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第24
『壹』 西游記第二十二—二十四回概括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凈
流沙河中妖怪徑搶唐僧,八戒悟空去內戰,妖怪容鑽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見觀音,觀音讓木叉與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凈。悟凈以頸下骷髏結成法船,渡唐僧過河。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
驪山老母與觀音、普賢,文殊菩薩變成母女四人,意在試探四眾禪 心是否堅固,唯八戒禪心不堅被捆。
●第二十四回 萬壽庄大仙留故友 五庄觀行老竊人參
萬壽山莊觀中有樹結人參果,吃後長後不老。觀主鎮元子都二童子以人參果款待唐僧誤認人參果為嬰兒而未敢食。悟空偷果三個,與八戒、沙僧分食。八戒嫌少,絮絮叨叨。二童子大罵唐僧。
『貳』 西遊記第24回主要內容
24回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觀行者竊人參
師徒四人行到萬壽山,來到了山中的五庄觀。這觀里有一位仙道號鎮元子,種有一顆天下無雙的寶樹,喚名「草還丹」,又名「人參果」。
這果樹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要一萬年方可食用。果子長的象不到三歲的小孩。聞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師徒到達之時剛好趕上果子成熟。
悟空三兄弟偷人參果吃,一顆人參果掉入地里不見。觀里的道童發現後,誣陷唐僧道貌岸然,當面給不吃,背後又偷吃。悟空大怒,就把那人參果樹打壞跑了。
鎮元子回來發現,也大怒,追上師徒四人,用仙法「袖裡乾坤」將唐僧四人抓了回來,綁在柱子上抽打。全靠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從西邊雷音島趕來,用玉凈瓶里的靈水把人參果樹救活了,將師徒四人救下。
(2)西遊記第24擴展閱讀
該回主要人物簡介:
1、鎮元子又名與世同君。於西牛賀洲萬壽山五庄觀修行。他種的人參果,九千年成熟一次,聞一聞人參果,就能活三百六十歲 。
吃一顆,就能活四萬七千年。鎮元大仙在與孫悟空打鬥中施展袖裡乾坤的法術,把唐僧師徒連人帶馬裝進袖子里,本領厲害。孫悟空請來菩薩救活人參果樹後,他與孫悟空結拜為兄弟。
2、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被花果山眾妖尊為美猴王,玉帝封其為「齊天大聖」。花果山頂有一塊仙石,困長期吸收天真地秀、日月精華,一日從中蹦出一隻石猴。他發現了花果山上的水簾洞,被眾猴尊奉為王,遂稱「美猴王」。
他被菩提祖師收為弟子,習得了高強本領,還闖到東海龍宮,強奪了「如意金箍棒」作為自己的兵器。之後他手持金箍棒,自封為「齊天大聖」,大鬧天宮,將十萬天兵天將打得落花流水。玉帝請來西天如來佛祖解救,如來施法將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
五百年後,觀音菩薩將悟空度人佛門,讓去西天如來處取佛法真經的大唐高僧唐三藏將他救出。悟空從此成了唐僧的大徒弟。
一路上,他和師弟豬八戒、沙和尚護佑師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戰勝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成功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來封為「斗戰勝佛」。
『叄』 西遊記第二十四回主要內容,快。
《西遊記》第二十四回:萬壽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觀行者竊人參
師徒四人行到萬壽山,來到了山中的五庄觀。這觀里有一位仙道號鎮元子,種有一顆天下無雙的寶樹,喚名「草還丹」,又名「人參果」。這果樹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要一萬年方可食用。
果子長的象不到三歲的小孩。聞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師徒到達之時剛好趕上果子成熟。
鎮元大仙到上清天上彌羅宮中聽講「混元道果」,留下明月與清風兩個徒弟等待唐僧。交代徒弟們唐僧是他五百年前的故交,是金蟬子轉生。要徒弟們為唐僧師徒准備兩個果子,並叮囑徒弟果子珍貴只給唐僧不給他的徒弟。
師徒進了五庄觀,見到了鎮元子的徒弟。明月與清風遵照師命,在唐僧的徒弟不在身邊的時候取金擊子摘了兩個人參果拿丹盤盛給唐僧吃。唐僧認為果子長的像是小孩,無論明月與清風如何解釋還是拒絕不吃。
明月與清風回到廂房因擔心果子無法存放浪費了珍寶,就二人分吃了。誰想二人的談話被八戒聽到,八戒嘴饞就攛掇孫悟空去偷果子。孫悟空先是偷了金擊子又去後院摘人參果。第一個果子落地入土每撿到詢問土地後才知道這果子見土就入。
猴子又摘了三個,與八戒沙僧分吃了。明月與清風聽到八戒的談話驚覺果子被盜,點數確認後怒斥唐僧。唐僧隨叫徒弟們過來對質。這樣,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必須前去尋找菩薩幫助了。
(3)西遊記第24擴展閱讀
大鬧五庄觀梗概
唐僧一行人來到萬壽山,山中有一座「五庄觀」,師徒四人便上觀走動。觀中仙人鎮元子,乃唐僧老友,故讓觀中弟子准備兩個人參果與唐僧吃。唐僧心沒敢吃,結果被觀中弟子吃了。八戒聽說後便告知悟空此事。悟空拿了工具潛入花園偷摘。
可奇怪的是,人參果一掉到地上就不見了。最後終於取了三個分與八戒、悟凈吃。觀中弟子知道人參果讓唐僧徒弟給偷吃、糟蹋了,便辱罵唐僧,悟空氣不過,將人參果樹給砍了。
鎮元子回觀,氣得將唐僧四人捉了起來。悟空只得到南海將觀音請來,使人參果樹復活才算完事。
原因
萬壽山莊觀中有樹結人參果,吃後長生不老。觀主鎮元子都二童子以人參果款待唐僧誤認人參果為嬰兒而未敢食。悟空偷果三個,與八戒、沙僧分食。八戒嫌少,絮絮叨叨。二童子大罵唐僧。 悟空難忍毀罵,將樹弄倒。二童設計把唐僧師徒鎖入正殿。師徒們夜間逃走。
鎮元子縱雲趕上,以袍袖將唐僧一行盡籠而回。夜間師徒再次逃出。又被鎮元子命將悟空下鍋油炸,卻被悟空以石獅變成自身將鍋砸穿。悟空為醫活果樹,拜見觀音,觀音與悟空同來,復活果樹。
鎮元子開人參果會,款待觀音、諸仙與唐僧師徒,並與悟空結為兄弟。由此可以看出,悟空大鬧五庄觀的首要原因,還是童子冤枉悟空多偷了一個人參果(而實際悟空他們只偷了3個,另一個掉到土裡消失了)。
『肆』 《西遊記》第二十四回 大致內容
《西遊記》第二十四回:萬壽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觀行者竊人參
師徒四人行到萬壽山,來到了山中的五庄觀。這觀里有一位仙道號鎮元子,種有一顆天下無雙的寶樹,喚名「草還丹」,又名「人參果」。這果樹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要一萬年方可食用。
果子長的象不到三歲的小孩。聞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師徒到達之時剛好趕上果子成熟。
鎮元大仙到上清天上彌羅宮中聽講「混元道果」,留下明月與清風兩個徒弟等待唐僧。交代徒弟們唐僧是他五百年前的故交,是金蟬子轉生。要徒弟們為唐僧師徒准備兩個果子,並叮囑徒弟果子珍貴只給唐僧不給他的徒弟。
師徒進了五庄觀,見到了鎮元子的徒弟。明月與清風遵照師命,在唐僧的徒弟不在身邊的時候取金擊子摘了兩個人參果拿丹盤盛給唐僧吃。唐僧認為果子長的像是小孩,無論明月與清風如何解釋還是拒絕不吃。
明月與清風回到廂房因擔心果子無法存放浪費了珍寶,就二人分吃了。誰想二人的談話被八戒聽到,八戒嘴饞就攛掇孫悟空去偷果子。孫悟空先是偷了金擊子又去後院摘人參果。第一個果子落地入土每撿到詢問土地後才知道這果子見土就入。
猴子又摘了三個,與八戒沙僧分吃了。明月與清風聽到八戒的談話驚覺果子被盜,點數確認後怒斥唐僧。唐僧隨叫徒弟們過來對質。這樣,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必須前去尋找菩薩幫助了。
(4)西遊記第24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
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中國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偉大的文學巨著。
『伍』 西遊記24回主要內容
《西遊記》第二十四回為: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觀行者竊人參
主要內容:
這日唐僧一行來到五庄觀,觀主鎮元子不在,觀里的道童用人參果招待,唐僧嫌棄人參果長的像人而不吃。後來悟空三兄弟偷人參果吃,一顆人參果掉入地里不見。觀里的道童發現後,誣陷唐僧道貌岸然,當面給不吃,背後又偷吃。悟空大怒,就把那人參果樹打壞跑了。
鎮元子回來發現,也大怒,追上師徒四人,用仙法「袖裡乾坤」將唐僧四人抓了回來,綁在柱子上抽打。全靠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從西邊雷音島趕來,用玉凈瓶里的靈水把人參果樹救活了,將師徒四人救下。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5)西遊記第24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
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中國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偉大的文學巨著。
《西遊記》的作者明代人吳承恩(有爭議)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歷經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慶、神宗萬曆五個時期。
明朝中後期的社會情況和開國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正不斷激化,並且日趨尖銳 ;思想文化上啟蒙思想興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漲,市民文學日益蓬勃發展,小說和戲曲創作進入到一個全面繁榮興盛的時期,經濟上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國內影響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所以說《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魔幻現實主義的先驅開創者。
自《西遊記》之後,明代出現了寫作神魔小說的高潮。有朱星祚的《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鄧志謨的《鐵樹記》、《飛劍記》、《咒棗記》、許仲琳的《封神演義》等。《西遊記》對戲曲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清代宮廷大劇《昇平寶筏》是西遊戲,十本,240出。
《西遊記》不但有續作、仿作,對後世的小說、戲曲、寶卷、民俗都產生影響,清朝子弟書里都有《西遊記》的鼓詞,可見影響之大。
『陸』 西遊記 第24回梗概
主要內容:
這日唐僧一行來到五庄觀,觀主鎮元子不在,觀里的道童用人參果招待,唐僧嫌棄人參果長的像人而不吃。後來悟空三兄弟偷人參果吃,一顆人參果掉入地里不見。觀里的道童發現後,誣陷唐僧道貌岸然,當面給不吃,背後又偷吃。悟空大怒,就把那人參果樹打壞跑了。
鎮元子回來發現,也大怒,追上師徒四人,用仙法「袖裡乾坤」將唐僧四人抓了回來,綁在柱子上抽打。全靠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從西邊雷音島趕來,用玉凈瓶里的靈水把人參果樹救活了,將師徒四人救下。
(6)西遊記第24擴展閱讀
大鬧五庄觀原因:
萬壽山莊觀中有樹結人參果,吃後長生不老。觀主鎮元子都二童子以人參果款待唐僧誤認人參果為嬰兒而未敢食。悟空偷果三個,與八戒、沙僧分食。八戒嫌少,絮絮叨叨。二童子大罵唐僧。 悟空難忍毀罵,將樹弄倒。
二童設計把唐僧師徒鎖入正殿。師徒們夜間逃走。鎮元子縱雲趕上,以袍袖將唐僧一行盡籠而回。夜間師徒再次逃出。又被鎮元子命將悟空下鍋油炸,卻被悟空以石獅變成自身將鍋砸穿。悟空為醫活果樹,拜見觀音,觀音與悟空同來,復活果樹。
鎮元子開人參果會,款待觀音、諸仙與唐僧師徒,並與悟空結為兄弟。由此可以看出,悟空大鬧五庄觀的首要原因,還是童子冤枉悟空多偷了一個人參果(而實際悟空他們只偷了3個,另一個掉到土裡消失了)。
『柒』 西遊記第二十四回概括(100字)
第二十四回萬壽庄大仙留故友五庄觀行老竊人參
萬壽山莊觀中有樹結人參果,吃後長後不老。觀主鎮元子都二童子以人參果款待唐僧誤認人參果為嬰兒而未敢食。悟空偷果三個,與八戒、沙僧分食。八戒嫌少,絮絮叨叨。二童子大罵唐僧。
第二十五回鎮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庄觀
悟空難忍毀罵,將樹弄倒。二童設計把唐僧師徒鎖入正殿。師徒們夜間逃走。鎮元子縱雲趕上,以袍袖將唐僧一行盡籠而回。夜間師徒再次逃出。又被鎮元子命將悟空下鍋油炸,卻被悟空以石獅變成自身將鍋砸穿。
『捌』 西遊記第二十四回簡介
第二十四回
萬壽庄大仙留故友
五庄觀行老竊人參
萬壽山莊觀中有樹結人參果,吃回後長後不老。觀主鎮元答子命二童子以人參果款待唐僧,唐僧誤認人參果為嬰兒而未敢食。悟空偷果三個,與八戒、沙僧分食。八戒嫌少,絮絮叨叨被二童子聽見。二童子大罵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