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周朝文化遺址

周朝文化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1-05 03:26:09

㈠ 中國朝代更替的順序是什麼

1、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約公元前1600年(有爭議)

2、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有爭議)

3、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791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6、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7、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8、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9、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10、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11、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16、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

1279年),共計:320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20、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1)周朝文化遺址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朝代名稱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㈡ 廣東省在春秋戰國時期是屬於哪個國家的

百越——中國古代南方越人的總稱。分布在今浙、閩、粵、桂等地,因部落眾多,故總稱百越 。亦指百越居住的地方。也叫「百粵」、「諸越」。

在中國歷史上,整個廣大的江南之地,即所謂「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在秦漢以前都是百越族的居住地,他們所使用的古越語,與中國北方所使用的古漢語也相差極大,彼此不能通話。根據語言學者的研究,在現在漢語七大方言中,北方方言(官北話)可以粗略看成是古漢語數千年來在中國北方發展出來的結果,而其餘六大方言吳語、湘語、贛語、閩語、客家話和粵語,卻是由於歷史上北方居民數度南遷、與南方民族的語言相互影響而逐漸形成的。
越即粵,古代粵、越通用。越族就是生活在長江以南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夏朝稱「於越」;商朝稱「蠻越」或「南越」;周朝稱「揚越」、「荊越」;戰國稱「百越」。宋朝人羅泌的《路史》說:「越裳、駱越、甌越、甌?、甌人、且甌、供人、海陽、目深、扶摧、禽人、蒼吾、蠻揚、揚越、桂國、西甌、損子、產里、海癸、九菌、稽余、仆句、比帶、區吳,所謂百越也。」(摘自黃現璠撰《試論百越和百濮的異同》一文)。
早在商、 周時期,就有被稱之為「越」的古民族(古代中國人泛稱東南方蠻族為「越」,北方蠻族為「胡」),生活在現今中國的東南及南部地區。春秋晚期至戰國前期,越族曾在今江浙一帶建立強大的越國,共傳8代,歷160多年,與當時中原國家會盟,雄視江淮地區,號稱「霸主」(請參見「勾踐」條目;陳國強 2000)。有學者根據《史記》「越王勾踐世家」的描述,認為越族是夏禹的後代。不過,研究百越族的中國學者宋蜀華認為:「勾踐的祖父夫鐔以上至夏少康庶子無余,世系不清楚;夏少康經商至周敬王共60餘代,兩者世系相差近1000年,把越王勾踐說成是夏少康的後裔,實難信服」(引自龔佩華 nd)。此外,宋蜀華也認為夏文化和越文化截然不同,因為:「夏人活動地區從未發現過『印紋陶文化』,而『印紋陶』流行地區也從未發現過『二里頭文化』」。
根據目前考古學的證據,距今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很可能就是古越族所創造出來的文化。河姆渡遺址發現了稻穀、稻草和稻殼的堆積,是當時世界發現最早的稻作文化,後來在黃河流域的裴李崗遺址、賈湖遺址和長江中游流域的彭頭山遺址等地發現了更早的稻作文化。此外,現在的考古學家也普遍認為,廣泛分布於中國南方各地的以幾何印紋陶為主要特徵的文化遺存,可能也是由古越族所創造出來的。
現在居住在中國南方屬於壯侗語系和苗瑤語系的各個民族,不論是在語言上,或者是在文化習俗上,都與古代的百越族有一定程度的淵源關系。此外,也有某些學者認為,在現今中南半島的一些民族,比如說泰國的泰族、寮國的佬族、緬甸的撣族、越南的京族和芒族、甚至屬於南島民族的台灣原住民,也都和百越族有相當程度的密切關聯。
http://ke..com/view/109683.html

㈢ 問 中國歷史上有夏朝嗎 為什麼國際上都不承認有夏

有沒有夏朝,夏朝國都在哪?看看「五子之歌"的產生,就可以明白,夏都在河洛地區的鞏偃一帶。
五子之歌

出自《尚書》中的《夏書》,《尚書》原有一百篇,有些篇都已散失了,但《五子之歌》還在,是其一篇,

《五子之歌》是對中國最早的帝王亡國的嘆息,體現了中國最早、最原始的政治思想,即「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神為本,唐人同穀子據典故也曾改編過《五子之歌》

《史記.夏本紀》;《尚書》典故
大禹的兒子啟作為夏朝君主開啟了「父傳子,家天下」的世襲君主制時代。然而繼承王位的兒子太康,就因為沒有德行,導致老百姓反感。太康貪圖享樂,在外打獵長期不歸,國都被後羿侵佔。太康的五個弟弟和母親被趕到洛河邊,追述大禹的告誡而作《五子之歌》,表達了五個人的悔意。

夏後太康失國,五位公子作五子之歌以示哀悼。

原文

太康屍位,以逸豫滅厥德,黎民咸貳,乃盤游無度,畋於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窮後羿因民弗忍,距於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従,徯於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其一曰:「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予臨兆民,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不亡。」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厎滅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關石和鈞,王府則有。荒墜厥緒,覆宗絕祀!」

其五曰:「嗚乎曷歸?予懷之悲。萬姓仇予,予將疇依?鬱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弗慎厥德,雖悔可追?」

大概意思

一、大禹說過,老百姓可以親近,而不可輕視。人民為國家之本,本固了國家才能安寧。

二、大禹說過,不要貪圖女色,打獵玩樂,嗜酒,豪華的住宅。只要有此一項,就會導致亡國。

三、陶唐氏部落本來有很廣大的土地,因為失德,敗壞綱常,導致滅亡.

四、大禹為後世楷模,治定了法典,因為太康廢棄了典法,導致宗廟祭祀滅絕。

五、我們被後羿逼到洛河對岸,沒有歸宿,嘆息不謹慎的行為,追悔莫及。

譯文

太康處在尊位而不理事,又喜好安樂,喪失君德,眾民都懷著二心;竟至盤樂游獵沒有節制,到洛水的南面打獵,百天還不回來。有窮國的君主羿,因人民不能忍受,在河北抵禦太康,不讓他回國。太康的弟弟五人,侍奉他們的母親跟隨太康,在洛水灣等待他。這時五人都埋怨太康,因此敘述大禹的教導而寫了歌。

其中一首說:「偉大的祖先曾有明訓,人民可以親近而不可看輕;人民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國家就安寧。我看天下的人,愚夫愚婦都能對我取勝。一人多次失誤,考察民怨難道要等它顯明?應當考察它還未形成之時。我治理兆民,恐懼得像用壞索子駕著六匹馬;做君主的人怎麼能不敬不怕?」

其中第二首說:「禹王的教誨這樣昭彰,可你在內迷戀女色,在外游獵翱翔;喜歡喝酒和愛聽音樂,高高建築大殿又雕飾宮牆。這些事只要有一樁,就沒有人不滅亡。」

其中第三首說:「那陶唐氏的堯皇帝,曾經據有冀州這地方。現在廢棄他的治道,紊亂他的政綱。就是自己導致滅亡!」

其中第四首說:「我的輝煌的祖父,是萬國的大君。有典章有法度,傳給他的子孫。征賦和計量平均,王家府庫豐殷。現在廢棄他的傳統,就斷絕祭祀又危及宗親!」

其中第五首說:「唉!哪裡可以回歸?我的心情傷悲!萬姓都仇恨我們,我們將依靠誰?我的心思郁悶,我的顏面慚愧。不願慎行祖德,即使改悔又豈可挽回?」

五子之歌中的五位王子所居的地方為今河南鞏義市花地嘴遺址。[1]

㈣ 慈溪是那個朝代的

不是慈溪,而是慈禧,是清朝的。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後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後,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後(即孝貞)、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後卷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後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後,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㈤ 太原的歷史文化

山西歷史文化脈絡清晰,框架完整;山西文明進程從未間斷,影響深遠。山西歷史從舊石器時代發端,歷經堯舜禹和夏商周
數千年的演進,到晉國和三晉時期已經形成有別於其他地域文化的顯著特徵。秦漢以來,山西歷史文化更加多姿多彩,燦爛輝煌

。山西歷史文化的完整性、先進性和藝術性,對中華民族的形成發揮了重要作用,對華夏五千年文明產生了巨大影響,也使山西

成為地方文化特色最濃厚的地區之一。

山西是華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區域之一。史書中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指的就是上古虞舜時代的山西南部。在中國本土發

生的文明中,從堯舜禹到夏商周,山西地區的文化傳承從未間斷。

自古以來,山西就是中原華夏族與北方各民族文化交匯的天然通道,是中原農耕經濟與北方游牧經濟沖撞對接的前沿陣地。

上古時期,中原各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不斷增強,使得北方各民族逐漸融合於華夏族,接受了較為先進的華夏文化。到春秋後期

,雙方的界限幾近消失。在明清時期的五個多世紀里,山西商人從鹽業起步,發展到棉、布、糧、油、茶、葯材、皮毛、金融等

各個行業,並把商貿活動由故里擴展到全國各地,甚至遠及今天的蒙古共和國、俄羅斯、朝鮮、日本等國。晉商的魄力之大、足

跡之遠、財富之巨,讓世人認同了「無西不成商」的歷史事實。

山西地區的歷史演進,聯系貫通了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留下的3.5萬處文物古跡,國保單位119處,居全國第一。因此,

山西最有資格成為世人了解和欣賞華夏文明的「主題公園」。

山西歷史文化具有不斷變革和進步的鮮明特色,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山西歷史文化的發展證明,社會的變革和進步,既以

先進思想為依據,又是新思想的搖籃。

春秋戰國時期,山西成為戰國法家、縱橫家、名辯家和兵家的發源地,也是先秦早期儒家的重要支脈,由此形成蔚為大觀的

三晉儒學。這些進步思潮同處於百家爭鳴的時代,不僅有相互的砥礪和激盪,也有相互的補充和促進,共同創造了具有進步特色

的三晉文化。

在距今兩三萬年前的朔州峙峪文化遺存中,發現了數百件表面刻有人工痕跡的骨片,說明峙峪人可能開始了原始的雕刻藝術

。從舊石器向新石器過渡時期的吉縣柿子灘遺址上,有兩處岩畫被視為人類最早的藝術珍品。距今四五千年的陶寺遺址中,出土

了屬於早期夏文化的鼓和磬,太原義井出土的一音孔和二音孔陶塤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樂器。晉國大音樂家師曠以琴技和音律聞名

,趙國人荀子則創立了藝術理論。離石的漢畫像石,蒲津渡的唐朝黃河鐵牛,元代晉南雜劇,都表明山西在人類文明演進中一直

位居世界東方藝術苑林的前列。在眾多的藝術門類中,山西古建築及其依託古建而留存的壁畫、雕塑和石窟藝術,古城和民居建

築藝術,成就更為突出,特色更加鮮明。

㈥ 炭河古城的門票

宋城炭河古城:因炭河裡遺址而來,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為中國首個周文化主題公園。周朝是華夏文明的源頭及鼎盛時期,創造過輝煌燦爛的文化奇觀,所在地寧鄉被稱為「南中國青銅器之鄉」,曾出土過四羊方尊、人面方鼎等國之重器,還是中國禮樂文化的中心,其周文化基因世代傳承,影響至今。
景區既有簡朴庄嚴的宮殿廟宇,又有喧嘩熱鬧的市井老街,處處編鍾古樂、詩禮周風,彷彿三千年前的時光再次復活,無不傳遞著來自遙遠年代的文明氣息。
西周王宮、古城牆、兵事殿、六藝之教、後宮等周文化風情神奇再現,活著的西周市井圖、姜太公呼風喚雨法術館、妲己幽魂鬼屋、太子陰魂聽音室等高科技體驗項目驚喜連連,大型歌舞《炭河千古情》、《妲己魅惑》、《褒姒沐浴》、《綵樓拋綉球》等演藝秀好戲連台,更有酒池肉林、烽火戲諸侯等互動游樂妙趣橫生,以偉大的想像力和宏大敘事的方式,再現寧鄉青銅時代鮮活的生產與生活空間、帝王與平民場景。
宋城炭河古城,尋一段浪漫邂逅,赴一次三千年的約定。
中文名稱
炭河古城
外文名稱
Carbon river ancient city
地理位置
湖南省寧鄉縣黃材鎮
氣候類型
亞熱帶
佔地面積
在建
景點級別
末知
門票價格
末定
著名景點
炭河裡遺址;中國青銅器博物館,宋城炭河千古情,西周作坊等

㈦ 江西境內所發現的西周時期的文化遺址有哪些

富庶的臨川號稱「贛撫糧倉」,有著舉世公認的燦爛古代文化,自古就有「才子之鄉」、「文化之邦」的美譽。臨川的文明與中華民族的文明同步。臨川酒廠出土的石斧石刀,證實新石器時代,臨川就有先民居住。到了堯舜時期,臨川先民與洪水進行了頑強的斗爭。臨川酒廠西邊17公里處三橋鄉的堯山,就是堯時先民的避水處。到了三千年前西周時期,臨川酒廠附近聚集了大量居民,在臨川酒廠東邊和南邊丘崗上,發現了西周時期文化遺址11處,西邊的樂家寨有西周時期文化遺址7處。遺址中發掘大量的生活用具,紅陶、硬陶、罐壇、扁型器腳等。在臨川酒廠西南1.5公里宜黃河西岸發現的羅家寨遺址,是戰國時期的一座城址,城址面積為13310平方米,城內發掘出大量陶罐,並有盂、罍、盤、鼎、餖等。罍是盛酒的器具,而鼎,則是可以用來釀酒的工具。由此證實,早在2500年前的戰國時期,臨川就有釀酒工藝。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