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游記
我們村子裡,有一個美麗的公園。公園里有一個涼亭,一個噴水池,還有許多健身器材。
春天,整個公園生機勃勃,綠油油的草地上,開著幾朵美麗的鮮花,那五顏六色的鮮花,時常引來幾只花蝴蝶,那時候樹木各自抽住了嫩芽,幾個小孩子在石子路上跑來跑去,玩得特別高興。夏天,公園里綠樹成陰,大人們經常拿著一把扇子和一把椅子,到樹陰下乘涼,到了晚上,知了就像一位歌唱家,而樹下的人們,就是一個個觀眾,仔細傾聽著,這時候小鳥也被吵醒了,嘰嘰喳喳的叫著。等到天氣很熱的時候,小鳥不知躲到什麼地方了,草木都垂頭喪氣,像是奄奄待斃,只有那知了,一直在枝頭發出破碎的高教,難道是在替烈日吶喊助威?
秋天,草地脫下了綠色的衣裳,換上了黃色的地毯。與此同時,落葉好似一隻只蝴蝶,在涼爽的秋風中翩翩起舞,遲遲不肯著地。冬天,樹木沒有樹葉的掩護,光禿禿地站立在那裡,雖然天氣很冷,不過它還是昂首挺胸,守護著我們那美麗的公園。不一會兒,就下起了鵝毛大雪。冬雪覆蓋了大地,所有健身材都披上了銀色的時裝。公園里遍地皆白,千樹萬樹開滿了梨花。
這就是我們那美麗的公園,它是多麼迷人。
㈡ 春天游記(記敘寫景)作文
五一節,我們全家來到了植物園領略春的氣息。
現在正值仲春,大門兩旁花壇回植有麥冬答、芭蕉、棕樹,四季常青。跨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綠樹成蔭,芳草遍地,清風拂來,花香撲鼻,沁人心脾。路邊的梧桐樹大都比碗口還要粗,最下一層老葉子黃里泛紅,每天都有脫落。春風一吹,四散飛揚,猶如天女散花。中間的葉子由深綠過渡到淺綠,表面油光光的,在陽光下閃爍。最上一層是新發的嫩葉直直地豎起,桿桿兒嫩黃色,嫩葉兒綠里帶黃,黃中透紅,像一雙雙高舉的小娃娃的胖手。與梧桐樹間隔栽種的是落葉喬木——水杉,挺拔高聳,最高的在三層樓上能摸著樹梢,每一棵樹下圓上尖,枝葉茂盛,簡直就是一座座寶塔。花壇里栽培者數量可觀的枇杷、香樟、廣玉蘭、法國冬青、楊柳、萬花樹、石榴等觀賞數種,在明媚的春光里爭芳斗艷,生機勃勃。穿過一片小道,我們來到了一個園子。園子里栽著七八排樹,還精心布局,外沿是一圈法國冬青,往裡以此廣玉蘭、香樟、萬花樹、黃楊等諸多觀賞林木。香樟樹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香味;玉蘭正含苞待放,鵝黃淡雅,青春四射。。。。。。
仲春的植物園讓人留連忘返。
我是自己寫的,希望對你有用,也希望你可以採納啦
㈢ 求一篇游記
游蘇杭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前兩天,我和表哥一起去蘇州、上海和杭州遊玩,才真正體會到蘇杭的美麗.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蘇州了.
我們坐著大客車先到了蘇州的寒山寺,在張繼的「楓橋夜泊」處留了影,接著又去蘇州的周庄.那裡是個水鄉,到處河網密織,縱橫交錯,沒有繁華的大街,沒有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更沒有惱人的汽車鳴叫聲……
我們坐著小船在水中盪漾,兩岸的綠樹白牆青瓦從眼前閃過.小船沒行多遠,劃船的女船工開始給我們唱起江南小調.啊,那歌聲是多麼美妙動聽呀!魚兒在水中自由的嬉戲,好像也在仔細聆聽船工美妙的歌聲.天氣盡管非常炎熱,可是一到了水邊就感覺清涼多了.我們乘著小船從石橋下鑽過,江南的小橋分外別致,有簡潔粗獷的平板橋,有造型精緻的石拱橋,在水面形成形態各異的美麗的倒影.小河兩邊綠樹成蔭,幾顆柳樹婀娜多姿,像是披著長發的江南少女站在水邊梳妝打扮.河面碧波盪漾,像是一塊晶瑩的翡翠,映襯著兩岸的綠樹、人家.我正在沉迷於這美景,忽然,旁邊的一位阿姨說道:「也不知道這房子多少錢,我真想住在這里,享受享受這人間仙境.」
時間到了,總覺得還沒盡興,我們卻不得不離開這江南小鎮.一路上,還在回味那小鎮的小橋、流水、人家.
㈣ 以最美的風景為話題寫一篇800字的游記,記敘文。一定要是自然界的風景,記敘文啊!800字!
我心中最美的風景
入秋了.
秋的腳步來的不聲不響.
這兒的四季並不分明.那些即將在秋的懷抱中死去的老葉們,固執的偎依在乾枯的母枝上.可楓葉卻是很守時的,褪下綠衣,將自己染成紅色.
楓林,紅了一片.
在紅楓下漫步是愜意的.踩著枯葉,發出「沙——沙」的聲響;陽光從葉與葉之間的空隙投下,照在身上,竟有些微癢的錯覺;秋風推開樹枝上搖搖欲墜的紅葉,輕柔的翻起葉毯上夏的饋禮.葉兒們和著秋風在腳邊翩然起舞,飄然旋轉.
這片普通的樹林,因這一抹紅,竟憑空增了些浪漫的氣氛.行得越深,人的氣息便也越重.喧嚷聲從耳邊彌漫開……
「一人,一半.」稚嫩的童聲將我的目光吸引了去.
原來是兩個不過七八歲的男孩子.一個手裡抓著個小小的冰淇凌,舉到另一個孩子面前,一字一句的重復了一遍:「一人,一半!」
身旁的大人們啞然失笑,「這.也要……?」小男孩急了,委屈地撅著小嘴,「老師說,和最好的朋友就要一人一半,不可以小氣的……」
他的話音還未落,只見另一個男孩飛快的在冰淇凌上咬了一口,咧開嘴,甜甜地笑開了.一股溫暖的氣息從他們身上散發開來,似乎把我帶回了渺遠的童年……
「看啊,夕陽多美……」一個輕柔的女聲將我從回憶拉回了現實.
循著聲音的來源回頭看,只見路旁的木椅上坐一對年輕的情侶,甜蜜地依偎著.
「你知道嗎?一千個人在我面前走,我能聽出你的腳步聲哦.」少年淺笑著說.
「為什麼?」靠在他肩上的少女朱唇輕啟.
「因為999個人走在路上,而你,踏在我的心上.」
一陣風吹過,將晚霞的紅吹到了少女的臉上.十指相扣,一個暗示著承諾的動作.
不覺中,我的臉頰也開始微微發燙.
環顧四周,不知何時出現了那一老一少.老婦人坐在輪椅上,目光呆滯.手扶輪椅柄的女孩也不過十四五歲.老人微傾著頭,看得出來在仔細捕捉女孩的每一句話.
「外婆啊,還記得您教給孫女的第一首詩嗎?孫女可喜歡啦.」女孩閉上眼,動情的吟唱著.「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恍惚中,似是看到老人的嘴角上揚了一下.
夕陽漸漸下沉.遠處,晚霞越發的燦爛了.而近處,紅楓似火;紅楓,勝火.
最美的風景
㈤ 秋天的香山游記250字
那是一個秋天的早晨,我和爸爸媽媽懷著興奮的心情,來到香山公園遊玩。
我們沿著幽靜的小路,來到了「見心齋」。這是群山懷抱中的一座花園。進入紅漆大門,抬頭環視四周,眼前的青山聳入雲端。「快去看金魚!」許多遊客興奮地喊著。我跑過去一看,原來園中有一池碧水,池水清澈見底。一陣風吹來,平靜的池水泛起一圈圈水紋,一圈推著一圈擴大。忽然,一條條金魚搖著尾巴愉快地遊了過來。它們穿著彩色的衣衫,閃耀著奪目的光彩。我們揮手向魚兒告別,又踏上了山間小路。
沿著崎嶇的小路,我們來到了琉璃塔。琉璃塔的造型很奇特:塔是由台基、塔身、塔頂構成的。全塔分為五層,每層四個角,金色的琉璃瓦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啊!多麼美麗的一座塔呀!多麼神奇的一座塔呀!
穿過一片楓樹林,我們又來到了眼鏡湖。眼鏡湖是由 兩個湖、中間一座橋連接成的。兩個湖好似兩片鏡片,中間的橋恰如鼻樑架,真的可以說是巧奪天工了!
一陣秋風吹過,吹走了一身熱氣,心裡感到格外清爽,望著畫一樣的香山,我從心底里贊嘆:秋天的香山真是迷人啊!
㈥ 秋色里的校園游記作文
天繁盛,夏天蔥籠,秋天斑斕,冬天純凈;春的蓬勃,夏的喧鬧,秋的高遠,冬的寧靜;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描繪四季的美文名句,就象變化著的四季,各有美感,魅力無窮。前人之述備矣。我心以為,絢麗四季,秋景最美。
萬物靜觀皆自得。所謂詩情畫意,無非是春夏秋冬,自然美景。只有懂得欣賞的人,才能感悟到它的美妙之處。秋景是最富有詩情畫意的。蔥蘢的樹木,繽飛的花朵,茂密的草叢。繁茂的植物,絢麗的美景,乃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美好世界。實在是令人陶醉其中,讓人流連忘返。林間的小鳥,花叢的蝶蜂,草上的蜻蜓,代表著生命的歡歌。林中聽蟬鳴,池畔賞荷色,湖上泛輕舟,是最美好的享受。迎面吹來一陣涼爽的秋風,那感覺是多麼的愜意,多麼的神奇。秋夜繁星點點,明月高照,燦爛星空,微風佛過,帶給人多少思緒,多少幻想,不由得叫人觸景生情,讓人感慨萬千。吸引著眾多丹青妙手繪出多少美麗的畫卷,更多文人騷客寫出多少動人的詩篇。真可謂美景如詩如畫,令人如痴如醉。
秋景是美麗迷人的,是五彩斑斕的。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帶給人豐收的喜悅。萬物成熟,累累碩果,喜上眉梢,樂在心頭。橘紅滾圓的柿子,掛在樹上;金黃碩大的梨果,結滿枝頭。雪白的棉花像雲海,黃色的玉米堆滿院,鮮紅的辣椒掛窗前,青脆的紅棗綴滿樹。陽煦的陽光,涼爽的清風,滿山層林盡染,大地一派秋景。如此美麗的秋天能不美麗嗎?秋景的美妙之處,不僅可以用眼欣賞,用耳聆聽;還可以用嘴咀嚼,用心感受。要不然人們都說「春花秋實」呢?
秋景的美是一種凄涼的美。秋天是秋風蕭瑟,千樹落葉,萬花凋謝的季節。「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秋」字加上「心」,就成了「愁」。所以秋天總是讓人懷舊,總是充滿愁悵。唐代大文豪劉禹錫有詩曰:「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古典名著《紅樓夢》里也有「己覺秋窗愁不盡,那堪秋雨助凄涼」。果實經歷了風雨,彰顯出本色,完成了使命,帶給人喜悅,卻奉獻了自己。樹葉黃了,楓葉紅了,煞是好看,但秋風微吹,落葉成堆,化作肥料,滋潤樹根;花兒也在最後的瞬間綻放著燦爛,釋放著美麗。等待它的也是一同枯萎,一起凋謝。對於花兒來說,只要能綻放,那怕是短暫的一瞬,也便不負此生了。其實,人的一生不也如此嗎?
世界本不是完美的。不管是春之花,夏之果,秋之實,冬之草。它們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憾。但他們都努力過,奮斗過,堅持過,燦爛過。雖有凄涼,但卻美麗。我一直很喜歡泰戈爾
㈦ 渭河源游記600字
出西安,過寶雞,經天水北上,沿著渭河峽谷尋訪源頭。途經首陽、路園鎮時,北岸還是乾旱荒涼的山原,有遺落的土堡與村莊,唯有川道里的田壟鬱郁蔥蔥。臨近渭源時,地勢平緩起來,山川皆是一派綠色。不遠處,抬眼可以望見藍天下高高聳立的山脈,便是渭河的源頭鳥鼠山了。
山下的一處小村落,田地肥沃,種植有玉米、油菜、土豆、菜蔬和中葯材,長勢良好。詫異於秋天時節麥場上正在積麥秸,像是來路上看見的石窟麥積山的模樣。打問一位開著農用車裝麥子的村婦,原來是在夏天收割時將麥子擱置在了地頭,因忙於秋種,接著經管秋莊稼,到這時候才騰出工夫將麥子顆粒歸倉。麥場上沒有了牲畜拉碌碡碾場的人歡馬叫,用上了電動脫粒機,但翻場曬麥秸、揚場清顆子、積麥秸垛子,仍然可見農耕時代舊景中的親切場面。這情景,在關中平原一帶已經成了往日的記憶。
爬上鳥鼠山的一線天,有鳥雀在空中旋飛,石壁上的洞穴沒有鼠類的動靜。便想,這鳥兒可曾是大禹導渭時的鳥類繁衍的若干代後裔,一直用翅膀把陽光與水聲馱到了現在。遠古的大洪水,迫使鳥鼠同穴,生存了下來。《山海經》有鳥鼠同穴之山。晉代郭璞注為:鳥常在外,鼠常在內,共穴而居,故山以是得名。二物共穴,鼠深而鳥淺,各自生育,不相侵害。看來,孔氏《尚書》及酈道元曰「鳥鼠共為雌雄」,皆誤也。
清泉流淌的一線天,傳說乃大禹使斧頭砍開的,山石峭崖似有斧痕。若用科學方法分析,則是遠古造山運動時岩石碰撞所致。大禹半人半神,另當別論。渭源縣志說:南谷山在縣西十五里紅土庄,渭水發源於此,凡三泉出,向東流。幽暗的一線天外,是開闊的草甸與山巒,品字形的三泉還在數里外的高處。這里,正在修築供遊人跋涉的石板小徑,小溪旁有民工住的簡易帳篷,有兩匹瘦小的騾馬在用心地啃麥草。途中遇到腳夫牽著或吆喝著體形矮小的騾馬,馱著沉重的石板,顛簸著艱難前行。攀援的小徑不時穿過小溪的列石,一路泥濘不堪,空人跋涉尚且疲憊,牲畜非人,負重且有鞭子伺候,難免生出一點憐憫之情。
終於爬到最高處的山埡了,卻不見了溪流蹤影,只聽得嘩啦啦的水聲在四周回響。茂密的灌木掩蓋了溪流,小徑邊點綴著黃的白的紅的紫的野花,平素寂寞開無主,卻不失美麗可愛。在方圓幾十步內外,有吐雲、遺鞭、禹仰三口泉眼,呈品字形,乃渭河源也。石塊圍攏的泉眼,並無泉水突涌,顯然是一處景點而已。遺鞭泉的傳說倒也神奇,說是唐朝李世民遺鞭於此,之後卻在長安的渭河邊撿到了那條鞭子。高處的禹仰泉是一襲瀑布,從天邊的樹叢中懸掛下來,潔白,清亮,在崖下的淺潭中喧響。如若翻過高崖,也就是另一處地域了。遊人駐足於此,也少不了抬頭仰望瀑布,直仰酸了脖子。心想,遠古的大禹也這樣仰望過。
一條河的源頭找到了,了卻了平生一樁心願。而時間的源頭在哪裡?比用斧頭導渭的大禹更早的歷史起點何在?想起來該是多麼遙遠復遙遠。一個人的生命,從肇始到終結,也彷彿一條小溪嗎?人一天天長大,變老,卻回不到出生時的樣子。回頭望望,鄉愁與往事便襲上了心頭。一代一代人,就這樣延續承傳,繼往開來。
有幾聲咩咩的叫聲傳來,像是羊的叫聲,回轉身,對面遠處的草甸子上果然有一群羊。湛藍的天空,白雲浮動,草甸子上的羊群像是雲朵,卻渺小了許多。早先的羌人在這一代放牧,羌與羊近似,如今的牧羊人和羊只,也一定遺傳著先祖的血脈。如同這里的鳥,這里的鼠,這里的草木。也如同渭水,從眼前翻山越嶺流入天水,流過寶雞,流經西安至潼關匯入黃河,盡管沿途接納了多條支流,源頭的根本的最初一滴水,仍在其波濤巨瀾之中閃爍。
另有一說,渭河源頭有三,鳥鼠山龍王溝堖的禹河為北源,豁豁山與駱駝項的清源河為中源,鍬峪河為南源。也罷。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從腳下的土地發芽,這條蜿蜒曲折的綠藤,結出了若干朝代和鄉城以及人與事的果實,在四季更替中循環往復,永無止境。水長流,人常在,多少春夢不過剛剛萌生,而每一天都會是新鮮如初的。日子,源遠流長。
㈧ 秋天的韻味 游記 800字
鷂子的線牽起一片落葉,在空中飄飄灑灑迎來了秋。
秋,似一個頑皮的孩子,一會兒染紅了蘋果,一會兒吹開了菊花,它在田野間追逐,在天空中戲耍,連那秋的落葉也不由自主的在秋風中翩翩起舞。
秋風來了,它擦過田野,拂過樹梢,在人群中穿梭,在樹林間盤旋。它捲起夏日的炎熱,綻放出秋天的清涼,為大地展就了一層金紗。孩子們在秋風中玩耍,秋風拂往了孩子們額頭上的汗珠,帶來一絲秋的清爽。
秋雨來了,瑟瑟的,冰冰的,靜靜的,濃濃的,帶著一絲秋的味道展卷而來。秋雨時而大時而小,像一首歡快的樂曲,所有的物事都沉醉在蒙蒙的秋雨中。那秋蟲的叫叫,像為秋雨伴奏,漸漸地消失在茫茫的秋色中。
秋天的黃昏,冷意點點,秋風卷著落葉在馬路上飛舞。夕陽則好似一個羞紅了臉的姑娘,含情脈脈的看著大地。道路上,層層秋葉展就了一條長長的厚地毯,高高地壘在道路兩旁。
秋已經走遍了全世界,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秋天的音韻不斷在我們耳邊回響。秋風吹開了我們的心田,掠起層層思念;秋葉已成為我們人生道路上閃耀的金紗;秋雨洗刷了過往那苦澀的回憶;讓秋日黃昏那抹嬌艷的夕陽照耀我們明天燦爛輝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