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延安牆遺址

延安牆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1-04 09:44:45

❶ 延安革命遺址的保護措施

延安城三山對峙,兩河穿城而過,城市空間非常狹窄。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革命舊址保護管理利用與改善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矛盾顯現出來。特別是隨著延安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均產值超過1萬美元後,延安城區的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有部分舊址紅線內的地被佔用,有不少著名的景點被新的建築阻擋了視線,有許多舊址夾在現代化的建築群中喘不過氣來。加之延安革命紀念地舊址大部分是土窯洞或20世紀初期的土木建築,歲月的洗禮造成建築物風化、剝蝕、塌毀、破損等損壞現象較為嚴重,急需搶救維修。
2015年4月,隨著棗園、楊家嶺、王家坪、南泥灣等「十大」革命舊址保護提升工程和橋兒溝魯藝文化園區建設的全面啟動,延安紅色革命舊址保護建設工作步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為了保護延安革命舊址,留住傳承紅色根脈,西安省委、省政府對延安革命紀念地保護利用工作高度重視和支持,批准同意將紀念地管理局機構規格調整為副廳級。理順紀念地管理局體制,加強革命紀念地保護、建設、管理以及革命歷史文化研究、三大教育基地功能作用發揮等有關問題進行了研究,現場辦公解決問題,延安革命舊址保護工作已步入科學軌道,六屆六中全會舊址、魯藝舊址、西北局舊址、延安棗園舊址都得到了修復和保護。

❷ 中國現存的古城牆有哪些

西安城牆
陝西省西安市城牆是明朝洪武三年到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在唐 代和元代城牆基礎上擴建的。平面呈長方形,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周長約13.7公里。城牆外有寬20米、深10米的護城河。牆面用青磚包 砌,厚重堅實,東西南北四面均開設城門。城門上建有城樓、箭樓、閘樓、巍峨凌空,氣勢宏偉。城樓與箭樓之間有瓮城。城四角各有一座角樓。這是我國現存唯一 完整的古代大型城垣,現已將城牆辟為環城公園。
南京城牆
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建成於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城牆 內側周長33公里,現存21公里,高14----18米,上寬8----12米,磚石結構。有13座城門,現存4座。城牆與水道相通處設有水門、水閘或涵 洞。城牆上建有垛口13616個。南京城牆的規模,堪稱世界第一。
荊州城牆
即湖北省[荊州古城城牆,據傳為三國時關羽守荊州時所築。原為土城牆,南宋改建為磚牆。 現城牆為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所重建。城牆整體形狀呈不規則橢圓形,城牆高8.83米,底部寬10米,周長11.3公里,底部為大條石、糯米石灰 漿灌縫堆砌而成,城牆、城門、堞垛等,現在都保存較好,古色古香,呈游龍之勢。
襄陽城牆
位於湖北小襄陽縣。原城牆在元末被毀,現城牆為明初重建。城高8米,周長6公里,四面六門,四角都有角樓。登小北門城樓可北眺漢水南望峴山,憑弔古戰場。
興城城牆
即寧遠衛城城牆,位於遼寧興城。城牆保存完好,屬明代建築,南北和東西各長800多米,高10米,上寬4.5米,現存西、南兩座城門樓。城牆內至今還有許多明清時的鋪面和街道,整個城市像一座明代建築博物館。

平遙城牆
建於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位於山西省平遙縣。周長6公里,高8----10 米,底寬8----12米,頂寬3----6米,牆身素土夯築,外壁城磚,白灰包砌。環城辟城門6道,門外築瓮城。平遙城牆馬面多,造型美觀,防禦設施齊 備,為中國歷代築城之僅有,並以築城手法古拙著稱於世。現北、東、南三面城牆及東西隅的魁星樓,經修整而更加完好。
北京城牆
北京的城牆現在還有幾處遺存:
1、東南角樓附近城牆:位於崇文區崇文門以東到東便門一帶有一段保存最完整,且長度最長的北京內城城牆,外加一處箭樓——內城東南角樓。
2、西南城角附近城牆:位於西城區西二環西便門橋附近,是北京最早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城牆遺址,裡面有一座「八瞪眼」箭樓。
3、德勝門箭樓:位於西城區北二環德勝門橋北。
4、正陽門城樓及箭樓:正陽門俗稱前門,是北京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門,位於天安門南側。以前的北京城門包括:城樓、箭樓、瓮城三個部分,只有正陽門保持著城樓及箭樓。
可惜的是,由於修建二環路,大部分的城牆都被拆除。
商丘古城牆
是現在保存較好的四大古城牆之一。現存商丘古城始建於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十五年(1502年),建成於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六年(1511年),由城牆、城湖、 護城堤三部分組成,城廓大致呈方形,南北略長,南北長1200米,東南長1000米。外圍周長4476米。古城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建築十分 獨特。牆體由土夯實,外鑲青磚,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共3600個城牆垛口,為一座易守難攻的古代堡壘。城內地勢為龜背形。城內建築多為四合院建築。根據五 行相生相剋理論,為防金木相剋,古城東西兩門相錯一條街。這一特點是中國古城中的惟一。如今商丘古城內街道仍保持著古代的建築風貌。
開封古城牆
開封城牆位於河南省開封市,開封城牆系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建,高8米,寬5米,周長14.4公里,青磚結構,與東京內城規模大體相近。雖不及宋城之宏大,但仍為僅次於西安城牆的國內第二大城垣,並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傣族文化古城
始建於一二八九年的娜允古城,現保存面積為三十六公頃,由「三城兩鎮」組成。其中保護完好的建築群落傣族土司衙門――孟連宣撫司署,是研究傣族古典禮制、 建築、文化的「活化石」。但由於消防設施、文物保護等方面存在嚴重安全隱患,這座中國境內現存唯一保存完整的傣族文化古城,目前處在瀕危邊緣。
內蒙古黑水古城
黑水城位於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東南25公里處的弱水河東岸的戈壁上,是「絲綢之路」上現存最完整的古城。
雲南省孟連縣娜允傣族文化古城
始建 於一二八九年的娜允古城,現保存面積為三十六公頃,由「三城兩鎮」組成。其中保護完好的建築群落傣族土司衙門――孟連宣撫司署,是研究傣族古典禮制、建 築、文化的「活化石」。這座中國境內現存唯一保存完整的傣族文化古城,目前處在瀕危邊緣。

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古樸自然,兼有水鄉之容、山城之貌,它作為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城市,從城市總體布局到工程、建築融漢、白、 彝、藏各民族精華,井自具納西族獨特風采。麗江古城從城鎮的整體布局到民居的形式,以及建築用材料、工藝裝飾、施工工藝、環境等方面,均完好地保存古代風 貌,首先是道路和水系維持原狀,五花石路面、石拱橋、木板橋、四方街商貿廣場一直得到保留。民居仍是採用傳統工藝和材料在修復和建造,不論是古城的街道、 廣場牌坊、水系、橋梁還是民居裝飾、庭院小品、檻聯匾額、碑刻條石,無不滲透納西人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無不充分體現地方民族宗教、美學、文學等多方面 的文化內涵、意境和神韻,展現歷史文化的深厚和豐富內容。尤其是具有豐富內涵的東巴文化、白沙壁畫等傳統文化藝術更是為人類文明史留下了燦爛的篇章。
平遙古城
位於山西的平遙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 功的古縣城。平遙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麵包磚。以後景德、正德、 嘉靖、隆慶和萬曆各代進行過十次在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 壯觀。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牆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 城牆以外稱新城。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築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平遙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 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直是縣治所在地,延續至今。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 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 現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進行擴建後的模樣。擴建後的平遙城規模宏大雄偉,城周長6.4公里,是山西也是中國現存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 一座縣城城牆。
興城
從山海關出了關,沿著遼東灣一直北行,第一個到達的城市就是興城。興城市地處遼西走廊中 部,遼東灣西海岸,依山傍海,景色秀麗,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素有「渤海明珠」之美譽。全市總面積平方公里,現有人口55萬。 興城是渤海之濱的古城,雖然風景無限,但是興城「城小言微」,養在深閨尚不為人所識。興城遼時開始建縣,未遭戰火,遠離工業,是我國現存古城中最完好的一 座.

瑪多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轄縣,位於州境西北部。 縣府駐瑪查里(黑河鄉境內),距西寧市497公里,距州府駐地289公里, 人口1.1萬,以藏族為主。瑪多是黃河上游第一個縣城,人口稀少,氣候惡劣,海拔4000多米,然而卻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因為中華文化的搖籃──黃河的源 頭就位於此縣境內,自古以來人們就紛紛來此尋根溯源。


澤當
澤當鎮位於拉薩東南雅魯藏布江南岸,海拔3551米,現為山南地區行署 駐地。澤當是藏民族的發祥地。這里有約2000年歷史的西藏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藏王墓以及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曾經居住的昌珠寺。 這個被稱為「猴子玩耍的壩子」,位於雅礱河與雅魯藏布江的交匯處。周圍被高山環繞,東面有貢布日神山,山上有傳說中的藏民族初衍之地——猴子洞。相傳在西 藏的神山「貢布山」上有三個仙洞,分別住著一位菩薩、一隻因犯了戒律而由神仙變成的猴子和一位美麗的妖女,後來猴子在菩薩的授意下娶了妖女,生下了六隻猴 子,猴子一代一代繁衍下去而進化成為今日的藏族。貢布山的猴子洞是藏族的發源地,而它的具體位置就在拉薩東南約200公里的澤當。在澤當,不僅有刻滿經符 的猴子洞,而且還有藏族的第一塊田和第一間屋。 第一塊田座落於澤當的北面,相傳這塊田是天神送給猴子種植食糧的,所以每逢播種時,人們都會在神田裡抓一把土撒在自己的田上,祈求豐收;第一間屋位於澤當 附近的乃東縣,相傳是藏民為他們的贊普修建的第一座房屋「雍布拉崗」,也是第一代贊普的王宮。


憑祥
憑祥位於祖國西南邊陲的友誼關下,是我國連接越南及東南亞最大的陸地邊境口岸城市,是通 往越南及東盟最大、最便捷的陸路通道。全市面積650平方公里,現有人口10萬,其中少數民族佔85%。 憑祥市西南與越南接壤,邊境線長97公里。市區距離越南諒山市32公里。我國322國道貫穿市區向南延伸至友誼關與越南一號公路連接。友誼關始建於明末, 時稱鎮夷關,明末為鎮南關。清時老將馮子才曾於此抗擊法軍,取得鎮南關大捷。解放後,中越交好,鎮南關改名睦南關、友誼關;70年代末,因為越南不自量力 入侵,中越交惡,友誼關又成鎮南關;80年代後,中越恢復邦交,鎮南關又成友誼關。
如今,憑祥成為中越邊境貿易第一大站,走在憑祥炎熱而狹窄的街道上,隨時都可以見到些頭 戴草帽、身材矮小、面龐黝黑的越南人,他們或者兜售越南土特產和走私品,或者大肆搶購中國物美價廉的日用品。憑祥多壯族人,口嚼檳榔如嚼口香糖,食五色 飯,並以檳榔和五色飯招待客人。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湧入,憑祥,這個昔日的軍事重鎮,如今商業氣氛濃郁,充滿異國情調,甚至有點光怪陸離。

吐魯番
吐魯番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烏魯木齊以西、中國最低的盆地吐魯番盆地中央,因「唐 三藏取經受阻火焰山,孫悟空三借芭蕉扇」而聞名於世。古稱姑師,自明代改稱吐魯番,意為「富庶豐饒之地」,這里盛產瓜果,尤其是葡萄,在風景秀麗的葡萄溝 里種植著各種優質葡萄,遊人可以一邊游覽,一邊採摘品嘗葡萄。

吐魯番的自然景觀神奇而獨特,大名鼎鼎的火焰山、雄奇壯美的土峪溝、浩瀚壯觀的庫姆塔格沙漠,世界第二窪地艾丁湖、神秘莫測的托克遜雅丹景區等都出自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吐魯番歷史悠久,曾是東西方文化和宗教錯綜交織與相互融合的交匯地,境內有交河故城、高 昌古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克爾鹼岩畫、蘇公塔、阿斯塔娜古墓、吐魯番烽燧、台藏塔等歷史人文景觀……此外,吐魯番還是維吾爾族文化兩大中心之一,在這 里,納孜爾庫木(吐魯番面具舞)、麥西來甫(維吾爾族傳統歌舞)、吐魯番木卡姆(維吾爾族民族樂曲)、鮮艷奪目的花裙、古樸典雅的建築……足以令遊人體驗 到經典的維吾爾民俗風情。維吾爾族人熱情好客,入吐魯番市,隨處可見頭戴四楞小花帽、著長袍的男子和著西裝上衣裙子的女子,並向你打招呼「牙克西姆斯孜 (您好)」。

湘西鳳凰
湘西鳳凰縣位於吉首市與懷化市之間偏西的地方,城區傍沱江而建,沱江如酒,沿江的吊角樓 就如美人醉酒一樣憨態可掬。城內大街小巷中辣子與熏肉的香味四季飄香,多情湘女,婆娑而過。有月光的晚上,苗民男女的對歌聲可驚醒每一扇臨水的窗戶。出了 城,見一山如利劍穿空,拔地而起,曰天星山。
鳳凰歷史悠久。春秋時屬楚國,唐設渭陽縣,清改鳳凰廳,民國初定名為鳳凰縣,距今已有 4000多年的歷史。境內古跡眾多,有建於唐代的黃絲橋石頭城,明萬曆年間的南方長城,清康熙時的鳳凰古城牆和古城樓。楚巫文化在這里張揚,多元文化交織 沉澱。是一個名聲遠播的歷史文化名城。
鳳凰風景秀麗。東嶺迎暉、南華疊翠、奇峰挺秀、溪橋夜月、龍潭漁火、梵閣回濤、山寺晨 鍾、蘭徑樵歌並稱鳳凰八大景。清亮的沱江水、翠綠的南華山、成排的吊腳樓、古樸的石板街、雄壯的「天下第一大石橋」、溶洞景王「奇梁洞」與中國南方長城、 黃絲橋石頭城、熊希齡故居、沈從文故居、虹橋風雨樓以及濃厚的民俗風情等構成一幅天人合一的風景畫,一道自然和人文相互交融的獨特旅遊景觀。是湖南省著名 的風景名勝區,有「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譽。
鳳凰紅曬葉、柑桔、獼猴桃、板栗等土特產品馳名全國。民族扎染、蠟染、紙扎、石雕、服飾、獅頭乳豬、湘西黃牛、山野菜等在省內外享有盛名。

西昌
西昌市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國最大彝族聚居區——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西昌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南方古絲綢之路的重鎮,是川、滇結合部人流、物流和旅遊集散地和樞紐。古有「蜀滇咽喉」和「西南重鎮」之稱。
西昌,作為中國最大的衛星發射中心,已經伴隨著中國衛星以及其他國家的衛星的多次升空而 名聞遐邇。西昌可以說是中國高科技之旅的首站,在那裡,人們不僅可以看到巨大的火箭發射架,而且能了解衛星發射的全部過程。走出市區,城南約5公里的瀘山 上有「光福寺」。該寺特別之處在於其寺內的石碑記載了西昌及周邊地區的地震發生情況,此確為中國罕見,更印證了西昌是中國的科技城。 感受西昌的科技之餘,輕松一下,可去市東南2.5公里的邛海,邛海為湖,湖水晶瑩,蒲葦苒苒。邛海四時美景各異,秋冬尤佳,秋有明月推波若白鵝,冬雪皚皚 邛海暖,候鳥至;或去螺吉山原始森林,林中小熊貓噙竹,獐麂飛馳,有飛瀑,有海子。

平遙
平遙歷史文化名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平遙縣文物古跡甚多,有國家級3處(雙林寺.鎮國寺、 古城牆),省級2處(文廟大成殿、慈相寺)。「走進平遙,就如同走進一座大型的歷史博物館。」小城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前782年),距 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迄今為止,較為完好地保留了中國明清時期縣城的風貌,可以說它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完整的古城。
人稱平遙有三寶,其中由青磚砌成的古城牆便是其一。在建城之初,此城牆僅為夯土築成,規 模較小。到明洪武三年(1370年)才擴建成現在的規模,至今雖歷經600餘年的滄桑風雨,其雄風猶存。這座周長約6公里的古城牆,有3000個垛口、 72座敵樓,據說這象徵孔子的三千子弟及七十二賢人。平遙古城以市樓為中心,由四大街、 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經緯交織在一起,它們功能分明,布局井井有條。城內古居民宅全是清一色青磚灰瓦的四合院,軸線明確,左右對稱,特別是磚砌窯洞式的 民宅更是具有很濃的鄉土氣息。城池內還建有一些大小廟宇,老式鋪面亦是鱗次櫛比,這些古色古香的建築原汁原味地勾勒出明清時期市井繁華的風貌。
出古城北門向東北有鎮國寺,它是古城的又一寶。該寺的萬佛殿建於五代(公元十世紀)時期,目前是中國排名第三位的最珍貴木結構建築,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殿內的五代彩塑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藝術珍品。
古城的另一寶則是位於城西南方向、重建於北齊武平二年(公元571年)的雙林寺。在該寺 的10餘座大殿內有元代至明代的彩色泥塑2000多尊,被人們譽為「彩塑藝術的寶庫」。事實上古城之寶不勝枚舉。像重建於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在 中國現存很少的文廟大成殿和始建於唐顯慶二年(公元657年)的清虛觀,它們無一不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的博大精深。

麗江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具有800多年歷史,座落在麗江壩子中部,面積約3.8平方公里,始建於南宋末年。
麗江古城選址獨特,形成依山坐靠西北,放眼東南的整體格局。發源於城北象山腳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後,又分成無數支流,穿街繞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 家門前繞水流,戶戶屋後垂楊柳」的詩畫圖。街道不拘於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臨渠,300多座古石橋與河水、綠樹、古巷、古屋相依相映,極具高原 水鄉古樹、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學意韻,被譽為「東主威尼斯」、「高原姑蘇」。充分利用城內湧泉修建的多座「三眼井」,上池飲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是 納西族先民智慧的象徵,是當地民眾利用水資源的典範傑作,充分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古城心臟四方街明清時已是滇西北商貿樞紐,是茶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 四方街以彩石鋪地,清水洗街,日中為市,薄暮滌場的獨特街景而聞名遐邇。置身其中,令人彷彿步入了「清明上河圖」的繁華景象。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 建築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式的瓦屋樓房鱗次櫛比,既突出結構布局,又追求雕繪裝飾,外拙內秀,玲瓏清巧,被中外建築專家譽為「民 居博物館」。麗江古城文物古跡眾多,文化蘊含豐厚獨特,是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風格的古代城鎮。199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全國首批受人類 共同承擔保護責任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市。

延安
延安市位於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夏朝時延安屬雍州之域,隋朝始設延安郡,唐宋後為延 州或延安府。延安一直是漢民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的交融地,很早就成為陝北地區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1935年10月至1947年3月,延安是中共中 央的所在地,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領導全國人民奪取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在延安歷史上留下了燦爛輝煌的一 頁。延安的寶塔山成了當時年輕人朝聖的地方。
雖然延安在中國早已婦孺皆知,並且名聲在外,但直到今天,延安人口還不過20萬,說它是小地 方實不為過。今天,延安還是最值得一去的地方,盡管許多人已經對楊家嶺的燈火、棗園的燈光、王家坪的舞會耳熟能詳,但歷史畢竟在這寶塔山、鳳凰山、清涼山 環峙的延河中轉了一個彎,親臨其境,觸摸每一片厚重沉實的黃土,穿越老人家們的舊居和窯洞,然後沉思,你會感悟到一種別處無法得到的東西。

荊州古城

5月19日,武 漢市政協文史學習委員會考察了荊州古城。荊州地處長江中游、江漢平原腹地。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荊州城北五公里處的紀南城建都長達411年,留下了豐厚 的歷史文化遺存。荊州自秦漢以來,一直是歷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鎮。秦時,置南郡設江陵縣。漢時,沿習秦制,漢武帝劃全國為十三州,荊州是其一,為當時全國 的十大商業都會之一。三國時,荊州是爭霸的要津。此後,東晉末年的安帝,南朝時的齊和帝、梁元帝、後梁宣帝,隋時的後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國時的南平國王 等,先後有11個紛爭王侯在此稱帝(王)建都,長達100餘年。唐代荊州是陪都,稱「南郡」,與長安城南北呼應。元代時,曾是荊湖行省省會。明代洪武年 間,是湖廣分省的省會。明以後,一直是州(府、署)、縣的治所。
荊州歷史文化深厚,在城內及其城周附近,有著眾多的古跡名勝。大禹治水的息壤,雄楚立國的故都,三國紛爭的遺跡,歷代名人的勝蹤,似繁星點點,數不勝數。 荊州古城牆是其中最具代表、最有分量的古跡之一。據《後漢書·地理志》記載,荊州古城牆的修造史,可以追溯到2800多年前的周厲王時期。荊州古城牆是我 國延續時代最長、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發展演變而來的唯一古城垣。1998年3月,考古工作者先後發掘出了宋朝和五代時期的磚城;兩晉、三國時期的土城。 疊壓在現城牆10米以下的五代磚城的發現、使荊州城磚城的修造歷史從始於明代的普遍認同,又上溯了400多年。從三國時代起,荊州古城牆沒有發生過大的變 遷,移位距離僅在50米左右范圍內;土城牆遠遠早於磚城牆。2000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荊州城小北門西側,發現了一段長近20米的明代成化年間夯築的石 灰糯米漿城牆。此段城牆雖經500多年,至今仍堅如盤石,世所罕見。
荊州現存的古城牆為明清兩代所修造。磚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堅固,是我國府城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垣之一。磚城厚約1米,牆內垣用土夯築,下部寬約9米。 牆體外用條石和城磚砌築。磚城通高9米,周長11281米。磚城牆體用特製青磚加石灰糯米漿砌築。特製大青磚每塊重約4公斤,有的燒制有文字。在東門城樓 的馬道上即可見到部分已採取保護措施的文字磚。文字磚記載了操辦城磚的官府、官員和時間。從文字磚記載的產地得知,城磚非只出自原荊州地域,鄂豫陝三省交 界的均州、湘桂黔三省交界的靖州、江西省的茶陵以及湖南全省均有文字磚砌在荊州城垣上。文字磚是荊州古城牆修建史不可多得的檔案實證。
荊州古城牆四周,原有城門6座,即東門、小東門(亦稱公安門)、北門、小北門、西門、南門。每座城門均設「雙保險」,前後兩道門,二門之間建有瓮城。為緩 解城內交通,建國以後,新開城門3座,即新東門、新南門、新北門。新開的城門均無瓮城。6座古城門上原都建有城樓,現只有東門和大北門兩處有城樓。東門又 稱「寅賓門」。城樓為「賓陽樓」,始建於明代,現城樓為1988年重建。東門是迎接來使和賓客的城門。因此,門樓壯觀,瓮城也最大。大北門又稱拱極門,是 通向中原和京城的古驛道出口,人們在這里送親友遠行,習慣折柳相贈,祝福平安,故大北門又稱柳門。大北門城樓名「朝宗樓」,城樓脊枋下方書有重建此樓的時 間:大清道光十八年歲次戊戌九月壬戌初十戊申吉時丁巳時重建。大北門城樓是古城牆上唯一尚存的城樓古建築。賓陽樓和朝宗樓內均設有樓梯,可登臨其上居高臨 下,飽覽古城的萬千神韻。
荊州古城牆作為古時的一項大型軍事防禦工事,除高大堅固的牆體和瓮城等建築外,城牆之上還有眾多配套的軍事設施,如今尚存且最具作戰防禦功能、最有特色的 要數暗設的四座藏兵洞,東西南北各一座,每座長10.5米,寬6.3米,深6米,分上下兩層,可容100多人。每層又有小藏兵洞,每個小洞可容2人,洞中 均有射孔。藏兵洞所在的牆體向外呈長方形突出,對攻城之敵,可從三面射孔暗箭齊發,使其猝不及防。

❸ 該不該保留延安革命遺址看法

我感覺延安的革命遺址還是應該保留的。老一輩的革命精神還是不能忘掉的

❹ 延安革命遺址及紀念館的簡介

位於延安城北1公里處的王家坪。佔地面積約7公頃,展出面積5500平方米。始建於1950年7月,是中國最早成立的革命紀念館之一。管理革命遺址100多處,收藏、保護中共中央在延安領導中國革命13年期間3萬余件(幅)珍貴歷史照片、文物和資料。1996年9月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展廳前動工建設毛澤東塑像廣場,面積2.7萬平方米,廣場中央塑毛澤東銅像,高8.15米,總投資1000多萬元。延安革命紀念館是向廣大群眾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建館40多年來,累計接待中外觀眾1800多萬人次。
延安革命紀念館展出的大量珍貴革命文物、文獻和照片,主要介紹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在延安和陝甘寧邊區領導中國人民英勇斗爭的光輝歷史,那一件件簡朴的甚至簡陋的珍貴歷史遺物,彷彿無聲的歷史,向人們傾訴著它們曾經經歷過的崢嶸歲月。吃的是小米,用的是步槍,昏黃的油燈下依稀可見他們伏案工作的辛勞場景。
楊家嶺,位於延安城西北方,中共中央辦公廳所在地,歷史性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就是在楊家嶺的中央大禮堂召開的。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都曾在這里居住過,在毛主席舊居院外的小石桌旁,毛主席會見了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
棗園,一處風景秀麗的果園。園內果樹密密匝匝,環境幽雅寧靜。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任弼時、張聞天、彭德懷曾分別居住在依山修建的上下兩排窯洞里。在棗園,有毛主席為悼念張思德同志而發表的「為人民服務」講話的講話台,有為大生產運動而興修的長15公里的「幸福渠」。

❺ 延安革命遺址的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延安位於陝西省北部,地處黃河中游,介於北緯35°21′~37°31′,東經107°41′~110°31′之內間,黃土高原的中南地容區,西安以北371公里。北連榆林,南接關中咸陽、銅川、渭南三市,東隔黃河與山西臨汾、呂梁相望,西鄰甘肅慶陽。
地形地貌
延安位於黃河中游,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延安地貌以黃土高原、丘陵為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北部以黃土梁峁、溝壑為主;南部以黃土塬溝壑為主;西部子午嶺,南北走向,構成洛河與涇河的分水嶺,是高出黃土高原的基岩山地之一。
氣候特徵
延安屬於暖溫帶半濕潤易旱氣候區,全年氣候變化受制於季風環流。延安的四季,以公歷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次年2月為冬季。

❻ 延安革命遺址的介紹

延安革命舊址,位復於陝西省延制安市。1937年至1947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陝甘寧邊區首府,是中國革命的指導中心和總後方,是革命聖地。延安革命舊址包括鳳凰山中央中央舊址、楊家嶺中共中央舊址、棗園中共中央書記處舊址、王家坪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舊址、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等,以及陝甘寧邊區參議會、延安寶塔、橋兒溝魯迅藝術文學院(六屆六中全會舊址)、南泥灣、清涼山新聞出版部門舊址、中共中央黨校、中共中央西北局、陝甘寧邊區銀行、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舊址等遺址。1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❼ 延安革命老區標志性建築物有哪些

1937年至1947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陝甘寧邊區首府,是中國革命的指導中心和總後方,是革命聖地。延安革命舊址包括鳳凰山中央中央舊址、楊家嶺中共中央舊址、棗園中共中央書記處舊址、王家坪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舊址、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等,以及陝甘寧邊區參議會、延安寶塔、橋兒溝魯迅藝術文學院(六屆六中全會舊址)、南泥灣、清涼山新聞出版部門舊址、中共中央黨校、中共中央西北局、陝甘寧邊區銀行、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舊址等遺址。

❽ 延安十大革命舊址

紅色革命舊址十大景區包括棗園、楊家嶺、王家坪、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南泥灣、抗小遺址、橋溝魯藝舊址、西北局舊址景區.

❾ 延安革命遺址及紀念館春節休息嗎

延安紅色的搖籃,革命的聖地,延安遺址及紀念館春節期間正是為廣大遊客開放的時節,歡迎全國名族人民到此參觀旅遊,接受一下聖地的教育和感受,延安人民歡迎你

❿ 延安的名勝古跡

西安八路軍辦事處舊址 【西安八路軍辦事處舊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古城內北新街七賢庄。1936年初,中國共產黨在七賢庄一號院建立秘密聯絡處。西安事變後,中共在此設立了合法機構--紅軍駐西安聯絡處。盧溝橋事變後,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駐陝辦事處"。辦公地點也從1號院擴大到3、4、7號院,葉劍英、林伯渠和董必武先後為八路軍駐陝辦事處黨代表。黨和軍隊的主要領導人周恩來、朱德、劉少奇、彭德懷、鄧小平、博古、吳玉章等多次在此工作、居住。白求恩、柯棣華和巴蘇大夫、美國進步作家史沫特萊也在此居住過。在抗日期間,八路軍辦事處開展統一戰線工作,輸送進步青年赴延安,為陝甘寧邊區領取、采購、轉運戰爭物資等,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1946年9月撤銷辦事處。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共有10所坐北向南的院落,均為四合院式建築。其中1號院為主要辦公地點。1959年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正式開放。如今1、3、4、7號院以及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居住、辦公的地方和外國友人居住的地方都已復原開放。還開辟了陳列室,收藏陳列當年使用過的文件、證章、電台設備、新聞圖片、書刊和烈士手稿等革命文物。 楊虎城將軍烈士陵園 【楊虎城將軍烈士陵園】西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南長安縣申店鄉雙竹村。1936年西北軍將領楊虎城將軍與東北軍將領張學良將軍共同發動"西安事變",對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起了推動作用。1949年楊虎城將軍與兒子楊拯中在重慶被害,1950年遷葬於此。陵園分上下兩層,上層為楊將軍墓,左右為夫人謝葆貞、兒子楊拯中墓。下層為秘書宋綺雲夫婦、副官、衛士等人墓。楊虎城的長子楊拯民1998年病逝後也歸葬於此。 嘉午台 【嘉午台】西安市風景名勝區。位於西安城東南30餘公里處長安縣大峪鄉境內。為喜馬拉雅運動期間形成的花崗岩構成的斷塊山。這里峰巒疊嶂,岩石怪異,山體險峻,人稱"小華山"。人登嘉午台,必過"小梯子"和"朝天梯"。"小梯子"是長約20米、80°的直立陡壁,數十級石階鑿在懸崖上。崖壁兩側是深不見底的溝谷。"朝天梯"是一個約50米高的崖壁,三面臨空,上面鑿有石階,兩側有明萬曆十一年(1583)鑄造的鐵索鏈,可攀援而上。回首俯視,有騰空之險。嘉午台青山碧水,景色秀麗,別具一格,自古就是宗教興盛之地。從山腳到頂峰有庵、寺、堂、廟、殿等古跡34處。山頂(戴頂)之上,有唐開元九年(721)始建的興慶寺,現仍存明清所修大殿及三間廂房,殿內山牆上的壁畫仍完整清晰。經過重新修建開發,嘉午台現已成為西安的旅遊點之一。 翠華山 【翠華山】西安市風景名勝區。位於西安市城東南30餘公里處。翠華山是秦嶺終南山的一條支脈,主峰海拔1414.6米。由於山口有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修的太乙宮,也稱太乙山。翠華山上,高峰環列,風景秀麗,氣候涼爽,奇峰異洞,溪水淙淙。山間有"翠華湖",又稱"水湫池"、"太乙池"、"龍移湫",面積約0.5平方公里,是翠華山崩塌後巨石碎塊阻塞河谷水道形成的堰塞湖。水碧綠清澈,高山倒映池中,池中魚躍鴨嬉,遊人可在此泛舟覽勝。湖東南有瀑布飛流而下,周圍還有冰洞、風洞、日月岩、金華洞諸名勝。每年農歷六月初一到初三,這里舉行翠華山廟會,遊人如織,十分熱鬧。 驪山 【驪山】陝西省風景名勝區。位於西安市臨潼區。由驪山、華清池、秦始皇陵、秦兵馬俑博物館等景點組成。驪山是秦嶺自藍田縣西北伸出的一個支脈,東西綿亘20餘公里,主峰海拔1256米。山腰有一巨石縫隙,1936年西安事變時,蔣介石在此被捉,後建亭,初稱"正氣亭",後稱"捉蔣亭",現改名為"兵諫亭"。從"兵諫亭"往上,有老君殿,為唐華清宮朝元閣遺址,是唐玄宗敬奉道教始祖老子的地方。殿內原有老子石刻像,為唐代雕刻家元伽兒所作,現移陝西歷史博物館。由老君殿向上是老母殿,向東可至驪山最高處--"烽火台",相傳為周幽王為討好褒姒"烽火戲諸侯"之地。登上烽火台,可見中國科學院陝西天文台,中國人使用的標准時間就從這里發出。驪山分二嶺,即東綉嶺和西綉嶺,山嶺之上樹木叢密。每當夕陽西下,陽光散照在青山之上,格外妖嬈,"入暮晴霞紅一片,尚疑烽火自西來"。這就是關中八景之一的"驪山晚照"。在驪山腳下,早在2700多年前就發現了溫泉,周幽王曾修建"驪宮"。秦始皇曾在此以石築室砌池,命名"神女湯泉"。至唐代發展成為"華清宮"。今華清池計有86間浴池,每年接待10萬多人次沐浴。重新修復的仿唐建築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由御湯、貴妃湯、星辰湯、尚食湯、太子湯組成,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供遊人觀賞。在華清池東約5公里處為秦始皇陵。在秦始皇陵東1.5公里處為秦兵馬俑博物館。在兵馬俑博物館西北2.5公里處為鴻門宴遺址。驪山風景名勝區每天接待大量中外遊客,為著名的旅遊風景區。 終南山 【終南山】西安市風景名勝區。位於西安城南30公里處。終南山是秦嶺西自武功縣東至藍田縣的總稱,包括翠華山、南五台、圭峰山、灃峪口等。古亦稱中南山、太一山、地肺山、周南山等。青翠秀麗的山巒像一道錦綉畫屏屹立於長安城南。登臨其間,美妙勝境令人流連忘返。自古以來就是游覽休憩的勝地,為歷代詩人所吟詠贊嘆。群山之中,以翠華山和南五台為最佳。南五台在翠華山西北,五峰拔起,故稱五台。山泉清冽,竹木蒼翠,山中有甘露堂、勝寶泉、五佛殿、竹森寺、梅花洞等名勝古跡。頂峰之上原有圓光寺,現已不存,但在此可遠眺終南諸峰,北瞰秦川勝景,視野曠闊,境界清幽。 太白山 【太白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位於西安城西南110公里處。總面積540平方公里,為秦嶺山脈主峰,海拔3767米。太白山孤峰獨立,勢若天柱,高聳入雲。自然條件復雜,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從海拔700米以下的溫暖乾旱氣候,一直到山頂的高山氣候,經歷5個氣候帶,"太白積雪六月天"是古人對高山寒帶氣候的形象描繪。"太白積雪"也成為"關中八景"之首。太白山的植被景觀分為三個色調分明的植被垂直帶譜:落葉闊葉林帶,針葉林帶,高山灌叢、草甸帶。從山底平原到山頂,各種地貌景觀較為齊全。受地質作用影響,太白山有第四紀冰川遺跡。太白山植物品種繁多,已知種子、苔蘚植物有1870餘種,還有大量的蕨類、地衣、菌類植物。珍稀植物品目繁多,已發現貴重葯用植物500餘種。太白山更是野生動物的樂園,野生鳥獸多達270餘種,已定名的昆蟲多達500多種,很多是國家珍稀動物保護品種,如大熊貓、金絲猴、羚羊等。太白山風光美景如畫,古楓幽境,斗姆奇峰,平安雲海,太白積雪,拔仙絕頂,令人流連忘返。太白山自古為道教、佛教活動的主要場所,現存有蒿坪寺、中山寺、大殿、斗姆宮、平安寺、明裡寺、放羊寺、文公廟、大爺海、拔仙台等寺院廟宇。與太白山有關的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數不勝數。吟詠太白山的詩文更增添了太白山的文化內涵。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