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南武古城遺址
A. 臨沂為何被稱為「龜馱城」,這一稱呼是怎麼來的
臨沂,是山東省來的一座美麗自城市。它被稱為龜馱城,和民間傳說有關,也和它所處的地理環境也有關。
民間傳說來自老百姓之口,沒有科學依據,但是順其自然,是人們自我排遣的一副良葯。臨沂作為一個美麗的城市,一直被人們所喜愛。
B. 山東省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1、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岳、泰岳,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五嶽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
2、嶗山風景區
青島嶗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是國務院首批審定公布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中國重要的海岸山嶽風景勝地、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3、劉公島風景名勝區
劉公島風景區位於山東半島最東端的威海灣內,距威海市區2.1海里,東西長4.08公里,南北最寬處1.5公里,面積3.15平方公里,最高點旗頂山海拔153.5米,2010年,劉公島風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A級景區。劉公島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直立陡峭,南部平緩綿延,因地勢扼海防之要,素有「東隅屏藩」和「不沉的戰艦」之稱。
4、蓬萊閣景區
蓬萊閣風景區,位於山東省蓬萊市區西北的丹崖山上,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面積1萬8千5百平方米。蓬萊閣始建於北宋嘉佑6年(公元1061年),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樓」。
5、趵突泉公園
趵突泉公園位於山東省濟南市中心的繁華地段,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南倚千佛山,北靠大明湖,東與泉城廣場連接,是以泉水、人文景觀為主的文化名園。
6、千佛山公園
濟南千佛山風景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南部偏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與趵突泉、大明湖並稱濟南三大風景名勝區。海拔285米,面積11.46平方公里(2013年數據),景區定位為「佛教歷史名山,虞舜文化聖地」。第九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C. 臨沂的歷史名人、歷史古跡、歷史故事
臨沂市是一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幾十萬年前的沂河兩岸就活動著人類祖先的足跡,臨沂古城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聞名中外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就出土在這里,擁有精美的漢畫像石刻的沂南北寨漢墓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臨沂市博物館存有文物萬余件,其中國家級文物300餘件。臨沂還是一代名相諸葛亮、書聖王羲之、書法家顏真卿、算聖劉洪,以及曾子、匡衡、王祥等的故鄉。他們燦若星辰,光照千秋,折射著沂蒙大地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的光輝。銀雀山漢墓出土的孫子、孫臏兵法竹簡是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沂南北寨漢畫像石墓,屬全國少有。市內著名文化旅遊景點有:王羲之故居,諸葛亮文化旅遊區,荀子墓,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北寨漢畫像石墓等。依託燦爛歷史文化,臨沂已成功舉辦了書聖文化節諸葛亮文化旅遊節等大型文化活動。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臨沂市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山東解放區的首府。這里曾是中共中央華東局、山東分局、山東軍區、山東省政府、八路軍115師、新四軍軍部、抗日軍政大學一分校等黨政軍機關駐地,劉少奇、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生活過,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遺跡。古老的沂蒙山區,以其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有的飲食文化,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來一展才華,吟詩作賦。在孔子「登東山(蒙山)而小魯」之後,李白、杜甫攜手翩然而來,寫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千古詩句,李白更是為蘭陵美酒佳餚而吸引,樂不思蜀,以至醉卧蘭陵「不知何處是他鄉」,醉出一段極致。歷史上,諸葛亮、王羲之等名人都出生在這里,他們為沂蒙飲食文化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歷史人物
智聖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卧龍。琅琊陽都(今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的尊崇,成為後世忠臣的楷模,智慧的化身。 書聖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臨沂人,東晉書法家、文學家,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習稱王右軍。精通書法,備精諸體,尤善楷行,博採眾長,自成一家。書風勁健遒美,為歷代所崇尚,世稱「書聖」。所作《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宗聖 曾子(前505-前436),名參,字子輿。春秋末魯國南武城(今平邑)人。孔子學生。以孝著稱。奉行忠恕。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相傳《大學》為其所著。後被尊為「宗聖」。 算聖 劉洪(140-206),字元卓,蒙陰人,東漢天文學家,曾任郎中、上計掾、太守。編制了我國第一部引進月球運動不均勻性的《乾象歷》。與文學家蔡邕續補《漢書·律歷志》。首創珠算。著有《七曜術》。 孝聖 王祥(185年—269年),字休徵,西晉琅琊(今臨沂)人,歷漢、魏、西晉三代。東漢末年隱居20年,仕晉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稱,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鯉」的主人翁。「書聖」王羲之五世祖王覽的同父異母兄。事後母孝,民間流傳「二十四孝」有王祥卧冰求鯉故事。今故里孝友村有「王祥卧冰處」。 蒙恬(?-前210),蒙陰人。秦朝名將。世代為秦重臣。初任獄官,後為將。秦統一六國後,率兵北擊匈奴,並築長城,修直道。傳其曾以兔毛改良過毛筆。 鮑照(約414~466),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本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鮑照20多歲時,為了謀求官職,去謁見臨川王劉義慶,獻詩言志,獲得賞識,被任為國侍郎。 顏真卿(708-784),字清臣,祖籍琅琊臨沂孝悌里(原屬費縣方城鎮,2011年方城鎮整建制劃歸臨沂市蘭山區)。唐代大臣,書法家。為官耿正,不畏權勢。安史之亂中,起兵抗敵,被推為盟主。後為叛軍李希烈所害。楷書端莊雄渾,世稱「顏體」;行草書縱橫跌宕中具凝煉厚之勢。《祭侄季明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左寶貴(1837-1894),字冠廷。回族,清末將領,官至總兵、提督。甲午戰爭中,率部東援朝鮮,守平壤玄武門,登城督戰,雖受槍傷,猶裹創指揮,中炮陣亡。與「丁汝昌」、「鄧世昌」並稱甲午三英。
臨沂籍明星
徐熙媛(大S)祖籍山東郯城 徐熙娣(小S)祖籍山東郯城 郭曉冬 出生地:山東莒南 范明 出生地:山東臨沂 周渝民(仔仔)祖籍山東臨沂 韋唯 祖籍山東蒼山 管虎 祖籍山東平邑 張倫碩 出生地:山東臨沂
D. 關於臨沂歷史名人古跡的調查報告
歷史名人「琅琊古城秀,沂州聖賢多」。歷史上孔子72賢徒,有13人在臨沂,著名的24孝,臨沂就有7孝。 諸葛亮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陽都(今沂南縣)人。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以「隆中對」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出任丞相。六齣祁山攻魏未果,病逝於軍中。被後代推為智慧化身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君典型。傳曾革新連弩,製造木牛流馬。著有《諸葛亮集》。
王羲之書聖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臨沂人,東晉書法家、文學家,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習稱王右軍。精通書法,備精諸體,尤善楷行,博採眾長,自成一家。書風勁健遒美,為歷代所崇尚,世稱「書聖」。所作《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書。
顏真卿(708-784),字清臣,祖籍琅琊臨沂(今費縣)人。唐代大臣,書法家。為官耿正,不畏權勢。安史之亂中,起兵抗敵,被推為盟主。後為叛軍李希烈所害。楷書端莊雄渾,世稱「顏體」;行草書縱橫跌宕中具凝煉厚之勢。《祭侄季明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其曾祖、祖父、父親都工篆隸,母親殷氏亦長於書法。
孝聖: 王祥(185年—269年),字休徵,西晉琅琊(今臨沂)人,歷漢、魏、西晉三代。東漢末年隱居20年,仕晉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稱,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鯉」的主人翁。「書聖」王羲之五世祖王覽的同父異母兄。事後母孝,民間流傳「二十四孝」有王祥卧冰求鯉故事。今故里孝友村有「王祥卧冰處」。
算聖: 劉洪(140-206),字元卓,蒙陰人,東漢天文學家,曾任郎中、上計掾、太守。編制了我國第一部引進月球運動不均勻性的《乾象歷》。與文學家蔡邕續補《漢書·律歷志》。首創珠算。著有《七曜術》。
宗聖:曾子(前505-前436),名參,字子輿。春秋末魯國南武城(今平邑)人。孔子學生。以孝著稱。奉行忠恕。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相傳《大學》為其所著。後被尊為「宗聖」。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戰國思想家、教育家。趙國人,游學於齊,三為稷下學宮祭酒(學長)。繼赴楚國,為蘭陵(今蒼山蘭陵鎮)令。著書終老其地。著有《荀子》。
蒙恬(?-前210),蒙陰人。秦朝名將。世代為秦重臣。初任獄官,後為將。秦統一六國後,率兵北擊匈奴,並築長城,修直道。傳其曾以兔毛改良過毛筆。
匡衡(生卒年不祥),字稚圭,東海丞(今蒼山縣)人。西漢大臣,官至丞相。家貧,當過僱工。少年勤學,「鑿壁偷光」的故事,成為家貧而苦讀的典故。能文學,善說《詩》。終成為經學家。
鮑照(約414~466),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本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鮑照20多歲時,為了謀求官職,去謁見臨川王劉義慶,獻詩言志,獲得賞識,被任為國侍郎。
左寶貴(1837-1894),字冠廷,平邑人。回族。清末將領,官至總兵、提督。甲午戰爭中,率部東援朝鮮,守平壤玄武門,登城督戰,雖受槍傷,猶裹創指揮,中炮陣亡。與「丁汝昌」、「鄧世昌」並稱甲午三英。
歷史文化臨沂市古稱琅琊郡、沂州府,其歷史可上溯至2500多年前,為山東省歷史文化名城。臨沂有厚重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文化資源。漢晉文化、紅色文化與當代文化共存互依,書法文化、兵學文化、孝文化、商文化根深葉茂。
臨沂市是一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幾十萬年前的沂河兩岸就活動著人類祖先的足跡,臨沂古城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聞名中外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就出土在這里,擁有精美的漢畫像石刻的沂南北寨漢墓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臨沂市博物館存有文物萬余件,其中國家級文物300餘件。臨沂還是一代名相諸葛亮、書聖王羲之、書法家顏真卿、算聖劉洪,以及曾子、匡衡、王祥等的故鄉。他們燦若星辰,光照千秋,折射著沂蒙大地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的光輝。銀雀山漢墓出土的孫子、孫臏兵法竹簡是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沂南北寨漢畫像石墓,屬全國少有。市內著名文化旅遊景點有:王羲之故居,諸葛亮文化旅遊區,荀子墓,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北寨漢畫像石墓等。依託燦爛歷史文化,臨沂已成功舉辦了書聖文化節諸葛亮文化旅遊節等大型文化活動。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臨沂市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山東解放區的首府。這里曾是中共中央華東局、山東分局、山東軍區、山東省政府、八路軍115師、新四軍軍部、抗日軍政大學一分校等黨政軍機關駐地,劉少奇、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生活過
歷史古跡:
紅色沂蒙——故居,省委政府,戰場等
聞名中外的漢代帛畫和《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等,就出土在臨沂市銀雀山下,也叫銀雀山漢墓。
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王羲之故居、諸葛亮故里、顏真卿故里、齊長城穆陵關遺址、馬鬐山紅襖軍起義舊址、荀子墓、郯城馬頭清真寺、算聖劉洪、王璟墓石刻造像、孫鏜紀念館、寶泉寺、馬陵古戰場、雹神廟——李左車、中國•臨沂書聖文化節、中國•臨沂諸葛亮文化旅遊節、沂州海棠節、蘭陵美酒文化
給我最佳吧
E. 南頭古城的文明由來和古跡現況的資料
在南頭半島的腹地,屬於南山區。它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遺址。該城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公元14世紀90年代)。據測量,該城城基是用黃泥砂土堆築的,呈不規則的長方形,四周有濠溝圍繞。城址范圍東西最長距離為680米,南北最寬處為500米。現南北城牆尚存基址,南城門保存完好。南門底寬10米,高4米半,城樓已毀。拱形城門上有一塊長方形石塊,上用小篆陰刻「寧南」二字。古樸雄偉的南頭古城,是嶺南古文化的寶貴遺存,它經歷並記錄著深圳地區的歷史變遷。
交通:從火車站建設路乘204路巴士可達;從福田區紫荊花園到南山區南頭古城可坐21路巴士;從南山區海上世界到南山區南頭古城可坐22路大巴。
小貼士:附近還有炮台、天後宮等景點,可乘266路依次游覽。
新安古城位於深圳市南山區南頭天橋北,佔地面積約7萬平方米。是目前深圳最具規模的歷史文物旅遊景點,又稱南頭古城,具有1730餘年的悠久歷史,據史載,明萬曆元年(1573年)設新安縣,該城系江海交通要沖,海防軍事重鎮。自晉代以來,香港、澳門、珠海、中山、東莞等地長期隸屬南頭古城管轄。1840年鴉片事發,香港從新安縣割去,新安人民在抗擊英軍侵略的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對新安故城的第一期整修項目告竣,計修復新安故城牌樓、南城門、縣衙、新安監獄、海防公署、東莞會館、關帝廟、文天祥祠、鴉片煙館、接官廳、聚秀樓、義利押當鋪、陶米公錢庄等十餘處。
F. 平遙古城遺址遺跡反映怎樣的社會狀況
平遙古城就是依抄據漢族傳統的「禮制」思想規劃建設起來的,完全反映出明清時期漢文化的歷史特色。從城池的規模來看,古城城方三里。古代城市的等級與規模都遵循國家典章制度的「禮」序標准,不能逾越。最高等級的城市為國都,也就是天子居住的城市,城方九里;其次為諸侯都城或後來的州郡府城,大的為城方七里、次的為城方五里;縣城則一般為城方三里。平遙古城完全符合這一「禮」序等級,城牆的每一邊長都接近1.5公里從古城布局來看,體現了《周禮》「辨方正位」的思想。辨方正位在布局上,大至整個古城區、小至四合院落無不追求「人、天地、建築」之間的和諧,即「天人合一」思想的支配。這種關系主要體現在:五方四象、突出中心,強化中軸、西南為尊等一系列漢族文化傳統的「禮」序與習俗的布局程式,「五方」即東西南北中,「四象」指古代標志四方及四色的四種靈獸的符號,即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四方之內就是「中」,「中」是統治者的象徵。「古之王者,擇國之中而里宮」,象徵帝王一統天下。平逼古城將象改權的縣衙布局在全城的中心~
G. 臨沂的天上王城好玩嗎誰去過啊!
天上王城景區位於沂蒙山腹地的沂水縣城西北40公里處,地處臨沂、淄博以及沂水、沂源、蒙陰兩市三縣交匯點,景區主體分布在紀王崮上。紀王崮海拔577.2米,頂部闊大,面積約4平方公里,南北長數公里,是沂蒙七十二崮中唯一有人居住過的崮,因此被譽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
據清.康熙十一年《沂水縣志》中記載「紀王崮,巔平闊,可容萬人,相傳紀侯去國據此」 。說的西周末年時期諸侯國紀國因遭齊國的攻伐而舉國遷移至此,見此地易守難攻,有可耕之地,可飲之水,實乃休養生息之寶地,便在此建起第二座都城,並盤踞八年之久。現紀王崮上部分古城遺址尚存,再加上國內唯一的山崮地貌群特徵顯著,懸崖峭壁、陡峭如削,周邊自然風光秀美,便使紀王崮得此「沂蒙第一崮,千古紀王城」之美名。
臨沂人民廣場
【臨沂人民廣場】臨沂人民廣場位於臨沂市中心,東臨沂蒙路,西至新華路,南依銀雀山路,北靠紅旗路,八一路自廣場下通道貫穿連接解放路。廣場東西長670米,南北寬320米,佔地面積21.6公頃(324畝),總投資2.3億元,於2000年2月16日開工建設,2001年1月1日竣工,可同時容納三、四萬人遊憩,是目前山東省面積最大的廣場。
臨沂人民廣場的設計主題是「蒙山沂水,文韜武略」。這一主題凝聚了沂蒙文化的精髓,充分展現了「蒙山沂水」的自然特色和「文韜武略」的歷史文化特點。總體布局為「兩區一路一城」。東部為靜區,以綠化為主,綠化率達55%,綠地間聳立著「山高水長」的主題雕塑;西部是動區,也是沂蒙文化展示區,主要設施包括旱地音樂噴泉,920平方米的舞台,二層結構的鵲橋,九根直徑2米、高15米的沂蒙風情柱,以文傳世的王羲之、曾子、荀子、匡衡、劉洪和以武傳世的諸葛亮、蒙恬、顏真卿、王祥、左寶貴十大臨沂歷史名人的雕像,以及文韜武略浮雕牆等;廣場正中線是下穿式的「八一路」,八一路下穿式處理既保證了城市道路的暢通,同時保持了廣場的結構完整,也解決了地下商城的出入和消防通道問題,其上部設置了臨沂市零公里標志,標志上刻著臨沂市距各大城市的標准公路里程;廣場地下是建築面積為46600平方米的地下商場,該商城東西長370米,南北寬214米,擁有可停放100輛汽車的地下停車場,商城內設有超級市場、美食城、舞廳、健身房、旱冰場、保齡球館、兒童娛樂中心、精品屋、大酒店等,是目前居全國第一位的大型地下商城。整個地下商城由華泰建安集團總公司本著「誰投資、誰建設、誰受益」的原則投資建設,同時由華泰公司負責廣場地上的養護管理,這是市政府運用社會資金建設和經營城市的一個成功嘗試。
總體上說,這是一個功能多樣、文化內涵豐富、匠心獨運的文化休閑廣場,九根巍峨矗立的浮雕風情柱默默地陳述著臨沂的漫長歷史,讓人們感受到它的博大與厚重;高聳入雲的「山高水長」市標以山和折射在水中的倒影表現「蒙山沂水」的形象,以挺拔的直、擺動的曲線分別象徵著山的陽剛之氣和水的陰柔之美,同時象徵著穩定與發展。整個塑雕以紅色,代表了沂蒙山區的光榮傳統,如火如荼的發展形勢和自強不息、勇於探索的時代精神,把臨沂的歷史、現在與未來有機地聯系在了一起;彩虹噴泉、旱噴泉噴珠吐玉流淌出一首首美妙的樂曲;浪漫的文化長廊拓寬了人們文化活動的空間,體現了廣場自身的文化內涵;十座端莊凝重的歷史名人石雕思憶著臨沂的過去,感受著臨沂的現在,展望著臨沂的未來;巨大而清晰的電子屏幕播放著沂蒙人民戰天斗地的豐功偉積,傳播著外界的種種信息,連接著外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