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面西遊記
1. 反面角度說西游記是什麼書啊,麻煩有知道的告訴我一下,謝謝
從反面角度說,西遊記里的孫悟空是一個大孽不道,攪亂乾坤的人。
2. 西遊記中天庭代表是什麼教是反面角色嗎
樓主問的有來點主觀了。不自錯,,天庭一方是道教的,最大的自然是三清了,跟他們對立的就是佛教了。可是兩派爭斗,沒有正義不正義之分的,只求達到目的呢。至於在書里到底有沒有反面角色呢。我認為沒有。有的只是讓人深思的角色。這本書的偉大之處就在於此,裡面每個人物都有著認人思考的地方。例如紅孩兒好了,大家看電視看書看到他都十分開心一小孩么,本領又大。可是你想,不管在書上還是電視上,對他的描述,他哪一點像牛魔王的兒子了,還有他用的本領,三昧真火,老牛可不會這么厲害的本領。還有他怎麼知道老孫怕煙怕火。所以你可以想像,他的來歷沒這么簡單,當然大家都普遍認為他是太上老君的兒子。所以看書還是不要看這么表面,一心想分正邪。
3. 正面是觀世音反面是西遊記
觀音菩薩,是「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訶薩」的簡稱,又作南無觀世 大慈大悲觀世音、師子無畏音、大慈柔軟音、大梵清凈音、大光普照音、 天人丈夫音、能施眾生樂、濟度生死岸等。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民眾的)聲音」的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他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凈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當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便前往救度,所以稱觀世音。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
現在許多電影、電視、甚至是文字中,多以女相和娘娘二字來形容觀音的菩薩心腸,導致許多的信男信女不知觀音男子之身。
因觀世音菩薩曾經發願,任何人在遇到無論任何災難時,只要一心虔誠念誦觀世音菩薩的聖號時,即會得到觀世音菩薩的救度——「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因此,名為「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與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一起,被稱為四大菩薩。
觀世音菩薩在佛教諸菩薩中,位居各大菩薩之首,是我國百姓最崇奉的菩薩,擁有的信徒最多,影響最大。菩薩端莊慈祥,手持凈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她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最深刻詮釋。菩薩是久已成就的古佛,號「正法明如來」,為度眾生倒駕慈航,現菩薩身。菩薩有三十二應,佛,天人,羅漢,男、女,童子,官員,居士種種等身相,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菩薩則現何身而為說法,隨緣救度。菩薩無極之體,當然更無皮囊色身和男女之相的執著了。古印度佛教中,觀世音菩薩像既有現男相也有現女相的。到中國南宋以後,女性的觀音菩薩相已深植中國百姓心中。
4. 西遊記中的反面人物有哪些
妖魔鬼怪:混世魔王、寅將軍、熊山君、特處士、黑風怪、凌虛子、白衣版秀士、虎先鋒、黃風權怪、白骨精、黃袍怪、金角大王、銀角大王、壓龍大仙、狐阿七大王、獅魔王、紅孩兒、鼉龍怪、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靈感大王、獨角兕大王、如意真仙、蠍子精、六耳獼猴、鐵扇公主、牛魔王、避水金睛獸、玉面公主、奔波兒灞、灞波兒奔、萬聖龍王、九頭駙馬、赤身鬼、勁節十八公、孤直公、凌空子、拂雲叟、杏仙、黃眉大王、赤鱗大蟒(蟒蛇精)、賽太歲、蜘蛛精、百眼魔君、青毛獅王、黃牙象王、雲程萬里鵬、國後、白鹿精(國丈)、金鼻白毛老鼠精、南山大王、黃獅精、猱獅、雪獅、狻猊、白澤、伏狸、摶象、九靈元聖、辟寒大王、辟暑大王、辟塵大王、玉兔精。
5. 西遊記中,孫悟空是反面角色
西遊記中一直說正果,什麼是正果?按照吳閑雲的觀點,正果就是編制,神仙的編制。神仙和妖魔,其實就是一線之隔,不是么?取經路上,那麼多妖魔都是天生的小童啊坐騎啊星宿之類的下屆,在天上是是神仙,下界了就成為了妖怪,為什麼?因為下界後已經不屬於天庭系統了。為什麼要下界?大部分是想吃唐僧肉,想長生不老。為什麼木有大仙佛下界吃肉從而快速的長生?因為他們有蟠桃,不需要冒險下界。這就是事實,所謂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就是說神仙和妖魔其實沒有本質的區別,一念之間的事情。 好,那麼悟空該怎麼定位。我覺得很簡單,他自己變質了。他大鬧天宮的時候,天庭怎麼稱呼他?妖猴!封為弼馬溫和齊天大聖後,就是神仙了。這是不是很滑稽啊?他還是他,就是因為順從了天庭,就從妖猴直接變為神仙,還有編制待遇呢,齊天大聖府都建好了。所以說,如果把妖魔當為反面角色,神仙作為正面角色,完全是錯誤的。就像武俠小說中的,什麼是正?什麼是邪?沒有人能夠回答。很多人贊揚孫悟空,說他反抗精神,我覺得這個有待商榷。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孫悟空是自己率先反抗天庭的,依仗自己的本領搶龍宮寶物,鬧地府,強取豪奪刪改生死簿,首先是他自己挑釁三界的規則,社會要運行,統治階級要管理必須要樹立規則,規則受到挑戰,必須要維護啊。孫悟空鏟妖除魔,這其實就是依靠暴力手段鏟除弱勢群體,別忘了,他自己以前也是妖,那些妖怪為什麼想吃唐僧?因為只是僅僅想生存下去而已,其他神仙有人參果和蟠桃補充,所以不需要吃肉,就轉成了正義的化身。轉而消滅這些小妖。孫悟空,說的不好聽點,就是現在的狗仗人勢的城管,而我們大眾,這些小攤小販上的國民,才是西遊記里的小妖怪。孫悟空,如果要說值得大家學習的優點,那就是一個,就是他的野心和上進心,他不甘人後渴望成功。
6. 正面是哪吒反面是西遊記的幣是什麼
游戲幣謝謝,
7. 為何西遊記里涉及道教的多是反面作惡人物,作者有什麼意圖么
很簡單,因為其實這本書是長春真人丘處機或者他的弟子寫的,本來是本證道書,回裡面有很多的答詩詞都是丘真人的,裡面的道士就是他自己修煉過程中的阻礙,是他本身,多半是代表本性中惡的一面,需要克服的一面,原書本來每回都有書評眉批,但是都在新中國被刪除掉了,(因為魯迅,呵呵)所以很多人就誤會了作者的原意,還有就是道教徒修的是仙道,所謂「玄裔」,地位比神高,(三清四御等是仙)對各種神的態度往往是「役使」,往往是召請,敕令,這和佛教是個誰誰誰都納頭便拜有很大區別,所以書中對他們不是很恭敬是正常的
8. 西遊記反面人物評價
在《西遊記》中,最為古靈精怪的是那些妖精嘍噦們。雖然著墨不多,但往往在其中穿插打諢,寥寥幾筆之間,形象異常生動。小妖們的形象大多天真活潑,跑跑腿巡巡山,或是負責燒水準備蒸唐僧和豬八戒。孫悟空一上門叫戰肯定就是跑進去著急地喊「大王,禍事了,禍事了」(這也是小妖頻率最高的台詞)。感覺都和自己的老闆關系不錯,挺開心地為他們辦事。不過他們大部分都沒有名字,這里重點聊聊幾個有名有姓的小妖。奔波兒灞VS灞波兒奔在全書中,最喜劇的兩個小妖,當屬在六十三回「滌垢洗心惟掃塔,縛魔歸正乃修身」中出現的兩個放風的嘍噦。講述的是九頭蟲偷了祭賽國金光寺寶塔中的鎮塔之寶佛舍利,得知孫悟空可能要來時,就讓這兩個小妖負責放風。哪知他們兩個偷懶在寶塔頂層喝酒,結果當唐僧和孫悟空掃塔的時候被發現了。兩個小妖實在是膽子太小,和電影《甲方乙方》中李琦扮演的廚師一樣,還沒等動刑就招了:「我兩個是亂石山碧波潭萬聖龍王差來巡塔的。他叫做奔波兒灞,我叫做灞波兒奔。他是鯰魚怪,我是黑魚精。」首先名字就很有趣,兩個鯉魚跳龍門的象聲詞。招供的方式也很特別,除了說名字,自己是什麼東西也交代得清清楚楚。之後又把老闆是誰、住什麼地方、有什麼背景,全部講了出來。養了這兩個小笨妖,九頭蟲也真是挺倒霉的。有來有去還有一類妖怪是屬於「妖亦有道」的。比如觀音菩薩的寵物金毛,孔的嘍噦「有來有去」。金毛猊派出的先鋒被孫悟空痛扁一頓後,回來哭訴。金毛猊火了要替手下報仇,便讓有來有去去下戰書(打架也這么光明正大,不愧是名門之寵物),半路上被孫悟空遇見了,只聽有來有去自言自語說:「我家大王,忒也心毒。三年前到朱紫國強奪了金聖皇後,一向無緣,未得沾身,只苦了要來的宮女頂缸。兩個來,弄殺了,四個來,也弄殺了。前年要了,去年又要,今年還要,卻撞個對頭來了。那個要宮女的先鋒,被個甚麼孫行者打敗了,不發宮女。我大王因此發怒,要與他國爭持,教我去下甚麼戰書。這一去,那國王不戰則可,戰必不利。我大王使煙火飛沙,那國王君臣百姓等,莫想一個得活。那時,我等佔了他的城池,大王稱帝,我等稱臣,雖然也有個大小官爵,只是天理難容也!」 看到這里,不由拍案叫絕,一是為頗有是非觀念的「有來有去」,一是為《大話西遊》,這部電影似乎比電視劇更深得電視劇的精髓,正如唐僧在裡面所說的,「妖如果有人的善心,就不是妖了,是人妖」。這位有來有去應該就是屬於「人妖」類型的。「大王稱帝,我等稱臣,雖然也有個大小官爵,只是天理難容也!」這句話由小妖說出,再回眸中國歷來帶血的朝代更迭,真乃吳承恩老先生的一大神筆。可惜這個小妖被孫悟空弄成了「有來無去」,確實不夠厚道。精細鬼VS伶俐蟲平頂山蓮花洞的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自己本身也很憨厚,而其中兩個小妖,更是整個《西遊記》中最質朴天真的。一個叫精細鬼,一個叫伶俐蟲(這兩個名字和奔波兒灞、灞波兒奔一起,堪稱《西遊記》中四大經典命名)。可這兩個小妖既不精細,也不伶俐,被孫悟空騙了還幫他數錢。這兩個小妖拿著紅葫蘆和玉凈瓶去收壓在山下的孫悟空(由此可見他們的老闆金角大王對他們非常信任,敢於把寶貝交給兩個小嘍噦)。不成想孫悟空提前出來了,化裝成一個道士,先是和他們搭訕,說要看一下他們的寶貝,兩個小妖想都不想就遞給他了(由此可見整個蓮花洞都是淳樸善良之輩,不然哪會如此信任陌生人)。孫悟空也是「猴有猴道」,沒有撅屁股就跑,「不好,不好!搶便搶去,只是壞了老孫的名頭。這叫做白日搶奪了」。於是變出一個大葫蘆出來,再了一個障眼法,說是能裝天,果然把這兩個小鬼唬住了,輕易地就用一根毫毛騙來了兩個寶貝。想必一方面是蓮花洞平時民主慣了,精細鬼和伶俐蟲敢於自作主張。一方面想必也是他們對於老闆忠心耿耿,絕不放過替他們佔便宜的機會。交換完畢之後還賭咒發誓:「我兩件裝人之寶,貼換你一件裝天之寶,若有反悔,一年四季遭瘟。」妖品真的是沒得說。等孫悟空走開後,他們喜滋滋地想裝天時,孫悟空一收毫毛,葫蘆不見了。這下他們急了,「怎的好,怎的好!當時大王將寶貝付與我們,教拿孫行者;今行者既不曾拿得,連寶貝都不見了。我們怎敢去回話?這一頓直直的打死了也!怎的好!怎的好!」一般這種情況,造成了公司重大損失,肯定是屁股一拍走了。但兩個小妖居然敢回來,更想不到的是,老闆居然就「罷了罷了」,連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造化!造化!打也不曾打,罵也不曾罵,卻就饒了」。看來這妖精的世界有時真比人的世界民主很多。那兩個瓶子可是老闆吃飯的傢伙呀,試想如果孫悟空把唐僧的紫金缽盂弄丟了,少說20遍的「那話兒經」是免不了的。其實這些小妖的結局都不是太好,有名有姓的一般都被孫悟空直接打死。沒有姓名的,書中描寫大都是孫悟空最後來個大掃盪,「打死了干百個小妖」之類的。即便是自己的大王來歷不凡,最後時刻被領導帶走保住了性命,但自己身為小嘍噦,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但看完全書,恰恰就是這些可憐的小人物最容易讓人念念不忘。2.黑熊怪:加強版許三多在《西遊記》的妖精體系中,黑熊怪是孫悟空加入取經團隊之後碰到的第一個對手。同時,這也是一位「非主流」的妖精,非常值得玩味。首先,在黑熊怪如何與取經團交惡的起因上,絕大部分妖精都是沖著唐僧去的,要麼是中意他的肉,要麼是中意他的童貞,但黑熊怪是看中了他們的財產(這和黃獅精很像,他們確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要說熊羆不喜歡吃人,在碰見孫悟空之前,唐僧出長安遭遇的首難就是一位熊山君,剛開始就把唐僧的幾個隨從生吞活剝了。黑熊怪出場本身是想做好事的,觀音院的金池長老看中了唐僧的寶貝袈裟,見財起意,想一把火燒死唐僧師徒。沒想到孫悟空也不是省油的燈,借了一個避火罩將唐僧罩住,然後還助了一把風,火燒觀音院。那黑熊怪作為金池長老的朋友,豈能坐視不管,「呀!這必是觀音院里失了火,這些和尚好不小心!我看時,與他救一救來」。由此可見,這也是一位「人妖」類型的。不過到達火災現場時,偶爾發現了寶貝袈裟,同時看到屋頂上還有人在助風。也許一方面是看見和尚們都在救火沒有性命之憂,另一方面看見有人在放風,心想這觀音廟是不是准備搞騰籠換鳥拆遷重建,因此也就斷了救火的念頭,拿了袈裟走人。而且說他偷袈裟也有些冤枉,因為後來他准備「佛衣會」,還給金池長老發了請柬。由此可見,他當時只當是撿了一個意外之財。那麼,黑熊怪是何許妖也?與普通妖精佔山為王打家劫舍欺負山神土地用人打牙祭不同,這黑熊怪是一個很講究生活格調的人。觀音院的院主介紹說:「我這里正東南有座黑風山。黑風洞內有一個黑大王。我這老死鬼常與他講道。」而且他的那位倉狼朋友凌虛子雖然武力很菜,但也是一位得道中人,還會自己煉制仙丹。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可以看出這位黑熊怪平時的生活圈子還是非常風雅的。而且他居所的地段、房屋的裝修也很有講究。且看對黑風山的描述:「萬壑爭流,千崖競秀。鳥啼人不見,花落樹猶香。雨過天連青壁潤,風來松卷翠屏張」。進入其洞府之後,則是「臨堤綠柳轉黃鸝,傍岸天桃翻粉蝶。雖然曠野不堪誇,卻賽蓬萊山下景」。而且洞門口還有一副對聯:靜隱深山無俗慮,幽居仙洞樂天真。在《西遊記》中,一般妖怪的洞府都描繪成陰森恐怖的模樣,唯有此處不吝筆墨,白描了一處蓬萊仙境的景緻。就同房產開發商經常鼓吹的一樣,「居所是階層的象徵」,可見這黑熊怪就脫離了普通的「山妖」階層,與那些只知道吃人肉的妖精們不是一個級別,連孫悟空都感嘆「這廝也是個脫垢離塵知命的怪物」。同時其修為委實不在悟空之下。相對於對其居所的描述,書中對其外貌的描述很少,除了說他的打扮之外,長相就是「一個黑漢」。可以看出,雖然不是很英俊,但已經有了人形,這對於男妖精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貌似女妖精這方面很佔便宜,稍微有點道行就能蛻變成一個美女)。從武力上來說,孫悟空自己也承認,「我也硬不多兒,只戰個手平」。要知道猴子可是極少這么自謙的,而且這黑熊怪沒有金鋼琢、陰陽瓶之類的核武器,可是一招一式地和孫悟空PK的。其實也就是從黑熊怪開始,孫悟空才知道五百年後已經不再是他的江湖,關鍵時刻還得找領導,由此奠定了整個西行平妖的基調。
9. 為什麼西遊記中道家之人都是反面角色
不見得,仙宮裡面的就不是,譬如:太上老君等;
而凡塵的的「道士」都是妖怪變身的,且那些妖怪裡面也有和尚。
再則:本書宣揚的是佛教文化,因此多些反面的「道士」很正常。
10. 從正反兩面評價西遊記四大主人公
唐僧:唐僧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人物,其原型為玄奘。唐僧十八歲出家皈依佛門,經常青燈夜讀,對佛家經典研修不斷,而且悟性極高,二十來歲便名冠中國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愛。後來被如來佛祖暗中選中去西天取。唐僧身材高大,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小說中他西行取經遇到九九八十一難,始終痴心不改,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孫悟空:孫悟空是中國著名的神話角色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遊記》。祖籍東勝神州,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尊為「美猴王」。後歷經千山萬水拜須菩提祖師為師學藝,得名孫悟空。神通初成的孫悟空先大鬧龍宮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鬧地府勾去生死簿,後被天界招安,封為弼馬溫。得知職位低卑後生氣返回花果山,並戰勝托塔天王和哪吒三太子的討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為齊天大聖。因醉酒攪亂王母的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之後大鬧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對其圍剿亦不能將其打敗,後來在與如來的打賭鬥法中失利,被壓在五行山(唐代時更名兩界山)下五百餘年悔過自新。後經觀音菩薩點化,被唐僧救出,法號行者,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上降妖除魔,不畏艱難困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得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豬八戒:豬八戒是吳承恩所作《西遊記》中的角色。又名豬剛鬣,法號悟能,渾名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會三十六天罡變,所持武器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親賜的上寶沁金鈀(俗稱九齒釘鈀)。豬八戒前世為執掌天河八萬水軍的天蓬元帥。因調戲霓裳仙子並且惹來糾察靈官後,又拱倒鬥牛宮(霓裳仙子屬於嫦娥中的一員,《西遊記》中「嫦娥」是對月府所有仙女的稱呼,並非民間傳說里的後羿之妻)被貶下凡塵,卻又錯投豬胎,後受觀音點化,等待取經人。唐僧和孫悟空西去取經路過高老莊,被孫悟空降服後拜見唐僧,從此成為唐僧的弟子,與孫悟空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最後被封為凈壇使者。沙僧:沙僧,又叫沙和尚、沙悟凈,出自四大名著之《西遊記》。在書中也稱黃婆,土母、刀圭,五行屬土,俗稱沙和尚、沙僧。原為天宮玉皇大帝的卷簾大將,因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盞,觸犯天條,被貶出天界,在人間流沙河興風作浪,危害一方,專吃過路人。後經觀音點化,賜法號悟凈,一心歸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大唐高僧玄奘法師(又稱唐三藏或唐僧,俗名陳禕)西天拜佛求取真經。沙僧個性憨厚,忠心耿耿。他不像孫悟空那麼叛逆,也不像豬八戒那樣好吃懶惰、貪戀女色,自他放棄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著唐僧,正直無私,任勞任怨,謹守佛門戒律,踏踏實實,謹守本分,最終功德圓滿,被如來佛祖封為南無金身羅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