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太子游記
① 東游記中龍太子的扮演者是
呂洞復賓&東華真人&呂涯----馬景濤制(飾)
牡丹仙子&白牡丹----郭妃麗(飾)
龍三公主&貞娘----林湘萍(飾)
韓湘子&費長房----常鋮(原名常魯峰)飾
藍采和----沈依靈(飾)
張果老----凌 霄(飾)
鐵拐李----林益盛(飾)
漢鍾離----麥皓為(飾)
曹國舅----李海傑(飾)
荷仙姑----鄭秀珍(飾)
穿山甲----謝韶光(飾)
春 英----洪慧芳(飾)
椿樹精----王裕香(飾)
通 天----黃世南(飾)
孫悟空&孫影----翁清海(飾)
觀音菩薩----丁嵐(飾)
小仙姑------畢娟娟(飾)
玉皇大帝------楊大偉
皇母娘娘------李茵珠
太上老君------戴鵬
東海龍王------嚴炳量
東海惡蛟------陳天文
牧牛童子------洪俊瑞
二郎神------王艷賓
長房母------王秀芸
龜相------周全喜
閻王------楊越
青牛------吳開深
② 東游記裡面,八仙為何不請孫大聖降伏通天教主
東游記里孫悟空連通天教主都打不過,從漢鍾離和二郎神的對話看,孫悟空還沒達到通天的水平,在說八仙應對萬年大劫而生的,東游記就講的八仙,你見那個故事或者電視劇里boss是死到別人手上的
③ 「八仙過海」中的八仙到底是哪八位神仙他們的各自絕技和裝扮是什麼
絕招: 鍾離寶扇自搖搖,拐李葫蘆萬里燒。 洞賓掛起空中劍,采和一手把籃挑。 張國老人知古道,湘子橫吹一品蕭。 國舅曹公雙玉板,仙姑如意立浮橋。 歌謠中唱的正是八位神仙隨身所帶的法寶: 鐵拐李黑臉蓬頭,卷須巨眼,跛右一足;手拄鐵杖;身背葫蘆,頭束金箍。葫蘆中的仙丹,不但能為人治病,且能起死回生,葫蘆是他的法寶,贊之者曰:「葫蘆中豈只存五福。」 漢鍾離(權)身長八尺,美髯俊目,頭上扎雙丫髻,常常手執一把小扇,小扇是他的法寶,人道是「輕搖小扇樂陶然」。 張果老倒騎毛驢,手拿魚鼓,「魚鼓頻敲有梵音」,魚鼓是他的法寶。 呂洞賓浪跡江湖,身背一把寶劍。這劍,按《醒世恆言》中的「呂洞賓飛劍斬黃龍」所說是他的師父鍾離所贈,號為「降魔太阿神光寶劍」,原是鍾離的師父華東帝君傳給鍾離的,有飛取人頭的特異功用。只要告訴它仇人的姓名、住址,念一個咒,它就會化為青龍,飛去斬首,口中銜頭而來,呂洞賓以這一把寶劍為法寶,人贊這曰:「劍現靈光魑魅驚」。 何仙姑常常手執一枝荷花,荷花就是法寶,有詩句為證:「手執荷花不染塵。」 曹國舅的法寶是拍板,人稱之為「玉板和聲萬籟清」。 藍采和常常攜帶一隻花籃,花籃是他的法寶,盡人皆知「花籃內蓄無凡品」。 韓湘子生性狂放,流落江湖,常執一管簫,簫是他的法寶,「紫蕭吹度千波靜」。 八仙的法寶有時一人不只一件,有的說法不一: 鐵拐李除了葫蘆之外,還有鐵拐,在《東游記》中,他過海時,投入海中的就是拐杖,但到燒海時,又靠的是他的葫蘆。 漢鍾離原是武將,本常常是仗劍指揮的,可能是受了諸葛亮羽扇綸巾形象的影響,將寶劍送給了呂洞賓,自己搖起了小扇。但不知為什麼,八仙過海時,他投入水中代舟的法寶卻是一隻鼓。 張果老的法寶原本是可以折疊的紙驢,不知何時改成了魚鼓。 呂洞賓的一把寶劍最有特色,但在《東游記》中,他投入水中的法寶卻是簫管,有時也見他的圖像,畫他手持一個葫蘆。 藍采和,以踏歌聞名,手持拍板最合他的身份,在《東游記》,他也果真是「以拍板投水中而渡」,並且因龍太子看好了他的拍板(在龍子眼中拍板變成了玉版)而引起了八仙與龍王之間的一場大戰。 後來不知為了什麼,拍板轉到了曹國舅的手中,他的法寶改成了花籃。 韓湘子在《東游記》中,「以花籃投水中而渡」,法寶本是花籃,暗地裡被另外的傳說將花籃歸到藍采和名下,他的法寶變成了一品洞簫。 曹國舅是皇戚,又是為官之身,正經是捧一塊玉質笏板。《東游記》中注意了這一點,寫「國舅以玉板投水中而渡」。到了後來,八仙常到之處多為民間百姓地方,不得不隨俗將玉板換成拍板。 何仙姑的法寶各處的介紹頗不一致,民歌唱「仙姑如意立浮橋」,說是如意,《東游記》上寫「仙姑以竹罩投水中而渡」,民間又據此將它演化為鍋灶上常用的笊籬。到最後,大概是服從了舞台道具要美觀的原則,使他肩一枝荷花當法寶。 最流行的說法: 八仙各自手中所持之物是如下八件: 葫蘆(鐵拐李)、扇子(漢鍾離)、玉板或稱拍板(曹國舅) 荷花(何仙姑)、寶劍(呂洞賓)、簫管(韓湘子) 花籃(藍采和)、魚鼓(張果老)。 這八件東西,俗稱為「八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