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西遊記真假美猴王劇本

西遊記真假美猴王劇本

發布時間: 2021-01-05 06:10:14

❶ 西游記真假美猴王 故事情節

《西遊記》真假美猴王故事情節:孫悟空為保護唐僧,明察秋毫,殺死賊寇,被唐僧視為不仁不義之徒,沙僧、豬八戒苦勸不聽,唐僧把悟空趕走。悟空去找觀音菩薩,而這時六耳獼猴變成的假悟空襲擊了唐僧,並奪走了行李。

唐僧醒了,開始恨悟空,沙僧去找悟空,到了水簾洞,看見假悟空變出了師徒四人准備取經,沙僧打死假沙僧,原來是只猴子。沙僧打不過假悟空,便去找觀音。看見了悟空,沙僧就打真悟空。菩薩命二人前去,真悟空看到假悟空,勃然大怒,二猴交戰,不分勝負。後來到了閻王殿、天庭、南海,皆不能認出。

找到了如來佛祖,如來佛祖用一隻金碗扣住六耳獼猴,悟空怒發,打死六耳獼猴,至此六耳獼猴絕種。觀音求情,唐僧感到後悔,收回了悟空。


(1)西遊記真假美猴王劇本擴展閱讀: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譯為西文,《西遊記》漸漸傳入歐美,被譯為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斯(斯瓦西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語言。

❷ 西遊記真假美猴王的原文

孫悟空打死強盜,被唐僧趕回花果山(猴子自己來到了觀音處尋回理),在這期間答一個六耳獼猴冒充悟空打傷唐僧,搶走包裹。真悟空與之交戰難分勝負,無人能分出真假,直到如來佛祖處,才得以辨明,後來六耳獼猴被孫悟空打死,完了!

❸ 西遊記中 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梗概

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梗概:真悟空身邊蹦出個假悟空,假悟空道行甚高,把真悟空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模仿得惟妙惟肖,旁人難分彼此。於是二人來到唐僧面前,唐僧看看這個悟空,分明是自己的徒兒;看看那一個,分明也是。

不知如何是好,生怕認錯了徒弟,雙手合十,無能為力。二人又相求於觀音,觀音看二人都像是自己苦心扶植的那個悟空,一時沒了主意,揮揮手,愛莫能助。二人又來到地藏菩薩殿下,菩薩有一神物喚作地聽,能辨世間萬物,可是地聽伏耳貼地聽完之後卻搖了搖頭。最後二人還是來到了如來佛祖面前,如來眨一眨眼就辨出了真偽。

(3)西遊記真假美猴王劇本擴展閱讀:

一直以來,眾說紛紜,西遊記小說中的真假美猴王到底哪個是真哪個是假,一直沒有定論,學者專家各說各話。而現今國內電影市場,西遊記題材的每一部院線電影都得到了很不錯的票房,而西遊記小說中的真假美猴王又是整部小說中最具懸念的情節,到底誰真誰假,也許這一部電影會挑起國產大片的另一波高潮。

❹ 西遊記 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情節 100字

主要內容:

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攔路強盜,再次把他攆走。悟空恐小猴們嘲笑,便去觀音那了。卻說六耳獼猴精趁機變作悟空模樣,打傷了唐僧,搶走行李關文,又把小妖變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樣,欲上西天騙取真經。

沙僧去求觀音菩薩,於是悟空跟沙僧回去驗真。誰知真假悟空實在難辨,六耳獼猴自恃有一身通天的本領,一而再、再而三地與孫悟空掀起了一場場惡斗,兩個猴子都使出了看家本領和渾身的解數,一直打上了凌霄寶殿,玉皇大帝令他們二人停止。

但六耳獼猴竟然不服從玉帝的命令,鬧得玉帝也無可奈何。真假美猴王一直廝打到靈山,要讓如來佛辨個真偽,說出是非。在佛法無邊的如來面前,六耳獼猴最終鬧了個原形畢露,自食惡果。悟空氣憤不過,將其打死。悟空也回到唐僧身邊。

(4)西遊記真假美猴王劇本擴展閱讀:

假猴王冒充真猴王內容節選:

1、《西遊記》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訴苦 假猴王水簾洞謄文

悟空去見觀音被留。假悟空打倒唐僧,搶去包袱。在花果山念包袱內的文牒,並聲言自己將去西天取經,沙僧見了,去南海拜見觀音。忽見悟空在旁,於是掣杖便打,菩薩喝道:「悟凈不要動手,有甚事先與我說。」

沙僧道:「見如今水簾洞有一個孫行者,怎敢欺誑?」菩薩道:「既如此,你休發急,教悟空與你同去花果山看看。是真難滅,是假易除,到那裡自見分曉。」這大聖聞言,即與沙僧辭了菩薩。這一去,到那花果山前分皂白,水簾洞口辨真邪。

2、如來識別假行者真身,第五十八回 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

如來笑雲:「大眾休言,妖精未走,見在我這缽盂之下。」大眾一發上前,把缽盂揭起,果然見了本象,是一個六耳獼猴。孫大聖忍不住,輪起鐵棒,劈頭一下打死,至今絕此一種。如來不忍,道聲:「善哉,善哉!『』

大聖道:「如來不該慈憫他,他打傷我師父,搶奪我包袱,依律問他個得財傷人,白晝搶奪,也該個斬罪哩!」如來道:「你自快去保護唐僧來此求經罷。」大聖叩頭謝道:「上告如來得知,那師父定是不要我,我此去,若不收留,卻不又勞一番神思!

望如來方便,把松箍兒咒念一念,褪下這個金箍,交還如來,放我還俗去罷。」如來道:「你休亂想,切莫放刁。我教觀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護他去,那時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台。

孫悟空介紹:

孫悟空是中國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的著作《西遊記》中的人物之一。孫悟空,諢名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豬八戒、沙僧的大師兄。會七十二變、騰雲駕霧。有一雙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的偽裝;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隨心變化。

他占花果山為王,自稱齊天大聖,與如來佛祖鬥法,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後經觀世音菩薩點化,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成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代表了古代中國人善良、正義不阿的情懷和追求。後經觀音點化,被唐僧救出,法號行者。

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艱難困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得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忠誠、嫉惡如仇,在民間文化中代表了機智、勇敢。自唐代出現西遊傳說,一直延續至明清,明代出現這些傳說的集大成本《西遊記》。

❺ 西遊記 真假美猴王 主要內容

孫悟空打殺強盜,被唐僧趕回花果山,六耳獼猴假冒悟空,打傷唐僧,搶走行李,沙僧從觀音處找來悟空,這位假孫悟空的實力和真孫悟空一般無二,大戰孫悟空,鬧到上天入地下海。

在唐僧那:念緊箍咒,兩個都喊疼,自然看不出哪個真假; 到天宮:拖塔天王拿照妖鏡照,也看不出; 又到觀音那:觀音也看不出。最後到幽冥處閻羅那,經「諦聽」聽過之後,「諦聽」卻說:「我看出來了,卻不敢說」 。最後還是如來老佛爺道出六耳真身並用金缽盂罩住,才被孫悟空一棍子打死,師徒團聚。

(5)西遊記真假美猴王劇本擴展閱讀

該劇講述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輔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經,師徒四人一路搶灘涉險,降妖伏怪,歷經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修正果的故事。

《西遊記》於1982年7月3日開機,同年10月1日首播試集《除妖烏雞國》。1986年春節在央視首播前11集,1988年25集播出。緬語配音版《西遊記》開播儀式於2019年9月14日在緬甸仰光舉行,將於近期在當地電視台播出。

1986年春節一經播出,轟動全國,老少皆宜,獲得了極高評價,造就了89.4%的收視率神話,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依然百看不厭,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

❻ 真假美猴王原版劇本

《西遊記》中有一段真假美猴王的戲。過了西涼女國,師徒路遇強人,悟空打數人,唐僧嫌悟空殺戳過多,隨念緊箍咒,趕走悟空,六耳彌猴趁機鑽了空子。 後來如來佛祖收了六耳彌猴,觀音菩薩批評唐僧和悟空,只因師徒之間存有間隙,才使他人鑽了空子。 如今的社會,溝通已經越來越重要,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上,有效的溝通能讓大家彼此了解,消除隔閡,互相幫助,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生活和工作。今天主要講講工作方面的溝通。 很多初入職場的人,有些羞於和別人溝通,遇到困難或是心裏面有些想法,總是自己想著,不太和老員工或是上司溝通,導致老員工或是上司以為新人的工作態度有問題,不歡而散。 我總結起來新人羞於溝通主要有以下兩點心態: 一、對老員工的畏懼心理。有的新人看了電視或是看書,自己心中有一個想法,到了工作單位,人際關系比較復雜,老員工會很嚴厲,那麼自己還是別跟老員工溝通,能想通的就自己想,想不通哪怕問自己同學。 二、自尊心比較強,怕自己偶爾暴露出來的一些缺點被人看不起。因此遇事同樣自己扛著,不會找老員工或者上司進行溝通。 其實初入職場的新員工,自立自強很重要,但是若太過於自立自強,以至過猶不及,給別人以自負或是格格不入的錯覺,不利於以後職場的發展。 我們可以開誠布公的將我們的想法、自己的疑惑或是暫時遇到的困難在合適的機會向我們的上司或是老員工請教,有時可以單獨約出時間交流,有時可以利用午餐或是下班時間找大家聊聊,當然,聊之後我們應該有所收獲,這樣效果才更好。在自已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學會高效的溝通,這樣,願大家的職場之路越走越寬!

❼ 西遊記真假美猴王故事400字左右

一天中午,悟空化齋還未回來,八戒肚子餓了拿馬出氣。突然出現了強盜,悟空趕回來了,說這是強盜不是妖怪,他就變了一堆錢財引強盜過來,一棒子打死了他們。

唐僧看到悟空又打死了人,就生氣的念起緊箍咒,悟空疼得受不了,唐僧又一次趕悟空走。悟空怎麼求唐僧,唐僧就是不肯原諒他,於是悟空就去南海找觀音菩薩幫忙。觀音菩薩讓他在南海待幾天再回去,到時候唐僧的氣就會消了。

第二天,唐僧叫豬八戒和沙僧去找食物。悟空就來給唐僧送水,唐僧仍然叫他走,他說唐僧不識抬舉,打了唐僧,搶了包袱走了。唐僧等八戒和沙僧回來後才醒,八戒說要去找悟空算賬,唐僧就說讓沙僧去要回包袱就行了。

沙僧在觀音菩薩那裡看到了悟空,想著他倒是惡人先告狀了,於是就打了起來。菩薩叫他們不要打了,叫他們去花果山看看就明白了。途中悟空說沙僧一向都很講理的,怎麼這次不講理,沙僧還說是誰不講道理呢。

他們來到花果山又看到了悟空,這下好了,兩個悟空,雙方都指責對方是冒充的,打了起來,於是他們去了菩薩那裡分辨。沙僧拿了包袱回去就告訴唐僧之前打他的是妖精,不是悟空。南海上空兩個悟空在打鬥,這位假孫悟空,實力和真孫悟空一般無二,大戰孫悟空,鬧到上天入地下海。

在唐僧那:念緊箍咒,兩個都喊疼,自然看不出哪個真假;到天宮:拖塔天王拿照妖鏡照,也看不出;又到觀音那:觀音也看不出;到幽冥處閻羅那,經「諦聽」聽過之後,「諦聽」卻說:「我聽出來了,卻不敢說」;最後還是如來老佛爺道出六耳真身並用金缽盂罩住,才被孫悟空一棍子打死。

(7)西遊記真假美猴王劇本擴展閱讀:


真假美猴王出自西遊記第五十七回,全名叫:「真行者珞珈山訴苦 假猴王水簾洞譽文」。

故事中唐僧不能認出哪個是與他朝夕相處的徒兒,觀音心心念念栽培悟空,地藏菩薩與悟空私交不淺,他們都有所偏向,有所顧忌,生怕認錯了害了真悟空,也就影響了正確的認識和判斷力。如來能分辨清楚,毫不含糊,可是如來不是人,他是佛,無愛無憎,不存在感情親疏的問題。

作為人,在情感上有親有疏在所難免。不能否認,在很多時候,對於一個人的愛憎經常左右著我們的判斷力。我們雖然難以做到如來的毫不偏差,無愛無憎,但我們要盡量做到如何把這種影響降到最低,盡量客觀地去看待事物和判斷問題。

❽ 西遊記真假美猴王的原文

原文內容:

唐僧師徒四人來到西涼女國,女王見唐僧俊美,要以身相許。悟空用計穩住女王,乘機賺得通關牒文,四人逃離。六耳獼猴假扮悟空想去取經,修成正果。

六耳獼猴故意在唐僧面前打死人,讓唐僧將悟空趕走。當到了一個山洞,唐僧讓徒弟在洞外等著,過了一會悟空看師傅沒出來便變成和尚進去,看見有強盜把師傅抓起來了,於是把金箍棒變大壓死了強盜。

唐僧看見孫悟空又殺了人,一心向惡,無心向善,要將孫悟空趕走。孫悟空遭此冤枉後,忠心改。為保唐僧去西天取經,他不得不去南海普陀,求助於觀音菩薩。

兩個猴子都使出了看家本領和渾身的解數,一直打上了凌霄寶殿,玉皇大帝令他們二人停止,但六耳獼猴竟然不服從玉帝的命令,鬧得玉帝也無可奈何。真假美猴王一直廝打到靈山,要讓如來佛辨個真偽,說出是非。在佛法無邊的如來面前,六耳獼猴最終鬧了個原形畢露,自食惡果。





(8)西遊記真假美猴王劇本擴展閱讀

在吳承恩的百回本中,大鬧天宮的結局雖然是悲劇性的,叛逆者的英雄形象卻創造得富有無限的生氣。相形之下,天宮統治者色厲內荏,可笑可憎。他們對孫悟空使用了各式各樣的陰謀詭計。孫悟空被鎮壓在五行山下,讀者一點也不覺得他「罪有應得」,相反地,對他十分同情,為之慨嘆。

作者在這個故事裡所表現的反抗思想是當時的進步思想。它使得這七回成為《西遊記》的一個精華部分,給全書增加了不少的光輝。七回以後,寫如來說法、觀音奉旨、唐僧出世、魏徵斬龍、太宗入冥,這都是取經故事的前奏,它們主要是起情節上的組織作用,本身並沒有什麼深刻的思想意義。

從第十三回起才正式開始西天取經的故事,它是全書的主體,作者一共花了八十七回的浩大篇幅。它在故事上和前七回的連接是描寫孫悟空被征服後的遭遇。他皈依了佛法,保唐僧取經,依舊以頑強勇敢的姿態出現,機警地應付路上的一切事變。

它和前七回也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轉人了另一個故事,所描寫的是取經者和阻撓取經者之間的斗爭,唐僧師徒四眾和各式各樣的妖魔之間的斗爭。取經在這里被當作一項了不起的事業,主人公為它經歷千辛萬苦,進行始終不懈的斗爭。

❾ 西遊記真假美猴王 故事情節

孫悟空打死強盜,被唐僧趕回花果山(猴子自己來到了觀音處尋理),在這期間一個六耳獼猴冒充悟空打傷唐僧,搶走包裹。真悟空與之交戰難分勝負,無人能分出真假,直到如來佛祖處,才得以辨明,後來六耳獼猴被孫悟空打死,完了!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