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南古城遺址
❶ 消失的城堡----樓蘭古國
樓蘭古城四周的牆垣,多處已經坍塌,只剩下斷斷續續的牆垣孤伶伶地站立著。城區呈正方形,面積約十萬平方米。樓蘭遺址全景曠古凝重,城內破敗的建築遺跡了無生機,顯得格外蒼涼、悲壯。
俯瞰樓蘭古城,城中東北角有一座烽燧,雖然經過歷代不同時期的補修,但依然從它身上可以看出最早漢代建築的風格。 烽燧的西南是「三間房」遺址。這座100平方米的房屋,建築在一塊高台上,三間房正中的一間要比東西兩間顯得寬大。本世紀初,斯文.赫定曾在東面一間房內發掘出大量的文書簡。從三間房西廂房殘存的大木框架推測,這里昔日曾是城中屯田官署所在地。繼續向西,是一處大宅院。院內,南北各有三間橫向排列的房屋。在古城,這座院落建築也是比較排場的。相形之下,大宅院南面的房舍多數是單間,矮小、散雜而破敗不堪。如果根據出土文書推測三間房毗鄰的框架結構房屋是樓蘭古城的官署遺跡。
樓蘭古城曾經是人們生息繁衍的樂園。它身邊有煙波浩淼的羅布泊,它門前環繞著清澈的河流,人們在碧波上泛舟捕魚,在茂密的胡楊林里狩獵,人們沐浴著大自然的恩賜。據《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後,盡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嘗試,但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了。
編輯本段樓蘭消失之謎
1900年3月,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沿塔里木河向東,到達孔雀河下游,想尋找行蹤不定的羅布泊。3月27日,探險隊到達了一個土崗。這時,糟糕的事情發生了,斯文·赫定發現他們帶來的水泄漏了許多。在乾旱的沙漠中,沒有水就等於死亡。他們於是去尋找水源,令人難以置信的一幕發生了,一座古城出現在他們的眼前:有城牆,有街道,有房屋,甚至還有烽火台。
斯文·赫定在這里發掘了大量文物,包括錢幣、絲織品、糧食、陶器、36張寫有漢字的紙片、120片竹簡和幾支毛筆……
斯文·赫定回國後,把文物交給德國的希姆萊鑒定。經鑒定,這座古城主是赫赫有名的古國樓蘭,整個世界震驚了,隨後,許多國家的探險隊隨之而來…… 經歷史學家和文物學家長期不懈的努力,樓蘭古國神秘的面紗被撩開了一角。
1979年,新疆考古研究所組織了樓蘭考古隊,開始對樓蘭古城古道進行調查、考察。在通向樓蘭道路的孔雀河下游,考古隊發現了大批的古墓。其中幾座墓葬外表奇特而壯觀:圍繞墓穴是一層套一層共七層由細而粗的圓木,圈外又有呈放射狀四面展開的列木。整個外形像一個大太陽,不由得讓人產生各種神秘的聯想。它的含義究竟如何,目前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說法一:樓蘭消失於戰爭。公元五世紀後,樓蘭王國開始衰弱,北方強國入侵,樓蘭城破,後被遺棄。
說法二:樓蘭衰敗於乾旱、缺水,生態惡化,上遊河水被截斷後改道,人們不得不離開樓蘭。樓蘭曾頒布過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環境保護法律。
說法三: 樓蘭的消失與羅布泊的南北游移有關。 斯文·赫定認為,羅布泊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歐洲人種部落生活在樓蘭地區,1500多年前樓蘭再次進入繁榮時代,這都和羅布泊游移有直接關系。
說法四:樓蘭消失與絲綢之路北道的開辟有關。經過哈密(伊吾)、吐魯番的絲綢之路北道開通後,經過樓蘭的絲綢之路沙漠古道被廢棄,樓蘭也隨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輝。
說法五:樓蘭被瘟疫疾病毀滅。一場從外地傳來的瘟疫,奪去了樓蘭城內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僥倖存活的人紛紛逃離樓蘭,遠避他鄉。
說法六:樓蘭被生物入侵打敗。一種從兩河流域傳入的螻蛄昆蟲,在樓蘭沒有天敵,生活在土中,能以樓蘭地區的白膏泥土為生,成群結隊地進入居民屋中,人們無法消滅它們,只得棄城而去。
編輯本段歷史上的樓蘭古國
據《史記·大宛列傳》和《漢書·西域傳》記載,早在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國」。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
中國魏晉及前涼時期西域長史治所。位於新疆羅布泊西北。因遺址中出土的漢文文書上,用「樓蘭」佉盧文對音為「庫羅來那」稱呼該城而得名。20世紀初,英國人斯坦因等曾多次來此盜掘。50年代後,中國學者進行了調查和發掘。
樓蘭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公元前後與漢朝關系密切。古代樓蘭的記載以《漢書·西域傳》、法顯還有玄奘的記錄為基礎。《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法顯謂:「其地崎嶇薄瘠。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毯褐為異。其國王奉法。可有四千餘僧,悉小乘學。」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極其簡單的記述:「從此東北行千餘里,至納縛波故國,即樓蘭地也。」
漢時的樓蘭國,有時成為匈奴的耳目,有時歸附於漢,玩弄著兩面派的政策,介於漢和匈奴兩大勢力之間,巧妙地維持著其政治生命。由於樓蘭地處漢與西域諸國交通要沖,漢不能越過這一地區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樓蘭的力量也不能威脅漢王朝,漢和匈奴對樓蘭都盡力實行懷柔政策。
漢武帝派博望侯張騫出使大月氏,締結攻守同盟失敗。此後派遣大軍討伐遠方的大宛國,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諸國。這些使者通過樓蘭的時候,樓蘭由於不堪沉重的負擔,以至殺戮使者。漢武帝終於派兵討伐樓蘭,結果作為降服的證據樓蘭王子被送至漢王朝作人質。樓蘭同時也向匈奴送去一個王子,表示在匈奴、漢之間嚴守中立。此後,漢遠征軍攻打匈奴一個屬國時,樓蘭王通匈奴,在國內屯駐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漢朝廷。漢武帝再次派兵討伐樓蘭,直逼首府扦泥城,樓蘭王大恐,立刻打開城門謝罪,武帝要其監視匈奴的動靜。公元前92年樓蘭王死去,招在漢朝作人質的王子回去繼位,王子非常悲痛,不願輕易回國,由其弟繼承了王位。新王時間不長死去,匈奴趁這個機會以昔日在自己國家作人質的前國王的長子繼承了王位,漢武帝聽到這個消息後大吃一驚,迅速派使者前往勸誘新立國王至漢朝廷,欲扣作人質,未能成功。此後二三年間,漢與匈奴沒有發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樓蘭國境接近玉門關,漢使者經常通過這個關門前往西域諸國,要經過樓蘭境內名為白龍堆的沙漠,沙漠中經常有風,將流沙捲入空中形狀如龍,迷失行人,漢朝不斷命令樓蘭王國提供向導和飲用水,因漢使屢次虐待向導,樓蘭拒絕服從其命令,兩者之間關系惡化。漢武帝最終派刺客暗殺了新國王。為在漢朝廷作人質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樓蘭繼承王位。但是國王戰戰兢兢害怕遭遇暗殺。漢武帝在保護國王的名義下派部隊駐屯樓蘭境內,從而為討伐匈奴和西域諸國獲得了主動權。以上是漢武帝時與樓蘭的關系,此後漢王朝勢力衰弱,樓蘭再次背叛
樓蘭古城之謎
到新疆,對一個探險旅遊者來說,有一處地方是充滿吸引力的。這個被稱為「沙漠中的龐貝」的神秘古城,就是西域古國樓蘭。
古樓蘭位於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羅布泊西岸,是新疆最荒涼的地區之一。這里悠久的歷史、天方夜譚似的傳說故事是多麼令人神往;它那神秘地在地球上消失,又意外地出現,引起多少人的興趣——許多中外遊人和探險家都不辭辛勞地沿著絲綢之路向西進發,去目睹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古樓蘭。1979年1月,我國已故科學家彭加木就曾從孔雀河北岸出發,徒步穿過荒漠到達樓蘭遺址考察。
樓蘭在歷史上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樞紐,中西方貿易的一個重要中心。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記載:「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這是文獻上第一次記載樓蘭城。西漢時,樓蘭的人口總共有1萬4千多人,商旅雲集,市場熱鬧,還有整齊的街道,雄壯的佛寺、寶塔。然而當時匈奴勢力強大,樓蘭一度被他們所控制,他們攻殺漢朝使者,劫掠商人。漢武帝曾發兵破之,俘虜樓蘭王,迫其附漢。但是樓蘭又聽從匈奴的反間之計,屢次攔殺漢朝官吏,漢昭帝元鳳四年(公元前77前,大將軍霍光派遣傅介子領幾名勇士前往樓蘭,設計殺死了樓蘭王嘗歸,立嘗歸的弟弟為王,並改國名為鄯善,將都城南遷。但是漢朝並有放鬆對樓蘭的管理,「設都護、置軍候、開井渠、屯田積谷」,樓蘭仍很興旺。
東晉後,中原群雄割據,混戰不休,無暇顧西域,樓蘭逐漸與中原失去聯系。到了唐代,中原地區強盛,唐朝與吐蕃又在樓蘭多次兵戎相見。「王月天山雪,天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抑玉鞍,原將腰下劍,直為較樓蘭。」(李白《塞下曲》)。「清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可見,樓蘭在唐朝還是邊隆重鎮。然而,不知在什麼年代,這個繁榮一時的城鎮神秘地消失了。樓蘭古國究竟在何方呢?成了人們猜了若干世紀的不解之謎。
1900年3月,著名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帶領一支探險隊到新疆探險,他們在沙漠中艱難行進。我國維吾爾族人愛克迪在返回原路尋找丟失的鐵斧,遇到了沙漠狂風,意外地發現沙子下面一座古代的城堡。他把這發現告訴了斯文赫定。第二年斯文赫定抵達這神秘城堡,發掘不少文物,經研究後斷定,這座古城就是消失多時古樓蘭城。
樓蘭城的再現,引得各國探險家爭相前往探險覓寶。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美國人亨遷頓、日本人桔瑞超先後抵達這座「有高度文化的古城遺址」,掠走了一批重要文物。
樓蘭城從沙丘下被人發現了,但一個更大的謎困惑著探險家們:繁華多時的樓蘭城為什麼銷聲匿跡,綠洲變成沙漠、戈壁,沙進城埋呢?
1878年,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考察了羅布泊,發現中國地圖上標出的羅布泊的位置是錯誤的,它不是在庫魯克塔格山南麓,而是在阿爾金山山麓。當年普爾熱瓦爾斯基曾洗過澡的羅布泊湖水漣漪,野鳥成群,而今卻成了一片荒漠、鹽澤。也就是說,羅布泊是個移動性的湖泊,它實際的位置在地圖位置以南2度緯度的地方。
普爾熱瓦爾斯基部分解開了這個謎。1979年和1980年,新疆科學工作者對它進行了幾次詳細考察,終於揭開了這個被風沙湮沒1600多年的「沙中龐貝」之謎,使人看到了它的本來面目——
樓蘭古城的確切地理位置在東經89度55分22秒,北緯40度29分55秒。它佔地面積為10萬8千多平方米。城東、城西殘留的城牆,高約4米,寬約8米。城牆用黃土夯築;居民區院牆,是將蘆葦紮成束或把柳條編織起來,抹上的粘土。全是木造房屋,胡楊木的柱子,房屋的門、窗仍清晰可辯;城中心有唯一的土建築,牆厚1.1米,殘高2米,座北朝南,似為古樓蘭統治者的住所;城東的土丘原是居民們拜佛的佛塔。
羅布泊怎會游移呢?科學家們認為,除了地殼活動的因素外,最大的原因是河床中堆積了大量的泥沙而造成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中的泥沙匯聚在羅布泊的河口,日久月長,泥沙越積越多,淤塞了河道,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便另覓新道,流向低窪處,形成新湖。而舊湖在炎熱的氣候中,逐漸蒸發,成為沙漠,水是樓蘭城的萬物生命之源。羅布泊湖水的北移,使樓蘭城水原枯渴,樹木枯死,市民皆棄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風暴中,樓蘭終於被沙丘湮沒了。
樓蘭的消失跟人們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也有關系。樓蘭地處絲綢之路的要沖,漢、匈奴及其他游牧國家,經常在樓蘭國土上挑起戰爭;為了本國的利益過度墾種,使水利設施、良好的植被受到嚴重破壞:「公元三世紀後,流入羅布泊的塔里木河下遊河床被風沙淤塞,在今尉犁東南改道南流,」致使樓蘭「城郭巋然,人煙斷絕」、「國久空曠,城皆荒蕪。」
編輯本段樓蘭古國遺址
1、樓蘭古城
(1)官衙
「三間房」是並排的三間房子,是樓蘭城中兩座土坯建築之一,是城中規格最高的建築,可能是當時的官衙。自從斯文·赫定發現樓蘭古城並在三間房的牆角下發掘出大量珍貴的文書以後,來自日本的橘瑞超、英國的斯坦英都曾在這里大肆挖掘,並將文物帶運出國。這些文物後來被博物館收藏,由專家進行研究,並在國際上興起了『樓蘭學』的熱潮。」
(2)民居
由紅柳、蘆葦搭建而成,如今屋頂、四壁不存,但從殘留的牆根可以看出當時的布局。
(3)佛塔
大約10米高的佛塔,是樓蘭城中最高的建築。
2、海頭古城
1988年自治區文化廳文物處組織的羅布泊文物隊伍在部隊的配合協助下,經過32天的奮戰,在樓蘭古城西南找到了「海頭」(被斯坦因編號為lk古城)等兩座古城並測繪了國內第一張該兩座古城的地形圖,採集了一批珍貴文物標本,進一步填補了羅布泊地區考古的空白。
3、米蘭遺址
是一個面積廣大的區域,遺址中主要包括米蘭城郭、兩座佛寺及墓地。在沿城牆、佛寺的牆基處,東一個西一個刨挖的大坑隨處可見。米蘭,屬古樓蘭國的地域,中國漢代曾在這里屯田,一種有爭議的說法認為這里是樓蘭國遷都後的新國都。這里曾發現過「印度文化特徵的絕妙壁畫」——帶翼天使,以及公元8-9世紀的吐蕃藏文木牘;這里是揭示樓蘭古國神秘興衰的重要史跡,是佛教東傳由新疆進入內地的重要地域,也是史記中少見的吐蕃與西域交流的證明。
4、瓦石峽古城
5、小河墓地
1934年5月,一支探險隊在樓蘭庫姆河邊紮下營地。他們要尋找隱藏在庫姆河流域的一個「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地。
兩個月中,羅布「獵駝人」奧爾得克等人一次次搜尋都勞而無功。就連奧爾得克本人都猜測,古墓已讓十幾年間新形成的河湖水域給淹沒了,或者是被某次強烈的黑風暴重新埋葬了。月底,探險隊向更靠近羅布荒原西南的綠洲帶挺進。
不久,他們發現了一條流向東南的河流。它有20米寬,總長約120公里,水流遲滯,一串串小湖沼被蘆葦、紅柳環繞。它是庫姆河復甦後出現的新河,歷史不足10年。在他們沿這條河流進入沙漠前,臨時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小河」。「小河」東岸4-5公里,有一個渾圓的小山丘。遠遠看去山丘頂部有一片密密的枯立木,高4-5米。奇怪的是,枯立木的株距極近,一株連著一株,互相支撐著。
山丘上,遍地都是木乃伊、骷髏、被支解的軀體、隨時絆腿的巨大木板和厚毛織物碎片。在一船形木棺中,有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屍。打開棺木,嚴密的裹屍布一碰就風化成粉末了。揭開覆蓋在面部的朽布,一個年輕美麗的姑娘,雙目緊閉,嘴角微翹,就像著了魔法剛剛睡去,臉上浮現著神秘會心的微笑。這就是傳說中的「樓蘭公主」或「羅布女王」。她已在沙漠之下沉睡了2000多年。她長發披肩,身材嬌小,身高僅5.2英尺。
在10×16平方米的山頂,有彩繪的巨大木柱,精美的木柵欄,真人一樣大的木雕人像,醒目的享堂(墓地的地面建築)。專家認定,它絕不是為普通樓蘭人修建的,而是一處重要陵墓。
1998年,一批考古專家力盡艱難險阻到達了羅布荒漠。他們意外地看到了一些類似廢棄的城牆的痕跡,無所遮掩地袒露於黃天之下。在一個百歲羅布老人的指引下,證實這是一個已成為廢墟的羅布人的村莊。
小河也許是一個樓蘭古遺址———古城居民們的公共墓地。經過近百年來探險家、考古家們的忙碌,已在羅布荒漠發現了許多大規模的墓葬及隨葬物品。那麼,在沉寂了千年的樓蘭荒漠里,會不會隱藏著類似秦始皇陵兵馬俑那樣世間少有的曠世傑作或未被發現的奇跡?
6、「太陽墓」
位於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它是1979年冬被考古學家侯燦、王炳華等所發現,古墓有數十座,每座都是中間用一圓形木樁圍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樁圍成7個圓圈,並組成若干條射線,呈太陽放射光芒狀。 經碳14測定,太陽墓已有3800年之久,它是哪個民族哪個部落的墓地?為何葬在這里?這群人居住何方?是把太陽當做圖騰建造此墓還是有別的意義……20年過去,仍是個不解之謎。羅布泊文明和樓蘭文明之間近2000年的斷裂又是怎麼一回事?也許待太陽墓之謎解開也便有了結論。
這里出土了距今3800年、為印歐人種的「樓蘭美女」。發現了近10處古代人類遺址,一些石球、手制加沙陶片、青銅器碎片、三棱形帶翼銅鏃、獸骨、料珠等人類遺物,暴露在未被沙丘完全覆蓋的黃土地表面。還有一些5000-6000年以前的石刀、石矛、石箭頭、細小石葉、石核等。這清楚地顯示,今天已是不毛之地的樓蘭,自新石器後期、青銅時代直至漢代前期,的確曾綠草萋萋,森林覆蓋率達到40%。
編輯本段樓蘭人到底源於何處
曾經是誰在樓蘭這方神秘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又是誰的聰穎才智創造了燦爛奪目的綠洲文明?對於這個問題的研究一直都是引人入勝,撲朔迷離。
北大考古系教授林海村說:「樓蘭人使用中亞去盧文作為官方文字,而樓蘭本族語言卻是一種印歐語系的語言,學術界稱作『吐火羅語』。」「樓蘭人類學研究的結論和樓蘭語言學研究結果再一次提醒我們,在遙遠的古代,有一支印歐人部落生活在遠離歐洲的樓蘭。」因而,此書的觀點認為,樓蘭人是「漂泊東方的印歐人古部落」。
然而,「樓蘭人到底源於何處」這一問題並沒有取得一致的觀點。有一種觀點認為樓蘭人屬於雅利安人。社科院樓蘭考古專家楊連告訴記者,80年代,他去樓蘭,他見到過一位30多歲男子,身材很高,有2米左右。他特地為他拍了一張照片,和他站在一起的男孩才到他的胸部。
據近期我國某人類學家從基因學、器物學的角度所作的研究表明,樓蘭人更接近於古代阿富汗人,這又是一個全新的論點。
那具保存完好的女屍,淺色頭發,眉弓發育,鼻骨挺直的形象,明顯具有高加索人種特徵。這與人類學家對墓地出土人骨進行體質人類學測量的結果完全吻合。到了漢代樓蘭王國時期,樓蘭居民的種族構成又有了新的發展。他們與高加索人種共生,其中還有蒙古人種的存在。亞歐舊大陸上的古代居民都曾把這片並非綠草如茵的土地作為過自己的駐腳點,希望能夠在此營造美好的家園!
❷ 新疆文物保護單位有哪些
克孜爾千佛洞(拜城縣)
庫木吐喇千佛洞(庫車縣)
高昌故城(吐魯番市)
雅爾湖故城(吐魯番市)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吐魯番市)
蘇公塔(吐魯番市)
樓蘭故城遺址(若羌縣)
北庭故城遺址(吉木薩爾縣)
阿斯塔那古墓群(吐魯番市)
阿巴和加麻札(墓)(喀什市)
尼雅遺址(民豐縣)
蘇巴什佛寺遺址(庫車縣)
伊犁將軍府(霍城縣)
森木塞姆千佛洞(庫車縣)
奴拉賽銅礦遺址(尼勒克縣)
圓沙古城(於田縣)
克孜爾尕哈烽燧(庫車縣)
孔雀河烽燧群(尉犁縣)
羅布泊南古城遺址(若羌縣)
莫爾寺遺址(疏附縣)
托庫孜薩來遺址(圖木舒克市)
米蘭遺址(若羌縣)
安迪爾古城遺址(民豐縣)
石頭城遺址(塔什庫爾干縣)
七個星佛寺遺址(焉耆縣)
熱瓦克佛寺遺址(洛浦縣)
白楊溝佛寺遺址(哈密市)
大河古城(巴里坤縣)
烏拉泊古城(烏魯木齊市)
台藏塔遺址(吐魯番市)
三海子墓葬及鹿石(青河縣)
焉不拉克古墓群(哈密市)
察吾乎古墓群(和靜縣)
切木爾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阿勒泰市)
扎滾魯克古墓群(且末縣)
山普拉古墓群(洛浦縣)
吐虎魯克·鐵木爾汗麻扎(霍城縣)
昭蘇聖佑廟(昭蘇縣)
艾提尕爾清真寺(喀什市)
克孜爾尕哈石窟(庫車縣)
平定準噶爾勒銘碑(昭蘇縣)
丹丹烏里克遺址(策勒縣)
麻扎塔格戍堡址(墨玉縣)
通古斯巴西城址(新和縣)
樓蘭墓群(若羌縣)
五堡墓群(哈密市)
洋海墓群(鄯善縣)
阿日夏特石人墓(溫泉縣)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疏附縣)
速檀·歪思汗麻扎(伊寧縣)
葉爾羌汗國王陵(莎車縣)
艾比甫·艾潔木麻扎(阿圖什市)
哈密回王墓(哈密市)
靖遠寺(察布查爾縣)
吐峪溝石窟(鄯善縣)
坎爾井地下水利工程(吐魯番市)
塔城紅樓(塔城市)
三區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動中心舊址(伊寧市)
❸ 傳說中的樓蘭古城遺址在什麼地方
樓蘭古城遺跡抄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襲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處。樓蘭古城現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接近正方形,邊長約330米,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群中。
樓蘭古城遺址西北距庫爾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縣城330公里。幾乎全部為流沙所掩埋。城牆用粘土與紅柳條相間夯築。
有古運河從西北至東南斜貫全城。運河東北有一座八角形的圓頂土坯佛塔。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組高大的木構建築遺跡,曾出土漢文、佉盧文文書及簡牘、五銖錢、絲毛織品、生活用具等。
(3)羅布泊南古城遺址擴展閱讀
樓蘭城被譽為雅丹中的「龐貝城」的樓蘭故城,位於羅布泊的西岸。西漢時的樓蘭既指樓蘭國,也是一個城市名稱,而東漢時的樓蘭則指的是樓蘭城,樓蘭城廢棄於前涼末。
樓蘭城平面略呈方形,城牆按復原線計算,東城牆長約333.5米,南城牆長約319米,西和北城牆長約327米,面積約為108240平方米。
城牆系用粘土與紅柳枝或蘆葦間築。東、西城牆設有瓮城,南、北城牆有城門。樓蘭城構造具有濃厚的中原色彩,它是漢通西域的咽喉之地。
❹ 我國現存的古遺跡有哪些不少於六個.
元謀猿人遺址 人類歷史的開篇
周口店遺址 「北京人」發祥地
藍田猿人遺址 將人類歷史推進了
五六十萬年
丁村遺址現代人和北京猿人之間的文明
落筆洞遺址海南最早的原住民遺址
半坡遺址打破「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框架
河姆渡遺址7000年前的魚米之鄉
昂昂溪遺址北方的半坡氏族村落
仰韶村遺址考古界的「文化聖地
良渚遺址史前_玉器發展的頂峰
薛家崗遺址 撩起遠古文明的面紗
卡若遺址 西藏原始文化遺址 之
廟子溝遺址 消失的村落
龍虯庄遺址填補了江淮地區東部新石器時代遺址 空白
大汶口遺址 標志著母系社會的結束
紅山遺址 中華文明史新曙光
柳灣遺址 彩陶的故鄉
龍骨坡遺址
把我國史前文化推前百萬年
上古城址
毆墟商朝都城遺址
楚紀南故城南國完璧
淹城遺址 世界上唯一的三城三河形制
鄭州商代遺址 商朝前期最重要的都邑
豐鎬遺址 活頁的歷史書
臨淄齊國故城地下博物館
曲阜魯國故城 周代諸侯國最長久的都城
侯馬晉國遺址 春秋五霸之一的晉國都城
趙邯鄲故城戰國時期趙國都城
三星堆遺址 世界第九大奇跡
琉璃河遺址 西周燕都遺址
中山古城遺址 東周時期中山國都城
秦咸陽城遺址 秦朝都城
蔡國故城天下蔡姓出蔡域
魏長城遺址 戰國時的秦、魏分界線
二里頭遺址 華夏第一都
周原遺址 西周發祥地
金沙遺址 世上出土古代象牙最多之地中古城址
漢長安城遺址 歷經朝代最多的都城
漢魏洛陽故城定都時間最長的古城
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
締造隋唐盛世的古都
隋唐洛陽城遺址 隋唐大運河的中心
北宋東京城遺址 首開三重門布局
遼上京遺址 一箭定上京
遼中京遺址 北方現存最大的土築古城
金上京會寧府遺址 大金第一都
元上都遺址 元朝首都遺址
元中都遺址 曇花一現的元代都城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 東方巴比倫
明故宮遺址 明初都城
鄴城遺址 魏晉南北朝六朝古都
晉陽古城遺址 李唐發家地
揚州遺址 煙花三月下揚州
即墨故城遺址 「火牛陣」發生地
唐崖土司城遺址 沒落的土司皇城邊疆城址
高昌故城如同羅馬城一樣的廢墟
占格王國遺址 西藏高原上的輝煌文明
居延遺址 幽隱的天池
髏蘭故城遺址 一個沉沒於沙海的神秘王國
西海郡故城遺址 三角城
太和城遺址 山坡上的古南詔國都
北庭故城遺址 北疆重鎮
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 海東盛國
雅爾湖故城高地上的城市
城山子山城 中國北方最大的中心祭祀址
五女山山城高句麗第一代王城
鳳凰山山城鳳凰山上鳳凰城
尼雅遺址 東方龐貝城
羅布泊南古城遺址 埋葬在沙漠下的占代綠洲
米蘭遺址 軍事堡壘
安迪爾古城遺址 絲綢之路南道的漢唐遺存工業遺址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 中國礦冶第一驛站
湖田古瓷窯址交景德鎮古瓷窯中的一顆明珠
上林湖越窯遺址 露天青瓷博物館
李渡燒酒作坊遺址
中國白酒文化的「無字史書」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
黃河上的第一座浮橋
秦代造船遺址 2000多年前的造船工廠軍事遺址
釣魚城遺址 東方麥加城
玉門關及長城烽燧遺址
目前保存最好的漢長城
固陽秦長城遺址 秦代軍事防禦工事
黃河棧道遺址 沿用2000年的運輸要道
劍門蜀道遺址 蜀道難
元大都城牆遺址 元時土城
克孜爾尕哈烽燧孤獨地矗立於黃土藍天間
羅通山城東北最大的古山城
城村漢城遺址 我國南方保存最好的漢代早期城址
宗教和園林遺址
白塔寺遺址 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見證
蘇巴什故城早期龜茲的佛教中心
白楊溝佛寺遺址 唐佛洞寺院
舜陵廟遺址 最古老的舜陵廟
法門寺遺址 千年佛指現世
天妃宮遺址 元代第一廟
鹿邑太清宮遺址 唐朝皇室家廟
玉虛宮遺址 武當大殿
南京鍾山六朝壇類建築遺址
已知最大最古老的壇類建築遺址
嘎仙洞遺址 鮮卑族的發祥地
圓明園遺址 萬園之園
大明宮遺址 大唐盛世的見證
玉華宮遺址 唐避暑行宮之首
華清宮遺址 楊貴妃曾經的沐浴地
北戴河秦行宮遺址 秦始皇東巡行宮
阿房宮遺址 天下第一宮
夠六個了
❺ 羅布泊湖泊是怎樣消失的
樓蘭王國位於中國大陸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七公里處,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在歷史上,樓蘭屬於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西元前後與漢朝關系密切。樓蘭古城曾經是人們生息繁衍的樂園,周邊有著煙波浩淼的羅布泊,人們在門前環繞的清澈碧波上泛舟捕魚,在茂密的胡楊林里狩獵,生活在大自然的恩賜園地。在樓蘭王國前期,樓蘭古城是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依山傍水的樓蘭城成了亞洲腹部的交通樞紐城鎮,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過重要作用。 ▲1901年3月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維吾爾向導奧爾得克的幫助下發現了樓蘭古城,從挖掘出上的佉盧文簡牘「kroraina」一詞推定古城原名樓蘭,歷史上,樓蘭是西漢時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張騫通西域後,樓蘭成為東西方交通的重要孔道。魏晉之時,西域長史駐樓蘭城,使之成為西域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古絲綢之路南、北兩道早些時候就從樓蘭分道。樓蘭城作為亞洲腹部的交通樞紐城鎮,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過重要作用。漢朝、匈奴和周圍一些游牧民族國家經常為爭奪樓蘭進行大規模戰爭.樓蘭被人們稱為「一塊緊張的世界史的紀念碑」。曾盛極一時的西域重鎮在公元3世紀後迅速地悄然退出歷史舞台,直到一千七百年後的今天,還保持著她「謝幕」時的姿態,令人恍忽覺得歷史就發生在昨天,這一切至今還是個沒有真正揭開的謎底。 2003年3月19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樓蘭考古隊在對樓蘭被盜墓葬進行清理時,發現了墓室中的壁畫。這座墓葬距LE方城約4公里,距離樓蘭古城24公里。墓室規模較大,前後室均繪壁畫,前室東壁所繪身著華麗服裝的男女人物形像,是墓主人高貴身份的顯示。專家否定了這是樓蘭「王陵」的說法,推測其為3世紀前後「城內一個貴族家族的合葬墓。 說法一:樓蘭消失於戰爭,公元五世紀後,樓蘭王國開始衰弱,北方強國入侵,樓蘭城破,後被遺棄。 說法二:樓蘭敗於乾旱缺水,生態惡化,上遊河水被截後改道,人們不得不離開樓蘭。樓蘭曾頒布過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環境保護法律。 說法三: 樓蘭的消失與羅布泊的南北游移有關, 斯文·赫定認為,羅布泊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歐洲人種部落生活在樓蘭地區,1500多年前樓蘭再次進入繁榮時代,這都和羅布泊游移有直接關系。 說法四:樓蘭消失與絲綢之路北道的開辟有關。經過哈密(伊吾)、吐魯番的絲綢之路北道開通後,經過樓蘭的絲綢之路沙漠道被廢棄,樓蘭也隨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輝。 說法五:樓蘭被瘟疫疾病毀滅。一場從外地傳來的瘟疫,奪去了樓蘭城內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僥倖存活的人紛紛逃離樓蘭,遠避他鄉。 說法六:樓蘭被生物入侵打敗。一種從兩河流域傳入的螻蛄昆蟲,在樓蘭沒有天敵,生活在土中,能以樓蘭地區的白膏泥土為生,成群結隊地進入居民屋中,人們無法消滅它們,只得棄城而去。
❻ 新疆的名聲古跡有哪些
好多啊,最著名的有喀納斯、天山,塔克拉瑪干沙漠,阿爾泰山,魔鬼城。這些天然的,人文的更多,什麼喀爾井啊,大巴扎啊。你來一趟不就體驗到了嗎?
❼ 有關羅布泊的知識——急啊!!!
羅布泊是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東端,若羌縣北的鹹水湖,古代稱鹽澤,曾經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湖。面積3006平方千米。羅布泊由於河流改道和水量變化,其位置在歷史上屢有變動。以前注入羅布泊的水源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和米蘭河等。現在已經乾涸。西邊有著名的樓蘭古城。在孔雀河下遊河谷南約60公里,瑞典考古家貝格曼發現至少有3000年歷史的小河古墓群,有棺材千口以上。中國考古學家黃文弼在30年代兩度來到羅布泊,是第一個來到羅布泊的中國考古學家。他發現了七十多枚漢文木簡,其中有四枚寫有西漢紀年。他將此地命名「土垠」。
維吾爾自治區羅布泊在若羌縣境東北部,曾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湖,海拔780米,面積約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沖而著稱於世。
古羅布泊誕生於第三紀末、第四紀初,距今已有200萬年,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構造運動影響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傾斜抬升,分割成幾塊窪地。現在羅布泊是位於北面最低、最大的一個窪地,曾經是塔里木盆地的積水中心,古代發源於天山、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羅布窪地形成湖泊。
羅布泊曾有過許多名稱,有的因它的特點而命名,如坳澤、鹽澤、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蘭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後,稱羅布淖爾,「羅布」是地名,古維吾爾語意為聚水之地;「淖爾」系蒙古語,意為湖泊,二者總語意為聚水之湖。漢代,羅布泊「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它的豐盈,使人猜測它「潛行地下,南也積石為中國河也」 這種誤認為羅布泊是黃河上源的觀點,由先秦至清末,流傳了2000多年。
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東流,經注羅布泊,至上世紀50年代,湖水面積又達到2000多平方公里。然而到到了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斷流,使羅布泊漸漸失去水源補給,1972年全部乾涸。
注入羅布泊的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和米蘭河等,同時也部分地受到祁連山冰川融水的補給,融水從東南通過疏勒河流入湖中。 「羅布泊」這個神密的名字,曾經有多少人為之嚮往,又有多少英雄志士將自己的一生乃至生命奉獻給了這片荒無人煙的土地。
羅布泊概況
一、大耳朵湖
泛指的羅布泊為羅布泊荒漠地區,東起玉門關,西至若羌至庫爾勒的沙漠公路,北起庫魯克塔格山山脈,南至阿爾金山腳畔,總面積達9.7萬平方公里,跨越了新疆和甘肅兩省地界。由於人們習慣使用泛指的羅布泊概念,離開庫爾勒數公路的戈壁就被列入羅布泊范圍了。狹義的羅布泊指該地區於70年代乾涸的中國最大飄移湖,位於該地區中心位置,也是最低窪地區。現雖為乾涸湖盆,湖底面積仍有1200多平方公里,呈橢圓形,因為逐年乾涸,形似大耳朵。
二、超級謊言
羅布泊無人區指9.7萬平方公里的區域,而不是湖盆位置,至今仍沒有單身一人嘗試穿越羅布泊無人區。彭加木失蹤地位於該地區的東南部,距涸湖盆300 公里,離原子彈試驗區就更遠了。余純順乘後勤給養車兩天後才進到該地區的羅布泊湖盆北岸的徒步起點,他朝南走了30多公里後遇難於湖盆中部。有些人所謂號稱單獨穿越羅布泊的紀錄都是缺乏科學常識的超級謊言。
三、沿途景點
1、漢代烽火台
離庫爾勒60公里處的一座保持較好的古烽火台遺址。有學者根據修建長城的防禦意義,認為古長城的西端應包括了尉犁縣的古烽火台,若此成立,該烽火台應是西長城的起始。
2、營盤漢代遺址
一處羅布泊地區中保存較完好的古遺址。有一圓形城牆,直徑300米,牆殘高近6米,城西有一佛塔遺址,碎土坯形成金字塔形。古城北邊兩公里處的高台地上,存有佛塔基座,佛塔基座西邊則是著名的古墓群,為羅布泊地區最大的墓葬群。據資料介紹,營盤是官辦的屯兵驛站,一方面也扼守絲綢之路的中道,起保護商旅作用,一方面孔雀河就於城旁流過,土地可以屯墾。
3、龍城雅丹
羅布泊地區三大雅丹群之一,位於羅布泊北岸。土台群皆為東西走向,成長條土台,遠看為游龍,故被稱為龍城。
4、土垠
為中國考古學家發現並命名的一處漢代後勤驛站遺址,殘存物極少,但在古時是絲綢之路的一處軍事要地。
5、太陽墓
位於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它是1979年冬被考古學家侯燦、王炳華等所發現,古墓有數十座,每座都是中間用一圓形木樁圍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樁圍成7個圓圈,並組成若干條射線,呈太陽放射光芒狀。 經碳14測定,太陽墓已有3800年之久,它是哪個民族哪個部落的墓地?為何葬在這里?這群人居住何方?是把太陽當做圖騰建造此墓還是有別的意義……20年過去,仍是個不解之謎。羅布泊文明和樓蘭文明之間近2000年的斷裂又是怎麼一回事?也許待太陽墓之謎解開也便有了結論。
6、羅布泊文明的古胡楊林
位於太陽墓地西側,在古河道北岸的一片台地上,有成片的株距相等、行距相同、樹干尺余粗的枯死的胡楊林。這成排成行的枯樹,帶有明顯的人工營造的特徵。
7、余純順墓
位於鐵板河出口不遠的一處土台,1996年6月余純順迷失方向步行到此,因乾渴全身衰竭而死亡。他死時距自己親手填埋的水和食品供給地點僅2公里。現建有墓地墓碑。
8、羅布泊湖心標志
1997年底,一工程師根據地圖經緯度測量的湖心地點,雖然沒人考證,也成了一景觀。1997年標志點只埋下一個空汽油桶,1998年2月廣東首個女子羅布泊探險隊樹下第一塊木碑後,現已增加了數個石座、木碑,成了一些走羅布泊者留下紀念物之處。
9、庫木克塔格沙漠
為高海拔沙漠,位於阿爾金山和湖盆之間,為我國第三大沙漠,並以獨特的羽毛狀沙帶著稱。
10、孔雀河
源於博斯騰湖,流經庫爾勒、尉犁縣進入羅布荒漠,現中遊河道灌滿流沙,偶有稀疏胡楊樹和蘆葦、紅柳,下遊河道則寸草皆無,一片死寂,淪為荒漠,河道兩岸偶有轟然倒地的枯胡楊。
11、樓蘭古城
古樓蘭國遺址。現在,還可看到民居遺址,民居的一些用具,佛塔、古墓群,一小佛塔上的彩繪雖經千百年,至今還可辨識。
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樓蘭在歷史舞台上只活躍了四五百年便在公元4世紀神秘消亡,是何原因至今說法不一。過了1500多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和羅布人向導奧爾德克於1900年3月28日又將它重新發現,因而轟動世界,被稱之為「東方龐貝城」。百年來,樓蘭一直是中國乃至世界各地探險家、史學家、旅行家研究考察的熱點。樓蘭美女、樓蘭古墓、樓蘭彩棺……一個又一個樓蘭之謎誘惑著所有的人們。
12、紅柳溝
羅布泊南岸一片紅柳土包構成的戈壁灘景觀。
13、米蘭古城遺址
絲綢之路南道的重鎮,曾為樓蘭國都,現保存有最為完好的是一巨大的戍堡。此外還有零散的民居、佛塔寺院遺址。斯坦因盜走的著名有翼飛天壁畫就在米蘭寺院遺址中挖掘。
14、米蘭農場
緊挨著米蘭古城有一建設兵團團場,因該處自古以來得益於阿爾金山的雪水,有農牧業存在的條件,因此除了現代人在墾荒,古時就有發達的灌溉系統。在米蘭農場的民族連可以拜訪羅布人的後裔。
❽ 雙魚玉佩和羅布泊古城遺址之間有什麼關系
雙魚玉佩是內蒙古自治區哲里木盟(今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遼陳國公主及駙馬合葬墓出土的玉佩,為白玉圓雕,用陰線刻出眼、腮、腹鰭、尾等細部,雙魚嘴部穿孔用金鏈系佩。
屬遼代(907年-1125年)玉器,長6.5厘米,藏於內蒙古博物館。雙魚是佛教八吉祥之一,反映出佛教藝術對遼代玉器的影響。
事情最開始發生在1980年的5月份,彭加木一行九人共同進入了號稱生命禁區的羅布泊,之所以這支科學探險考察中有兩名植物學專家(包括彭加木在內)的原因,還要從他們進入羅布泊之前發生的事情說起。據當地人說,這里曾經有人發現了一片巨大的古城遺址,於是很多年輕人便動了歪心思,想著去古遺跡中盜取些古物明器來換取錢財。可是沒想到的是文物沒偷成,反而活著回來的年輕人都跟中了邪一樣,喪失了心智,彷彿被鬼魅控制了一般不停地奔跑、發瘋,直至力竭而亡。
隨後,科學家對這些發瘋而死的人做了解剖檢查,發現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的胃中都充斥著一種人們從來沒見過的神秘植物。而在這種神秘植物的作用下,他們徒步穿越了大沙漠而感知不到身體的痛苦……因此,彭加木等植物學家組成的科研探險隊的羅布泊之行就變得合乎情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