現象屬於自籌資金,又不是搞旅遊開發,政府部門不會過問。只要信仰的人群愛國愛教就可以了。沒有明文規定的事宜,地方政府也有保持沉默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