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喀什游記
1. 怎麼證明元代的瓷器運銷印度及其他海外國家,並轉銷到摩洛哥
摩洛哥人伊本·拔圖抄塔是襲元代著名旅行家。1341年,元順帝遣使至印度,君主德里算端派伊本·拔圖塔到中國報聘,他於1342年離德里赴中國。1354年伊本·拔圖塔自泉州啟程回國,口述其旅行經歷,由算端派書記官術札伊記錄成書。在他的《游記》中記載了元代與海外各國貿易往來的情況,其中有中國的瓷器運銷印度及其他海外國家,並轉銷到摩洛哥的記述。
2. 卡內蒂的事跡和作品都有哪些
埃利亞斯·卡內蒂,1981年:埃利亞斯·卡內蒂(1905~)英國德語作家。主要作品有內長篇小說容《迷惘》等。1981年作品《迷茫》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作品具有寬廣的視野、豐富的思想和藝術力量。」 埃利亞斯·卡內蒂(1905-1994),生於保加利亞北部魯斯丘(今魯塞),祖先是居住在西班牙的猶太人。1938年遷居倫敦,並取得英國國籍。使用德語寫作。作品多探索群眾心理以及與社會格格不入的個人處境。1981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卡內蒂著有長篇小說《迷惘》(1935),劇本《婚禮》(1932)、《虛榮的喜劇》(1950)、《確定死期的人們》(1956),論著《群眾與權力》(1960)、游記《馬拉喀什之聲》(1977),人物特寫《耳證人》(1974),自傳體三部曲《獲救之舌》(1977)、《耳口火炬》(1980)和《眼睛游戲》(1985)等。
3. 有亞米契斯的簡介嗎
艾德蒙多·德·亞米契斯,義大利因佩里亞人,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亞米契版斯少年時於都靈就權學,十五歲加入摩德納軍事學院,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亞米契斯的著名作品有《愛的教育》,是一部日記體小說,情感豐富且文筆優美。全書共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構成:義大利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的十個月日記;他的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十則小故事,其中《少年筆耕》(《小抄寫員》)、《尋母三千里》 等篇目尤為知名。
《小抄寫員》被選入北京師范大學版、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材中;《卡羅納》(原題為《卡羅納的母親》)被選入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S版五年級上冊教材中;《吵架》被選入人教版三年級語文教材中。
4. 2018年,你會去哪裡
關注小景,帶你嗨~
趁年輕,少些佛系,多些熱血。
我們曾走過很多不同的城市,不是哪篇游記讓我們記住它,不是哪個推薦讓我們記住它。而是在那裡的故事讓我們刻骨銘心。
旅行
01
拉薩
「日光之城」―是多少人心靈的家園,3700多米的海拔上,濃厚的宗教氛圍和悠久的歷史遺跡讓人激動的眩暈。
最佳旅遊季節:3-10月
02
北京
北京文化底蘊深厚,是一個古典與現代結合的城市。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景色都很宏偉壯觀。
最佳季節:6-11月
03
北海
北海是北部灣畔一顆璀璨的明珠,美麗富饒、四季如春、風景如畫的海濱城市
最佳季節:4-11月
04
重慶
它依山建築是「山城」,它雲輕霧重是「霧都」,它夏長酷熱是「火爐」,它是吃貨們的家園
最佳季節:春、秋最佳
05
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Aires)阿根廷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享有「南美洲巴黎」的盛名。
國家:阿根廷貨幣:阿根廷比索
06
弗羅倫薩
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之城,藝術愛好者的天堂,倘佯在城中,就彷彿進入到了一個以文藝復興為主題的巨大博物館。
國家:義大利貨幣:歐元
07
馬拉喀什
馬拉喀什,又譯作馬拉柯什,位於摩洛哥西南部,坐落在貫穿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腳下,有「南方的珍珠」之稱。馬拉喀什是柏柏爾語,意思是「神域(Land of God)」。
國家:摩洛哥貨幣:摩洛哥迪拉姆
2018年,你會在哪裡?生活在一個熟悉的城市,偶爾去另一個城市,說一聲初次見面,請多關照!
景典游推出年終旅遊類測試――測一測你的開運城市在哪裡!
此次活動力邀請中國國學大師、玄學科學研究院院士、星座與行為研究工作組組長、心理學博士導師經過科學演算法,對每個用戶的頭像、昵稱、朋友圈進行分析整理,通過大數據整合分析,演算出符合每一個人的2018命理演算法。生成屬於你的開運城市!!!
以上純屬瞎編,僅供參考。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努力賺錢,去放肆旅行吧。點擊底部「閱讀原文」測測2018年你的開運城市。不再搬磚,今年就要走向人生巔峰啊夥伴們!
跟著別人的行程就走不出自己的故事
更
多
精
彩
公眾號ID
jdcmjdy
測測2018年你的開運城市
5. 亞米契斯的《小抄寫員》是幾幾年寫的
1846年10月31日出生於義大利。那時的義大利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國內正醞釀著愛國主義,這股風潮自然也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1908年3月12日因心臟病歿於Bordighera。
義大利小說家。民族復興運動時期的愛國志士,二十歲時他從軍校畢業,加入軍隊,開始寫一些具有愛國風味的短篇故事,並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義大利軍旅生活》。退役後擔任軍事刊物的記者,發表特寫、報道、短篇小說,1866年匯集為《軍營生 活》出版。曾周遊世界各國,撰寫了許多游記,其中著名的有:《西班牙》(1872)、《倫敦游記》(1874)、《摩洛哥》(1876)、《巴黎游記》(1879),以明快、新穎的筆觸,記敘各國的風土人情,同時貫串了作者向義大利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宗旨。他是博愛主義者。他的許多作品,如:《朋友們》(1883)、《在海洋上》(1889), 特別是描寫少年生活的特寫集 《心》(舊譯《愛的教育》,1886),以真摯、火熱的心,反映了中下層人民窮困的生活和淳厚、樸直、友愛的品德,同時提倡諒解、 博愛的精神,以實現各階級感情的融合,地位的平等。他接近社會主義運動後,把社會主義思想同博愛精神融為一體,寫了長篇小說《一個教師的小說》(1890)、短篇小說集:《學校和家庭之間》(1892),提倡平民教育,企圖以此協調不同社會階級之間的關系。他的另一部長篇小說:《五月一日》作於1889年,生前一直不願公開發表,直到1980年始出版。它通過一個教授的坎坷際遇,反映19世紀末知識分子對社會前途的探索和義大利社會主義運動的誕生。
自幼酷愛學習和寫作,1868年發表處女作《軍營生活》,並由此出名。1886年,《愛的教育》出版,使他的創作生涯達到頂峰,今天《愛的教育》在各國均有譯本,被譽為世界少年最優良的讀物之一。 青年時代正在義大利民族獨立戰爭中。他的最初的作品Novelle和Bozzetti Militari即以感時憂國,激勵了許多的讀者。但他的最好的作品,卻都是游記。因為他所最擅長的是景物描寫。由美國旅行回國後,他變成了社會主義者,Sull Oceano一書便是他發表社會主義的見解的作品。《愛的教育》(原名Coure)在他的作品中間算是銷行最廣的。它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從10月份4年級開學第一天開始寫起;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全書共100篇文章,包括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10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節,都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100多年來此書一直暢銷不衰,並且曾多次被改編為動畫片、電影、連環畫,讀者遍布全世界
而且在義大利學校兒童的讀物中間,這一部也要算是最普遍的了。這書的目的,是打算寫出兒童中間的友情,不為階級及社會地位所阻隔的友情。他在這書里把小學生的世界活潑潑地映演在我們眼前了。成人了解兒童的已清本是不可能的事。但讀了這幾篇日記,誰都要把兒童時代的情感從新喚起。這是亞米契斯的最大成功處。當亞米契斯寫這部書時,他的心中便充滿了青年之火。所以書內的辭藻與結構雖不講求,但單是一種情緒就能使讀者十分感動了。與《愛的教育》同性質的,更有一部描寫友誼的書,叫GliAmicio,是兩大冊的巨著,也非常動人。Collsonmorley的《近代義大利文學》(Modern Italian Literature)341一342頁里說:「亞米契斯或者可以算得是最近半世紀來義大利最有名的作家了。他只有些小的創造力,他的作品的結構也很平常,而且他有一個弱點——就是為我們盎格魯一撒克遜人所不大喜歡的傷感的悲觀主義。他寫得最出色的是書中的幾個小人物。他的描寫,差不多和照相一般准確,可是又都有生色。他出了許多游記:La Spagna,L』Marocco,Ricordi Di Lonara(1880)等。這不過是些印象主義的旅行紀事,因此有人給他一個徽號,叫『文學的商業旅行家』(譏其旅行之目的專在作游記以賺錢也)。話雖如此,這些游記卻又都是滑稽的,有時也略帶感動的,而且滑稽和感動也都適乎其度。亞米契斯晚年變成一個社會主義者,他對於社會問題的見解,在II roman。di un maestro(1890),L』Oceano(1899)兩部書上表現。La Carrozza Ditutti是一部長篇的動人的小品集,寫電車中所見的丘林風物。亞米契斯自稱為馬志尼的弟子,他的信仰,他的癖性,都屬於馬志尼派,在 L』idioma gentile(1905)一書里,最足表現。他從馬志尼學得自然的,單純的,樸素的作風,這種作風,很受時人的贊賞。」
[編輯本段]作品
《愛的教育》(別名:一個小學生的日記)
《卡爾美拉》
《萬里尋母記》
《軍隊的故事》
《荷蘭》
《倫敦的回憶》
《摩洛哥》
《工人們的女丈教師》
《大家的車子》
《家庭與學校》
《小抄寫員》
《爭吵》
在1866年Coustozza之戰,他加入軍隊打仗,並於服役期間寫了許多短篇小說,開始他的寫作生涯。亞米契斯的早期作品,傾向於愛國主義,其最初作品Novelle和Bozzetti Militari即以感時憂國感動許多讀者。1886年出版《愛的教育》,是他的作品中最受歡迎的一本書。
亞米契斯是義大利著名文學家,他出生的時候,義大利還不是統一的國家,一生寫了不少作品的亞米契斯,後來能享譽全球,主要是他寫了這本不朽傑作「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這本風靡世界各國的文學名著,不但是屬於少年讀者,其實各種年齡層的讀者讀了也沒有不受感動的。
全書用小學三年級學生安利柯的日記展開記敘,全書刻畫師生之愛、親情、同學之間的友誼,娓娓寫來,十分委婉動人。
此書早期有夏丏尊的譯本,現在經由山西大學優秀的兒童文學家田雅青教授重新精心翻譯,相信這本新譯本,會帶給讀者嶄新的感受。
亞米契斯這本老少咸宜的名著,幾乎是每一個國家圖書館和私人藏書的「最愛」,名作家林良先生把它列入自己最喜愛的四本兒童文學名著之一。
在義大利,有兩本書可以說是「兒童必讀之書」,一本是《小木偶奇遇記》,另一本就是《愛的教育》。其實不僅是義大利,在世界各國,許許多多孩子們的童年恐怕也少不了這本書。《愛的教育》原來的義大利書名叫做《心》,一九二二年由我國作家夏丏尊先生根據英、日譯本翻譯成中文,並將書名定為《愛的教育》,從此成為中小學生必讀的課外讀物,歷久不衰。夏丏尊先生將這本書譯為《愛的教育》,實在是非常傳神地掌握了這本書的精髓;那就是——「愛」和「教育性」。
作者亞米契斯藉由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紀錄他四年級一學年學校生活的點點滴滴,再由這一則則動人的生活故事,以及精心安排的「每月故事」中,傳達了許多可貴的教育性。如熱愛國家、熱愛學習、熱愛家庭、熱愛老師和同學、熱愛高貴的品格。《愛的教育》雖然教育性強烈,可喜的是故事卻非常好看和精彩,小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並不會有「挨訓」的感覺。這也正是《愛的教育》成功的地方!
6. 埃利亞斯·卡內蒂的作品列表
長篇小說復
《迷惘》(Die Blenng,1935年)制
劇本
《婚禮》(Die Hochzeit,1932年):敘述腐朽社會的沒落與崩潰
《浮華喜劇》(Der Eitelkeit,1934年)
《確定死期的人們》(Die Befristeten,1956年):敘述極權主義社會中人們的不安全感。
卡內蒂的劇本都沒有主角或連貫的情節,卻只表現某些場面。其中的事件都是卡夫卡式的。
論文集
《群眾與權力》(Masseund Macht,1960年):分析當年法西斯取得權力和群眾支持的原因(群眾受愚弄)
《耳聞集》(Der Ohrenzeuge-Funfzig Charaktere,1974年):評價五十位作家
自傳
《得救之舌》(Diegerettete Zunge,1977年)
《耳中火炬》(Die Fackelim Ohr,1980年)
《眼睛游戲》(1985)等。
其他
游記《馬拉喀什之聲》(1977),人物特寫《耳證人》(1974)
7. 亞米契斯的全名是什麼啊
埃迪蒙托·德·亞米契斯(Edmondo De Amicis ,1846~1908),義大利小說家。民族復興運動時期的愛國志士。
亞米契斯,1846年10月31日出生於義大利。他在義大利北部皮埃蒙特地區的庫涅奧城度過童年和少年時代。那時的義大利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國內正醞釀著愛國主義,這股風潮自然也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二十歲時他從軍校畢業,加入軍隊,開始寫一些具有愛國風味的短篇故事,並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義大利軍旅生活》。埃得蒙多·德·亞米契斯,1846年10月31日生於義大利的一個小鎮,自幼酷愛學習和寫作,是一位多產作家,是義大利民族復興運動時期的愛國志士。青年時代,他夭志從軍,力爭取祖國的獨立、自由和民主而戰斗,曾參加一八六六年解放義大利的戰斗。後來,他擔任軍事刊物《戰斗的義大利》的特派記者。他寫了不少通迅、報道和短篇小說,把民族復興運動時期的義大利軍隊,作為祖國解放和復興的重要力量予以熱情的頌揚。二十二歲那年,他發表處女作《軍營生活》,就是這段難忘的生活的結晶,而膾灸人口的小說《卡爾美拉》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1886年,《愛的教育》出版,為他贏得世界聲譽,使他的創作生涯達到頂峰。 埃得蒙多德 亞米契斯,1846年10月31日生於義大利。自幼酷愛學習和寫作,1868年發表處女作《軍營生活》,並由此出名。1886年,《愛的教育》出版,使他的創作生涯達到頂峰。 《愛的教育》一書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從10月份4年級開學第一天開始寫起;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全書共100N文章,包括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10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二十歲時他從軍校畢業,加入軍隊,開始寫一些具有愛國風味的短篇故事,並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義大利軍旅生活》。退役後擔任軍事刊物的記者,發表特寫、報道、短篇小說,1866年匯集為《軍營生活》出版。曾周遊世界各國,撰寫了許多游記,其中著名的有:《西班牙》(1872)、《倫敦游記》(1874)、《摩洛哥》(1876)、《巴黎游記》(1879),以明快、新穎的筆觸,記敘各國的風土人情,同時貫串了作者向義大利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宗旨。他是博愛主義者。他的許多作品,如:《朋友們》(1883)、《在海洋上》(1889), 特別是描寫少年生活的特寫集 《心》(通常翻譯為《愛的教育》;其中每月故事——小抄寫員已錄入小學課本中,供學生學習。1886)以真摯、火熱的心,反映了中下層人民窮困的生活和淳厚、樸直、友愛的品德,同時提倡諒解、 博愛的精神,以實現各階級感情的融合,地位的平等。他接近社會主義運動後,把社會主義思想同博愛精神融為一體,寫了長篇小說《一個教師的小說》(1890)、短篇小說集:《學校和家庭之間》(1892),提倡平民教育,企圖以此協調不同社會階級之間的關系。他的另一部長篇小說:《五月一日》作於1889年,生前一直不願公開發表,直到1980年始出版。它通過一個教授的坎坷際遇,反映19世紀末知識分子對社會前途的探索和義大利社會主義運動的誕生。
8. 哈里發的神殿怎麼樣
自從彼得梅爾的暢銷書《普羅旺斯的一年》(A Year in Provence)問世至今已有20餘年了,但是以「某處的一年」為標題的小說卻沒有呈現冷卻的跡象。畢竟,將普羅旺斯、馬拉喀什或者托斯卡尼一年的美妙時光在短短的兩周時間一覽無余,這種誘惑又有幾個人可以抵擋的呢? 美妙的現代的地中海童話故事總是由充滿魔力的鄰居、邪惡的建築師以及超乎想像的橄欖油,咖啡,日光浴等的簡單元素組成。《哈里發的神殿:卡薩布蘭卡的365天》看似如此,,然而事實上它卻不是。這部英國游記作家塔希爾61沙赫的作品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可讀性,正源於他向我們展現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他舉家搬往卡薩布蘭卡。小說以平實的筆調開篇。主人公沙赫在卡薩布蘭卡的一間律師事務所里簽署房屋的銷售合同。其間,他眺望著窗外的街景,思考為什麼自己總是企圖越過英格蘭灰色的天空、奔向溫暖而多彩的摩洛哥。他拿出那把沉重而古老的大鑰匙,哈里發的神殿現在已經在他的手中了。沙赫的新家——空盪的哈里發神殿位於貧民窟的邊緣,已經十餘年無人居住,並且早已破舊不堪。誰能想像,他父輩們還頂禮膜拜的神聖殿堂,如今卻成為他的寓所。 正在那時,一輛車在律師事務所外爆炸了,沙赫他們全身都被碎玻璃片所覆蓋。也許就是在那時,一股神秘而詭異的力量侵入了他的世界。在哈里發的神殿里,沙赫發現他還有了傭人——三個面帶哀傷,不易相處的「神殿僕人」。他們身上散發著濃郁的中世紀色彩。他們告訴沙赫一個名為奎狄莎(Qandisha)的中世紀的復仇女神經常出沒於哈里發神殿。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這個可怕的復仇女神通過各種血腥殘忍的方式揭示了自己的真面目。她有時將貓弔死在樹上,有時又在廁所的盥洗盆里吮吸血淋淋的肉。據說孩子們是她最喜歡襲擊的目標。僕人們還說,長久以來,當地的歹徒就企圖趕走他們,好霸佔這片土地。或許這也並非巧合。 在貧民窟里有個愛好集郵的老人,他願意免費教沙赫阿拉伯語,並且給了他一些友善的忠告:「你把一些人體模具放在孩子們的床上,並且每晚都必須讓你的孩子們睡在灶邊。只有這樣,你們才會安全。」 沙赫僱用了一位受過教育的年輕女子,希望由她負責哈里發神殿的修繕工程。可這位女子居然聲稱她肩頭有一個300米高的神。她不僅將沙赫的銀行賬戶洗劫一空,並且向警察告發說沙赫是一個恐怖分子。之後,聰明能乾的卡瑪爾(Kamal)作為繼任者接手了哈里發神殿的修繕工程。但是卡瑪爾又嗜酒成性,總是處於亢奮之中。他的人生更是具有傳奇的色彩——長期居住在美國,而且與911恐怖襲擊的主謀之一Mohamed Atta熟識。 隨著沙赫的平實又不乏幽默的筆觸,我們開始了北非迷宮般的下層社會的黑色幽默之旅。要記得在牆角丟一片生雞肉,這樣可以以驅魔,去除污穢物。要把鑰匙沖進廁所,否則就會有災難。讓無助的老人搭便車,很可能下一秒你的車就屬於他了。可是,卡薩布蘭卡依然流動著古代的仁厚之風。那個年邁的小偷後來又將車送了回來,賠禮道歉說,這樣的話,以後就不會再有人給年老的人搭車了。 沙赫筆下的卡薩布蘭卡,中世紀信仰與後現代物慾並存。最初,讀者不免覺得光怪陸離,摸不著北。可到最後,我們會覺得最令人詫異的是沙赫夫妻本身。他們始終能保持平和的心態,在處處充滿傳奇的世界裡,像往常那樣生活。 媒體評價: 「塔希爾61沙赫是一位令人無法忽視的文字巨匠,他用生動的筆觸描寫了自己在卡薩布蘭卡的生活。卡薩布蘭卡是一個現代與中世紀、歐洲與非洲交融的地方,那裡他遇上的年輕女子能在這一刻與你談論網路約會,而在下一刻又能與你閑聊怪力亂神之事。」 ——Adam Goodheart,《紐約時報》書評雜志 「喜歡幻想的冒險者都會愛上這本幽默而頗具啟發性的書,它以神秘而詭異的伊斯蘭傳統和非洲風俗為視角。相信在讀完了沙赫為修繕他的哈里發神殿而承受的種種艱辛之後,所有公寓樓的房東就絕不會再抱怨任何裝修工程麻煩,施工隊明爭暗搶了。」 01——Verna Noel Jones,《洛山磯新聞報》 「塔希爾61沙赫用冷酷的筆調為我們寫了一出隱忍的黑色喜劇,而且通過這段煉金術士般的生活的考驗,他發現自己能與生活中的人和睦相處,不論是管理員、教長、匪徒,還是在他家附近貧民窟的無業遊民,甚至家中的銀行經理。所以他至今依然平靜而滿足的生活在那裡。」 ——Jason Goodwin,《華盛頓郵報》 「塔希爾61沙赫的故事是攝人心魄的,雖然有時會因誇張而顯得沉重。通過他那貫穿東西方文化的雙眼,傳統得以發揚光大。讀者也許會發現驅魔術的可怕和殘忍,然而對沙赫而言,這僅僅是一個部分,更重要也是作者始料未及的是,他已經給予文化以擁抱。」 ——Donna Marchetti,《克利夫蘭老實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