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西遊記第二回人物分析

西遊記第二回人物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1-05 12:14:55

A. 西游記第二回點評

賞析

首先,我們要學習,孫悟空那種為了自己的目標,努力奮斗的精神。但是我從中也認識到孫悟空的不足,他太驕傲自大。我在以後的學習道路中,要踏踏實實的,為子自己的目標不斷奮斗。不氣餒,不驕傲自滿。

2、《西遊記》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

孫悟空從老祖菩提那裡學來了長生之道,孫悟空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學到長生不老,他一直朝著他的目標努力,他拜訪了無數仙家,為了自己的志向,不斷奮斗,他的執著是眾人所不能的,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個很神奇的東西,無色無味,確實存在。

最終,他學到了許多本領,最終他學會了長生之道、筋斗雲、和七十二般變法。 但是,學的多了,孫悟空不免自大起來,竟然在眾師兄弟面前,變成了一株松樹,賣弄自己的能力。孫悟空的師傅發現之後,把孫悟空趕下山。

孫悟空沒有辦法,只能回花果山去了,他回到花果山,趕走了欺負小猴子們的混世魔王,重新佔領花果山。孫悟空利用自己學到的本領,變出許多小猴子,將花果山重新清掃一遍。一起喝酒吃鮮果,孫悟空和小猴子們其樂融融的在一起。

(1)西遊記第二回人物分析擴展閱讀

西遊記的藝術特色

《西遊記》的藝術魅力,除了它的奇異想像,就要數它的趣味了。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西遊記》可以說是趣味性和娛樂性最強的一部作品。雖然取經路上盡是險山惡水,妖精魔怪層出不窮,充滿刀光劍影,孫悟空的勝利也來之不易,但讀者的閱讀感受總是輕松的,充滿愉悅而一點沒有緊張感和沉重感。

《西遊記》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輝映。孫悟空豪爽、樂觀的喜劇性格;滑稽諧趣卻憨厚朴實的豬八戒形象。他們幽默詼諧,機趣橫生的對話使文章增色不少。人物的性格常常通過富於揩趣的對話得到生動的表現,這也是《西遊記》充滿奇趣的又一大特點。

在人物描寫上將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也是造成《西遊記》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謂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謂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會性;所謂自然性,就是指所具有的動物屬性。《西遊記》展現了一個神化了的動物世界,同時又熔鑄進社會生活的內容。


B. 西遊記第二回賞析

孫悟空為了能「學一個不老長生,常躲過閻君之難」漂洋過海,登界遊方十數個年頭,其中所吃之苦自不必說。任何事情若想成功不付出辛苦是萬萬不行的,這自是世人皆知的,大多數人為了自己的目標也會有所努力的.另外,凡事除了努力外還要有這方面的天賦。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些事情是你傾其所有都做不成的。天賦其實是個很神奇的東西,無色無味無形卻又實實在在存在。有些人輕輕鬆鬆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績,而有些人費盡力氣也不過表現平平。孫悟空在學道過程中,因非長生者不學而惹怒師傅,師傅將「悟空頭上打了三下,走入裡面,將中門關了」。若不是孫悟空有此悟性,知道師傅是讓他三更從後門進入,秘處傳他道法,他也學不成如此仙道
做人一定要尊師重道。孫悟空雖然性格乖戾,不服管束,但對自己的師傅尊重有加,師傅睡時不敢驚動,師傅傳道叩頭禮拜,就連師傅趕他走時也是無奈拜辭。人應該懂得知恩圖報,懂得尊師重道。
編輯於 2019-10-02
查看全部35個回答
零售-教輔書籍_【正版授權】
根據基礎教育相關內容為您推薦
各類書籍正品爆款1折起!秒殺活動天天有書刊超低價格嗨到爽!新人下載領專屬特惠!
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告
全新西遊,不負期待夢幻西遊三維版全平台震撼上線
根據文中提到的西遊記為您推薦
夢幻西遊三維版3D即時制MMO,全新劇情,全新的西遊開放大世界,學七十二變,上天入地!
網易(杭州)網路有限公司廣告

C. 西遊記第二回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西遊記第二回主要人物是孫悟空和菩提祖師,是說菩提祖師傳道孫悟空的故回事。

兩人性答格鮮明,一個頑劣有根性,一個睿智有神通,相得益彰。

悟空從祖師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雲」一日,悟空受眾人挑唆,變為松樹,引起祖師不快,被逐出洞。表現了孫悟空愛顯示自己,愛出風頭,率直的性格。

(3)西遊記第二回人物分析擴展閱讀:

《西遊記》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西遊記》的內容在中國古典小說中是最為龐雜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裡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有時還插進幾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庄亦諧,妙趣橫生使該書贏得了各種文化層次的讀者的愛好。

D. 西遊記第1-20回每一回分別有哪些人物

第一回:孫悟空、菩提祖師;

第二回:孫悟空、菩提祖師、混世魔王;

第三回:孫悟空、東海龍王、閻王、玉帝、太白金星;

第四回:孫悟空、玉帝、托塔天王、哪吒;

第五回:孫悟空、玉帝、托塔天王

第六回:孫悟空、木吒、四大天王、二郎神、太白金星、玉帝;

第七回:太上老君、孫悟空、如來;

第八回:觀音、沙僧、孫悟空、豬八戒;

第九回:袁守城、涇河龍王;

第十回:崔珏、魏徵、唐太宗;

第十一回:劉全、唐僧、閻王、唐太宗;

第十二回:魏徵、唐太宗、觀音、唐僧;

第十三回:唐僧、虎魔王、太白金星;

第十四回:孫悟空、唐僧;

第十五回:孫悟空、唐僧、小白龍、觀音;

第十六回:孫悟空、唐僧、小白龍、熊羆怪;

第十七回:孫悟空、熊羆怪、觀音;

第十八回:孫悟空、唐僧、豬八戒;

第十九回:孫悟空、唐僧、豬八戒;

第二十回:孫悟空、唐僧、豬八戒、黃風怪。

(4)西遊記第二回人物分析擴展閱讀:

人物資料:

1、孫悟空

祖籍東勝神州,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尊為 「美猴王」。

後經千山萬水拜須菩提祖師為師學藝,得名孫悟空,學會地煞數七十二變、筋斗雲、長生不老等高超的法術。

後經觀音點化,被唐僧救出,法號行者,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艱難困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得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

2、唐僧

唐僧,也叫唐三藏,唐僧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人物,前世為如來二弟子金蟬子,原型為唐代高僧玄奘。

玄奘,生於今河南洛陽,俗家姓名「陳禕」,法號「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

早在西夏時期的敦煌壁畫,就有唐僧取經故事,唐僧、還有人相似猴的孫悟空手牽白馬。後來不斷演繹,就有了《西遊記》。

3、豬八戒

豬八戒,法號悟能,渾名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會天罡數的三十六般變化,所持武器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親賜的上寶沁金鈀。

因調戲霓裳仙子並且惹來糾察靈官後,又拱倒鬥牛宮被貶下凡塵,卻又錯投豬胎,後受觀音點化,成為唐僧的弟子,與孫悟空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最後被封為凈壇使者。

4、熊羆怪

熊羆怪原是一頭黑熊,住在黑風山裡的黑風洞,修行多年成為精怪,使一柄黑纓長槍,善於變化,手段也很厲害。唐僧師徒二人取經路過觀音禪院,被貪愚的金池長老放火謀害。

黑熊精前去救火,但到了之後趁火打劫偷走如來佛祖賜給唐僧的寶貝錦襕袈裟。孫悟空與他爭斗多次,也未能討回,只好求救於南海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變做前去給黑熊怪上壽的好友凌虛子,並獻上仙丹做壽禮。黑熊精吞下孫悟空變化的仙丹,吃痛不過現出原形。

菩薩為唐僧討回了佛衣,並用金緊禁三箍中的禁箍收服了黑熊怪,使之皈依佛門摩頂受戒,看守南海落伽山後,當了守山大神。

5、黃風怪

原是靈山腳下得道的黃毛貂鼠,因為偷吃琉璃盞內的清油,怕被金剛捉拿,便跑到黃風嶺佔山為王。

黃風怪手持一支三股鋼叉,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吹出的黃風更是所向無敵,打扮金盔晃日,金甲凝光。

盔上纓飄山雉尾,羅袍罩甲淡鵝黃。勒甲絛盤龍耀彩,護心鏡繞眼輝煌。鹿皮靴,槐花染色;錦圍裙,柳葉絨妝。

手持三股鋼叉利,不亞當年顯聖郎。偷走油燈,攜走唐僧,後被靈吉菩薩用飛龍杖降服。

E. 《西遊記》第二回和主要人物簡介100字。

第二回主要講菩提老祖傳授孫悟空道法,但猴子嫌那些道法不能長生而盡回數不學,而答後被打了三戒尺,到晚上去了菩提老祖屋裡學了長生道法和神通筋斗雲。後來在其他弟子面前賣弄地煞七十二變被老祖發現而趕下山,回到了花果山打敗了混世魔王,和眾猴嬉笑玩耍。
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被花果山眾妖尊為美猴王,玉帝封其為「齊天大聖」。
花果山頂有一塊仙石,困長期吸收天真地秀、日月精華,一日從中蹦出一隻石猴。他發現了花果山上的水簾洞,被眾猴尊奉為王,遂稱「美猴王」。他被菩提祖師收為弟子,習得了高強本領,還闖到東海龍宮,強奪了「如意金箍棒」作為自己的兵器。
之後他手持金箍棒,自封為「齊天大聖」,大鬧天宮,將十萬天兵天將打得落花流水。玉帝請來西天如來佛祖解救,如來施法將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
五百年後,觀音菩薩將悟空度人佛門,讓去西天如來處取佛法真經的大唐高僧唐三藏將他救出。悟空從此成了唐僧的大徒弟。一路上,他和師弟豬八戒、沙和尚護佑師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戰勝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成功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來封為「斗戰勝佛」。

F. 西遊記第七回人物分析

《西遊記》第七回可以看出孫悟空有桀驁不馴、勇於反抗的性格特徵。

孫悟空機智多謀,回任憑太答上老君的八卦爐火中燒,依然屹立不倒,倒是最後燒出了火眼金睛。但是,強中自有強中手,孫悟空兵敗於如來掌下,被壓五行山下五百年。

G. 西遊記第二回賞析

1、賞析

首先,我們要學習,孫悟空那種為了自己的目標,努力奮斗的精神。但是我從中也認識到孫悟空的不足,他太驕傲自大。我在以後的學習道路中,要踏踏實實的,為子自己的目標不斷奮斗。不氣餒,不驕傲自滿。

2、《西遊記》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

孫悟空從老祖菩提那裡學來了長生之道,孫悟空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學到長生不老,他一直朝著他的目標努力,他拜訪了無數仙家,為了自己的志向,不斷奮斗,他的執著是眾人所不能的,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個很神奇的東西,無色無味,確實存在。

最終,他學到了許多本領,最終他學會了長生之道、筋斗雲、和七十二般變法。 但是,學的多了,孫悟空不免自大起來,竟然在眾師兄弟面前,變成了一株松樹,賣弄自己的能力。孫悟空的師傅發現之後,把孫悟空趕下山。

孫悟空沒有辦法,只能回花果山去了,他回到花果山,趕走了欺負小猴子們的混世魔王,重新佔領花果山。孫悟空利用自己學到的本領,變出許多小猴子,將花果山重新清掃一遍。一起喝酒吃鮮果,孫悟空和小猴子們其樂融融的在一起。

(7)西遊記第二回人物分析擴展閱讀

西遊記的藝術特色

《西遊記》的藝術魅力,除了它的奇異想像,就要數它的趣味了。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西遊記》可以說是趣味性和娛樂性最強的一部作品。雖然取經路上盡是險山惡水,妖精魔怪層出不窮,充滿刀光劍影,孫悟空的勝利也來之不易,但讀者的閱讀感受總是輕松的,充滿愉悅而一點沒有緊張感和沉重感。

《西遊記》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輝映。孫悟空豪爽、樂觀的喜劇性格;滑稽諧趣卻憨厚朴實的豬八戒形象。他們幽默詼諧,機趣橫生的對話使文章增色不少。人物的性格常常通過富於揩趣的對話得到生動的表現,這也是《西遊記》充滿奇趣的又一大特點。

在人物描寫上將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也是造成《西遊記》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謂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謂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會性;所謂自然性,就是指所具有的動物屬性。《西遊記》展現了一個神化了的動物世界,同時又熔鑄進社會生活的內容。

H. 西遊記第二回的重要人物性格

孫悟空去島主詩學長生之術72丹沒變化以及筋斗雲一日,悟空受人挑唆,變成為松樹,引人不快被逐出府。

I. 西遊記第二回評析。

悟空學道過程也頗值得一讀,但這次我所注意的卻非經典的「敲三下」,後門學藝。而是本回開頭一段:「(悟空被收下後)次早,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每日如此。閑時即掃地鋤園,養花修樹,尋柴燃火,挑水運漿。凡所用之物,無一不備。在洞中不覺倏六七年。」
這段話,以往讀時不過匆匆掃過,此次細細回味,不覺頗有收獲。但看菩提祖師收下悟空後,並沒有立刻「授道」,而首先第一件,讓其學言語禮貌,學言語這倒不難理解,總要先做到順利溝通吧,而學禮貌,大而言之,可見古人學習先學做人,這從孔子提出的「六藝」中就可以看到;小而言之,這實際也是一種溝通,要想和人打交道,首先要有禮貌。可我們對於學生的教育卻越來越忽視這一點,別說有的學生之間有時候臟話連篇,就是對老師說話,少數學生也是絲毫沒有敬意,我就不止一次看到或者聽到學生對老師以惡劣的態度說話。可是平心而論,這種結果是誰造成的?一方面,由於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和大人「橫」慣了;另一方面,現在的社會和許多家長都不重視這些方面的教育,只要你成績好,讓我干什麼,哪怕叫你親爹親媽都沒問題。但是到了將來走向社會,你就會發現,如果不懂「禮儀」,可謂寸步難行,又要通過無數次碰壁補上這一課。西方人就很重視這一點,吃西餐的種種禮儀可謂名目繁雜,而信徒們吃飯前的禱告,即使只是一種形式,日久天長,也必然會對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推而廣之,孩子就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接著往下看,悟空所做之事,除了講經論道這一正式功課外,還要習字、焚香,這兩件事,在我看來都是雅事,總會想起林黛玉。這還不算,接下來,還要做掃地、鋤草、燒火、挑水等園丁和雜役的工作。也就是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而且一干就幹了六七年。也就是說,在正式學「道」之前,悟空幹了六七年「無謂」的工作。這和和尚修道的過程頗為相似。我不禁想到,如果菩提祖師收的是現在的學生,即使空有一肚子「道」,也教不出一個孫悟空。現在一切都要求「快」,慢工出細活是要餓死的,不說「道」,如果一門手藝需要很多工序,需要很長時間,不用看,除非政府保護,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定要失傳的,比如前一段時間在報上看到的無錫惠山泥人工藝和電視上演的裝裱工藝。雖然這些工藝現在都可以機械化了,但是手工的東西中有一些內涵是機械永遠也無法做出來的,好比衣服可以用現在的烘乾機烘乾,但永遠也不能有太陽的香氣。我想,缺失的就是融入其中的感情吧——自然對人的施捨,做工藝時的心情和親人們的殷殷掛念。所以,現在不是沒有天才,而是沒有人願意讓當天才,因為當天才必要付出非常人的代價。此外,看起來悟空這六七年什麼也沒學到, 但實際上,他無時無刻不在學「道」。佛家說,「禪」是什麼?禪就是吃飯睡覺。餓了就吃,困了就睡。又想到了郭靖。馬鈺給郭靖教了什麼?相比較他的七個師傅所傳授的刀法、劍法、鞭法等等而言,什麼也沒教,只教給了他呼吸和睡覺。但又教給了他最重要的一部分內容——這從郭靖的武功突飛猛進就可以看出。所以,道就是無處不在的,只要用心,就可以悟道。所以,在七年後,悟空終能識得妙音,才得到真傳。
悟空學道,雖口內說著「憑尊師意思,弟子傾心聽從」,但卻不停追問「似這般可得長生么?」恰巧,這周國旗下的講話也提到了類似的問題,大意是從哲學的角度看,這是人生的有限性與宇宙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姑且不上升到那麼高的高度,換個角度想,如果可以長生……(忽然想起了史鐵生,史鐵生要學數學,肯定能學得非常好,那個邏輯推理呀……不說了,跑題了)
天哪,這個想法是多麼的誘人,如果可以長生,首先,我可以過各種各樣不同的人生,得到了理學學位,還可以讀文學學位,然後再學音樂、美術,提高文化修養,即使我想做全世界知識最淵博的人,也不是不可能……至於職業嘛,先當幾十年老師,然後去搞幾十年自由職業,然後再用幾十年環游世界……其次,我不用像現在一樣做事的時候畏首畏尾,因為我有時間去不斷嘗試,不斷改進。還可以嘗試我現在許多不敢做的事情,比如蹦極。然後,我還可以經歷人類發展的不同階段,說不定真能見到共產主義社會也不一定,哈哈。
不過,在繼續想像之前,我還是不得不提醒自己,醒醒吧,長生就真的那麼好嗎?就拿歷史上著名的人物來說吧,如果秦始皇可以長生,那麼他必能活到現在,他會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一切嗎?首先,他所一直擁有最大的權力一定會被不計其數的人所覬覦,因為想做皇帝寶座的人實在太多,連孫悟空都喊出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豪情壯語。遠的不說,幾百年前,康熙不就因為「老不死」,落了個死得不明不白,連傳位詔書是真是假都至今不明的下場嗎?而他也就當了61年皇帝。所以,秦始皇想一直當皇帝估計是不可能的。再加上周圍忠於他的人早晚會離開這個世界,舍他而去,所以到最後,他只能落得個下台的下場。那下台之後,他就能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嗎?姑且不考慮他的性格等諸多因素,即使他想頤養天年估計也不可能,總會有人對他不放心,怕他像拿破崙一樣東山再起,當然也不能殺死他(因為他已「得長生」),所以必會對其嚴密監視,他也就只能像過著被軟禁的日子。到了今天,即使沒人再提防他了,恐怕他也要住到動物園或者博物院,說明牌為「活得最久的人」。
其實,這樣的想像在《格列佛游記》中就已經有了,不管怎麼樣,即使他就是個普通人,但由於他周圍的同時代的人總會離開他,所以孤獨和寂寞是最難忍受的,所以長生的人最後只能落得個悲慘的下場,生不如死,這時他們唯一的想法就是死亡,可是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這樣看來,長生實在不是一件值得羨慕的事。
另外,菩提祖師明明已經知道悟空非長生不學,還非要一次又一次故弄玄虛,顧左右而言他。如果是開玩笑,不大符合其身份;如果是要瞞眾人耳目,可為何半夜時分,只有悟空在眼前時,仍然「打市語」?讓人覺得有幾分賣弄之嫌。

(菩提)祖師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祖師怒喝道:「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個修行的體段!修行的人,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
祖師道:「……我問你弄甚麼精神,變甚麼松樹?這個工夫,可好在人前賣弄?假如你見別人有,不要求他?別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神仙尚且如此,何況我乎?
只此一件小事,菩提祖師已知悟空身上少不了是非,定要趕悟空下山。「你從那裡來,便回那裡去」「哪裡甚麼恩義?你只是不惹禍不牽帶我就罷了!」 雖說自保之心不免,但總是人家看得遠。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