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頂上的瑪雅古城遺址叫什麼啊
① 瑪雅文化遺址的肯亞拉姆古城
肯亞拉姆古城(Photograph by Bobby Haas, National Geographic ),拉姆古城是東非最古老、保存最完善的斯瓦希里人居住地之一,也是聯合國回教科文組織(UNESCO)評定的答世界遺產地,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12世紀,至今仍擁有許多斯瓦希里文化特點的傳統建築。但是,拉姆古城卻面臨一系列重大威脅,包括提議中的港口建設以及發展當地石油產業需要的基礎設施等。全球遺產基金在其報告中稱,城市開發「將導致人口增長達到史無前例的新水平,令該地區的文化和自然價值面臨嚴重壓力。」(在這張肯亞拉姆城的鳥瞰圖中,密集的屋頂就像是鑲嵌圖案。)
② 帕倫克的古城遺跡
在帕倫克城的發掘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52年在碑銘廟的金字塔式台基下面發現的地下陵墓,為公元8世紀初著名的帕卡爾王的墓,是首次發現瑪雅文明的金字塔式台廟,同時又是國王的喚世罩陵墓,對深入研究瑪雅文明具有重大意義。當年,發掘者們打開這座陵墓的入口後,發現一條20多米長的階梯從金字塔式台基中央通入封死的墓室入口處。當打開封死的入口時,出現了高大寬敞的拱型圓頂墓室,墓室中央擺著一口石棺,棺蓋重達4.5噸,可見當年已對預防盜墓考慮得非常周密。打開棺蓋,入葬者已變為一具骷髏,四周擺放著1000多顆珠寶,頭部有一頂玉片面罩。經考證,陵墓修建於公元7世紀,入葬者為帕倫克最高統治者。從陵墓中獲取的象形文字以及實物,首次證實了帕倫克當年是瑪雅王國的政治中心。瑪雅人實行世襲貴族制度,統治階層過著豪華奢侈的生活,而貧苦和鬧階層則耕種紡織供養貴族。為了更好地保護瑪雅文明遺址這一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現已將帕倫克古城及其周圍地區辟為帕倫克國家公園,以便留給子孫後代們。
帕倫克「銘文廟」的神秘墓碑
使用人們稱為墨跡方法的途徑,馮·德尼肯把帕倫克瑪雅遺跡碑銘廟石棺上的圖像解釋為戴著天線和氧氣面罩的宇航員正通過望遠鏡凝視,控制著一枚火箭。瑪雅考古學家傾向於把這一場景放在瑪雅宇宙觀里來解釋:平衡於生與死之間的國王,在走向來世的旅途中壯觀的碑銘廟,帕倫克的統治者帕卡爾最後的安息之處。帕卡爾之墓與其著名的石棺蓋被發現於從金字塔頂通向塔內的一列台階的底部。
1949年,考古學家阿爾韋托.魯斯在墨西哥帕倫克「銘文廟」的最上層平台發現了一個通向墳墓的台階。他發現了一個3.8米長、2.2米寬、帶有神秘裝飾圖案的石板。50年來,專家們對這個圖案的意義爭吵不休。它展示了一個祭台上的瑪雅少年嗎?是一個遭到原台巨型怪物復仇的人?還是一個從脖子上長出玉米新生命的穀神?作家埃里希·馮·德尼肯基甚至從中看到了一個宇航員。只有一點是肯定的:帕倫克墓的死者是瑪雅侯爵帕卡爾,他死於公元7世紀。根據傳說,他死時「呼出了一口熱氣」。
巴加爾國王像
帕倫克是瑪雅西部地區最大的城邦,巴加爾所處的王朝開始於公元431年,在巴加爾繼位以前,帕倫克兩次被瑪雅中部強國卡拉克穆爾打敗,國勢衰微。他在位68年之長,帕倫克城邦重新走向強大,並成為瑪返型雅西部地區的「霸主」。因此現代有些史學家贊揚他的文功武略,稱之為「巴加爾大帝」。另一方面,巴加爾的時代,帕倫克在建築藝術等方面均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
按照瑪雅的傳統,王位傳承是按照父系進行的,而巴加爾卻是按母系繼承的王位(巴加爾的母親是先王的公主),所以,雖然巴加爾文功武略,並使得帕倫克走向鼎盛,但他仍然必須神化自己。他把自己的母親扎克·庫克(Sac-Kuk)稱作瑪雅神話中女神,而自己的生日又恰巧與女神同一天,以宣示自己繼承王位的合法性。同時在帕倫克各地豎立起大量的紀念碑,把自己的王朝血統追溯至公元431年帕倫克王朝的開創者。巴加爾二世死後,他的兒子強·巴魯姆二世繼位,繼續把巴加爾神化。除修造完成巴加爾的陵墓外,另建造了數座神廟,上面銘刻有大量裝飾和文字,包括巴加爾的和他自己的形象。
巴加爾陵墓
巴加爾石棺的頂蓋上有類似於現代宇宙飛船的圖案1949年,墨西哥考古學家亞爾伯托·魯茲(AlbertoRuzLhuillier)在考察帕倫克的一座神廟時注意神廟內殿的地板上有特殊與眾不同的石板,打開石板後發現了一處階梯地道,於是他開始挖掘,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的考察隊發現了藏於神廟之下的國王陵墓。並且發現了許多珍貴的陪葬品,以及國王的石棺,石棺中國王的遺骸。經過許多專家的努力,60年代,確認了此遺骸正是帕倫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國王巴加爾二世。巴加爾陵墓的發現是成為二十世紀考古學界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許多年來一直認為瑪雅的金字塔是用作神廟,與埃及用作陵墓的金字塔不同,巴加爾墓的發現,使這種觀點發生了變化。另外一件引起世人注意的事件,是巴加爾石棺的頂蓋上有類似於現代宇宙飛船的圖案,這個圖案曾經引起過很大的討論,至今其意義仍然不是很清楚,不過一般嚴肅的歷史學家仍然認為那隻是個普通的神話圖案,圖案中巴加爾正在跌入地府,而他背後則是升起的聖樹。
③ 樓蘭古城遺址和瑪雅文化哪個更早
世界上的許多學者研抄究瑪雅文化,對瑪雅文明比較公認的歷史分期是:從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317年為瑪雅文明發展的前古典時期,從公元317年到公元889年為古典時期,從公元889年到1697年為後古典時期。也有人把它叫做早期階段、中期階段和晚期階段。
樓蘭王國從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國,到公元630年消亡,共有800多年的歷史。王國的范圍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到哈密。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王國逐漸在世界上消失了。究竟為什麼會消亡,直到現在仍然是一個謎。
樓蘭文化堪稱世界之最的人文景觀。在人類歷史上,樓蘭是個充滿了神秘色彩的名字。它曾經有過的輝煌,形成了它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人們在樓蘭文化所表現出的興趣與熱情,充分說明樓蘭不僅是屬於中國的,而且是屬於人類的。