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泰坦尼克的殘骸遺址究竟在哪

泰坦尼克的殘骸遺址究竟在哪

發布時間: 2021-01-05 18:16:09

⑴ 泰坦尼克號殘骸地理坐標

船頭北緯41度43分38.01秒 西經49度56分54.23秒
船尾北緯41度44分03.73秒 西經49度56分55.14秒
實際上你轉到北大西洋。一點就是泰坦尼克號,裡面都有的啦。

⑵ 泰坦尼克號船體殘骸現在在哪裡

北大西洋,靠近紐芬蘭島

⑶ 谷歌地球探究泰坦尼克號等 3D 沉船的殘骸在哪

歡迎來到谷歌地球吧提問!很抱歉這個問題我暫時不清楚(汗···)
41°43'42.03"北 49°56'55.72"西

⑷ 泰坦尼克號沉沒具體位置

泰塔尼克號沉沒於北大西洋紐芬蘭附近海域,經緯度大約為41°43'55.66"N 49°56'45.02"W附近。

1912年4月10日,在南安普敦港的海洋碼頭,「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啟程駛往紐約。船長叫愛德華·約翰·史密斯(Edward·Jorn·Smith)。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個風平浪靜的夜晚,甚至一點風都沒有。如果有的話,船員會發現波浪拍打在冰山上的點點鱗光。泰坦尼克號以22.3節(約4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這片漆黑冰冷的洋面上極速航行(最大航速23節)。泰坦尼克號因為船體太大而且船舵太小前進速度又太快而無法及時停止前進和轉向而撞上冰山。

(4)泰坦尼克的殘骸遺址究竟在哪擴展閱讀:

事故原因

泰坦尼克號殘骸再現後,科學考察隊採集了金屬樣本進行分析,結果發現了導致「泰坦尼克號」沉沒的重要細節:造船工程師只考慮到要增加鋼的強度,而沒有想到要增加其韌性。把殘骸的金屬碎片與如今的造船鋼材作一對比試驗,發現在「泰坦尼克號」沉沒地點的水溫中,如今的造船鋼材在受到撞擊時可彎成V形,而殘骸上的鋼材則因韌性不夠而很快斷裂。

一個海洋法醫專家小組對打撈起來的「泰坦尼克號」船殼上的鉚釘進行了分析,發現固定船殼鋼板的鉚釘里含有異常多的玻璃狀渣粒,因而使鉚釘變得非常脆弱、容易斷裂。這一分析表明:在冰山的撞擊下,可能是鉚釘斷裂導致船殼解體,最終使「泰坦尼克號」葬身於大西洋海底。

根據英國歷史學家蒂姆馬爾丁的新研究,一個非同尋常的光學現象——海市蜃樓,是讓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且未能獲得附近船隻援救的原因。

⑸ 為什麼這么多年了,泰坦尼克號的殘骸還能保留在大海中,沒有消失

現在泰坦尼克號的殘骸還能保留在大海中,沒有消失是因為這艘船的殘骸都是金屬不容易腐蝕。

但是也有消息說泰坦尼克號將在2030年徹底消失,原因是在那裡的海洋生物「飢腸轆轆」會選擇消化掉泰坦尼克號來補充自己。

因此這么久沒有消失還有就是這個會吞噬泰坦尼克號的細菌沒有快速的出現,所以相信不久後我們這個世界就不會再有真實的泰坦尼克號了,另外在四川也出現了泰坦尼克號的模型,藉此希望泰坦尼克號的殘骸不會消失,畢竟這也算是世界的一大奇觀和一大美景,如果消失了,會很可惜的。

⑹ 考古學家在哪個大洋發現了泰坦尼克號的殘骸

大西洋

1912年4月15日凌晨,「泰坦尼克」號在駛往北美洲的處女航中不幸撞到冰山,很快沉沒在冰冷的北大西洋中,致使近兩千名乘客和船員葬身魚腹。

⑺ 人們是怎麼找到泰坦尼克號的遺骸

1985年9月1日,當著名科學家巴拉德在紐芬蘭東南約380英裏海域找到泰坦尼克號殘骸,分別是前支煙囪的船頭部分,以及第四支煙囪之後的船尾部分,就初步證明了第3個理論。而這個理論在其後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電影「泰坦尼克」體驗出來。當時大家都認為,由於第3支煙囪的船身部分已經被炸毀成碎片,永遠找不到這一部分。但是在2005年8月由History Channel贊助的考古隊伍,在船尾殘骸後500米找到這船身部分,殘骸約12米乘27米,船底的紅色油漆還清楚可見。這個發現更推翻了過去20年的「雙截論」。科學家相信泰坦尼克號,是折開3截後沉沒。

1987年,一家名為「泰坦尼克風險公司」的企業先後32次打撈作業,起水約1800件沉品,但招致眾多抗議。這家公司隨後將這些物品賣給一家注冊名為「RMS泰坦尼克公司」的企業,此後,RMS泰坦尼克公司享有「泰坦尼克」號的打撈特權至今。RMS泰坦尼克公司1993年打撈出800件沉物。第二年,美國法庭批准這家公司享有打撈「泰坦尼克」遺寶的「特權」,但明確指出,「這家公司並不擁有殘骸及沉品」。從1997年開始,RMS泰坦尼克公司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聖彼得堡、弗吉尼亞州諾福克、德國漢堡等地巡迴展出打撈出的沉品。公司統計,全球已有3300萬人參觀這一展覽。
-----------

⑻ 泰坦尼克號沉在哪裡

泰坦尼克號」殘骸躺在紐芬蘭島以東約610公里處3800多米深的海底。針對它的保護問題的爭議由來已久,但直到現在才真正被提上議事日程。

1912年4月15日凌晨,「泰坦尼克」號在駛往北美洲的處女航中不幸撞到冰山,很快沉沒在冰冷的北大西洋中,致使近兩千名乘客和船員葬身魚腹。
利桑那號會永遠留在珍珠港、二戰中的戰士墳墓會永遠留在諾曼底海灘上、美國內戰最血腥的戰役遺跡會永遠留在蓋茨堡一樣,『泰坦尼克號』也應該永遠棲息在北大西洋深處。」——羅伯特·巴拉德

「『泰坦尼克號』沉船是深海里的第一個金字塔,但是還有很多很多其它金字塔……我們試圖找到答案:它們能夠被我們留在那裡變成博物館,還是會被分解?我堅信,深海是一個博物館,它將保存歷史。」

這是「泰坦尼克號」殘骸的發現者羅伯特·巴拉德博士在剛剛完成重返「泰坦尼克號」並對它進行考察後,就保護「泰坦尼克號」遺骸的意義所做的一段評述。

6月18日,美國繼英國之後簽署了保護「泰坦尼克號」遺骸的協議。在此之前,5月30日至6月12日,「泰坦尼克號」殘骸的發現者羅伯特·巴拉德博士率領一個32人的專家組重返了「泰坦尼克號」,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於6月7日晚就這次行動向全球電視網路進行了現場直播。

「泰坦尼克號」殘骸躺在紐芬蘭島以東約610公里處3800多米深的海底。針對它的保護問題的爭議由來已久,但直到現在才真正被提上議事日程。

沉船近照

自從1985年巴拉德博士發現「泰坦尼克號」以來,赴深海探訪「泰坦尼克號」的遊客就絡繹不絕,「泰坦尼克號」殘骸被認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有人認為,按現在這種狀況下去,這艘沉船將在50年後徹底消失。

真實情況究竟如何?這次重返行動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考察它被破壞的實際嚴重程度。

以下是對沉船殘骸的最初鑒定評論:

和內部破裂又撞到大洋底而導致支離破碎的船尾相比,「泰坦尼克號」的船首幾乎是整體突然倒塌,然後慢慢破裂的。完全毀壞的船尾,引用巴拉德博士的描述,「就像一間冤魂不散陰森恐怖的房子」。船首和船尾都受到微生物的腐蝕、水流的沖擊,而且蒙上了一層「海之雪」(一種散布在大洋底的有機微粒混合的一層由化合鎂構成的白色表面)。

「對於『泰坦尼克號』沉船來說,潛水艇就像是在瓷器店裡橫沖直撞的大象。」巴拉德博士如是說。他在船首發現了潛艇留下的痕跡,在甲板上則發現了這些到訪者頻繁降落所造成的孔洞。巴拉德尤其注意到了史密斯船長(「泰坦尼克號」處女航的船長)的工作室牆壁的坍塌,還有,他認為是潛水艇破壞了亨利·瓦爾德軍官(船上除船長之外的最高指揮官,曾指揮婦女、兒童上救生艇逃生,自己殉難)的船艙。兩者都位於舷梯後部。然而,沉船的毀壞既有撞擊的原因又有自然侵蝕,他認為要確認二者哪一個因素影響更大還比較困難。

沉船無線電通訊室的房頂曾經一度是備受潛水艇偏愛的降落地,因為一等船艙的大樓梯就在附近。降落造成了大大小小的孔洞,而且把什麼都毀壞了,尤其是有天線電纜的灰暗大廳里的連接裝置。這些都可以在1986年拍的照片里清楚地辨認出來。

考察中收集了大量信息,以後有可能製造一些船首、船尾和沉船殘骸現場的攝影鑲嵌畫——要是和1985、1986年的圖像進行比較的話,這些是不可缺少的。

「讓它成為博物館」

讓「泰坦尼克號」保持原樣,還是清理其遺物?這個問題自從1985年「泰坦尼克號」被發現開始就備受爭議,數年內波瀾不斷。最初的發現者認為,既然現在沒有足夠的把握完好地保存這些遺物,那就應該決定暫時不動它。但基於「泰坦尼克號」沉船孕育的巨大商業利益,很多旅遊開發商卻決意要打撈船上遺物。

「(沉船被發現以後)我被排擠到邊緣,它對下潛到遺址的遊客完全開放,有些人甚至在船首結婚,這確實是我不希望看到的。」一談到這個話題,巴拉德的心情就分外沉重。他和他的法國同事因為在處理沉船的問題上產生巨大分歧和爭執,長久的友誼被毀——法國在答應不動沉船之後卻執意開始對遺址進行廣泛的打撈行動。

當空談正在進行時,法律訴訟於1994年被判決,美國一個聯邦法院承認泰坦尼克有限公司的「打撈佔有」權。這一決定給予該公司從其失事地點清理遺物的專營權,這家公司在六次探險中共收集了6000件遺物,這些遺物作為泰坦尼克巡迴展的一部分展出。那些主張把失事地點作為紀念的人則把這種打撈比作「盜墓」。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的傑里米·韋瑞奇,這次探險的考古學負責人,對這場爭論一清二楚,他為了尋找一種簡便的解決辦法承受了很大壓力。「你不得不在逐個分析的基礎上衡量保留或打撈的利弊,並從考古、歷史和社會層面上考慮做還是不做。」

對於「泰坦尼克號」,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制定了一系列指導方針,建議如何研究和探索殘骸,這次任務正是遵循了這一協議。這次探險做了檢查和記錄,而沒有接觸、帶走任何東西。

「我解釋說,海洋是地球上最偉大的博物館,你不必從海底把東西帶上來觀賞,『遠程參與』可以把你帶到那裡,帶到現場。真實的遺址遠比遺物重要。事實上,從歷史遺跡中取走東西會給下一代造成損失。我們選擇了一個合適的時間重返『泰坦尼克號』,為什麼是現在?為什麼是2004年夏天?因為我們現在擁有了技術,可以清楚創造、展示水下博物館並讓人們在家裡舒舒服服地探訪它們。我們不必要毀壞這個世界來欣賞它。」巴拉德說。

羅伯特·巴拉德認為遺骸的毀損是由對遺址的不斷探訪及環境因素引起的,探訪者包括探險者、旅遊組織和電視導演,也包括收集了6000件物品的打撈者。

「最重要的是,我想展示,就像亞利桑那號會永遠留在珍珠港、二戰中的戰士墳墓會永遠留在諾曼底海灘上、美國內戰最血腥的戰役遺跡會永遠留在蓋茨堡一樣,『泰坦尼克號』也應該永遠棲息在北大西洋深處。」

沉船還能保存多久?

這次考察回來,專家組中最高興的人物之一是微生物學家羅伊·卡利茅。在一次下潛中,「大力士」潛水器發現並找回了羅伊六年前放置在泰坦尼克附近的銹柱實驗。

銹柱占據了「泰坦尼克號」的殘骸,成為自從巴拉德自1985年第一次發現它以來最顯著的特徵。但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期,它們在泰坦尼克上的生成和作用才真正開始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銹柱因它們形似生銹的冰柱而得名,產生於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它們既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而是一組微生物群落,它們以「泰坦尼克號」鋼體結構的鐵為食。鐵受到的蠶食作用正在削弱「泰坦尼克號」的殘余部分,使之日趨減小。羅伊的實驗為計算鐵以多快的速度被蠶食而設計,由此,這艘船以多快的速度毀損就可以被計算出來。但他現在尚未得出確切答案。

「當我們製造『泰坦尼克號』的時候我們使用了鐵。它不幸沉沒,現在,大自然通過銹柱使鐵脫離鋼,讓它溶入海洋。這是大自然對物質再利用、再回收、再循環的一個例子。」羅伊說。

很多參觀過「泰坦尼克號」沉船的人都認為,目前它的船身結構已經日益脆弱,很有可能在若干年後完全解體。但巴拉德卻認為,人們可以用科學手段挽救它。「我相信『泰坦尼克號』可以存在好幾千年。我從事海洋探險多年,看到過無數在海底歷經千年卻依然完好的物品,其中就包括中國的瓷器。而且,我對科技有信心,相信它可以使『泰坦尼克號』更長久,至少超過人們的預期。」

⑼ 為什麼不把泰坦尼克號的殘骸撈起來

因為泰坦尼克號已獲得正式保護,公約締約國可以把破壞、掠奪、出售、散播這一遺址中物品的行為定為非法,可以採取措施保護殘骸並確保那裡的人類遺骸得到應有的尊重。

1912年泰坦尼克號沉沒以後,關於打撈泰坦尼克號的動議就沒斷過,但是直到1985年,人們才真正找到殘骸。泰坦尼克號沉船殘骸位於距加拿大紐芬蘭島約643公里的北大西洋海域。由於此地點是國際海域,所以沒有任何國家可以聲稱擁有此處遺址。

根據2009年生效的《保護水下文化遺產公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權對水下沉船、裝飾藝術洞穴及其他文化遺址進行保護,該公約適用於沉沒百年以上的船隻。非法打撈沉沒百年以上的船隻公約締約國可以把破壞、掠奪、出售、散播這一遺址中物品的行為定為不合法。

(9)泰坦尼克的殘骸遺址究竟在哪擴展閱讀

泰坦尼克號船體殘骸正在被微生物蠶食:

1912年4月15日,號稱「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跡」的豪華客輪「泰坦尼克」號與冰山相撞沉沒,1500多人葬身海底,直到1985年它被人在大西洋海底發現,這艘巨輪才再次出現在公眾的視野。

細菌正在蠶食沉船殘骸。據估計,到2030年,這艘船可能會迎來它的末日,徹底消失。此前就有消息指出,泰坦尼克」號正在慢慢分解。探索家們已記錄了坍塌的屋頂、搖搖欲墜的甲板和泰坦尼克號桅桿瞭望台的消失。

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泰坦尼克」號探險任務領隊納格奧萊特先後30多次下潛至「泰坦尼克」號沉船遺址,見證了它的腐蝕過程。

1987年至1993年,納格奧萊特發現「泰坦尼克」號休閑館屋頂遭侵蝕坍塌,上層散步甲板腐蝕。在20世紀90年代的一次潛水作業中,他又發現之前與前桅桿相連的瞭望台完全消失了。

⑽ 泰坦尼克號資料及沉沒地點還有殘骸被打撈上來了嗎

是的

這些寶藏的發掘者首先應該是歷史學家,他們需要了解那些被葬身大海的先人全部的歷史,他們又必須是海洋學家,他們需要知道沉船的准確地點及那裏海域的一切情況;他們同時又是出色的科學家,因為在他們面前太多的未知數,需要他們運用人類的全部知識與技能去解決……
正因如此,他們是為數極少的精英,他們的付出並不是人們所能知曉的,但是他們的所得卻為世人所矚目。

今天,他們所要進行的這項搜索與打撈,更使全世界為之關注——目標:
泰坦尼克號。
在過去2000年裡,沒有其他任何一條船能像本世紀初的泰坦尼克號那樣成為永恆的傳奇。早在1878年,一位航海家摩根·羅伯遜曾寫過一部小說《Fuility》,他描寫了一艘世界上最大最豪華的客輪從英國南安普敦駛往紐約,開出它的處女航。在4月的一個寒冷之夜,行至大西洋時,全船撞在一座冰山上,吃水線下的船殼被撞裂而下沉。由於船上救生艇數量太少,使得大批乘客喪生。羅伯遜為他小說中的船命名為泰坦號(Titan)。14年後,英國白星輪船公司所造的泰坦尼克號沉沒了。使人不解的是泰坦尼克號的厄運竟與小說的描述驚人地相似。

就在泰坦尼克號沉沒後不久,該書作者摩根·羅伯遜在美國新澤西州阿多迪市開槍自殺,原因不明。

這艘當年被譽為「永不沉沒」的超級豪華巨輪在它的處女航中,因撞在冰山上面沉沒的消息曾使全世界為之震驚。人們為這條船編出了太多的故事,以致淹沒了它的真實情況。也許,今天的打撈會揭開蒙在歷史上的面紗,擦去歲月的塵埃?今天,這件震撼幾代人的最大海難事件將被重新挖掘出來,也許這是自掘埃及第十八代皇帝圖坦卡蒙陵墓以來歷史上最大的發現!只要一想到這件事的影響及效益,洛威特難以抑制自己的興奮。

當泰坦尼克號的殘骸在深達3.82千米的海底被發現時,洛威特就已經籌劃打撈行動。但是,直到今天的付諸實施,經過了近11年的准備。這里有資金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需要周密的調查與科學的分析。

人們很少對數字有形象的理解,例如,3.82千米是個什麼概念呢?在這樣深的水裡,每平方英寸的壓力就有3.5噸。這里不是用每平方英尺或每平方碼,而是每平方英寸!這個數字嚇退了多少打撈高手?洛威特沒有統計,但是,他今天可以驕傲地說:這個數字對於我來說,已經不是問題了。
這句話的後面是無數的努力與智慧。

現在,他們終於可以深入到這艘世紀之謎的沉船中去找尋隨同巨輪一並埋葬的財寶與秘密。

「第6次了,我們又來到泰坦尼克號的甲板上,深度2.5海里,大約是3821公尺。潛水艇外面的水壓是每平方英寸3.5噸,窗的厚度是9英寸。要是破裂的話所有的人轉眼就沒有命了。……好了,就說到這兒。」洛威特結束了錄音,向另一艘船上的打撈隊員納托下令:「我們就停在船員艙頂上。」
「是」
高度機械化、電子化的設備有時容易使人產生一種幽閉恐怖症的惡夢,如果發生意外,在12000英尺的水下是沒有獲救希望的。潛艇只要沉入2000英尺的深度以後,就進入了永恆的黑夜。從此向下,人的肉眼看見的完全是漆黑一片。在這樣的環境里,人無法進行直接的活動,唯一的辦法是依靠機器人。

洛威特對著送話器布置機器人的行動:「聽著,和平二號,現在准備放『鄧肯』,你准備好了嗎?」
「是,准備放鄧肯。開始,放纜繩。」話筒里傳來技術員的回答。
「放纜繩!」
「放纜繩。」
命令被傳送到每一個技術人員處,接著,又將結果送回到洛威特—— 「鄧肯出發,沿著船身運行。」
一個紅色的如同放大了的甲殼蟲似的機器人被從潛水艇里放了出來,它帶著一根長長的控制電纜沉向那艘沉船的殘骸。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