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之悟空
① 西游記描寫孫悟空的句子(摘抄及點評)
1、拜師:
美猴王一見,倒身下拜,磕頭不計其數,口中只道:「師父!師父!我弟子志心朝禮!志心朝禮!」祖師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說個鄉貫姓名明白,再拜。」猴王道:「弟子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
2、祖師喝令:「趕出去!他本是個撒詐搗虛之徒,那裡修甚麼道果!」猴王慌忙磕頭不住道:「弟子是老實之言,決無虛詐。」祖師道:「你既老實,怎麼說東勝神洲?那去處到我這里,隔兩重大海,一座南贍部洲,如何就得到此?」猴王叩頭道:「弟子飄洋過海,登界遊方,有十數個年頭,方才訪到此處。」
3、取金箍棒
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鐵柱子,約有斗來粗,二丈有餘長。他盡力兩手撾過道:「忒粗忒長些!再短細些方可用。」說畢,那寶貝就短了幾尺,細了一圍。悟空又顛一顛道:「再細些更好!」那寶貝真個又細了幾分。悟空十分歡喜,拿出海藏看時,原來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乃一段烏鐵;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喚做「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這寶貝如人意!」一邊走,一邊心思口念,手顛著道:「再短細些更妙!」拿出外面,只有二丈長短,碗口粗細。
4、齊天大聖
話表齊天大聖到底是個妖猴,更不知官銜品從,也不較俸祿高低,但只注名便了。那齊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扶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無事牽縈,自由自在。閑時節會友游宮,交朋結義。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今日東游,明日西盪,雲去雲來,行蹤不定。
5、壓在五行山下
好大聖,急縱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撲,把這猴王推出西天門外,將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聯山,喚名「五行山」,輕輕的把他壓住。眾雷神與阿儺、迦葉,一個個合掌稱揚道:「善哉!善哉!
6、緊箍咒
行者去解開包袱,見有幾個粗面燒餅,拿出來遞與師父。又見那光艷艷的一領錦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行者道:「這衣帽是東土帶來的?」三藏就順口地答應道:「是我小時穿戴的。這帽子苦戴了,不用教經,就會念經;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禮,就會行禮。」行者道:「好師父,把與我穿戴了罷。」三藏道:「你若穿得,就穿了罷。」行者遂將錦市直裰穿上,把帽兒戴上。三藏見他戴上帽子,就不吃干糧,卻默默的念那緊箍咒一遍。行者叫道:「頭痛!頭痛!」
7、收徒
行者才教三個王子就於暴紗亭後,靜室之間,畫了罡斗;教三人都俯伏在內,
一個個瞑目寧神。這里卻暗暗念動真言,誦動咒語,將仙氣吹入他三人心腹之中,把元神收歸本舍,傳與口訣,各授得萬千之膂力,運添了火候,卻像個脫抬換骨之法。運遍了子午周天,那三個小王子,方才蘇醒,一齊爬將起來,抹抹臉,精神抖擻,一個個骨壯筋強:大王子就拿得金箍棒,二王子就輪得九齒鈀,三王子就舉得降妖杖。
8、出山
三藏只得依從,牽馬下山。行不數里,只見那石匣之間,果有一猴,露著頭,伸著手,亂招手道:「師父,你怎麼此時才來?來得好!來得好!救我出來,我保你上西天去也!」
9、這長老近前細看,你道他是怎生模樣:
尖嘴縮腮,金睛火眼。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藤蘿。鬢邊少發多青草,額下無須有綠莎。眉間土,鼻凹泥,十分狼狽;指頭粗,手掌厚,塵垢餘多。還喜得眼睛轉動,喉舌聲和。語言雖利便,身體莫能挪。正是五百年前孫大聖,今朝難滿脫天羅。
10、被逐
唐僧見他言言語語,越添惱怒,滾鞍下馬來,叫沙僧包袱內取出紙筆,即於澗
下取水,石上磨墨,寫了一紙貶書,遞於行者道:「猴頭,執此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與你相見,我就墮了阿鼻地獄!」行者連忙接了貶書道:「師父,不消發誓,老孫去罷。」
11、他將書折了,留在袖中,卻又軟款唐僧道:「師父,我也是跟你一場,又蒙菩薩指教;今日半塗而廢,不曾成得功果,你請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轉回身不睬,口裡唧唧噥噥的道:「我是個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禮!」
12、大聖見他不睬,又使個身外法,把腦後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氣,叫「變」!即變了三個行者,連本身四個,四面圍住師父下拜。那長老左右躲不脫,好道也受了一拜。
13、再出山
14、他倒不是趕我回來,倒是教我來家看看,送我來家自在耍子。如今只因這件事,你們卻都要仔細看守家業,依時插柳栽松,毋得廢墜。待我還去保唐僧,取經回東土。功成之後,仍回來與你們共樂天真。」眾猴各各領命。
15、調扇
這大聖果然歡喜。古人雲「得勝的貓兒歡似虎」也,只倚著強能,更不察來人
的意思。見是個八戒的模樣,便就叫道:「兄弟,你往那裡去?」牛魔王綽著經兒道:「師父見你許久不回,恐牛魔王手段大,你斗他不過,難得他的寶貝,教我來迎你的。」行者笑道:「不必費心,我已得了手了。」牛王又問道:「你怎麼得的?」行者道:「那老牛與我戰經百十合,不分勝負。他就撇了我,去那亂石山碧波潭底,與一夥蛟精、龍精飲酒。
16、是我暗跟他去,變作個螃蟹,偷了他所騎的辟水金睛獸,變了老牛的模樣,徑至芭蕉洞哄那羅剎女。那女子與老孫結了一場干夫妻,是老孫設法騙將來的。」牛王道:「卻是生受了。哥哥勞碌太甚,可把扇子我拿。」孫大聖那知真假,也慮不及此,遂將扇子遞與他。
17、成佛
孫悟空,汝因大鬧天宮,吾以甚深法力,壓在五行山下,幸天災滿足,歸於釋教;且喜汝隱惡揚善,在途中煉魔降怪有功,全終全始,加升大職正果,汝為斗戰勝佛。
18、孫悟空形象點評:
孫悟空在《西遊記》中,是個極富時代特徵的形象,他集中而又復雜地體現著《西遊記》情理之爭的主題。人的情慾表現是多樣性的,此所謂七情六慾是也,這是人的本能和天性,是人類對社會生活的合理要求和正常慾望。
程朱理學則把人的情慾歸其為邪惡,尤其是對人的好色好貨之大欲,更是深惡痛絕,以為放任之,必然要違犯封建倫理道德,所以才提出「存天理,滅人慾」,被朱明統治者奉為至寶圭臬,用以維護思想專制,維護封建秩序。明人為此深受其毒害。吳承恩無疑有著反傳統的叛逆精神,他和明代中後葉許多進步的思想家,文學家一樣,帶著打爛理學桎梏的同樣憤怒,塑造了孫悟空這個光輝的形象。
20、孫悟空的封號是「斗戰勝佛」。斗戰,正是孫悟空反抗性格的具體化;斗戰必勝,這是對孫悟空反抗理學束縛的肯定。如同程朱理學不能扼殺豬八戒的食慾而封他為凈壇使者一樣,神佛無奈於孫悟空的好鬥好戰反抗之情慾,也只好封他為斗戰勝佛。這是孫悟空的勝利,是人慾經過斗戰終於戰勝天理,又迫使天理不得不承認人慾的合理性的勝利。
② 《西遊記》孫悟空的介紹
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尊為 「美猴王」。後經千山萬水拜須菩提祖師為師學藝,得名孫悟空,學會地煞數七十二變、筋斗雲、長生不老等高超的法術。
神通初成的孫悟空先大鬧龍宮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鬧地府勾去生死簿,後被天界招安,封為弼馬溫。得知職位低卑後生氣返回花果山,並戰勝托塔天王和三太子的討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為齊天大聖,並在天庭建齊天大聖府,奉旨管理蟠桃園。
因醉酒攪亂王母的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煉成了金剛不壞之軀,陰差陽錯間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煉就火眼金睛。
之後大鬧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對其圍剿亦不能將其打敗,後來在與如來的打賭鬥法中失利,被壓在如來捨去一手化作的五行山(唐時更名兩界山)下五百餘年悔過自新。
(2)西遊記之悟空擴展閱讀:
出自吳承恩所著四大名著《西遊記》:孫悟空本是花果山上一塊仙石所生,天地生成,無父母,無名無姓,拜菩提祖師處,得名孫悟空。
姓孫:祖師從猴王身上取個姓氏『猢』。猢字去了個獸旁,乃是個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陰也。老陰不能化育,教他姓『猻』。猻字去了獸旁,乃是個子系。子者兒男也,系者嬰細也,正合嬰兒之本論,姓『孫』。
名悟空:祖師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猴王乃第十輩之小徒矣。那十二個字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猴王,正當『悟』字。祖師便為猴王起就個法名,叫做『孫悟空』。
孫悟空,又呼「行者」,出身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金水為真空之性,悟得此空,還須行得此空,而金水攢矣。
③ 西遊記之平頂山悟空斗魔主要內容
這個故事講了唐僧師徒離開寶象國繼續向西天取經。一天,他們來到了一座大山。這內山道路崎嶇難容行,悟空看見一個樵夫在砍柴。便上前問路。樵夫告訴他:「這山叫平頂山,方圓600里山中有座洞,叫蓮花洞,裡面有兩個妖怪:一個叫金角大王,一個叫銀角大王。聽說這幾天,他們專門畫了唐僧的像,要吃唐僧肉。」悟空謝過樵夫,回來告訴唐僧,並安慰了他。然後讓豬八戒去巡山。豬八戒不願意,在山上大罵孫悟空。結果回去後被孫悟空暴打一頓,豬八戒沒辦法,只能再去巡山。結果被銀角大王抓回了洞,。然後變成了跌斷腿的道士,連喊救命,。唐僧看見了,讓悟空背他。悟空自有計劃。可沒想到,那妖怪把須彌山,峨眉山,泰山三座大山的身上孫悟空身上。然後抓走了唐僧。孫悟空想辦法移走大山,來山洞挑戰,被恍金繩捆住,他連忙變了個鋼銼,把恍金繩鋸斷,化名者行孫挑戰。結果被吸進了寶葫蘆。孫悟空趁他們查看的時候,飛出寶葫蘆並偷走了。飛到洞前,化名行者孫挑戰。銀角出去,被寶葫蘆吸了進去,金角連忙迎敵,也被吸了進去。後來大家才知道,兩個妖怪原來是太上老君的兩個童子。
④ 西遊記里孫悟空的真實實力到底如何
孫悟空實力被看輕完全是近些年三流網文的作踐,被一些人貶為二流角色,甚至出現「孫悟空不如豬八戒」,「孫悟空只是小打小鬧,連南天門都沒進去」,「隨便一個童子、坐騎孫悟空都打不過」等種種神論,作者在旁白欽定大聖齊天非假論,暴走狀態下的孫悟空無一神可擋。
猿猴道體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聖齊天非假論,官封弼馬是知音。馬猿合作心和意,緊縛牢拴莫外尋。萬相歸真從一理,如來同契住雙林。
這一番,那猴王不分上下,使鐵棒東打西敵,更無一神可擋。只打到通明殿里,靈霄殿外。
所以,說孫悟空浪得虛名是比作者還懂西遊記?下面我們根據原著來看看是什麼水平,從武力、神通、評價等多個角度來看待孫悟空實力。
孫悟空在取經路上雖然吃癟不少,但基本是吃虧在法寶和特殊技能,而且孫悟空有一個好,除了鎮元子的乾坤袖和青牛的金剛鐲,其他法寶和技能很難第二次對他有效果。
大鬧天宮時,先後與巨靈神、哪吒、九曜星、李靖、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十二元辰、五方揭諦、四值功曹、東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嶽四瀆、普天星相、木叉、二郎神、梅山兄弟、太上老君、兜率宮丁甲、王靈官、三十六雷將、如來佛祖交鋒,豬八戒遇到孫悟空時曾說「當年撞那禍時,不知帶累我等多少」,因而天蓬元帥的水軍很可能也參加了圍剿花果山之役。
三大戰中大勝六次、上風一次、平手一次、戰敗兩次,如此大規模圍剿一個妖怪,別說西遊記,在整個古典小說,除了孫悟空外也無第二人了。此外,在《西遊證道書》中評價如來對天庭有再造之功,再造之功是什麼意思,陰謀論者是不會懂得。
如來領眾神之託曰:「今欲立名,可作個『安天大會』。」【證道本夾批:可謂再造之功。】
取經時的表現,一些太弱的妖怪就不說了,說說強力表現,使用脫身法令鎮元子無法看破,將坐擁五件法寶的金角銀角玩成膿水,同六耳獼猴聯手迅速沖破金剛的阻攔,一日一夜打得牛魔王力倦神疲,在獅駝嶺叫戰時嚇得白象、大鵬裝聾作啞。
評價玉帝:只得他無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
如來:吾以甚深法力,壓在五行山下。
觀音:十萬軍中無敵手,九重天上有威風。
鎮元子:這潑猴枉自也拿他不住,就拿住他,也似摶砂弄汞,捉影捕風。
眾天神:是有能有力的大齊天,無量無邊的真本事!
李靖:真是一條好漢子!這一陣也不亞當時瞞地網罩天羅也!
哪吒:弼馬溫真個有本事!孩兒這般法力,也戰他不過,已被他打傷膊也。
木叉:好大聖,好大聖!著實神通廣大!
九曜星:猴王果十分驍勇!
沙僧:他曾大鬧天宮,使一條金箍棒,十萬天兵,無一個對手,只鬧得太上老君害怕,玉皇大帝心驚。
諦聽:妖精神通,與孫大聖無二。幽冥之神,能有多少法力,故此不能擒拿。(雖是評價六耳,但六耳神通和孫悟空無二,加上地藏王都無法擒拿)
九靈元聖:那毛臉雷公嘴者叫做孫行者,這個人其實神通廣大,五百年前曾大鬧天宮,十萬天兵也不曾拿得住。他專意尋人的,他便就是個搜山揭海、破洞攻城、闖禍的個都頭!
青獅:孫行者是個廣施仁義的猴頭,他 先在我肚裡,若肯害我性命,一千個也被他弄殺了。 卻才揪住你鼻子,若是扯了去不放回,只捏破你的鼻子頭兒,卻也惶恐。
白象:行者棒重,滿身解數,全無破綻。
青牛:好猴兒,好猴兒!真個是那鬧天宮的本事!
靈感大王:也不知他那棍子有多少斤重,我的銅錘莫想架得他住,戰未三合,我卻敗回來也。
鐵背蒼狼:那孫行者神通廣大,變化多端!他五百年前曾大鬧天宮,上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卿四相、東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嶽四瀆、普天神將,也不曾惹得他過,你怎敢要吃唐僧?
⑤ 西遊記中關於孫悟空的篇章(題目即可,要按順序)
你好!
孫悟空大鬧天宮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⑥ 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原文
孫悟空向東海龍王借得定海之寶——如意金箍棒,又去地府強銷生死簿。龍王,閻君去天庭告狀,在太白金星的舉薦下,玉皇大帝將孫悟空叫到天庭當弼馬溫。悟空在知道了弼馬溫是不入流的小官後,打下界去,憤而回歸花果山,自封「齊天大聖」。
托塔天王李靖奉命率領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卻被悟空打敗,撤回天庭。玉帝在太白金星的建議下,第二次招安孫悟空,封他為有名無實的齊天大聖,並讓他去管理蟠桃園。沒過多久,王母娘娘開蟠桃大會,讓七仙女到蟠桃園摘取仙桃,孫悟空在得知蟠桃會沒請自己後,盜桃偷丹,擾亂蟠桃會,酒醒後自知闖下大禍,再次逃下界。
天庭第二次圍剿花果山,孫悟空因被金剛鐲打中頭,被二郎神率領六聖擒拿。押上天庭,斬妖台各種刑罰都無法傷到孫悟空分毫,於是太上老君將孫悟空帶回兜率宮,放進八卦爐里煉丹,孫悟空因躲在巽位,反而煉出火眼金睛,
四十九天後逃出八卦爐,大反天宮。後來,如來佛用五指山鎮壓了孫悟空,並告知其數百年後將有人來將他放出來。過了五百年,唐僧領命救孫悟空出五指山,於是孫悟空在觀世音的點化下,跟隨唐僧前往西天取經,一路斬妖除魔的故事。該故事生動有趣,人物形象活潑生動。
(6)西遊記之悟空擴展閱讀:
著作介紹
《西遊記》又名《西遊釋厄傳》,是明代文學家吳承恩所著,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優秀的古代神話小說,也是一部規模宏偉、結構完整、用幻想形式來反映社會矛盾的巨著。
作品寫於明朝中期,當時社會經濟雖繁榮,但政治日漸敗壞,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對此不合理的現象,通過故事提出批評。此作品共一百回,六十餘萬字。分回標目,每一回目以整齊對偶展現。故事敘述唐三藏與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經過九九八十一次磨難,到西天成功取回真經的故事。
《西遊記》原著——大鬧天宮部分是西遊記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其中大鬧天宮部分也是最為精彩,也是在某種程度反映社會矛盾集中後的爆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孫悟空大鬧天宮
⑦ 西遊記人物之孫悟空作文,不少於500字
孫悟空是一個個性十足的人物。一部《西遊記》的情節發展史就是孫悟空形象性格的形成史、發展史。作品是圍繞著孫悟空如何戰勝各種妖魔鬼怪險阻艱難來結構全文的。在眾多人中,孫悟空也是最惹人喜愛的。被壓在五行山下之前的孫悟空,訪師求道,學得了超常本領,而後闖龍宮取得如意金箍棒,入地府撕生死簿,鬧天宮推翻了金鑾寶殿,這個天真爛漫的孫悟空的身上有著獨特的個性。拘無束。以下是有關摘記:
猴王到龍王那想要臆見得心應手的兵器。他看見了那定海神針,然後又對天光看處,上
有「如意金箍棒」一行字,且那金箍棒可大可小,並道:「你都站開,等我再叫他變一變看。」
在這段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出他獨來獨往,充滿自由,我行我素的性格
二、入地府撕生死簿——無拘無束,調皮。摘記:
孫悟空打了閻羅王差來的勾死鬼,揮動金箍棒,一路打了森羅殿,並強行勾銷了生死簿
上同類的名字,然後摔下它道:「了帳,了帳,今番不歸你管了!」
他調皮是猴子的天性,且凡是他想做的,誰也無法阻擋。
三、鬧龍宮——無所畏懼。摘記:
孫悟空守蟠桃園監守自盜,將「千年一熟,人吃霞舉飛升,長生不老」與「九千年一熟,
人吃了能與天同壽」的熟桃掠食一空。還將蟠桃宴上的玉液瓊漿,百味八珍,佳餚異品,偷食了個飽。又推倒太上老君的八卦爐。
大鬧天宮這個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機智的,堅強的孫悟空形象。可以看出他叛逆,不願受拘束,不墨守成規的個性。
四、取經路上——精明頑皮,愛作弄。摘記:
(1)他故意叫豬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則變成小蟲,暗中監視愛偷懶的豬八戒。
(2)孫悟空為救烏雞國國王向太上老君要金丹,老君開始硬是不給,討價還價。可最後還是拿出一顆。悟空假裝要嘗嘗,試試真假,一口吞下。
孫悟空天資聰明,思想跟行動都敏捷如風,他雖奉命保唐僧上西天取經,但仍有猴性。
作為全書的主人公,孫悟空的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鮮明。充沛的生命力及勇敢、智慧和毅力於身。在他的身上,閃耀的是英雄的風采,凝聚的是自由勇敢的靈魂,凡是他想做的,誰也無法阻擋。他生來就不服天地管。這也常常造成了師傅誤解,因而屢次受到了不公平待遇。這更突出了他的個性,使他同古代小說中描寫的其他英雄人物有了明顯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