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遺址白骨
❶ 殷墟遺址的三大魁寶是什麼
殷墟遺址的三大魁寶是甲骨文、青銅器、建築特色。
❷ 發現於商代後期王都遺址(殷墟)的甲骨文是於什麼時候發現的
殷墟發現的甲抄骨窖穴主要分布在殷襲墟宮殿宗廟遺址。自19世紀末甲骨文發現以來,這里共出土甲骨約150,000片,震驚了世界。最著名的有YH127甲骨窖穴、小屯南地甲骨窖穴、花園庄東地H3甲骨窖穴。YH127甲骨窖穴,發現於1936年,位於宮殿宗廟遺址中部偏西,共出土刻辭甲骨17,000餘片。小屯南地甲骨窖穴發現於1973年,位於小屯村南部,共出土刻辭甲骨5,000餘片。花園庄東地H3甲骨窖穴,發現於1991年,位於宮殿宗廟遺址東南部,共出土甲骨1,583片,其中刻辭甲骨500餘片。這些甲骨的內容極為豐富,包括祭祀、畋獵、農業、天文、軍事等,涉及商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為甲骨文和商代歷史研究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資料,被稱為中國古代乃至人類最早的「檔案庫」。
❸ 殷墟遺址發掘的什麼文物是我們了解商朝情況的最有力證據
司母戊鼎,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後期(約前十四世紀至前十一世紀)鑄品,於1939年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
❹ 安陽殷墟中出土哪些遺跡
殷墟有宮來殿宗廟區、源王陵區和眾多族邑聚落遺址、一般墓葬區、手工業作坊區、平民居住區和奴隸居住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鑄銅遺址、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眾多遺跡,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甲骨文所證實的古代都城遺址。
古老的洹河水從城中緩緩流過,城市布局嚴謹合理。從其規模、面積、宮殿的宏偉,出土文物的質量之精、之美、之奇,數量之巨,可充分證明它當時不僅是全國,而且是東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❺ 甲骨卜辭的殷墟遺址
由於弄清了甲骨出土的地點,從1928年秋到1937年夏抗日戰爭爆發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在著名考古學家董作賓、李濟、梁思永等人先後主持下,在小屯村一帶進行了長達10年的15次考古發掘,不僅先後發現了總計24900多片甲骨,而且發現了商代後期的宮殿、宗廟遺址和王陵區,出土了大量珍貴的銅器、玉器、陶器,從物質文化上提供了殷墟為商代王都的證據。殷墟成為世界聞名的古文化遺址,又一次震動了中外學術界。
新中國成立後,考古工作者又進行了多次調查、發掘,大體弄清了殷墟的范圍和布局。位於安陽市區西北郊的殷墟,它以小屯村為中心,東西約6公里,南北約5公里,總面積30平方公里左右。洹河南岸的小屯村一帶是殷王居住的宮殿區,發掘出宮殿基址數十座,最大的一座面積5000平方米。洹河北部是殷王陵區,先後發掘出十幾座大墓、一千多座小墓,以及大批祭祀坑。在宮殿附近發現了兩座甲骨文檔案庫和鑄銅、制玉、制骨、燒陶等手工業作坊遺址。殷墟發掘延續時間之長、規模之大、收獲之豐,是中國考古史上罕見的。
為了紀念殷墟考古的偉大發現,1987年秋,安陽市在宮殿遺址區東北面修建了一座殷墟博物苑,復原和再現了3000年前殷王宮和一些建築的風貌。1976年春,在宮殿區附近,小屯村北偏西100米處,發掘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將軍婦好的墓。甲骨文記載,婦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後。有一年夏天,北方邊境發生戰爭,雙方相持不下,婦好自告奮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猶豫不決,占卜後才決定派婦好起兵,結果大勝。此後,武丁讓她擔任統帥,從此,她東征西討,打敗了周圍20多個方國(獨立的小國)。有一片甲骨卜辭上說,婦好在征戰羌方時,統帥了13萬人的龐大隊伍,這是迄今已知商代對外用兵最多的一次。婦好墓是殷墟發掘的唯一保存完整的殷代王室墓葬,出土的很多器物上都刻有銘文,是唯一能與甲骨文、歷史文獻相印證,從而能確定墓主身份、年代的商代王室墓葬。對殷墟70年的考古,特別要提出來的是對甲骨文的三次重要的考證與發現:
第一次是1936年6月12日,在小屯村北宮殿區發掘出一個甲骨坑,保存著帶字甲骨17096片,記錄著商王武丁時期的許多活動,看來這是武丁王室的甲骨文檔案庫,這批甲骨片的出土,對考證武丁時期的社會政治、文化、生活有極寶貴的價值。發掘時坑中還發現埋有一個身體蜷曲、側卧的屍骨,其身軀大部分壓在甲骨上,專家認為可能是檔案庫的看守人。
第二次,1973年在小屯村南地,又發掘出甲骨7150片,其中刻字甲骨5041片。與這批甲骨同時出土的還有陶器製品,這種甲骨與陶器共存的現象為甲骨文分期及殷墟文化分期提供了寶貴資料。
第三次是1991年秋,在花園庄東地發掘出一個僅2平方米的甲骨坑,但其疊壓厚度卻達0.8米,出土1583片甲骨,其中刻字甲骨有579片,記載內容豐富,而且問卜者都是武丁時期的王族成員和高級貴族。說明這個時期,占卜活動已不限於最高統治者國王,王室貴胄都可以利用占卜來預測吉凶了。
❻ 讀「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分布示意」圖,回答問題: (1)指出殷墟遺址分布與河流的關系並解釋原因。(7
(1)位於的陸地凸岸處(或河流凹岸處)。(2分)。由於水力慣性的作用,河水不斷沖擊河流的凹岸,使其不斷淘蝕坍岸,而凸岸一側則水流緩慢,泥沙不斷淤積成陸,無洪澇之災,適宜居住。((3分) (2)沿河谷分布;(2分) 利於取水灌溉,河流沖積,土壤肥沃,有利於農業生產。(3分) ❼ 殷墟墓葬坑中的人骨、獸骨是原跡還是仿製的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第一批考古學者在洹河兩岸發現了距今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商王陵墓群,並將其命名為商代的「王陵遺址」。這是王陵墓中最早,最完整的陵墓葬群,開創了中國帝陵制度的先河。它的發現為研究殷商文化奠定了基礎,證實了奴隸社會的存在,並成為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石。 在王陵遺址發現的2500多個祭祀坑中,白骨特別多,顯示出了奴隸的悲慘景象。在強行殺死努力之後,他們被埋葬在坑中以祭祀其祖先,這被稱為人祭。人祭排列井井有條,分為幾組,每組代表一個祭祀活動。有活埋的,有先被處死後再埋葬。祭祀的大部分是戰俘,還有一些是奴隸。根據考古學家的長期研究,尚未證實這些人類骨骼和動物骨骼是原始的還是仿製的。 ❽ 殷墟王陵遺址的簡介 殷墟王陵遺址東西長約450米、南北寬約250米,總面積近200畝。從1933年起至今,在這里相繼發現了13座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和祭祀坑,出土了數量眾多、製作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石器和陶器,舉世聞名的司母戊方鼎就發現於這里。 ❾ 殷墟遺址附近發掘了一座保存完好的殷商貴族奴隸主墓葬這批遺物有怎樣的特點 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據此,可以想見這一批遺物豐富而精美的情況。現就商、周時期比較突出的雕塑製作選介於下。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